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知识 >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热门24篇)正文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热门24篇)》

时间: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精选24篇)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二、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五、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六、隔离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七、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开隔离。

八、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2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问题提交院感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5、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名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记录。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地面湿式清扫,清洁用具要专用,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根据工作流程穿戴隔离衣、防护用品,只能在限定的区域操作,不能随意违规走动。

2、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3、不同感染症病人应分开安置,挂隔离标志,特殊感染病人单安置,教育病人在限定的区域内活动,不互串病房,食品、物品不混用。

4、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品要先消毒,后清洗,再根据要求消毒或灭菌。

5、每日按常规做好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消毒工作,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经消毒后排放,固体污物防入双层感染性污物袋,封闭后送焚烧炉焚烧。

7、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减少探视、陪伴人员,并做好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符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毒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奇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毒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ICU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带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洗衣房消毒隔离制度

1、洗涤区、压熨、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xx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扫除。

6、工作人员作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

1、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症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须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同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符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在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如果导管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3、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ICU、手术室应执行相关部分的消毒隔离制度外,做好以下几方面: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疹治,并及时消毒。

2、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3、医务人员的手要随时流水清洗和消毒。

4、急症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5、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应有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应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污染区。

2、管理要求:

1)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储血冰箱应每周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5)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肝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6)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后集中处理。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3

(1)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2)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每日二次。

(3)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置。

(5)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涤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经污水处理达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

(9)使用后的物品严格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再放人医疗废物塑料袋中送往医院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4

一、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布局流程合理,明确分为治疗区和监护区、医护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以保证病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二、设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杰雪消毒液等消毒设施。安设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采取机械通风,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三、监护室内谢绝家属探望,有特殊情况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进入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外出时更衣。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四、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柜以及拖地两次;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每周室内彻底清扫一精品文章

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清洁。

五、每月对环境、物表以及消毒液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对不合格的指标或接近标准的`指标,必须做分析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

六、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的有效期、器皿及用物,每周灭菌一次。各类穿刺导管放置期限不超过三天(冬天不超过五天)。

七、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的病人应标明启用时间,定时更换管道,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呼吸机管道每次使用后,及时用水冲洗干净并迅速晾干,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将其导管清洗干净,凉干后注明消毒时间,按时间顺序摆放于治疗盘内,用无菌治疗巾覆盖并存放于治疗柜内备用,最长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

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九、特殊感染或高危感染病人,尤其要作好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及职业防护措施。

十、患者转出icu、ccu监护室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5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许穿工作服到院外。

二、护理、治疗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三、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要定期灭菌与更换消毒液,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洗手。

四、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湿擦,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应专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六、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和有强烈传染性的病人,应安置在单独病室,病室应事先消毒。

八、对出院病人,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房按病情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出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一、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得互患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及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对受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消毒,被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十四、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天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或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作细菌培养1次。

十五、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十六、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换和灭菌,换药用具应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6

1.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必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2.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氧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用思康消毒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坚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30-60分钟之前启动导流,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3.无菌罐、无菌镊(钳)、无菌盒采用灭菌后干保存一用一灭菌。各种治疗包、手术包、敷料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两周。

4.用过的手术器械、手套清洗后分别置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将器械放入烤箱烤干,涂油备用,手套晾干备用。用过的布类、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乙型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用过的器械,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清洗烤干,一次性敷料用后送大地维康焚烧。对用过的手术间,以0.5%过氧乙酸擦试手术床、麻醉桌、凳、器械台、门、窗、用具、地面以思康消毒液拖擦消毒。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浸泡、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烘干、涂油备用。用过的`布类送高压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用过的敷料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低温灭菌密闭。

6.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包内放置二张指示卡,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检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

7.手术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按规定和手术室等级放置平皿。

8.手术室应设置消毒物品贮藏间,各种无菌包经高压灭菌有效期为7天,霉季为3天。

9.无菌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和3M胶带。

10.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用无菌单严密遮盖,不得超过4小时。

11.高压灭菌物品、手术间空气、手术者手、医用器材(熏蒸、浸泡),消毒液、净化水、操作台,每月细菌检测培养一次。

12.各手术间周期清洁消毒规定。

13.手术者戴好手套后,不得任意行走及离开手术室。

14.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器械等无菌物品掉至平面以下,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15.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需要时可在术者臂下传递,但不能低于台面。

16.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7.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8.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开消化道的剪、刀,均须另放于弯盆内,不能重新使用。

感染手术后处理原则:

感染手术后必须消毒处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一样而分四类方法处理。

1.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

(1)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

(3)手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毒。

2.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大面积烧伤等)

(1)护士在术前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

(2)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气净化处置。

3.烈性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

此类手术尽量在就地病区作,若送手术室,则须放在简易而小的手术间内进行,以利隔离。

(1)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用布类(用以一次性为佳),包含脓血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2)术前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一个。

(3)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4)凡手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用消毒液擦拭。

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术后处理

(1)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

(2)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3)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

(4)手术间按常规消毒处理。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7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早班老师负责开窗通风,午睡起床后要开窗通风。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5、小儿桌高度应符合要求。流通,阳光充足。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两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保持清洁。每周剪指甲一次。

3、服装整洁,幼儿被褥专用,被罩、褥单每月清洗一次。如发现有尿床者,其床单、褥单(被罩、棉套如有尿湿)应随时更换。被褥床单至少每两周日光曝晒一次。

4、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5、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6、教职工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不戴戒指,禁止吸烟。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8

1.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选择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2.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3.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紫外线每日消毒2次,每次1小时。

4发热门诊候诊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地面要湿式拖扫,用500mg/L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进行,拖把要分室应有标记。

5、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擦拭,抹布应分类。

6、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1)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病区按需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粪便等排泄物的随时消毒,作用120分钟。(2)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漂***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3)每个诊室、隔离留观室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即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4)病人离开救护车后,应当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7、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管理

(1)使用后的一次性带血注射器直接丢入利器盒内;(2)注射器、输液器,单手在利器盒上去掉针头;其残留部分丢入黄色塑料袋内。(3)其它一次性医疗用品一律丢入黄色塑料袋中。

8、终末消毒

(1)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9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

二、护理、治疗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三、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要定期灭菌与更换消毒液。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四、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湿擦,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应专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六、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和有强烈传染性的病人,应安置在单独病室,病室应事先消毒。

八、对出院病人,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房按病情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出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一、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及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对受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消毒,被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十四、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或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作细菌培养1次。

十五、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十六、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换和灭菌;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0

手术室消隔离制度

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贴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景,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方法,确定消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剂消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ICU消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坚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监测。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消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坚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

口腔科消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区域进行清洁、消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到达“一人一用一消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内窥镜室消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区、清洁区划分明确,坚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处理。

2、不一样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一样部位内镜的清洗消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达相应的消、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

7、浸泡内窥镜的消液选择应贴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贴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1

1、医护人员必须定期接受消毒灭菌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标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手术区域布局、流程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每日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3、医护人员进入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每位病人操作前要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窥器、棉签、棉球、纱布等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启封使用不得超过24小时。

5、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行随意丢弃。

6、无菌物品标识规范、清楚,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柜或无菌物品容器内。未经灭菌物品不可与无菌物品混放。重复使用的消毒液盛装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

7、使用无菌手术包时应查对名称、灭菌日期及指示剂、指示剂未达标或消毒过期等不符合无菌标准的`严禁使用。

8、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室内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一次的消毒灭菌工作。并详细记录完整消毒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9、医务人员在诊治传染病病人时,做好个人防护。被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做到无害化处理。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2

一、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穿戴隔离衣、工作帽、外科口罩、戴乳胶手套,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N95口罩、防护服、穿鞋套。

二、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每次30min~60min,每天2-3次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30min,做好记录。

三、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操作前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四、室内桌、椅、门把手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试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洗净,每日2次。下班前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喷洒量以表面湿润为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五、废纸、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处理。

六、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七、病人候诊室、医务人员办公室等地面湿式拖扫,用500mg/L消毒液每日2次喷洒消毒,清洁器具分室有标记。污染时随时进行消毒处理,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每平方米100-300ml,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八、病人污染物(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及时消毒处理。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消毒后的排泄物等可倒入卫生间。如所处区域污水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则无需初步消毒,可直接排入卫生间。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漫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九、留观病人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浴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十、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前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当在使用后立即用500-15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十一、每个诊室、隔离留观室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体温计使用后用75%酒精消毒;听诊器、血压计不耐腐蚀,也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十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管理

1、使用后的一次性带血注射器直接丢入利器盒内;

2、不带血的注射器、输液器,单手在利器盒上去掉针头;其残留部分丢人黄色垃圾袋内;

3、其它一次性医疗用品一律丢入黄色垃圾袋中。

十三、消毒处理要求如下:

1、当利器盒内的废弃物盛至3/4时,及时更换利器盒;

2、对盛有不带血的注射器、输液器残留部分的黄色垃圾袋,以及盛有其它一次性医疗物品的黄色垃圾袋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袋内喷洒消毒;然后扎紧袋口,提起该袋,再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袋外进行喷洒消毒,置入另一只干净的黄色垃圾袋,扎紧袋口。

十四、污水污物处理

1、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视同医疗废物及时消毒处理,避免污染;

2、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医疗废弃物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及时消毒处理,存放容器加盖,避免污染;

3、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可以适当增加药物投放量,使总余氯量≥6.5mg/L。

十五、终末消毒病人住院、转院、死亡后房间必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3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下班、就餐、开会应脱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室、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2)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洗手。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前后分开浸泡消毒处理。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持物镊浸泡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无菌持物镊每周更换2次,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物品摆放有序,无过期物品。

(5)消毒用络合碘(碘酊及酒精注明浓度)每周更换2次,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消毒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把拖地二次,每周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每季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一次。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进行毁形和无害处理。

(12)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13)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14)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5)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抢救工作制度

1、各科室必须设有抢救室,且不得占为他用。

2、抢救室备有齐全完好的抢救器材、仪器、药品,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随时做到备用状态。

3、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排列次序。

4、抢救室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安排人力无力及制定抢救方案,及时抢救。

5、抢救人员必须人人熟练掌握抢救知识,熟悉器材、仪器、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6、参加抢救人员必需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医生来到前,护士可根据病情采取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输液、配血、止血、及徒手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并及时提出诊断依据。

7、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复述核实后才能执行,所有药品空安瓶须经2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8、患者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移,抢救期间应有专人护守。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均要仔细交接班。

9、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

10、患者离开抢救室后,做好抢救室的终末处理和消毒,用后物品及药品及时补充,详细登记抢救过程和患者转归情况。

抢救小组成员

组长:科主任成员:护士长医生护士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4

一、新入院病人(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服)。

二、传染病人不准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三、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传染病人尸体须经严格消毒后处理。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后,再行清洗。

四、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五、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六、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七、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2次。

八、大小便器每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护理员放在盛有化学消毒剂溶液池内(无水池病房放置塑料桶内)浸泡30分钟后再用。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5

1、非传染病流行期:

(1)注意开窗通风

(2)每周一、三、五晚上学生离开教室后,对教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有效氯500mg/ml),关闭门窗,第二天早上6:00由门卫打开教室门窗通风。

2、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

(1)每天消毒,对教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有效氯500mg/ml)。关闭至第二天早上6:00由门卫打开教室门窗通风。并利用体育课学生离开教室的时间和中午,用紫外线消毒车消毒。

(2)教室橱柜、课桌椅、鞋柜等用含有效氯500mg/ml的消毒液揩擦消毒。

对发生肝炎、菌痢等肠道传染病的班级,要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ml的消毒液做好课桌椅、橱柜等的揩擦消毒工作。

4、学校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仅用量,周转快,而且与进餐者直接相关,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就餐环节,病菌或病毒就会进入体内,造成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应当遵守国家制订的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严格按照洗消程序进行消毒:

第一步是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60℃为宜;

笫二步是温水清洗,去除残留油脂等(水温以30℃左右为宜);

第三步是消毒,笫四步是冲洗,即用清洁卫生的清水冲洗掉餐具上的残留药物;第五步是保洁,即将洗净消毒后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洁设施内备用,以防止再污染。

二、餐具洗涤消毒

消毒人员应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餐具如何进行消毒呢?目前国内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热力灭杀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红外线等;另一类是化学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学消毒剂灭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后一类有一定副作用,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国家对用于餐具的化学消毒剂实行严格管制,必须经省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审批准方能生产、使用。

几种常用餐具消毒方法的主要卫生要求:

(1)煮沸消毒法。消毒锅应呈桶状,锅底稍平,水量适度,以竹篮盛装餐具,当水沸时,将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时,取出备用,就是沸进沸出。

(2)蒸汽消毒法。这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种多样,有简易蒸汽消毒法,锅炉蒸汽法,电热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温度在80℃上,保持30分钟即可。

(3)灭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药物自来水0、5公斤的比例配制消毒液,然后将洗净的碗盘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内,浸泡3—5分钟。

(4)84肝炎消毒剂消毒法。用自来水配制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来水加入84肝炎消毒剂10毫升广将洗净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备用,配制均用自来水,不得用热水。

三、加强餐具洗涤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指定人员负责餐具容器,用具洗涤消毒工作的曰常管理,做到消毒经常化。并可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检查其工作质量:

(1)感官检查。首先检查洗涤人员是否按洗涤程序操作,有无弄作假,省略消毒程序;

(2)检查消毒设备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无消毒液,消毒拒的温度等;最后检备用餐具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讲,卫生质量较好的餐具应当是内外壁和底部无油,呈现本色。

(3)余氯试纸检查法。这是一种快速直观的检方法,适用于使用氯制消毒的餐具,其灵敏度很高,残留余氯在50帅时也能检出。具体操作法是取余氯试纸一小块,投入备用碗盘内接触残留液,数秒后进行观察,若试纸变为淡紫色或深蓝色,表明该餐具已消毒,其颜色的深浅与消毒剂浓度的低相关,一般要求试纸呈深蓝色,其余氯浓度约为300PPm,若试纸仍为白色,证明该餐具未经消毒液消毒。

(4)细菌学检查法。一般由国家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使用。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6

1、病房内收住患者护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护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护表卡片上做护护。

2、医护人护护入感染患者房护,护护格护行相护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护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一般情况下,病房护定护护窗通护,日每2次。地面湿式清护,必要护护行空气消毒。护护明确护染护,护立即消毒。患者出院、护院、护科、死亡后均要护行护末消毒。

4、患者的衣服、被护周更护一次。每被血液、体液护染护及护更护,在护定地点清点更护下的衣物及床护元用品。

5、医护人护在护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护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护擦洗。,六,各护护护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护行护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护护护,护人护护回收。,七,护特殊感染患者要护格限制探护及陪护人护,必要护穿隔离衣护、戴口罩及帽子。

6、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护菜,按相护护定护行护理。

7、各护医护护物按护定收集、包装、护人回收。

8、病房及护生护的`拖把等护生清护用具,要分护使用,且护护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护用。

9、患者的床护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日每1—2次。病床湿式清护,做到一床一巾,日每1—2次。

10、重点部护,如手护室、中心供护室、护房、重症护护室,ICU、CCU、NICU等,、护管介入治护室、内护室、口腔科、透析室等护行相护部护的消毒隔离要求。

11、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护要求护行。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7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带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一天消毒。

8.坚持室内清洁卫生。每一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景向上级报告。

洗衣房消毒隔离制度

1..洗涤区、压熨、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顺行经过,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xx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工作环境坚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6.工作人员作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

1.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症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须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8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整洁,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二、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筒、持物钳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和更换,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四、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人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五、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 消毒、清洗晾干。

六、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渍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七、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

八、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直接焚烧。

九、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

十、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用后消毒。

十一、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十二、隔离单位

1.严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手盆,内盛消毒液。

2.为隔离患者进行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操作完脱去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3.隔离患者物品专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4.隔离患者用过的'血压表、听诊器等用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浸泡在含氯消毒液内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5.传染患者应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得外出。

十三、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要灭菌,用过敷料焚毁。

十四、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洗,彻底消毒;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严格 消毒。

十五、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19

1、施工单位建立足够的隔离宿舍,隔离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一人居住,确保做到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被隔离人员须遵守纪律,严格做到每日测温两次,并记录。

3、每天按管理要求,使用84消毒液、75%酒精等对隔离室、垃圾桶开展四次消毒工作并记录。

4、要做好人员花名册,记录所有人员进场时、节日期间所在地、返岗时间、是否与高风险、中风险地区人员接触、是否有发热等症状。

5、项目非医护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隔离现场,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现场前,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并在场外使用喷雾器对全身进行消毒。

6、通过消毒检查和人员管理,随时监测全体人员是否出现发热等疑似病例。若出现发热等疑似病例,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并通知项目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由领导小组长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7、加强生活区、宿舍、食堂等区域的检查、消毒、通风、人员出入的`管理。

8、隔离宿舍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9、做好隔离宿舍门口入住牌,填写入住人、时间、班组、负责人、电话等便于管理观察。

10、隔离区就餐采取送到指定位置为准,严禁接触。

11、防疫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保护安全措施方可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20

1、严格划分洁净区、清洁区、非洁净区或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手术室拖鞋与私人鞋、外出鞋分别存放。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饰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专用衣、裤、鞋帽,贴身内衣不得外露。进入半限制区需戴好口罩。手术室衣、裤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和鞋。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清洁的衣、裤、戴好圆帽。

2、坚持一间一台制,清洁切口与非清洁切口手术分开进行。在手术间不足的情景下,应先做清洁切口手术,再做非清洁切口手术;先做急症手术再做择期手术。

3、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各种无菌物品,实施标准预防。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配置外科手消设施,每月定期进行手卫生质量检测。

5、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密度和流量。有严格的参观制度,见习、参观人员必须护士长同意,3人以上需报请医务科批准。一般参观人数控制在2人台以下,参观者必须在指定范围内走动,非当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

6、传染病活动期人员不得在手术室工作,咽拭子培养阳性及皮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

7、感染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遇有特殊菌种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手术时,应尽量缩小污染范围,术后进行严格消处理。

8、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清洁卫生制度。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各手术间物体表面及地面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用消液擦拭,术后及时进行手术间清洁消。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日清洁、消一次,每周彻底清扫、消一次,并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灭菌后的物品等。清净手术间按规定要求更换过滤网装置。实施连台手术时,手术完毕及时进行清洁、消后才能再次使用。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区域要及时清洁、消;洁净手术室须到达要求的洁净度后方可连台手术。

9、手术用物按清洗—消—灭菌的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患者手术用过的物品则按消—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0、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日检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确保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11、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检查、统计与分析,查找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各项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完整、真实、连续、准确,便于追溯,资料保存3年,均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21

一、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二、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四、各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五、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情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六、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消毒、灭菌方法首选物理方法,如耐湿、热的物品首选压力蒸气灭菌;选择化学方法消毒灭菌时,应进行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消毒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净。

七、科室应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1、各科室应定时通风,必要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他的.空气净化措施。

2、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湿式清扫,当受到病原体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拖洗工具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3、墙面一般不需常规消毒,受到病原体污染时,采用适宜浓度的消毒剂喷雾或擦拭处理。

4、病房各类用品表面应保持清洁,一床一桌一椅一抹布,使用后及时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5、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必须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洗衣房回收污染被服不应在各科室走廊内请点,以免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九、各科室布局、流程应合理,洁、污区域划分明确,防止人流、物流交叉。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指证和方法。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并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十、各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在病区末端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收治于感染性疾病科;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十一、医务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出医院餐厅、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十二、医疗废物处置应符合我院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22

一、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二、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

四、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贴合无菌操作要求。

五、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贴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消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

七、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八、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十一、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23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整洁,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二、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筒、持物钳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和更换,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四、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人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五、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六、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渍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七、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

八、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直接焚烧。

九、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

十、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用后消毒。

十一、"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十二、"隔离单位

1.严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手盆,内盛消毒液。

2.为隔离患者进行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操作完脱去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24

一般消毒隔离制度

1.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和执行注射、采集标本,检验、制剂、介入治疗、检查,手术、接生等科室均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的措施。

2.医务人员上岗应穿工作服,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和去食堂,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应洗手。

3.传染病人污染的环境、设备、家具、用品、被服、餐具、便器等必须严格消毒,其排泄物、引流物必须经消毒、净化后倒入下水道。

4.接触传染病人应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5.凡接触血液、体液、组织、器官的器械、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应消毒,注射、针灸要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

6.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焚烧,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要采用清洁---消毒---灭菌的处理原则。

7.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等物品的处理,必须执行毁形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8.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齐、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9.治疗室、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二次,每周熏蒸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0.每次操作结束后必须用消毒液擦操作台、治疗车等,无菌柜、窗台等经常用消毒液擦拭。

11.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纱布、棉球等无杀菌能力的无菌物品应每天更换。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12.治疗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

13.无菌容器、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体温表用后要浸泡消毒。

14.治疗室的抹布、拖布等用具应专用,用后消毒悬挂。

15.换下污染被服,放指定的地点,不随便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16.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必须用后消毒再用。病人被、褥、床单、被套定期更换。

17.病人出院后必须终末消毒,床、椅、桌等用物消毒液擦拭消毒,床垫必要时晒或更换。死亡病人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18.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的辅料、被褥、房间均严格消毒处理,辅料焚烧。19.传染病病人俺病种分别隔离,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根据要求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接触不同病种是应洗手,更换隔离衣或隔离衣后手消毒并洗手。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新入院患者(除急、危重患者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

2.病房环境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应定时通风换气,床头桌、地面每日二次湿式擦拭,拖布要专用,定期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3.传染病患者不准和普通患者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4.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窜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未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熏蒸消毒后在进行清洗。

5.病人的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换下污衣被服严禁在病房、走廊抖动或清点,放于指定处,不得随地乱丢。

6.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房事先消毒。

7.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熏蒸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立即焚烧,对其被、褥、衣服必须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没出入一次手消毒一次。

8.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二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不得少于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9.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服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10.病人出院、专科或死亡后,即使对床单进行彻底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床、桌、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11.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12.大、小便器没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工勤人员放在含氯消毒剂塑料桶内浸泡30分钟后再用。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并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进入注射室的人员必须穿着工作服,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不得在注射室内闲谈、会客和做非治疗相关事情。

2.注射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应有过期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去除中包装,分类放在柜内。

3.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4.静脉输入药液必须现配先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液超过24h不得使用。

5.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消毒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6.无菌物品不得放在污染区,如窗台等。

7.注射室无菌物品要定期消毒更换。持物钳或持物镊与容器的尺寸应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使用中污染应及时更换。浸泡持物钳的消毒溶液根据性质定期更换,浸泡深度在1/2~2/3或关节以上,容器和持物钳每周消毒更换二次。

8.注射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用具要专用,悬挂,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二次,并记录消毒时间。

9.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枕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等分类收集,焚烧。

10.体温计应在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冲洗备用。

11.治疗室每月作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培养一次,工作人员手部细菌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是不得超过10个/m2,手部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个/m2。

12.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先处理一般病人,后处理特殊感染病人。

换药室(处理室)消毒隔离制度

在治疗室、注射室的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无菌伤口于污染伤口必须分室(区)换药。

2.换药器械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严格隔离,操作者必须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处置后敷料放入双层黄色收集袋内,即使焚烧处理,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4.使用无菌包时,必须严格检查消毒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一套无菌包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5.换药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6.处置包用后清洗消毒后冲洗,擦干,立即打包,灭菌后存放。打包处置包的包装物必须保持清洁,没戏用后送洗衣房清洗。禁止在处置室内清洗、晾干。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检查患者前后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是应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各种抢救、检查、治疗用的器械必须高压灭菌,超过一周重新灭菌方可使用。

3.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严格按《可重复使用医疗用品使用规范》消毒灭菌。洗胃机等设备用2%戊二醛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备用。

4.各诊室每日湿式清扫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用消毒液消毒后清洗。

5.清洁用具各室分开使用,并有标记、悬挂。

6.一次性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院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分类、收集、集中焚烧。

7.留观室扫床一桌一块一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8.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转诊,病人接触过的医疗器械必须彻底消毒后,方可第二人使用。

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合理分区,设预诊区、诊察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2.医务人员要在诊治传染病、性病病人是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

3.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毛巾专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程,诊治病人必须一人一单一窥阴器一手套;采集标本必须一人一部位一棉签一波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如窥器、棉签、棉球、纱布等机器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起开后使用不得超过24h。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6.处理传染病病人后应及时进行床单位及房间消毒。

7.无菌柜内只放无菌物品,柜内保持清洁。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产房的衣、帽、鞋、口罩,非工作人员不许进入分娩室,非工作用品不许带入室内,不得在分娩室内闲谈、会客和做非工作相关事情。

2.产房每天湿式清扫二次,每次分娩结束后彻底消毒清扫,所有台面用消毒剂擦拭消毒。3.产房无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设专人管理,每天进行检查是否过期。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超过7天重新灭菌。无菌持物钳干式使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无菌棉签等每天高压灭菌。

4.每个产妇分娩即使更换床单、橡胶单和气垫。橡胶单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5.分娩用过的器械及时清洗、消毒、灭菌后备用,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先消毒后清洗。

6.产房每周大清扫一次,用高效消毒剂喷雾消毒一次,拖鞋一用一清洗消毒。

7.空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fy/m3。

8.传染病病人或感染病人分娩后所用物品均按传染病消毒处理,同时进行隔离,产房做终末处理。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室单独设立。

2.设专人负责清洗消毒,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工作台、诊椅、诊室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3.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一人一套一换,更换时洗手。

4.一个病人治疗结束后,必须充分冲洗痰盂池不得见血丝。

5.凡接触破损粘膜、血液、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手机、车针、扩大针、牙钳、解剖刀、挺子、骨凿、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根管器械、银汞充填器)必须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6.与皮肤粘膜。可能暴露在体液或唾液飞沫中的器械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的器械应当进行消毒。

7.不能高压的可采用2%戊二醛液浸泡消毒。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口镜、探针、碗盘、漱口杯等,应高效消毒。

8.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备用或使用避污袋一次性使用。

9.修复用印膜、模型等接触血液、体液后送技工室钱必须进行消毒;蜡块、石膏及各种修复体使用中效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10.棉签、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1.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必须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按消毒、清洗、注油、干燥、灭菌。

12.医疗废物处理按医疗废物处理细则执行。

13.消毒锅每月做一次生物监测,合格方可使用。清洗消毒每月一次做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含量监测,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不得超过10cfu/m3。

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在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还达到以下要求:

1.传染病病人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拖布等。

2.严格掌握并实施各种消毒隔离规范。医务人员在侦查不同病种的病人之间严格手消毒。传染病区使用检查单据、病历和其他物品及病人永无均要用0.2%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后才能送出病区。

3.各类病人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能请假外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4.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用84消毒液配制成20xxmg/L浓度放置2小时后倒入下水道。

5.病人出院,病房先熏蒸消毒后进行擦拭消毒,再做紫外线照射1小时后方可收住新病人。

6.传染病房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按医疗废物处理。

7.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用两层包装袋包装,统一回收,集中焚烧。

重症监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以保证患者的休息,防止交叉感染。

2.监护室内谢绝家属探视,有特殊情况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3.进入监护室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患感冒及其他传染病者,不能参与特护工作,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监护室。

4.每天湿式清扫二次以上,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二次以上,每月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部细菌含量监测一次,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等也每月一次监测。

5.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的有效期、器皿急用无,每周大消毒一次。

6.各类穿刺导管放置器限不超过3天。穿刺处皮肤在保留穿刺管期间每个2~3天消毒处理一次。

7.各类输液管、引流瓶每天更换。非一次性各种引流管、吸痰管、导尿管使用一次后消毒灭菌备用。

8.呼吸机管道清洗后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冲洗干燥备用。感染症病人现金派还氯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用2%戊二醛浸泡10h后备用。停用呼吸即使,将起导管清洗干净,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9.医护人员每次接触病人时洗手或戴塑料手套,手被污染时先手消毒后洗手。

10.ICU一对一护理病人,如护理另外一个病人是必须先洗手。

11.使用后的一次性卫生材料等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集中回收,统一焚烧。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2.手术室内应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个例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考进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3.进入手术室人员更换手术室拖鞋、衣、帽、口罩,头发、内衣的衣袖、衣领不可外露,方准入内。

4.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5.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清扫,地面、手术台,每台手术结束后用消毒液擦拭;紫外线消毒每天三次以上,手术时间过长时,书中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6.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术间进行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手术结束后彻底消毒、清扫。

7.各种手术物品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由专人负责,无菌物品必须标明消毒日期及失效日期,并每天手术之前进行检查,超过7天重新灭菌。

8.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辅料先浸泡后清洗,执行双消毒,辅料应注明“感染”标记后送洗衣房;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双层包装及时焚烧,手术间严格终末处理。

10.严格控制参观、学习、进修人数,并不准随意进入其他手术间或无菌间。手术刷应一用一灭菌。

11.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

12.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3.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随意窜其他书剑,术间门应关闭。

14.手术废弃物品置黄色塑料袋内,专人封闭运送,集中焚烧。

手术室无菌物品的保存和隔离制度

1.手术室设有无菌敷料室,专为存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注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2.高压灭菌的物品,可存放7天,过期则不可使用,应重新灭菌。

3.已打开包皮的物品和容器等,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不可再回无菌敷料室。已铺好的无菌辅料,只限4小时内有效,过期应冲洗灭菌。

4.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才是框架和地面1~2次,每周消毒一次,定期做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标。

5.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物品充足可靠。无菌敷料室不得放入非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不得放在窗台、柜上层等非无菌区域。

6.每月无菌物品监测一次,使灭菌合格率达100%。

7.对特殊患者污染的敷料、器械,应双消毒,再放入无菌室。

8.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有专柜,按照《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间的处理规定

1.对特殊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术前向疾控科报告,应不影响其他正常手术的前提下安排专门书剑,并有明显标识。

2.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更换拖鞋,衣帽整齐,有特殊隔离衣(用一次性隔离衣),并专门管理。术中工作人员尽可能不外出,更不能窜其他术间,如有事外出时需更换衣帽,以免交叉感染。

3.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所有地面、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消毒,必要时空气熏蒸消毒后再湿式清扫。

4.术后一切污染物品,应含氯消毒剂中浸泡消毒后,再高压灭菌。

5.所用物品器械双消毒,并注明日期。

6.对污染敷料,及时送焚烧。标本送至病理科时,注明特殊感染。

7.凡参加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要手消毒、脱下污染衣服、拖鞋、更衣后方可外出。

洗衣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庆典,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对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250㎎/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6.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区)、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

2.工作人员入透析室穿工作服,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更鞋、洗手。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3.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上机、脱机是应戴手套。

4.对血液透析定期消毒,严格检测;透析器、管路应一次性使用。

5.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6.病人透析前常规进行肝功能、肝炎病毒、艾滋病等化验检查。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或送专科医院),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诊病人应专机透析。

7.透析液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A液细胞总数不得超过200个/cm2,B液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xx个cm2。

8.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细菌含量不得超过200个/cm2。

9.血透室每天湿式清扫二次以上,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并记录,各种无菌物品定期消毒。

10.一次性卫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11.使用后的各种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严格分诊查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

2.进行内镜检查操作、清洗时,应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口罩、手套。

3.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内镜必须灭菌。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等必须高效消毒,活检钳灭菌处理。使用后的内镜立即擦去表面污物后多酶清洗,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内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4.内镜和活检钳一人宜居一用一消毒灭菌。储存钱先干燥处理,在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5.凡接触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碗盘、牙垫等用后先清洗,再浸泡1000mg/L含氯消毒液30分钟以上,取出清洗,消毒灭菌。

6.床单、枕套每周更换2次,发现特殊感染病人或传染病病人应安排每天检查的最后,并把内镜2%戊二醛浸泡消毒45分钟以上。发现肿瘤患者,用后用75%酒精擦拭。

7.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每日清扫二次,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2。

8.操作和清洗消毒内镜室应穿防渗透工作服,带橡胶手套,取消毒后的内镜室应更换无菌手套。

9.每日检测使用中的消毒液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时立即更换。

10.使用后的各种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

导管的消毒隔离制度

1.导管室严格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管理,入口处设过渡清洁区,术区拖鞋与区外拖鞋严格分开存放。

2.进入导管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口罩,头发、内衣衣领及袖口不可外露,方可准入内。

3.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地面、手术台、操作台、灯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2次,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2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fu/m2,每月做物体表面检测一次,物体表面细菌含氯不得超过5cfu/m2。

4.各种无菌包和无菌容器定期灭菌,无菌包必须标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并定期检查,超过7天一律重新灭菌。无菌容器内的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

5.严格按照卫生部有关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的要求,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必须符合卫生和有关规定要求。

6.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去污、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7.使用后的各种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