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合集八篇)》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通用8篇)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1
一、教师语言的魅力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上中,耿老师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本节课中,耿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路线选择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耿老师采用提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师教学的艺术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耿老师的教学功底非常扎实,课前准备充分、深入研读了教材。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耿老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淘气想打扮得帅气些去看电影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帮淘气搭配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几个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创造性、开放性,更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能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本节课的教学,耿老师注重理解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协作中互补,感受到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老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本课我也有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1、对学生要“放得开”。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老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无论是衣服的搭配还是食物的搭配中,学生的展示环节中老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2、善用学生中的“错误资源”。如在2件上衣和3件下衣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时,让学生汇报中有学生说6种的(无序而错误的),老师可以抓住这生成资源,从而让搭配由“乱”到“不乱”,也就体现了“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总之,课堂中呈现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教学中的难点也将不攻自破。
3、教学中要多关注全体而非个体。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2
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两种观感,不但可以修正、掩饰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如对于上轻下重的形体,宜选用深色轻软的面料做成裙或裤,以此来削弱下肢的粗壮。身材高大丰满的女性,在选择搭配外衣时,亦适合用深色。这条规律对大多数人适用,除非你身体完美无缺,不需要以此来遮掩什么。
有些MM总认为色彩堆砌越多,越“丰富多彩”。集五色于一身,遍体罗绮,镶金挂银,其实效果并不好。服饰的美不美,并非在于价格高低,关键在于配饰得体, 适合年龄、身份、季节及所处环境的风俗习惯,更主要是全身色调的一致性,取得和谐的整体效果。“色不在多,和谐则美”,正确的配色方法,应该是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 以此为主色调,占据服饰的大面积,其他少量的颜色为辅,作为对比,衬托或用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如衣领、腰带、丝巾等,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
总的来说,服装的色彩搭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调色搭配,另外一类则是对比色搭配。
对比色搭配分为
1、强烈色配合:
指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这种配色比较强烈。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的是黑、白、灰与其他颜色的搭配。黑、白、灰为无色系,所以,无论它们与哪种颜色搭配,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同一个色与白色搭配时,会显得明亮;与黑色搭配时就显得昏暗。因此在进行服饰色彩搭配时应先衡量一下,你是为了突出哪个部分的衣饰。不要把沉着色彩,例如:深褐色、深紫色与黑色搭配,这样会和黑色呈现“抢色”的后果,令整套服装没有重点,而且服装的整体表现也会显得很沉重、昏暗无色。
黑色与黄色是最亮眼的搭配
红色和黑色的搭配,非常之隆重,但是却不失韵味的哦~
2、补色配合:
指两个相对的颜色的配合,如:红与绿,青与橙,黑与白等,补色相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黑白搭配是永远的经典
协调色搭配
其中又可以分为:
1、同类色搭配原则指深浅、明暗不同的两种同一类颜色相配,比如:青配天蓝,墨绿配浅绿,咖啡配米色,深红配浅红等,同类色配合的服装显得柔和文雅。
粉红色系的的搭配,让整个人看上去柔和很多~
2、近似色相配:
指两个比较接近的颜色相配,如:红色与橙红或紫红相配,黄色与草绿色或橙黄色相配等
不是每个人穿绿色都能穿得好看的,绿色和嫩黄的搭配,给人一种很春天的感觉 ,整体感觉非常素雅,静止~~淑女味道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职业女装的色彩搭配。职业女性穿着职业女装活动的场所是办公室,低彩度可使工作其中的人专心致志,平心静气的处理各种问题,营造沉静的气氛。职业女装穿着的环境多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人们总希望获得更多的私人空间,穿着低纯度的色彩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拥挤感。
纯度低的颜色更容易与其他颜色相互协调,这使得人与人之间增加了和谐亲切之感,从而有助于形成协同合作的格局。另外,可以利用低纯度色彩易于搭配的特点,将有限的衣物搭配出丰富的组合。同时,低纯度给人以谦逊、宽容、成熟感,借用这种色彩语言,职业女性更易受到他人的重视和信赖。
▲白色的搭配原则
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费一番心思。
白色下装配带条纹的淡黄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组合;下身着象牙白长裤,上身穿淡紫色西装,配以纯白色衬衣,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配色,可充分显示自我个性;象牙白长裤与淡色休闲衫配穿,也是一种成功的组合;白色褶折裙配淡粉红色毛衣,给人以温柔飘逸的感觉。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着白色休闲衫,下身穿红色窄裙,显得热情潇洒。在强烈对比下,白色的分量越重,看起来越柔和。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探索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陈丹凤老师与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两节课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两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一、情趣设计诱其乐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两位老师都能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陈丹凤老师以笑笑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午餐——送礼物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何立娜老师则以自己国庆游世博为主线,将选择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两人都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二、猜想求证诱其创思
猜想是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进行不懈的自主学习。
两位老师都能在学生探索问题(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上衣和下装各选一件,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之前让学生进行猜测想象,之后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验证,以此来激发学生求证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思维是形象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两位老师课前都精心准备了衣服模具,让学生用摆的直观方式来表达搭配效果,使得抽象的排列组合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之后,老师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连一连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实物操作到图形符号的过程,一步一步地从形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找到按顺序,不重复,不漏掉的排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衣服时,引导学生不仅可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对知识点进行了拓展,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她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也提点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陈丹凤老师在引导学生直观排出衣服的搭配方法后,提问学生:如果不能去动这些衣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它们的搭配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也很好,并且呈现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看到方法的“优化”过程,这节课到这里已是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而是让学生呈现出的优化资源白白浪费。应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不断让学生从形象中抽象出来,而非让学生一直停留在表象中,这样对学生思维发展也是不利的。
何立娜老师在这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选择路线的教学设计中,先安排2对3的路线,再安排2对4,2对5的路线,层次不断提升,并有意引导学生说出2对3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3,2对4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4,其用意就是要抽象出用乘法来算出排列的方法,这是搭配算法的最高境界,但可能是由于时间不够,最终老师没有对此进行总结,学生也没有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没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4
折叠女装搭配
女装服装搭配技巧分类中集中为你介绍女装搭配的技巧。提供穿衣打扮咨询服务,为爱美的女士们介绍提供大量的服装搭 配图片方便参考阅读,介绍走在时尚前沿的女明星都是如何穿衣搭配服装的,并系统的介绍不同年龄、性格的女性在不同季节、场合的服装搭配技巧,有助你提高自己的时尚品位。做到正确穿衣,合理穿衣,时尚穿衣。
折叠男装搭配
男装搭配技巧
男装搭配技巧
男装服装搭配技巧分类中集中为你介绍男装搭配的技巧。提供男装穿衣咨询服务,为还不是型男的美男提供大量时尚男士服装搭 配图片,介绍时尚男人都是如何穿衣打扮的。并系统的介绍不同季节、场合、年龄、性格的男装服装搭 配技巧。
衣服的款式、色彩对体形能产生影响,它装饰和美化各类体型。在选择各类服装时,就需要先站在全身镜前注意一下自己的体型。您的肩部与臀部的比例,您的腰部高度等。一旦了解了自己的体形,那么在服装与自身的处理上既能掩瑕疵,又能增进您的精神面貌。在日常生活中,标准体型的人们毕竟不多,服装与体型的配套目的,就是通过视错觉来达到完善的印象。通过修正您服装的外形、式样、颜色、来使整体显得美观。如通过对服装的调整在视觉上延长些您短些的腿或者减少些突出的臀部,或使窄些肩部变宽等。?
我们通过不同的款式分割线、面料纹样、色彩因素来对不同体型加以充实。
1.肩部大于臀部类型
这种类型的体态比较匀称,对服装的选择面较大。
2.肩部与臀部相当类型
职业装
职业装
属于高体型,在服装上可用深色和水平线因素来增加重量感。
3.肩部小于臀部类型
属于矮胖体型,面料的纹样多选择垂直线型,并且需要比较平整的面料。款式免横向对称服饰线和钮扣的安排。选用细些皮带较合适。
4.肥胖体型
肥胖体形的男士在整体上有敦实之美,为了看上去再苗条些,可以选择带有垂直线型的款式,使视觉上有延伸和狭窄感。面料纹样上带垂直性,紧密细腻感的织物是好的选择,避免款式上出现与肩部相对应的横线以及腰部宽松的式样。平整的肩部式样,V型领和竖式的配饰安排,能使您重量轻一些。
5.腿短而弯曲
弯曲腿型的男士,要注重裤装与上衣的搭配关系。下装在色素上应比上装淡些,面料宜带有毛质感。整体着装上不宜朝深调发展。在款式上,上装变化宜多些,视线可集中在上部,如加适量的配饰等。在服装上不易太紧身,应在着装上有一定的宽松度。同时,切记不要有肥大的裤裆。在面料上多宜选择些带有质感的面料,以增强视觉感。
6.矮瘦平臀型
在服装上不易太紧身,应在着装上有一定的宽松度。同时,切记不要有肥大的裤裆。在面料上多宜选择些带有质感的面料,以增强视觉感。
7.腿短且丰臀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探索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陈丹凤老师与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两节课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两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一、情趣设计诱其乐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两位老师都能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陈丹凤老师以笑笑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午餐——送礼物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何立娜老师则以自己国庆游世博为主线,将选择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两人都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二、猜想求证诱其创思
猜想是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进行不懈的自主学习。
两位老师都能在学生探索问题之前让学生进行猜测想象,之后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验证,以此来激发学生求证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思维是形象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两位老师课前都精心准备了衣服模具,让学生用摆的直观方式来表达搭配效果,使得抽象的排列组合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之后,老师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连一连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实物操作到图形符号的过程,一步一步地从形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找到按顺序,不重复,不漏掉的排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衣服时,引导学生不仅可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对知识点进行了拓展,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她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也提点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陈丹凤老师在引导学生直观排出衣服的搭配方法后,提问学生:如果不能去动这些衣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它们的搭配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也很好,并且呈现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看到方法的“优化”过程,这节课到这里已是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而是让学生呈现出的优化资源白白浪费。应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不断让学生从形象中抽象出来,而非让学生一直停留在表象中,这样对学生思维发展也是不利的。
何立娜老师在这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选择路线的教学设计中,先安排2对3的路线,再安排2对4,2对5的路线,层次不断提升,并有意引导学生说出2对3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3,2对4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4,其用意就是要抽象出用乘法来算出排列的方法,这是搭配算法的最高境界,但可能是由于时间不够,最终老师没有对此进行总结,学生也没有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没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6
服装的颜色
1、服装的颜色
一般分为三种
一是暖色调,有红、橙、黄、粉红
二是冷色调,青、蓝、紫、绿、灰
三是中间色,黑、白、咖啡色
2、颜色搭配的原则
(1)冷色+冷色 (2)暖色+暖色 (3)冷色+中间色
(4)暖色+中间色 (5)中间色+中间色 (6)纯色+纯色
(7)净色(纯色)+杂色 (8)纯色+图案
将同色系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决不会出错,如粉红+大红,艳红+桃红,玫红+草莓红等这类同色系间的变化搭配可穿出同色系色彩的层次感,又不会显得单调乏味,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3、颜色的搭配禁忌
(1)冷色+暖色 (2)亮色+亮色 (3)暗色+暗色 (4)杂色+杂色 (5)图案+图案
基于以上理论,得出服装颜色搭配方法:
(1) 上深下浅:端庄、大方、恬静、严肃
(2) 上浅下深:明快、活泼、开朗、自信
(3) 突出上衣时:裤装颜色要比上衣稍深
(4) 突出裤装时:上衣颜色要比裤装稍深
(5) 绿色颜色难搭配,在服装搭配中可与咖啡色搭配在一起
(6) 上衣有横向花纹时,裤装不能穿竖条纹的或格子
(7) 上衣有竖纹花型,裤装应避开横条纹或格子的
(8) 上衣有杂色,裤装应穿纯色
(9) 裤装是杂色时,上衣应避开杂色
(10) 上衣花型较大或复杂时,应穿纯色裤装
(11) 中间色的纯色与纯色搭配时,应辅以小饰物进行搭配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7
前两天,有幸听了我校王振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教学设计上王老师紧抓教材,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王老师,机智引导,循循善诱,给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数学课,现就收获总结如下。
1、创设情景、巧妙引导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搭配衣服和帽子的操作情景、生活情景、故事情景等。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
2、化静为动、亲历过程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节课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这样设计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3、重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教学中,让同桌合作进行搭配帽子和裤子,小组合作讨论“帽子和帽子”的搭配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之,本课教王老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另外这节课我的思考是在教学中怎样把握教学的起点,如何处理好“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如何适时地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感悟、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不断发现规律,提高能力。这也是我今后所要努力的目标。
听《搭配中的学问》心得体会 篇8
听了童朝根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搭配中的学问》,收获颇多!
教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教师出示衣服卡片,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问:“能不能分类呢?”,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
如果一件上装只能搭配一件下装,你有多少种搭配方式?教师出示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摆一摆。在全班交流汇报环节,师不断引导学生总结出搭配的要点——固定法,让学生感受有序的重要性。在用符号法上,学生之前没有想出,教师也不着急,启发学生简洁明了,引导学生使用符合法去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最后生列出算式“2×3”,师又引导各个数字是什么意义,这样得出搭配问题中的模型。
本节课教师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师设计从用学具卡片摆一摆,到用简洁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这渐进的活动使学生逐渐进入深层次思考。教师又用一系列的追问,将学生的思考推进深化,提升了这节课的数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