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太阳》的教学设计【优秀2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
太阳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讲述神话传说“后羿射日”。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3、过渡语: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出示课题:21、太阳(点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复习生字、生词。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三、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 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四、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大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第一场雪》教案 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和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雪“大”。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场雪》,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雪前、雪中的景象,那么雪后的景象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雪后。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读了这一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到雪后的景色怎样?
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都觉得雪后的景色很美,板书:景美
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品味出这种美的?
刚才,大家把表现雪后景美的词语都做了分析,理解和体味得很好。
这段中除了写雪景美,还写了什么?(雪大)板书:雪大
你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出示:呵!好大的雪!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指名读,齐读。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场雪很大。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雪白世界,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晶莹的世界。
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再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遨游一番吧!
在这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玩得最高兴,你们看,一群孩子来了(课件)
孩子们玩得怎么样?
文中是怎么写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五段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很高兴。
出示:“那欢乐的叫声……”这是什么写法。
也许是一阵风把树枝上的雪吹落下来,也许是孩子们掷的雪球把雪打落下来,而作者把它写成“孩子们的叫喊声把雪震落下来”这就突出了孩子们欢乐情绪的高涨。
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心情怎样?
的确,这场雪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板书:人欢
刚才我们学习了四、五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从雪之大、雪之美、人之欢这三个方面来写雪后的景象的,齐读四、五段。
孩子们在雪地里只是自由自在游戏玩耍,而作者见到这场大雪联想到了什么?指名读6、7两段。
板书:联想
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板书:瑞雪兆丰年
什么叫“瑞雪兆丰年”,瑞雪是什么意思,“兆”呢?
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1、杀死害虫
2、供应水份
3、保护过冬
文中有一句谚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你能找出来吗?
什么是谚语,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你还知道哪些谚语?
同学们,看到雪景美,作者心里充满喜悦,板书:喜悦,想到来年的丰收,作者心里更加高兴,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高兴吗?你们听了老师介绍的时代背景后就能体会到了。
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1962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非常困难,在这期间,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心里无比喜悦,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困境的第一个信号,作者见到了这第一场雪,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希望,所以也就倍加喜爱这第一场雪。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这种喜悦之情。
齐读全文。
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后的景真美,满眼银装素裹,到处粉妆玉砌,雪中的人更乐,大人乐,孩子乐,最喜不过农民伯伯,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北国领略一下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神奇风光。
《第一场雪》教案 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 以“我所了解的鲁迅”为话题导入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重要一首散文诗《雪》。
散文诗《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在旧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当然没有什么言论自由,但鲁迅就是鲁迅,他不会屈服于谁,所以他要把心里想的在他的笔端流露出来。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
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 liè)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3、你所知道的文雪作品中有哪些是借描写雪来抒发情感的?
《湖心亭看雪》 《江雪》 《沁园春雪》
三、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
1、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江南的雪(1、2、3)和朔方的雪(4、5、6),第四自然段的开头用了一个“但是”来转折。
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 如粉如沙 孤独
四、同学再次有感情朗读1——3自然段思考:
1、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江南的雪具有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但不能持久的特点。文章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品味这一幅江南雪景图,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① 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② 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③ 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白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④ 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瞬间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蜜蜂在花丛中纷飞与喧腾,用记不真说明仿佛看见,以记忆的模糊反衬眼前景物的鲜明,表现的自然、真切,使整个画面因这想象中的蜜蜂的存在充满了生机。使一幅美丽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江南雪景图跃然于纸上!
2、写雪,为什么要写塑雪罗汉,写它的消释用意何在?
①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神、热闹有趣。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生活气息浓厚,写出了江南雪的可爱可亲,扩展了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是美的象征。它的消释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3、写江南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喜爱、怀念——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遗憾、惋惜——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五、诵读最后三段
江南的雪给作者的感觉就是美艳、绚丽、有趣。但她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么北方的雪是不是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
1、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从这些地方我们还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
因为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的奋飞”。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斗争的激情和献身的精神。
2、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
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
3、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具体描绘朔方飞雪的?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 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六、品味语言
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对于散文诗诗化的语言之美要靠反复诵读去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本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之美美在何处?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三个修饰语,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不同角度写出雪花“冷”“硬”“白”的特点,显示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
2、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说明在春天还没有到的季节里,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极健壮”说明充满生命的活力,“处子”表现青春的美丽。这些修饰语,表现了江南的雪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3、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北方雪花环境的险恶,“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符合雪花的特点。这些修饰语,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战斗的品格。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七、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朔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八、拓展训练
①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片段文字描述出来。
②尝试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写300字的片段。
《第一场雪》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辽远、骤然、彤云密布、纷纷扬扬、簌簌地、瑞雪”等。
2、指导读懂课文,能口述下雪前天气的变化,下雪时和下雪后的不同景象。
3、理解课文的中心,使学生懂得写景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
4、朗读课文,背诵第四 ̄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把雪时、雪后的景象写得细致而具体的。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图片投影1框,文字投影若干。
2、课堂练习卷1张。
3、小卡片3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我们先来做道练习题。
(1) 课堂练习卷第五题第2题。
(这篇课文按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及作者由此产生的_____。)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雪前 雪时 雪后 联想
(2) 雪前这段景象,上节课已学过。(出示文字投影1 )同学们回忆第一段内容,
回答这道填空题。出示图片投影:
(清早,天气_______,天空_______,
中午,刮起_______,
黄昏,下起_______。
说明这场雪_______。)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骤然变冷 铅云密布
提问:下雪前这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按时间顺序)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雪时、雪后部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欣赏这场雪,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把雪时、雪后的景象写得细致而具体的。
三、讲读第二段。
1、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谁来读读第二段?请你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2、指名回答。(中心句: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这句话说明雪--(大)。哪个词突出了雪大?(板书:纷纷扬扬)
谁来说说“纷纷扬扬”的意思?(形容大雪漫天飞舞的样子。)出示图片投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雪下得大的气势呢?(指名读,再齐读。)
3、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呢?默看课文第四节,圈出有关词语。
(1)“大片大片”--说明雪下得很大。(练读这句话)
(2)“一会儿”--说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地上就白了。(齐读)
这些都是作者所--看到的。
(3)“簌簌”的意思。(雪花落下时的声音。)
“簌簌”和“咯吱”都是象声词,
春季常见传染病教案 5
活动目的:
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预防春季传染病
二、讲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
1、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2、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3、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三、预防春季传染病措施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四、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五、学生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太阳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
1、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掌握“估计、繁殖、煤炭、寸草不生”等词语;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说明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体会太阳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难点:
1、具体想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有多热。
2、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太阳》。(板书:太阳)
谈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请来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板书:特点关系
三、讲读第一大段。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
(一)讲读第一小段。
1.指名读。
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
4.指名读第一小段。
(二)讲读二、三小段。
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 指名读第二小段。
“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大)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
2.指名读第二小段。
3.指名读第三小段。
4.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光 热
(三)默读、思考:
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四、讲读第二大段。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读第四小段。提问:
1.文章的第一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从哪里看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板书:植物动物 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二)指名读五、六小段。
1.这两小段说明了什么? 板书:云 雨 雪 风。
2.前面讲到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云、雨、雪、风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三)指名读第七小段。
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板书:杀菌 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四)(看板书)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有关系的?
小结:太阳与植物、动物、气候、杀菌的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五)讲读最后一小段。我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总的认识是什么?
1.齐读。
2.指名读第一、二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与以上小段的关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样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既然这是重点,前面为什么用那么一大段文字介绍太阳的特点呢?(太是个能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给地球上的万物生长、人类生存送来适当的阳光温度、气候环境。
正因为太阳有这些特点,才和我们人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周次日期演示实验(节次)分组实验
第一周星期一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
星期四用刻度尺测长度
第二周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扩散(3、4)
星期二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
星期三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
星期四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
星期五研究比热容(5、6)
第三周星期四测平均速度
第四周星期二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利用内能来做功
星期三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
第五周星期一摩擦起电(3、4)
星期二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
星期三电流的形成(2、7)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星期四观察熔化现象(3、4、6、7)导体和绝缘体(3、4)
第六周星期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星期四观察水的沸腾
第七周星期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电流(6、7)
星期三观察碘的升华(2、4、5、6)
星期四用电流表测电流
第十一周星期三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用电压表测电压
星期四观察平面镜成像(3、4、6、7)
第十二周星期一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光的折射实验(2、3、5、7)变阻器(6、7)
第十三周星期二照相机
第十四周星期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
星期四幻灯机放大镜
星期五伏安法测电阻
第十五周星期三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4、6、7)
第十六周星期一电功(3、4)
星期二额定功率(6、7)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三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星期五焦耳定律(5、6)
第十九周星期二物重跟质量的关系(2、3、5、7)
星期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4、5、6)
语文《太阳》的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人教社新课标实验教材第21课
课前透视: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一些特点及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语言通俗、明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科学课及课外科普读物中对太阳等相关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会产生兴趣,教学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加强对太阳的认识,教学时在读中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
学习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信息资料:
1、 自制生字词卡片。
2、 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
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接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1、 读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描写太阳特点的部分中,�
2、 看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 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太阳》。太阳的特点大家了解吗?谁来说说。那换一个方式来说说,把自己当成小太阳向大家介绍一下,谁来试试。
二、品读欣赏
1、说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很密切。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
(学生练读、汇报读)
2、这只是作者的总体感受,那课文又是怎样具体写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什么?
在汇报时请用上“太阳与 有密切的关系”来简单概括。
3、同学们知道了太阳与动植物、人类生活、雨雪形成、风的形成、人类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些密切的关系吧!
4、现在同学们已�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再读一读全段,
比读、齐读。背诵。
2、太阳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兽、存、蔬、麻、较、杀、预”,引导认读。
2、 观察字形,有什么的要
春季常见传染病教案 8
教学目标:
1、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症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防护。
2、明确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客观依据;消除惊慌恐惧心理。
3、掌握明确科学的防护措施,以稳定心理将预防控制治疗三位一体的甲型H1N1流感科学防护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实施措施
1、广泛搜集网络、报刊、影视等图文资料。
2、精细整理改造可利用的图文资料。
3、精心制作班会教案。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潜伏期一般1~7天。
二、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症状。
1、发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身体痛、头痛、发冷、疲劳困倦无力;
2、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
3、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三、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甲型H1N1流感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完成传播。
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1、眼下暂无疫苗预防,但几个月后疫苗很快就会进入防疫领域发挥作用;
2、目前快速检测技术、手段已广泛用于医院、港口、机场、车站和出入境关卡监测、筛查、确诊。
3、清热解毒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与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必要的科学防护措施均可起到一定的有效作用。
五、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科学防护措施。
1、三避免:
①避免到人群拥挤场所扎堆;
②不要随意用手触摸鼻子、嘴巴和眼睛;
③避免密切接触流感样带症状者,特别是来自美国、墨西哥来的人。
2、五做到(核心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①做到睡眠充足;
②做到摄入足够、齐全、丰富的营养(肉、蛋、奶、米面与新鲜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③做到坚持合理锻炼身体;
④做到勤用肥皂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咳嗽、喷嚏后;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⑤做到远离或避开不加防护的咳嗽、喷嚏者,自己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等遮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等及时丢入垃圾箱桶,然后用肥皂清洗双手。
⑥做好厕所、走道等校内场所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房间通风透气,卫生良好。
3、二及时
发现流感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就医,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开窗通风。
4、一稳定
情绪乐观,心理稳定,切忌惊慌。
六、师生讨论、交流。
七、教师小结。
《第一场雪》教案 9
一、 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三、 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 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学法:教给学生四读的学习方法,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先让学生回顾下雪前,下雪时的情景,接着播放《雪绒花》课件,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2、 回顾学法,整体感知
先复习上节课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心中的感受如何?
3、 精讲细读,释疑拓展,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质疑并品析好词好句的妙用,用自己的话语赞一赞作者遣词造句的绝妙,最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悟景悟情,并结合课本拓展延件拍雪景,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
4、 揭示背景,情感升华。
先介绍本文作者峻青的写作背景,接着以一个反问(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升华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情感,完成教学任务。
5、 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先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6、 作业设计:以生为本,高度自主。
这次设计的作业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7、 板书设计。
第一场雪
雪前: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 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瑞雪兆丰年 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春季常见传染病教案 10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此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认识到禽流感的严重性,能够提升个人卫生,做好卫生预防工作,在学校、家里都能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这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禽流感知识的资料。
活动过程:
目前,正是禽流感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春季卫生防疫工作迫在眉睫。
班主任谈卫生安全常识及禽流感的相关知识:
一、班主任老师引出本次班会的内容:
最近一段时间,禽流感作为传染病在一些地方出现,为了更好的预防禽流感、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特别召开主题班会。
二、简要介绍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三、预防措施:
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3、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4、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5、据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四、班会小结:
只要同学们注意讲卫生,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将禽流感拒之门外。
《第一场雪》教案 11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景美,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积累,回顾: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快速把它写下来。
2、用上这些词介绍你印象中的第一场雪。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读、写、记忆的机会。)
二、感受景美:
1、哪个自然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放声朗读,想象画面。
2、和同座交流读后感受。
3、再读课文,动笔勾画、批注:哪些词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
4、交流感受,相机指导:
(随学生的回答顺序出示):
句1:嗬!好大的雪啊!
(抓住!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句2: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引导想象,抓住词语全、罩、粉妆玉砌加以体会,感情朗读。)
句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抓住动词挂、堆及叠词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句4: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抓住簌簌地落下来、随风飘扬加以想象,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5、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深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以此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及边读边想象边体会的好习惯。)
三、感受人欢:
1、出示画面,展开想象: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最想干什么?
2、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读出高兴的心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赞一赞,夸一夸这一场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会景美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自然而然的体会人欢。)
四、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读6、7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2、指名说,相机介绍有关雪与农作物的关系。
3、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五、情感升华,说写训练:
1、为什么课题为《第一场雪》。
(1)指名说。
(2)简介历史背景。
(3)感情朗读。
2、抒发情感: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呀,!
3、积累,识记。(机动)
(设计意图:破释题意,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文章中心。)
六、作业 :
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春季常见传染病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保护的意识。
2、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1、通过学习,加强学生生命感教育。
预备:新闻视频、图片、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了解h7n9禽流感症状及预防常识。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h7n9禽流感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导)。
刚才你在电视里看到了甚么?有的人他们生了甚么病?你知道这些病的危害吗?
二、播放有关禽流感病毒资料,了解有关禽流感知识。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 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乃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征状,常常很快发展成肺炎,乃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乃至死亡。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以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随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延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随血痰,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下降。重者出现呼吸衰竭,乃至死亡。
三、了解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禽流感来了,我们应当怎样做?病毒其实不可怕,科学能克服病毒。
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我们应当怎样做?不准禽流感病毒进进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打预防针……。现在我们已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甚么办法来告知他们。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1、不往疫区旅游。
2、不与活禽接触。
3、重视疾病预防。
4、重视高温消毒。
5、留意个人卫生和室内透风。
四、学生讨论交流。
五、老师总结。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一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往告知爸爸妈妈和家里的人吧。
《第一场雪》教案 1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雪”的视频,一边导入。)
纷纷扬扬的雪总是能带给人清新、浪漫和遐想。那么雪对于鲁迅来说,又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我们一起到他的文章--《雪》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边听泛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2.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
三、整体感知:
问题讨论:“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
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四、品味探究(一):
(研读第①~③段)
1.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通过词句体味,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是美丽(“滋润美艳之至”)、快乐(雪天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富于活力(她,隐约着青春,“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寿”的,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连续的晴天又使
点拨一:作者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写南国的暖雨,用意是通过其“单调”衬托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欣喜。
点拨二:作者写“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以及蜜蜂等,是为了“烘云托月”,突出雪的色彩,营造优美宜人的意境。
点拨三:作者详细描绘孩子们堆雪罗汉的场景,表现了雪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使画面更加富于动感和活力。
2.大声朗读课文第②③段,围绕作者叙事、描写方法交流阅读心得。
要点一:堆雪罗汉的过程,重点体味孩子们的动作和快乐心情。
要点二:雪罗汉“消释”的过程,可通过与上段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体味孩子们此刻的心理感受。
3.问题讨论:在江南的雪这个“物”上,附着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象征意义:江南的雪象
征了美好而又缺少顽强生命力的人和事物。
五、归纳小结:
问题讨论:�
六、课后作业:
江南的雪,作者在赞其美好的同时,又流露出叹惜之情。课后请自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想想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有怎样的性格,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春季常见传染病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H7N9禽流感症状。
2、让学生了解H7N9禽流感的预防常识。
3、通过学习,加强学生生命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了解H7N9禽流感症状及预防常识。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H7N9禽流感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什么是H7N9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H7N9和H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
2、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的?
部分确诊病例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
3、人与人之间会传播H7N9禽流感吗?
根据既往资料,人禽流感均为散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此次的H7N9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目前在人群中传播力不强。
但是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6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有很高的病死率。截至目前,全国共报告6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4人。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5、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
6、得了H7N9禽流感,早期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7、最近是不是不能吃家禽了?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两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禽流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因此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需要谨慎食用。
8、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
(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7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
(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7)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9、有无针对性药物、治疗方案或者疫苗?
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方案,早期可以应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研制出疫苗。
10、如果出现高热咳嗽的症状怎么办?
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7天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使用药物。
《第一场雪》教案 15
[学习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情,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1、回顾下雪前、下雪时情景。
2、播放课件《雪绒花》(下雪情景)。
二、回顾学习方法(四读法)。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① 说说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雪大——景美——人欢)
②一幅怎样的画面扑入你的眼帘?(播放课件)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雪后景象?
四、品读词句,潜心会文。
(一)深入学习第三段。
1、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
(1)“呵!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生汇报:
① 让学生说出所感。
② 找依据词,品读,证明所感。
③ 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① 导语激趣,继续引导欣赏。
② 播放课件:欣赏银条儿、雪球儿。
③ 你想怎样形容它们?
④ 引导质疑并品析:“毛茸茸、亮晶晶”、“ 蓬松松、沉甸甸 ”
⑤ 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⑥ 读一读:读出语感。
(3)“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激趣引导欣赏。
②生汇报所见所感。
③品味重点词。
④悟情。
⑤感情读。
3、引导学生小结作者的描写方法。
4、欣赏全景,配乐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男女生配合读)。
5、悟情。
①读完后,你的心情如何?(高兴)
②(播放课件:嬉雪)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高兴、欢乐?
③设身处地,悟景悟情。
④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结合课本,拓展延伸。
“拍雪景”(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汇报)
(二)深入学习第四段。
1、理解“瑞雪兆丰年”
2、结合写作背景悟情,情感得以升华。
作者的激情从哪来?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背景资料。
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冲口而出的喜悦?(回顾品读“呵!好大的雪呀!”)
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呢?(呵!好大的雪啊!真是……)
五、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1、 思考总结写作方法(通过写景与联想表达感情)。
2、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六、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
七、板书设计:
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 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 雪大——景美——人欢 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 瑞雪兆丰年 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第一场雪》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雪景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观,教学设计着眼于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总体把握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等特点以及作者的联想,领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课件播放山村雪景动画。
2、谈话导题:同学们,欣赏了这雪景,你喜欢吗?想说些什么?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 ,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舒展其灵性和个性。
(三)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这场雪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心情等。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让学生质疑,更能使学生说得兴致勃勃。
(四)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雪大景美的?怎样体会出来的?
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写景抒情的方法。
(五)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首先,引导学生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作者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教师讲述时代背景。
3、请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思议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六)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熟读成诵,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课前搜集雪景图片、雪的诗文以及雪的作用的等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重语文实践,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鲜活的个性凸现出来了,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界。
《第一场雪》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2.读过课文,说一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对作者所说的瑞雪兆丰年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按你的想法,如果要写应抓住哪些特点写?作者写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与你的想法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一场雪》教案 18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生字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
2.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3.深入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3.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想到雪,你们会怎么来形容它,自古以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也歌咏过白雪,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咏雪的诗.
(二)研习课文
(1)积累生字词
(A)粘:粘结nián;粘连zhānb.旋转xuán;旋风xuànc.褪:褪色tuì;褪下袖子tùn脂粉奁(Iian2)
(B)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2)全班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雪?找出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
(3)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
引导:“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暖国的)
雨雪
质地温暖冰冷
气质柔润坚硬
—→南国无雪
(3作者是如何描绘江南的雪,
特征:滋润、美艳(引导:润和艳都有“水”)
比喻:青春的消息;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孕育着生命)
—→“……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4)提问:上面这句话中共包含了哪几种颜色?
血红、白、青、深黄、冷绿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丽的雪景
(5)再往下看,作者展开了有关蜜蜂的想象“蜜蜂们忙碌地飞”,“嗡嗡地闹”
提问:蜜蜂忙碌的是什么季节,你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
归纳得出:这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雪景图。
(6)面对如此美丽的雪景,最吸引谁?你们会怎么做?接下来是写“雪罗汉”,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再仔细阅读这一段,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雪罗汉。你们可以从作者对雪罗汉的描述出发,也可以从堆雪罗汉的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师:对雪罗汉描绘的角度——作者是怎样描绘堆好了的雪罗汉的,找到句子来“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引导:渗透了水)“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明艳至极,也可爱至极)从孩子们在雪地里快乐的游戏,也衬托出江南的雪的美好。
(7)提问:但是,“雪罗汉”的命运最终怎样?用原文回答。
生:“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 ”
师:引导——“独坐了”“消释了”“冻结了”“冰化了”——风采褪尽——如水般美丽柔弱的生命的消亡——惆怅
(8)提问:作者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写“江南的雪”,但是第四段作者笔锋一转到了“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描绘朔方的雪的,它和江南的雪有什么不同?
“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引导:……粉……沙……地……枯草……有没有“水”的特性?全是“土”的气息。而且还有火:有“屋里人的火的温热”,更有“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9)通过上面的描写写出了北方的雪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在冷酷的严冬里独立不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气势磅礴。
(10)写作背景,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
《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11)作者鲁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的那种独立,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因为在鲁迅所生活的严酷社会里,北方的雪的精神正是鲁迅的人格的真实写照,他不屈服于社会的黑暗污浊,高举思想的旗帜奋斗在那冷酷的社会环境中。
(12)自主阅读:说说你喜欢哪儿的雪,为什么?
四.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2007年中国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补充课外作业
《第一场雪》教案 19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的培养。
2、注意雪中和雪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并体会作者怎样借写景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3、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记叙下大雪的情景,并抓住景物特点以及展开联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本文难点是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谚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表达心情的方法。
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
①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瑞雪兆丰年")"瑞""兆"你是怎么理解的?"瑞雪兆丰年"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及时的好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②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先让学生动手在书上画出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科学根据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从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生长来说明;一方面从老农的经验——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来说明。)
③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充满喜悦的思想感情)
④下雪后,同学们最喜欢做什么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了"人欢"。)
⑤朗读全文。
二、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这种感情既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出来。)
3、�
学习写法
(1)有序:按时间顺序,按下雪过程写。
(2)有物:从雪景写到人,再联想到来年小麦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丰收而喜悦。
5、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对本课的学习,说说你观察到的雪前、雪中、雪后是怎样的景象。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以及展开联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第一场雪》课后反思
尽管这次的教学比较顺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也要正视本课的不足。毕竟读写结合式的“双主”教学,是以前所没有的新的教学探索、新的尝试。要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从中总结经验。因为我们北方的孩子对雪非常熟悉与了解,所以在谈感受和写感想时较为顺利,但是在书中的好词佳句的积累上却忽略了。很多孩子急于展现自己那些不能称做打油诗的顺口溜,而把每课的词语积累给遗忘了,没有达到我想要扎实双基的目的。而且我的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把握课堂方向时有被学生牵着走的痕迹,没有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汇报结束后(部分学生的说和写)没有及时总结,学生的评价机会也不是很多,在这方面我应该加强。
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非常荣幸的得到了这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机会,并从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虽然在这次教学中我由于经验不足,在上课灵活掌控引导课堂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但通过此次锻炼后,我希望在今后漫长的教学路途上能够
《第一场雪》教案 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归纳,老师作若干订正、补充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话的内涵,从而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每个人个性不同所致。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难点:
文学评论的写法
教学突破
文学评论的教学,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写作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原则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写一些简单的文学评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作家的简介。
学生准备:
课前充分阅读这四篇课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
1、教师导入: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学生听老师导入。
2、教师范读第一篇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王蒙。
学生听老师范读。
3、请学生花10分钟思考讨论: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本文章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4、教师启:本文说《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
5、小结:不错,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那么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教师点拨: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好文章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联想丰富,语言就丰富,就生动,就富于表现力。我们的作文离不开联想,但联想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这样联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听老师点拨和总结。
二、引导学生自学文学评论《简洁清纯的〈雪〉》
1、请同学范读课文。
其他学生听范读。
2、请学生花10分钟讨论: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讨论,明确: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
3、组织课堂讨论:说说下面的一句话的含义——写江南的雪景,写孩子们的嬉闹时,作家轻松而愉快,甚至想象蜜蜂们在田野中采冬化,嗡嗡地闹着;写北国的雪、北国的旷野时,作家满腔的悲壮与沉郁,如同在书写一阕敬奠的诗篇,甚至孩子们群体的快乐与雪罗汉孤独的悲哀,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认为《雪》中有着鲜明的对比,写江南的雪景时情绪欢快,而写朔方的雪,则相当悲壮。
4、请学生自由朗读这篇文章,注意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特别掌握一些常用的术语。
学生朗读这篇文章,注意老师提示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自读黄蓓佳的文学评论《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1、教师请学生自读这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看书思考,明确: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他的温柔与温情主要表现在他对童年世界的回味,对少年闰土的思念,对少年学习场所的留恋,对自己的故乡与亲人的关心与怀念,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忆,令人挂念,使他感到情趣盎然,心情愉悦;但另一方面,文中所写的雪花又是那么的激情与疯狂,他的心志和做事之原则,无一契合着北方大雪的本质,咄咄逼人的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来塑造一个洁净而纯美的辉煌。
2、老师启:这篇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这篇文学评论语言精练,一针见血,语言很富有感染力量,饱含着情感。同时,作者的分析一分为二,很客观,角度较新,很有说服力量。
3、请学生再次阅读本文。
学生阅读本文,再次感悟。
4、老师范读本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
四、自读《(雪)是一篇艺术魅力很强的散文诗(节选)》
1、教师范读本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本文。
2、提示学生阅读研究:本文主要指出《雪》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同学们阅读后讨论,明确作者主要指出了三点: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
3、老师启:从本文看,这三点哪两点联系更为紧密一些?为什么?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4、课文运用了夹引夹评的方法,你也能用这种方法对你喜爱的一篇作品作评论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准备课后进行尝试。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引:《雪》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天才。这些差不多是八十年前写就的短文,即使拿到今天来看,仍然是深奥的超前之作。这也就难怪先生生前是多么寂寞,多么缺乏交流与回应。反反复复地揣摸鲁迅先生的文字,更深感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庞然大物是决不会放过天才的,搏斗尤其惨烈。“不生乔木,只生野草”的根源即在此,作品中也难免留下了某些痕迹。然而尽管少数篇章中“文以载道”的阴影遮蔽了文学本身的光芒,但从整体上来看,《野草》仍然是中国文学的里程碑。它是千年黑暗中射出的第一线曙光,是这个国度里第一次诞生的“人学”意义上的文学。同时也就诞生了文学艺术的自觉性。这本小小的集子是一个奇迹(很多读者都隐隐约约感到了这一点),要是没有这个奇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是要下降一个档次的;而有了它,中国现代文学便在时间一流纯文学行列之中有了自己的代表。可惜的是,我们自己的人民并不能完全认识我们的艺术,这种常规性的误解在这个国度里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严重。回顾这几十年来国人对于鲁迅先生的艺术的评价,我甚至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先生性格中的不彻底性,如果不是传统文化对他的至深毒害使他只能在创造时保留了可悲的妥协,恐怕到今天,他的文学已经被人民所忘记了。这是一件古怪的事,但戏剧性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
2、总结:今后大家要知道,我们对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要合情合理。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认识写出来。
学生听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做《学习与评价》的有关习题。
2、学习这四篇文章的写法,给《阿长与〈山海经〉》写一个评论。
板书设计
第20课《雪》四人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对于同一对象,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克服单一的、片面僵化的思维模式;同时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文学评论的写法。
春季常见传染病教案 21
活动目标:
1、 了解(流感)病毒,加强保护的意识。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活动准备:
新闻视频、图片、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
刚才你在电视里看到了什么?有的人他们生了什么病?你知道这些病的危害吗?
二、播放有关禽流感病毒资料,了解有关禽流感知识。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 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征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之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血痰,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三、了解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禽流感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
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打预防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