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1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精选 2
为了喜迎第__个教师节的到来,让广大教师渡过一个愉快而又难忘的节日,根据中心团委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庆祝活动要本着“隆重、热烈、务实、简朴“的原则,开展系列活动,变单纯的庆祝活动为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力求活动形式创新,更好的突出活动主题和内容,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活动时间
9月7日—11日
三、活动安排
1、各年级开展“我是小能手”等角色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学生亲手为老师做一份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号召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为老师做一份小礼物,以此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开展建立“师生知心”信箱。各年级开展给老师写慰问信活动,让广大学生把自己内心要对老师所讲的心里话以慰问信的形式写下来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把祝福送给亲爱的老师,表达一份尊敬之情,架起广大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
3、召开“和学生们谈心,向老师说心里话”为主题的队会,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广大教师对学生心中所想有所了解,也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老师、理解老师,以此增进师生之间的友情。
四、庆祝方式
1、9月10日早晨,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等歌曲,营造庆祝教师节的氛围。
2、“教师节”的早晨,以各年级为单位,在教学楼前列队以年组特有的祝福方式欢迎全体教师,庆祝教师节。
3、大队长带领全体大队委员整齐地排列在教学楼大门两侧和一楼大厅,见到每一位进校的老师,齐行队礼,齐说一声“老师节日快乐”,“老师,您辛苦了”祝福的话。
4、红领巾广播站从9月7日至9月11日播稿音主题为“师恩难忘”教师节专题内容,通过诗朗诵“有一种东西”、“是谁”、“难忘老师的目光”、“九月属于老师”等文章,表达全体学生对老师的祝福。
五、活动要求:
1、各年组要重视教师节庆祝活动的开展,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讲求实效、不走形式。庆祝活动的开展将做为考核年组工作的一项内容。
2、各班要制定活动方案,并以电子邮件形式上报政教处。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特别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由教师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一评估一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领导小组具体成员由校长、分管校领导、教科室和教务处相关人员和各教研组组长组成。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具体地说,就是结合学校资源,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广泛征集师生意见,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要求,以学生需求为依据,重点突破。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特色的培育。
3.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而选择余地的大小,取决于学校课程开设门类的多少。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给人文素养一定的位置,注重追求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智慧和审美道德。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量力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或合作开发。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资源情况,不要勉强开设,强教师所难。
8.可行性原则
课程开发之前,一定要通过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未经论证的课程一般不能开发。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措施
1.印发《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学校布置科任教师以及各班班干部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需求情况,确定课程开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6或36学时为宜,申报校本课程开设的教师应填写好《临沭一中校本课程开设申报表》一式二份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2.教师根据《课程纲要》撰写课程《选课指南》。
3.学校集中各校本课程的《选课指南》分别在校园网和橱窗中公布,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作一定的选课指导。
4.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6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5.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大多数课程是由教师单独开发和实施教学,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因而学校将鼓励志愿相同的教师组织小组或团队共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将全方位、多角度给予支持,开展校本课程的校本教研;学校也将邀请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科研院所和大学相关教授来校协助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6.课程结束时分别进行学生学业评价和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程,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校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 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写出学校课程学习体会。
3、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第二阶段:体验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收获礼仪习惯
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 长:
成 员: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
3、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6
本学期,我校继续将“知礼仪、懂孝道、创和谐”设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结合我班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将“懂孝道,理解关爱父母”做为本班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活动意义:
“百善孝为先”,慈孝是社会延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做人最起码最美好的品德。我们将在前期知礼仪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对学生进行懂孝道,理解关爱父母的教育,进一步的拓宽教育渠道、增加教育途径、以校本课程为依托,让我班的孝道教育进展到更新的层次。
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 我班将分阶段拟订具体的孝道内容。
1、一至六周,重点对学生进行“听父母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最近老师,要求学生不淘气,不偏食,讲个人卫生,懂基本礼仪等,大都靠父母来进行的教育。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学坏,所以我校把“听父母话”作为基础性孝敬规范。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作为孩子“老人”的父母,其言语中不乏真知灼见。当然,由于立场的差异和局限,一些错误的教导也再所难免,因而学生可以结合学校老师的教导进行识别和判断。总之,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要从听父母的话做起。
2、七至十二周,重点对学生进行“帮助父母”的教育。由于这年级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健壮,动手能力增强,帮助父母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十分必要。从家务劳动,如扫地、做稀饭等;到个人自理,如洗衣叠被等;再到为父母服务,如帮父母洗头洗脚,伺候生病的父母等。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父母。
那么,该如何帮助父母呢?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平常日子里如何帮助父母,二是特殊日子里如何帮助父母。
(1)平常日子里,父母辛苦工作,养家糊口,在这种氛围中,孩子首先应树立一种观念,而且是牢不可破的,即帮助父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责无旁贷。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帮助父母应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劳动、手工劳动做起。如整理一下房间,做一次稀饭,都会让父母感到安慰。第三,让孩子明白,帮助父母不是朝夕之功权宜之计,像是办好事一样,兴之所至,大干一次,此后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天天敬老人,终生孝父母。
(2)特殊日子里,是衡量一个人孝敬状况的最好时期。平时孝顺,特殊日子里更应孝顺,更应帮助父母。当父母忙时,千万不可添乱,还要尽力帮助,让自己成为家庭的小帮手。当父母累时,主动多做家务,比如盛饭洗碗等,让父母多休息。当父母病时,若是短期病症,请医抓药,悉心照料,耽误玩耍休息不可抱怨;若是长期重症,要处理好学习与家务之间的矛盾,敢于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不抱怨,不放弃,不灰心,要坚信照料生病的父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父母不在家是,自己要成为家庭的小主人,料理家务,有条不紊的干好一切家庭琐事,体验父母的辛苦。总之,帮助父母意味着奉献,这是一种无私的甚至是牺牲自己利益而在所不惜的崇高的品德。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应从帮助父母做起。另一方面,家长让办的错事也要敢于拒绝和批评。
3、十三至十八周,重点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感情上具备了和父母交流的基础家长人到中年,百事忧愁,或互相吵架,或工作不顺,孩子应充分理解父母,要善于察言观色,和父母谈心,进行双向交流,为他们解忧去烦,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忧父母之所忧,乐父母之所乐。让自己成为家庭的融合剂,父母的小帮手。
那么,如何理解父母呢?
(1)说感恩的话。当父母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父母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当家里来了客人或路上遇到长辈要说“您好”平时做到不与长辈顶嘴。遇事要设身处地,多替父母想想,经过换位思考,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2)做孝敬的事。吃饭吃菜要礼让,先长辈后自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洗碗,为长辈倒水、洗脚、捶背;走访外地长辈,帮助长辈实现愿望;自觉勤奋学习,不强求长辈为自己做事情;等等。
(3)推广孝道美德。各位青少年在家中实践孝道美德的同时,要积极广泛的宣传美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务聊聊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和想法。
(5)当父母伤心失望时,面对挫折,甚至身出绝境时,孩子应发奋努力,让自己成为父母未来的希望,给父母行将燃尽的油灯内添油。
(6)当父母因办错事而深深自责时,孩子不应一味埋怨,而应充分体谅父母,并进行善意和中肯的规劝。
(7)当父母愁闷时,孩子应讲一些笑话,逗父母开心,为家庭增添欢乐气氛。或是默默地替父母做一些家务活,象雕牌洗衣粉广告中的小女孩那样,理解妈妈下岗的忧愁,主动帮妈妈洗衣服。
(8)当父母吵架时,孩子应保持中立,并利用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之心,用亲情去感化他们。
(9)当父母高兴时,自己应引以为荣,因为父母的'高兴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10)在特殊日子里,如父母生日、三八节、重阳节以及其它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更应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和体贴。
三、实施途径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同时要密切联系家庭,让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方法,使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乃至所有公民在家庭生活中首先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途径如下:
1、明孝道意义:开学初,将要在班中大力宣传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充分营造教育氛围,调动全班学生开展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订孝敬常规:由组织全体同学,根据教育内容,选择、讨论、制定我班孝道言行常规,每人三条,由老师班委会筛选出10条孝敬长辈的言行常规印发给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孝敬言行有规范,并通过学生带给家长,
3、知孝敬内容:开学初,印发《孝敬长辈言行常规》,《学生在家孝敬情况评定表》等资料给学生,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方案》中的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与听话的区别,怎样孝敬长辈,孝敬评定的内容、方法等。
4、读孝敬故事:各班组织学生阅读摘录传统的、现代的孝敬故事,班将各个学生搜集的资料装订成册,组织学生轮流读摘录本。在此基础上我班将利用好图书室图书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阅读国外的敬老故事、了解敬老名人、搜集著名的诗歌、图片等。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程小册子一边同学之间互相传看。
5、出孝敬小报:假期,布置全校每一位学生将收集的孝敬故事、格言、开展孝敬活动写的孝敬� 同时此项活动也要延续到暑假,开学时进行展示评定。
6、写孝敬日记: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每周至少3篇,目的是通过记载,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
8、听孝敬事迹:在学生中开展以孝敬日记和我的孝敬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讲孝事活动。以身边的真实事例教育感化学生。
四、评价
1、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学生每天和家长见面接触,从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和父母的言行进行碰撞,孝道由此产生,学校要求全体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就是要求学生把孝道行为内化为孝道理念,是对孝敬行为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2、扎实搞好班级评价
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争做班级小孝星”活动,每周一次,根据本年级孝道教育的内容,经过自评、班评的程序,由老师授予班级小孝星的称号。附:班级小孝星的评选条件A坚持天天敬老,敬老日记每周三篇以上,且真实可信。B敬老事例突出,家长没有反对意见。C在班级活动中为父母争光,赢得同学好评。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7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资料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构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潜力;社会交际潜力、实践潜力、动手操作潜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务必掌握的新的潜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务必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带给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带给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潜力、动手操作潜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构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构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构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初步构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给新的平台。
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取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决定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潜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用心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给新的载体。
透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透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构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用心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主角。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潜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构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潜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潜力,促进专业潜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长:王宏卿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状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状况,为课程管理带给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构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资料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一样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资料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资料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取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资料。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名胜古迹游、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一种是艺术怡情。可透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垂钓、插花、集邮、拼盘、盆景花卉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好处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
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潜力和实践潜力为目的。如电子制作、网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一样状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资料: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潜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潜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 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透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资料。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贴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①、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②、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
③、学习,老师们透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潜力。
资料:
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②、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资料与形式上到达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透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推荐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纲要强调: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当前,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增多,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给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者伤及身体,重者危及生命。因此,抓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中学生的人身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安全防范主线,普及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自护能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平安的良好校园氛围,增强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全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目标:
大力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践演练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总体思路:
课程实施总体思路,主要体现在:“编、学、练、考”。
“编”: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学”:以《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为教材,学习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掌握防护技能。
“练”: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项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摸拟现场组织学生实践演练,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考”: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整改提升,进一步强化学校师生安全。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启动、编写教材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制定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2、师资培训阶段(20xx年1月—2月):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了解《安全手册》内容,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为课程实施培训教师,提供师资保障,并营造氛围,为课程实施提供思想保证。
3、课程实施阶段(20xx年2月—6月):按照课程设置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演练。
4、课程实施小结和提升阶段(20xx年6月至7月): 对强调的实施进行考核,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整改,
五、主要工作: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召开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会议。成立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成立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组成编写组。
2、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认识,为课程实施营造氛围。
3、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①编写内容:安全手册分为两大板块:一块侧重“防”即防护知识,一块侧重于“救”即急救常识,主要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具体为8个方面:
(一)校园活动安全:如“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上下楼梯有什么要求?”“室内活动怎样注意安全?”“上体育课衣着上应注意事项?”
(二)家庭生活安全:如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防止烫伤,安全使用刀具,防火防盗等知识。
(三)食品安全:如日常生活中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学会识别安全食品、过期食品、变质食品。
(四)交通安全:如步行、骑车、穿越马路、乘坐机动车、轨道交通等分别有哪些安全事项等。
(五)消防安全:如何防火灾,发生火灾如何报警,如何逃生,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六)社会生活安全:如何防范意外伤害,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如何脱险等。
(七)心理安全:本教材主要针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交往问题进行引导,没有必要对心理健康作系统的阐述。可以只选取如:考试态度怎么办?怎样控制愤怒?学习压力太大怎样减压?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与导性交往等内容。
(八)急救常识:如触电、煤气泄漏、摔伤扭伤、骨折、流鼻血、食物中毒、烫伤、宠物咬伤等急救常识,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
②编写要求:
本教材的阅读使用人群定位于初中学生,要求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必须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离中学生生活较远,过于生辟的安全知识可以不选取。
教材语言表达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读懂、理解。
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最好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过于专业的知识可以不涉及,急救知识仅限送医院前的处理,送医院后由医生作出决定,本教材不用涉及,也不可就使用药品(特别是处方药品)作出过多建议。
③编写体例:
由编写人员商定后统一。
4、培训师资:
本教材由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负责授课。学校将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然后传授学生。培训人员由本教材编写者、健康课教师,校医组成并聘请其他专业人员来校培训。
5、课程设置:
①本课程授课(活动)时间为每周五班会时间,每次授课时间为一课时(40分钟),两周授课一次。
②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另行安排时间。
③本课程授课教师为各班班主任。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统筹协调,各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及学校安全工作人员参与组织。
④授课所要求的备课、授课(或班会活动)要求和其它各学科要求一致,每月检查教案(一个月两份教案),和班主任手册一并检查。
⑤课堂授课检查由政教处负责。政教处定期检查,并组织人员听课(班会),课(班会)后进行交流讨论。
⑥定期召开课程实施研讨会。每月一次,时间为班主任会时间若有需要也可定其它时间。
6、安全教育实践演练:
①定期组织校内安全演练。如快速疏散演练、上下楼梯及楼道活动安全演练、常见急救演练等。
②聘请消防局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③聘请交通警察就交通安全进行讲座。
④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配合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⑤根据课程需要开展其它实践活动。
7、小结考核与整改提升。
①期末进行课程实施考核,考核对象为本课程实施的责任人员。考试形式为过程检查,资料检查(主要检查教案及课科),同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提升水平进行检查,如进行问卷调查、安全知识书面考试、及实践操作考核。
②考核结果纳入教师期末绩效考核管理。
③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整改提升。
六、实施保障及要求。
1、各班必须保证本课程实施课时,要求按课表落实授课(活动)时间,不得随意挤占挪用。
2、本课程实施的相关责任人员要各负其责,强化责任意识,要进一步认识“安全大如天”,认真落实本课程。
3、学校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理解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构成以打� 孩子们不仅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 研究学生,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潜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带给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职责、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齐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向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盼。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透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潜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用心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必须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透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潜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透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透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潜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思考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取。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资料、方法应以学生实际状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潜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资料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思考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思考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思考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一样,设置不一样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光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修改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状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透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理解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资料。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我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能够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我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校长),副组长:
成员: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资料。
2、透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资料。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资料:《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资料。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资料: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光(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资料: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贴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推荐: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修改教师自主选取。
学校向修改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资料、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取进行修改。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务必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四)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透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五)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透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资料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状况,从学习资料的选取、诵读资料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0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课程定位: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六、实施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 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 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
(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八、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