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热门五篇)正文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热门五篇)》

时间: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精选5篇)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 篇1

一、我县已经实施的妇幼健康服务项目

目前我县已经实施的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共有14项,重点有以下8种:

1、孕前优生:全年完成3000对孕前优生的检查任务,目前已经完成80%。

2、婚前医学检查:上半年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3345人,检查率为95、6%(两个规划指标为城市不低于80%,农村不低于70%,均已达 标);检出疾病413人,疾病检出率为12、35%。对检出的疾病,均进行了健康咨询和指导。

3、叶酸增补:为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通过各级产前检查门诊、婚前医学检查门诊、孕妇学校、宣传窗、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方式的广泛宣传,我县叶酸服用率为98、12%,依从率为94、43%。

4、产前筛查:20xx年免费产前筛查是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由于项目实施属实施较晚(4月1日正式实施)、流出人群较多、缺乏配套工作经费等因素影响,实施进度较晚,效果较差。1至6月20日免费筛查人数仅902人,目标人群覆盖率为25、8%。筛查出高风险65人,其中接受产前诊断42人,诊断干预率为64、6%。确诊阳性2人。

5、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20xx年上半年本辖区机构活产2247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21人,筛查率96、17%。其中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蚕豆病10例,先天肾上腺皮质功能增生症1例。对阳性患儿均进行了定期随访;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人数20xx人,筛查率92、17%。其中初筛未通过221人,未通过率10、67%,复筛154人,转诊5人。上半年省级确诊往年度听力障碍3人,其中2人建议人工耳蜗。

6、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该项目20年在我县全面铺开,计划每年完成10000人。20xx年截止6月27日,已经完成7500人。今年三八期间,县妇联对15名两癌贫困母亲进行了每人1万元的救助。

7、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该项目在我年已经实施多年,我县6-24个月的婴儿免费提供营养改善餐包(每天一包),补充微量元素,特别是锌、钙。今年1-6月,已经发放66万包,基本实现全覆盖。

8、儿童保健管理:今年1月以来,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9例,死亡率为6、36‰(儿童发展规划中要求控制在12‰,达标)。七岁儿童保健管理34820人,保健管理率84、15%(儿童发展规划中要求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达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4041人,系统管理率86、72%。0-6岁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率为61、08%。

二、项目实施效果

1、国家免费项目,确实减轻了家庭负担。

2、为儿童的`早期干预赢得了宝贵时机,减少了缺陷人口比例的增长。

3、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有效发现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及聋哑的患病儿童,及时有效的进行诊治,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

1、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不健全,乡镇专干兼职多、任务重,队伍极不稳定,调动频繁,新专干对妇幼业务不熟悉,村级保健队伍素质层次不齐,致使部分工作管理欠到位。

2、部分妇幼卫生项目缺乏配套经费,致使项目开展困难重重。特别是艾梅乙项目,综合医院检查成本高,而项目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工作开展艰难。其次是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自项目实施以来便缺乏工作经费,严重阻遏了项目工作的实施。

3、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因儿保硬件设施条件极差,有些指标还要送检查,致使儿童保健合格县的创建无法达标。

四、工作建议

1、及时稳定妇幼保健三级妇幼网络,继续强化各级培训力度。

2、加大贫困县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确保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顺利开展。

3、加大遗传基因检测力度,从源头上减少病残儿出生比例。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 篇2

顺昌、光泽、邵武、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县走访情况汇报

10月25至27日,林启龙总经理带领储备林相关人员走访了顺昌、光泽、邵武、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等县(市)储备林项目实施单位,与各实施单位沟通交流,项目实施单位反映情况汇总如下:

1.各县市林业局都很重视项目的实施,分别组建了相应的具体实施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设立专项账户,专项管理,对项目的实施都充满着期待;

2.今年贷款使用进度相对较慢,虽然贷款已全部发放到各实施单位各自在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开立的账户内,但还没有一家开始使用,普遍反映来不急,无法按计划完成贷款的使用;

3.贷款资金使用手续模糊,如何报账、如何支付、赎买合同如何签订、施工合同如何签订、如何结算不清楚;

4.现有林赎买价格各县差距较大,从了解情况看,顺昌最高(杉木林约900元/立方米),武夷山最低(杉木林约450元/立方米);而且各县赎买程序、估价方式也不同,浦城县甚至还需编制《商品林收储工程账务预算报告》,报林业局审核或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然后才可进行评估,挂牌招标;

5.各县(市)均反映按今年国开行这种放款方式,造成贷款无法及时使用,产生利息负担,光泽县天源林场甚至担心,产生大量的利息会不会被追责;各实施单位都希望能与国开行协商,改今年这种放款方式为按需放款,根据各实施单位实际用款额发放贷款,减少利息支出;

5.各县市普遍希望项目公司能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事项做出统一的'要求,比如:人工费用、评估办法、招标程序等。

以上就是走访的股东反映比较突出的情况。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 篇3

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凉州区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和清源镇、韩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的要求,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20xx年以来,全区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45万亩,总投资7301万元,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17个,累计投入资金2895.92万元。

(一)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在山水灌区衬砌渠道257.15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9582座。在井水灌区铺设低压输水管道63.69公里,修复机井84眼。整修机耕路178.49公里,以补助形式配置起垄覆膜机等农机具89台,项目区内机耕化水平达到90%以上。注重农田防护林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共营造农田防护林4430亩。20xx年韩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完工后,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0.15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2万亩。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的喜人景象,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科技措施得到推广。注重把科技应用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全过程,融入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项目区生产发展环节。加大项目区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在已建成的项目区内,大力压减小麦等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种植面积,全面扩大蔬菜、垄作玉米、经济林、中药材等高效益作物种植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特性。实施物理诱杀绿色植保等技术,提高植保水平。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演示、田间指导等方式,共培训农民23800人(次),示范推广22600亩,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显著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8%以上。

(三)围绕产业布局项目,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围绕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连片、整村推进、规模开发”的原则,选择武南、高坝、韩佐、清源、永昌等主干道路沿线乡镇作为项目区,为特色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和葡萄基地建设,将清源镇、吴家井乡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在产业化项目选择上,重点对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项目,按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方式给予了扶持。20xx年完成1万吨特色玉米加工扩建固定资产贷款贴息, 20万吨面粉加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5万吨冷库储藏原料收购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0xx年扶持建设了凉州区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加强工作协调联动,项目实施顺利推进。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挥综合组织协调职责,建立了以项目区乡镇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各项目实施单位积极参与,农口各部门监督参与的'运行机制,与区农牧局、林业局、供销社联合实施项目9个,完成投资2176。5万元。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项目区武南镇、韩佐乡、清源镇积极参与项目管理,成立专门的项目实施管理小组,发挥主体责任,调动村组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工程建设,共同推动项目实施。

(五)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工程监管逐步规范。规范招投标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机电井设备配套与低压输水管道、渠道衬砌、道路整修、土地平整、苗木栽植等重点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规范合同管理制,签订的工程合同明确工程任务、进度、责任、付款方法等细则。规范业主监管,区农发办业务人员和项目村推选的农民质量监督员和村组干部蹲点监管,及时纠正问题。规范项目公示制,对工程建设内容、施工规范、建设时限、资金筹措与使用、建成效益、运行管护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主要内容制做公示牌,接受项目区群众监督。规范资金管理,执行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实施量与全区总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省、市批复我区的土地治理项目每年1—2万亩,产业化项目2—3个,全区实施土地治理面积近10万亩,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14。工作任务还很艰巨,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项目和资金。

(二)工程监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监理规定不严,旁站监理、巡视检查、平行检验不够,部分施工企业生产的部分预制件达不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按精品工程质量要求还存在差距。

(三)项目建成后续管护还不到位。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入主要是以财政资金为主,项目工程验收后,虽然向乡镇、村组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但由于维护资金缺乏,项目区农户责任心、集体意识薄弱,水渠、苗木等管护还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

(四)项目宣传发动还不够有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村组干部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了解不够。区上相关部门、乡镇、村组支持配合、协调一致做好工作做得还不够紧密。

三、建议

(一)抢抓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照全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突出项目实施重点,不断充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区财政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积极向省、市农发部门汇报衔接,争取增加项目数量,扩大项目投资规模。在向上争取项目时,除要素分配外,还要积极寻求其它方面的支持,力争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建成一批项目。

(二)紧密结合实际,统筹合理安排项目。在区域布局上,项目安排要坚持不短板原则,向沿山条件差的乡镇倾斜,实施后显著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向核心区集中,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相结合,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配套,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产业化项目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以龙头为纽带,按照“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发展思路,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农业主导产业,特别对皇冠梨、枸杞等特色种养业的深加工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三)增强精品意识,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高度重视打造全区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建议区上集中涉农项目资金,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生产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加快构建以区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工作机制,按照整合使用、集中开发、连片推进、整体打造、提高效益的思路,统筹安排农业、林业、水利、农机、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村公路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纳入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缓解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资金不足和部分农业项目交叉建设等问题,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形成全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示范性园区。

(四)树牢廉政思想,切实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中央增强农村发展基础的一项惠民工程,项目主管单位和各乡镇要时刻绷紧廉政弦,始终把保证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任务,坚持项目组织实施中的四制管理规定(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度、资金报账制)。项目法人要切实履行职责,督促监理单位按工程质量设计要求加强检测,坚持工地巡视和旁站检查相结合,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和工程质量标准。对一些存在质量隐患,群众有反映的工程要尽快组织回头看,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在工程验收前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实行区级报账制,推行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要切实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调动群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化解阻力,增加动力。施工企业和项目区干部群众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文明和谐施工,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精品工程。

(五)加强项目管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通过宣传和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教育群众,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发动群众参与日常管理,形成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研究制定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管理办法,明晰项目产权,落实管护主体、措施和责任,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的管护和维修。进一步探索完善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机制,建议斗渠以上水利工程由水管单位专业管理和维护,农渠以下田间工程制定管护办法后移交农民用水者协会或村委会自管自用;村组道路主干道由乡镇统一组织维护,区交通局监管,机耕路全部由村民小组负责维护;农田防护林按照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部确权到户,由农户管理使用,区林业局和乡镇监管。对自然老化毁坏的及时启动项目管护资金维修,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完好、运行正常,长期发挥效益。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 篇4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项目实施调研报告 篇5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勃蓬发展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临邑县农机局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以及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组织。当前,临邑县已建立农机合作社12个,社员335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89台,总资产800余万元。农机协会75个,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6700多台。同时,积极引导农机中介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等各类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目前,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了全县5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