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精选7篇】》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通用7篇)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1
为系统掌握黔桂铁路第二标段电力工程施工现场情况,有序安排工程施工,中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黔桂铁路工程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于20__年7月5日至7月6日对电力工程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黔桂线北起贵阳,南至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贵州省东南部;连接贵州和广西两省,成都铁路局管辖为贵州境内。
改建后黔桂铁路是我国铁路西南地区的主要干线,是西南铁路新的出海大通道。
我指挥部中标二标电力工程线路走向为:于都匀一场新建都匀车站。都匀出站后线路即偏离既有线,折向西北而行,经周家山隧道再穿西山隧道,绕西山公园、油脂化工厂,至面粉厂西侧,穿龟山坡,上跨贵新公路折向西行,过班庄并紧坡上抵绿茵湖,于其南岸设绿茵湖站,然后线路沿邦水河南侧行至胡家寨设站。
胡家寨出站后,穿银洞坡隧道至摆梭站,沿摆梭河行至打铁寨,穿蒙鼓冲隧道至昌明设站,然后线路紧坡上至平寨,穿定水坝隧道至小西堡线路所。
线路自小西堡线路所引出后,分左、右线从株六复线两侧接入龙里车站,并对龙里站站场及进站前的株六复线进行改造。龙里出站后线路分左、右线穿水桥隧道,于K570+600接上既有株六复线。中间设有清泰坡、都匀、绿茵湖、胡家寨、摆梭、昌明、平寨、小西堡、龙里九个站。
我指挥部承担二标工程有:
1、都匀至龙里间10KV贯通线路。
2、清泰坡、都匀、绿茵湖、胡家寨、摆梭、贵定南、平寨、小西堡、龙里九个站的站场电力线路。
本工程的建设单位为成都铁路局黔桂铁路扩能改建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为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北京现代建设有限公司;接管单位为成都铁路局贵阳供电段。
二、现场条件
本工程所处地形本标段工程地处山区和丘陵地区,交通运输困难。特别是在进行材料运输及工地小搬运等作业环节时(尤其是山顶电杆等材料的搬运),需要用大量人力来完成,该地区地处山区,地形和环境造成在运输上造成困难,给施工带来很大不便。
三、施工组织原则性方案
1、施工准备
1)施工队伍准备
对所有拟定参加本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学习掌握本工程安全、质量要点、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和方法,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挂牌作业。
2)施工技术准备
对施工设计图纸(目前只有低压站场部分)研究、审核。参加技术交底,参加现场监理组织的现场核对,对设计进行优化。
组织线路定测、制定和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质量计划、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技术交底、用料计划等,并将有关资料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经批复后予以执行。了解确认地方有关检测试验机构。
3)现场准备
确定施工范围,处理障碍物,落实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2、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车站电力施工程序为:施工测量→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电杆运输及组立→金具组装、拉线制安→导线架设→设备及接地装置安装→高压、低压电缆工程→站场照明设备安装工程→室内动力配线工程→杆式变电台施工→工程自检。
贯通线路施工程序为:施工测量→基坑施工→电杆运输及组立→金具组装、拉线制安→导线架设→设备及接地装置安装→工程自检。
电缆敷设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施工测量→电缆电气特性测试→电缆敷设→电缆头制安→自检、测试。
在组织进行施工中,以一个区间或站场为施工单元,条件成熟一个单元,完成一个单元。
四、资源配置原则性方案
管理人员25人:其中经理1人、总工1人,副经理2人,技术员4人,领工员2人,调度1人、安检2人、财务2人、办公室2人、设施工班组四个,每个施工班组配备技工2人。
五、工期进度安排
1车站电力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目前由于站前单位正在施工,站场场地尚未平整出来,房建单位还未进场,尚不具备施工条件,待以后施工条件成熟时,再做安排。
210kV贯通线路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7月4日建指组织的技术交底会,贯通线测量工作配合设计院共同进行,(附带现场交桩),测量日期定在7月下旬。
工程自检:每道工序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
六、队伍分布、驻地规划及任务划分
指挥部、中心料库设在龙里县城。
各作业班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在沿线合适地点,灵活设置临时工点,方便施工。为保证施工用料靠近施工现场,及时方便地运至工地,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作业班驻地设置工点小料库,保证日常施工用料。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2
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今年中央把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基层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作为乡镇政府,贯彻落实上述要求,必须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大改善,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不仅是履行政府执政为民基本职责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农村“三最”问题的现实途径。
一、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镇以改造增效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全力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镇村两级组织抓项目的机遇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申报争取项目的热情普遍高涨;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全镇上下抓项目建设的工作合力基本形成。二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落户我镇并得到实施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额度越来越高。仅年,全镇用于镇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投资就达到1753.5万元。全年硬化乡村公路40公里,新建末级渠系9公里,改造土地5300亩,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处,解决3000余名群众吃水问题。卫生院综合楼、司法所、福利院、村委会改扩建和村级无线广播网络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我们围绕年初xx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20__万元农村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目前已落实到位了覆盖8个村的6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100万元以上,大部分项目已正式启动或正在施工。三是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四是项目效益发挥较好。通过村级道路硬化、末级渠系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和次生林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建设,镇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针对镇级财力捉襟见肘,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民群众尚不富裕的实际,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紧盯目标,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完善机制,科学实施,力求以富有成效的项目建设改善农村面貌,造福一方群众。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工作机制。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年召开两次关于项目建设的固定专题会议,引导班子成员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高度,增强抓好项目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准确把握项目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全镇干部中形成了“抓发展必须抓项目,不抓项目就是不作为”的发展共识;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入户宣讲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抓项目建设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和为镇委中心工作服务的大局意识。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调查摸底,认真疏理汇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分村设立与完善项目储备库,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确定主攻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分步推进实施。三是建立工作机制。镇委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六大工作专班,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严格实行“领导牵头,目标管理,专班运作,经费包干,考核奖惩”,在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形成了“每周碰情况,每月报进度,季度结硬帐,全年严奖惩”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坚持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强化全过程监控,确保把每一个实施项目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适用”的原则,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在深入实地认真勘察的基础上,科学制订规划和施工方案,并层层征求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反复进行论证,认真修改完善,力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蓝本。二是精选施工队伍。在工程的发包与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坚持看资质、看绩效、比价格,严格按要求公开对外发包,力求用的施工队伍、最低的建设费用,建设质量最过硬的基础设施。三是严格工程监理。在聘请中介监理机构进行监理的基础上,组织经验丰富的本地人,组成项目建设督查专班,与监理机构一道,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按质按量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一律先整改后签字。四是优化施工环境。由班子成员牵头,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项目所在区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专班,专事项目区矛盾纠纷及遗留问题的摸排处理工作,做到项目未动,纠纷先调,积极争取项目区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三)强化后期管护,发挥项目效益。坚持把基础设施后期管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办法,确保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推行水利设施协会管护机制。通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使各项工程后期管理及运行维护趋于规范有序。二是推行农村公路发包管护机制。结合实际,采取专业队伍,镇级统筹,分段划责等多种灵活方式,充分发挥项目区企业、退职干部和无职党员作用,镇级发包乡道,村级负责村道。三是推行公共设施专人管护机制。对村级广播、办公场所等,由村组干部负责管护。
三、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虽然我镇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仍然赶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增加收入的迫切需要。结合近年项目建设的实际,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解放思想不够,视野不开阔。在项目争取上,受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视野不够开阔,争抢意识不强,走出去的力度还不够大;对项目建设发展形势了解把握不够,依赖性强;期望值高,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心理承压能力弱。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下功夫,着力转变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开放、创新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不断提高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操作性,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镇村财力较弱,配套不充分。从目前情况看,我镇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支撑作用较弱,实力不强,有限的地方可用财力维护基本运转已实属不易,配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更显力不从心。加之受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国家投入有限,地方配套不足,形成了项目争取越多,投入越大,债务越重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我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强镇域经济实力上下功夫,努力拓宽新的筹资渠道,建立新的投入机制,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三)群众尚不富裕,自筹能力弱。截止年年底,我镇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089元,总量虽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对比,仍显不足;特别是外出务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才和劳力大量外流,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劳能力不强,效果不够明显。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增加农民收入,集聚农村人才。
(四)体制机制不顺,管护不到位。近几年,我们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基础设施管护而言,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管护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村级管护方式也就能简则简,投入能少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大管护机制的探索实践上下功夫,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探索推行切合实际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实施办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项目争取和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方式,加大投入,配套完善,健全机制,特别是在健全管护机制上积极探索,为发挥项目作用,造福群众不懈努力。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在为期半年的村官工作当中,本人对村内四合头、胡家湾、黄家口等社通过实地勘察、走访询问等方式,对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调研,了解了xx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状况,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意见和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具体包括道路和交通设施、水利和用水设施、文教卫生与体育设施等,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xx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以丘陵为主,无固定的集体经济项目和收入,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村结构,生产生活水平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十分薄弱。
(一)道路和交通设施
除了黄泥堡社以外,xx村基本实现了每个合作社通公路,拥有关口到桃园公路5公里,四合头公路4公里,关口至胡家湾公路3公里,芭蕉湾堰塘公路1.5公里,砖厂到刘家坪公路1公里,另外有姜白公路通过xx村长五间、四合头、芭蕉湾、刘家坪、黄家口、白鹤塘六个社。但村内公路质量普遍较差,以泥石路面为主,公路等级低,坑凼多,边沟不畅,下雨天基本无法通行,村民出行受到很大限制。
(二)水利和用水设施
xx村拥有大小山坪塘7口,分布在芭蕉湾、胡家湾、仓垭口、刘家坪等几个合作社,但由于年久失修,不能满足全村灌溉需要。另外,受丘陵地势的限制,各类排水均为自然散流,人畜粪水进入生产再利用,排水设施建设之后,污水未经处理,对环境污染较重。
目前村民用水主要是井水、山泉水或地下水,没有自来水。有的农户甚至直接饮用的是田里的水,极不干净卫生。
(三)文教卫生和体育设施
在文体方面,目前村内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独立的图书馆,相关的健身设备也十分缺乏,文体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村委会办公室因缺乏资金,难以修建。
在卫生方面,现在已经新修建一处村级卫生室,拥有乡村医生一名,基本解决了村民的看病问题。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
xx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和现代农业都不发达,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上的困难。早年由村民筹资筹劳修建起来的乡村公路,由于缺乏维修资金,维护十分困难,公路状况越来越差。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薄弱
1、xx村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排水不畅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我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我村新农村建设,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促进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全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我村是山区地貌,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另外,我村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例如今年的暴雨给粮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80%的农田不同程度受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
(三)基础设施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我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我村山区面积大,我村基础设施项目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村我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度弱。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修建整改规模,切实改变我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全面打造我村基础设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我村公路建设力度;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我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彻底解决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四是加大我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四、加强我村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一)科学做好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要结合国家政策,全面规划,从适应未来我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要出发,在充分研究我村目前的基础条件上,提出我村短期、中长期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二是突出重点,结合现实政策和发展需要,抓住公路建设和水利建设两个重点建设项目。三是因地制宜,不盲目跃进。在制定村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不盲目,不冒进。
(二)加大我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在建设城乡统筹的机遇下,确保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央和地方出台了许多政策,增加对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更好的进行农村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机遇,踏踏实实搞好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发挥项目在村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增加信息渠道,主动与镇机关部门联系,了解相关农村规划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
(三)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快我村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我村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国市、区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又满足不了建设需要,因此,要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村我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应措施,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健全完善国家、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为适应我村经济的发展,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很多,由于目前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不多,许多我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让农民集资修建难以实施,因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积极投入到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充分发挥村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因此资金要先规划,再使用,争取不浪费一分钱。一是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充分征求和吸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搞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引导建设好“一事一议”制度,坚持群众自主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我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已成为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共识。近年来,我市交通系统按照省交通厅及市委、市政府要求,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区域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有效推动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由于交通发展的适度超前要求,我市交通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拟建或在建的重大项目工程有嘉绍高速、绍诸高速、绍兴中心港、杭甬运河绍兴段、诸永高速诸暨段等,需要投入的资金多达上百亿,投融资成为我们交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市位于杭州湾南岸,是长三角南翼地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三角是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加强我市区域内以及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系,走区域合作的道路,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而要达到资源互补、市场互补的目的,实现良好的区域合作,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作后盾;同时根据《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绍兴要发展成为拥有百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要由“山湖时代”转向“杭州湾时代”,实现“城市北进,旅游南延,沿江开发,多向拓展”的战略导向,也必须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作后盾。因此,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深化投融资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为我市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
截至20xx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39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78.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53.3公里,每万人口拥有公路10.1公里;公路技术等级显著改善,等级公路达到4118.9公里,占总里程的93.7%;县乡公路里程大幅增长,县道达到1885.8公里,乡道达到1679.6公里,各占总里程的42.9%和38.2%,全市已完成3900公里通村公路的建设,同时对1987公里通村公路进行了路面硬化,准四级及以上公路通村率达92.8,路面硬化率达85.2。
航道、港口建设主要以建设杭甬运河绍兴段为重点,同时疏通、疏浚航道,修缮码头,提高航道等级、通航能力,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二、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方式
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建设资金缺乏始终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为改变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解放思想,破除体制障碍,开始尝试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大体如下:
1、依靠上级部门拨款,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项目主要依靠上级部门拨款。以市区为例,自1998年起至20__年底止,上级拨款项情况为:省交通厅拨款14902.80万元,用于31省道绍大线绍兴段、104国道东泾线、杭甬高速连接线、南连北建续建工程四条收费公路的建设;市财政局拨款58900万元,其中公益性项目拨款38300万元;收费公路项目拨款20600万元。
2、以交通投资公司为主体,向银行贷款,筹措建设资金。向银行借款是目前为止我市筹措交通建设资金的主要融资渠道。其中包括项目贷款(中长期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短期贷款)以及设立中外合作企业向外资银行贷款。
(1)项目贷款主要以收费公路为质押,向银行贷款,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弥补一些非经营性项目的资金缺口。但目前按国家银监委的规定,基础设施型投资公司,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这给今后争取流动资金贷款带来一定难度。
(3)设立中外合作企业向外资银行借款。市交通投资公司通过在香港投资设立交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与绍兴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中方出资为实物,即建成收费的104国道北复线)组建中外合作企业——绍兴四通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该公司具备向外资银行贷款资格,由此向香港宝生银行上海分行借入1500万美元,用于104国道北复线的拓宽改造。
3、招商引资。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的建设,是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较为成功的实例。我市交通投资公司通过与上海茂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了绍兴市甬金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市交通投资公司实际投入资本金9000万元(协议应投入约2.9亿元,后股权转让退出),完成了27亿元多的建设项目。
4、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筹资难题。地方政府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支持。如新昌实行“以土补路”政策,筹集建设资金,较为成功。“以土补路”就是将道路用地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征迁,作为商住开发用地,进行公开拍卖,筹集的资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5
随着20__年10月,中国共产党__届五中全会通过《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不少地方都沿街造房买房落居。我想这也只是符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居住集约化吧!而农民居住集约化的目的就是为加强了农户之间的紧密性联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乡村文化,创造了条件,便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谈到农村公共设施我认为其中不少地区的不少农村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由于国家和省级、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的原因和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首先要说的便是池塘,由于时间的侵蚀,老一辈建造的池塘以经变浅而且长满水草,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的需要,因此每逢下大雨农作物就会受到雨水威胁,而一旦有长时间不下雨又会产生旱情,农民为了能播下种子要么等天下雨要么花钱买水。其次就是引水渠道,这些也都是由于年久失修造成了利用率的下降和渠道防渗率低下,其中有的急需加固和维修;有的地方则需将农田渠道配套设施完善,
(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刚开始由于水体的污染大多数乡镇就连人畜的饮水没有解决,虽然现在乡镇居民绝大多数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各乡镇都没有下水工程和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池塘、河道,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农民、牲畜的饮水不安全;这些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用水安全。
二、缺乏管理和充分利用
在农村里,土地和水、山林地这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本身有限,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因而往往会造成资源得不到科学的充分利用和浪费。如:农民在田间农作物应可以充分利用田间光热水气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混播,在水里种植水生作物、养殖鱼和水禽等。而农民却没能挖掘出这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潜力,从而降低了农村公共设施的资源利用率,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这些正是由于村干部没有落实到实处,造成农民在技术上、好的.想法得不到支持、资源得不到承包,造成一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无人管理和充分利用。
三、服务化体系十分薄弱。
(一)、农村、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乡镇、农村建设的方案等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或者还未制定,由于全县村镇乡镇规划的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长期的规划,为今后新农村及乡镇改造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麻烦:大部分农村和乡镇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功能不够完善;生活居住区相应的供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乡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各乡镇、农村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站,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严重。我想这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乡镇、农村就不会出现了一些情况了。
(二)、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
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不光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乡镇、农村的必然发展趋势。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确保提高各乡镇、农村生产力,促进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的前提和依据。这样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规模开展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农村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乡镇、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乡镇、农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然而正是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才导致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平的低下,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速度。
(三)、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的缺乏。
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如:各乡镇、农村卫生院的落后,缺乏新型高档次的医疗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操作人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二是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中是需要各类型农村人才,其中包括实用性人才、专业性人才等.实用性人才如: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经营创业型、转移输出型、技能推广型、传统工艺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专业性人才应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农业、规划、法律等领域。农村实用性人才应集中在农业生产、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规划、法律方面。农村各类型人才的缺乏和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快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定制和输送各类农村人才。
(四) 、制订人才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人才。
由于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差等原因,大多数都多人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工作下去,因此农村是一个极度缺乏人才、技术水平落后的地方。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尽量提高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以便吸纳对农村有用的各类型人才到农村及乡镇工作,其次,就要与相关部门签订各类人才的输送机制,为农村输送大量农村实用型人才。
(五)、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而且还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因为农民才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人。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农民自发的为农村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尽一份力。政府和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以群众的工作为基本原则,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订好长远农村、乡镇发展规划,要围绕人民群众需求进行策划,充分征求和采取农民群众好的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农民自愿自主创业致富建设项目,政府要在技术和资金予以帮助和引导,通过以补助、贷款、以物抵资、提供技术信息等方式,引导农民帮助农民,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6
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电气化程度是衡量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经济发展目标,我县加快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输变电网络结构不断完善,发电供热机组的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使长期困扰我县经济建设的电力瓶颈矛盾逐步得到缓解,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县必将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引起电力需求的迅猛增长,电力新的瓶颈有可能再一次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全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翻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略
二、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输变电规划和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
我县的输变电网络设施建设,xx年来虽然通过城网农网改造,加快了规划、建设和调整步伐,但整个网络建设仍与经济快速发展所不相匹配,主要问题一是变电所数量少、主变容量小、10千伏供电线路长,送变电中负荷过载和卡脖子的问题经常出现;二是部分地区仅依靠10千伏单路电源送电,供电的可靠性差,且电压等级低、线损率高;三是高压等级的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及10千伏供电线路在设计和建设中均采取同杆单回路的架设方式,侵占空中通道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送变电中存在的问题,既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到了人民生活正常用电需要。
2、电网建设困难多,安全稳定运行压力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电力建设的投入较少,只以能维持通电为前提进行规划建设,造成了我县电网布局不尽合理,大部分线路、设备长时间满载运行,因过载容量小,而用电负荷却在不断地增长,使得部分变电站主变长期超负荷运行,设备老化问题比较严重,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抵御事故能力低,容易引发电网事故。加快电网建设是确保供用电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而近年的农网改造只改造了农村10千伏线路及低压主干线路,对全县35千伏以上线路因资金等问题仍未作大规模改造,有的线路运行时间已达二三十年,加之布局和运行水平落后,迫切需要对我县主干电网进行新的规划建设。但电力部门在实施电网建设过程中,在筹资、勘测、设计、施工方面存在重重困难,不同程度上地影响了电力建设的正常进行。
3、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影响我县经济发展
以来,我县经济发展较快,对电力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县的电源供给主要依托电网,地方热电厂自发和上网一部分予以补充。最近几年,虽然加快了对地方热电厂的改扩建步伐,但改扩建的机组建设周期长、容量小、出力低,新增的少部分电源与全县用电增幅差距大,无法从根本上弥补电源和热源缺口,缺电矛盾是下一步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键性问题。
4、破坏电力设施现象严重,确保安全供电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设施的急剧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盗窃破坏电力设备,窃取电能,这不仅给我县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扰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县电力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要发生起输配电线路等设施被盗和破坏案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多万元。除破坏电力设施现象外,一些开山放炮、交通事故、线下燃烧物品等造成电力设施受损坏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力部门的正常的生产秩序,对供电保障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我县大规模公路建设中涉及电杆、线路的迁移,有关部门往往不出任何费用,只要求供电部门在何时要迁移,相关费用由供电部门承担。然而,供电部门需在公路旁种电杆时,却要求供电部门交什么费用,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也影响了供电部门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供电。
5、电力管理体制存在障碍,影响电力发展
我县电力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障碍,反映了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虽然实行了厂网分开,但与市场化的目标仍相距甚远,电厂、电网公司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单一的产权结构,制约着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转换和结构改革,阻碍了资本的合理流动,电力投资者对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行为趋于谨慎,妨碍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县经济必将出现新的发展高峰,要针对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认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协调,落实责任,优化服务,高度重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大力营造有利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良环境,以促进我县经济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中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提高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任务重、周期长、涉及矛盾多、资金需求大。因此,县、镇乡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义,要增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促进电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是电力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县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电力需求和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抓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订和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协调和解决建设中的问题;二是供电企业应积极向上争取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立项,争取建设资金的落实到位,并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三是县、镇乡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各应通力合作,配合做好项目在实施中有关协调工作。只有坚持抓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输变电能力,抓地方热电厂新建和技改扩建,增强自发电能力,才能真正缓解我县的供用电矛盾,电力建设才能实现新的跨越,满足我县适应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用电需要。
2、加强电网的规划、建设与改造,提高供电能力
要加强我县电网规划工作,重点做好电力需求预测、节能分析、网络规划以及电价预测分析等工作,重视调峰电源的规划和建设。要重点加强我县城网的变电站建设,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确保变电站的合理性、高可靠性、安全性、前瞻性和智能化,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优质的用电环境。要加快城网改造步伐,因地因网制宜,制定或规范我县城网改造技术标准,制定并修编城网改造规划,明确中、远期城网改造目标及过渡方案。要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实现达标投产,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管理水平。要加强电网节能规划,节能降耗,提高效能。要加强节能监控工作,淘汰国家明令淘汰能耗高、安全可靠性低、维护量大的设备,限期改造不符合节能要求的设备;要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力度,完善电网节能机制,加强各企业的用电管理,提高用电效能。通过以上措施,全县各镇乡基本实现以220千伏主网架输电为主、110千伏为主供电源的双电源、多主变环网供电;全县城区中心区主要街道基本实现地下电缆供电,同时,减少中心区其它街道的架空线路,减少高压线路占用空间通道,力求主要供电线路实现同杆双回路或多回路建设目标,尽可能多腾出空间用于其它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农网配电网发展,提高网架供电能力,更新改造老旧设备,降低损耗,促使技术含量和设备装备的逐步提升及配电网络的不断完善,实现农网的可靠供电。
3、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建设资金,要解决筹资难、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资本运营步伐。资本市场是电力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大量的投资主体已看准蕴涵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我国电力市场,并已跻身其中。我县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传统的生产经营转变为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提高融资效率,加快电力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借助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营,筹集到足够资金,加快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县电力工业的发展。
4、部门协调,支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各个部门的支持,要成立我县电力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县政府对地方电力建设的领导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电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支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报批提供方便。城建、国土等有关部门要支持配合县供电部门做好电力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减少施工矛盾和阻力,杜绝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在县城居民区电网规划建设问题上,相关部门要与供电部门配合认真调查论证,做到与城建规划协调统一,同步进行,同步规划,科学合理,预留电网设施线路,确保高压线路、变压器等设施与人居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保证供电设施的合理布局。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随着我县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需要有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技能强、服务态度优的电力职工队伍。县供电部门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时俱时进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管理者和职工队伍的素质。要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升职工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立足本职,做一名新时期的优秀电力职工;要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工作技能与业务技术,提升职工业务工作技能,以过硬的本领完成各项电力生产工作任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工道德情操修养,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团结他人,树立服务意识,为全县经济建设发展作贡献。要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工作中加强协调沟通,狠抓安全生产,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加强电力需求管理,积极宣传“错峰用电、节约用电”的节约措施,严肃调度纪律,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管理,确保全县的电力供应,打造供电企业文明高效、真诚服务的良好形象。
6、打击破坏、偷盗电力设施行为,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县供电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做好用电知识和依法用电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全社会依法用电和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同时争取有关执法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多方支持,加大对破坏、偷盗电力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供用电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提出的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根据工作安排,从4月下旬开始,县人大分成四个调查小组,在会四位副主任带领下,深入到各镇和相关部门听取了工作汇报,召开了多个层面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建议和意见,并视察了部分农村水利建设现场。5月上旬,县人大会领导带领部分组成人员到县水务局调研,就相关水利建设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认真的探讨。5月14日,四个调研组进行了情况汇总。5月21日,县人大会第3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调研情况汇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把农村水利作为“三农”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去年10月,县政府专题召开了以农村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惠民工程动员大会。去冬今春,全县上下结合各自实际,早规划、早部署,统筹抓好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我县先后被评为省农村河道疏浚先进单位、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县政府及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完善了政府投入、部门融资、农民投资投劳和社会筹资相结合的水利投资模式。以来,全县农村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累计投入资金达到3.99亿元。县水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想方设法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向银行融资近4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1.6亿元,大力度实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八大惠民工程,强势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农田丰产沟整治、全县独立水系配套更新改造和泵站维修改造。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县政府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环境作为重要的农村实事工程来抓,认真制定整治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至用两年时间率先在全市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在沟河疏浚和整治的基础上,县政府积极探索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建立了以河道保洁和治理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各镇都成立保洁中心,组建保洁员队伍,制定管理措施。通过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全县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高,引排功能有了明显提升,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突出民生水利项目建设,精心组织实施水利工程。一是全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实事工程,以来,县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先后完成了三期六个镇以及掘港、大豫、栟茶三镇(10个村)的增补工程和35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工程,工程投资1.5亿元,累计铺设和改道供水管网近1550公里,受益人口46.6万人,项目受益人数和工程建设质量评比全市第一。二是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水利工程和九洋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共新建改建泵站171座,建设防渗硬质渠521公里。三是成功跻身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年来共争取省级以上资金2.92亿元,有效地缓解全县水利建设资金制约问题,扭转了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衰减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改善项目实施区域基础条件。
(三)落实科学防控措施,防汛抗灾能力得到增强。我县靠江临海,每年台风、潮汛较为频繁,是灾害多发性区域,防汛抗灾任务十分繁重。县政府根据我县的汛情、雨情和水情,全面做好防汛抗灾工作。一是加强防汛减灾工程建设,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基本建立。近几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水利项目和资金,完成了掘苴闸、东安闸下迁的任务,同时实施了如泰河整治,恢复了引排功能。二是加强防汛减灾组织领导。坚持防汛抗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县、镇都建立了防汛抗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将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各镇,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强防汛抗灾监测、处置工作。根据每年防汛工作新形势,做好防汛抗灾预警工作,修订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汛前检查,备足防汛物资,及时做好汛情通报、水情调度等工作。几年来,我县未发生重大水情灾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够到位。中央、省、市对水利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对水利事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但全县发展水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大兴水利、主动参与水利建设的意识还未高度统一,对水利的基础地位感受不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园区建设、道路建设改造中,主动邀请水利部门提前介入水系规划和评估的意识不强,影响原有水利布局的情况时有发生。镇、村干部开展水利建设有畏
难情绪,被动应付。不少群众对水患存在麻痹思想,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水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水利干部队伍力量单薄。目前全县镇水利站在职人员56人,承担着农路农桥建设、沟塘整治、饮水安全工程等较为繁重的建设工程任务。县水务局和各镇水利站普遍存在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员偏少、技术力量不够、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一是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中央、省和市出台一些财政补贴政策,大多数投向大型骨干水利项目水利工程,对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都有严格的规定,给我县镇、村资金增加巨大的压力。我县近三年投入近7.2亿元,主要用于大的水利工程和项目区基础设施,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资金每年在8000万左右,主要用于四级河以上的河道疏浚,对于面广量大的四级以下河道疏浚管护主要靠镇村自筹解决。四级以下沟河多数无财力疏浚。硬质渠道建设未列入县政府惠民工程,需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经济薄弱村无配套资金来源,不得不放弃水利工程项目,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的现状不容忽视。二是排灌系统不畅。目前我县一、二、三级河道较为畅通,但四级以下河道有的多年未疏浚,导致河道淤积、蓄水能力较差;坝头坝埂多,排水涵洞口径小,河道引排不畅,各地普遍反映四级河向三级河取水困难,影响农田引水灌溉。三是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河道配套设施缺少;工程建设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制度需进一步落实。镇、村和农户等主体责任不明确,责任感不强,“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平路取土、填沟种地、倒弃杂物和破坏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现象普遍存在。保洁人员工资偏低,年龄普遍老化。水利综治执法推进难度较大,水利工程项目使用周期不长,效益未能最大的发挥。
(三)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一是管网普遍老化。我县乡镇现有自来管网建于90年代初,迄今已有二十多年,当时饮水管网材质较差,目前普遍陈旧老化,不少水管附有淤泥、重金属、铁锈等沉积物,造成自来水浑浊发黄。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水资源极度短缺。我县目前乡镇供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有限的地下水保护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对区域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由于水管老化,渗漏水现象严重,既提高了制水成本,浪费了水资源,又造成供水不足,很多离水厂较远的群众在高峰时段无法用到自来水,部分乡镇采取限时供水方式,导致群众用水不方便,消防栓系统搁置。再加之由于过去部分地区农户自行打的井未完成封填,使用浅井水,容易受到农药等污染,卫生安全很难得到保证。三是饮水安全缺少资金保障。目前区域供水、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到位的镇村,管网还没有对接到位,农户尚未喝上长江水;同时,全县还有7个镇(区)面临着饮水管网急需重新改造的艰巨任务,资金缺口很大,饮水问题成为基层突出的民生问题。
三、几点建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事业功在当代、利泽千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任务来抓,列入重点议程,切实加强领导,尽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我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全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县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完善各项政策配套措施,在用电、融资等方面,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农村水利建设和发展。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充实基层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队伍监管,提升队伍素质,为我县农村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水利建设资金保障能力。一是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关于“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平均投入比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效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县财政要确保当年可用财力的2%至4%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政策规定,继续实施“以奖代补”等补助政策,要将硬质渠道和四级以下河道疏浚建设纳入“以奖代补”范围,随着县级财力的不断增长,要加大县“以奖代补”力度,切实减轻镇、村资金筹集的压力和负担。二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积极跑部跑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要加强项目的整合,将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整体协调性,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稳定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充分体现项目建设形象,形成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亮点和特色。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建设受益的是农民,投入和管理主体也应该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办水利,用足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四要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要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信贷的最大支持。要统筹好全县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分批分期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快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活水工程建设,提升水系引排功能。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搞好规划至关重要。县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因地制宜,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修订和完善全县水系规划,完善水系配套,加强水源调度,确保全县用水安全。要加大全县水利规划宣传力度,便于各镇(区)、各部门主动对接水利建设相关工作。要牢固树立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用水利工程更新改造步伐,提升小型农用水利配套水平。全面实现“活水工程”建设,认真制定农村河道疏浚规划,建立新一轮河道疏浚机制,统筹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建筑物配套、灌溉和水环境建设等问题,重点加强四级以下河道和丰产沟的疏浚整治,加快推进硬质渠道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稻灌溉水费,惠及百姓。要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畜禽养殖用房统一规划,粪便集中处理,禁止粪便直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好水环境生态体系。落实综合管理措施,巩固河道疏浚成果,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和资金,严把工程质量,确保资金和人员安全。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经费,加强水利设施管护,使工程得到有效保护,长期发挥效益。
(四)进一步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着力破解农民饮水难题。城乡饮水工程涉及面广,县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建水和管水资源,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意见。在明确责任主体,根据时间和节点要求,科学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强势推进引江供水主干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和资金,统筹实施镇、村管网建设和改造。要理顺供水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水厂回购工作。水厂回购工作由于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厂回购问题,组建专门工作班子,认真研究和分析水厂回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加大对乡镇在水厂资产评估,回购过程中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性事件,确保水厂回购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要落实好主干管道与镇管网的接水工作,完善管理办法,推动区域供水一体化,确保把优质长江水送到千家万户。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建立行政区域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推广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