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发言稿(热门3篇)正文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发言稿(热门3篇)》

时间: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发言稿(通用3篇)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发言稿 篇1

各位同志们:

你们好!

作为xx镇青年人才支部书记,我将以这次推进会为契机,充分认识做好青年人才支部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用“五好五强化”的过硬举措,建强建优xx镇青年人才支部,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为蒲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一是建好班子,强化力。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挑选、择优遴选讲政治、敢担当、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员充实进支部队伍中;坚持精干高效工作原则,组建支委班子,委员由熟悉务工作的机关人员担任,具体负责支部务工作。针对青年人才支部的职能定位、任务目标、工作机制等多方面探索工作路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作用发挥,强化工作实效。

二是引好人才,强化凝聚力。在前期建立人才信息库基础上,持续动态摸底管理,健全完善青年人才信息台账,精准掌握人才数量、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行业分布、发展意愿等基础信息,及时收集人才诉求,加强日常联系,把握普遍需求,精准服务,不断增强青年人才获得感和认同感。

三是育好苗子,强化战斗力。突出政治功能,认真落实上下联动培养、线上+线下培养、专题培养等立体培养模式,提升青年人才认识和专业能力。聚焦致富“领路人”这一职能,创新推出“人才+互联”、“人才+特色农业”、“人才+直播带货”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提升青年人才战斗力和影响力。拓宽人才举荐渠道,支部综合日常表现和群众口碑,每年单列发展员计划,择优推荐青年人才作为镇委重点培养对象,为镇村储备后备干部。

四是搭好平台,强化执行力。坚持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结合青年人才特点,搭建各类成长发展平台,引导青年人才按照“精锐尖兵”标准在自身工作岗位和生产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参与基层建、产业提升、综治维稳、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重点难点工作,增强人才交流互动,拓宽人才知识领域和视野,引导其提前进入角色,切实当好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带头学习、业务技能的“先锋队”,促进青年人才出成果,担重任。

五是结好对子,强化服务力。压紧压实责任,以员干部帮促带为抓手,严格落实镇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结对政策,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和帮促带工作,在生产生活、就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青年人才有效服务和帮助,使支部真正成为农村基层“领头雁”的培养基地。

总之,xx镇青年人才支部将精准把握职能定位,围绕实现规范化运行,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努力打造示范性、带动性强的过硬支部,为激发农村员队伍生机活力,壮大农村后备力量,助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坚强保障。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发言稿 篇2

:

经过几天的紧张学习,我们参加的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党校乡村振兴基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结束。通过学、思、悟,我们学到很多,感触也很多。

民族要复兴,乡村要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其中,“治理有效”处于基础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必须坚持“三治”融合,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__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20__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20__-20__年)》再次强调 “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自治、法治、德治有其独特的内涵,共同构成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必须把握好其核心内容和要求,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通过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创新村干部工作方式、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充分激发自治活力。

其次要夯实有力举措,充分彰显法治功能。比如:1.加强立法,让乡村治理有法可依。2.规范执法,让法律威严充分显现。3.广泛普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最后突出重点领域,充分提升德治效果。德治直接关乎自治和法治的效果,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营养剂”,要注重发挥德治柔性治理的独特功能。通过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持之以恒,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既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建设原则,也有利于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效结合,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三治合一”的格局,将必然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而不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发言稿 篇3

这次我主要讲讲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定了位。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了我党新时代七项战略之一。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什么意义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大判断。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尽管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网络,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仍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各有特点,城乡融合不是消灭而是要体现城乡差异性的特色,要把多样性统一起来,和谐起来,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发挥乡村的自治功能,实现乡村的自主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吸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国乡村治理的独特之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上华村村容村貌焕新颜,村集体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陈村庄头村去年试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价值。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表示,连日来,他们在关注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让他们备受鼓舞,为他们下一步扎实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许光园代表在农村工作了17年,“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信心倍增,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