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知识 > 新闻报道 >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推荐6篇正文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推荐6篇》

时间: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精选6篇)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 篇1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就我听方老师教学的《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中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本节课中教者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以读为主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对于狐狸向乌鸦的三次亲切问候,教者采取自由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指名读、整体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课内外结合,勇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勇于探索。在完成《狐狸和乌鸦》教学之后,教者布置了一个课外小练习:“同学们,乌鸦这次上了狐狸的当,下次它还会上当受骗吗?” “如果乌鸦再碰到狐狸,它会怎么做呢?”并试着讲讲《肉被叼走之后……》。通过这样具有开放性地续编故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扎实的识字教学

低年级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教学当中,特别是教者运用了文中学字,集体识字等形式,并结合音、形、义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听了方老师的课,让我收益颇深。同时引发自己的深思,在平时的一堂随堂课中,教者要把握重点,才能有效教学。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 篇2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的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通过老师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宽松和谐、亲密愉快、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狐狸与乌鸦三次对话的解读,让学生紧紧把握住了文章的意图。在处理三次对话时,方老师紧紧抓住了狐狸说话的神态(“眼珠一转”、 “赔着笑脸”、“摇摇尾巴”)、所说的话以及乌鸦的三次不同的反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当时狐狸迫切想得到肉而千方百计想坏主意的情景,以及乌鸦三次反应背后的细微的心理变化,使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参与,使他们的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 篇3

今天,我听了二年级方老师的课,她教得很扎实,不管是朗读训练还是写字训练都很到位。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在评课中,王老师谈到了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培养,她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她亲戚的孩子,才上小学就近视了,夏天的夜晚,她与孩子一起数星星,她能数几百颗,而孩子只能数那最亮的几颗,让她心痛。是啊,现在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我班三年的孩子就有三个近视了,这有我做老师的很大责任。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学生近视与书写姿势和看书姿势有很大关系,正确的读写姿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确实忽略了这一点。在教一年级时,我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读写姿势,我以为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读写姿势,可到了三年级,我再看看孩子的读写姿势,特别是书写姿势却很糟,说明孩子还没有完全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书写时做到三个一,让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去观察我们的生活,去欣赏美丽的世界,能够数那满天的繁星。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 篇4

昨天听了方老师执教的《狐狸和乌鸦》一文的第二课时,觉得这是一堂精雕细琢的课,让我感觉很精彩,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1、课堂结构的安排紧凑、合理,每个环节紧密相扣,自然顺畅。

2、抓对话,谈感悟。在把握狐狸和乌鸦特点的基础上,方老师着重围绕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让学生从狐狸说话的称谓、语气、内容等方面相互交流,深入探讨,再分角色朗读,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参与。

3、启发想像主动探究。《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教学中,方老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想象,延伸课文,设计了续编故事:《乌鸦被骗了肉后……》,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既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也让学生的想像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当然,课堂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两点商榷一下:

1、对于童话故事,学生很感兴趣,低年级学生表现欲强,如果能让大部分甚至所有学生演一演“眼珠一转”“一溜烟”等等,学生将会在演的过程中走近文本,了解其语言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

2、文中有两幅插图,如果充分利用,效果将会更好。第一幅图,方老师在课件上帮助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乌鸦在树上,狐狸在树下,乌鸦叼着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效果很好。第二幅图的运用就欠缺了,这幅图表现的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观察狐狸的乌鸦的表情:狐狸得意地看着乌鸦,叼起肉走了;乌鸦后悔地站在树枝上。此时,教师再追问一句:“乌鸦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然会站在乌鸦的立场上说出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这时教师再总结故事的寓意,一切水到渠成了。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 篇5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故事浅显而寓意深刻,学生很乐意去读。施老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关注到识字和朗读。

1、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施老师采用随文识字学习本课的生字,识字的形式有自主识字、小组合作识字。每个字都关注到音形义,各有侧重。如“叼”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字义,“赔”,学生说古时候用贝壳做钱,贝字旁的字与钱有关,进而组词“赔钱”。“赔、脸、差”进行了小组合作识字,“读一读、记一记、用一用”,汇报形式“最难读的字、最妙的记字方法、最精彩的运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很浓。

2、课文朗读要求明确,形式多样。施老师注重课文的朗读,每次朗读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自由读时,要求学生看准拼音,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第二次自由读时,要求学生完成填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两次不同的要求也是层层递进的,无形间学生把字音读得更准了,把课文读得更通了。除了自由读外,施老师采用了指名分小节读、长句子读、范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评价及时妥当,注重学生倾听。整堂课上施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及时的回应,除了老师的评价,施老师注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倾听。

4、课件精心制作,形象而具体。

施老师精心制作课件,形象而具体,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动画展示乌鸦“哇……”的一张嘴,肉从乌鸦嘴里掉了下来,结果发生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在本次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施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集锦 篇6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的优秀课文,讲的是狐狸想尽方法,用美言巧语骗取乌鸦嘴里叼着的一块肉,说明人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动听的语言不一定是好话这个道理。方老师执教的此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得朴实,真实,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微笑,她整堂课中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笑意,这笑意拉近了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信她的学生们一定会记住这充满善意的微笑的。综观此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教学的重点把握比较准确,教学任务完成得比较成功。下面,我仅谈谈自己的几点感触:

1、识字写字训练有效。课始复习阶段,方老师出示了6个词语,她点明“唱”是后鼻音、“转”是多音字、“赔”的部首是“贝”,加以强调,学生学得扎实;在写字环节中,她注意到随课文指导写字,范写非常规范,指导也非常具体,最后还对学生的习字进行重点评讲,写得不好的地方用红笔勾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非常值得学习。

2、注意句子朗读品味。如:理解狐狸三次说的话,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狐狸并不是真的赞美乌鸦,而是想得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特别是第三句,方老师通过图片、声音的比较,让学生进行区别,理解狐狸的话是假话,而是“奉承”。如果前两段也用一些方法,让学生明白狐狸的用心,让学生想想狐狸的用意,乌鸦是怎么想的,“钻”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我想,效果会更好些。

3、课堂训练扎实见效。课中,方老师安排的表演,学生戴上头饰,兴趣很浓,表演得比较成功。不够完美的是,学生又要读书,又要看表演,分散了课书的注意力,如果老师与两个学生共同完成表演,可能会好一点。方老师还安排了“智力问候”一段填空练习,其实是对整堂教学内容的再次整合与梳理,学生填得还是很准确的。

这堂课可以看出方老师平时训练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书空整齐划一,训练有素,非一日之功。当然,课堂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两点商讨一下:

1、“您好。”——师生问好与狐狸说的“您好”意思是一样的吗?

2、《狐狸和乌鸦》的主旨在哪里?我想到一个字:骗。狐狸是怎样骗得肉的?乌鸦是怎样上当的?是这一课的难点之一,如何突破?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