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热门31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1篇)
内容导航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3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4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5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6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7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8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9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0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1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2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3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4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5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6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7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8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9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0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1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2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3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4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5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6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7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8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9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30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31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
《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们的为人之道、心灵之道、养身之道……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现代社会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各行各业的“白骨精”们以及正在修炼的准“白骨精”们在义无返顾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诸如工作升迁、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打击,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为社会隐患。于丹教授提醒我们:在沉醉于工作时,不要错过与父母、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在遭遇打击时,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前,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样感悟与超越……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的一块木板。
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
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里面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也就是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
这就像的《春江花月夜》所发出的无端至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在这样一种天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种物蓄流转中,每一个人,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很多时候是苍茫的,有些一旦规划了,就会觉得舍弃了许多,会留下很多遗憾。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惊叹的同时,他又给他自己,给他的学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描述,他说自己"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劣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坐标上会有几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会特别特别强调出来。今天我们从头翻阅进去,看一看圣人所描绘的这条人生之道,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借鉴价值。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篆刻成什么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名,每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一切从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没有人是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不过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我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所以孔夫子说像我这样的人呢,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这样好学习的人很少见。这就是他十五开始上学的心情。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即使庄子不提,“逍遥”也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遥”,无非是“在物质生活上宽裕富足,不用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庄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浅薄,他的“逍遥”,我觉得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终极命题。
在庄子看来,一切万物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本性,“逍遥”不“逍遥”正是看其生存状态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万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好的生活方式”,“坏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最好的政治正是“无为而治”;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任何统一的制度标准都有其局限性,都会妨碍人们的“逍遥”。这个视角很深刻。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忙,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回过头来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却想不太起来。显然我只是在机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遥”与忙不忙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你是否顺应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浑浑噩噩显然不是“逍遥”,而是“自我迷失”。“逍遥”不仅不是混沌,而是一种大清醒之后的从容不迫。庄子有感于他所处的时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为利所趋而丧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遥”,这是很积极向上的观点。尽管我觉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觉得可以用庄子“逍遥”的观点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教育。近年来,高考制度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很多人呼吁彻底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在羡慕中国的教育。“当美国老师为中国学生极强的数学能力而感叹时,中国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他们想从商,却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我觉得就自己的经历,现行的教育其内容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毛病。从我来讲,我对自己能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础而感到高兴。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个中学阶段评价个人的标准唯一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以后都将从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学以前,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有学习这么一个衡量人的标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妨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远失去了对书本,对知识的兴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尽管很多省份在实行新一轮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动,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不变,教育的形式再怎么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我们可以从“庄子”那里得到些许启示,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不可能放任每个人自由发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是需要的。很多学习不好,学历不高,但在别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对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
另外,纯粹知识的灌输也使得,虽然大家都学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热爱学习。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思考,基本上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是比较迷茫的。升入大学以后,学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种强制性约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虚度了光阴。而学习在校园里变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是对于学习本质的最大背离。这种风气使得大家都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没办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当学生完全被考试所奴役,被学位名誉所导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极端的不“逍遥”。静下心来,不为什么地去看一点书,才能有真正的收获;顺性而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这是老庄给我的教诲。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庄子》的书。《庄子》是一本哲学名作,但又不仅仅是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庄子》是庄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读完后,我感受颇多。
其中逍遥游中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让我记忆犹新。他的大意是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我想我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而现在处于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打好基础,认真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奠定牢固的基础。
而大宗师中的“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的大意是(朋友应)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这让我明白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所以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应该顺其自然,不应故意而为之。在帮助朋友时,我们不应该去奢求他有什么回报,而是自愿的去帮助他。这样才算得是真正的闺蜜,好朋友。
读完《庄子》这一本书后,我收获颇多。《庄子》这本书里蕴含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和做人处事的方法。值得我学习,我想这本书不应该去读一遍,我还应该再读再理解,这正如人生那本大书,是永远读不完的。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庄子四讲》全书分成四章,每章都以《庄子》原文中的片段作为支撑,主要阐释了故,命,天,人,忘,游,虚,芒芴。
我觉得作者比较出彩的点在于,很多人把庄子的“忘”、“虚”理解为退回初始状态、混沌的世界,与万物合一,仅此而已,而毕来德则更进一步(不知这一步是走对了还是错了),强调虚空、混沌带来的变化和自己更新自己塑造的能力,让来回往复的主体得以重新定义与自己、他人、世界的关系。我想到的比喻是陶泥,毕来德不仅强调把已经塑成花瓶的陶泥揉回原本的球型,而更为强调揉回了球之后,这团泥可以被重新造成一条蛇、铃铛、一只兔子。
作者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在于,他提出庄子的虚或者混沌,指的不是宇宙,而是身体,身体(而非所谓心灵、精神的自主运作是自主性的保障),这个观念我仍然存疑,可能我还没能彻底理解毕来德的身体指的是什么,不过,确实是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以及对独特性的渴望把自体和他者分割开来,而意识也在这种认识中化为他者(这也是毕来德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知道和不知道都有道理,都符合庄子的描述,它们却是在根本上冲突的;也就是说,一方面,人在知觉的'时候无法言说,言说的时候不知觉,因此人说的是自己“不知”的东西,另一方面,道是可以被“知”的,到了天的境界,则可以“游”,也就是毕来德所说的“静观”)。
另外,《庄子》原文,尤其是《天运》,实在是太精彩了,太值得反复揣摩了。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5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进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么区别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而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别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表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满辩证的观点,但也经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在那个纷乱的战国时代,诞生了一位神人。他逍遥自在,不惧生活的窘迫,不被名与利束缚,追求心中的大道,他超越了世俗,保持着内心永远的宁静,他就是庄子。
庄子的洒脱,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
庄子的洒脱来自于他对名与利的超越。听过这样的故事:有次庄子去梁国,找他的朋友惠子,惠子当时身居宰相的高位,听到众人说庄子的能力在他之上,可能会代替他的位置,惠子一下子就慌了,连忙派人全城搜捕庄子,可庄子却不请自来,用鹓鹐和猫头鹰的故事告诉惠子自己的志向不在名利。又有楚国人来请庄子出仕,也被庄子用自己宁愿在烂泥里快活的说辞给拒绝。试问天下能有几人能够像庄子一样对名利如此淡泊。天下人大多深陷名利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为着家财万贯,名垂千史,在人世间苦苦挣扎,却在泥潭当中越陷越深,追名逐利的恶性循环永远看不到尽头。可庄子却是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下,仍是不肯向名与利低头,正是因为他超越了名与利的束缚才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庄子的`洒脱也来自于他对生与死的超越。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是气息,居住在形体之中,而死亡不过是又使形体回到了气息,是经历过一生之后的解脱和长眠。面对亲人的去世,他能放声高歌,而不是在亲人离世的悲伤中痛哭,这种洒脱便是来自于他对生死的看淡。生与死连接着两个世界,庄子看透了生的喜悦也看透了死之后的长眠,他一生逍遥自由,既不乐生也不哀死,倘若世人都能像庄子一样看透,生活之中也会少很多哀声吧。
庄子的洒脱还来自于他对道的理解与超越。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他将道的含义尽情诠释。《庖丁解牛》中很好的展示他的志向,那就是顺其自然。当然庄子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过生活,而是跟着生活,从不妄为,只是独处陋室,耕于田野便也同样乐得自在。至于他对道的超越,那便是他那种逍遥不羁的人生态度,那种高深的境界,实在是众人难以到达的地步。
我们虽不是庄子,也很难达到他的境界,但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学习庄子,学习他的洒脱,学习他的超越。摆脱名利与生死的束缚,踏遍红尘看透红尘,永驻内心的静谧。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庄子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世界。
是的。看完庄子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其间不可磨灭的真理,你会发现你只是打开一扇门,通往真实朴素的天道。
世界上几千年的悲哀在于,世界只在世俗世界中寻求生命的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世界去荒野幽深的宇宙中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自与天地精神交往,不骄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一位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浑浊,不能说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言。他上游与造物者,下游与外死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嘲笑世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名利营狗的人,讽刺那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毁灭天人和谐的恶棍。那些寻求权力的人用自己内心的不完整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祝福,而庄子宁愿做一只在泥里拖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一个在大厅里供应的占卜龟壳。庄子的优雅和洒脱是他出众、傲慢和不羁的性格魅力所支撑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的世界文章中,最高的知识是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原始知识。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部文章都是赵赵宏道,一切都依赖于天道。一切的起源是什么?唯一的方式。一切的来源是什么?唯一的方式。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庄子微笑着轻轻地拨打——人们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生活只是蚁巢的梦想。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那里没有我们世界的污秽和丑陋,只有纯洁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住在一个身体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和听到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动,感到非常舒适和善良。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家乡,所以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回忆的感觉,不断地跋涉到他的家乡。
真正的生存是庄学的核心。但我们都生活在人为的恶魔圈里,一切都是人为的,我们已经失去了自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美丽的自然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笛声寻找失落的世界,人的人生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庄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藏,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成就,其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更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是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的一段,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庄子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任何事物从表面上看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庄子万法归一的`思想。从《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目中,你都能发现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也就是道家所认为的“道”,他们认为“道”是存在的,但是却是虚无的。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从来都是庄子的主张,对当局统治阶级的“仁义”和“法治”进行了强力的抨击,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等精髓见解。在生存处世方面,庄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对于物欲名利的追求。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争相学习的一种精神境界。超脱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思想理论无疑具有极强创造性和超前性。
庄子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位浪漫主义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强烈的是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异常,浑然天成,很具有变现力。而且很善于用典故、寓言来说明哲学思想,这是也是一种创新写作风格,我想这都与庄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庄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奥秘。《庄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复揣摩研读。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揣摩“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 。
庄子一直在讥讽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也许我很向往这种生活,也许我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然而,过多的奢求和索取,会让我们的心像无底的深渊,以至于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这些离我们太遥远!
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当年梦中化蝶的庄周墓上也已是秋草凋零。我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庄子》是道教的一部名著,《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逍遥,顾名思义,是指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庄子应该是想人们通过这种逍遥的思想,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
开篇先用鲲鹏来写,写他们的自由自在的境界。然后用一个事实,“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厚积薄发的重要性。最后庄子以“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句结尾,体现了“逍遥”的道理。
世人往往一味的追求欲念而迷失本性,这就是“观浊水而迷于清渊。”当然欲念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满足总是有限的,这样通常会导致悲惨的后果。但这个观点,现代人却很难接受,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然后深深陷入物欲的沼泽。
那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人们每天行事匆匆,却好像都是在徘徊,找不到尽头。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使人们无所适从。总是抱怨太苦太累,从来不想去放松一下,逍遥一下,就这样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悲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却日渐增加。于是大好生活就在叹息中悄然流逝。人们总是不愿意忘记该忘的烦恼,没有人正真试过把自己放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地去放松,尽情地去享受人生的快乐。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将自己故意压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因此,人生应当多一点逍遥,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的世界中。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顺物”与“游心”是相互依托的。这种轻视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在当今,仍有学习的价值。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庄子。达生》
真正对此生有通达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对命运有通达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永远达不到的目的。
在艾尔基尔这个地区,经常发生猴子偷庄稼的事情,人们防不胜防。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装米容器,有细细的瓶颈,使猴子能够伸进去,拿着米却出不来。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放下手中的米,使自己逃生。
人们都会对猴子的故事,哑然失笑。而,生活中的'人们,会有多少为了“手中的那把米”,而耗尽自己的一生,难以放手呢?
人们往往都会关注生命中不是太重要的东西,往往都会追逐生命中有些永远达不到或者不需要达到的东西,而错过了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义。为生活所累,为虚名所累,为旁人的目光所累,为名利所累,这一切看似重于一切,却其实远比生活的真正意义渺小的多。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这么一把看似最重要的“手中的那把米”,而忘记了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精彩的风景。
印度的土著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忙碌三天,就要休息一天。他们说,他们走的太快了,就会丢掉自己的灵魂,他们停下来,就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让灵魂能够追得上忙碌了三天的疲惫的身躯。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印度的土著人,享受一下生活,不是懒惰,也不是拖延,而是寻找生活中的平衡,只有习惯这种态度,才能够准确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为了其他东西迷失了自己。
所谓达生之道,即为对生命的一种通达之心。用感恩的心态来善待生命,用满足的心态来善待生活,生命,也许就会更加珍贵,生活,也许就会更加美好。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庄子》中有一则叫《屠龙术》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名叫朱汗漫的人,变卖全部家产到很远的地方拜支离益为老师,跟他学杀龙的技术。三年后,便回到家中,但因为世上根本没有龙,他的本领始终未派上用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朱汗漫变卖自己全部家产,又废寝忘食地苦练三年,他的意志可谓坚定不移,这是他主观上的努力;可他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客观上根本没有龙,“杀龙”的本领再强,也根本不可能得以发挥。
因为这种本领根本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所以他的“人生价值”等于零。
所谓“人生价值”,其实就是个人的能力、品质、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可以得以发挥。现如今社会,大多数人都打算通过学习各种本领,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朱汗漫的“屠龙术”最终未排上用场,除他忽视了客观需要外,还在于有像支离益那样的.骗子。世上本无龙,何来“屠龙术”?支离益使朱汗漫变卖家产,拜自己为师,教习三年不露破绽,其骗术可谓高明矣。而今,有些所谓江湖术士,神汉巫婆,行尽骗术,招摇过市;一些冒牌气功师、庸医等,挂着“名医”的招牌,到处行骗,坑害人民;更有甚者,一些大肆宣扬宗教迷信之人,大搞唯心论,混淆是非,不仅弄得许多人家破人亡,而且对社会危害极为严重。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打起十二分精神,千万别像朱汗漫一样上当受骗。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一要树立理想,二要掌握实际而有用的本领,三要增强自身“抗腐蚀性”、“抗诱惑性”的能力,谨防上当。这样,才能在社会及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发挥所学之长,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有人说学习老庄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那些积极入仕一路顺风的人往往更推崇儒家。连鲍鹏山都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见老庄的思想确实是可以消人忧愁,减人烦恼的。也许因为此,老庄的思想便被赋予了淡淡的消极。不顺,心烦乏时,老庄便是良药;顺意之时,又哪管道家是什么呢!
可是事物都是两面的啊。假使用佛家的机锋来解释,消极就是积极,积极便是消极。老庄也一样,淡泊名利、不求功名、不念生死、顺乎自然似乎是一种不追求,无追求,一种消极之心隐于其中;追求逍遥、释放本性、心随性至、坚守本心似乎又是千百年来文人志向的追求,又是积极的。只不过积极入仕的文人追求功名,这便是儒家;消极避世、追求本心的文人回归自然,这便是道家。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儒道两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有追求,只不过追求的对象不同罢了。
可无论归隐之人如何说其此行为旨在追求本心,他们归隐的.根源往往都是因为不得志吧。若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拥“颜如玉”、住“黄金屋”,又有几人仍会追求本心而放弃这些呢?所以老庄便常常在文人失意落魄无路可走之时,闯入他们的世界,以追求本心来掩饰官场不得志的落魄,这么说来,老庄真的又是消极的了。
说来说去,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可事物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积极与消极不都源于内心么?内心是怎么看的,事物便怎样存在。只要内心是积极的,采百家之长,必也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了。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暑假里,我读了《童话庄子》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一个个有趣又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小故事组成。而故事的编写者是一位潇洒又悠闲自得的庄子,他才华横溢、智慧过人。虽然生活贫苦,却逍遥自在。即使遭遇挫折,也打扰不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本书里富有科幻和想象的色彩。有神话般的河神和海神,有童话般的大鹏鸟和大蟒蛇,也有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物种。读来令我仿佛身临其境,情景再现。我在书中追随着庄子,一起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开启快乐的密码。
最令我喜欢的小故事是《蜗牛角上的国家》。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王为点小事要出兵征讨齐国,却被一位名叫“戴晋人 ”的老者劝住,讲了“蜗牛角”的寓言,让原本攻打齐国的魏王想到:这世界无边的空虚,不管输赢,也只是在蜗牛角上打了一场胜仗罢了。
我读后,深有感触。是啊,心胸宽大些,烦恼不就变小了吗?原来我们也像在“蜗牛角”上一样渺小。古人竟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觉得有些惭愧吗?住在“蜗牛角”上的比喻还算客气,想想全宇宙,我们就像看不见的细菌,而我们那些像细菌一样的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常常为许多繁琐无聊的小事担心烦扰,在那些事情到来的一刹那,会放大几百倍横在你面前,但风平浪静过后,又觉得变小了,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放下心来吧,试着把那些小事放在蜗牛角上,一切都会变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处之泰然面对任何事情。
让我们一起读读《童话庄子》,一起追随庄子的步伐,寻找真正的智慧和快乐吧!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喜欢这本书里说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如是,对命运的把握亦如是。命运是个客观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决定你的命运。
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还写道:“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闲暇时,我常常会这样想,生活中有许多如意或不如意的事,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杯饮料、一杯咖啡,有人嫌它平淡无滋味,有人喜欢它够爽够刺激,有人说它苦中自有香味。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愿望,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成为理想,邪恶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便成为贪念。
想起警示教育片中那些贪官们,其中不乏聪明有识之士,有些更是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他们平地而起靠着才智、努力和机遇一步步走上高位,曾让多少人艳羡不已。他们心中明知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明知一生前途一世英名将毁于此,却如赌徒般把自己作为赌资全身押上,如飞蛾扑火一去不回头,原因何在?又怎是一个“贪”字能够了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心态使然,是他们心中的许许多多不平衡在作怪。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太少,因为看到自己的仕途已“结构性封顶”而下半辈子却还没做好打算,因为虽为高官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却比不上身旁的一个个老板,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昧着良心为自己为家人为身旁的人谋私利,不惜冒险以身试法去违反党纪国法,心存侥幸只想一旦“安全降落”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哪想到到头来两手空空身陷囹圄才感受到自由多可贵,原已拥有的一切有多珍惜!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一种无法割裂的亲情,臣是自己与他人,君是自己与他人,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可逃避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们在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安之若命,我们必须要好好想想。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人为刀,刀为心,社会为牛,你怎么样对待社会,社会怎么样对你。以无厚入有间,无厚是无我,有厚是太自己,我就是太过自己了。有间就是空隙,就像人体的穴位,刺之而不伤其身,社会的有间在哪?我们找到社会的有间,才能如鱼得水。但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观山为山,观山不为山,观山还是山,人生境界啊。我很早就读过庄子,我只看到了逍遥,所以我是轻浮的,只看到无奈是沉重的,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只看到逍遥是轻浮的,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我是肤浅而轻浮的,但还好我不是庸俗而沉重的.。应该改变下,那就需要行动了啊!我行动力又不怎么好。散木樗材是我曾经用过的昵称,表示无用之用,无为而无畏,今天再看,更多的是管理学的感悟,万物皆有其用,无用之用,物尽其用和用物之大用。无用就是换位思考。
最后是哲学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明白,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者是存在者是因为存在,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为无:道不是物,道生万物,道是道本身,道即为无。无中生有,无就是最本源。我感觉:道生一,一就是存在者,一生二,二即为相对者,二生三,三就是旁观者,无尽的三是万物。还有一句现象背后无一物,现象就是本质,存在就是存在,道就是道,爱就是爱。我好像明白我为什么爱我女朋友了!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四月桃花芳菲之际,我第一次与《庄子》相遇。
那天在图书馆,爸爸执意让我借下这本《庄子》,对于古典名著,我一直提不起兴趣,但是易中天的这部中华经典故事系列,精心挑选23个经典故事,36幅匠心打磨的古典插画,重塑更加现代化的庄子形象。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我对古典名著的看法。就在所有诗人都认为是“桃花蘸水,春意将老”的芳菲四月里,我却在书香里找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领域。
庄子,原名庄周。他写这书的时候,已年过七十。庄子一生贫穷潦倒,但在书里却不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不写达官贵族们的宫斗琐事,这个可会讲故事的老头只写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看似无关联却紧扣着结尾以水为鉴的道教,成为了传世名作中的不朽之籍。再加上易中天先生的现代文注解,让我对这本传世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那一个“农场的故事”。这一章概括了整本书中的思想源泉,里面讲了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农场的故事”这一大章里分为几个小故事。以“沉默的猪”为例。说到有只猪要给先祖祭祀,拿去牺牲,于是猪不乐意了,官员劝他说:“猪啊猪,你为什么不开心呢?你将会被庄重地放在雕花的瓷盘里。拿最好的白布铺在桌上,你看怎么样?”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庄子的`意思也不难理解,一只猪,最好的待遇就是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而不是什么雕花的盘子。道理人人都懂,但当今社会许多人却做不到。名利是很重要,可在生命面前却什么都不是,但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却为了名利与名声丢掉了本心。他们的结局不也和这头猪一模一样吗?
是啊,在这一章最后的故事当中,庄子拿马举例,最后一句“此马只真性情也”道破了真谛。无拘无束的在田野上奔跑,才是马刻在骨子里的天性。我们不也一样吗?
我认为事实上沉默的猪、飞驰的马,乃至庄子及整个道家要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因此最重要的是无拘无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那才叫无愧于人生!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庄子这一班”这本书让我看了回味一再,书中的寓言故事让人感觉到庄子的无拘无束,对存亡的价值观有不同的观点,真是巨大!
书中有一篇内容说到:“楚威王听闻庄子博古通今,便要求两位大夫戴上千金聘礼,到宋国把庄子请回来担任卿相。两位大夫到了宋国,巧见庄子在河滨树下钓 鱼。他俩恭敬地说:我们大王请您帮他管理楚国。”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边问:“传闻楚国太庙供着神龟,神龟是情愿死了被尊供在堂上呢,仍是情愿拖着尾巴在 泥里爬呢?”两位大夫说:“当然情愿活着啦!”庄子一挥手说:“你们走吧,我就愿意拖着尾巴在泥里自在地爬,才不情愿被装在锦盒里供在堂上!”庄子甘愿自 由安闲的日子,也不要捆绑在金衣玉食、荣华富贵的日子中。
我们现在的物资丰厚了,寿数增长了,耐性却少了,高兴也少了。我们争夺的事物往往与自在各走各路,其实自在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缺少了自在,就算有再多 的财富那又怎么呢?再多的财富买的起自在吗?假如你当了金钱的奴隶,那么你会高兴吗?我想不会!就像一只小鸟被关在富丽堂皇的笼子里和无拘无束的在天空飞 翔,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才会让小鸟高兴呢?一只北极熊孑立的被关在狭小的动物园里和敞徉在雪地里与火伴一同游玩,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对北极熊比较好呢?
从这一本书让我领会到了自在的重要,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惜自在的韶光,仔细的过每一天,让自己活出生命的含义,活出日子的精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庄子认为遇事应该沉住气,心平气和的自然处之,切莫心浮气躁,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将军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但他渐渐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将军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将军狠狠地骂了一句。“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刚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的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间,将军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老僧确实能沉得住气,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险时,依然能够平静的面对,所以,他制服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将军。试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气,与将军争执起来,或者对其不屑一顾,其结果会是怎样呢?
庄子说:“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因为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最有针对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内心则比被别人抓住命根子还要可怕,还要恐怖,犹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样陷入被动,只能听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相异的两种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装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所以,绝顶聪明的人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聪明,以免让别人窥视到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时候是卖杀装憨,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让别人看透内心。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还岳梦中飞”。(梁启超赠冰心语)世界上虽沧桑变化,我心事定,无论你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的确如此,古今中外,凡是伟人,定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特点,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的判断局势、应变局势、取得成就。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争鸣。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观点。我认为在众多经典著作之中,最引人莫过于《庄子》。
《庄子》又称为《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 周,庄周被世人称为庄子。《庄子》全书共三十三篇,相传,书中内篇七篇为庄周本人所著, 而其余外篇十五篇与杂篇十一篇为庄子后学所著。
内篇多介绍庄子的哲学思想,外篇则介绍庄子的事迹来反映他的观点,让他描述的思想 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细细读来,《庄子》并不像现代哲学教研书那样枯燥,反而十分有 趣。《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大量如鲲鹏、小若蜩之间的对比,写出心怀大地之人与鼠目寸 光之人的区别。而斥 那无知之言令人发笑。用宋荣子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 不加沮”“列子御风而行”来反衬出庄子心目中能真正逍遥的境界。即书中所言“至人、圣 人、神人”的境界。从这些境界中,可以看出庄子对身体、精神,甚至某些更为玄妙状态下 的绝对自由的向往。读罢此篇,我突然发现,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已经十分缺乏对于这种自 由的追求思想。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境界,我对庄子追求极致自由的思想顿生敬意。
而庄子对于人类状态的思考,其角度更为精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庄子在 《齐物论》中,写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样的话。这种将人类与其 它物种相互交融,看成一体的想法确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他直接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在外篇《至乐》中写道:“庄子的妻子死后,惠子前去探望庄子, 想安慰他。但惠子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但没有看见悲伤的庄子,反而看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 一幕——庄子正在敲击盆大声唱歌。”故事有些夸张,但这正是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现。他说明了这样做的'原因,那就是他认为人本是从天地间衍生而来的,而人死后不过是回归自 然天地,又为什么要为妻子的死而伤心呢?如此豁达,天地间唯此一人尔。
《庄子》可以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书。书中崇尚自由,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思 想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它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一般有趣的哲学书。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孟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
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书中显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梦。而在你的梦中我所探寻到的不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骷髅。你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扰死后你愿让蛆虫蚀尽你身躯上残留的最后一点余肉让野狗啃尽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头让秃鹫啄食你的双眸。热你始终躺在天地之间无力反抗却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动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复你的身躯让你重回人间还你父母妻儿送你回故乡再做那个逍遥的孟子怎么样你愿意吗
不千万别这样。你恳求道:我死后在无欲望干扰着我。更不必为其劳形伤体在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尽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壁用星辰做珍珠用万物做礼物还有什么葬仅胜于此呢我想这不就是骷髅给我们的忠告吗只有摆脱了欲望方能无忧无虑尽享天地赐予的一切快乐这便是逍遥。随风飘飘天地住逍遥。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本书采取一书一人物的形式,以活泼、轻松的笔调,让读者看这些高居云端的先人们走入凡间,走入我们的生活里,和我们一起探讨这样一些深层的问题:我们所遗失的智慧在哪里?我们是否太粗心,以至于让智慧擦肩而过?我们的.生活是否因为充塞了没有生命的资讯而失去了生机?我们的人生是否应该做某种程度的调整.以和古圣先贤取得精神上的联系?《庄子,你在说什么?》一书,是以故事为表现形式,并且在每篇的文末都附有小小的生活智慧,供读者借鉴。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书中每个故事深入浅出,短小精干,确实引人入胜。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小人为利,士为名,大夫为势,圣人为天下。只不过目标不同而已,每个人的人生信条不一样而已。但小人也好、圣人也罢,最终逃不了一死,还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自己的想得到的生活吧,不要被世俗而左右。懂得享受人生的人是最快乐的。先人的智慧有如流水,有的人看见水奔流不息,就想到应该学习它,不舍昼夜地奔赴理想;有的人看见水滋润万物,就想到应该效法它。源源不断地养护生命。先人的智慧,因为有你的思考,不再是死的资讯;先人的智慧,因为有你的学习和效法,活在你人生的每分每秒中。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庄子在养生主中有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老先生的本意到底如何,至今未弄得明白,倒是望文生义地觉得,会不会是这样的意思呢——为善嘛,千万不要走火如魔到一定要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地步,而为恶嘛,也千万不要一意孤行弄到不计后果以至于触犯刑律的境地。
此中的的为善与为恶之解,不知正解是什么,我自已似乎倾向于人的社会中对于自己个体利益的两种态度,为善嘛,似乎可以理解为利他之举,为恶嘛,似乎可以理解为利己之举。那么,这两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利他之举,可以做,但是不要做到是为了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程度,因为那样会很累很累,也不排除会因求名而失去许多本应享受的人生乐趣甚至于失去自己的生命啊;利己之为也可以行,但是不要做到面临刑罚加身的程度,因为那样你会得不偿失地受到屈辱与失去自由甚至于失掉生命啊。
这两句话,应当还包含着主张个人对许多事情的自主选择与判断的因素,因为要做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其标准显然应当为当事人自己去下结论,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迫不得已而为之。
做为我自己,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过《庖丁解牛》,那是从《养生主》中节选出来的,那篇课文中是否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两句,是不记得了,但是现在因为复习《庖丁解牛》以希图背诵之时,倒是见到了《养生主》之全文,觉得有必要全文诵读之,也希望能从中汲取些营养,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些,试着背诵之,也算做是进行记忆训练罢。
试试看吧。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庄子认为遇事应该沉住气,心平气和的自然处之,切莫心浮气躁,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将军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但他渐渐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将军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将军狠狠地骂了一句。“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刚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的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间,将军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老僧确实能沉得住气,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险时,依然能够平静的面对,所以,他制服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将军。试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气,与将军争执起来,或者对其不屑一顾,其结果会是怎样呢?
庄子说:“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因为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最有针对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内心则比被别人抓住命根子还要可怕,还要恐怖,犹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样陷入被动,只能听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相异的两种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装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所以,绝顶聪明的人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聪明,以免让别人窥视到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时候是卖杀装憨,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让别人看透内心。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还岳梦中飞”。(梁启超赠冰心语)世界上虽沧桑变化,我心事定,无论你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的确如此,古今中外,凡是伟人,定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特点,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的判断局势、应变局势、取得成就。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身。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庄子心得》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把国学的经典著作《庄子》用简单的语言和故事铭刻在了我们的心灵之上。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是一种快乐,它都在给我娓娓道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告诉我怎样才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告诉我们怎样修养道德品性,让情感智慧得到升华。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那里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是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于丹在心得三中感悟与超越中提到了名利二字,说了三个故事,其一,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其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三,又举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这三则故事都顺应了一个主题淡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丹又指导我们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内心。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够看清超越言行的内心真正的质地。也就是说,内心里面的这种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内敛于心而不张扬的。
中国台湾著名的教授傅佩荣先生在研究庄子之后,得出一个心得,他说:真正看懂《庄子》就会明白,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局或是一个终点。人是不断地经历许许多多的过程,长时间从磨练活出灿烂的今天。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烦恼、悲哀、无奈等很多负面的情绪,但这些其实都只是磨练我们成长的过程而已。于丹告诉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让我们领略到这样一种大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让我们霍然开朗,让我们坦然微笑,还让我们掩卷而思。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雨果说过: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笼罩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前几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名叫《童话庄子·逍遥游》的书。这本书很薄。是一篇童话。只有差不多200页。刚开始觉得很无聊。但一翻开书,就再也停不下来了。里书面不仅有有趣的内容,还有好看的插图。让读者一读就好像进入了这故事的世界。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施小惠为了抓蝴蝶闯入了一片栅栏,进去之后发现了,在一座石头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自称庄周。他把施小惠,误认成了老友惠施。并把它和施小惠,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进行了一次对施小惠来说史无前例逍遥游。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白衣老人庄周。因为他个性自由,与我的个性非常相像。我还觉得,作者把庄子写的胜似神仙。庄子他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他跟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本不是在一个时代的,而在这本书中,庄子却认识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一同变成蝴蝶一起在天空中飞翔。此外,作者还在这本书里,引用了许多《庄子》里面的名言。让读者学到了很多庄子对生活方面的认识。不仅如此,作者还在这本书里加了一些自己改编的古老历史神话故事。让读者读起来既有新鲜的味道,也有古老的味道,回味无穷。
说到《庄子》,我就想到了这句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 我在许多文章中都看到有点评过。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和地把万物一起生下,万物与我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区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谦虚。
故事中的逍遥游非常精彩,但人生中的逍遥游,还要比故事中光彩许多。而且,它,还在待续着呢……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喜欢这本书,在读中感悟着庄子留给后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感受着于丹独到现代的见解。品读着那一个个诠释着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坐在阳光房中,享受心灵的宁静,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如此惬意的生活,真美。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喜欢其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只小鹰,他从小跟着鸡群长大,小鹰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鸡。所以,当主人真正要放飞这只鹰的时候,怎么诱惑、怎么打骂,鹰就是飞不起来,因为它认为自己是一只不会飞的小鸡。最后主人失望了,说:“我白养了一只雏鹰,一点用处也没有。我把它扔了吧。”主人把这只小鹰带到了悬崖边,像扔一只鸡崽一样将小鹰扔下悬崖。小鹰垂直的从悬崖上掉下去,就在急速坠落的过程中,这只小鹰扑棱扑棱翅膀,在坠地之前竟突然飞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就在从悬崖下落的高空的落差中,鹰的天性被激活了,恢复了,它知道自己的翅膀是有用的。
其实我们有多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某种潜能从来没有被开发出来。确实是这样的。教师,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开发学生潜能的责任有很多是我们应该承担起来的。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某种激发学生潜能的情境,让学生某个方面的潜能凸显出来,并引导、诱导其成长为某一方面的“专才”,其实,这就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道路。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意。人的辈子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意,那么,还有哪些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生。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清茶,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庄子心得》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了解。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实的,就好似太阳经常从西边升起一样,就好似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遭遇的灵魂问题,结合其浓厚的中式修养,从另类的时尚角度把儒学的精典著作《庄子》用简洁的语言和独白铭刻在了我们的灵魂之上。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是一种幸福,它都在给我娓娓道来以如何的`态度来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告诉我怎么能够作为一个美好幸福的人,告诉我们如何修养道德品性,让心灵智慧受到升华。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得到不求上进的妨碍,但在我觉得那里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全球;那是一种无法理解的宽容。他宽恕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于丹在经验三中感悟与超越中提及了名利二字,说了三个故事,其一,据说清朝乾隆皇后下江南的之后,在南京金山寺,他问当年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常常,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唯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大抵就是这两条船。其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三,又举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这三则故事都顺应了一个主题淡泊。其实这些之后,我们会置身于这种的无奈中。所以人必须认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取舍。诗人纪伯伦曾经抱怨:我们将要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丹又指导我们要看见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平静的灵魂,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我们能够真正发现内心。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里有大境界,你才无法认清超越言行的心里真正的质地。也就是说,内心里面的这些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严谨于心而不张扬的。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31
神人离形析体,混一无功。无形无相,名实攸同。大者有大之用,小者有小之用。二者各得其欲,是以无用以为天下用。况鳞羽文章而获死,珠玉光明而蒙尘。何弊弊于天下邪?尧犹怅然于姑射之人。有不龟手之药者,于宋则洴澼絖为用,于吴则裂土封邦为用,非无用长于大用乎?黄金者,多于亚墨利加,而输于欧亚之陆,是岂一隅之物用于天下。若大瓠虑以为樽,浮于沧溟之上,因马尼拉航线,易以黄金,岂非大用之用哉。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何故?譬如一人言有甲,而听者亦以为有甲。究此二甲,竟非同甲,故隙生而怨成。且是非之言,多是此类。白所以命色,而马所以命形。命色者非命形也,故白马非马。而庄子则谓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盖马者现量也,非命形也。白者,比量也。非马者,即非以马为马之马也,亦是比量。二皆非马,则争自绝矣。此章炳麟以唯识解之。
使我与若辨,若胜我,则若果是邪?若不胜我,则我果是邪?方始也,若知果胜我,则知之先也。若不知果胜我,则知之后也。果无变也。所谓是不是,然不然,指不指,是以穷年以逐末。丽之姬泣时安知后以为悔也,而李斯安知所求者不过黄门犬也?
昔李君明作准以定数,作六十律以为中吕反生黄钟。乃循蕤宾重上之法,终于南事之率。然则蕤宾下生之法,亦生律吕,何弃之不用邪?盖因蕤宾下生,则减于四寸五分。四寸五分者,清黄钟之数也。夫减于标准者,犹如淮北之枳,其实不同矣。黄钟定九寸,林钟则六寸。黄钟定八十一寸,林钟则五十四寸,余者莫不循黄钟而动。旋相为宫则五音成,五音莫不循宫而动,此所谓反者道之动。夫律吕,皆追黄钟。黄钟乃律吕之定数,衍生之准则也。不知准则不知律,故有道而物成也。
方我之生也,成我之元素亦有,方我之死也,成我之元素亦非无。然则火传于薪,不知其尽,而甲薪之火与乙薪之火焉有同异,又上流之水与下流之水焉有异同。则元素在此与在彼有何同异。若参商邪?四时也,县解也。安期生,王子乔,莫不为世俗所求也。长生也,不可得。长乐也,亦不可得。长乐未央亦一代之精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