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篇】》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三年级上册)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 1
本文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本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课文的题旨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
课伊始,我就对题目中的引号做了一番复习,让学生回忆以前课题中遇到的引号,学生纷纷记起《晚上的“太阳”》中的“太阳”指的是电灯;《“黑板”跑了》中的“黑板”指的是马车车厢的后壁;《闪光的“金子”》中的“金子”指的是徐虎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利用学生的这份热情,我顺势围绕本课的课题,说说你平时见到的词典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有“无字词典”?这本“无字词典“是什么呢?这样不仅巩固前知,还为学习这本“无字字典”设下悬念。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在学生边自由读边找答案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根据我出示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好段,并对产生争议的地方讨论,并确定最合理的答案,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大致有个了解。
课文中“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是两个重点的词语,联系着上下文。在学习“骄阳似火”时,我让学生找找聪聪和爸爸是怎么理解的,他们能从书中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说说聪聪和爸爸的理解分别来自哪里。学生能够找到聪聪的理解是背词典上的解释获得的,而对于爸爸的理解学生好像不太清楚,我就让学生想像骄阳似火的天气情景是怎么样的?有些学生好像若有所悟似的,有的学生说:“爸爸是观察到的。”有的说:“爸爸,是从现实中看到的。”还有的学生说:“是从生活中观察到的。”虽然,他们的回答并不完整,但已经令我很满意了,可有些学生好像还是无法感悟到。我再让学生想一想夏日烈日当空的情形,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都是因为像火一样强烈的太阳光照射(骄阳似火)的缘故,并借助朗读来感悟。学习第六至八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把“眼前”看到的“情景”与“惊涛拍岸”这个词语对照起来朗读体会,明白把眼前看到的直观景象与学过的词义想比照,这是学习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在指导朗读时,联系文中的重点词语、相关语句,使图画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图文并茂。第九自然段是课文的总结,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的含义,解开一开始留下的疑问,“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中的学问,并说说课题的含义,在生活中学习。最后,还对学生提出要求,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还要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学会查“无字词典”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之一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之二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会劝说》教学设计 2
【学习目标】
1、学习劝说他人不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说话是态度大方,有礼貌。
2、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教学重点】说出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对,该怎样劝说。
【教学难点】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审美性。(有礼貌,真诚,态度大方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听力大考验:
教师念《颠倒歌》,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
2、揭示课题:
小朋友能真诚地给老师指出错误,老师很感激,老师谢谢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见到这些做得不好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揭示课题《不要这样做》
二、学习劝说,情景对话
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⑴ 分组讨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你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交流汇报。
⑵ 老师演犯错的孩子,与上台汇报的学生交流对话。
⑶ 集体评价。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的美化,影响别人的休息。
3、创设情境,交流对话。
三、迁移情景,合作演练
四、联系生活 灵活交际
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别人做得不好的事,你会怎样对他进行劝说?自由组合选择一组场景进行对话交流,小组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3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5个生字,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山崩地裂”等新词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常查“无字词典”、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体会到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常查“无字词典”、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惊涛拍岸”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猜谜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啥不明白,虚心请教它。”(谜底:字典)
2、你喜欢这位不说话的老师吗?说说你的看法。
3 学习语文离不开这位字典老师,希望大家能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不认识字一般查字典,那么不明白词语的意思怎么办?(可以查词典)常见的词典有《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一个叫聪聪的小朋友也有这样一本词典,自从他和爸爸旅游一趟后,还拥有了一本“无字词典”,(板书)他变聪明了,语文成绩越来越好。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二)揭题质疑,以疑促读
1、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板书)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什么叫“无字词典”?怎样查“无字词典”?
3、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读流利就不要停下来。然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按要求读课文
2、检查:(1)读生字新词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山崩地裂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无字词典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其他学生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口头填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自由说说――指名说――齐说)
(四)、以疑促学,感悟课文
过渡:爸爸是怎么指导聪聪理解词语的呢,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爸爸先指导哪个词?(板书)
(一)、理解“骄阳似火”、
a 1、哪几节?(3-5) 师生对读
2.讨论交流
(1)聪聪是怎么解释的?这种解释是从哪里获得的?(查有字词典)
(2)爸爸是怎么解释的? 指名读 ――齐读 ――是从哪里获得?(板书“生活”)――质疑理解“晒蔫”的意思。
(4)爸爸用看到的(板书)生活情景巧妙地理解了“骄阳似火”的意思,老师相信大家都很能干,还能用其它的生活情景来解释“骄阳似火”。(用句式说话)
(5)看来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词语了,他们肯定平时仔细观察了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表扬)
指导朗读2-5小节
过渡:小朋友学得真好,相信大家课文也读得很棒。读的时候注意根据提示语把握好语气)先自己练练 师生合作
(6)小结过渡:刚才我们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现象来理解了“骄阳似火”的意思,接着请大家欣赏一个画面,边看边感受,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二)理解“惊涛拍岸”
1、欣赏课件“惊涛拍岸”的景象
2、欣赏着这壮观的景象,你想起了什么词?(波涛汹涌、波涛澎湃、波涛滚滚、惊心动魄)
4、你们真能干想到这么多词,聪聪的爸爸也想到了什么词?———“惊涛拍岸”,看看爸爸是怎么解释“惊涛拍岸”的?
(1)指名读句 理解“山崩地裂”(联系刚才的录像)
(2)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好这句话呢?试着读读
板书:涌 撞 山崩地裂
(3)爸爸是用什么方法理解“惊涛拍岸”?聪聪看到的“惊涛拍岸”情景,他想到这个词吗?所以听爸爸一说,他就高兴得嚷起来。他心里会怎么想?
预设:(我怎么会没想到呢?用“惊涛拍岸”来形容眼前的景象真是在太准确了!)读读他们的对话 师做爸爸 你们做聪聪 请一生读作者的话。
通过刚才对“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呀?(在生活中理解词语很有劲、有趣,学起来也容易)聪聪和我们一样,才刚刚有所领悟,看到这些,爸爸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引读最后一段)
(三)教学最后一段并指导朗读。
1、现在明白什么叫“无字词典”?( “无字词典”就是我们这个大自然就是这个社会。)怎样查“无字词典”?
2、爸爸没有直截了当地说“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而是含蓄地说“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这就是“意味深长”地说话。比如老师和小朋友讲道理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说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想想看,爸爸意味深长地说话,语气是怎样的,说话的速度是快还是比较慢?试着读读。指名读 齐读
五、当堂练笔,学以致用
师小结:正如爸爸所说,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1、 考考你:学着查查“无字词典”(看图片说词语)
2、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查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写出词语的意思。
3、交流小练笔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拓展课外
1、请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你们的收获可真大,老师为你们高兴。其实除了可以在生活中理解词语,还能联系生活理解古诗、把生活中看到的美景或事情写下来,一定会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希望大家能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后记:
说起今天的课,自己也说不清什么感觉,只是我这堂课绝对是真实的朴实的,但是还不能说扎实,因为课上积极参与的学生不多,那些聪明的孩子在我的引领下是有收获的,但其他不发言的就难说了。学生的朗读是有增量的,特别是第六自然段“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的朗读比我预想的要好,能读出点气势来。当时我自己用上了手势,加以引读,其实还可以让学生们加上手势读,这样效果会更好。最后一个环节的小练笔由于时间关系我改为说一说,也许是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从脑海中提取更不容易,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只有三位学生举手发言,内容也不宽,受前面图片的启示说了上来。这个环节是我的引导不够,好像不是。也许应吸取同事的建议,提供些词语,由于有顾虑最终没采用(怕束缚学生的思维)。现在想来,有时外在的约束太多,也是得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而应就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可行的措施,符合当前学生水平的教学措施才是最佳的。正如有句话说得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这句话可以改为“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法”。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资料,学习作者透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述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资料,学习作者透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述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课题
1、出示三组以“母爱”为主题的课件,激趣导入。
2、再出示文中的一组词,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知文意
1、检查预习。出示本课的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资料。
三、回顾学法明要求
1、读阅读提示,划出自学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2、回顾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述体会人物的情感。由此导出本课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的描述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自读课文悟情感
1、根据提示二的要求,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述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并在文中空白处作批注。
2、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在学生分享读书体会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悟以下几处:
(1)抓住描述母亲语言的句子,体会“残忍”。
出示对话,师生分主角读。引导学生交流从这段对话中读懂了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儿子:依靠母亲:坚定犹豫)
(2)抓住描述母亲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几句:
①“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后悔,同时联系上下文,重点引导理解“雪上加霜”和“按图索骥”的意思。
②“时间艰涩地流……但我的心痛得缩成一团。”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忐忑不安”。重点抓住“艰涩,坠”等词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③“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自责”,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我就应让孩子独自去医院!
我怎样能让孩子独自去医院呢?
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两种矛盾情绪。
④出示课件,“最后……倚在门上。”让学生齐读后,让学生想象母亲会对儿子说什么?生自由说各自的想法,教师相机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齐读。重点理解“路线图”的意思,感悟母爱的真谛。
(3)教师总结并梳理本文的线索,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领悟写法巧练笔
1、小结语言和心理描述在表达人物感情方面的突出作用。
2、仿写:想象儿子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六、拓展延伸促升华
课件出示作者,了解毕淑敏。同时推荐阅读毕淑敏的另两篇文章:《剥豆》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
20*学会看病
母亲儿子
坚定依靠
埋怨
犹豫
后悔语言爱心理
理解
忐忑
自责
放心学会独立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说一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一想自己报答母爱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做。
学会查“无字词典” 6
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巩固
在教学第三至五自然段时,我是这样做的。感觉效果很好。
1、指导学生分角色反复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指出提示语的不同地方。让学生初步知道提示语的不同地方。
2、然后让学生划出爸爸解释“骄阳似火”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聪聪是怎样解释的。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聪聪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是背词典上的解释。再回过头来看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1、 引导学生领仿照课文句式用生活中所见的事物形象地解释“骄阳似火”。
2、 让学生说说爸爸这种借景释词的方法之优点。
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学习得很轻松,很自然地知道了聪聪理解词义是背词典上的解释比较枯燥;而爸爸则采用生活中身边事物来解释,非常贴切与生动,容易理解。
让学生感受到这点,不仅归功于前面的反复阅读,更归功于仿照文中例句来说话,形象解释词语。学生发言十分精彩。下面是教学片断实录:
师:同学们,你能仿照爸爸,也用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来解释“骄阳似火”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小朋友的皮肤都晒黑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游泳池里的水都晒热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草丛中的花儿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滑滑梯上的油漆都融化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楼梯上的扶手都被晒得烫着小朋友的手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小池塘里的水都晒干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淇淋都晒得融化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石子都晒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来解释词语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贴切。
生:很生动。
生:很容易懂。
师:对!背词典上的解释这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而用生活中事物来解释又是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更生动,更形象,更容易理解。刚才,大家都用这种方法来解释了“骄阳似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经常使用它。
以上教学片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是通过仿照课文句式说话,学生学会了说这句反问句。二是在学习仿说句子中运用了爸爸的释词方法,在运用中巩固了这种释词方法。三是通过语言实践,真正感受到了借景释词这种方法的好处。这样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学生得出感受,水到渠成。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之一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之二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原文 7
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
聪聪背着旅行包,戴着太阳帽,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
“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聪聪像背书似的说。
爸爸笑了笑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好的解释吗?”
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爸爸说:“我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得嚷起来。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学会查“无字词典” 8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4. 初步感受文中提示语不同的位置及标点的用法,尝试着借鉴运用。
5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例子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2至第5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骄阳似火”的意思,初步体会“无字词典”的意思,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骄阳似火”一词,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读书时我们经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2、学生交流:
3、 教师引导辨析:
(1) 遇到不 理解的字——查字典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
4、除了同学们交流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外,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新的方法,大家想学习吗?
板书:学会查“无字词典”
5、读题,
6、 引导质疑
(1) 词典怎么会“无字”?什么是“无字词典”
(2) 怎样查“无字词典”?
7、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本领。在初读课文题目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 引导初读课文
1、初读要求
(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后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试着把课文读准确, 读通顺。
(2) 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 检查初读情况;
(1) 出示带拼音的课文生字,请同学们再认一认, 记一记:
帽 蹦 解 释 断 撞 裂 嚷 仅
查 词 典 聪 突 涛 岸 岩 音 味
(2)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 出示词语,(7) 读词语:
查词典 聪明 突然 惊涛拍岸 岩石 声音 意味深长 波涛 情景 词语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山崩地裂 解释 不断 不仅 撞击
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4、 思考圈划:请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爸爸帮助聪聪理解了什么词语的意思?请用“——”勾出来。
5、 板书“骄阳似火”、“惊涛拍岸”, 并读一读,读准字音。
三、理解“骄阳似火”(即课文第2——5自然段)。
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介绍“骄阳似火”的,一起读一读。
2、默读课文,思考: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分别用“——”和“~~~~~”勾出来。
3、引导交流: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上是怎样解释的?爸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1)齐读爸爸说的这个句子,试着改一改,不用问号,但句子的意思不变。
(2)交流: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3)思考: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聪聪是背的词典上的解释。
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4)教师引读: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有字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生接读: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而“无字词典”上又是怎样解释的呢?——(生接读: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至第5自然段,引导注意提示语,才能读出味道。
4、通过这个例子,你觉得怎样查“无字词典”?
(学生交流后小结:结合身边的事物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四、迁移练习:
1、请孩子们观察书上插图中的人物,能用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2、你会查“无字词典”吗?你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等)
3、组织组内交流后全班评议
4、课内小练笔: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以“今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 初步感受文中提示语不同的位置及标点的用法,尝试着借鉴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学会查“无字词典”》,你知道“无字词典”上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是怎么解释的吗?
那你会查“无字词典”吗?试用你的生活经历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能用得越多越好。(相机肯定学生优秀的作业)
通过这个例子,你觉得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理解“惊涛拍岸”(即第6——8自然段)。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的时候,另一种情景又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请大家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着那画面,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2、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读一读课文,用——勾出来。
3、指导朗读,注意“滚滚、涌来、撞击、山崩地裂”。
4、爸爸又是怎样解释“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呢?
(1) 交流:爸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 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2) “眼前这情景”指的是什么呢?你能结合前文来说一说吗?
(3) 再次默读,圈画, 交流“惊涛拍岸”的意思:
(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5、那爸爸和聪聪之间的这段对话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在组内练一练。
6、指名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
7、小结: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将自己以前知道的词语相对照,又是查无字词典的另一种方法。(板书)
三、整体回归,总结课文
1、连起来读读课文,想想现在你对“无字词典”是怎样理解的?怎样才能学会查这“无字词典”呢?
(1)自己读读,想想
(2)小组里讨论一下
(3)全班交流,相机小结(说说自己对“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怎样运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交流:你对“意味深长”是怎样理解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试着读一读。
(3)讨论:爸爸为什么要“意味深长”地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4)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意味深长”的味道。
(5) 引导练习用“不仅……还……”说话。
四、学习人物对话,初步感受提示语的作用及位置
1、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直接读人物的对话
2、 教师质疑: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人物的对话,那些在对话中没有读的内容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3、 交流(板书:提示语)引导学生感受提示语在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心情等方面的作用
4、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 看看提示语分别在句中什么位置?使用的标点有什么不同?(自己读一读, 画一画,组内讨论一下。)
5、 师生之间模拟两组对话,18、 练习用上恰当的提示语写出刚才的对话。
五、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上合适的提示语刻画人们的一段对话。
板书设计: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树叶晒焉 结合身边事物
涌,撞,崩-------惊涛拍岸 结合眼前景象
学会查“无字词典” 9
开发区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难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课前准备: 教学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 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课前准备: 教学投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 )( )( )典( )( )( ) 聪( )( )( )岸( )( )( )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10
这一课原本想花二课时结束,没想到上了三课时。主要问题可能是课前估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学了生字。在第一课学习的基础上,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回家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然后查字典给生字组词。结果课上检查时,只有十几位同学认真地完成了预习作业。看来这方面的'习惯要慢慢培养。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识记生字外,还重点让学生认读了三个多音字“假”、“背”、“似”。教下来,感觉在学课文前就让学生给生字组多个词和辨析多音字的用法,一部分学生能接受,一部分学生不能接受,因为他不理解字词。所以感觉字词在学课文前让学生读准字音就可以了。等在学课文时再理解字词并拓展,估计大部分学生能接受。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由题目入手,让学生读题,提出问题。学生主要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无字词典;二是如何查“无字词典”。原本想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引导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来读懂课文中词句。但教学时不尽人意。我先围绕题目提了两个问题:谁在什么时候教谁学查“无字词典”?课文中哪些句子讲的是爸爸在教聪聪查“无字词典”?学生找到了爸爸说的三句话。继而我让学生读这些句子,说说爸爸如何教聪聪查“无字词典”的?结果学生被卡住了,回答不上来。学生一下子还不能分析概括。
于是,我又上了一课,从读好课文词句入手,让学生读懂词句的意思。比如课文第5节爸爸说的话,其实是委婉地指出,背词典上的解释理解词语不可取,要联系生活现象来更加深刻地理解“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意思。课文第7节爸爸说的话,其实是爸爸又在引导聪聪通过观察波涛撞击岸边岩石的情景来理解“惊涛拍岸”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读最后一节爸爸说的话,说说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再解决读课题时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学生有的说:“我知道了‘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的说:“我明白了我们学习理解词语,除了查词典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感悟词语的意思,这样才能理解得深刻,记得牢。
看来,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比较慢,还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会查“无字词典”》有感 11
预习文案
姓名:
◆步步高第一步:
1、在阅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呢?想办法解决一下吧!
2、从本课找几个难写的字练练吧!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在文中找一找,把它划下来吧!试着解决它,你会更棒的!
◆步步高第二步:
你总共读了遍课文?给自己的评价是:
a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b正确、流利c正确d还有读不对的
◆步步高第三步: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说给你的同学听听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学会预习的方法。
4、尝试使用“预习文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精神。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读题。
二、交流预习方法,指导使用“预习文案”
1、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大家预习了吗?你们是怎么预习的?(板书:读课文、查字典)还有其它的预习方法吗?
(评价:读书是预习的基础。会使用工具书,不错。)
2、那你们预习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呢?还有吗?
2、这是目前我们全班掌握的预习方法和预习内容,我感觉啊!这些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似乎还不够,幸好,我今天带来了一样宝贝!它可以帮助大家更全面、更深入地预习。宝贝就在你们桌子洞里,把它拿出来吧!读读上面的大标题:
5、对,就是“预习文案”,听说过吗?知道怎么使用吗?真的不知道吗?
6、我还真不信,找一位同学读一读“步步高第一步”,我看你们会不会用?发现怎么使用了吗?是啊!就是让我们关注不会读的字音,(板书、字音)把它解决掉,这不就会用了嘛!
看来,对于一些我们没见过的新事物,还不一定不懂,说不定我们还真会呢。看看第二题,知道让我们干什么吧?(板书:练字)第3个呢?,(板书:词意)
6、我们来看看“步步高第二步”让我们做什么?(板书:读书)
7、“步步高第三步”呢?(收获、提问)
8、看看这边,是预习文案让我们预习的内容,在预习时,如果我们遇到不会读的字音怎么解决呢?(查字典。评价:会学习。)还有什么方法吗?翻开书到课后,这边不都有生字表吗?读一读,不就会了吗?如果生字表里面没有怎么办?(查字典、板书:请教他人)
9、那怎么练练难写的字呢?(课后有描红。板书:描红)如果描红感觉这个字还没有写好呢?(你们不都有习字册吗?到上面找找难写的字练练不就行了吗?)
10、怎么解决不理解的词意呢?(查词典)还可以查“无字词典”,还可以请教他人,还可以上网查,在百度网站上,输入百度词典,后面再输入你要查的词语,一下就出来了。
11、读书对预习来说很正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2、读书还要想到有什么所得,并且要就自己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现在明白怎么使用了吗?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好,那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始了。等你们预习好之后我来检查检查,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看看能不能用这些预习方法把课文预习好,给大家十来分钟时间,开始吧!
三、学生试用文案,交流反馈
1、学生试用“预习文案”预习。教师巡视,了解对学生较难的问题。
2、大家都预习好了吗?好,那我就来检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投影检查字音:单个)指导多音字句子(似假嚷背)
3、词意(投影在句子中出现检查:晒蔫、山崩地裂、嚷、意味深长、骄阳似火、惊涛拍岸)
4、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刚才练得难写的字,到这边黑板前来写。
4、下面是“步步高第二步”,我来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你们达到“步步高第二步”中哪一个要求了?(找同学读,相机评价)
5、(指导读出情境)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会预习,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水平,很了不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一些,你们知道怎么读吗?(板书:读出情境)什么叫读出情境呢?你们知道吗?就是读出说话人当时的语气、语调、感受读出来,看看这一句怎么读?谁来试试。(ppt“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得嚷起来。)
6、大家真了不起!一点就通。看看文中还有哪个地方需要我们读出情境。大家在小组内先练读试试,待会儿我们找同学给大家展示展示,好吗?(ppt“聪聪像背书似的说”段落和“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段落)
小结:预习的时候,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要读课文,课文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尽量读出人物的感情,明白吗?
7、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突破“初步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8、预习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可以提出来,我们交流交流。
四、总结
短暂的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哪些有用的东西呢?如果让你们自己制定一个预习文案,你们会从哪几方面制定呢?(从预习方法的收获和本课的知识方面来谈)
五、再读课文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预习方法预习内容
读课文字音
查字典、词典练字
请教他人词义
生字表读书
描红提出问题
习字册
无字词典
百度词典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艰涩、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把握文章大意,深入体会母亲心理变化的过程,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体会表达方法。
3、能有意识地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和潜力。
教学重点:理清母亲心理变化,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师:这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学会看病》,我们一齐来读读课题。
1、凭借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回家预习了课文,课文有27个自然段,十分长,你能用上课文题目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在反馈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清楚:儿子,母亲(为了什么),(怎样做)。
2、借助关键词把握文章大意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读准下面这些字词,并用上这些词语具体说说应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
打蔫儿喋喋不休后悔忐忑不安谴责磨炼
二、抓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理清母亲的感情变化,体会表达方法
1、母亲的这些做法,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对儿子的爱)是的,无论是母亲指教时的喋喋不休,儿子出门后的后悔,还是儿子去看病后的忐忑不安,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爱”字的,那么,这份爱作者是透过对母亲的哪些描述来表达的呢?(语言描述和心理描述)
2、老师给你五分钟时间,请你用心默读课文,划出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次,想想母亲当时的心理,体会母亲的感情都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自学五分钟)
3、反馈汇报,师板书理清感情变化
决心——心疼——后悔——担心——自责——坦然
4、抓重点句子品母亲心理,理解重点词语
(1)当母亲明白儿子生病了,母亲却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母亲到底是怎样想的呢?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明白,总有一天他务必独立应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就应及早教会他看病。
你明白什么是逼问吗?指名(问了又问),母亲是怎样逼问生病中的儿子的呢?出示母亲的问话,三个“假如”。指名读,逼问该是怎样的语气?(一句比一句急)指名读
师:母亲真的是这么狠心,逼问着生病中的儿子吗?不,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想到
——(总有一天他务必独立应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就应及早教会他看病)
(2)最后,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母亲就开始后悔了。
出示: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必须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忙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什么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自由读读,母亲在后悔什么?
A、雪上加霜你明白雪上加霜是什么意思吗?是啊,孩子生病了,母亲不是就应带着他去看病的吗?母亲却让他独自去医院,这真是雪上加霜哪,谁来读读这句话?
母亲还后悔什么?
B、按图索骥字典上骥的意思是好马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按照什么找什么?是啊,为什么不让他按图索骥呢,此刻他但是生着病啊~~~
指名读
(3)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还没回来,母亲开始担心了。
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明白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A、沙漏是什么?出示图,这就是沙漏,中间的口子很小,说明漏得——很慢,说时间流动像沙漏一样,说明什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也说明时间过的十分慢?所以这句话就应怎样读?指名读。母亲度日如年,她觉得时间过得是如此之慢,
B、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在这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母亲可能在做些什么?
C、是啊,都这么久了,儿子怎样还没回来,你能带着这些感受读好这段话吗?
5、初步感受表达方法,读中表达
(看板书)母亲的心在疼痛着、后悔着、担心着、自责着,这么复杂的心理变化,作者是怎样把它表达出来的呢?请你轻轻地、一遍一遍地去读母亲心理的句子,看看作者用的最多的是哪类词?(关联词)请你把关联词圈出来!
就是这些关联词,把母亲那份复杂的心写得淋漓尽致,如果你能把这些关联词读好,老师相信你肯定能更明白母亲的心!
逐句出示引读、齐读。
师:当母亲看到生病打蔫儿的儿子,她逼着儿子独自去看病,她是这样想的——
当母亲喋喋不休地指教完儿子,儿子沙哑着嗓子说“妈妈,您不要说了”的时候——
从儿子摇摇晃晃地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时间沙漏般流动着,母亲开始担心儿子了——
担心之后,母亲又开始不停地自责——
最后,儿子回来了——
三、情感升华
师:让儿子学会看病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在这位母亲眼中却并不普通,它承载着母亲的良苦用心,承载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孩子们,请你们大声读读母亲的内心独白吧!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此刻你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让我们把母亲的这些话珍藏在我们的心底吧!读最后一段,最好背下来。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潜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应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述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母爱”
课前欣赏VCD《母亲》,感受母爱。
导入新课:
◆欣赏过歌曲,大家的情绪必须很不平静吧?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呢?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但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却十分的“狠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咱们一齐来学习20、《学会看病》(幻灯片1)
二、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吧?咱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新词
认读词语(出示幻灯片2)
打蔫儿噢怔住喋喋不休摇摇晃晃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坠入忐忑不安毫无疑义拖沓倚靠磨炼冷漠埋怨来日方长聊胜于无(自己认读、自愿领读、开火车读)
◆老师明白,我们班有很多朗读能手。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吗?
三、阅读课文,理解“母爱”
1、感受母亲的“狠心”
⑴文章当中母亲有这样一句话“我想我必须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出示幻灯片3)她到底狠心在哪里呢?请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用j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处。
⑵交流反馈: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狠心?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2、理解母亲的“狠心”
⑴大家真的认为这是位狠心的母亲吗?(不是)那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再读读课文,用_画出有关的句子,同样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⑵交流反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她不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呢?(指名说自己的理由,并说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还有补充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教师做适当的阐述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却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职责,� 同学们,你必须为母亲这种用心良苦的爱子真情深受感动吧!回想我们自己的母亲,往事历历在目,此时你又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把对母亲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桃红心形纸片)《母亲》的音乐再次响起。
师:(教师巡视指导,可指名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能够把自己写好的话,念给同学听听,再贴到黑板上。想一想就应怎样贴?生:妈妈,以前你每次打我的时候,我都很恨你,此刻,我才明白,其实,你是深爱着我的呀,你打得越重,你就爱我越深,你的心也越痛呀!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会看病”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潜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爱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是千篇 一律的。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我们的母亲吧!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4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应对生活的潜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依靠性较强,独立生活潜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潜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潜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述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以前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明白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2.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但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样想的呢?我们就一齐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⑵初步感知资料,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述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必须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忙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明白就应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应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忙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职责。”(负职责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述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必须有看法,请你说说吧。(全班交流)
2.“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能够写首诗,能够唱支歌,能够说几句话……(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这天,我们透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潜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能够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 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其中有叠词的成语,再照样貌写出三个成语。
2.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母亲“冷漠”处理-儿子独立看病
尽责的“爱”-学会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