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评课稿【通用6篇】》
《年、月、日》评课稿(精选6篇)
《年、月、日》评课稿 篇1
王老师的这节练习课内容设计非常丰富,题型形式多式多样都紧扣本单元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数学生活化
练习课对学生来说数学味太浓,但王老师以我们学校庆祝六一游园活动情境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先写出今年六一用两中不同格式表示年月日,到最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餐厅营业时间多长和妈妈出差几天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练习层次性
本节练习课的层次性非常明显,并且又有针对性,每题练习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巩固以及知识上的补充,如计算经过的天数和周年,方法上有相似又有不同,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对知识的一种延伸。
三、学习方式单一
整节课几乎采用个人独立思考方式,虽然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很多,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淡化了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我们应在其中找到这些学习方式整合的一个平衡点。
四、优化教学设计
一节课知识点很多,没办法做到每个点都落实,我们要有选择性地选几个点。王老师一开始用今年六一儿童节引入,是否将这个情景把所有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学得有趣,教师引得轻松。
总之,行走在练习课这条路上,我们的思考不断,共同进步。
《年、月、日》评课稿 篇2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谭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了大月、小月、特殊月。利用多种方法识记大月和小。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当天的情景让学生记下这个特别的日子和时间。并从生活中说出自己知道的年份和日子,让学生感知时间单位,引出了新课年月日。
2、在探究新知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年历卡,在学生观察发现,找出大月、小月和2月特殊月份,突破了本课的重点。由于年月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谭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其中谢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年历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这一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年历卡反复的标出大月和小月,,拳头法等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给学生识记的时间。
3、在教学中,教师能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设备,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年、月、日》评课稿 篇3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 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 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 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听了周维老师执教的《年、月、日》这一课,印象深刻。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 学生学习的途径、 方法不一。 这节课学生课前为查找、 收集年、 月、日的资料,做了很多的准备,周维老师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 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 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 开放、 主动、 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这节课周维老师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 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
三、设计巧妙,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接着小组汇报,对比观察,发现年月日的规律,然后前四年与后四年对比观察,强化年月日的规律,最后大胆放手,学生猜测,体验年月日的规律。整个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前后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周维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也符合我校一直推进的“生命课堂”。
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周维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但也有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在一个环节学生找到大月、小月的一些规律后,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的结果,而只让个别学生上台说出了方法,这样使小组合作交流显得有些流于形。
二、没有适时抓住教育契机。有个学生说到她的记忆方法是从奶奶那里知道的,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把奶奶的记忆口诀说出来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在教学到要求学生把两张表格合并观察时,老师如果能适当的引导学生观察2月的天数与年份的关系,渗透一点每四年一闰,闰年2月29天的规律,这样为后面学生填写20xx年的每月的天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研的目的'就是让老师们都得到提高,成功的教研课能使执教者及听课者都有收获,但也不排除课堂也会留下一些遗憾,但这也正是我们教研的目的所在,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生命课堂”更加走向成熟!
《年、月、日》评课稿 篇4
《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联系;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判别平年、闰年的方法。其中判别评闰年的方法是教学难点。马老师,作为一位刚到我校执教三个多月老师,在此次课堂教学评价中能结合我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难能可贵。下面我也从这五个环节进行简评。
导入部分,马老师用三张图片引出了课题,年月日,初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环节: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在本环节,马老师结合教材设计了四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一、通过填写20xx、20xx年各月的天数认识大月、小月;二、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三、通过填写19xx年到20xx年2月的天数,初步知道平年、闰年;四、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孩子们也做到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由于知识点较多,因此马老师给与了孩子们12分钟的充分自学时间,让孩子们能静心、尽力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得很好。
做得有点欠缺的是:在整个自学环节,老师对孩子们的指导不够,没有及时的、有目的的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或与众不同的想法。其实这一点在刚教学完,马老师就已有所察觉,并把这些写在了反思之中。
第二环节: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此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孩子们的交流比较热烈,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分享。“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这样,孩子们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交流,做到了集思广益。
欠缺的地方在于:在6分钟的小组交流中只有学生读自己答案的声音,教师没有参与其中进行指导。
第三环节: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此环节,各小组能根据抽签的情况进行相关内容的展示,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及时补充、点评,而且也能与同学互动。如第二小组展示拳头记忆法(21:27)、第三小组关于平年、闰年的展示(23:5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堂上孩子们有条不紊的讲解,正体现了马老师平时课堂上对孩子们学习习惯的精心培养;另外在此环节,马老师也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点评(如24:22)。
欠缺的地方:个别组学生的展示、点评声音过小(21:27,24:38),说明孩子们没有放开,个性不够张扬;教师的激励评价有点少,对于学生表现精彩的地方要及时评价(22:08),可以先对前一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而后补充“年月日的儿歌”;在这里,还想说的就是在这一环节,该强调学生记住的,还是要强调,如记忆大小月天数的方法,如平年闰年的判断,可以随机出示个年份让学生判断,比如老师出生的年份等。
第四环节: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即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本节课的难点是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26:35)”为什么是“一般”?可以作为一个拓展的内容,把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
第五环节: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本节课的达标测评有四道题,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都完成的很好。
最后的“自我总结”部分,孩子们也能积极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一一盘点。
总之,马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整节课透露着一种扎实、平实、真实的美。美呢,体现在精心设计的流程美,学生有条不紊的讲解美,加上马老师绝不缺乏的那种朴实美。
当然,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本节课我也有一些小建议:
1、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如通过小组同学自己的生日来巩固大小月的天数,通过家长的出生年份巩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孩子和家长互动,课堂气氛一定活跃,孩子们的兴趣也一定高涨。
2、要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良好品德教育;
3、板书要有针对性。如年月日在书写时可以用字号的大小来表示时间单位的大小;板书时,尽量让学生看到,引起学生的重视;
4、让小组长抽签决定展示内容的做法很好,但需要教师在自学之前交代清楚。
另外还有一些困惑:
1、先做完达标测试题的学生该做什么?(30:21)是该同质核对,还是该等待老师一起核对?达标测评题的检查怎样做较为合理?
2、导学案上写什么?我们要根据教材,设计导学内容,如果把书上的内容搬过去,还不如直接看书来得直观清楚;可是,如果不搬,写什么?在备课时我们就很迷茫,比如说这节课,导学案上的许多内容与书上的.重复,那么该如何让教材与导学设计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呢?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批评指正,谢谢!
《年、月、日》评课稿 篇5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陈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精心备课,重视课堂常规,使教学扎实有效。本节课开始,教师问学生今天是哪年哪月哪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
2、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日历填信息,在白板上标一标、圈一圈等活动,了解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过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记、记单双数、拳头法、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年、月、日》评课稿 篇6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听了XX老师执教的《年、月、日》这一课,印象深刻。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做了很多的准备,XX老师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这节课XX老师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
三、设计巧妙,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接着小组汇报,对比观察,发现年月日的规律,然后前四年与后四年对比观察,强化年月日的规律,最后大胆放手,学生猜测,体验年月日的规律。整个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前后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XX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也符合我校一直推进的“生命课堂”。
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XX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但也有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在一个环节学生找到大月、小月的一些规律后,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的结果,而只让个别学生上台说出了方法,这样使小组合作交流显得有些流于形。
二、没有适时抓住教育契机。有个学生说到她的记忆方法是从奶奶那里知道的,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把奶奶的记忆口诀说出来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在教学到要求学生把两张表格合并观察时,老师如果能适当的引导学生观察2月的天数与年份的关系,渗透一点每四年一闰,闰年2月29天的规律,这样为后面学生填写20xx年的每月的天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研的目的就是让老师们都得到提高,成功的教研课能使执教者及听课者都有收获,但也不排除课堂也会留下一些遗憾,但这也正是我们教研的目的所在,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生命课堂”更加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