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汇总3篇)》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精选3篇)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篇1
我国开展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已有二、三十年了,调查方法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采用抽样方式抽选调查户,通过调查户记帐而获得调查资料,再经过编码、录入、汇总(或过录汇总)实现调查目的。这种抽样调查方法因其得到的信息量大、数据准,相对于全面调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一大进步,为农村统计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计调查改革要求的提高,这种记帐方法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一、可被选作记帐户的对象越来越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流动更加频繁,有文化的'劳动力(或家庭主要成员)大都外出打工,没有外出的又多为文化程度较低、无技术专长的人(或家庭非主要成员),这部分人基本上不能胜任记帐工作,按随机原则抽选出的调查户就会无人记帐。若人为调整记帐户,又违反随机抽样的原则,因而能够作为调查户对象的户越来越少。
二、末端样本代表性不足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拓宽,农村经济成份趋向多元化。一方面抽选调查户时受记帐条件的限制,必然产生在本地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调查户比重偏大,抽样误差被人为扩大,代表性肯定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因家庭主要成员或劳动力外出,必然出现非掌管家庭经济的人员记帐(或由外人代记),这些人不太熟悉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这样也不能真实反映家庭实际收支状况,调查误差也被人为扩大,同样也影响末端样本的代表性。
三、不适应统计调查改革发展的需求
一是随着统计调查系统改革基本到位,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而老的调查方法又要占用基层调查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调查任务与调查力量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社会对农村住户调查信息需求更加迫切。在时间上要求更加快捷,在内容上要求更加全面,在方法上要求更加灵活,在质量上要求更高。老的调查方法很难适应上述要求。因此,农村住户调查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农村住户调查方法的目的:通过改革农村住户调查记帐方法,减轻基层调查人员工作量、提高农村住户调查源头数据质量。
改革条件日趋成熟:
一是调查队改革基本到位,同时经费保障程度提高,独立调查、独立上报的体制基本形成;
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外出人员手机基本普及,通讯更加便利。使电话调查成为可能;
三是农村劳动力流动频繁,农村经济趋向多元化,抽选具有代表性调查户的难度大,促使调查系统只有通过改革适应新的形势;
四是新一轮农村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即将展开。
改革设想:在农村住户基层调查网点中,抽出一小部分调查户保持原有记帐方法记帐、余下部分调查户按新的记帐方法记帐,两部分合并共同完成农村住户调查任务。简称为“分类记帐法”。
“分类记帐法”的中心思想是:在保持原农村住户调查网点抽选理论体系和方式不变、调查目标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层调查户记帐方法,从而实现既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完成调查任务,又减轻基层调查人员工作量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农村住户调查网点和户抽选完成后,根据调查户收入高低和劳动力多少等到相关指标的变异程度(即方差),在每个调查点10户中,再抽出一定比例的调查户(暂称A类调查记帐户、下同。根据云梦县20xx-20xx两个年度12个点农民收入调查资料测算,此比例占调查点总户数的30-40%即可)按老调查方法记现金、实物两账;剩下的调查户(暂称B类调查记帐户、下同)按新调查方法记帐,即称为“分类记帐法”。
“分类记帐法”要求A类调查记帐户保持原来记帐方式不变。即由调查户家庭主要成员自己记录本户所发生的全部现金收支(记现金帐)和实物收支记(记实物账)二本账,经编码、录入,参与全县汇总;要求B类调查户的账全部由辅调员代记,采取分月进行一次性入户访问(或电话访问)调查登记。只调查记录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相关指标和季报中劳动力从业状况(包括劳动力监测调查)、年报一次性调查表等。如农、林、牧、渔生产投入和收入、家庭经营非农行业生产投入和收入、打工人员收入、国家各种补贴、其它各种扶助和补贴收支等指标。实行二账合一的方式登记。经编码、录入后参与全县汇总。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的是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那清明节又是从何而来,又有那些习俗?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
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书籍、报刊寒食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研究实施阶段:
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