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评课稿【汇总3篇】》
《泥人张》评课稿(通用3篇)
《泥人张》评课稿 篇1
本课成功之处在以下5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紧扣情节线索,通过人物分析带动情节整理,充分抓住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二、充分运用师生、生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文中人物。如:教师问道:“海张五的钱是从何而来的?”学生作答逐渐从“有靠山”到“靠关系、命”再到“出卖灵魂、自尊心”,进而得出海张五卑劣的人格,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三、起点放在学生身上,“以教定学”,为学而教,体现了“教学生学”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知识迁移和知识点巩固。如:让学生分别用两个成语概括两个人物的名声,得到了“大名鼎鼎”和“臭名昭着”;再如:教师出上联归纳海张五其人,学生出下联,这就是对在课堂上进行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是对考点的渗透。
四、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
语文教学最忌讳被教学手段物化,“为教而教”。本科幻灯片寥寥数张,清晰、精练,解放了学生的思路,更没有喧宾夺主,始终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为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创造了条件,扫清了障碍。
五、结尾的拓展延伸让学生齐读名言语段是亮点,达到了情感迁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课也有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入平淡无奇。语文教学讲究未成曲调先有情,感情的积淀对课堂教学的展开至关重要。公开课,学生比较紧张,听课教师对本课期望值较高,一个好的导入能调动大家的情绪,是成功的一半。
二、范读后,学生对语言特点的分析初见端倪,教师应顺势将想去,而本课未做延伸,让南方的学生对北方语言感觉仍然很模糊。可以再讲讲具体差异,如词汇、语音等。
三、没有抓住两个人明争暗斗这个课文高潮,此处应为本课教学高潮,海张五的话:“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也没人要!”这句话每个词都很重要,如:“破”字写出了海张五对泥人张手艺的鄙视;“赚”写出了海张五唯利是图的本性;“贱卖”是本文矛盾的***,是海张五自己设的圈套将自己陷于其中。本课错过了这句话,也就错过了一条线索。
4、背景介绍不够。首先,对作者的介绍没能抓住要领,服务于课文。冯骥才除了是作家之外,多年来致力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非遗保护协会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可以展示一些泥塑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泥塑有形象的概念。泥人张作为一个品牌,教师可以介绍一下它的现状,这些都是有价值的信息。
5、没有抓住“德艺双馨”这个中心,对“奇”的挖掘不够,可与德艺双馨结合形成线索进行教学。本课重在“艺”而轻“德”,显得失衡。
最后,对小说写法、布局的讲解欠缺,重内容而轻形式。学生接触纯文学作品的机会不多,可以通过这篇小说进行写作启示的迁移,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以上说的这些瑕疵很多都是受到有限的教学时间的限制。
总之,这堂课实效性强,非常实在,而非表演课、作秀课,倾向于常态课,是很成功的。这也引出了一个思考,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公开课应该在热闹中迅速消逝还是稳扎稳打地在学生的认知上留下印记,我想,我会选择两者兼得,这也是今后我努力的方向。
《泥人张》评课稿 篇2
听了曾老师上的《泥人张》一课,无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处理。或者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就根据语文组老师听课后的几点感受,做如下评价:
1、 课堂结构清晰,教学思路清楚。由整体感知,再进入品读课文,再拓展延伸。整节课结构完整。
2、抓住教材重点,精讲精练。先从泥人张的“奇特”表现入手,了解泥人张是个手艺高超的人。要想深入体会泥人张的“绝”,得先了解海张五这人物的特点,了解海张五这个人物时,就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和侮辱时,怎样“回报”的?紧抓重点段落的重点词来引导学生理解泥人张回报的方法与众不同,而且非常“艳”。本文只抓住两个人物的特点,讲得精,理解得深,练得多,品得有味,把长长的课文讲得轻松又透彻,把静态的文字讲成活生生的故事。灵活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学生学得精,收获大,课堂效率高。
3、能充分钻研并驾驭教材,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我国丰富的民间艺术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注意语文的思想性。
4、 上课富有激情。中学生往往缺乏激情,但曾老师充分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有点值得探讨的地方是对课外拓展延伸内容条理有点杂乱,需要整理和组织,避免重复。
《泥人张》评课稿 篇3
4月28日,**学校要到我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说是要听听我校教师是如何以预习单为载体,推进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的,为此我校安排了曾钗钗、吴德游、吴爱玲三位教师上课。听了语文组曾钗钗老师的课后,感触交流如下:
一、立足学情,注重双基。曾老师杜绝交流课的教师个人展示,重视学生的原有基础较弱,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预习检查,当堂检查,信息概括,交流展示等活动,重视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各个环节扎实有效开展。
二、观念新,素质高。曾老师是位年轻的教师,所以整个课堂没有传统课堂的老师满堂灌,而是极为注重课堂学生的活动,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的'场所。在短短一天实践,能准备出一堂较为精彩的课实属不易。
然而有几点个人意见,提供参考: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有点空泛。且没有辅以必要的活动保证目标的达成。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学生实践,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否则是一种形式。
二、要思考教学的起点 终点。本课教学的起点为多角度复述,即本节课教学的抓手,教学的终点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内容”的角度概括,进而感知课文内容;从“情节”的角度概括,进而理清故事情节;从“人物”的角度概括,进而分析人物形象;从“主题”的角度概括,进而揭示文章主旨。最终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如何从起点抵达终点呢?这个过程就要抓住文章的语言文字,触摸语言。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从文字到文章再到文学的过程,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教学就远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