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员心得体会 > 党员的思想汇报个人阅读(推荐三篇)正文

《党员的思想汇报个人阅读(推荐三篇)》

时间:

党员的思想汇报个人阅读(通用3篇)

党员的思想汇报个人阅读 篇1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理论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党员的思想汇报个人阅读 篇2

这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飘》的主题思想很多,写乱世中佳人的命运,写飘然而逝的美国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深受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战争改变了女人们,她们在战火和硝烟中守护着自己的土地,她们勇敢,坚强,不屈服,因为“Tomorrowis another day”。

关于人生的善与恶,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毕竟我走的人生路还不及三分之一。二十多岁的我,想法也许是很幼稚的。平心而论我也有点同情郝思嘉,对于其“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或许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不过静静想想也确实如此,在郝思嘉所处的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一帮朋友也保不住父亲留下的陶乐。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

另一方面,郝思嘉对待媚兰也是很好的,是极尽关爱的。可能这其中是出于对卫希礼的爱而爱屋及乌,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实在是一种奇迹。

虽然《飘》只是小说,但是通过读《飘》,我也对美国的南北战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历史角度判断,北方战胜南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通过读《飘》后,我们能看到从道德判断来看,南方奴隶制中也有温情也有情谊,北方对南方进行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侵略,摧毁着南方的秩序和关系,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种族冲突。

读完了整本书,我也摘出了自己最喜爱的两句话:

“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贵。”——警告贪慕虚荣的人。

“我向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们黏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一模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一遍匆匆的略读,并不能体味多少真谛,也许,等我再读几遍时,会有更多的收获吧。

党员的思想汇报个人阅读 篇3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所寻求的价值标准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现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熟悉与行为方式,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心识,也是调理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同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情、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虽然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但作为一种正义的气力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赤忱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份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最近几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定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构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题目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不再能把人当作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作出发点和回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延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重要逻辑。这类价值观固然能增进经济发展,物资财富增加,但也致使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续,也是关注民生、重视公平的,是发展中的,是动态中的,是有序中的,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

四、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

责任作为一种宝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当秉承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趋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和道德传统,已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人格——社会型人格,例如,“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尽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作为我们大力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寻求。

作为一位党员,应当依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取践行入党的铮铮誓言。

第一、作为一位党员要正确地了解党,就是要充分了解党的历史。了解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建党时的几十名地下党员,发展到现在具有的7000多万名执政党员。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党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方针、政策,了解党与时俱进,发展创新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党提出的“”发展规划的雄伟目标。通过了解这些,你会发现我们党过往现在乃至将来仍然保持了旺盛和强大的生命力,你就会更加酷爱它。

第二、作为一位党员要对党的有深深的挚爱。无数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而又催人泪下的英雄史章。方志敏义士的《清贫》、《可爱的祖国》现在读来至今还在鼓舞和鼓励着我们每个党员。一个党有这么多为之奋斗的党员,它能不伟大吗?党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凝聚力,是由于它除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外,没有其他任何私利。作为党的一份子我感到很是自豪,酷爱党、拥戴党,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和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是新时期党员努力寻求的目标。

第三、作为一位党员要对党有着坚定不称地信念。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假如理想信念动摇,信仰失落或缺失,就会被金钱、权色、名利所,乃至走向沉溺。因此,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言,就要认真学习,打牢马克思主义理底,进步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承受住改革开放和各种风浪的考验。

第四、作为一位党员要努力为党工作。也就是为党努力工作。作为老师,要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时刻用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实履行党员的义务,创造性、有效性地展开工作,增强党员和服务意识,进步工作能力、业务能力和办事效力,尽心尽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为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