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笔记精彩18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
《三体》读后感范文 1
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当一名天文学家。对那个充满神秘的星空,总是有无限的向往。
长大了,抬头遥望星空的机会越来越少,也渐渐忘却了星空的魅力。再次抬头仰望星空,却发现现在工业高度发展之后的环境,已经遮盖了宇宙原本的色彩。这层纱幕背后,隐藏了多少秘密。刘慈欣的《三体》,用科幻,给我们诠释了宇宙。
《三体》共分三部,《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和《三体3·死神永生》。从开始,到宇宙终结为止。讨论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从中还是可以看到使命的力量。这种使命感放在现实生活里是一种悲剧,但是投射在科幻小说里却相得益彰,显得气势磅礴,尤如史诗。
《三体》讲述了时期科学家叶文洁发现了宇宙人的存在,通过太阳辐射与三体人取得联系,从而致使三体世界欲图毁灭地球文明。三体人能脱水,有三个太阳,能风干储存,作者用独特的三体游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而有趣的世界。地球人类为了自救,进行了面壁者计划,其中的三位面壁者均以失败告终,只有罗辑最终发现了黑暗森林宇宙法则,从而威慑了三体文明。而在罗辑之后,程心接受执剑者身份,却在几分钟之内被三体文明摧毁了地球防御。而章北海引领出宇宙深处的舰队,终于执行了黑暗森林法则,致使三体文明被摧毁,而地球也面临了被发现的危机。在云天明从三体文明传回的情报中,地球文明发现了三条自救方案,最终以掩体世界作为最终选择,而托马斯·维德等人知道这并不是安全选择,致力研究逃离计划,在即将成功的时候,程心又一次为不暴露掩体世界而选择放弃。最终在歌者的二维化纸片中,地球文明走向了灭亡。唯有程心与艾AA逃离了地球。之后程心走到宇宙的尽头,观看了宇宙的终结。
对于整部小说,印象最深刻的算罗辑博士。罗辑原是一个游戏人生、玩世不恭的形象。却在命运的驱使 然后又用尽一生,成为执剑者,使用他发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则保护了地球。
女主人公算是程心了,这位见证宇宙终结的人,也两次放弃了拯救地球的机会。心存无限的善良与爱,却也以此背弃了生存法则,使地球人类走向了最终的灭亡。这不禁让我想起有时候,错误的爱与善良,只会把生活推向深渊。
小说里还有好几位深刻的人物,叶文洁、章北海、史强、云天明、艾AA、智子、托马斯·维德等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都在为生存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在《三体》的世界里,主人公并不重要,纵观全局,比起整个宇宙,人、地球和太阳系实在太渺小。在无数个宇宙生命面前,地球人类在歌者扔出的一个小纸片面前就灰灰湮灭了。唯有不断的强大,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宇宙法则里生存下去。
《三体》读后感 2
久仰大名,以至于有人把人类分为了看《三体》和不看的两大类。
庆幸看了本书,更庆幸是三部一口气看完。凭心而论,第一部看完并没有太多的触动,感觉更像一个科而不幻的中国版希区柯克,也是长久以来中国作者写科幻的一个默认套路:提出一个科幻理念,然后将其置于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与时代背景(比如文革),然后利用当时的信息闭塞,将一鳞半爪的不可思议事件与当前公认的科幻理念生硬地嫁接在一起。
所以对于读者而言,看那种“科幻”作品,不像看文学作品,而是像阅读科普版的论文,吸引能读下去的动力仅在于一个悬念:作者如何把两者间的联系解释得自圆其说。而看完掩卷,获得的也并非幻想基础上的“建造”,而是扒开表象以下的。“解构”。
当然,个
《三体》读后感 3
一开始是在回家的动车上看的。游戏界面里面神奇的三体世界已经让我不知所言。无规律的恒纪元,错乱的时空以及有些奇妙的脱水行为。然后突然间打开了红岸计划,突然间出现了地球三体组织,大家相信着这个文明程度更高的星球会帮助地球建设更文明的秩序。
然后突然是真相,是三体人在四个世纪之后到达地球并入侵的宣告。
面壁人,我是你的破壁人。
完全不知道这一刻联邦政府做的决定正确与否,就像曾经被否定的所谓咒语揭示了黑暗森林法则,就像曾经被认为叛逃的自然选择号建立了星舰地球,就像曾以为那三个故事暗示的是掩体而最终需要光速逃逸时只有一艘宇宙飞船保留了人类文明……
明明只是冬眠了十六天的最后两个地球人,醒来却已经错过了千万年。
罗辑在最后的'博物馆里说的,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再往前走会不会遇到秦,汉没有罢黜百家而是像春秋那样百家争鸣又会怎么样。多像人生。
看到那里的时候思绪有些不受控制,想起我和某个人遥远的人认识的过程,甚至称不上相遇。如果早一步,如果晚一步,会怎么样。
广阔的宇宙,还有这跨越千万年的故事,给了我想象的空间。
《三体》读后感 4
晚上望着广阔的天空,我都会想象在距离我们4.25光年的三体世界发生的趣事。
因为我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对那个三体世界很好奇。读完这部小说,觉得那个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文学世界,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独特的趣味儿。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敬佩三个人:舰长张北海、舰队长老丁仪和面壁者罗辑,因为他们没有用精神胜利法与三体抗争,而是用像一招致命的日本剑道见法与三体斗争,每个人都给了三体一记重击。
就像大人们说正在因失败而哭泣的小孩子一样:“别空想,别哭,不然啥事也干不成。”但很多人都在空想中错过机会,从而没有办好事,我觉得这就是在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剧情后面的道理,让我们去重新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刘慈欣是个沉稳机智的人,他的书可以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对我们(包括大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所以我们要多看这种书,做个沉稳机智的人。不能向权势低头,要保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自欺欺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做一些愚蠢的事。
《三体》读后感 5
三体的角度很多,不是单一的科幻小说,角度也新颖。比起美国的科幻大片,在三体面前他们都黯然失色!
为何说这么说,因为三体不单单只是科幻小说,从更深层的讲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到底是谁能拯救,是人类自己的反省,还是通过宇宙外界的来对地球的毁灭?而不是美国科幻大片的英雄主义来拯救人类。拯救的'不是人类,而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拯救。
先不说三体世界存不存在,但是人类不断对地球的破坏而衍生希望通过宇宙外的世界拯救地球,难道人类的文明真的需要宇宙外的世界来拯救吗?!宇宙外的世界真的是友善的吗!什么样的世界才是称为好,没有明确的答案。人类是自私的,如果说人类文明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这么说再确切不过了。
《三体》读后感 6
十年前我隔壁工位的小姑娘向我推荐了《三体》,并称之为不得不看的脑洞大开神作。当时沉迷于村上春树的我简单翻了几页,因为作者的文字略显粗糙而将其搁置一边。如今,我庆幸当时的决定。如果我在那个时候读完了这套书,所能吸收和思索的恐怕要比现在少了很多吧。
重新审视文明与道德
首先要承认的是,作为一个只有高中物理知识水平的文科生,要理解书中提到的各种物理学概念是有着相当难度的。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我,仍然被作者对于宇宙的庞大构想所震撼。更不要说真正捉住我的内容,是在这个庞大构想之下对于人类,人性和文明的深刻讨论。电车难题,囚徒困境,这些我们常见的伦理和逻辑难题在宇宙文明冲突和生死存亡的大背景下被无限的放大和极化,人类个体显得那么渺小而他们的选择偏偏有时有那么重要。
刘慈欣对于宇宙社会学底层逻辑的描述,让我反复想起这十年间一部霸榜番剧《进击的巨人》反复在阐述的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残酷啊”。这个观点对于20xx年的人类来说,恐怕会引起更多的共鸣吧。过去三十年的和平与繁荣,的确使主流观点产生了很多幻觉和假象。我当然不是一个战争和焦虑贩子,但我觉得戳破这些幻觉也没什么不好,比起宣传天下美好人心向善的大同世界,我更喜欢《道德经》对我们的教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于我个人而言,与其被善良绑架,我更希望把善良作为一种选择。
知识分子的自嘲
坦白地讲,我觉得对于人物的刻画并不是大刘的强项。但是书中有两个人物还是让我不禁会心一笑,一个是罗辑,一个是云天明。这会心一笑的一笑大概就是两个书呆子对于“书呆子可以拯救世界”这个童话故事的尴尬对视吧。我想这里面既包含了对于“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无奈,也寄托了对知识分子意义的期待和肯定。或许是因为性别的差异,我总觉得作者对于另外一位女性知识分子,也是主角之一的程心,的描写似乎总是差了一截。在知识分子的对面,大刘创造了史强这位角色。这个充满了街头智慧的大老粗,在书中无所不能,几乎是BUG一样的存在,我不妨将他当作是知识分子的另一次自嘲吧。
致敬,广博的宇宙以及渺小的人
“这场战争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自由与权力比起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请各位轻松作战” —这是我印象中书里唯一一次指名道姓的引用其他著作的原文,而这部著作恰恰又是我青年时期最爱的《银河英雄传说》。仅凭这一段,我对于大刘的意识形态光谱已经有了比较确定的感知了。当然,这是一段在很多角度都可以被挑战的论述,但是我觉得这并不妨碍其本身蕴含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交战双方都有足够多的人进行过类似反思的时候,是不是大部分战争就可以被避免了呢?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无疑这是对帕斯卡“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的致敬。抛开略显蹩脚的文法不谈,这两段话的内核实质上高度统一在一种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之下,即:关注当下的意义。对于设定如此宏大的'一部作品,读完之后难免会产生某种虚无感和无力感,宇宙实在太大,人实在太渺小,蚂蚁一样的我们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而这画龙点睛的话恰好把我们拉回了现实的世界,让我们关注当下,关注我们的行为,如果哪些更抽象更远大的目的在权威和力量的推动下,进而与我们当下的价值判断形成了冲突的时候那么究竟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刘慈欣给了我们答案。
三体的故事开始于人类对文明的终极绝望,终结于人类对宇宙的美好希望,在宏大设定下起起伏伏的剧情转折,每每让我们对人类,文明和道德进行一次次深刻的哲学反思,其震撼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套用一句通俗的书评吧:人类应该感谢刘慈欣。
《三体》读后感 7
作为一个理工直女,对《三体》完全没有抵抗力。用了一周的时间一口气看完1.2,感觉就是过瘾!激动!脑力风暴不要太爽!而第三部倒是用了将近十天才陆续看完,一部分是前面烧脑太过,感觉需要喘息,还是第三部太过沉重。读完1.2后不小心看了部分书评,以至于大约知道了结局。人类的终极命运,乃至宇宙的终极命运,都将走进无边的黑暗……深深的无力感,也可能是我降低读第三部速度的主要原因。
毋容置疑。《三体》绝对是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既有环环相扣的情节,又有缜密有序的逻辑,更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又始终贯穿着思索和人文关怀。很少看到科幻作品深度至此。学理工的大概才能理解,从技术上要讲通一个科幻故事有多难。而又如此丝丝入扣,不断突破脑力极限,绝非一个只靠文字写作的人能够办到。
也看了部分书评,一些贬低作者的评论,一眼就能看穿是玩纯文字的。学文科的看不懂不奇怪,看不明白却非要标新立异挑毛病,用一些所谓的哲学理念强怼,自以为是……呵呵,只能说,夏虫不可语冰,我都懒得怼你。
《三体》读后感 8
龟龟,龟龟,龟龟,欲辨已忘言,10多个小时是值得的,我会再重新读一遍的。叶文杰,罗辑,云天明,维德,程心,我们会再次相遇的。
从来没想到一本书能有如此大的时间和空间跨越,如此深却又很完美的格局,人性的弱点,人类的丑恶,人类的'善良在写一本书中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人类想要的是什么,人类是什么。或许我们只是为了求生存的碳基化合物,不过稍微有点思想。我们以为了解了一切(20世纪物理学中的两朵乌云),傲慢的以为科技到了现在这个程度既是顶峰,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是宇宙中的唯一,事实到底是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我们最终真的能了解这个世界所有的真相吗?人类一步一步的走在捡贝壳的路上,我们有时间或者未来这个捡贝壳,或者说孩子真的能力把贝壳全部背在身上吗?须知海里不止有贝壳。
慢慢的走着,慢慢的走着,慢慢的前进,慢慢的去探索,怀着敬畏,揣着谦虚,时不时的看看来自几十个天文单位外的星光,我们提了提手中贝壳,明白未来还很漫长。
《三体》读后感 9
在多数人眼中绝对的反面角色———三体竟然发回的第一个消息是让地球人不要回复,保护自己。这说明三体亦有善,他善待了在他们文明眼中如同蝼蚁一般的我们。何为善,《国语·晋语》曰:善,德之建也。也就是说善,是建立德行的基础。世间有善则世间和谐。
在《三体》中我体悟到了两种善,过程论的善和结果论的善。我以为罗辑是结果论的善。他用黑暗森林法则来和三体文明进行对赌协议,以此保护了人类文明使其得以延续。无论是作为面壁人还是执剑人,罗辑在很多过程中的行为难以称之为善行,他通过自残来威胁三体,为了自己私利而营建住所,但是他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一个拯救人类文明的大善。程心的善是过程论的善。这如文中所述的那样她如同一位圣母,做的每一个决定和事情都从大爱的角度来判断,即使这些决定将带来灾难也不忍心自毁同类。有些 其实在文中背景下,无论什么情形下,地球文明必然毁灭而三体文明没有地球也无法生存,因此她的选择不仅是寻求那微乎其微的共赢局面也是对三体文明的一种善行。所谓以德报怨不过如此。善,德之建也。为善不同,同归于美。过程论的善和结果论的善共同组成了我们的美好社会。因为有过程论的善,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法律的公正;因为有结果论的善,我们的社会得以平衡,正义得以伸张。
然而,伪善不是善。作者对维德包装成为一个坚毅的人,但是当我们拨开这层包装便可以看到一个伪善者。他所做的事是善吗?不是。他故意隐瞒云天明送程心星星并不是为了实现人类的伟大救赎,而是为了让云天明更决心奉献自己,让程心为自己服务。他违背法律私自研制曲率飞行器并不是为了实现人类逃离,而是为了还他自己的人情。作者包装的越高尚,越凸显维德人的伪善本性。“伪善”比“无善”更可怕,无善无为,但是伪善却损人。感恩节赦免火鸡是善吗?是,又好像不是。美国人平均每年在感恩节期间要吃掉4600多万只火鸡。赦免两只火鸡展示了美国的善,可是不难发现,由此带来的文化符号为了这两只火鸡会有更多的火鸡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汉徐干《中论·考伪》:“人徒知名之为善,不知伪善者为不善也。
为善者是孤独的。在文中,罗辑是孤独的,程心是孤独的';在动漫中,蜘蛛侠是孤独的,全民超人汉考克是孤独的;在现实中,扶老奶奶的小伙子是孤独的,曼德拉也是孤独的。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孤独的后果是整个大环境的消极态度。人人都希望世界上有英雄但是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英雄。在大难当前人们祈求英雄出世,希望上帝或者佛能够相救,但是等到苦难度过之后又有几人还会想起当初呼唤了万遍的上帝,又有几人还会继续诚心烧香拜佛。人们的世界观只存在有用和无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我以为,其中无用是指无功利之用,这样的世界观使得为善者得不到任何对等的回报,失去了为善土壤的社会人人都不愿意行善,导致我们常说的“人们一边抱怨社会无情,一边‘独善其身’”。因此,为善者是孤独的。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这句歌词体现的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美好的世界需要有为善者,而为善需要有为善者的土壤。我以为提供为善土壤的境界有三:敢于为善;善有所得;乐于为善。敢于为善就要求社会坚决维护为善者的权益,通过公正的公检法体系保障为善者的自身权益不受侵害,敢于为善。善有所得就是要给与为善者合适的补偿,从而降低为善的成本。社会向大家宣扬为善,颁发荣誉就是促进人们乐于为善,就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大家积极的为善。为善不同,同归于美。
《三体》读后感 10
《三体 黑暗森林》主要讲述的是本书的主人公之一罗辑在人类科学被三体星人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对叶文洁对他说的一席话的思考,从而提出令人生畏的黑暗森林法则并成功威胁三体星人放缓其对地球的占领计划的故事。我认为这一部也是《三体》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从四位面壁者提出的出人意料的防御计划到太空舰队领导人章北海那具有前瞻性的非工质动力系统和果敢血性的暗杀行动,无不令人震惊和热血沸腾。
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的《三体 死神永生》,交待了人类和三体星人的命运。在此之前两个文明间的战争以及宇宙人类之间的利益争夺,为我们描述了种种我们未曾听闻的战争方式。而第三方高级文明对地球和三体星的毁灭性打击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渺小。在此我不得不对刘慈欣老师表示深深的敬佩。
《三体》的给人的震撼之处不仅在其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三体》严谨的逻辑和硬派的科学理论也让人眼前一亮。在我读《三体》的过程中,我也对《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以及情节的逻辑产生过怀疑,但在多次思考和论证后,还是被刘慈欣老师的严谨深深折服。
当一个世界用光年来表达距离,用亿年来表达时间的时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进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东西。
当然,除去那些超赞的情节,我更欣赏小说里面对人性的讨论。
当叶文洁向未知的三体世界发送信息,让他们来取代地球文明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对人类或者说是对人性的绝望,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也想象不了文革,但是从叶文洁身上,还是可以看到这场浩劫给人性的重创——多次失望到最终绝望。想到我的一个朋友也跟我说过,单纯并不难,难的是你经历了许多事情,却还能保持单纯。
文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关于这个,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喜欢理性的人,尽管理智在疯狂面前是多么的无力,但是,如果能在一个疯狂的环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罗辑,一个被选中为面壁者的普通人。在巨大的压力下,运用自己的智慧,震慑住了三体人,保护地球免受侵占。之后又作为地球的执剑人保护了地球几十年,被奉为神灵。可是最后,他又被控诉多年前他的一次暴露一个星系位置的试验可能毁灭了一个文明。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人的善变,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可能会客客气气的,当你不再有作用了,便形同陌路。另外,这里罗辑被控诉毁灭了一个文明。那么,我们是否有权利去毁灭一个文明,甚至只是剥夺生命?我想到了之前微博上@能靠点儿谱吗 的一个讨论“按下一个按钮,地球上的某个和你不相关的会死去,然后你会得到许多许多的钱。问题是,你会按下吗?”,也想到前几天泛读课老师问的,(二战期间)你(一个德国少年)会不会去射杀一个俄国的俘虏(他是你的敌人)。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我还是不会去剥夺别人的生命,非要给出理由的话,第一是换位思考我也
上面我说的关于人有爱的这一点,在另一个主角程心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她的两次抉择“不暴露三体文明的位置、让星环城投降”,就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当然,她的选择,一次让人类面临被三体文明侵占的危险,另一次让人类失去造光速飞船,避免灭掉打击的机会。看起来出于人性的选择却导致了悲剧的结果,是不是她的选择错了呢?我想不是的,微博上@奶牛denny说过“做你所坚信的事,有可能很多年很多年,都不会有人来认可你,赞赏你。更不会被几百人、几千人在公共场合赞许。 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但是,总有一天,有人会很诚心地告诉你,你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我觉得,我们要审慎地做出决定,然后,就去坚持它。
《三体》读后感 11
纵观整部小说,又不得不惊叹于作者那令人咂舌的想象力,从“红岸工程”到“三体世界”;从“阶梯计划”到“面壁计划”;再由“质子”、“水滴”到“黑暗森林”,每一个脑洞,都穷尽我的想象力在脑海中绘制那生动的场面。但这并不是全部,作者再一次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使读者震惊,从“纳米材料”到“太空电梯”,从“宇宙速度”到“背景辐射”,再由“引力波”到“相对论效应”,那些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在作者笔下仿佛有了生命,真的可以使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
读完整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是作者以其中一个人物的口吻说出来的话: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读后感 12
《三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慈欣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外星人在未来即将入侵,一股类似邪教的势力——ETO突然成为隐患,这个内部有两个分歧的团体,就像天使与魔鬼一样,一个渴望毁灭,一个渴望救赎。相辅相成,让这本书背后的哲学道理更深奥。
这本书有两做事线,一个为著名科学家,一个是见证过人性的残酷和消失的ETO两位领袖之一的。叶文洁。一个是励志消灭ETO,被外星人盯上;一个引来了天外来客,内心纠结实则心存善意。究竟,那一方的举动才是不正确的?是ETO还是在道德之后干坏事的人类。内容含有深意,阅读流畅文笔细腻。我仿佛在无意中悟到什么,凝滞了一下,随着书本落地,一股恐怖之感遍布我的全身,我的大脑在这一刻飞速思考起来,或许外星人的到来未必是一件好事。人的存在是什么?或许宇宙的出现是刻意为之的?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想什么了。
道德由人而定,也由人而毁灭,仿佛这样的循环是无止境的,我们的探索与追求终究是为自由。
如果末日真的到来,哪条路才是正确的。如果道德真的还有就不会战争了。
人类想有的究竟是什么?
《三体》读书笔记 13
我热衷于科幻小说,从小就喜欢这些让人有无限遐想的作品。
几个月前我在图书馆读完了《三体》。最近偶然看见有同学在看,便忍不住买了一本重读。
再次翻开《三体》第一部,我先看见了渺小的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生存竞争,面对突如其来的生存危机,我们似乎只能孤注一掷。在这里我们共同建立了一条准则,引述如下: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准则的关键词是“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直白说就是:你搞不懂对方文明是否友好,抑或科技爆炸式发展是否会让对手文明在短时间内超越你!因此生存的制胜关键就是尽量缩短攻击时间,必须先发制人!
这个想法简直自私到穷凶极恶,可怕至极!在这种理论下,自己想要活命,似乎只能大开杀戒!在放眼不同的文明体系时,不能带有人类的“通病”——情感和人性,难道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让自己的良心活受罪?!
我瞬间感觉三观颠倒,星空都扭曲变了样:璀璨的外表之下,是血海寒芒,《三体》第二册主人公罗辑从此患上了严重的星空恐惧症……天哪,我们最终
写作背景不再是那个渺小脆弱的液体星球,而是整个宇宙,那片闪着寒芒的星空,人类的种子逃了出来,再加上之前的叛逃人数也不过5000人。太阳系遭到了致命的黑暗森林打击,消灭我们的只是一个很卑微的高级文明!地球是很原始落后的文明,感觉公司计算,仅仅银河系的文明总数,都可能有数以百万计!
主人公最后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宇宙的。结构被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毁得差不多了,要重头开始,就是再回到那个大小为零、密度无限的原子,那种尺度下时间与空间是没有意义的。在那个无限之前,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它既是开始也是结束。故事结尾处,为了重启需要的第一变量,能量守恒,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要拿出来,随后主人公一行人坐着飞船离开了超空间,走向死神……
所谓“死神永生”就是这样吧,一切都不复存在。我们是如此的渺小,是星空暗流中的一粒浮尘……
手颤抖着放下书,看向窗外。
晴天依在,岁月静好,所谓的末日,根本不曾存在。
追逐自己的梦想,充实自己一生,才是我最终的答案。
《三体》读后感 14
《三体Ⅰ》实际上讲述了三个故事,三个绝望的故事。
叶文洁的故事表示着对人类社会的绝望,汪淼则代表着对未来的绝望,而三体文明代表的是对整个生命形态的绝望。在那里,生存的目的只为了生存,没有欢乐、没有悲伤、没有幸福也没有痛苦,剩下的只有无垠的冷漠和机械零件般的生活。这样冰冷的世界给人的绝望感是恐怖至极的,因为真正的恐怖并不是一个面目奇丑的怪物突然出现在你眼前,真正的恐怖是你的思想被领入一个完全黑暗陌生,没有出路的死亡绝域。这个死域就是三体世界。三体世界真的就像那一抹白云后的无限蓝天,只要细心琢磨,其蕴含的质量将远超出你的想象。
恢弘壮丽的200多轮文明的毁灭与重生,远远超越了人们对科幻、外星人的传统定义。大多数描写外星人的作品往往都落入了神、人、兽这三个刻板的俗套。在那些作品中,外星人要么是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神明:或者是有着和人类一样复杂情感和价值观的同类:再不然就成了纯粹邪恶而存在,等待超级英雄消灭自己的怪兽。这些俗套在《三体》中被全盘打破,如果要去形容三体世界,最准确合适的就是“外星文明”,它有着全然不同于人类世界的生存环境和价值取向,200多轮如史诗般璀璨闪耀地文明历程完全自成一个世界。其中诸如干仓,人一体计算机,质子电脑等奇幻瑰丽的想象,更让人叹服“造物主”天马行空而又丝丝入扣的卓越想象力。另外,三体世界更值得我们这些永远沐浴在“恒纪元”温暖一一光中地球人深思,我们是多么幸运,在百亿年的时光中孕育出如此生机勃勃的世界。这是宇宙的恩赐,我们不应挥霍。现在让我们从遥远的四光年外一抽一回身来,看一看身边的人们。
叶文洁,一个纯粹悲剧式的人物,她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女,尝尽世间苦涩。在那个扭曲癫狂的时代更加把她的一性一格一逼一向极端,为最后的“终极背叛”埋下伏笔。可她身上的苦难是那么夺人同情,以至于她谋杀亲夫,出卖整个人类我也不愿在心理上谴责她。还好,“造物主”可能也深为她的遭遇所感动,为她创造出一个远离人世的齐家屯,在那里,她那剧烈颤一抖地身心将得到暂时的安宁,这也算是她这张生命之画上为数不多的一抹温色。说到汪淼,我觉得他只是将所有珍珠串起的一条线,本身并没有什么传奇。反倒是**史强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在《三体Ⅰ》这样一部有着很深科学底蕴的小说中,书中的人物大多是物理、数学界的天才一精一英。然而最后以最高智者身份出现,给人以无限希望的却是这样一个行为粗一鲁,眼利心狠的**,这不得不说是“造物主”有意为之。在面对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时,所有的。科技装备都不值一提。真正决定死生存亡的是每个人内心焕发地一精一神与勇气的力量。
我们的星球上无数的民族上演过无数绝地逢生的翻盘好戏,所以我相信即使有外星侵略者出现,人类文明也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也是我最不认同“造物主”的地方,如果真的已毁灭包括自己子孙在内的全部人类为代价,真的会有“降临派”那样的地球叛军出现吗?即使在高知阶层人类自私的本一性一就会荡然无存吗?这个答案可能只有等到人类真正能与外星文明交流时才能得到了。再次仰望浩渺的星空,谁又敢说在遥远的四光年之外,没有一个被灾难磨练地冰冷而坚韧的民族正在默默注视着我们呢?
读完《三体Ⅰ》,并不感觉是读完了一部小说,而更像是亲历了一段历史。当脱一下“V装具”之后,静静沉思,真是回味无穷。如果每个作者都能以阐述历史态度去撰写小说,那么文学该是多么幸福埃
《三体》读后感 15
这本书我读的很快,几乎只用了三天就阅读完了。宇宙的膨胀与坍缩简直像浴火重生般,死亡与新生之中蕴含了多么大的奇迹。如三体人制作智子时,微观多维宇宙文明的反抗一样神奇。宏观与微观在大宇宙的参考系下合理的存在着,在维度的尺寸上竟互不干扰,不得不说这一点实在是令我困惑的同时惊叹。
这本小说深深的。吸引了我,在科学和文明生存的魅力之下,我忘却了自我,投入了罗辑的同一个宇宙,感受着悲凉与雄壮,在青石上郑重刻下时代的史诗。
黑暗森林,猎手,星际战争,宇宙社会学。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坚实的物理学数学基础上。可真实的宇宙会是这个样子吗?究竟是造物主赐予了人类生存,还是人类赐予了造物主生存?真实宇宙中,我们的物理学会不会仅是有限范围内的巧合?就像三体一中说的那样,物理学进去了盲区,甚至物理学从未存在过,现在建立起的一切都是世界有意为之,究竟什么才是世界的本质呢?
我们是宇宙中的微粒,可宇宙又难说不是更宏观世界的微粒呢,这是个无解的答案。甚至想下去,都深感恐怖,在我们的时间维度里,我们就如冬虫夏草一般。或许在更宏观世界里,我们的宇宙像一块石头,一棵草,一粒尘土。
《三体》读后感范文 16
看完《三体》的那个晚上,我在合上书本后下意识地望了一眼窗外的星空,似乎想在天空中发现些什么。只可惜在城市的天空里看不到几颗星星,也只好作罢。
从此之后,在那些有着璀璨星空的地方,抬头看着天,我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书中的情节,好久回不过神来,有时还能够看到一些和其他人所看到的不一样的东西。我会根据书中的描写,漫无目的地在空中搜索三体星系的位置,也会寻找云天明送给程心的那颗星星所发出的晦暗的亮光;我还总是把在夜空中航行的飞机想成是联合舰队,甚至会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的周围飞旋着几个智子,或是头顶上有一大片四维碎块。更让我浮想联翩的是,传说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是真的吗?宇宙中真的有数以亿万计的生命吗?暴露自己的位置,真的就意味着毁灭吗?还有“他们”,是不是就躲在离我们很近的什么地方,只是我们没有发觉呢?
大刘说:“我写《三体》,就是希望人们在工作之余有空的时候,能够抬头看一看头顶上的星空,哪怕只是一眼也好。”我想,每一个读懂《三体》的人,应该都是会不约而同地这么做的吧。
其实,广袤的星空不只是一幅美丽的宇宙图景,而是亿万个像地球一样的文明。也许在它们上面,也有很多很多双与我们一样或是不一样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就这样对视着,已经对视了十几个世纪,也许还将继续对视下去,几千年,几万年……
嗯,黑暗战役就是宇宙的缩影,它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黑森法则,在我看来,这也就是真正的人性。在“青铜时代”号、“蓝色空间”号上的那些官兵们,才是真正的、最根本的人。没错,他们是人,而现在这个世界上,包括我所在的千千万万个生灵,才是非人。只有像那些逃亡战舰上的官兵们一样,猜疑链横生,没有道德,甚至是无耻地借别人的死亡,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也许这,才是在宇宙这残酷的背景下,正确的活法。别说这太黑暗,这,就是事实。
如果哪一天,地球真的在某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中毁灭了,希望我们不要觉得悲哀。因为,我们会到另一个地方去——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我们将和众多的文明一起,永远存在。正如书中说的——一切终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三体》读后感 17
我找了三体系列的小说看,觉得这部小说挺好,作者刘慈欣真是个人才,想象力丰富,看得我一惊一乍!所以就想写写读后感,而且我觉得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对小说描写场景的想象丝毫不亚于电影画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为我是从第二部《黑暗森林》开始看的,一开始引人入胜的是一只蚂蚁在三维世界里怕在二维世界里想象,刚开始看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现在回想那不就是人类的写照吗?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时间的四位空间,按照如今维数理论,更高维的就存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就有更高维的,只是凭借人类的结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无所不能,它受到物种的限制,就如蚂蚁永远无法想象球是圆的这种感觉!
《三体》读书笔记 18
我找了三体系列的小说看,觉得这部小说挺好,作者刘慈欣真是个人才,想象力丰富,看得我一惊一乍!我觉得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对小说描写场景的想象丝毫不亚于电影画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为我是从第二部《黑暗森林》开始看的,一开始引人入胜的是一只蚂蚁在三维世界里怕在二维世界里想象,刚开始看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现在回想那不就是人类的写照吗?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时间的四位空间,按照如今维数理论,更高维的。就存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就有更高维的,只是凭借人类的结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无所不能,它受到物种的限制,就如蚂蚁永远无法想象球是圆的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