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交流会心得体会(推荐5篇)》
家校合作交流会心得体会(通用5篇)
家校合作交流会心得体会 篇1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文化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另外对待孩子,我们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
2、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小孩
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掌握好小孩品德发展的共性。平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言行是否一致,并共同制定良好的教育计划,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于孩子犯错,家长不必太过激动,可采取摆事实,明道理的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欣赏激励法等。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家校合作交流会心得体会 篇2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必须突出多边互动。教学是一个全息的过程,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不主动发言的学员,教师可以采取“抛绣球”的方式,触动其思考回答问题,也可点名回答。
互动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在教学理念上,传统教学看重的是经过教学后学生的成绩,而互动式教学则着重于教学过程中“教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是一种提倡师生交流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而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及学生互相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和沟通。在师生关系上,互动式教学也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互动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新事物的创新能力。
为了把互动学习落到实处,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订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
2、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
3、范围的确定,从所用的教材到知识面要先确定下来,除特殊情况,一般不能改动,不能今天以这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它为主了。
4、注重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
5、自我检查与相互检查。
总之,互动式教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家校合作交流会心得体会 篇3
家校学习使我很受启发!真是父母眼界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成长高度;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格局。
一味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以后孩子只能成为沒有敬畏感、沒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只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说明这样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孩子只是照做却不明白意义,相当于只知道个皮毛,一知懂三分,不知道精髓内含;以身做责的家长以行动影响孩子,让孩子明白言行一致,做事要有担当,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家长力争做的父母亲,努力让自己成为的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和教育孩子!
家校合作交流会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xx月23日下午14:00,我参加了为时两个半小时的《立德树人.家校共育》讲座。在讲座正式开始前,播放了半个小时的教育短片。这些短片暴露出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青少年,因一时赌气,竟然拿生命来泄愤。”
讲座正式开始后,主讲嘉宾段懿娟老师指出: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身体喂养和精神喂养。大多数家长在身体喂养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在精神喂养方面,大多数处于亚健康、不健康的状态。
专家列出了五类精神喂养方面的“垃圾食品”——内容不良的动画片、节奏激烈的音乐、言情暴力影视剧、暴力游戏、父母吵架时的粗俗语言。专家指出:教育要遵循规律,应当“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让青少年在14岁至18岁,便树立远大理想、追求,以期孩子获得高尚的灵魂、富足的内心。如果家长在孩童少年时期不注重精神培养,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各类心理问题将“全面发作”。
有研究显示,在孩童教育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分别占35%和14%的比例,而家庭教育占比高达51%。专家鼓励参加讲座的家长,争做“学习型”家长,保持纯净之心,在家庭教育中,引入国学教育。国际文教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确定了十六字国学经典的学习方针:“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
我愿和我的孩子,在实小《弟子规》背诵的良好基础上,继续背诵《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我希望这些好的国学经典,能作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储备。
家校合作交流会心得体会 篇5
一个班级四、五十个人,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每天还要处理零零碎碎的事情,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违反纪律,与同学争吵打架等。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能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应该有积极正确的态度。
首先,我们的态度不可居高临下,要谦和。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才会与家长联系密切些。我们在与家长合作中,就会带有一些情绪:是家长管教无法或干脆就不管教,才会造成孩子今天这种状况,因此一些老师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在家长面前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其实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孩子犯了错,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家长应该比我们老师更着急。因此我们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合作气氛,需谦虚谨慎,讲究礼貌,这样才会缩短双方可能产生的距离。
有位学生回家最近总是不能完成,多次在家作记录本上写道:请家长务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电话联系了家长,了解后知道她最近确实由于工作比较忙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以后会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从这以后,这位家长阶段性地打电话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在一天一天好转。
其二,要尊重家长,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对喜欢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指责有加,在家长面前大力批评,好事没一份,坏事份份有。这样,导致家长感情受到了伤害,迁怒于孩子。结果造成学生家长怕见老师,于是影响了家校的联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对于素质较高的家长,可就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要求老师帮助的家长,也要想办法给予具体指导。
其三,要让家长明白教师是真心爱每个学生。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家长引起共鸣,愿意主动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如学生学习上有拦路虎,教师不计得失尽心尽力地辅导;学生生病了,带他上医院,课程落下帮她补上;家长下班晚没人接孩子,就让学生在教室里写作业;学生摔疼了,磕破了及时与家长联系……事情虽小,但却时时处处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尽责。那么,当有些突发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也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真心诚意地配合老师一起教育孩子,圆满地解决突发事情。
总之,家校合作,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班主任要多脑筋,为双方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我们许多工作就能顺利开展,一切棘手问题都将有可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