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精品课程论文(3篇)正文

《精品课程论文(3篇)》

时间: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精品课程论文(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课程作业论文 篇1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课程体系的概念,学界一般有以下两种阐述:一是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系统;二是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笔者选取了国内部分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来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新闻学理论及技能、体育运动基本理论、文学语言类知识。而各个高校的不同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不同板块的课程数量结构的区别。

(1)新闻学理论及技能类课程开设情况。作为体育新闻专业的主干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是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和重点,这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研习的课程内容。从数量上来看,新闻转播类课程一般为13门上下,几乎占了专业课程的50%。虽然在开设的课程科目数量上,各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开设的科目内容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同。

很明显,在开设科目的选择上,各高校也将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了其中。如在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传播类课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的“采、写、编、评”课程,而是出现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这样的课程。由此可见,该校并没有将新闻行业作为毕业生的唯一就业培养方向,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其他传媒产业发展。这与北京地区人才密集,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不无关系。与北京体育大学相似,广州体育学院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也加入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经营管理课程,将经营类课程加入课程体系,体现了广州体育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沿海地区的区域特色。

(2)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体育新闻专业是新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体育新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兼具新闻类学科能力和体育类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几所高校都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的开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不同的高校对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区别。

在现有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主要有两种开设形式。一种是开设纯体育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体育类知识,凸显学生的体育特长。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北京体育大学一直以“大体育”的办学理念建设体育新闻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的体育特色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中,共开设有7门纯体育类课程:体育概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论、运动项目概要、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奥林匹克运动;另一种开设形式则是将体育类课程与新闻类课程融合,形成交叉类课程。该类课程淡化了体育特征,转而将体育融入到新闻课程中。这类课程在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课程内容也大同小异。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着重毕业生的媒体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中也一直淡化学生的体育特色,因此仅开设有体育媒体通论一门体育新闻类课程。

(3)在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无论开设的是纯体育类课程还是体育新闻类课程,内容上基本都限于理论类课程,而且多以体育人文类的课程居多。这也反映出现在阶段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中,高校普遍将体育与新闻的结合点放在体育人文方面的现状。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我们也就不难找到专项体育记者缺乏的原因。

(4)文学语言类课程。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文学语言类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一类课程在各高校的开设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区别不大,开设数量一般为4到6门,内容上基本以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古代文学和文学作品阅读为主。

在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上,依上文所述,国内现阶段高校体育新闻专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的是新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语言文学类课程的结构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直将工具应用型课程放在首位。因此在新闻类的课程开设上,就不能简单的照搬本科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而应该将主要的课时放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上,其中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相关工具软件(如排版软件、图片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 (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7页)

精品课程论文范文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7)01-0075-03

一、问题的提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211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全国54家拥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1994年开始招收会计学本

科生,2000年取得会计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正在努力争取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我校自1999年开始首先进行了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教材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5年4月份我们启动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门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对这一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我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相长;减少和避免任课教师不按教学大纲讲课的现象;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会计学专业研究团体的形成;规范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逐步构建会计学教学文化;规范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评估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既是一项教改的创新,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在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教学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观念、内容、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会计学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学的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必须从观念转变开始,没有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就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观念转变要从领导及师生3方面同时进行,领导的观念转变就是应制定教学的原则和目标,不要制定过于细化的规定,一切都用制度和规定确定了,教学改革就成为违禁的事情了,就不可能有较好的教学改革效果。领导的教学改革应主要放在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方面。教师的观念转变就是要以学生为上帝,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提高教学的责任心,教改中要讲求效果,根据不同的课程以及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避免单一的灌输式讲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学生的观念转变在于根据市场需要和自己预期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公正的心态和实际的效果对任课教师实施评价,以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

2.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任课老师和学生都得到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保留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清楚、节约课堂时间等优点。加强互动式教学,进行超前性授课。会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无论是会计工作还是会计理论都会长期处于变动之中。需要任课老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任课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还要根据会计学的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使授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客观上决定了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经历一个研究现有教学状况、提出教改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总结提高的过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除增强理论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会计技能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表现在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理论上的内容改革取决于所选择的课程,但由于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是丰富的,既有边沿性的内容也有前沿性的内容,具体内容的讲授以及讲授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能力、责任心等等。实践内容的改革,既有原有实际会计问题的解决,也有经济发展产生新问题的会计问题改革,既有国内企业会计问题的解决,也有国外企业会计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术水平的实践能力,根据实习需要和效果进行改革。

4.考试制度的改革。长期以来以笔试为主的会计学考试方式束缚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中,逐步改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把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实习和实验过程中的成绩、创新性表现等各方面的成绩综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确定最后的课程成绩。同时,对笔试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也进行改革,形式上主要是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适当选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在内容上主要是在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实务性内容以及可发挥性内容,同时在考试内容的选取上,采用试题库的方式,采用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5.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提高,传统的评价方法以指标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我们在进行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中,引入综合评价方法,把学校制定的多种评价指标和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其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正在构建过程之中,评价的检验有待于在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下一阶段进行应用、检验和修正,以不断完善我校的考核评价制度。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

提高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高校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对任课教师的选择与评价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从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应适当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1.加强对会计学主干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中实行淘汰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但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应同步提高,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这需要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统一认识,只要大家的认识统一了,认识到了会计学专业学生打好基础理论和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要性,提高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水平也就成为必然。

2.选择理论水平高,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任课。任课教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会计学主干课程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须要把最优秀的老师选配承担主干课程的讲授,由于会计是一种职业,讲授人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选配任课教师时也应充分考虑实践能力。

3.合理选择所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前会计学的教材有很多版本,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想出版自己的教材,但实践证明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教学的影响很大。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差的教材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难度。许多教材由于出版比较仓促,再加上作者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另外有的作者出版教材只是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目的不在于教学,就使得所出版的教材千差万别,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提高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效果要从教材的选取开始,尽量选择著名学者编著的教材,以减少因教材差错影响教学效果以及给授课带来的麻烦。

4.通过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应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不要无目的地进行,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改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教学形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改革的范围也是多方面的,从授课过程到学生的作业以及考试,只要是有利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都可以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改革要讲求效果,反对不讲效果的任何改革方式,也不能假借改革之名,减少授课时间和内容,变相减少教学工作量。

5.建立稳定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基地。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具有相对固定的实习和实验基地,主要是由于会计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制度化和合法化,不同水平的实习和实验基地对学生培养的效果有很大差别。因此,要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实验基地。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有一定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事先与之签订相关的合同,尽量为学生争取一点报酬,使学生在实习中就能体会到社会的需求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特性。

6.改革考试制度。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对学生的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这对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出发,高等学校应改革考试制度,对品学兼优,通过注册会计师、内部注册审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应对相应课程实行免修、免试的制度,考试的形式也应该由单一的闭卷考试,向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转化,使考试制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任课,有利于促进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7.建立、健全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对任课教师实施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评价工作应根据各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从评价的要求来看,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评价、同行教师的评价、督学的评价、领导的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要综合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得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四、结论

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会计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把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应进一步地进行建设并积极推广这一有效的做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文介绍了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并针对我校会计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高等学校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长期建设,更需要教学改革和创新,本文研究的目的也就在于探索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90-91.

精品课程论文 篇3

关键词:留学生;精品课程;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97-0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办学实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江苏省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强省,近年来的国际留学生规模不断攀升,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关于精品课程的建设,现有文献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文献[1-3]系统地总结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及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文献[4,5]结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讨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文献[6]研究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模式的建构问题。文献[7]从国际化视野的角度研究了精品课程建设问题。文献[8]探讨了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并将成果应用于人才培养。文献[9]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

借鉴现有文献得到的研究成果,江苏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与高等学校深入研究留学生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培育精品课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授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虽然本文作者所在单位的留学生培养起步稍晚,但是我校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努力开展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大胆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自动控制学科全英文授课专业与品牌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国际化水平。

我校对国际留学生定位主要来自于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培育建设若干门精品课程就成为我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利器。为认真贯彻落实《留学江苏行动计划》,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评选工作,2014年、2015年共选出92门精品课程,2016年选出45门精品课程、30门培育课程。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2016年获得1门精品课程即《Linear System Theory》、1门培育课程即《Optimal Control》。同时,我校也大力推进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于2014年立项建设校级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3门。

《Linear System Theory》和《Optimal Control》课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和研究控制理论的基A,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基础性课程,在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与经济管理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Linear System Theory》和《Optimal Control》课程同时也是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课必修课程,其地位十分重要。

鉴于以上两门课程对于留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前期成果,本文结合2015年度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Linear System Theory》、2016年度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Optimal Control》,江苏科技大学《Linear System Theory》、《Optimal Control》、《Modern Control Theory》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并参考文献[1-9]所提出的创新性方法,对留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机制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同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本校留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本文所得结果对于留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省级留学研究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建设机制研究

下面,结合我校省级留学研究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建设实践,讨论留学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机制及方法问题。

1.1 课程培养定位与目标

《Linear System Theory》是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课,也是学位课。本课程的授课目标应使留学生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深入了解和掌握线性系统及其相关理论算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控制领域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Optimal Control》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最优控制的数学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工程问题中最优控制问题的分析、设计、求解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控制理论打下基础。

1.2 确立知识模块顺序及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