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调研报告(汇编4篇)》
公厕调研报告(通用4篇)
公厕调研报告 篇1
多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关于加强城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的提案,但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区“如厕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引起广大市民、游客的强烈反响。根据县政协20__年工作要点安排,由提案委和政府综合部门政协联络处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和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城区公厕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10多年来,城区面积和人口翻了番,而可用公厕减了半,使公厕成为城区紧缺的公共资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公厕数量。我县城区内现有公厕16座,其中:旱厕(老式、无冲水设施)4座,水冲式公厕12座。16座公厕中城北广场、城东广场、凤城广场和司法局旁等4座为近年新建,皇庙岗、东坡井、道观冲等3座公厕已由环卫局改建。还有8座急待整修、改建,1座因义水北路拆迁改造被拆除。十几年内,公厕数量有减无增。
(二)分布情况。15座公厕中有11座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的城北片区,义水河以南仅有4座,表现为北多南少,东有西无。
(三)使用情况。全城在用公厕仅为7座(旱厕3座、水冲式4座)其中:包括原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3座,新建公厕1座;其余8座公厕因多方面原因被停用。
(四)管理情况。原建公厕11座归属县环卫局管理运营,新建公厕4座归属县园林局管理。在已开放运营的7座中,有2座为收费制公厕,以委托代管方式进行管理,其余5座为免费制,由各主管部门监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滞后、布局失衡。我县城区已建成区面积达3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按我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城区内公厕数应在35—40座,而我县城区公厕数仅为国家标准的37.5%。近10年中,因多种原因,在老城区有4座公厕先后被拆除,而整个城区新建公厕仅为4座,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显得严重滞后。调查显示,有98%的市民认为城区内公厕严重不足,87%的反映在人口密集、商业闹市区和休闲场所找不到公厕,54%的认为在主要街道、公交站点和商居小区内无公厕可用,极不方便。从现有公厕的分布看,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区整体向东南推进面积较大,公厕布局明显存在“三多三少”的失衡局面。一是老城区公厕多于新城区,比为11:4。二是城北多于城南,比为12:3,三是低标准的旧公厕多于标准化的新公厕,比为11:4。调查中发现,不仅在新建开发区和城南新区都没有公厕,连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老商业区--段家桥也为公厕空白区。因此,导致在一些广场,绿化带,游步道,甚至主街道和现代建筑物旁的旮旯处,经常会发现人类大小便的污渍,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施简陋,陈旧老化。除4座新建和3座改建公厕,其余8座均为陈旧老化公厕。这些公厕因建设早、标准低,而且多数已被淹没在各类建筑群之中,厕外空间狭小,厕内设施简陋陈旧,通风采光和保洁除臭条件极差,有的因年久失修,夜间无照明,冲水设施坏损,甚至墙体垮塌,成为危厕。调查表明,女性群体对公厕无明显标识和夜间无照明,极为不满。经现场查看,除中心广场公厕外,其它均无醒目标示,“公共厕所”字样几乎在城区消失。
(三)管理困难,环境堪忧。据管理部门反映,为适应新形势,我县公厕运营管理机制正处改革探索阶段。当前,导致公厕运营困难和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和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以及来自公民的社会公德素养差异等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因此,全城仅有的15座公厕,有8座处于关闭停用状态,“以停代管”。在开放使用的7座公厕中,有2座是“以店养厕”委托代管,并实行收费制度,以此勉强维持运营和最基本的管理。显然,这种弱化的管理,造成公厕成为半开放状态,甚至改变用途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堆放杂物等)。从免费开放的旱厕情况看,环境卫生状况更为不佳,因标准低,无保洁设施,又无专人管理,所以常常是“晴天臭气难闻,雨天望而却步”,成为人们的“避讳”之地。据调查,72%的市民认为公厕气味难闻,厕内乱写乱画严重,手纸烟头满地,污水四处横流,甚至粪便堆积蹲位,根本无法如厕。
三、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城区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困难、服务水平低下的实际,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在理念上遵循城区内“如厕方便、环境整洁、外观协调”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有序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强化观念,提升认识。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更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把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布点用地、建设维修、运营管理、管理经费等系列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研究分析城区公厕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急切需要解决的与远期发展需要逐步落实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城市公厕建设管理作为政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二)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公厕小天地,便民大文章。应将城区公厕建设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当中,按照我国城市设施设置标准,结合城区实际,尽快编制城区公厕专项规划。对开发未建区域要严把建设规划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预留公厕用地。对已规划在建区域,要强调规划执行力。如大型商业区、商居小区和公共休闲娱乐的建设项目,都应根据规划设计的公厕布局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对没有按要求建设公厕的,由有关部门督促强制建设。土地、规划、住建、执法和环卫等职能部门应联合对所有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标准等,按“三同时”原则,进行评审验收,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在老城区改扩建地段,也应根据实际,合理布点建设公厕。尤其是在城区内一河两岸主干道旁,应按城市公厕设置要求布点建设。同时,政府主管公厕建设部门,应根据公厕建设规划,按先急后缓原则,逐年安排建设规划。
(三)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和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考虑加大公厕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按专项规划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逐步加大投入。鉴于财力不足,新建公厕标准不宜过高,但应确保外观协调大方,内设安全方便,便于保洁管理。二是落实资金。对亟待改建、整修的现有旧厕、危厕进行全面整修或改建,并尽快恢复启用。三是政府应根据实际,将公厕日常维护经费纳入城市维护费中一并列支,保证公厕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四是出台政策,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厕的多渠道供给。一方面,商业设施建设要与公厕建设相配套;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划地,引导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公厕营建,让公厕能在顾客、游人最需要的场所和时间出现。既能降低政府公共建设管理的投入成本,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公厕建设已经列入县政府年度“十件实事”之一,要排出时间和进度表,并在城区公式,接受市民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四)理顺体制,整合管理。我县公厕现行管理体制,遵循的是谁建谁管的原则,16座公厕(包括已拆除的1座),分由2个部门管理运营。但从我县城市规划和公厕数量上来看,可考虑将城区公厕全部划归县环卫局,根据国家城市公厕管理标准实施管理。一是要求所有被关停的公厕,一律尽快恢复启用,边开放边完善基本设施,并统一配置醒目的公厕标示,方便市民;二是建议取消委托代管和以店养厕收费制管理方式,实行免费开放。从调研情况看,现有两所收费公厕,每年收费总额仅万元,政府拿这点小钱为百姓买个方便是值得的。三是所有公厕,由县环卫局实行监管,指定专人按片区或路段,划分责任,明确任务,定时保洁清扫。并应及时解决夜间照明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政府应考虑拿出一定资金,对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好的管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和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为公众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五是政府应鼓励引导或强制要求,在人口密集和商业集中区周边,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和集体,要对外开放卫生间,为公众提供免费公厕服务,共同减轻城区如厕压力,营造城市文明。
(五)宣传引导,管处并重。一是加大城市公共文明的宣传力度。在公厕周边设置相应的宣传标语牌,形成氛围,提高市民对公厕环境的自觉维护意识。二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市民用厕公约。力求字句简练,字迹醒目,并一律上墙,提醒市民自觉遵守。三是建立公厕督查机制。不定期对公厕运营现状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管理中,对于那些有损环境卫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恶意损坏公厕设施、有意破坏公共卫生的人员视情节依法进行处理,使城市公厕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公厕调研报告 篇2
多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关于加强城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的提案,但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区“如厕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引起广大市民、游客的强烈反响。根据县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由提案委和政府综合部门政协联络处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和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城区公厕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10多年来,城区面积和人口翻了番,而可用公厕减了半,使公厕成为城区紧缺的公共资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公厕数量。我县城区内现有公厕16座,其中:旱厕(老式、无冲水设施)4座,水冲式公厕12座。16座公厕中城北广场、城东广场、凤城广场和司法局旁等4座为近年新建,皇庙岗、东坡井、道观冲等3座公厕已由环卫局改建。还有8座急待整修、改建,1座因义水北路拆迁改造被拆除。十几年内,公厕数量有减无增。
(二)分布情况。15座公厕中有11座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的城北片区,义水河以南仅有4座,表现为北多南少,东有西无。
(三)使用情况。全城在用公厕仅为7座(旱厕3座、水冲式4座)其中:包括原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3座,新建公厕1座;其余8座公厕因多方面原因被停用。
(四)管理情况。原建公厕11座归属县环卫局管理运营,新建公厕4座归属县园林局管理。在已开放运营的7座中,有2座为收费制公厕,以委托代管方式进行管理,其余5座为免费制,由各主管部门监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滞后、布局失衡。我县城区已建成区面积达3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按我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城区内公厕数应在35—40座,而我县城区公厕数仅为国家标准的37.5%。近20xx年中,因多种原因,在老城区有4座公厕先后被拆除,而整个城区新建公厕仅为4座,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显得严重滞后。调查显示,有98%的市民认为城区内公厕严重不足,87%的反映在人口密集、商业闹市区和休闲场所找不到公厕,54%的认为在主要街道、公交站点和商居小区内无公厕可用,极不方便。从现有公厕的分布看,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区整体向东南推进面积较大,公厕布局明显存在“三多三少”的失衡局面。一是老城区公厕多于新城区,比为11:4。二是城北多于城南,比为12:3,三是低标准的旧公厕多于标准化的新公厕,比为11:4。调查中发现,不仅在新建开发区和城南新区都没有公厕,连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老商业区--段家桥也为公厕空白区。因此,导致在一些广场,绿化带,游步道,甚至主街道和现代建筑物旁的旮旯处,经常会发现人类大小便的污渍,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施简陋,陈旧老化。除4座新建和3座改建公厕,其余8座均为陈旧老化公厕。这些公厕因建设早、标准低,而且多数已被淹没在各类建筑群之中,厕外空间狭小,厕内设施简陋陈旧,通风采光和保洁除臭条件极差,有的因年久失修,夜间无照明,冲水设施坏损,甚至墙体垮塌,成为危厕。调查表明,女性群体对公厕无明显标识和夜间无照明,极为不满。经现场查看,除中心广场公厕外,其它均无醒目标示,“公共厕所”字样几乎在城区消失。
(三)管理困难,环境堪忧。据管理部门反映,为适应新形势,我县公厕运营管理机制正处改革探索阶段。当前,导致公厕运营困难和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和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以及来自公民的社会公德素养差异等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因此,全城仅有的15座公厕,有8座处于关闭停用状态,“以停代管”。在开放使用的7座公厕中,有2座是“以店养厕”委托代管,并实行收费制度,以此勉强维持运营和最基本的管理。显然,这种弱化的管理,造成公厕成为半开放状态,甚至改变用途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堆放杂物等)。从免费开放的旱厕情况看,环境卫生状况更为不佳,因标准低,无保洁设施,又无专人管理,所以常常是“晴天臭气难闻,雨天望而却步”,成为人们的“避讳”之地。据调查,72%的市民认为公厕气味难闻,厕内乱写乱画严重,手纸烟头满地,污水四处横流,甚至粪便堆积蹲位,根本无法如厕。
三、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城区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困难、服务水平低下的实际,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在理念上遵循城区内“如厕方便、环境整洁、外观协调”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有序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强化观念,提升认识。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更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把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布点用地、建设维修、运营管理、管理经费等系列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研究分析城区公厕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急切需要解决的与远期发展需要逐步落实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城市公厕建设管理作为政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二)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公厕小天地,便民大文章。应将城区公厕建设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当中,按照我国城市设施设置标准,结合城区实际,尽快编制城区公厕专项规划。对开发未建区域要严把建设规划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预留公厕用地。对已规划在建区域,要强调规划执行力。如大型商业区、商居小区和公共休闲娱乐的建设项目,都应根据规划设计的公厕布局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对没有按要求建设公厕的,由有关部门督促强制建设。土地、规划、住建、执法和环卫等职能部门应联合对所有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标准等,按“三同时”原则,进行评审验收,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在老城区改扩建地段,也应根据实际,合理布点建设公厕。尤其是在城区内一河两岸主干道旁,应按城市公厕设置要求布点建设。同时,政府主管公厕建设部门,应根据公厕建设规划,按先急后缓原则,逐年安排建设规划。
(三)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和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考虑加大公厕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按专项规划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逐步加大投入。鉴于财力不足,新建公厕标准不宜过高,但应确保外观协调大方,内设安全方便,便于保洁管理。二是落实资金。对亟待改建、整修的现有旧厕、危厕进行全面整修或改建,并尽快恢复启用。三是政府应根据实际,将公厕日常维护经费纳入城市维护费中一并列支,保证公厕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四是出台政策,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厕的多渠道供给。一方面,商业设施建设要与公厕建设相配套;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划地,引导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公厕营建,让公厕能在顾客、游人最需要的场所和时间出现。既能降低政府公共建设管理的投入成本,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公厕建设已经列入县政府年度“十件实事”之一,要排出时间和进度表,并在城区公式,接受市民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四)理顺体制,整合管理。我县公厕现行管理体制,遵循的是谁建谁管的原则,16座公厕(包括已拆除的1座),分由2个部门管理运营。但从我县城市规划和公厕数量上来看,可考虑将城区公厕全部划归县环卫局,根据国家城市公厕管理标准实施管理。一是要求所有被关停的公厕,一律尽快恢复启用,边开放边完善基本设施,并统一配置醒目的公厕标示,方便市民;二是建议取消委托代管和以店养厕收费制管理方式,实行免费开放。从调研情况看,现有两所收费公厕,每年收费总额仅万元,政府拿这点小钱为百姓买个方便是值得的。三是所有公厕,由县环卫局实行监管,指定专人按片区或路段,划分责任,明确任务,定时保洁清扫。并应及时解决夜间照明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政府应考虑拿出一定资金,对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好的管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和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为公众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五是政府应鼓励引导或强制要求,在人口密集和商业集中区周边,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和集体,要对外开放卫生间,为公众提供免费公厕服务,共同减轻城区如厕压力,营造城市文明。
(五)宣传引导,管处并重。一是加大城市公共文明的宣传力度。在公厕周边设置相应的宣传标语牌,形成氛围,提高市民对公厕环境的自觉维护意识。二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市民用厕公约。力求字句简练,字迹醒目,并一律上墙,提醒市民自觉遵守。三是建立公厕督查机制。不定期对公厕运营现状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管理中,对于那些有损环境卫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恶意损坏公厕设施、有意破坏公共卫生的人员视情节依法进行处理,使城市公厕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公厕调研报告 篇3
公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与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搞好公厕建设,对于方便群众生活,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在全面抓好各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抓好公厕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尽可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但总的看来,我市公厕建设数量和布局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市公厕建设的现状
我市现有公厕33座,其中二类公厕24座(独立式便器)、三类公厕9座(通槽式便池),主要分布在街道两侧、园林绿地、繁华购物区。近几年,为逐步增加公厕的数量,提高公厕卫生档次,我们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公厕建设的投入。20xx年自筹资金30多万元,对鸿达小区、沙发厂等10座三类公厕进行了全面修缮,并且安装了公厕标志牌、导引牌、照明装置,突出人性化服务功能。20xx-20xx年,通过社会融资的方式,先后投资50余万元拆除重建了网通公厕、大寺街公厕。20xx年,结合蚬河北段绿地改造,新建了蚬河绿地2座公厕。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如厕难的矛盾,改善了我市公厕卫生条件,对提高我市公厕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公厕建设上不断加大力度,但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市公厕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膨胀,市民如厕难的问题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严重不足。按照部颁标准,我市建成区30多平方公里应设置公厕至少60座(部颁标准公厕设置密度为:居住用地3~5座/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4~11座/平方公里),而实际只有33座,缺口20多座,离标准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满足市民如厕的需求。
(二)布局不够合理。部分繁华街道缺少公厕,如旌旗路东方红商城周边,清水南路水果批发市场周边,昌山路维客商场、中心医院周边,富水路佳乐家、盛龙装饰城周边。新开发区域未充分考虑公厕建设,并且未预留公厕建设用地,如鹤山东路阳光城周边区域,富水南路及富山路全线,市民入厕非常不便。
(三)设施档次不高。主要街道两侧的公厕多为楼宇附属式公厕,缺少景观小品式公厕,建筑风格和品位没有特色。部分公厕建设年代久远,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这部分公厕的外观设计与设施条件与目前的城市环境不相协调。
(四)开放时间不够。按公益服务性特点的要求,公厕应该24小时开放,但我市目前仅9座不需专人全天值守的三类公厕可以做到,其它24座二类公厕(独立式便器)侧达不到这个要求。这部分二类公厕需要专人管理、保洁,若要24小时开放,则每座公厕至少需要2人轮班值守,而目前的公厕维护管理经费完全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点:
一是公厕建设投入机制存在弊病。城市公厕属于公益服务类设施,它是通常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其建设、运行投入是具有无偿性的,因此理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但因我市财力紧张,一部分公厕建设不得不“借鸡生蛋”,政府利用城市规划建设的独有管理权,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时安排开发商投资承建公厕。这种做法在法律上缺乏依据,造成了后来公厕产权纠纷和移交困难等诸多隐患。旧公厕的改建,多数也是随着旧城改造由开发建设单位拆除重建的,同样也存在着移交困难等诸多问题。我市20xx年前后相当一部分公厕都是采用以上这两种方式建设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在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开工手续时按照政府的指令办,而在办理好手续开工后则不按设计施工,暗地里“偷梁换柱”,将公厕挪作他用,如旌旗广场公厕被改成门面房出售,造成该区域至今缺少公厕。有的虽然按设计进行了施工,但开发商要么拖延工期,要么偷工减料,或以种种理由推迟移交,致使公厕设施条件较差,不能按期开放。
二是对公厕建设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我市至今没有一个符合市情的公厕建设专业规划,公厕建设布局缺乏依据,客观上造成了公厕选址难、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公厕建设滞后于道路建设和商业区、居民区开发,也未预留公厕建设用地,如鹤山东路阳光城周边,富水路、五龙路富水小区周边,富山路电视台、国税局周边,旌旗东路盛隆广场以东区域,均属于这种情况,未配套规划建设公厕,而且今后若要补建公厕也无处落脚。
三是部分公厕规划、设计理念滞后,前瞻性不够。这是造成我市公厕档次较低、缺乏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
四是公厕管理经费紧张。尤其是20xx年取消公厕收费后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政府财政拨付的环卫经费仅能维持工资发放和街道清扫、垃圾清运等重点业务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压缩各项开支,因此造成公厕维护管理经费捉襟见肘,非常困难。
三、工作对策和建议
为切实解决公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公厕建设步伐,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公厕统一规划。建议制定城市公厕建设专业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并将其纳入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体系。要逐步增加独立式、景观小品式公厕数量,减少楼宇附属式公厕。凡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必须严格执行公厕专业规划,对暂无力量投资建设的公厕也要预留土地位置。在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时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符合公厕建设规划的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二)提高公厕设计水平。公厕设计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造型美观大方;突出公厕的功能化和人性化,方便入厕者;突出前瞻性,增加城市亮点,美化城市建筑风格;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我市的气候、人文等有关因素,提高公厕设施的适用性。建议公厕设计图纸审查由环卫部门参与,并注重环卫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为公厕将来的运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三)严格公厕施工监管。凡由开发商投资承建的公厕,要在施工过程中提前介入,跟踪督办,防止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不按施工图施工,将公厕挪作他用。督促协调建设、施工单位按期完成施工,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按期移交管理单位,尽快对外开放。
(四)加大公厕建设投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厕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建议政府在财政资金安排上加大对公厕建设的投入,增加部分财政预算。二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和经营城市的理念,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公厕,对投资者给予相关优惠政策,补偿公厕建设投入。
(五)开放沿街单位厕所。开放沿街单位厕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公共服务,短期内缓解我市建成区公厕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建议对城区有条件对外开放的沿街单位厕所进行统一规划,先行试点,分批开放。对对外开放内部厕所的单位,根据厕所设施条件和对外服务人流量,适当给予经济补偿。
(六)增加公厕运行经费。建议市政府增加环卫经费预算,解决公厕设施维护经费不足,增加部分保洁人员,以改善如厕环境,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公厕服务水平。
公厕调研报告 篇4
根据《__区人大会20__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城建与环保工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于3月份开始,采取到区城管局调研、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网上发布通告(征求意见)、召开部分街道和社区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区公共厕所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区城管局在区政府的领导下,一直将公厕的建设和管理作为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区城管局作为__区公厕的管理行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更新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资金,较好地提升了我区公厕档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良好、便捷的如厕环境,提升我区市容水平,为改善我区城市环境面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形成合力。
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李记泽为组长,区财政局、武昌规划分局、区城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公厕建设工作专班,具体由区城管局环卫管理科负责组织协调、施工管理等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市城管局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我区公厕建设的支持。20__、20__年区城管局共完成38座公厕的建设任务并维修了一批公厕,提高了我区公厕的整体水平,使之成为武昌地区新的景观和城市文明窗口。
2、筹措资金,狠抓质量,加强管理。
区城管局积极争取市区财政和其他建设资金的投入,20__年全区公厕建设投入资金约700万元。区城管局能严把公厕建设的设计和质量关,新建、重建公厕由市局统一在市环卫科研设计院进行设计。在建设施工上,区城管局择优选择建设单位,保证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在管理上,区城管局厕管站根据我区公厕分布点多、面广的特点,将其划片管理。每天上、下午及晚上定时清扫冲洗,其他时间保洁。公厕管理质量按市、区、站三级考核要求进行达标。厕管站每日派出专职管理人员对辖区公厕进行卫生督查,并按照公厕卫生标准每月对公厕进行不定期的2—3次综合抽查。通过以上日常管理工作,区城管局为辖区广大市民创造了良好的如厕环境。
3、上门发动,鼓励开放,方便市民。
在20__年,区城管局按照市局有关要求,积极上门宣传发动社会单位对外开放厕所,免费方便市民如厕,如开放了小东门加油站、中石油梅岭加油站、中南商业大楼、徐东平价广场等5个单位的内部厕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如厕难的问题,受到市民的欢迎。
二、存在问题:
在建设和日常管理上,区城管局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厕建设的提档升级和新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但离区委、区政府建设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还有差距。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公厕建设欠帐较多,要达到宜居城市和和谐城市,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设和改造、维护及管理资金缺乏。一是公厕建设欠帐较多。我区除一类和少数二类公厕是近五年新建和改造外,其它公厕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经过十余年的使用,大多数公厕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与建设部颁布的一二类公厕标准有较大的距离,上述情况已影响到__区公厕的整体形象及正常的使用管理。我区部分公厕硬件条件较差,有的公厕无下水管道,粪便经常性的漫溢,每天需大量的人力和车辆投入到清运工作中来。二是公厕水、电费支出问题较大。全区公厕如果全部交纳水费,每年的水费支出需70万元左右;电费支出方面,现使用的电源大都是公用路灯电,已安装电表的公厕只有28座,部分公厕因没有报装电表有时被有关部门掐断电源,影响公厕的正常使用。三是管理经费缺乏。目前,区城管局厕管站负责全区范围内公厕管理,但其为自收自支单位,除负担自身的百名工人工资外,还要承担公厕水电费支出,加上管理和保洁人员的工资也在逐年增长,公厕的日常管理和保洁开支有一定差距。
2、公厕建设未纳入城市建设详细规划。一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__区开发了许多新的道路和居民区,城市用地出现“寸土寸金”的现象,但公厕建设未纳入城市建设详细规划,有些道路已经没有可用公厕建设的用地。二是公厕拆多建少。随着__区旧城改造及众多城市建设项目的进行,公厕被拆后不还建、不补偿的现象比较突出,使得公厕数目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90年代初,我区拥有公厕231座,现在实际只有192座)。三是公厕分布不均。有些居民区分布较密,但有些繁华地带却无公厕或数目稀少。近年来不断有市民通过有关媒体投诉公厕少如厕难(如中南路、中北路、徐东路、八一路等主干道),但由于目前在公厕建设中尚无具体规划及存在选址难等问题(目前市局委托我区寻找合适地点新建公厕工作正在进行中,但还需要协调规划部门),公厕建设仍有很大难度。
3、民厕问题较为突出。一是需要改造或重建的多。全区87座民厕中,社区建议需重建或改建的较多。二是产权不明。随着武车、武重等大型企业的外迁,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民厕移交我区管理,但城管部门又不拥有社会单位民厕的产权,对其管理主要以协助这些单位开展卫生监督工作为主,宣传环卫政策法规,开展厕所消毒、清掏化粪池等有偿服务。虽然区城管局在民厕卫生、粪便漫溢等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受到群众的好评,但是产权未明晰,给建设和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三是对收费意见大。大部分民厕位于__区,上民厕的绝大多数是家中无厕和其他群体,对硬件条件及卫生状况差且擅自收费的现象,群众意见较大。
4、建设、管理理念和相关人员素质提高不快。一是目前我区公厕收费管理人员大部分50岁以上。素质一般,有的服务态度一般,给如厕人员印象较差。二是在相关道路的公厕指示和导向牌的设置上,有的不显目,如厕人员寻找困难。三是公厕设施遭人为破坏严重。
三、几点建议
1、增加公厕建设和管理维护经费投入。政府虽然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公厕建设的投入,但从总体上来看,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厕建设、民厕改造问题要引起政府部门进一步的关注,给与足够的重视,应将公厕建设、民厕改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稳定的、充足的公厕建设、民厕改造资金。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市局加大对我区公厕建设的资金以及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公厕建设投入的比重,确保城市公厕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要在加大公厕建设力度的同时,切实重视公厕的维护和管理,不断加大公厕管理维护经费的投入。
2、切实将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政府要把公厕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一是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详细规划之中,确保公厕新建,以实现公厕布局合理。二是在目前公厕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克服选址难、定点难等困难,努力改善主干道公厕不足,行人和游人“方便难”的问题。三是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公厕用地和公厕拆建的规划和控制,从源头上把好公厕建设关口。四是拿出切实可行的民厕改造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落实。
3、加强公厕的日常管理。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强化公厕日常管理,使之成为展示江城环卫工作的“窗口”。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规范化管理。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监督。二是严格录用公厕管理员和保洁员,进行岗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制度。三是严格收费标准,依据相关规定认真查处擅自收费、超标收费的问题。四是将民厕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充分调动区局、街道、社区各方的积极性,加强民厕日常管理的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加大管理与保洁的力度,为居民提供洁净的如厕环境。
4、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共创重视公厕建设和管理的良性格局。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的和重大意义。要不断提高群众素质,营造共同爱护、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氛围。二是继续大力宣传、倡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单位厕所向群众免费开放,政府可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如对其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调动该单位的积极性,对成绩突出者,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彰。三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如学习一些城市公厕实现免费开放,进一步加大公厕免费开放的力度;学习河南、上海统一规范设置公厕标志和公厕导向标志,为进城务工人员和观光游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学习山东由政府统一部署,公厕建设一路绿灯,确保公厕建设用地的权威性;学习外省市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和人性化管理办法。四是向上反映修改90年颁布的《__市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建立城市厕所网和成立厕所协会。总之,要不断创新机制,动员社会各单位广泛参与,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等方面采取新举措,最终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