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实用7篇正文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实用7篇》

时间: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7篇)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1

1971年高中毕业后,返回本村务农,同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她作为妇女主任,看到村里学校缺老师,就兼起了本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16年。在这16年里,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用慈母般的胸怀呵护着每一名学生。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南唐乡名列前茅。然而,1988年,公公得了痴呆症,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时甚至裸体满街跑,她不得不随时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还没等到这个家恢复元气,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再加上腿脚不便的母亲,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间,帮她们洗脸、梳头,然后做好早餐,照顾她们吃过后,再去学校。

丈夫突发心脏病,死在南唐乡东下坪学校里。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儿子的早逝,悲伤过度,病倒在床。一对正在读书的儿女,看到家里悲惨的景象,要退学回家帮妈妈干活。得知后强打精神,到亲朋家借钱给婆婆看病;凑齐学费,打发儿女上学。

婆婆的病稍有好转,为了能多挣点钱,又再次到邻村的小学任教。她每天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白天忙于教学,晚上回来照顾两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农历10月初2,婆婆突发脑梗塞,送到医院,昏迷不醒。医生推辞让她回家准备后事,但坚持日夜守护,擦身按摩,耐心伺候,昏迷七天的婆婆竟然奇迹般的苏醒了!但终因年事已高,加上严重的心脏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吃饭要靠人喂。农历8月初5,在本村娘家无人照料的母亲因高血压下炕摔断右大腿,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虽花去6000多元,还是落了个不能独自行走。出院她只好把母亲接到家里,同时照料两位瘫痪老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随后的几年里,两位老人一遇大病要住院,为了省住院费,她就早上把两位老人用小平车拉到医院治疗,下午再拉回家,第二天再去。时间长了,她还学会了打针、输液,一般病医生看后,她在家里就操作了。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转眼间,婆婆和母亲这两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已瘫倒在床六年多了。作为她们唯一的亲人,每天重复着给她们洗脸、梳头、喂饭、喂药、打针、擦屎端尿等一成不变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背上她们坐上小平车,拉上她们到外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春天来了,老人们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顾自己已是50多岁的年龄,搭上梯子爬上树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凉病,她从不嫌弃老人,就和老人睡一个被窝,给老人暖暖腿、脚,暖暖背。给老人翻两次身;经常,老人一个喷嚏,把饭喷她一脸,她总是微笑着,擦一把脸,继续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无一处褥疮,老人房间无一点异味。村民们都称赞说:“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2

“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不赊账。”“到郑学玲的公司打工工资高。”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许酸楚——我经历了多次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顺河镇王滩、谢圩两村紧邻淠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菜园地”,非常适合种植辣椒。20__年,王滩村被裕安区政府定为“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还为王滩辣椒注册了商标,王滩辣椒随之在全省都有了名气。开始时,种植辣椒的农户并不多,收获的辣椒被当地小商贩运到六安、合肥等邻近城市销售一空,价格也相当高,农户和商贩都赚了。这时,我也加入了销售辣椒的行列。此前,我和爱人是靠拉着架子车卖大馍养家的,虽赚不了大钱,但每天的收入还不错。由于我爱人不识字、没文化,辣椒的买、卖只能靠我一人负责。虽然累得够呛,可也为家庭带来了是收益。 价格高、销路好,刺激了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20__年,王滩、谢圩两村辣椒种植面积不足百亩,到20__年,猛增到1200亩,产量从当初的约70吨,猛增到1000多吨。一下子有这么多辣椒让农户和商贩们措手不及。周边城市的辣椒市场已经饱和,农户的辣椒滞销了。连续一周,两村的农户没卖出去一车辣椒,这让他们欲哭无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道让农户的投入就这样打水漂了?我是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是这块土地赐予了我财富,现在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吗?我大胆地决定:联合其他收购商,大量收购辣椒,运往外省。开始,没有一个人同意。他们认为运往外省路途遥远,辣椒不易保存,怕颠簸,还不知销量如何。更有甚者,说:“一个女人家,会做什么生意”。我是个不服输的人,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老百姓惨遭损失?后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他们才勉强同意尝试一趟。经过商讨,我高价收了一车辣椒去了上海。这一趟,给了我当头一棒。辣椒运到上海后,我租了两间民房,刚卸下货,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过了整整一天,没卖出一斤辣椒。我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不了解行情:上海人是不吃辣椒的。我看着满屋已腐烂的辣椒,哭笑不得。仅这一趟,血本无归,赔了整整一万五千元,这在03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回来后,我泄气了。但当看到农户满地的辣椒时,我不忍心让他们绝望,于是,收购,继续收购。连续二十天,农户们终于卖光了辣椒,可我却亏了15万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此,我赢得了农户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外省的销售市场。在此后几年的销售中,我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农户提高了收入,我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销售大户。

淠河两岸,拥有面积巨大的沙土地,虽不肥沃,却是种植花生的好地方。这特有的资源为生长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20__年起,我充分利用辣椒的销售市场,做起了花生的销售。为了有稳定的资源,我采取了“订单”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农户手中的花生,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他们说:“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还从不赊账,真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的财神”。听了这话,我觉得我有责任这么做,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花生不比辣椒,它易储存。当销路不畅时,我将花生储存起来,进行精选加工再择机销售。这几年,外出务工的浪潮汹涌,年轻人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小孩子上学了,老人们干什么呢?精选花生,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的用工广告一出,他们就蜂拥而至。年轻小的50多岁,大的70多岁,七八十人,好不热闹。他们在谈笑中挣取了生活费、零花钱,他们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钱了,也不用再看不孝子女的脸色了,也不再去打牌赌钱了,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虽然我的成本提高了,却能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出份力,做点贡献,不亦乐乎!

通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也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虽然历经艰辛,但也得到了较丰厚的回报,既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使我在商业上站稳了脚跟,谁说女子不如男?!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3

,女,xx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xx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指挥中心内勤、秘书调研科科员。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爱岗敬业,积极肯干,克己奉公,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特别是在服务群众,执法办案方面,勇创新、固模式,充分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十佳信息化应用标兵”、“党委信息工作突出个人”等。

一、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

理论素质的提高,是日积月累不断升华的结果。xx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理论学习,用她的话说,不学习就不知道上级的要求,就不清楚一段时期的公安工作精神,执法办案就会失去准则,就会偏离上级要求,在实践中就很可能犯错误。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是积极参加指挥中心每周组织的理论学习。只要没有外出任务,或工作任务不急,她都会静下心,坐下来,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心得。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体会群众的疾苦,从而提高新闻写作质量;二是把读书、看报当作每天的必需工作。《人民公安报》、《公安法制》、中国警察网是她每天必看的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一有时间就坐下来专心阅读,并把重要的精神、精点的论述摘录下来,作为自己实际工作的指南;三是积极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种学习活动。20__年9月,她参加了云梦县组织部开展的“云梦县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在培训中做了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还撰写了多篇心得体会,她撰写的文章在政法班简报发表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她多次在孝感日报、晚报、大楚网、中国警察网等媒体发表新闻宣传文章。

二、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纽带作用

指挥中心内勤工作繁杂琐碎,检查、考核、迎检,制作报表,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日常接处警警情分析,领导或上级交办的事情落实,相关中心工作等等,都需要兼顾好,处理好,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平时非常注重认真处理好上下、横向关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及时准确地做好上传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和工作落实。及时了解中心民警开展各类工作的情况,去粗取精,把有价值的资料及时反映给领导,及时上报县局。截至目前,共整理上报各类信息210条,其中被中央级媒体采用20条,省级媒体采用50余条,市级媒体采用100余条,并通过将民警日常工作点滴结合起来,撰写了《云梦青年晕倒拉萨街头,警方查找助其回老家》、《云梦破获诈骗案205起,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等新闻宣传。

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扎实做好基层工作

作为秘书科民警,担当着全局性会议筹备的重任,从领导讲话、议程安排、通知拟发、会务管理、拍照记录等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我们秘书科民警忙碌的身影。日常工作中,从局党委(扩大)会议到各类专题调度会议,我们全年约需筹备30余场次,撰写各类领导讲话40余篇,而且多数会议都是紧急决定召开的,会议筹备时间紧促。为了确保每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加班是必然的,但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们心里却是矛盾的,加班后顾不上吃饭,就是为了赶紧回家将孩子哄睡。有时周末一接到单位电话,孩子就警觉地放下手中的玩具,拉着我的手用那无辜的眼神央求道:“妈妈不去加班好不好,你都好久没陪我啦!”我们只能连哄带骗的听着孩子的哭闹声急匆匆的下楼,心里是对孩子、对家人满满的愧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波在单位与家庭的两点一线,变化的是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渐老、是我们身材的走样,而不变的是我们对工作的执着、是同事们同甘共苦烙下的深厚的情谊。

岁月铮铮,铁骨柔情。警中玫瑰,风雨同舟。就是这样一个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人民警察。她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守护着一方热土,谱写着一名人民卫士的赤子忠诚,用青春和热血为金色盾牌增光添彩。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4

巫继云,女,1953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1970年参加工作,1982年入党,1970年-1979年元月从业于湖南醴陵市酒厂,1973年担任厂长助理,曾多次被派往湖南大学、湘潭地区专署党校、醴陵市先农坛讲席所学习培训,1979年元月随军调入西安市灞桥区商业局工作,先后在基层单位担任主管会计,80年-83年在陕西经贸学院自修会计专业于企业管理,1990年调入供销联社担任主管会计。26年的会计工作,练就了她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企业管理能力。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使她永立于市场的潮头,20__年提前退休后自筹资金,自找技术,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开辟中华民族产品,为中华民族工业拼搏,退休后自筹资金几百万于20__年8月注册成立西安市华西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现已成为西安市建材行业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科研、生产、销售、施工一条龙的专业公司。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年上交税额300余万元,安置就业300余人。该公司先后多次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陕西省优秀私营企业、陕西省十佳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企业、全国市场质量合格用户满意双优单位、国家AAA级重质量守信用企业、全国建材系统AAA级企业,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其产品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节能设计、施工、装饰装修一体化指定绿色、环保建材产品”。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灞桥区巾帼十杰”、“西安市文明市民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市创业明星”,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陕西省百名优秀创业女性”荣誉称号。

公司开业以来,巫继云几年来向社会投资修路、打井、助学、助残、帮助贫困村户27万多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她组织施工人员,用自己公司所生产的材料帮助美化小康村,共出资5.7万元,为狄寨小学免费实施教学楼及学生宿舍防水工程出资7万多元,并热心资助新筑杏园几名学生使其重返校园。同时为周边农村妇女在公司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自己带头捐款3万元,并积极动员员工向灾区集资捐款2万元。

西安市十一届党代表、十四届人大代表、灞桥区工商联副会长、私企协会副会长,她从创业至今顽强拼搏、自强自立,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做优质产品、做精品工程,在体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同时,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虽然年近六旬,历经千难万险,但她始终刚毅坚强,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高昂的斗志,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20__年在第二次土地制度改革决定到来之前,她果断地从农民手中拿到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建设开发西安西园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该项目预计投资5000万元,已植树3万多棵,这有利于改造生态环境,保持水土资源,并有利于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开拓就业渠道,可安置就业岗位300多个。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5

吴嫂,女,1962年3月出生,天河区人,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调入公司,高级技工,自1992年开始一直从事公交车驾驶,现在公交十三路开车。20年来,她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厢。她所在的车组是公司“青年文明号”车组,她连年被评为公司先进,20__年被区妇联评为“巾帼英雄”。

一、爱岗敬业,技能超群

同事们把吴嫂比喻成一块煤炭,它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这确实是对吴嫂的生动概括。20年来,她总是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车厢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不管老父和小女儿是生病还是遇到其他任何家庭生活困难,她没请过一天假,没有因家中的困难缺过一个班,晚过一次点,总是满勤满趟尽职尽责,加班加点不计报酬。

整天穿梭于车海人流中,公交驾驶员是一个平凡而辛苦的岗位,早披星星,晚戴月亮,夏顶烈日,冬冒寒霜。尤其夏天,驾驶位置上的温度平均都在40多摄氏度,司机就像从烤箱里出来一样,一天干下来浑身瘫软。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且总是在单一的线路上重复着紧张的工作,但是吴嫂没有选择退却,她以出色的工作收获快乐,以服务和帮助乘客去感受快乐。

吴嫂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加油充电”,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努力学习驾驶、维修、乘务心理学等多种业务书籍和法律法规知识。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节能降耗,她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驾驶本领、修理技术和节能决窍。常常像男同志一样,在车下爬进爬出,弄得一身油污一身泥。她坚持在修理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排除车辆油电路故障。

吴嫂从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做起,做节油模范。平时,她会做好车辆在发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检查工作,对车辆进行油路、气路、电路、冷却水、轮胎气压的检查,发现车辆有故障马上到车间进行维修,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每次一上车,她首先调整好情绪,把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轻踩油门,平稳起步。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在行车中做到不踩多一脚油门,不踩错一脚刹车。经过红绿灯时,她都会根据信号灯的转换规律,判断红绿灯切换的时间,控制好车速和时间将被动转为主动,驾车平稳通过,避免急刹车造成燃油浪费。

吴嫂在迎来送往的公共汽车上度过了20个春秋。从称为一名公交司机那一天起,她就把这平凡的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在十米车厢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永远记得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岗位尽职责,工作创一流,做乘客满意的公交驾驶员。

二、安全驾驶,铸就平安

吴嫂常说:“安全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她始终坚持"安全生产、预防在先"的原则,养成了爱车、护车,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车的良好习惯。她每天都提前20分钟上班,搞好车厢卫生,仔细检查车况,尤其是影响安全的机件(如:灯光、转向、制动等),做好出车前的例行保养,保证车辆有一个洁净明亮的环境和良好的运行状况,决不开"病"车上线路运行,也从不将毛病遗留给接班司机。

行车途中,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病车上路;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不抢点、不压点、不违章,始终坚持安全操作。

为了使车辆运行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吴嫂做到“眼勤、手勤、嘴勤”。

“三勤”:即眼勤多观察、手勤多记录、嘴勤多沟通,充当好“医生”和“美容师”的双重角色。由于多年的职业磨炼,她的车上备有工具箱和行车日志。车子的故障往往都是一些小毛病导致而成。因此只要有时间,她就习惯性地观察检修车况,紧紧螺丝、调试刹车,可是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那个工具箱。有时车子在线路上出现故障需要工具时也能及时提供给修理工,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行车日志,就是记录着每天车子的情况,什么时候保养、换油、检修等,掌握每天的行车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同时行车日志也给车队提供信息,更好地便于管理。遇车辆保养或机件维护她都随车同行,将车辆运行中的一些动态情况和现象及时反馈给修理师傅,让修理师傅能更快更好地修车。20年来,她所驾驶的汽车从未发生机损故障或行车责任事故。

吴嫂经常挤出时间,手把手教练新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规范操作,满腔热情地向同事们传授安全知识、驾驶经验,为公司安全生产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向她多多学习,以她为榜样。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6

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38年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谁家有事,她总是热心帮忙;哪家闹矛盾,她总是耐心做工作。每逢过年过节,她都组织妇女们扭秧歌、跳交际舞,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她的孝敬老人、呵护子女、和谐邻里、服务百姓的动人事迹,在云唐村、县,乃至临汾市早已有口皆碑。

她是一个善良、坚持、勤劳、持久的女人。她曾是三届县人大代表,五届乡人大代表,她的模范事迹先后刊登在《山西农民报》、《山西妇女报》、《临汾日报》等报纸上,以她的事迹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党员媳妇》荣获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本人获得了省、市文明和谐家庭,市、县“三八”红旗手、模范媳妇、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不仅仅富有爱心,富有孝心,她更富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她孝顺老人、爱护孩子,更爱村民,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坚强女人的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她的事迹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优秀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7

每当盛夏时节,村小张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农村妇女密不可分,她就是张启芳。

十五年前,来到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她坚定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从此她踏上了风雨旅程,开始凭着一番热情,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原因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弯路,于是她又开始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精心修剪,科学施肥,渐渐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现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须走出去,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村领导也鼓励她多出去学习。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大学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科技知识结合先进的经验,使她受益匪浅。特别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开始注重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略科技的无限作用。部分村民在张启芳的带动下,还思考着除了种果树,可不可以再辟新路。于是他们从浙江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更换原来的老品种,老品种的效益一般在每亩400元左右,而新品种由于发芽早,成芽状,三季都可采摘优质芽孢,大大提高了种茶的效益,每亩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加激起了他们学习科技的热情,更加坚定了他们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心。

小张村位置偏僻,道路一直难走,在村民们渐渐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张启芳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积极争取,得到村两委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宣传,在村民中集资,把村民团结起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得不到两个月,一条村级道路就贯通了。从此,这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里的茶叶和其它农产品也能迅速运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敞了。

但是,荣誉面前她并没有止步,因为她知道路还远的很。她说在这样一个科技引领致富的时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沿,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