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四年级上册语文《九色鹿》教学案例【11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
四年语文教学 1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写景古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让我们遐想无限,此番美景,令人向往。何不以此美景入题,于是我改诗歌既定的教学模式: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诵诗文,为“读背、颂写”。
一、读背以欣赏“老师作画”入题:
1、观景抓物(黄鹂、白鹭、积雪、航船)
2、看景说画(解说诗意)
3、赏景品诗(反复诵读)
4、照景试背(引导比赛)
二、颂写以培育“书法作品”入题:
1、感知
(欣赏此诗毛笔书法,感受美。重点字、易错字的分析。)
2、鼓励
(默写此诗,带着从毛笔书法中感受到的美,认真书写,使之更美)
3、加油(古诗纠错,认真练字,努力加油!)
三、作业设计
1、将这首描景美诗背给父母听。
2、准备绘画用品。(下午的美术课,将此美景画一画,并题上诗。)
此课的设计不仅进一步教育了孩子们背诵要有方法,练字要学名家,而且与美术课完成整合,将古诗、书法、绘画融于一体,一举三得,一切美好的设想都在实践后发现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1、对作者和课题以及诗的写作背景应作适当的`介绍,或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2、对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学生们通过看图、朗读、想象、理解较为透彻,但对古诗本身的对仗美、音韵美等的感知对学生引导不够。
3、在书法指导上,如果能从书法视频中观看名家书写时的起笔、顿笔、收笔,将更能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每每讲古诗,总是觉得一节课40分钟太短了,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也是意犹难平,这些感受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四年语文教学 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分量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乃至全面影响本学科学习及终生发展。对今天上的《猫》一课,我有以下思考:
一、 本节课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1、创设了优美的情境。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认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的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就是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老师把学生引入了讨论的'情境中,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强。
2 、注重在朗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夏老师注重利用通过朗读句子认识生字词语,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句子,并能很好的掌握生字词语。
3 、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夏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有练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比读、指名读等,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葡萄园中小动物的讨论中,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课文的寓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熏陶。
4 、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老师在整堂课中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使学生在很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上完这节课。而且感情丰富,激情饱满。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语不够丰富。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虽然教师激情饱满,但没有走到学生中去。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四年语文教学 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刻苦钻研,编写了《本草纲目》;教育学生学习李时珍刻苦钻研、认真实践的精神,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
3、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体会本课层次清楚,意思连贯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课文的第三大段写的是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指导学生按小节的内容体会事物发展的顺序,然后给课文分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若干张。
2、“李时珍上山采药”幻灯片一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课题,检查预习,处理生字词,学生质疑,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文。
2、分析阅读第一、二段课文,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并跟随父亲学医,这是他日后研究医药的良好条件。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课题。
从《电影》李时珍引出课题。简单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
2、检查预习情况,提出生字词进行教学。
本课生字词共有10个。通过字词幻灯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笔顺和字义掌握的情况。其中“诊”容易读成“zhēn”,与“珍”相混;“判”与“叛”,“译”与“泽”字形容易相混;“对症良药”、“药效”、“严寒酷暑”等词语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进一步讲解。
3、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初步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学生质疑。
5、分析阅读第一段课文。
指名读第一小节,使学生了解这一段介绍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从小就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提问:
(1)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是伟大的呢?
(板书: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哪些条件使李时珍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板书:立志行医)
小结:
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科学地、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成就,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世代行医”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立志行医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救死扶伤”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从小就懂得了做一个医生的'意义。这两点是李时珍立志行医的条件。
6、分析阅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医,从二十二岁起就开始给人看病,为他日后深入研究医药打下了基础。
提问:
为什么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后来又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鄙视”是看不起的意思。在旧中国,有钱有势的人看不起医生的行业,所以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可是父亲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李时珍学医的决心,他“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主动地向父亲学习。在父亲遇到“疑难病症”时,他能说出“对症良药”。因此,父亲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李时珍学医的决心大,非常用心,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连反对他学医的父亲也被他刻苦学医的精神感动了。
(板书:跟父亲学医)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阅读第三大段,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2、按小节内容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总结全文,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能编写出《本草纲目》。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朗读第一、二段课文。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2、分析阅读第三大段。
(1)指名读第三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提问:
①这一小节的第一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研究药物)
②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
(板书:发现:无缺错)
③怎样才算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完善:添补改)
小结:
一面”表示并列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的是行医,下文该写研究药物了。有了这样的句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
旧的药物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李时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了它们的缺点,决心要编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完成这样一个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2)指名读第四小节,使学生体会李时珍采药时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精神。
提问:
①这一小节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板书:亲自采药)
②李时珍亲自采药表现了什么精神?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不怕……不怕……不怕困难
饿了……天黑了……废寝忘食
品尝、判断……刻苦钻研、不怕牺牲
访问了……学到了……虚心学习
(利用幻灯演示这一部分板书)
指导复述:
幻灯演示“李时珍上山采药”,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复述。
小结:
李时珍亲自采药,亲口品尝药材,表现了他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精神。他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这些活动为他编写《本草纲目》作了充分的准备。
(3)指名读第五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用了二十七年编写成的《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提问: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小结:
《本草纲目》比较完善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和李时珍一生行医采药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编写《本草纲目》)
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利用板书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2)把内容相近的小节合并起来。
第一小节写李时珍立志行医。
第二小节写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四、五小节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分段,概括段意。
4、总结全文。
(1)归纳主要思想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立志学医,他经过反复实践、刻苦钻研,终于编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指导学生懂得用关联词联系上下文的写作方法。
课文中用“一面……一面”、“不但……还”等关联词语把上下小节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得文章层次清楚,意思连贯。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
(3)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语文《九色鹿》教学案例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九色鹿》,谁还记得九色鹿的样子?(指导读)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九色鹿非常的美丽,一起来读第1节,读出九色鹿的美。(板书:九色鹿)
3、 这么漂亮的九色鹿你喜欢吗?(引读第6节)这个国家的王妃也非常喜欢,她想用九色鹿那美丽的毛皮做衣服穿,于是缠着国王去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悬赏。可是谁知道这美丽的九色鹿的住处呢?(板书:调达住处)
4、那调达怎么会知道九色鹿的住处?(九色鹿救了调达)
【设计理念:于漪说:“课堂的第一锤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此,我重组文本,从第1、6节入手,以九色鹿的住处为切入点,引入下文学习。
二、精读课文
(一) 学习2-5节,感受九色鹿的善与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5节,让我们一起回到当时的情景。
A第2节
1、 九色鹿是在什么情况下救调达的?(十分危急)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汹涌的波涛、奋力挣扎)(指导朗读)
2、此时,在河边散步的九色鹿,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面对汹涌的波涛,她犹豫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立即)从“立即”可以看出九色鹿怎么样?(非常勇敢评:是啊勇敢的力量正来自于他善良的内心)(指导朗读)
3、齐第2节
B第3-5节
1、过渡: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九色鹿对调达是救命之恩,(板书:救命之恩)可谓是“恩重如山”。
2、面对这份恩情,调达打算如何报答?(永远、终生)而九色鹿呢?(只要)
3、这样的要求与刚才“永远”、“终身”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从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只(不求回报的九色鹿!),多善良的九色鹿呀,再齐读她说的话。
4、面对这样的九色鹿:既奋不顾身救人,又不求回报。调达是千恩万谢、郑重起誓。什么是“郑重起誓”?那调达到底起了什么誓,让我们感受到他的郑重?(出示:调达千恩万谢,郑重起誓说:“ ”)(指导想象朗读)
5、原来调达和九色鹿是这样认识的,调达为了感谢九色鹿的救命之恩,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设计理念:本部分教学,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九色鹿善良美好的心灵。为下文揭示调达的丑与恶作好铺垫。】
(二)学习6-9节,感受调达的丑与恶
1、调达遵守自己的诺言了吗?可以说他是个不遵守诺言的人?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调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9节回答
2、见利忘义的人(板书:见利忘义):从哪看出来?那他见到了什么“利”?忘掉了什么“义”?于是就进宫告密,“就”可以换成(于是 马上)九色鹿是立即救人,调达是立即告密。此时,他一心只想着发财得利,却忘记了做人的根本,丢弃了应有的道义。这就叫—见利忘义!
3、自主理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设计理念:有扶到放,理解词语,学生兴趣浓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4、这还是先前那个又是叩头,又是感激,又是郑重起誓的调达吗?他是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我们说他的灵魂是——肮脏的!
5、面对这样一个人,九色鹿是怎样控诉调达的。指名读九色鹿的话。从这段话中,除了读出气愤,我们还能读出什么来?(提示:九色鹿是处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刀枪剑斧的包围中)何况国王也并不明白情况)(尽管九色鹿无比愤恨,但也表现得很礼貌,九色鹿很勇敢,也很智慧)
咱们一起来读,一起来斥责调达。(起立 加上自己的动作)
6、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这一番话后,反应怎么样?
7、国王为什么感到惭愧,他惭愧什么?(不该任由王妃任性,发这皇榜,滥杀无辜;不该由调达蒙蔽,抓九色鹿,是非不分,一个国家没有正义,人人见利忘义,这个国家还能长久吗?)他会如何惩罚调达,保护九色鹿呢?
8、同学们,正是九色鹿的这段话,让国王辨明了是非,调达这个小人,最后得到了重重的惩罚,九色鹿呢?美丽善良而又勇敢,最后得到了全天下人的保护!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8、9节。
9、课文学完了,你能完成这条复述课文的练习吗?(出示)
10、学完这篇民间故事,课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九色鹿,我喜欢你,因 ,我 你,因为 )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分享阅读的成果。】
三、拓展提升
1、九色鹿就像一位老师,一位长者,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见利忘义,不要背信弃义,不要恩将仇报,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守信的人,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2、古往今来,就有许多讲求诚信的故事和名言,请看(出示)齐读。
3、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做到诚实守信?
【设计意图:练习实际生活,促进知识内化,从而更深切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文章的中心得到运用和巩固。】
四、巩固练习
深思:国王回去怎样向王妃解释呢?有的书上说王妃没有得到九色鹿的毛皮做的衣报,最后气死了。老师真不愿意看到她气死,估计国王回去没有好好向他解释。能让他不死吗?让我们代国王向她好好解释一下,让她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拯救她。放弃原来的打算。
【设计意图:想象拓展训练,既照应了教学开头,又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被激起,情感体验达到了高潮。】
五、板书设计
21、九色鹿
救命之恩
九色鹿 住处 调达
见利忘义
四年语文教学 6
本组课文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景色和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之情。但每篇文章的写法各具特色。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根据农村孩子对田园生活比较熟悉的实际,一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哪些地方让你最留恋,是什么原因。你和小朋友们一起最爱做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四是结合综合型学习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乡村田园景色,到实际生活中再次去感受,去领悟。
在教学《乡下人家》一文时,由于学生对乡村田园生活比较熟悉,因此,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结合自己居住的环境,寻找有关段落。并把居住的环境中与文中描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找出来。这样学生通过把自己家乡的环境与课文中描写的乡下人家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家乡就是一幅幅的风景画。从而感受到家乡自然风光的美丽。激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在让学生了解写作顺序时,我让学生合作学习,把不同的风景图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本文是按不同地方不同景物进行描写的。可为动静结合,由人到物。也可体现为从描述乡下人家景色独特迷人到赞美乡下人家生活自然和谐。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的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如在教学“屋檐”一词时,由于学生从出生到现在住的都是楼房,根本不知道屋檐是什么,也就不懂这个词的意思了。我竟然还大声训斥学生:屋檐是什么都不懂?想起来真是惭愧。
四年语文教学 7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
2、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渐近()
倏而黄烟四起()
三、研读理解课文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4、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5、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6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8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内容,各小组按下列要求充分讨论,互教互学。
说两三个打比方的句子;描绘一位老师的外貌;说一件真实感人的小事;摘录或创作一首供集体朗诵的诗歌。
一、活动开始
1、教师谈话:今天的语文活动课,我们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举行说话竞赛。说话的要求是:能主动发言,当众用普通话讲清自己的意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你们准备好了吗?
2、小主持人上场:今天活动的内容有四项:说赞语、拍照片、讲故事、朗诵诗。分组竞赛,每项25分。
二、活动经过
1、说深情的赞语。小主持人讲明要求:各小组长上台抽签领取一组词卡,听“开始”口令后,和组员讨论,快速组词成句,再仿照比喻句式,围绕主题内容,说一句深情的赞语。
2、讲感人的故事。
小主持人:在老师的身边,我们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因为老师真诚地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们敬业爱生的事迹说也说不完。下面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员可以补充。
3、咏祝福的诗歌。
小主持人献上多彩的诗篇,表达我们真诚的祝福吧!请听诗朗诵。
例:《老师,您辛苦了》、《红烛赞歌》、《老师的目光》、《老师来到我们中间》
三、活动结束
集体起立向老师敬礼!
裁判宣布得分,教师颁奖并小结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语文《九色鹿》教学案例 9
教学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诱发期待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九色鹿》。(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
2、板书课题后,激趣:你们见过九色鹿吗?为什么叫九色鹿呢?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我们学习了课文后便知道了。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朗读偏差。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
4、指名用一两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综合实践,深化理解
1、读读:认真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小组内可分角色朗读。
2、查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纵身、泄露、知恩图报、千恩万谢、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滥杀无辜”等词语的意思。
3、提提:提出读课文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4、议议: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时的体会以及对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的看法。
5、想想:文中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调达?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回读课文让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
6、说说: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复述前,让学生再读两遍课文,重点、难点部分多读几遍。鼓励学生多用文中的语言,并适当展开想像,先同桌练说,再在全班交流。
7、演演:排演课本剧《九色鹿》。排演时,可让学生不受课文限制,灵活地增加一些语句和动作,使课本剧更活泼,吸引人。可让学生分组表演,比一下哪组演得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研读评价,.总结升华
1、再读课文,思考回答:
(1)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九色鹿吗?
(2)假如调达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话呢?
2、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九色鹿见义勇为的精神及调达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卑鄙灵魂。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1、把美丽的九色鹿及山林中的美景画下来,看谁画的画最美。
2、在班队活动课上举办“民间故事会”,把自己搜集的民间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 10
本教材使用的北师大版本。本单元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用不同的时间频率副词熟练地表达日常行为训练。本单元的语法相对简单, 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可以通过多种层面的听、说、读、写练习。
二、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四年的英语学习经验, 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能够进行日常表达;本单元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很贴近, 只是在本已经熟悉的日常表达基础上, 增加频率副词的使用,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容易掌握。
三、教学内容和目标I.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第一课课文故事。
单词: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 breakfast
句子:
Whendoyoueatbreakfast?
Annalwayseatsbreakfastinthemorning.
Whatdoeshedointhemorning?
Heoftengoestothestore.
II.教学目标:
1.能听、读、说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breakfast, 并了解其含义。
2.能用所学句型, 简单概述故事。
3.能灵活运用重点单词和句型, 对日常生活情况进行创造性地描述。
四、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句型:
Whendoyoueatbreakfast?
Mockyalwayseatsbreakfastinthemorning.
Whatdoeshedointhemorning?
Heoftengoestothestore.
2.掌握有关频率的词汇。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
五、教学方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是语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整体语言教学法”始终将语篇看成是一个具有完备功能的整体。它不仅是知识, 也是智力、情感的载体, 既有语言上的功能, 知识和认识上的功能, 还有道德熏陶、美感培养、思维训练和智力发展的功能。因此, 在语篇教学中, 我将先引导学生去把握语篇这个整体, 教学时从阅读和理解全文开始, 然后再逐步挖掘其它教学内容, 如课文细节、情感提升等;同时, 围绕语篇这个整体展开听、说、读、写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时钟图片/人物图片
七、教学过程Step1.Warming-upandreview.Singthesongoftick-tock. (唱有关时间的歌曲)
Step 2.Revisionandpresentation.
出示时钟图片, 让学生猜测时间。
1.T:Look, boysandgirls, Ihaveaclock.Canyoutellthetimeontheclock?
(It’sseveno’clock.) (注意手势的应用)
2.T:Good, Whatdoyoudoatseveno’clockinthemorning?
引出breakfast/inthemorning/always.
Yougetupatseveno’clockinthemorning.Fine!
!
Youhavebreakfastatseveno’clockinthemorning.Bingo!
(出示早饭的图片或在黑板上写出早饭的单词, 领读breakfast.)
Doyoueatbreakfastinthemorningeveryday?
Somestudentseatbreakfasteveryday, soIcansayyoualwayseatbreakfast.
(出示单词卡片always, 领读, 解释词义。)
3.出示人物图片, 引出新授内容:Unit9 Dayandnight
Hi, boysandgirls, Itakesomeoldfriendswithmetoday, doyouwanttoknowwhotheyare?Let’ssayhellotothem.
TakeoutthepictureofMocky/Ann/UncleBooky.
(Inthe voiceofthem, Hello, myfriends!Imissyousomuch!/Goodafternooneveryone!Nicetomeetyouagain!/Hi, boysandgirls!Howareyoutoday?)
Doyouwanttoknowwhatdotheydotoday?Let’sbeginanewunittoday, Unit9.
Boysandgirls, closeyourbooks, please, let’slistentothevideofirst, whenyoulisten, please, findoutwhatdoesMockydointhemorning, areyouready?Good, let’sgoon!
(在黑板上写出小组代码, 为下一步适时评价做准备。)
Step3.讲故事
1.WhatdoesMockyalwaysdointhemorning? (Mocky在早上总是做什么?)
(Mockyalwayseatsbreakfastinthemorning.
MockyusuallyvisitsUncleBookyafterbreakfastinthemorning.)
(对回答正确的孩子进行适时的奖励。)
(出示usually卡片, 对此单词进行解释和领读。)
2.Boysandgirls, please, openyourbookstoPage26.
Picture 1:Let’slookatPicture1, whoarethey?WhatisMockydoing?WhatdoKenandAnndo?canyouguess?Canyouguesswhatdayisthatday?
Picture2/3:Annhasaquestion, whatisit?IfyouareMocky, howtoanswerit?Mockyhasaquestion, too.Whatisit? (板书句型:Whendoyou...?)
Boysandgirls, nowIamAnn, youareMocky, understandit?let’sactPicture1, 2and3, ok?
(actPicture1andPicture2inpairs.)
Picture 4.Boysandgirls, Annhasanotherquestion, let’slisten.What’sAnn’squestion?
WhendoyouvisitUncleBooky?
(Fine!goodanswer!Boysandgirls, whendoesMockyvisitUncleBooky?MockyusuallyvisitsUncleBookyafterbreakfastinthemorning.)
(适时评价, 出示图片usually, 并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写出单词visits)
Picture5.AnnwantstoknowsomethingaboutUncleBooky.Doyouwanttoknow?Let’sgoon! (板书whatdoeshedo...?)
Hi, boysandgirls, whatdoesUncleBookydointhemorning?
I’msorry, Ican’thearyou.Canyouspeakagain?WhatdoesUncleBookydointhemorning?
GoodUncleBooky!Heusuallyreadsabookinthemorning, helikesreading, right?
Doyoulikereading?
Doyouusuallyreadabook?
Excellent!Readingisagoodthing, justkeepit, right!
Boysandgirls, IamAnn, too.AndyouareMocky, let’shaveatalkagain, right?
(actP4/P5 inpairs)
Picture6/7:Doyouwanttoknowwhataretheygoingtodonext?Let’sgoon.
Wherearetheynow?WhereisUncleBooky?
He’susuallyathomeinthemorning, butnow, heisn’tathome, whereishe?Let’sguess!Inthepark?Inthestore?
Picture8:
(一边回答一边出示单词卡片often/never)
Picture9:
WhatdoesUncleBookysometimesdointhemorning?
(出示sometimes图片)
(followthevideofirst.)
, andthenreadthestoryonebyone.
Step 6.Readthestoryinpairs. (分角色朗读课文)
Doyouwanttoreadthestoryinpairs?Pleasereadinpairs, right?Pleasepracticesomeminutes.
Boysandgirls, it’sshowtime, doyouwanttoshowyourpractice?Comeon!Whoisfirst?
(适时评价)
Step 7. Recitethestorysimply. (复述课文, 语言的输出, 很关键)
Boysandgirls, lookattheblackboard, let’shaveatalktogether.
WhatdoesMockydointhemorning?Youcanusethesewords.Youcanspeakjustonesentence.
WhatdoesUncleBookydointhemorning?
Whendoeshegotothestore?
(适时评价, 最热烈的评价)
step8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几次试课的基础上完成的。前面的程序是歌曲、猜测时间, 在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表达的过程中, 引出本课应该掌握的主要表示时间的频率副词。
出示故事人物时, 先出示故事中的主角Mocky, 然后就直接看动画了。
看完动画, 指示学生打开书, 开始看图讲故事, 针对每一幅画, 我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有猜测的问题, 有直接用画面内容回答的问题, 有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讨论的问题, 还有是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引导的问题, 比如我设计了UncleBoocky读书这个地方, 就多问了几个问题, 把该故事隐含的人文教育的意义挖掘出来。看图讲故事原来设计的是看光盘讲故事, 这次改成看书讲故事, 过程进行得顺畅多了。讲完故事时间还有二十分钟, 这让我很高兴, 于是我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孩子用来做各种朗读练习。
首先是跟读阶段, 不再跟读光盘, 而是跟读录音机, 这样孩子既能看到所有字体, 也不再分散注意力看动画了。孩子们今天的表现很好, 精神高度集中, 没有漏掉我说的每一句话。跟读也很整齐。
跟读后是自己朗读一遍课文, 这样孩子们可以自己确认一下是否能够读的正确, 为下面的对话练习做好准备。
对话练习, 先是个别朗读, 分别找了几个孩子朗读每一幅画, 接着是男女分角色练习, 然后是分组练习, 正好分三个大组, 最后是小组分角色练习。最后的分组练习我开始进行组内评价, 分别评价了三个小组。时间不是太多了, 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 于是我拿出准备好的另外两个故事人物图片, 自然进入最后的总结应用阶段, 这也是最后的输出阶段, 很重要。可能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回答好的, 于是我继续进行组内评价, 每一个回答正确的孩子获得一个“星”。最后孩子终于发现了其实最后的总结内容也是书上的, 能够快速预测我的问题, 从书中发现答案, 并总结出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11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
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内容,各小组按下列要求充分讨论,互教互学。
说两三个打比方的句子;描绘一位老师的外貌;说一件真实感人的小事;摘录或创作一首供集体朗诵的诗歌。
3、明确说话要求,讨论评分标准,培训小主持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教师谈话:今天的语文活动课,我们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举行说话竞赛。说话的要求是:能主动发言,当众用普通话讲清自己的意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你们准备好了吗?
2、小主持人上场:今天活动的内容有四项:说赞语、拍照片、讲故事、朗诵诗。分组竞赛,每项25分。请总裁判老师和小裁判们就座。
二、活动经过
1、说深情的赞语。小主持人讲明要求:各小组长上台抽签领取一组词卡,听“开始”口令后,和组员讨论,快速组词成句,再仿照比喻句式,围绕主题内容,说一句深情的赞语。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老师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裁判评分)
2、讲感人的故事。
小主持人:在老师的身边,我们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因为老师真诚地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们敬业爱生的事迹说也说不完。下面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员可以补充。
(裁判评分)
3、咏祝福的诗歌。
小主持人献上多彩的诗篇,表达我们真诚的祝福吧!请听诗朗诵。
例:《老师,您辛苦了》、《红烛赞歌》、《老师的目光》、《老师来到我们中间》
(裁判评分)
三、活动结束
集体起立向老师敬礼!
裁判宣布得分,教师颁奖并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