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23篇》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
大材小用 1
【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使用不适当,造成浪费。例﹔他是一个骄傲的人﹐老是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
南宋杰出的词人辛弃疾(1140-1207),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议出兵北伐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土地。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挤,他的主张始终未被采纳。1201年,当辛弃疾在绍兴任职时,宋朝皇帝下令召见他。
他的朋友,另一位爱国诗人陆游认为这是辛弃疾向皇帝当面陈述主张的好机会,于是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叹”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从来都是可悲的事情。陆游惋惜辛弃疾虽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无法施展。
儿童成语故事 2
东山再起
在东晋的时候,有个人叫谢安,他才华出众,年轻的时候在朝做官,但不久谢安就向皇帝辞官回家了。
谢安在东山下住了下来,他常常邀请名士到他家饮酒作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前秦百万大军压境,国家随时被灭亡。为了国家,谢安出山当了宰相。他面对强敌从容镇定的指挥作战,淝水之战,以少数击败多数,大胜前秦苻坚,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他为此东山再起。
儿童成语故事 3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呆,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病入膏肓 4
【心与膏肓膈膜之间的病,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例﹔这个国家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春秋时,晋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名医去诊治。在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谈话。一个说﹔“来人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往哪里﹕“另一个回答说﹔”我们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
缓到了之后,给晋公作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办法不行,用针剌也剌不到患处,服汤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无法医治了。”晋景公叹了口气,说﹔”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医生。”于是赏给了缓一笔厚礼,送他回国。不久,晋景公果然病逝。
儿童成语故事 5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射箭能手叫更赢。有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时,看到一只大雁飞得很低很慢。更赢说:“我能不用箭就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说着,他就拉弓搭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大雁果然应声落地。原来,这只大雁曾经受过箭伤,一听到弓弦声就吓得心惊胆战,结果从天上掉了下来。
儿童成语故事 6
差强人意
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
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战,总是紧紧跟着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尔输了,每个人都提不起劲来,吴汉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悲观,应该振作起来,准备继续作战。
有一回,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它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
出尔反尔 7
【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现在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例﹔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战国时,邹国同鲁国打仗,邹国打败了。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饥荒的岁月里,你的百姓有的饿死了,有的逃荒在外,可是在你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堆满了财物。你的官吏也不来报告,这是官吏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表现。曾子曾经说过﹔„当心啊﹖当心啊﹖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你们平时不管百姓死活,遇到机会,他们自然要报复。您不要责怪他们吧﹖如果做国君的爱护百姓,百姓就会爱护他,并且愿意为他出力,甚至牺牲生命。”出自《孟子》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8
此地无银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
从容不迫 9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静。例﹔他的演说从容不迫﹐有声有色﹐非常能吸引人。】
战国时,哲学家庄子,有一次和他的好友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庄子说﹔”看鱼在水里从容不迫地游荡,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想的,但你总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却是无疑的。”最后,庄子解释说﹔”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至 ”出自《庄子》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10
小心翼翼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兴奋,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碰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假如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唇亡齿寒 11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例﹔这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晋国举兵攻打号国,但晋军要开往号国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于是,晋国的国君献公用美玉和骏马,做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
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子奇劝虞王说﹔”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号国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关联着。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号国,号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被灭掉。”
虞王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同意晋军通过。晋军攻取了号国之后﹐回国的路上又把虞国也顺便灭掉了。虞公被俘,美玉和骏马,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出自《左传》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12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儿童成语故事 13
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名叫淳于髡的人,口才很好。当时齐国的威王即位后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淳于髡便用隐语劝谏威王,说宫中有一只大鸟,既不飞也不叫。威王听后明白了淳于髡的意思,于是开始整顿朝政,励精图治。后来齐国变得强大起来,各国诸侯都感到震惊。
儿童成语故事 14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儿,也有枣儿,坐在路边上吃。有个老头儿看见了,对他说:“小伙子,梨儿可不能多吃呀。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青年人就问:“枣儿吃多了呢?”老头儿说:“枣儿对身体是好的,可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也不能多吃。”青年人看了看梨儿,又看了看枣儿,想了一会儿,说:“哈哈,我想出了个好办法!我吃梨儿就只用牙齿嚼,不吞到肚子里去。吃枣儿,我就把它整个儿吞下去,不用牙齿嚼。”说完话,他就拿起一个枣儿放在嘴里,直接吞了下去。没想到,他一下子就被枣儿噎住了。
“囫囵吞枣”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囫囵”就是完整的,整个儿的意思。有人念书只顾死记硬背,或者含糊了事,不去理解书里所说的内容,可以说他是“囫囵吞枣”。
出奇制胜 15
【想出奇计以取得胜利,比喻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制服了对手。例﹔波斯湾战争中美国出奇制胜﹐很快取得了胜利。】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大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乐毅足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选一个叫田单的人担任守城指挥。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了王位。
田单想,燕军强大,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于是他就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撤换了乐毅。田单利用这一时机,袭击燕军。他征集了一千多头牛,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牛的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扎上用油浸泡过的芦苇。
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燕军兵营顿时起火。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 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出自《史记》
儿童成语故事 16
守株待兔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民,他每天都很勤劳地在地里耕作,但收成总是勉强糊口。有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时,突然一只兔子飞奔而来,撞在田边的树根上死了。他毫不费力地捡起了这只兔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而是整天守在树根旁,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然而,兔子再也没有来过,他的田地也荒芜了。
大公无私 17
【只考虑公家的利益而没有自私的打算。例:这个人非常大公无私,所以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王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现在正需要一个县长,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解狐很合适。他一定能够作个好县长。”晋平公知道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感到很奇怪,就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推荐他呢﹕”祁黄羊说﹔”您只问我谁能够胜任,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阳当县长了。解狐果然成了一个出色的县长。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祁黄羊说﹔”祁午很适合这个职务。”平公又奇怪起来,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谁适合,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所以我推荐了他。”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果然也成了一个很出色的法官。
孔子听到了这两件事情,十分欣赏,说﹔”祁黄羊推荐人,完全拿品德和才能做标准, 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啊﹖”
儿童成语故事 18
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浅井里,它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一天,一只东海来的大鳖路过,青蛙便向它夸耀自己的快乐。鳖告诉青蛙,海比井大得多,深得多,即使遇上十年九涝或八年七旱,海水也不会有明显的增减。青蛙听了非常惊讶,它才知道自己的眼界是多么狭小。
伯乐识马 19
【伯乐能够识别马。比喻善于识别和发现真正的人才。例:这个公司的主管善于使用人才,大家都称赞他伯乐识马。】
伯乐是传说中的相马专家。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拖着沉重的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它的尾巴下垂着,蹄子磨破了,满身都是汗水,样子十分可怜。
伯乐却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匹千里马。他替这匹马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感到难过,就扑到马身上伤心地哭了,又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马身上。老马也低下头来,靠在伯乐身上,仰起头大声叫唤,它知道自己遇到了了解自己的人。
不耻下问 20
【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例﹔一个人只要不耻下问﹐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 ”出自《论语》
儿童成语故事 21
大材小用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和爱国英雄。他坚决主张抗金,反对求和,遭到了朝廷权*的排挤,最终被罢官。经过长期隐退后,朝廷又重新起用他,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与同住绍兴的爱国诗人陆游结成了好朋友。
不久,宋宁宗赵扩召辛弃疾到京城临安,让他谈谈对北伐抗金的意见和对策。陆游听到这个消息,为辛弃疾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很高兴,挥笔写了首长诗相送好朋友。诗中写道: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意思是说:辛弃疾现在只做个浙东安抚使实在是大材小用,让人感到十分叹息。
大材小用这个成语由此而来,原意是指大的材料用在小处,使用不当,浪费材料;后也用以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也作大器小用。
胆大如斗 22
【胆像斗一样大,比喻做事大胆。例﹔这人很大胆﹐但是不够细心。】
三国时期,蜀国的姜维胆量很大,也有才干,得到军师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力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任蜀国的大将军。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领兵攻打魏国,都没有取胜。后来魏国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后主刘禅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阴谋叛变魏王,姜� 不料事机败露,姜维被魏兵所杀。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像斗一般大。
儿童成语故事 23
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著 名大将吕蒙,幼年时家境贫困,没有读过书。吴国国君孙权曾劝吕蒙要好好学习。可是吕蒙说﹔”军队里事情太多,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过去许多著 名的军事家,都是在戎马忙乱之中刻苦读书的,你也可以坚持自学啊。”
吕蒙从此发愤读书,进步很快。都督鲁肃,平素对吕蒙有些轻视,后来,经人劝说后,才勉强去拜访吕蒙。吕蒙热情招待他,并问鲁肃此次去新驻地对防守有何打算﹕鲁肃满不在乎。随口答应道﹔”尚未考虑,到时候看着办吧。”吕蒙批评了鲁肃对待职务不严肃的态度,同时献计五条,当场提笔写出。
鲁肃顿时改变 态度,抚摸着他的背,亲切地说﹔”我一直认为你能武不能文,现在学识如此渊博,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阿蒙了﹖”吕蒙笑道﹔”人们三天不见,便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何况隔了这么久呢﹖”出自《三国志》
【擦亮眼睛去看,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人,改变旧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