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熊猫的统计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数一数》教案【优秀23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国宝大熊猫 1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的国宝。它主要分布在四川和陕西的交界处。
大熊猫非常可爱。大熊猫胖乎乎的,从远处看像一个大球,四肢又短又粗。宴会后像醉汉一样走路真可爱。
它头上有一对美丽的贝壳状耳朵,就像勤劳的卫兵,每天都贴在头顶。它的眼睛是黑色的,戴在头上,就像两颗闪亮的黑色宝石。哈哈,它眼睛旁边有大大的黑眼圈,好像戴着一副很酷的太阳镜。虽然它的鼻子不大,但很有特色,因为它的鼻子上面是白色的,下面是黑色的,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让人发笑!
大熊猫不仅可爱,而且非常贪婪。当它每天吃竹子和竹笋时,它会蜷缩在一起,从后面看就像一个大圆球。你看,他掰下一块竹子,找了个空地,静静地坐着,右手抓着竹子的中间,左手抓着竹子的底部,头歪着从上到下咬着。两只爪子紧紧地抓着竹子,就像抓着自己心爱的宝贝。竹子看起来很好吃。
熊猫睡觉的方式也很奇怪。有时我抱着竹子,睡觉时吃东西;有时它像四根柱子;有时我睡在树上。呵呵,难道不怕摔倒吗?
它们不仅贪婪、困倦,而且非常贪玩。大熊猫玩许多游戏:挠痒痒、互相撕咬、爬树……其中最有趣的是爬树。看,其中一个爬到一半,伸了个懒腰,不小心摔倒了。有些人设法爬到了树顶,打了个盹,然后摔倒了。这真让人发笑!
看,这就是大熊猫,多么可爱和迷人。真正的损失是我们的国宝!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2
活动目标
1、练习点数1—5,能正确地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量。
2、乐于参加操作活动,能边操作边讲述。
活动准备
教具:红didi鼠。
学具:积塑若干,点子印章,印台,白板,《活动用书》第25、26页。
活动过程:
1、学习5以内的计数
教师出示一只红didi鼠:“didi鼠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数数的游戏一看看出来了几只didi鼠。”
教师拿出2只鼠模型,幼儿计数。
教师变化拿出5以内不同数量的didi鼠,让幼儿计数。操作活动1(《活动用书》第25页:公园里)
教师:“di出鼠夸我们刚才游戏玩得好,要带我们去公园。”教师:“看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幼儿向每个小动物问好。
教师:“我们给小动物们送小礼物奸吗?’请幼儿从学具盒中取出积塑,给每个小动物送一个积塑当礼物。提问:“要取几个积塑才够
引导幼儿数一数:“公园里有几个didi鼠?几只小鸡?几只小鸭操作活动2(《活动用书》第26页:游乐场)
教师:“didi鼠又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游乐场,我们一起看看游乐场里有些什么好玩的东西?每种东西有几个?”引导幼儿说说游乐场里有些什么东西,并数一数每种东西有几个。
教师:“你能正确地数出这些玩具的数量吗?数了几,就在标记旁印上几个点子吧!”师幼共同数一数每种玩具的个数,并请幼儿在相应的标记旁用点子印章印出它们的数量。
2、教学提示:
引导幼儿学习计数时,先了解幼儿是否已拿握口头计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提供实物给幼儿练习于口一致点数。同时要求幼儿用手指将所数物体圈起来并说出总数。
3、教学提示2
这里是教师以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发幼儿运用计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教学提示3
对幼儿来说,唱数是比较简单的,他也许能很顺利地从1数到10,但点数却是有难度的,手和口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协调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关注、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能力的发展。
猴子熊猫的统计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数一数》教案 3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对图形进行分类。
以集体、个别、小组的形式,学习用两个标记卡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点。
2、学习按标记记录数量
幼儿一次按标记集体、分组操作记录相应图形的数量(用数字卡表示)。
引导幼儿学习讲述操作结果
要求幼儿看着标记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
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看教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游乐场游玩的过程中,通过确定起点的方法,能手口一致对10以内物品进行有序的点数。
2、学习运用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一排排有序点数的计数方法,正确感知10以内的物品数量。
3、在一个有和谐的环境中, 幼儿体验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机、教学用图、1-10的数字卡片、自制半成品纪念品若干、水彩笔、自制饮料售卖机、通关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幼问好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丽丽老师,我们来打个招呼吧!也和客人老师问个好!
幼:客人老师好!
师:中班的小朋友们真有礼貌!为了奖励懂礼貌的你们,我决定带大家一起去游乐场玩。想去的小朋友请跟我挥手示意一下吧。现在请小朋友安静的坐上我的小汽车,准备出发咯!
二、初步认知
利用多媒体机,出示游乐场的情境,让幼儿说出都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带领幼儿一起去玩游乐项目。
游戏项目:摩天轮出现示范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上面有几个箱子?你是怎么数的?(请数对的幼儿和数错的幼儿上来数一数摩天轮的坐箱,展示各自的方法。数对的小朋友奖励一张通关卡。)
教师:点数要确定起点,按顺序依次一个一个数;避免漏数、重复数的方法是用手按住一个做记号,然后再数。
三、交流探索
依次带领幼儿继续"海盗船"的项目,让幼儿学会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一排排点数规则排序的物品,并掌握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方法。
1、提问:海盗船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数的? (请个别幼儿上台数,数对的小朋友奖励一张通关卡。)
2、教师:怎样才不会漏数?确定起点,用手按住起点,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一排排有序点数。
四、巩固练习
玩过海盗船,来到了地下迷宫。里面好多图形宝宝,请小朋友们把迷路的图形宝宝带出来。
用刚才学过的两种方法点数,说出总数,找到相应的数字钥匙,就可以把图形宝宝带出去。
五、结束活动
把小朋友分成两组,第一组小朋友去饮料售卖机上买水喝。
第二组:纪念品半成品纪念品,根据卡片中间的数字在上面画相应数量的图案。
两组互换。操作结束,拿着自己的礼品去和小朋友分享。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5
活动名称:
电脑辅助计算教育活动——数字迷宫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进一步熟练地操作电脑键盘上的功能键。
2、复习认识0——9的数字,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的认识。
3、培养幼儿学习电脑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日常教育活动中加强幼儿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
2、多媒体一台,幼儿人均一台电脑,打开在桌面状态下。
3、数字“0”和字母“O”的对比卡片,写有“B01”的卡片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做“手指操”,为操作电脑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1、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小兔子”亮相)
小兔子: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兔白白,听说你们特别喜欢和电脑娃娃做游戏,可是我什么也不会,真着急呀!小朋友,你们帮忙教教我,好吗 ?
教师:好,下面我们就先来教小兔子认识一下电脑键盘上常用的功能键吧。
2、复习认识电脑键盘上的基本功能键:
(1)光标键
(2)空格键
(3)回车键
(4)ESC退出键(常用于结束游戏时)
3、复习认识电脑键盘上的基本数字键及字母键
(1)数字1、0(注意数字0与字母O的区别)
(2)字母B(象竖挂的小眼镜)
4、教师讲解游戏“数字迷宫”的玩法
(1)教师与小朋友一起问:“小兔子,你学会了吗?”
小兔子:学会啦,谢谢你们教会了我这么多知识。为了表示我的感谢,我想把自己种的萝卜分。不过想吃萝卜需要过两道门到“数字迷宫”里去取,这两道门的密码我已经偷偷告诉你们老师了,一会儿看看哪个小朋友本领大、拿的萝卜多!好了,咱们一会儿见吧!
(2)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A、第一把钥匙(MS-DOC):双击DOC图标,进入DOC程序。
B、第二把钥匙(B01):输入密码后,进入“数字的认识与游戏”,利用光标键选择游戏“数字迷宫”。
C、讲解游戏玩法。
D、讲解退出游戏的方法。
5、幼儿上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比较萝卜多少,进行讲评。
2、听轻音乐,教师带领孩子做眼保健操。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多次分类,并用数字记录。
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以及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帽子图、标记卡、数字卡若干,黑色水笔。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标记分类计数。
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帽子)
师:一共有几顶帽子?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用什么标记来表示这里记的是帽子?启发幼儿说出帽子标记。
师:这7顶帽子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讲述,教师和幼儿讨论用什么标记来表示。例如:帽子上没有花的可以在花标记上划一条斜线表示没有花。
(2)分类计数。
这些帽子有这么多的地方不一样,哪每样有几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引导幼儿把数字贴在标记的左面。
(3)小结。
盖住图一,现在我们不看这幅图能不能知道图上有几顶什么样的帽子?每样有几顶?
你怎么知道的?(看标记的)
引导幼儿一起看标记来说一说。
二、小组活动。
1、看图按标记印数字。
2、盖点子游戏。
3、依照样子涂色。
4、给数目最多的点子打勾。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7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群整5、整10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操作过程。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猴子捞月”挂图,音乐磁带等。
2、学具准备:金色珠子。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教师幼儿互相问候游戏:小鸟飞。幼儿念儿歌学小鸟飞,听音乐站圈,音乐停时就站到写有数字的圆圈中,如写的数学是“10”,就只能有10个幼儿站到圈中,剩下的幼儿再去找其他的圆圈。
二、集体活动
1、 创设情境:看谁数得快又准。
今天我们来举行数数比赛。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个猴子捞月的故事。老师一边出示挂图,一边讲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到河边玩,看到水里有个黄黄的月亮,打叫:“月亮掉进水里了。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很多小猴来捞月亮,你看,先来了几只小猴,又来了几只小猴,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2、 引导幼儿说出总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出来的。如:我是一个一个数的;我是先数先来的5只,再接着数后面的。
3、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数的饿更快呢?引导幼儿用5个一数或10个一数的方法数出总数。
4、教师依次出示学具“猴子捞月”若干组,引导幼儿用最快的方法说出总数。
三、分组活动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不同的物品,我们来分组比赛吧。
1、数花生。5个5个地数或10个10个地数花生,记录总数。
2、数手指。完成操作册作业。
3、数珠子。10个10个地数,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珠子的总数。
四、游戏活动比赛结束了,我们来玩个游戏庆祝一下。
游戏“拍花巴掌”。幼儿两人一组相对站立,一边有节奏的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统计”教学设计 8
“统计”教学设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 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70~74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2.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统计能力;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3份、常州市和桂林市8月份空气质量状况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导入,激发需求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连续播放学生穿着各种鼓号队服的图片),这是各种款式的鼓号队队服(定格于课本鼓号队图片),感觉怎么样?2、我们学校鼓号队也准备购买服装,选定了这一款(指屏幕)。老师从服装厂了解到学生服装的制作一般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类(板书:大号、中号和小号)(多媒体显示:服装分大号、中号和小号。②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3、这个问题现在你能解决吗?为什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多媒体显示:身高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记录单)4、需要知道的条件都提供了,你能很快告诉大家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了吗?(板书课题:统计)5、说一说你准备统计什么?(板书: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6、怎样统计呢?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的方法? 本环节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根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围绕“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这个问题的讨论,分步骤提供学习素材,让“静态”的教材资源“动态”呈现,初步让学生体会分段标准是沟通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身高记录单之间的桥梁;最后利用“需要知道的条件都提供了,你能很快告诉大家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了吗?”这个问题来激起学生统计的需求,同时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统计方法的回忆。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二、合作探索,经历过程1、接下来我们就用材料1来统计。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大家进行统计前,老师想提两点建议:(出示活动提示1、同桌合作整理鼓号队员身高的分布状况,把得到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2边做边想,整理数据时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学生利用材料1同桌统一方法后统计,教师巡视指导。3、现在我们来全班交流,请到的小组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是用怎样的整理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最后可以对他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利用视屏展台,学生交流时关注:怎么合作的?40你们怎么得到的?反馈其他同学的统计结果和所用的方法;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表名、统计时间和统计结果;等等)(板书:画“正”字、做记号、……)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个身高段的的人数(板书:9、22、9、40)。现在这张统计表完成没有?(强调“年、月”的填写)(媒体回例题)现在这个问题能解决了吗?5、小结:看一看,想一想,今天的统计表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是把一些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本环节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分四个层次展开: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活动提示”来组织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二是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让学生认识到整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对“怎样整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所体悟,从而提高统计的正确率;三是重视对整理后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凸显“合计”在数据整理中的作用,突破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应包括表名、统计时间和统计结果;四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及时小结,点明本课学习内容——分段整理数据,初步体会到分段整理数据的价值。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象这种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老师平时是经常使用的。(出示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录单)这是学校一次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录单,你们觉得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怎么样?(1)需要分段对数据进行整理(出示第二屏,只有等级,没有分数段)。能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2)提供分段标准,学生利用材料2独立统计。(3)汇报校对,现在你能说说这次环保知识竞赛成绩怎么样了吗?为什么?2、经过分段整理后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实际状况。其实,向这样分段整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指数84,空气质量状况为“良”,除了“良”,还会有哪些呢?它们所对应的污染指数各是多少呢?书上73~74页有具体的介绍。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上的“你知道吗”。3、学生看书。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完成这张表格吗?(出示表格)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状况 良 4、你们知道我们常州的空气质量情况怎么样呢?老师从常州环保局收集了今年8月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显示)。观察表中的数据,结合我们刚才整理的空气质量划分标准,请你分段整理上面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1)四人组讨论可以怎样分段;(2)根据讨论的分段标准,利用材料3,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常州市2005年8月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3)汇报交流:怎么分段的,你的统计结果怎样(分5段的强调写0)(4)看着统计表,说说你的想法?5、老师对这一话题也很感兴趣,还从国家环保总局的网上浏览到桂林市8月份的空气质量情况(显示数据记录单)。你能很快填出2005年8月桂林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吗?6、(显示常州和桂林8月两张统计表)看了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作为常州的一员你可以做些什么?四、小结: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教材p.72第二题。 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巩固所学新知,凸显“分段标准”的桥梁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整理可以使数据的分布状况更清楚,清晰地反映出现实状况。 二是围绕本课重点的拓展练习,让学生体会到除了按照提供的分段标准进行数据整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标准分段(但这种分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借助了教材“你知道吗”中的提示);另外,通过组织对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整理后数据的分析、应用,更引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参政、议政的意识。 用开放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对全课所学回顾、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附板书设计:统 计——分段整理
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画“正”字 做记号 ……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合计120~129130~139140~149人 数409229 小号 中号 大号
数的认识教案 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使学生认识1000,能感知1000是一个大数,了解1000大约有多少。
(2)知道每俩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会数1000以内的数。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1000,能正确数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
1.1000根小棒和200捆50根的小棒,1000枚一角硬币,1000粒大米。
2.多媒体课件。
学生:
1.每人100颗花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100颗花生,想问一个问题:
这些花生你是怎么数的?
生1: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
生2:两个两个地数,数到100。
我们数数还可以怎么数?
生3: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
师:一个一个地数,十个一个多少?(板书: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100)
2.师:老师这有一颗花生,和你们比起来,那你们的100颗可真多啊!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花生借我一下,谁愿意把你的100颗花生倒在我的这个袋子里。
教师收集:100,200,300,现在里已经有3个100了,多少啊?(300)
接着往下,400,500,600,700,800,900,哇,这么多了,有几个100了呢?(9个)
那有多少了?(900)
再放进一个100,现在一共有几个100了?(10个100)
那是多少呢?(1000)。
谁知道1000里面有几个100?(10个100)
也就是说10个100是。(让学生接着说)
(板书:10010个百1000)
师:哇,1000颗花生有这么多,比起你们手上的`100颗,那可真的是多的多了。
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感知,建立数感:
(1)师:现在章老师手上有1000颗花生,(拿起学生的100颗花生)这里面有这样的几个?
生:10个,也就是10个100。
师:让我们再来收集1000颗花生,你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收集)
(2)(出示1000根小棒)
师:你们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估计,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章老师将另1000根小棒捆好了,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50根,50根数)
(3)师:章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1000的东西,你想看看吗?
出示1000枚一角硬币,1000颗米
(4)师:同样都是1000颗,为什么有的看起来多,有点看起来少呢?
生:花生的粒大,米粒的粒小。
师:看来数量都是1000的物体,并不是给我们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需要看个体是大还是小。
(三)智力大闯关:
师:看了这么多1000的物体,现在需要运用我们小朋友的聪明才智来闯闯关,你们能接受智力的挑战吗?
师讲述智力大闯关的规则。
1.数一数:
(1)你能从596数到604吗?
请一生数一数(出示:596、597、598、599、600、601、602、603、604)
同桌互相数一数,集体拍手数一数,在指名数。(奖励100分)
(2)你能从986数到1000吗?
集体数一数(出示:986-1000)
轻声地自己数给自己听,集体数一数,指名数一数。(奖励100分)
2.填一填:
(1)______780790______
(2)___588589_________
请学生动笔填一填。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想的?集体数一数。(各奖励100分)
(3)______800______
师:你能填的,请小组讨论一下,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每想出一种奖励100分。
学生小组讨论,反馈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数?(教师板书)
总结:在这道题中,我们发现,数数的方法不同,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会不一样。所以只要小朋友们善于思考,一定能想出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法。
3.估一估:
师:这里有一个书架,上面放了这么多的书,你能估计一下有多少吗?
学生估计并请估计准确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公布结果,谁估计的最准确。
4.总结:智力大闯关结束,恭喜你,请你算一算你得了几分?
(三)新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110个一1010个十10010个百1000
6007008009001000788789800801802
78079080081082040060080010001200
《统计》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合作探究】
1.出示某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情况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问: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D以下说法都对。
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有多少人?
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有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一算,一类用品分别收少元?
【达标测评】
完成练习二十三的17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1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1)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
师: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三角形)
师: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出示图二(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红三角形?黄三角形?
幼儿先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3)按照标记记录。
师:这儿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请幼儿报数字老师记录。
(4)小结。
请幼儿一起说说这幅图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
(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
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的认识教案 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 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 培养良好的习惯
3、 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 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 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 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 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 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 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 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 ,12页练习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 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 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 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 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 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
1、 6页 1,写数
2、 6页 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 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2页1、2
大熊猫大班教案 13
活动设计背景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简单知识,能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形状。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画好椭圆,和圆形
活动准备
画好椭圆,和圆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啊?谜语答案:熊猫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大熊猫有一个圆圆的脑袋,椭圆形的身子,椭圆形的四肢,半圆形的耳朵,圆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弯弯的嘴。
(老师)小朋友们真棒,刚才看得太仔细了,大熊猫身子很肥胖,长有粗壮的四肢。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首先,咱们画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然后在脑袋下面画一个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画大熊猫椭圆形的四肢,最后,咱们给大熊猫添画上圆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弯弯的嘴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给你们说了,大熊猫爱吃什么?(竹叶)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给大熊猫添画上竹叶。
3、让幼儿自己操作
1)、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涂色时老师要强调,用油画棒涂色时要朝一个方向涂)
4、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咱们去把你们画的漂亮的熊猫贴在画廊上。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模仿大熊猫走路,依次走出教室。
第一个部分: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这节活动课的喜爱
第二各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了解大熊猫,初步知道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喜爱什么?这节最大的难点是,幼儿对画椭圆与圆形掌握不好。所以在幼儿实际操作中,老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多鼓励幼儿。
第三部分:通过贴画,来鼓励幼儿。
最后,我认为通过这节美术课,能让幼儿简单了解熊猫,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圆与椭圆,让幼儿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竹叶,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总结 14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带了点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出示动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动物。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喜欢哪种动物吗?
生1:我最喜欢猴子。
生2:我最喜欢熊猫。
生3:我也最喜欢熊猫。
生4:我最喜欢马。
生5:我最喜欢鸭子。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班上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多?
生1:我认为是喜欢猴子的人数量最多。
生2:我觉得是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3:我猜测应该是喜欢马的人数最多。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猴子的人数最多,有的同学说喜欢熊猫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能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呢?
生1:我建议喜欢熊猫的同学站一排,喜欢猴子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马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鸭子的同学站一排。
生2:我认为这种办法很麻烦,我们可以在纸上写出这四种动物,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这个同学聪明,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办法,那我们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去记录本班同学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①小组长统计各喜欢动物的人数。
②老师收集数据,老师报学生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2.小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统计图。(1格表示工作单位)
①学生报统计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喜欢的动物人数猴子12熊猫14马8鸭子4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喜欢猴子的有12人,喜欢熊猫的有14人,喜欢马的有8人,喜欢鸭子的有4人。
生2:我还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除了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
生1:用统计图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师:你们能教教老师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 猴子 熊猫 马 鸭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喜欢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欢熊猫的有14人,就涂14个格子;喜欢鸭子的有4人,就涂4个格子;喜欢马的有8人,就涂8个格子。(教师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师: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小组交流)
②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多种方法。
组1:我们�
组2:我们�
组3:我们� 组4: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涂6个格子就是12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
生1:我
生2:我也喜欢组4的方法,这样很方便。生:……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组4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③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④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涂得非常好,当我们在遇到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者是更大的数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统计(板书课题)
⑤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欢猴子的人数比喜欢熊猫的人数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知道喜欢猴子的和喜欢熊猫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喜欢熊猫的比喜欢鸭子的人数少6人。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啦!你们喜欢参加些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师:谁来告诉老师喜欢参加些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跑步。
生2:跳绳。
生3:我喜欢打球。
生4:我也喜欢参加跑步这项运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体育运动名称)
师:老师把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板书在黑板上,下面我们推举一位统计员上台以画正字形式统计我们班上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
①学生自己报,统计员统计。
②汇报统结果。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人数跑步12跳绳16打球10
③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2人,就涂6个格子;喜欢跳绳的有16人,就涂8个格子;喜欢打球的有10人,就涂5个格子。这样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涂的。师:你们能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少4人。
生2: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少6人。
生3: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欢跳绳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这三种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统计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统计到的数据。通过看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果收集的数据过大,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更大的数去制作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每个同学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把数据填写入统计表中,并把数据大小制作统计图。丢弃塑料袋个数7891011其它户 数
反思: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1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各班男女小朋友人数统计表、统计图各一份;每组一张空白统计图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1.出示统计表
之前我们去各班统计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曹老师把统计出来的结果做成了一张统计表,请你来看一下。
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2.出示条形统计图
我把统计表上的数据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二、对比两张表格
你更喜欢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统计图更方便我们直接看出哪个班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班级的女生人数最多。
三、展示空统计图,集体探索如何使用统计图进行统计
1.出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提出要求
曹老师想要统计一下班级里电风扇和电灯的数量,怎么来画统计图?
四、小组操作统计
1.确定统计对象
除了刚才统计过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
2.分组操作
请每个小组完成一张统计图
3.各组分享、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17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积极探索尝试,引导幼儿进行20以内的分类计数。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读懂统计表,进行连加练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备用挂图一张 提前画好的统计表、无色的图片、备用挂图一张(磁性教具摆上方,统计表下方) 颜色卡红黄蓝各一个、鸭子、鱼、 蝴蝶无色的各一个、(红黄蓝)若干 数字卡1(2)2(4)3(2)4(2)6 (1)7(2)9(1) 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情境主题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呀老师接到一个来自数学王国的电话,国王先生邀请我们去数学乐园玩。高兴吗?好的,让我们做上火车出发吧。(师幼做韵律操、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路上多热闹啊!
1.小朋友数数路上红、黄、蓝色的汽车分别有几辆?共有辆汽车?
2.谁的手里有气球?红、黄、蓝色的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
3.马路边红、黄、蓝色房子各有几栋?一共有几栋房子?
我们继续(师幼做韵律操)
二、布题
师:哎!是鸭子、鱼和蝴蝶,他们排好队在干嘛呀?咱们过去问问。你们好!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正准备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哦原来是在进行比赛呀。我们来看看参赛的鸭子、鱼和蝴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
幼:红、黄、蓝。(出示统计表)
师:1.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咱们来数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鸭子、鱼和蝴蝶各有多少只?
2. 请小朋友数数鸭子、(鱼、蝴蝶)公有多少只?
3. 鸭子、鱼和蝴蝶要进行比赛,小朋友们想想该怎们比呢?是的相同颜色的为一组,小朋友帮忙数一下红(黄、蓝)色的参赛的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贴出相应的数字宝宝。)
三、评价练习
师:鸭子、鱼和蝴蝶都有点累,咱们听一段音乐吧,小朋友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那动画片里都有些呀? (有泡泡、小美美、阿酷还有小龟)
师:瞧!泡泡小美美、阿酷正在研究呢 。他们想按照红、黄、蓝进行分类统计。
1. 他们想知道按红、黄、蓝三种颜色分,数数各有多少?
2.然后泡泡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多少个?小美美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阿酷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3.最后还想知道红色(黄、蓝)的图形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每个小朋友发一张)
师:集体讲解。
四、延伸
泡泡、小美美、阿酷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想不想邀请他们来咱们班区域里玩玩呢?我们邀请他们玩串项链的游戏,我们区域里有红黄蓝色的珠子,请小朋友用细绳子穿好后按颜色分类并算出红黄蓝色珠子各有多少个?
国宝大熊猫 18
世界上有很多动物,我喜欢大熊猫。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们又圆又胖,非常受欢迎。头和身体长1200-1800毫米,尾巴长100-120毫米。重量是80-120公斤。他的头和身体是白色的,只有耳朵、眼睛、前肢和肩膀是黑色的。特别是,它的眼睛下面有黑眼圈,它的圆脸看起来像一副墨镜。再加上小熊猫沉重的动作,一直东张西望的眼睛非常天真可爱。它有一个象征性的行走方式,在内部的数字八,它也有像刀子一样锋利的爪子。我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
大熊猫吃不同的食物。许多像熊猫一样的动物喜欢吃肉,但是我们的国宝现在是素食。它喜欢的食物99%来自竹子。大熊猫起初吃肉,但进化后,它们变吃竹子。然而,他的牙齿和消化道没有改变,它仍然被列为食肉动物。虽然它大部分都很可爱,但是当它生气的时候,它可以和其他种类的熊相比,而且它仍然是危险的。
根据历史记载,大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也被称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他们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根据第三次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调查,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不到1600只。截至20xx年10月,中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不仅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的祖先是“第一只熊猫”,它还有一个最标准的中文名字叫“熊猫”,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其主要生存栖息地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19
【教案准备】
1、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
2、数字卡片1—5。
【教案流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
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
你们喜欢糖吗?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猜糖、夹糖游戏:
1、猜糖。
教师: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了,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
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
2、手指夹糖。
教师: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
现在,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老师数到“3”小班音乐教案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
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三、装糖游戏:
1、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
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
2、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3、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
【活动结束】
还有一袋糖有几粒?(一粒)你喜欢吃糖吗?好,这袋就奖给小朋友吃吧!
“统计”教学设计 20
《统计》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和140页的第11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生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9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6. 完成教材第140页的第11题。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XX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XX年1月
查阅XX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21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玩具插片,两种积木以及两种衣服、手套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教师请幼儿把两种积木分别挑选出来,在分别数数,放到两个不同的筐子里。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说说两个小框中的积木各是几个,让幼儿亲自来数数。
3、 教师请幼儿把其中一个小框里的积木用圆形磁卡表示,放在磁板上。
4、 教师出示画有第一个内容的大范例,引导幼儿讨论,并提出问题:有几种颜色的苹果?蓝色的有几个?教师在旁边的空白圆圈里涂上两个蓝色,以此类推,突出红色苹果的数量。
5、 请幼儿翻开儿童用手23页,教师与幼儿一起说说本页的内容:看到了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红的有几个?蓝的有几个?
6、 请幼儿用笔先把红色苹果的圆圈涂上数量与苹果相同的红色,再把蓝色的苹果在圆圈里涂上正确的数量,也可先涂蓝色。
活动目标效果:
1、 幼儿根据颜色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幼儿从直观性性的事物变为用半抽象的颜色作为标准。
“统计”教学设计 22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作为一块附带内容,从四年级开始集中用几课时教学生学习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应该说我们不化或很少化精力去思考统计的教学。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学生——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为此,《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个领域的内容之一,并且具体制定了各学段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现实已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进行统计教学,孩子该如何学统计……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设计了《统计》一课,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 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 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 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这一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取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进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中班数学活动计数教案 2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物体的分类方法,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计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分类的标准;
2、学习用标记、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分析、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二、活动重点:
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计数,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为什么这样分)。
三、活动难点: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四、活动准备:
1、教具:一套大号红绿两色的苹果、红黄蓝三色的糖若干;数字卡、羊村背景图,音乐《郊游》《我们一起喜羊羊》。
2、学具:小号红绿两色的苹果、红黄蓝三色的糖若干;数字卡,操作盘、桌布(操作底板)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帮懒洋洋分苹果(红绿两种颜色)
1、师:出示邀请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羊村要开patty了,村长邀请我们去参加羊村patty呢!小朋友们想去吗?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2、幼儿操作:分苹果。
师:为了今天的羊村patty羊羊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呢,看一看谁来了?出示“懒羊羊”引出活动,懒洋洋请大家吃苹果,师:盘子里有很多苹果,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发现颜色不一样)
师:懒洋洋觉得这么多苹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太挤了,想把它们分开摆放到桌子上请小朋友吃,小朋友觉得懒洋洋会怎么摆放这些苹果?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帮懒羊羊分一分摆一摆吧!(幼儿操作“苹果”进行“分苹果”(红绿两种颜色的苹果),幼儿自由探究、分类,老师巡回观察。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师:老师看见大家已经帮懒洋洋把苹果分开摆放在桌子上了,现在我想请几位小朋友来告诉我们:你是怎样摆放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4、教师记录、总结幼儿的分类方法,并引导幼儿得出哪一种分法最清楚、最彻底的结论。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做好标记和记录,师:你们觉得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最好?为什么?(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理由)师小结按颜色分类最好。
5、再次“分苹果”:现在大家都用这个好方法来试一下吧。
(二)、计数,并学习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1、计数分类结果。师:小朋友刚刚帮懒羊羊把苹果分得很好,可是它还想知道每一种颜色的苹果各有几个,我们一起来帮它数一数好吗?(幼儿计数每一种苹果的数量,把相应数字卡摆放在苹果旁边。)
2、幼儿计数分类(不同的苹果的数量)结果,老师示范记录结果。
3、小结:好了,老师已经记录下了刚才小朋友分苹果的方法和数出的结果了,懒洋洋能清楚地知道每种颜色的苹果有多少了。
4、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苹果按颜色分类摆放在自助餐桌上,(请幼儿把苹果按颜色分类)请小朋友不要摆错哦!
(三)、操作:美羊羊分糖(按颜色分类计数)
1、出示“美羊羊和棒棒糖”教具,师:美羊羊看到你们帮助懒羊羊分苹果了,方法非常好,想请你们帮她分棒棒糖,小朋友觉得怎么摆放这些棒棒糖呢?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帮美洋洋分一分摆一摆吧!(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棒棒糖)。
2、幼儿利用“操作卡”分棒棒糖,展示、讲述自己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3、幼儿计数,并记录分类结果。师:小朋友分得很好,把不同颜色的棒棒糖放到了不同的盘子里,那么每种棒棒糖究竟有几个呢?请大家数一数每个盘子里的棒棒糖吧。(幼儿计数)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数出来的结果像老师刚才一样记录下来告诉美羊羊吧!先分类再按照每种的数量摆上相应数字,把分好的棒棒糖按颜色分类摆放到自助餐桌上。
四、结束活动,幼儿作品评价与展示。
师:羊村patty开始了!我们一起品尝美味然后在一起跳舞吧!走出活动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