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一、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说明: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媒体出示:
陡链颤攀鲫呵仰顶峰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2)交流巧记字形的方法。
“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颤”用动作来理解;
“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
说明: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不多,但都有难度,笔画比较复杂。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4)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三、研读课文
我们一般说“登山”,为什么课题不是“登天都峰”而是“爬天都峰”呢?辨别“登”与“爬”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天都峰的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体现天都峰“险”的句子。
(1)高媒体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板书:高云彩)
(2)陡
媒体出示: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了。
(板书:陡挂下来)说明: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
3.面对如此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想的?
媒体出示:我爬得上去吗?
指导朗读,读出望而生畏,缺乏自信,畏难退缩。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板书:望而生畏)
说明: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齐读
四、小结复习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拓展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高云彩
望而生畏
陡挂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板书),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2.齐读课文
1、2小节。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
三、
四、
五、
六、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3—7小节,思考这五个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谁?(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媒体出示: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
4.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4.指导朗读
说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读,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其中必定有思想起伏和斗争。
(二)学习第
八、九自然段
1.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媒体出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2.“我”是怎么回答?
媒体出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3.分角色朗读,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板书: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
(1)“居然”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想不到。)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2)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
(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3)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4)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板书: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说明: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要穿插朗读,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4.齐读
8、9两节。
四、小结复习
1.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媒体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练习
“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
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 2
【介绍媒体】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针对课文的内容,我利用 frontpage 软件制作了一个相关课件,首先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课文的封面,封面上有两张照片,这张是太阳升起时的天都峰,这张是云雾缭绕中的天都峰。紧接着,我们可以看到天都峰的文字介绍。进入“学习重点”,我们看到了……,图片欣赏”学生可以看到……点击“影片欣赏”精彩的短篇展现在眼前。“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粘贴……最后一张是我运用网络上现成的资源作的连接。例如……。
【教法运用】
教学中充分借助集声、色、光、音于一体的视频片段图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读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
拿到教材后,我仔细地阅读了教材的内容,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2、能够通过网络收集图片,并对所选图片进行复制、粘贴。
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2、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制作的网页结合在一起的呢?我把这堂课分成分成三个环节:
一、图片欣赏,分析题眼
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观看天都峰的介绍,然后让他们交流,说说:你收集到什么资料?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然后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到“爬山”说明是要手脚并用的。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演结合,培养能力
课文的分析,我主要抓住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展开教学。首先,我向学生提供了理解这句话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这三步来学习,学生可定会问“汲取”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引导他们利用”金山词霸‘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照相关的句子,我为学生提供了bbs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把找到的句子,复制粘贴下来。通过公告板,学生之间可以阅读到自己的、别人的,教师也可以轻松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反馈情况,便于加以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把自己推荐给同学,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议一议,这样,交流面大大地扩大了。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我还提供了一个短篇,学生再次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图片欣赏中,鲫鱼背的照片解决了一个难点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
三、拓展阅读,培养能力
在理解了重点内容以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老爷爷和小女孩的对话演一演,再次体会到他们身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让他们收集黄山的图片。拓宽知识面。
【设计理念】
1、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个人认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未必要花很多时间来精心制作网页,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直接把现成的资料做成连接。让后运用到课堂上,例如……我都采用了这个方法。面对学生的有些提问,我引导他们运用“金山词霸”软件自己解决问题。例如:……
2、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古诗提供了一把钥匙。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它也是十分重要的。
3、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利用互联网学习可以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学生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一一找到答案,例如在“背景资料”中,学生会得到许多与长征相关的信息,然后与他人交流。其实,学生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 3
设计意图
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动听的鸟鸣回荡在教室中,看天都峰的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联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以往顶极难登,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3、课件出示天都峰图片,师生共吟关于天都峰的诗句:
⑴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⑵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二、朗读课文,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轻声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⑵同桌互读互查,把生字读正确。
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陡(dǒu)决(jué)
前鼻音:攀(pān)颤(chàn)链(liàn)
后鼻音:勇(yǒng)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笔陡:可以联系学过的反义词:笔直
犹豫:拿不定主意。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文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爬——注意“爪”字旁的捺要长一些,“巴”字要小些。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上段序,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朗读处理信息。
⑴天都(dōu)峰⑵“我”和爷爷、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⑶天都(dū)峰⑷“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大爷⑸天都峰位于安徽省黄山⑹天都峰位于山东省泰山⑺似(sì)乎⑻似(shì)乎⑼假(jià)日
知识桶垃圾桶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1、自由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
()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鲫鱼背前来留念,互相鼓舞力量大,胜利只属勇敢者!
()望而却步正犹豫,忽闻背后传人语,白发老人志气高。
2、集体连读这首诗,想想哪节诗写了“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过程?并找出有关段落读读。
二、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1、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划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历尽艰辛,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有了胜利的喜悦。)
3、朗读第六、七段,体会爬山时的奋力和成功的喜悦。
三、抓住爬山前后两次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变化。
小组合作分块学习:
㈠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齐读。
3、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4、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㈡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望而却步正犹豫,忽闻背后传人语,白发老人志气高。)
1、自读这部分内容,划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读出一老一小既怀疑又敬佩的语气。)
㈢学习课文第八、九、十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小� 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读出爬山后的激动心情。)
4、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5、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6、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四、拓展练习
1、启发感受:“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3、 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4、 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1、 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 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 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2) 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 (3) 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 (4) 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事? ???? ????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 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三、讨论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读课文,想一想:天都峰什么样子?“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陡”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
2.理解词语:笔陡 似乎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1.读文思考:老爷爷为什么有勇气能够爬上天都峰?我为什么又能爬上天都峰?用爸爸的话怎么说啊?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写字课本书写,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摘抄课文第2自然段,诵读积累。
六、作业:本课配套练习册。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5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一、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 口+可 爪+巴 尸+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
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
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爬?发颤! 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 “你也来爬?”
“我看您……才” “要不是你,我还”
谢谢您 谢谢你
汲取
终于 居然
力量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 word、powerpoint 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 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 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 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⑴ 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⑵ 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⑶ 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重点指导读懂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句子 抓住“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在云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吗?”体会 “我”天都峰的高。
抓住“石级上边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从天上挂下来的”体会天都峰的陡。从而理解爬天都峰的困难,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最后爸爸说的话引导结合上下文理解。
⑷ 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第二课时
1、复习字词,学习书写。
2、指导朗读,直抒胸臆。
3、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⑴ 广泛阅读,明确意向:
分别从“游黄山”和“榜样的力量”两个专题展开。
⑵ 深入阅读,收集信息。
⑶ 协同作业,各展所长。
⑷ 展示作业,引导反思。
【板书设计】
高 老爷爷
爬天都峰 汲取力量
陡 我(小姑娘)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 8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受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受。
(板书:爬天都峰)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生字新词。
2、我能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这篇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
起爬上了天都峰。
4、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
……
三、激发知识冲突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
3、学文展示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2)“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3)“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4)“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5)“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6)“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7)“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气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8)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4、创作性展示
(1)我想对小妹妹说……
(2)我想对老爷爷说……
三、激发知识冲突
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
感受人物对话,结合身边的事,写一段对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9
1、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的第17课,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2、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4、教学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读书时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出示词语,生读生评。
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着、辫子、笑呵呵、鼓舞、勇气、汲取
(4)出示生字。生读字、记字、写字、师生互动。
级、链、颤、攀、猴、念、辫、呵、相
(5)师生共同梳理难读的句子,生说师评价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2)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
教师投影出示: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3)小结: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课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1
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现将这一课的教学片段摘录如下:读过写天都峰险峻的段落后,我请学生找一找表现我此时的心情的句子,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当“我”面对高大陡峭的天都峰产生畏惧退缩的心理时,文中的老爷爷会是怎么想的呢?学生想了一会就举起了手: “老爷爷会想:天啊,这么高的山,我一定是爬不上去的,还是别爬了,回去吧!” “他会想:这么高这么陡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可怎么爬得上去呢?算了吧,要是摔了一跤可不得了。” …… 随着同学们的表述,我随机表演着老爷爷十分泄气的样子——叹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我还是歇着去吧”,然后转身假装离开,突然,我停了下来,眼睛一亮, “哎,那儿有个小姑娘,她也来爬天都峰?”接着我又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 “老爷爷还会怎么想呢?”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 “老爷爷又一想: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来爬天都峰,我的年岁比她大得多,怎么能走呢?” “老爷爷想: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天都峰,我更应该给她做个榜样。” “老爷爷想:怕什么,有志者事竟成!我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小孩子吗?” “正是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老爷爷终于和小姑娘一起爬上了天都峰,他十分高兴,也十分感激小姑娘给他带来的力量,看看老爷爷是怎么说的?” 学生再读老爷爷登山前的问话和登上山顶时所说的话,语气和感情都掌握得非常好。这时,我又一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小姑娘。 “同学们,老爷爷在小姑娘的身上汲取了力量,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那小姑娘又是怎样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的呢?你能发挥想象,把课文的内容补充得更详细吗?” 接着,我出示了课文的4——7自然段,要求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交流,在适当的地方补充描写小姑娘心理活动的句子。这时,学生的想象丰富合理,语言生动活泼,真正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并受到了感染和激励。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小姑娘听了心想:这位老爷爷比我爷爷年纪还大呢,他都有决心爬上去,我就更应该相信自己了。” “老爷爷都敢爬,我可不能落后呀!”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我一边向上爬着,一边鼓励自己,老爷爷那么大年纪都不怕累,我也一定要坚持住!” “我不能输给了老爷爷,那样太丢人了!”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站在天都峰顶上,我想:我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么高的山我居然爬上来了。” “看着脚下的云彩,我真想大声唱一首歌。” “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真是事在人为啊!”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一、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说明: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媒体出示:
陡链颤攀鲫呵仰顶峰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2)交流巧记字形的方法。
“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颤”用动作来理解;
“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
说明: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不多,但都有难度,笔画比较复杂。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4)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三、研读课文
我们一般说“登山”,为什么课题不是“登天都峰”而是“爬天都峰”呢?辨别“登”与“爬”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天都峰的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体现天都峰“险”的句子。
(1)高媒体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板书:高云彩)
(2)陡
媒体出示: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了。
(板书:陡挂下来)说明: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
3.面对如此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想的?
媒体出示:我爬得上去吗?
指导朗读,读出望而生畏,缺乏自信,畏难退缩。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板书:望而生畏)
说明: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齐读
四、小结复习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拓展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高云彩
望而生畏
陡挂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板书),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2.齐读课文
1、2小节。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
三、
四、
五、
六、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3—7小节,思考这五个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谁?(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媒体出示: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
4、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4.指导朗读
说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读,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其中必定有思想起伏和斗争。
(二)学习第
八、九自然段
1.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媒体出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2.“我”是怎么回答?
媒体出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3、分角色朗读,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板书: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
(1)“居然”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想不到。)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2)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
(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3)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4)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板书: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说明: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要穿插朗读,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4.齐读
8、9两节。
四、小结复习
1、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媒体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练习
“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
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相应的网络素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4、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
1、激发兴趣,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风景点。
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
(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体会“我”的畏难情绪。)
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呢?
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⑴ 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积极地思考,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⑵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⑶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准备在班内交流。
5、交流汇报:
⑴ 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后决定“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
⑵ 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激动,不仅仅是登上了天都峰,更重要的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克服了困难。要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重点词,读出兴奋的心情。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老爷爷角度想象他爬天都峰的情景,体会“终于”登上山顶后的喜悦。
⑶ 第三次对话中,“居然”一词饱含深意,突出了相互鼓励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想象他们在登山中是怎么用对方的言行为自己打气的。
5、总结全文,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在对话上的特色。
2、学习文中对话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你熟悉的人之间的对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4
一、设计理念: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自主读书、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使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
1、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
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
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天都峰很高,云彩在它的腰间飘来飘去。
天都峰很陡,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用你的。动作表示一下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从天上挂下来。
师:一个挂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石级笔陡笔陡,好象直上直下。
(通过勾画心中的天都峰,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到天都峰的“高”、“陡”和“险”的特点。)
3、课件出示天都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我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试读,指名读,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
看见了,多么高的天都峰啊,在云彩上面哩!
看见了,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好象天梯,通往蓝天,真叫人发颤!
过渡:天都峰比云彩高,而且笔陡笔陡,爬天都峰难呀,难于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想些什么?
是呀,很多游客都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抬头望着天都峰,害怕了,犹豫了(板书:犹豫)
能爬上天都峰的,都是勇士呀!这个小姑娘有没有爬上天都峰呢?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是什么力量让她勇敢地爬上了天都峰顶?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读议,理解“我”和老爷爷爬上峰顶的过程。
1、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三节到最后,用笔把小姑娘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学生自学)
2、交流: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我奋力地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朗读点评:
读到“奋力”、“攀着”、“手脚并用”,你为何特用力?
你才花这么点力气爬天都峰,我真替你担心啊!
小心摔下去!抓紧铁链哟!
看到了,你使出了浑身力气!
看到了,你的双手紧紧地拉着铁链奋力地向上爬。
爬呀爬,小姑娘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板书:奋力攀登)
3、想象说话:那么老爷爷又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呢?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大家觉得老师读的和课文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吗?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同桌交流一下体会。(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5、理解得很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读,指名读,评读,同桌读,齐读,体会“我”爬天都峰的艰难和“我”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的勇气。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内容理解步步深入,以期达到语言训练落实到位,情感体验贴切、细致,问题解答巧妙、自然。)
(三)、启发想象,回顾前文,理解“我”和老爷爷是互相鼓舞,爬上峰顶的。
1、站在天都峰顶,我、老爷爷、爸爸说了些什么?(指名分角色朗读)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学生质疑:
(1)、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2)、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3、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4、汇报交流:
(1)、让我们再回到前面,小姑娘来到山脚下时,看见那么高陡的天都峰,心里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勇气要爬上去?
生:因为她看到老爷爷也来爬山了。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当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我”当时的心里活动,教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那老爷爷呢,看到“我”这样一位小姑娘也来爬天都峰,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
(2)、出示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指导朗读,强调突出“也”字。
朗读点评:是啊,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他们是在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这一老一少真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啊!
(3)、在爬山途中,当他们觉得累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象一下,他们又会怎么互相鼓励呢?
预设学生回答: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当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对,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板书:互相鼓励)所以他们要互相道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互相道谢的话。(分角色读对话)
看这一老一少谢得多真诚,所以爸爸要说“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板书:汲取力量)
现在,你明白爸爸说的话的意思了吗?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四)、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让每个游客坚定爬天都峰的决心。(学生谈感受)
五、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教案 15
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来做,这就迫使教师要认真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爬天都峰》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设计思路:
从内容上看,本课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据课标、教材内容和三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就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学习思路。在刚进入课文的学习后,就用课件出示这两个研究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专题研究法”。这样一方面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进主体性发展。另一方面虽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只有在“研究问题”的定向中,“鸟”才能在茫茫的天空中不失“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找到“跃”的目标。
设计理念:
1、 众所周知,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我把学生搜集发到“作业天地”的资料整理后做成课件,运用到课堂上。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一个课件。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六张图文是“第二自然段”、“天都峰简介”、“第一次对话”、“勇攀天都峰”、“第二次对话”、“爸爸说的话”。点击图文,我们可以看到超级链接而成的介绍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这种框架式结构,便于根据学情灵活运用。
2、小学语文姓“小”名“语”,这种提法明确了小学语文必须以小学生为本,以语文教学的性质为根基。在阅读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尤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的实际,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为了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着重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这一环节重在扶。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老爷爷是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课件出示类似的思考题,这一环节重在放。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是想让学生在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读”占阅读鳌头,教给学习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着眼于读书的训练。读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即叶老说的“美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在读的过程、评价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和谐共振的局面。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勇攀天都峰。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画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最后,让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一齐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听读、画读、赏读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学生必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启发合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设计了这样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既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教法、学法
从读中理解,画中理解,演中体会,议中体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教师通过导、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
“情景教学法” ,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中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能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炼资料,复习导入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和校内外沟通。通过查找、阅读资料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量。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时要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查到资料,还要进一步整理查找到的资料。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又与语文学科强调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能够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查找、阅读、整理资料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收集背景资料过程中,会得到许多与天都峰相关的信息,然后与他人交流。其实,学生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
课前,我让学生交流,说说:你收集到什么资料?上课伊始,我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看介绍天都峰的文字,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使学生懂得根据要求分类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读画演议,培养能力
1、整体把握。“请大家自由地投入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着重研究师生筛选出的两个问题,”这一设计遵循课标“从整体把握”的原则,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2、以线串珠。以两个“研究问题”为线,根据学生情况相机进行各个段落的教学。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
3、“读”占鳌头。崔峦说过:一定要把课文读对读通读顺读好,这是学习课文基础,也是理解内容前提。“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力求让学生读而不厌,读得有成就感。
4、图文相映。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想、画、诵”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课文中的描写天都峰高陡的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在预习本上,用最准确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接着学生作画,请两个同学板画。然后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交流、评价学生画的天都峰简笔画。最后小结齐读第2节。采用了简笔画辅助理解,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又从画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完成了字画转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添了课堂里的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时,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学生体验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情趣。
4、角色表演。第一次对话或第二次对话采用表演的方式学习。通过演读,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内化活用文本语言,并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共鸣,达到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5、议论风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第二个专题的学习,我主要抓住了课文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展开教学。首先,我向学生提供了理解这句话的方法:理解重点词意;理解整个句意;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了方法,再用“吐泡泡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怎样理解‘真有意思’‘汲取’的意思?” “‘汲取’的力量是什么呢?‘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趋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一是在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如老爷爷是怎样受小女孩的鼓舞爬上天都峰的,就是根据小女孩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展开的类比想象。二是在理解了重点内容以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练说:“‘我’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假如你是老爷爷或者是小女孩,想一想,你怎样劝导我爬天都峰?”诸如此类,不一一举例。
四、布置作业
说板书
大家都知道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 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
设计本课板书时,我以学生板演的天都峰简笔画为背景,在山体上板书了“高”、“陡”两字以彰显天都峰的险峻。随着山势,在山脚、山腰和山顶由下到上分别板书了“(仰)望”、“奋力”、“终于” ,以体现爬山前、爬山时、登顶后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落,使文路、教路、学路融为一体。在金字塔形的山底下,用红色字体板书“汲取力量”四字,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总之板书力求体现师生双边活动,做到图文并,充分发挥板书应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