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4篇】正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4篇】》

时间: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1

今天是21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但在偏远贫困的山区,景象与我们截然不同。老师这次给我们看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贫困山区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和我们差不多年龄,但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代课老师可以是13岁。魏敏芝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只是个大孩子。面对这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魏敏芝虽然管不了,但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一定不能少。张� 她好不容易感动了电视台台长,终于找到了张惠可。这期间,她吃了不少苦,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徒劳的时候,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障碍时,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里,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很感动。

粉笔在课堂上什至是习以为常的东西,但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却是弥足珍贵。学习委员是个女生。她非常珍惜粉笔。在她的印象中,高老师连一根捏不住的粉笔都不肯扔。当调皮的学生张慧科再次踩到坏掉的粉笔时,她极力阻止。魏敏芝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里,我很惭愧,因为有时候我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打人。如果电影里的学习委员是一个爱惜公物的人,我就像一个品德低下的人。没有公德意识,不珍惜财产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要珍惜粉笔和教学用品。

与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更应该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2

看了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赞叹:“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师!”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师魏故芝,仅仅13岁,小学刚毕业,如今要代替高老师上课了。高老师临走前告诉她全班28名学生,在他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内因使魏敏芝可以极力克服,而外因却给魏教芝带来不小的压力。第一次县里选拔明新红为跑步运动员,她以“失踪,保住了“一个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张慧科因家庭贫困,突然离校迸城打工挣钱去了。这件事可急坏了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纪,又是女孩。社会交往又少,路途又远,怎么办?

魏敏芝首先与同学们一块儿商量,继而单独一人进城寻找。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忍耐粉。她到长途车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买了纸和笔墨写了寻人启事,又进电视台……

魏敏芝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动着她?是爱我课堂,遵守诺言“一个都不能少”,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颗赤胆忠心!

我今年也13岁了,马上就要毕业升中学了。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动与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学习,树立“爱我课堂,勤奋好学,争做四有新人”的坚定信念,将来更�

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一个关于乡村教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年仅13岁就去农村教书,(建议删掉)当小学代课老师,后来去县城里找一个辍学的小男孩……

班上有个顽皮的小男孩叫(过渡不自然,建议改为:这个中途辍学的小男孩名叫)张慧科,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也(又)生了重病,为了治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还债,张慧科被迫辍学,去城里打工……可后来却走丢了,魏老师知道以后,独自一人四处寻找,用广播找人,用寻人启事,都没有找到。一共找了他三天三夜,(这句建议放在这段的最后。)她饿了就吃别人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困了就睡在路边,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回班上课,不荒废学业。最后,她终于通过电视台找到了张慧科。

在这部电影片里,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历尽了种种困难,喝自来水,吃剩饭,睡路边,她竟然那么心甘情愿。还有� )

这一幕也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两件事:在5、12大地震里的一位人民教师,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保护学生,最后,那个老师被压在废墟下,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被他保护的'四个学生都活下了下来。而另一个老师,名叫范跑跑,在大地震里,他丢下一个班的学生自己逃跑了,这真是个鲜明的对比呀!(都同样是老师,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所以,我希望社会上所有的好心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心,去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关注农村教育!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3

一间破旧不堪的草房子,这就是水泉村水泉小学的教室。教室里的地是泥土地,课桌上满是裂缝,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经不起一点敲打。这间教室和我们现在的教室根本就天壤之别,可当年高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就是在这里办公和学习的。

高老师是一位十分节约的人,因为那时村里穷买不起粉笔,高老师经常把一个已经不能用的粉笔头用指甲捏着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最后一笔还是用手指抹上去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高老师。

可是,突然有一天高老师的妈妈得了重病,高老师不得不回去。可他走了那谁来教学生们呢?村长就找了一位刚上小学六年级的。女生来做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应该是学生)姓魏,高老师临走前交代她,班上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于是魏老师便郑重地答应了下来,几天后县里有人到学校里来找跑步跑得快的学生到县里去训练。他们选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可魏老师怎么说也不让把她带去,村长就偷偷地把那位女同学交给了那些县里来的人。

自从班里丢了一位学生后,魏老师发誓不能再丢一个人了。可没过几天,班里那位十分调皮的同学“张惠科”因为家里穷,所以到城里打工去了,老师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城里,又想尽了各种方法找“张惠科”,如写《寻人启事》,《广播找人》等,终于通过电视台的《生活七彩桥》这个节目上找到了,并获得了许多的“爱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