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岗位调研报告(合集6篇)》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精选6篇)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篇1
经济金融的发展,财税体制的变革,促使国库会计业务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此,人民银行总行专门开发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以下简称《系统》),并配套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具体明确了国库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试行二年多来,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国库一直被人员与岗位、业务与制度等实际问题交织和困扰着。国库业务发展后,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各级国库的面前。
一、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国库一直以“财政预算出纳”的身份,按照财税体制,依托银行清算体系,对收缴入库的财政资金进行划分、报解,并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国库业务相对简单、直观。进入新世纪,由于财税改革、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启动、人民银行职能转换以及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使直接为财税服务的国库处于风口浪尖,业务发展之快、核算内容之广、管理项目之多,对国库丛业人员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
1、国库会计业务操作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库业务核算手段经历了手工操作─以省和市为单位开发的各种程序─全国统一的核算系统─集核算和清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国库核算内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单纯的报解核算到国库成为独立的核算体系,参加了票据交换,使用了国库内部往来和加入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会计岗位设置更加完整,增加了资金清算、事后监督、检查辅导等岗位。
财税改革带来国库业务的变化。一是征收机关范围扩大。环保局、墙改办等非财税部门成为国库的征收机关。二是代征方式多样化和多级次多种类分成增加。三是国库单一账户改革。
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对国库业务的冲击。纳税人和税收都呈几倍增长、税务部门撤消了税收过渡户,减少了汇总填票的形式,并不断规范收缴程序,保证税款的及时入库。财政部门加强了支出管理,采取了细化支出项目、支出部门等方式。
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国库的业务数量、风险隐患、经理难度成倍增长,基层国库人员不足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但为了“遵守制度”,不得不“东拼西凑”,“明一套暗一套”。
二、现阶段国库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风险增加。国库取得清算功能之前,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有三处,包括入口的二处和出口的一处。入口:一是从会计营业部门划来的资金,二是财政、税务送达国库的拨款、退库。出口:“行库往来”,而且这个出口,还有会计营业部门这道重要防线予以保护。增加清算功能后,其风险点就成为六处了。新增了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和支付系统,都是不经任何外部防线就能直接划出的关口。
人员岗位配置的问题。新的核算系统和清算方式开通后,完整的核算至少需要九名人员,所以基层国库会计岗位与人员不协调的现象非常突出。
⑴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部门不能单独设立,原有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只有三到四名,在核算人员增加一倍还少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由会计部门人员兼职国库岗位。
⑵中心支库目前处于诸多矛盾的中心地带,新的核算系统运行后,一方面集中本级或下级的明细和汇总核算为一身(有的中心支库还核算多级国库业务),另一方面还保留有管理、辅导、的职责。核算系统的岗位设置,使中心支库疲于应付核算和逐步开通的新业务,不能兼顾管理与调研分析工作,其服务质量无从保证。
⑶代理支库由于代理行的体制、利益和重视程度不同,其国库人员多采用专职兼职各半或违规一人多岗。乡镇国库则以兼职为主,这种现象造成风险隐患加重,代理质量低下。
3、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度规定可以兼岗的只有资金清算中的四种清算方式的记账可以为一人,复核可以为一人,这样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完整运作至少需要9人(明细记账、明细复核、资金记账、资金复核、同城票据交换、综合管理、系统维护、会计主管、支库事后监督)。其风险点:一是明细记账人员要对各种收入缴款书、拨款、退库等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二是资金清算岗要将各种相应的资金审核后再划拨到各商业银行和上解到上级国库。为保证资金安全,采取了五层防范:一是采取了为明细记账和资金清算岗分别配置了复核人员。二是资金岗使用密押形式控制异地划转资金。三是综合核算与征收机关和上下级国库进行对账。四是事后监督再对所有业务进行核对。五是会计主管对许多特殊业务情况、大额资金进行审批,每月检查所有业务。从这种现状来看,国库的资金安全防范体系真可为“铜墙铁壁”了。但是实际操作中,正是这种多层防范,重复劳动,责任不明的现状,一方面滋生了操作人员相互依靠,互相扯皮的思想。一方面导致了国库会计人员增量不增质的现状。出现了重复操作多、效率低、安全保障错位等问题。
⑴重复操作多:有的业务需要资金岗与明细岗分别记账与复核,也就是说一笔资金在系统内就要经过四人四次操作。这样业务量和操作人员在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的情况下,客观上就增加了二倍。
⑵核算效率低:业务量较少的支库,操作人员在系统内操作的时间并不多,又因为资金岗与明细岗不能相互兼任,所以操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互相等待中。如某县支库,按业务量高峰的中旬计算:预算收入虽有400笔,但资金岗按交换行登记票据交换登记簿最多4笔,接收和发送票据交换差额1至2笔,向上级国库上划资金2笔,再加上只有少数业务日发生的拨款10笔,全天,资金岗只有18笔业务(这18笔业务全部与明细岗重复操作),却占用了二个人。
⑶安全保障错位:业务风险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所有资金岗的业务都有风险,都需要层层把关。如:明细岗每日报解后生成的上划款项,这部分款项经明细岗和资金岗核对一致后,分别向上级国库发送明细通讯和资金报文,上级国库的两岗接收后核算系统会自动进行核对,如果有问题,上下级国库都会及时发现。特别是县支库开通国库内部往来后,县支库和中心支库的业务发生必须是同一日,所以这部分资金不会出现风险。退一步讲,即使是出现了错误,这部分资金仍然在国库内部流动,不经拨款、转账和退库,是不会出去国库,形不成资金风险的。所以这部分国库资金完全不需要耗费时力的编押、核押,押错时再发送查询查复。同时,这部分资金如果不使用“报单”,使用内部凭证,就避免了补充报单三联中有一联没有任何意义做法。也就是说国库资金应区分其性质对待,不是一味地有了清算功能就“狼来了”所以要“一棍子打死”。
三、业务岗位及操作的改革设想
1、改进《系统》,简化岗位,使用专职人员。《系统》应将资金岗与明细岗合而为一,设置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预算收入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岗审核第一关,再有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采用分别录入总金额和明细金额的方法进行核对。明细金额报解后,自动生成上划上级国库的资金,记账岗发送明细通讯,复核岗发送汇总金额通讯。拨款、退库与划款等国库部门的款项,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分别审核录入后,同城的由票据交换岗再审后方可提出,异地资金由核算复核岗按支付系统或内部往来方式发出。对于国库内部往来资金,改变所有款项都需要编押的做法,只对经过异地国库划往商业银行的款项进行编押。
这样改变后,操作人员不但由9名减少为7名,业务量减少许多,也不影响事后监督和会计主管职责的行使,业务量较少的县支库,综合核算岗兼职同城票据交换岗、会计主管兼职事后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则由行内科技人员兼职。那么,这样的支库只需要四名国库专职人员,对于人员非常紧张的县支行,还是能够保障的。
2、设计使用国库内部资金往来凭证。可以借鉴中央银行会计四集中后使用内部凭证的做法。凡属于国库内部资金往来,不需要使用重要空白凭证的“报单”,统一使用一式二联的内部凭证,一联做接收账户的传票,另一联做对应账户凭证的附件。
3、开发事后监督程序,进一步加强其职责的行使。目前,事后监督仍然使用手工笔对方式,是否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没有制约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开发使用事后监督程序,强制事后监督岗每日即对上一日的所有账务进行逐笔监督。真正为国库资金安全筑起一道长城。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篇2
近几年,经济金融的发展,财税体制的变革,促使国库会计业务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此,人民银行总行专门开发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以下简称《系统》),并配套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具体明确了国库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试行二年多来,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国库一直被人员与岗位、业务与制度等实际问题交织和困扰着。国库业务发展后,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各级国库的面前。
一、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国库一直以“财政预算出纳”的身份,按照财税体制,依托银行清算体系,对收缴入库的财政资金进行划分、报解,并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国库业务相对简单、直观。进入新世纪,由于财税改革、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启动、人民银行职能转换以及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使直接为财税服务的国库处于了风口浪尖,业务发展之快、核算内容之广、管理项目之多,对国库丛业人员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
1、国库会计业务操作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库业务核算手段经历了手工操作─半手工半计算机─以省和市为单位开发的各种程序─全国统一的核算系统─集核算和清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国库核算内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单纯的报解核算到国库成为独立的核算体系,参加了票据交换,使用了国库内部往来和加入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会计岗位设置更加完整,增加了资金清算、事后监督、检查辅导等岗位。
财税改革带来国库业务的变化。一是征收机关范围扩大,由于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性收入增加,导致诸如环保局、墙改办等非财税征收部门预算收入的征收机关,且类似情况将呈燎原之势发展。二是代征方式多样化和多级次多种类分成增加。如由于一些市级大型企业建在县级区域,市级征收机关随之下设,它所征收的收入就会出现分资金多级次划分,同时非性收入和基金等多种类的划分也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加大了国库会计对财政支出的审核监督业务。
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对国库业务的冲击。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纳税人和税收都呈几倍的增长。税务部门撤消了税收过渡户,减少了汇总填票的形式,并不断规范收缴程序,保证及时入库。财政部门加强了支出管理,采取了细化支出项目、支出部门等方式。
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的各级国库会计的业务数量、风险隐患、经理难度成倍增长,国库人员特别是基层国库人员不足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为了维持业务的开展,不得不“东拼西凑”,“明一套暗一套”。
二、现阶段国库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风险增加。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是其出入口增加清算方式之前,风险点有三处,包括入口的二处和出口的一处,入口一是从会计营业部门划来的资金,二是财政、税务送达国库的拨款、退库和资金划转。出口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与会计营业部门之间使用的“行库往来”账户,而且这个出口,还有会计营业部门这道重要防线予以保护。增加清算功能后,其风险点就成为六处了。这些风险点,除保留以前的三处外,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和支付系统都是国库资金不经任何防线就能直接划出的关口。这些风险点中,三处风险点在新增加的资金岗,所以为资金岗配备素质高、懂业务的人员也就成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必要。
人员岗位配置紧张带来的问题。新的核算系统和清算方式开通后,完整的核算至少需要九名人员,所以基层国库会计岗位与人员不协调的现象非常突出。
⑴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由于其国库部门不能单独设立,原有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只有三到四名,在核算人员增加一倍还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由会计部门兼职国库岗位的设置模式。国库会计业务虽然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但是国库业务因其会计对象、职责和任务以及服务对象与中央银行会计业务有着先天的不同。所以会计人员兼职的国库岗位不可能是业务量大、专业核算强的明细岗和综合核算岗,只能兼职与会计业务有着异曲同工的资金岗。这样,集国库资金五分之四风险为一体的资金岗却是由会计工作缠身、不能主动应岗的会计人员兼职,影响国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且不说,就是核算系统为资金安全设置的层层防线,也几乎是形同虚设。
⑵中心支库目前处于诸多矛盾的中心地带,新的核算系统运行后,一方面集中本级或下级的明细和汇总核算为一身(有的中心支库还核算多级国库业务),另一方面还保留有管理、辅导、检查下级国库和经收处的职责,而且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分析调研任务。核算系统的岗位设置,使中心支库疲于应付核算和逐步开通的新业务,不能兼顾管理与调研分析工作,其服务质量无从保证。
⑶代理支库由于代理行的体制、利益和重视程度不同,其国库人员多采用专职兼职各半或违一人多岗。乡镇国库则以兼职为主,这种现象造成风险隐患加重,代理质量低下。
3、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操作流程中明确规定可以兼岗的只有资金清算中的四种清算方式的记账可以为一人,复核可以为一人,这样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完整地运作至少需要9人。其风险点:一是明细记账人员要对各种收入缴款书、拨款、退库等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二是资金清算岗要将各种相应的资金审核后再划拨到各商业银行和上解到上级国库。为保证资金安全,系统先后采取了五层防范:一是采取了为明细记账和资金清算岗分别配置了复核人员。二是资金岗使用密押形式控制异地划转资金。三是综合核算与征收机关和上下级国库进行对账。四是事后监督再对所有业务进行核对。五是会计主管对许多特殊业务情况、大额资金进行审批,每月检查所有业务。从这种岗位设置现状来看,国库的资金安全防范体系真可为“铜墙铁壁”了。但是实际操作中,正是这种多层防范,重复劳动,责任不明的现状一方面滋生了操作人员相互依靠,互相扯皮的思想。别一方面导致了国库会计人员增量不增质的现状。并且这种操作流程还存在重复操作多、效率低、安全保障错位的问题。
⑴重复操作多:有的业务需要资金岗与明细岗分别记账与复核,也就是说一笔资金在系统内就要经过四人四次操作。这样业务量和操作人员在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的情况下,客观上就增加了二倍。
⑵核算效率低:业务量较少的支库,操作人员在系统内操作的时间并不多,又因为资金岗与明细岗不能相互兼任,所以操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互相等待中。如某县支库,按业务量高峰的中旬计算:预算收入虽有400笔,但资金岗按交换行登记票据交换登记簿最多4笔,接收和发送票据交换差额1至2笔,向上级国库上划资金2笔,再加上只有少数业务日发生的拨款10笔,全天,资金岗只有18笔业务(这18笔业务全部与明细岗重复操作),却占用了二个人。
⑶安全保障错位:业务风险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所有资金岗的业务都有风险,都需要层层把关。如:明细岗每日报解后生成的上划款项,这部分款项经明细岗和资金岗核对一致后,分别向上级国库发送明细通讯和资金报文,上级国库的两岗接收后核算系统会自动进行核对,如果有问题,上下级国库都会及时发现。特别是县支库开通国库内部往来后,县支库于中心支库的业务发生必须是同一日,所以这部分资金不会出现风险。退一步讲,即使是出现了错误,这部分资金仍然在国库内部流动,不经拨款、转账和退库,是不会出去国库,形不成资金风险的。所以这部分国库资金完全不需要耗费时力的编押、核押,押错时再发送查询查复。同时,这部分资金如果不使用“报单”,使用内部二联次的凭证,就避免了补充报单三联中有一联没有任何意义做法。也就是说国库资金应区分其性质对待,不是一味地有了清算功能就“狼来了”所以要“一棍子打死”。
三、业务岗位及操作的改革设想
1、改进《系统》,简化岗位,使用专职人员。《系统》应将资金岗与明细岗合而为一,设置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预算收入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岗审核第一关,再有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采用分别录入总金额和明细金额的方法进行核对。明细金额报解后,自动生成上划上级国库的资金,记账岗发送明细通讯,复核岗发送汇总金额通讯。拨款、退库与划款等国库部门的款项,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分别审核录入后,同城的由票据交换岗再审后方可提出,异地资金由核算复核岗按支付系统或内部往来方式发出。对于国库内部往来资金,改变所有款项都需要编押的做法,只对经过异地国库划往商业银行的款项进行编押。
这样改变后,操作人员不但由9名减少为7名,业务量减少许多,也不影响事后监督和会计主管职责的行使,业务量较少的县支库,会计主管还可兼事后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则由行内科技人员兼职。那么,这样的支库只需要五名国库专职人员,对于人员非常紧张的县支行,还是能够保障的。
2、设计使用国库内部资金往来凭证。可以借鉴中央银行会计四集中后使用内部凭证的做法。凡属于国库内部资金往来,不需要使用重要空白凭证的“报单”,统一使用一式二联的内部凭证,一联做接收账户的传票,另一联做对应账户凭证的附件。
3、开发事后监督程序,进一步加强其职责的行使。目前,事后监督仍然使用手工笔对方式,是否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没有制约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开发使用事后监督程序,强制事后监督岗每日即对上一日的所有账务进行逐笔监督。真正为国库资金安全筑起一道长城。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篇3
从实践中走来,带不回任何精湛的技术,但带回了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收获。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抱着贴近社会,了解自己所读专业就业前景的愿望,我们在寒假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多积累点社会经验,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调研过程及分析:
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会计岗位是我们以后毕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了了解会计职业岗位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以及现如今社会对会计方面的就业需求,且会计专业学生以后的就业形势;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以后就业的趋势以及就业环境,对会计岗位的认知有更好的了解,让我们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利用寒假的时间,我们小组成员六人对当地的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访问和问卷调研。
这次实践我们是王亚芬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根据根据老师给的一些范例,我们根据地区差异进行自由分组,我们的组员来自绍兴和诸暨。我们各执其职,分派好任务,讨论出有关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的调研方案,设计好一份调研问卷,并打印出调研问卷。
“纸上的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2名成负责与会计岗位人员交流,2名拍摄照片,还有2名则进行问卷调研工作。我们分别对浙江铭仕管业、浙江省诸暨市华达纺织、浙江唐翠珠宝有限公司、浙江百瑞珠宝有限公司、浙江省诸暨市茂阳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绍兴欧皇家具有限公司,绍兴县奈斯进出口有限公司,绍兴西大门纺织服饰品有限公司等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访问,我们以问卷调研的形式和会计岗位人员进行了交流。
二、访问交流记录
(1)会计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入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人际关系有时真的比工作能力还要重要,良好的人际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顺利,带来成功,带来机遇。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普遍会计技能专业的人员已经无法开始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而具有“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却属于极度紧缺的人才行列。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以回收的有效调研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研中小企业总数的58%。
(3)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研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浅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1.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论述联系实际,以实践中摸索,以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以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以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研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运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以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以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浅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运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策略,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2.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论述转化为实践,再以实践中提高论述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论述的思索,提高浅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自然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具体策略,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浅析策略和思维方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光靠输血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造血的功能。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这些已经十分明确的显示出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的变化,它将社会活动能力纳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合格的以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衡协调能力,这是由其职业在现代社会或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与社会、企业其他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微妙联系硕士论文所决定的。这种能力直接联系硕士论文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存活进展的机会和可能。
从会计人员填写的调研问卷来看,中小型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年限很重视,基本上工作年限达到5年以上的年收入大约在5—10万;而且企业也很注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企业每年会从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中挑选培养对象,然后对他们进行进修培养计划;然而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会计人员需要有牢固的财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时间能力。
三、会计专业方向浅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银行业、饮食业、酒店宾馆业等归纳这些行业的会计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单位)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三是盈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工作,这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由此应该将会计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绝大部分知识能力被企业会计内容覆盖,技能方面与企业会计没有区别,所以决定去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门化方向。最近的以财经网和一些相关的报道中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很缺乏资产评估方面的人才,由此最后确定,会计专业开设企业会计、银行会计和资产评估师三个方向,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资产评估师重心是大专会计班的考证。
四、感受
总的来说,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岗位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行业成熟,竞争激烈,整体收入一般,但尖端人才收入很高,所以如果想要找到一个会计方面的好工作就现在社会而言,就是要考出那些证书,比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审计师……不断的考证书,证书考的越多,对自己越有利。除了证书之外还需要学历、经验、综合运用能力有机结合,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会计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另外就是在企业因业务加大需要人手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篇4
一、调研目的和概况
(一)调研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变化,以及会计专业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会计教研组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邳州市销售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本土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 本调研发出电子问卷194份,收回问卷170份,涉及顶岗实习单位83家,顶岗实习学生97人;走访企业5家,访谈对象有管理人员10人,注册会计师6人,毕业生23人;访谈校内相关专业教师12人。 二、会计行业、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三、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企业的人才结构及来源
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掌握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四)本专业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
我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认为未在学校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是一个不足,所以在校阶段能加强考证相关知识的课程学习。
毕业生比较重视的课程主要有:
1、基础会计
2、财务会计
3、会计电算化
4、财经法规
四、____年专业建设的设想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二)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体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12个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也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本专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本专业做专业讲座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双证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与此同时,本专业让在校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和行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有力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篇5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信。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由于个人职业规划和一些现实因素,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辞去所担任的财务处会计工作主任科员岗位的工作。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您正式提出辞职,给管理所带来不便,深表歉意!此时我选择离开财务处会计工作主任科员岗位,离开朝夕相处同事和无微不至的领导,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我经过长时间考虑之后才做出的艰难决定。相信在我目前的财务处会计工作主任科员岗位上,有很多同事可以做得更好,也相信您在看完我的辞职报告之后一定会批准我的申请。
转眼之间,在工作已经×年,回首财务处会计工作主任科员岗位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有过期待,也有过迷茫,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 篇6
根据在人才市场对会计岗位的调研,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有了相关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样的条件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
一. 关于信息失真
目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关部门已着手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责令其按规定调整账务,补缴应缴的税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取消应付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行政警告、留党观察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 司法关处理。上述这些做法对已经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违反法律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处罚和处分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但是,如果仅仅以事后处理的方式来制止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力度是不够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管理机构所能造就和行成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粉饰经营目标和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腐败,对已经产生企业文化腐败的那些经济组织,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调整只是动其肌肤而难伤其筋骨,而其腐败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仅对个人加以惩罚,由惩罚个别有罪之人替代经济组织的违法之过是不足以消除影响的。另外,一个企业能产生大量的会计假信息是会计主体不到位的表现。企业主体有意干预会计主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组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假信息处的越多的企业,这种缺位和越位情况越严重。处罚已经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对正确的会计主体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还存在,新的主角就会重新登场,旧戏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会计假信息的问题只看作是账务调整的问题,在具有严格会计主体概念的企业中,账务调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企业的会计与企业经营密切沟通的社会监督方式。
二、关于亏阿基主体的到位
会计主体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是企业主体越位的行为结果。从抽象的关系来讲,会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再生产运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体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财务成果是企业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务成果的表达。则必须通过会计活动来完成。所以,在会计解百纳感念的认识上,会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度上能与企业主体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经济管理关系上的区别,往往会在管理工作上产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规则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会计主体难以到位。会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规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这两个方面;企业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则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项规则。会计主体所遵循的管理规、则具有强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业主体遵循的管理规则则具有制度化、灵活性和协商性。以会计核算规则为例,相同的会计核算规则,两个主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的:会计核算原理及规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是条例和命令,会计主体所关心的是会计客体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反应到账面上来;企业主体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债权及债务关系如何摆平衡,企业经济地位如何保障,企业与国家、个人的经济利益如何处理。会计主体讲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和汇兑方法为内容的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主体讲究的是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的管理目标。
三. 关于创建会计行为合理化的标准制度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这是研究会计行为涉及的基本问题。如果信息发自客观事物对自身的一种自然表达,这种表达对客观事物来说就是一种真实的表现,如天气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物质运动状况信息的自然表达,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会计信息则不完全是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以会计的收益和资产为例。 它们是企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客体,也是会计行为所要反应的会计客体,但是,收益的确定和资产的计量则需要通过会计人的脑力劳动来表达,这就在会计客体和会计信息之间设置了一道人的行为过程。人的行为在会计信息能否完成对会计客体的真实表达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能力差异。所以,便产生了会计信息对客体进行价值表达和服务的真实性的争论,这种争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工作性质的机会,作为会计主体,至少应该以真实的行为去完成对会计客体的表达和服务。事实上,虽然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物流都是真真切切的实体,但他的价值面确必须通过人的脑力劳动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会计客体的价值面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对价值面的描述在目前又只能通过会计信息来表达,并通过会计信息的途径向会计的服务客体进行传达,这使得人们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的认识完全受到人的行为的控制,在未能揭示出会计信息失真之前,人们只能将已获得的会计信息作为经济面貌的价值来认识,而一旦会计信息的失真被暴漏出来,人们只能将已获得的会计信息作为经济面貌的价值来认识,而一旦会计信息的失真被暴漏出来,人们将失去对企业经济活动价值面取得认识的机会
四. 关于会计专业的思索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讨,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如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例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质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一) 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案例。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案例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案例的具体内容作了相应调整
(二) 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的几个培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时能够论述联系实践,也为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本专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本专业做专业讲座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并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也推动了“双证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本专业让在校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和行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有力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
通过这关于次调研报告,我懂得了不少的关于会计方面的要求,同时我也知道了在不同行业由不同行业的门槛,首先会计行业要求的是必须学精,必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考上双证的基础上,还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在进入会计岗位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干好这个岗位,通过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学习,我相信我会有所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