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老师沟通热门7篇》
如何与老师沟通(精选7篇)
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1
教师在平常的交流中就要明确告诉学生,上课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课外的生活。在课外生活中,老师可能是大伙儿的亲戚、长辈、晚辈,甚至可能是吃住在一起的亲属或朋友,此时,师生关系就不那么清晰了,甚至可以说没必要以师徒相称了;但在课堂上就不一样,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知识的过程,
此时,师生关系已经构成,学生在课外的某些言行不能随便带到课堂上来,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比如:你的衣着、发型、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甚至在课堂上站立的姿势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不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收拾干净,你的美好形象、你的人格魅力等将从何体现呢?俗话说:正人先正已。
在这个大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就可以融洽、和谐而有活力地开展了。
在课堂以外,老师与学生都是自然人,大家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因此,你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当学生跟你开个小小玩笑时,你不要认为这是对你至高无尚的尊严的挑战。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师相处时,总是自然、大方地和老师说话,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得体,你一定会觉得这学生还可以,不说让人挺喜欢,但至少不会让人觉得讨厌。那么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在校园内外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此时,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开心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有一种挺亲切的感觉。当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好”时,我会回答一句“你也好”、或“你也不错”、或“老师好累”、或“老师好热”、或“老师好饿”之类的话,引得学生一片欢笑;
当我遇到一些表情不正常的学生时,如果主动和他(她)拉话,他(她)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她),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她)会说出平常在办公室或教室里很难听到的心里话;当我与某学生擦肩而过时,我提醒他(她)“天气下凉了,要多加点衣服哟”,或“天气热了,你的头发是不是该剪了”,或者是“春天来了,出去吃饭,注意卫生哈”,或“今天你又‘留’老师了,回去走快一点,天快黑了,注意安全哈”,或“家里面都有谁在家,谁照顾你”,或者是“你家离学校有多远,要走多少时间,一般是几点钟起床”等诸如此类的话,从事实来看,即使是一个调皮的学生,都不会对我这样的话不予理会,一定会和我交流几句,
而且一定是真实的话语;当我看到学生在吃零食时(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我对他(她)说,“好吃,看得见”(这是一句广告词),我故意将“好”字读成三声和四声,学生会红着脸,对着我和同学开心一笑,然后走开了,我想他(她)一定会觉得这样的老师挺好玩的,至少不会产生敌对情绪;当我发现有的学生生病或受了伤时,我会用半责怪半可怜的语气对他说“为什么不注意点,你看多疼啊!”,或“平时叫你们小心些,你看这不就出问题了?”,或“你看,生病了多伤身体,还耽误学习,多不值呀”等。我想,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一定能理解老师的善意与真情,一定感觉心里暖乎乎的,有种同风雨共患难的感觉,因为任何一个生病或受伤的人总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爱。
3当然,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与接触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了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2
1.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首先,我们的精力无法平衡每个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比发言重要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2.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
3.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4.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5.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6.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7.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10. 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11.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 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12.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13. 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14.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
15.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6. 让孩子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学习很随便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17.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18. 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熬夜做作业的孩子并非刻苦但也不笨,只是回家后没人监督,才导致学习没有效率。
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3
首先,家长要认真扮演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者的角色。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放着问题不解决。面谈,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e-mail的形式来联系。
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师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许多家长为了能够将孩子的情况统统掌握,就在开家长会前抓紧一切机会与老师单独交谈,这种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家长要考虑到老师在开会之前要将班级与年级其他班情况横向比较;与本班的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所以很忙碌,不会有充分的时间与个别家长接触。那么我建议家长如果觉得会后时间晚了,就在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预约前往,那时老师会有充分的时间帮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而家长也会有机会看到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孩子的情况。
再次,和老师讨论研究的范围,应不只限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比较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为、情绪、兴趣、同学关系、思想品德修养、青春期心理也是沟通的重点。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赖心,礼节以及和同学间相处的情形等问题,都应列入。
最后是一个小的提醒,如果参加孩子的开家长会,应该将自己的手机关闭。因为这段时间是属于你的孩子的,家长应该全心全意地开会,而不应常常被干扰,更不能分散老师的精力。此时离场接电话更是你与老师沟通中的败笔。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家长、老师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结果。家长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师无比的信心和无限的驱动力。如果双方能够彼此融洽沟通,信任合作,一定可以造就孩子健康美好的未来。
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4
一、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要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的学生,再完美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的。暗示自己:正因为学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才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和提醒,不能对学生过于苛刻。
二、对学生的要求具体化
有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不够细致,只是泛泛的要求大家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等等。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很多事情,学生自己的脑海里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泛泛的要求,对学生的约束力必然减小,所以要求要细致,要有明确的规章,或者界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遵守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关键时机不放松 新学期开始时: 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学生总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学,把学习搞上去,做一个好学生。对于学生的这一上进心,家长应该珍视和爱护。这是家长对他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标他会牢记在心。
享受成功喜悦时:假如学生取得了成绩,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来促进学生努力奋进的情绪!
学生有困难或失败时,教师也不应过严重的批评斥责,而是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指点,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他人取得优良成绩时: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学生往往会暗下决心教师要抓住此时机,对个别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一时的热情变为永恒的行动。
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5
步骤/方法
眉目含情,传递欣赏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这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送去赞赏的笑容;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后进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尊重的眼神……教师的“顾盼生辉”饱含着一种强大的师爱,它让学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这一刻完成了,师生间的亲近在这一刻定格了。
课余交流,增进友谊
其实课余时间是与学生交流的大好时机,教师应在课余经常找机会与学生沟通,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1.严肃话题轻松化。我在假期回校日调查时,发现一位性格偏激的学生竟然骑着摩托车,是不是大“涮”他一顿呢?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虽然经常惹老师生气,但过完春节后我还想看到你毫发无损。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他的脾气,斥责只会换来更强的逆反心理。
2.家常式的闲聊。开口一个大道理,闭口一个小道理,学生会很厌烦,他们喜欢和你谈弟弟、妹妹、亲戚、朋友,爱玩什么及看哪些卡通片等。只要用心、细心,在这些拉家常式的闲聊中,你会发现教育的契机,以相机“寓教于聊”。
3.投其所好式的沟通。学生爱看童话,寓言,爱猜谜语,爱看卡通片,就和他聊这一方面的内容。投其所好,使学生越发爱和你接近,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蕴藏着多么丰富的教育力量啊!
4.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工作带有强烈的好奇心,是非常正常的,对于学生的发问、好奇,我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回答,满足他们了解的需要。对于班级工作的一些想法也会告诉学生,争取大力支持。
以文传情,拉近距离
情感是维系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纽带,教师一道道真诚的目光,一个个灿烂的微笑,一句句谆谆的教诲,一行行娟秀的隽语,都传递着信任和尊重,给学生以温暖、鼓励和力量,加深了双方的感情。因此,在作业本上、检查卷上、红花本上都不能吝啬一个个的“优”字、一句句衷心的评语,并让文字体现出“四化”:1、表扬提高化;2、批评委婉化;3、批语详细化;4、要求期待化。
4电话互访,加深了解
电话互访是校内沟通的一种延伸和互补。电话互访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以了解情况为主。可以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了解家教情况等。2.以建议为主。建议学生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建议在家开展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建议读些什么书等。3.以激励为主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如学习上的优势、工作中的成绩、行为习惯上的优点,就算最差的学生也给他抠出个上课睡觉少了、作业很久没拖欠了的优点。
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6
1、认识与任课老师沟通的必要性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对孩子不闻不问,甚至为和老师沟通感到难堪;有些人觉得只管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就好,功课有学校和老师,没必要和各科老师沟通;这些都是不对的。
最清楚了解孩子各科学习情况的是各位任课老师。父母要提高与任课老师沟通的意识,积极主动联系老师。每所高中都会派优秀老师教初三。他们在自己所教学科领域里有很深的造诣,完全有能力教好学生。初三生上课听讲状况、作业状况、每个阶段的复习方向和知识掌握情况都在任课老师的掌握之中。
父母和老师沟通好后再对孩子做必要的督促、指导,才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
2、掌握3个沟通重点
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包括心理情绪变化、和同学的相处情况、课堂听讲状况、作业完成情况、成绩起伏变化以及在学习上还有哪些知识点比较欠缺等。
了解考生是否偏科。考生一旦因为某些因素而偏科,就要花很多时间努力纠偏,如果不加重视会导致中考全盘皆输。
3、明确用怎样的心态与老师沟通
相互尊重是前提。互相尊重才能良好沟通,实现双赢。父母和老师沟通,帮孩子提高成绩,孩子考入理想学校,老师提高教学业绩。
相互信任是基石。很多考生父母不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情况,有很多困惑,也免不了出现教育偏差,但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而老师是教育者,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希望考生取得好成绩。父母和老师要相互信任,开启沟通之门。
4、讲究方式方法和时机策略
考生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机会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很多人开完家长会就不再与老师过多联系。事实上,如果家长会后没机会与老师沟通,父母可另找时间预约到校和各科老师交流;除了面对面交谈,还可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工具与老师沟通,尤其是在看到任课老师发的成绩短信后,可以和老师约时间,在不影响老师工作的情况下有效沟通。
因为老师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所以考生父母最好提前明确自己想要了解的重点,列出想和老师交流的问题和困惑。父母平时可以和任课老师定期沟通,比如节假日的问候、了解日常学习情况,或在历次大小考之后的关键点咨询。
父母在家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在孩子出现状况时主动与老师联系,以便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7
主动联系
有些父母有一种误解,认为主动联系会打扰老师的工作,担心老师工作繁忙不欢迎父母主动来联系。其实,老师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动来交流,不仅能让老师感受到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积极态度,还可以提供许多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让双方展开有效的配合。
经常联系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点滴的进步与老师进行交流,更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平时,孩子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平稳的量变过程,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在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必须经常联系。
经常定期的联系,可以使每一次联系逐渐变得简短、有效率。由于是经常联系,就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能突出主题,只交流新情况、研究新措施。
适时、适度联系
联系的频率要因孩子情况而异,更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以一周至两周联系一次为宜:间隔太短没有必要,还会增加老师的负担;间隔太长,则会失掉经常联系的优势。
把话说在当面
不要害怕和老师沟通,老师最不怕的就是有话当面说,最害怕的是瞒他、骗他。千万不可当着孩子一套、背着孩子一套,更不可当着孩子埋怨老师、指责老师,降低了老师的威信也就降低了父母自己的威信。
对老师把话说清楚,有助于老师全面认识自己的孩子,也有助于老师的工作。只是父母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要全面了解情况,力争传达给老师的信息是符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