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正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

时间: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爱岗的小编Waner为大伙儿收集的13篇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技术论文 篇1

去年我参加了洛阳市第三届科技比赛“压气射箭”这个项目,只得了二等奖,很是沮丧。白老师安慰我:文博,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吸取经验教训,明年咱再参加。这不,今年一接到通知,老师就告诉我继续参加洛阳市第四届科技比赛。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一雪前耻的机会到了。

说干就干,一回到家,我就找来600ml的矿泉水瓶、粗细吸管和橡皮泥等,按照去年老师教给我的方法制作起来。制作成后,我到体育场进行发射。郁闷的是,结果又像去年一样,8、9米远。这样怎么能得一等奖呢?

第二天一到校,我就向白老师求救。白老师启发我:想想去年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是怎么制作的?我回想了一下:去年得一等奖的学生好像用的管子特别长,最特别的是他们是用脚踩的瓶子,而我是用手捏的。老师问:脚踩的劲大,还是手捏的劲大。我一拍脑门,向老师会心一笑。

回到家,我就让爸爸帮我买了一条长的粗管子。可是安上后,我发现虽然发射的远了,但是粗管子太长,又太硬,掌握不住,有几次我差点踩空,崴住脚。真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呀!爸爸让我不要气馁:硬管子不行,我们试试软管子。

星期天,我和爸爸跑遍了新安县大大小小的商店,终于买来了称心如意的软长管子。这一次,我仔细检查了瓶盖的密封性、箭的长短和轻重。一切准备就绪后,爸爸一声令下:“发射!”爸爸一量,天哪,20多米,成功了!爸爸告诉我,如果调整好发射的角度,射的会更远。我决定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进行练习,一定要发射出最远的距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情只要努力,善于动脑,就能成功。这次的事情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扩展我的思维空间。长大以后我要仔细钻研科学,永攀科学高峰!

科技发展论文 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进入21世纪后,科技创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而科技创新环境则是科技创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理空间,它影响和制约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因此,探讨科技创新环境建设问题对未来科技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科技创新环境的概念及作用

科技创新环境,是由影响科技创新的公共和私有部门及机构组成,通过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旨在经济地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科技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关键动力的相对稳定的开放网络系统。因为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组成的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交互作用的网络系统,所以科技创新环境就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科技创新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时,它对科技创新体系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限制和阻碍作用。同时,科技创新环境又受科技创新体系的影响。

科技创新环境在增强技术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一种复杂的知识学习和创造实践活动,其活力来自于创新要素及其相互协调能力;而这些要素能力的发挥需要在一定的“空气”中进行,这种空气就是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只有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中才能有效地培育和展现出创新活力。

2.科技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设与机制环境、政策法制环境、基础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都有直接关系。下文对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首先是机制环境。李岚清同志在科技创新重要讲话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机制环境是科技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机制环境包括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政府直接参与的职能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益激励机制,在本文中我们是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内部机制、外部的分配和合作机制来考虑机制环境的建设。

其次,是政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决定区域科技创新的具体行为步骤程序,不同的政策体系对科技创新运行产生的影响也会大不一样,它是政府调节和干预科技创新的手段。在政策环境中对区域科技创新影响最大的是制定和落实的一系列鼓励创新的财税、人才流动、技术市场、技术奖励、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及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规定等;法律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是科技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区域科技创新要素运动的原则和利益分配关系,决定了创新主体经� 法律制度环境包括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和政府的有关立法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第三是基础环境,科技创新基础环境是一个地区创新的各种要素流动的载体,能够构成技术创新活动的知识、技术支撑条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它包括各类社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电话、互联网等以及各类从事研究开发的基础机构(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本地产业的融合程度以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

第四是市场环境,市场是创新主体生态的基本环境,对创新的约束是通过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结构进行的,在推动知识与技术的转移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由市场组成与市场需求组成,具体包括科技中介服务、技术市场的交易活动和金融服务构成的科技创新市场,科技创新需求则是由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固定投资增长率决定的。

第五是人文环境,一种以人为核心,突出人的价值及其价值实现的文化氛围。这一文化氛围既包含了对人的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又包含了对人的自我实现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观念意识、舆论导向和行为准则。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是由科技创新氛围和科技创新人才两部分构成的。

通过对科技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构建了评价科技创新环境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德尔菲法取得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这个过程也就是对科技创新总体环境中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进行排序。我们

3.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

1)确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其核心是促进企 通过由企业来承担一般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任务,从机制上为企业营造一个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良好的创新环境,确保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

2)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弱化政府直接参与的职能,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政府职权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为了创新活动的自由展开和科技创新制度更有效地运行,政府的责任定位于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制度和措施来提供平台和空间上,即对科技创新活动实行宏观调控。

3)制定和完善符合国际规则和区域特点的科技政策体系。在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时,应吸收科技、经济、教育等各系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参与,在兼顾国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多方利益的同时,通过不断地协调,相对平衡,逐步融合,最终制定出更为科学、更为中立的政策,也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保证参与创新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得到均衡,才有利于提高各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3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也在变化。

正如今日月光到萤火虫,萤火虫到油灯,而油灯到今日的电灯。这说明灯在变化。草房到木房,木房到瓦房,而此刻还有更方便的,那就是帐篷。

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栖息地也在变化。口头传送到信,信到电话,电话到QQ,而QQ到微信。这更加说明了人类信息传送的方法也在变化。走路到马车,马车到自行车,再到电动车,电动车则到小汽车。这更加更加的说明了人类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也在变化。

此刻又出现了一个摄像头。这种花样专门用来拍摄小偷,小偷的行踪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此刻,摄像头又有了其他用处,情景是这样的:在高速公路上我们随处可见摄像头,这用来记录行车记录,要是违规了,就要罚款200元呐!就拿我的舅舅作例子:舅舅是一名帮人拉货的车工。又一次,老板急着要货,并称要2小时全部到货。当舅舅开车到高速公路时,突然塞车了,舅舅赶时间,不得不转到另一条路行走。不料,却被交通警察抓到了,按要求,必须罚款。所以,舅舅赔了钱,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还被扣了钱。呵呵,舅舅真是“名利双收”啊。

科技真是帮了人类很多忙呢!科技是万能的,但也给了我们一些麻烦,可是,我相信20年后的今日世界将是一片辉煌!

科技科技论文 篇4

1广安农业科技园———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组织管理。成立广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委员会,由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及广安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下设农业组、工业组、政策法规组,负责技术实施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建设项目的论证、评审、考核,并负责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项目规划、产品方案设计等。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通过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构建反应灵敏、覆盖面广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努力防范、规避各种自然风险、社会保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优化金融对农业科技的扶持。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园区。建立农业发展担保公司,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拓展园区建设融资渠道。发展和完善小额信贷,鼓励发展各种微型金融服务。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农户抵押担保贷款新办法。加强了院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制定规划、选择主导产业、解决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咨询论证,为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确保了园区建设顺利实施。

2成都高新区———实施“大孵化”战略,全面推进大孵化科技服务体系实施招才引智工程,集聚创新资源。通过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和技术成果落户转化,人才加速聚集态势明显。2012年,成都高新区聚集各类人才20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800余名,创办领办企业510家。推进大孵化工程建设,聚集孵化器、孵化企业、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机构、中介机构、创新文化等一切科技创新孵化资源构建创新孵化体系,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都高新区政府示范孵化园面积逾10万m2,累计孵化企业1000余家,实现产值180亿元;社会资源建设孵化器面积100万m2,进驻企业超过1500家,并呈逐年递增的良性发展态势。构建科技、金融和产业一体化体系,优化区域金融环境。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普遍问题,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构建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各类科技型企业累计获得债权融资超过50亿元、股权融资超过20亿元。2011年,成都高新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试点区域。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依托公共技术平台管理中心,整合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培育和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体系。目前,成都高新区有公共技术平台50余家,其中被国家认定20家,预计5年内被认定公共技术平台将超过50家,园区内平台呈现“功能性聚集、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发展态势。

3绵阳高新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构建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孵化服务体系。依托部级创业服务中心、部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部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博士后工作站、中物院绵阳民技术孵化中心等孵化平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共享设施、政策、法律、融资和培训等服务,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向创新孵化研发基地。绵阳高新区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累计引进高科技孵化企业300余家,毕业40余家,孵化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5亿元,创利税9500多万元。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充分利用孵化中心现有资源,围绕科技企业孵化流程,建立专家库、项目库、人才库在内的公共信息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项目评审、发展规划、项目推介、市场开拓、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服务,全面提升全区企业的孵化能力。完善孵化平台功能。打造“产、学、研”平台,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平台等,为高新区提供智力支持。

二、完善四川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营造促进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良好氛围制订科技服务机构分类发展、政府购买公共科技服务、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科技服务人才激励等政策措施;落实技术交易营业税、技术转让所得税、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效应强、特色明显的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加快建立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评价制度,吸引科技服务要素向高新区聚集,积极探索开展公共科技成果权属归属、知识产权质押、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试点。

2加大财政投入,发挥金融业对科技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统筹全省现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科技支撑、技术市场及成果交易、战略新兴产品等相关计划,对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予以重点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

3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培育和扶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壮大专业孵化器、科技咨询评估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要素聚集、创新服务、桥梁纽带等功能;发展区域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促进研发机构与生产企业、技术资本与货币资本等紧密结合。

4强化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基地优势,聚集高端人才,着力培养科技服务创新团队和科技服务领军人才;强化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和国际合作的服务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科技服务市场执业准入,规范服务行为。

5探索现代科技服务模式,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开展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平台的社会化、市场化建设,促进产业链与产业集群链对接;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公开交易、持股孵化、阶段参股等模式创新;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咨询、项目对接、专题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科技服务新业态。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5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营造活跃,分享了校园科技类的活动策划书,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主题:

“科技点亮生活”

活动背景:

寻求创新和自我超越,我们在南大金陵学院的校园内掀起科技的浪潮举办本次科技节,结合城资系的特点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文化,讲述人与自然的哲学,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活动目的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同学们更全面地去接触科技、了解科技,激发每位同学对科技的热情,主动探索研究身边的科学问题,培养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掘学生的原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活动对象

面向全院学生,以城资系为主。

策划主办部门

城资系团总支组织部

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活动前期宣传

(2).置办活动道具、奖品

2.活动报名

在全校范围内接受各专业(着重城资系)同学报名。参赛者可到各班班长处报名或发送短信到张同学(15651883908)的手机上。报名者需提供姓名、所在系别及专业、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便通知其领取鸡蛋等比赛道具。

报名人数限制在50人以内。

报名截止时间4月29日。

3.正式活动

(1). “我的飞机我做主”纸飞机制作比赛

时间:5月11日 12:20

地点:三食堂前坪(若天气状况不佳,则将地点改在三食堂二楼)

道具:A4纸、粉笔、米尺、小刀、剪刀、手表

(2). “让鸡蛋飞”创意设计制作比赛

时间:5月11日,继“我的飞机我做主”活动之后

地点:三食堂前坪

道具:鸡蛋、海报纸、电子秤、米尺、粉笔

注:游戏规则另附

一等奖 教超购物券 40元

二等奖 20元等值礼品

三等奖 10元等值礼品

参与奖 小礼品

人员安排

准备:

张莞晴 --- 总策划

章紫薇 孙逊 马士权 徐洋 --- 策划

杨旖瑶 --- 材料(鸡蛋、海报纸、粉笔、米尺、电子秤、纸、小刀、剪刀)

章紫薇 --- 借电子秤

张莞晴 章紫薇 杨旖瑶 --- 打扫工具

全体大一成员 --- 布置场地

活动:

郑静 张慧慧 --- 现场秩序维持

李帅 刘鹏 孙逊 马士权 --- 测量距离

荀坤 王维 --- 测量时间

任青 周蒙 --- 称重

徐洋 林斌 ---检查鸡蛋摔坏与否与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张莞晴 杨旖瑶 章紫薇 ---输机并计算成绩

谷庆 --- 摄影

宣传方案

1. 充分发挥宣传部的作用,利用海报为主要宣传形式,在整个学院展开宣传工作,同时制作传发关于科技节的传单;

2. 地贴;

经费预算

海报(大幅电子一张+手绘一张) 60元

宣传单(100张)+地贴 30元

场地布置 50元

比赛道具 50元奖品 200元

共计:390元

预备方案

1.游戏当天天气变化--将场地改为三食堂二楼

2.若前一赛事因特殊原因无法正常进行时,下一个赛事及时跟进。

3.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还需随机应变。

附件一:

“我的飞机我做主”纸飞机制作比赛

活动内容

“我的飞机我做主”是各参赛选手用一张普通A4纸在规定时间内(8分钟)完成飞机制作。依次进行A(测距)、B(测滞空时间)两组比赛。

具体规则

A(测距)组:

1.每人3张普通A4纸,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好飞机。

2.参赛选手分两组在指定位置依次投掷飞机,每人有两次机会。

3.由工作人员测出飞机起落点的直线距离,距离远者胜。

4.取各选手两次投掷中的最好成绩,按距离由近到远依次给定1、2、3、4…分。

5.如果飞机飞出指定区域,则视为无效。

B(测滞空时间)组:

1.每人3张普通A4纸,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好飞机。

2.参赛选手分两组在指定位置依次投掷飞机,每人有两次机会,投掷方式不限。

3.由工作人员记录选手飞机从离手到落地的时间,时间长者胜(取两次中的最好成绩)。

4.取各选手两次投掷中的最好成绩,按时间由短至长依次给定1、2、3、4…分。

总成绩=A组成绩+B组成绩

1.A4纸由工作人员统一发放。

2.选手在同一组比赛两次投掷过程中不得更换飞机。

附件二:

“让鸡蛋飞”创意设计制作比赛

活动内容

“让鸡蛋飞”是将一枚普通生鸡蛋(质量不小于50g)从二楼斜抛到一楼的水泥地面上,地面上不可铺设任何物体,在蛋壳不破裂的前提下,辅助机构质量越轻、着陆越准确得分越高,得分最高者为胜。

评分标准

1.总成绩:

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出,按照分数的高低记名次。

总成绩=质量得分+落地得分

2.质量得分:

按装置的质量的轻重排定成绩,质量最轻的名次最前。(50分)

作品拿到质量处称取其质量,经工作人员按照下面公式计算出其质量得分。

计算公式: 重量得分= m最小/m总×50

3. 落地得分:

作品落地由工作人员测出其第一落点,并按照下面规则计算出落地得分。

着陆区内环直径为1米,外环直径依次递增1米,共5环,从内至外依次得50分,40分、30分、20分,10分区外计5分 。

4.工作人员检查鸡蛋的破损程度和质量。如果鸡蛋出现轻微裂纹但没有变形的作品其质量得分减半,鸡蛋破碎者则被淘汰;若鸡蛋从作品取出时破碎,算失败。鸡蛋取出后,工作人员称量鸡蛋质量,如果小于50克,视为鸡蛋经过采用物理化学处理,取消其比赛成绩。

1.鸡蛋由工作人员统一购买。

2.不得将鸡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其辅助机构自行设计和准备。辅助机构的任何部分不许置于着陆地点以及下落路线中。

1.校园社团活动策划书

2.校园大合唱活动策划书

3.文明校园活动策划书样本

4.校园比赛活动策划书

5.校园爱心伞活动策划书

6.校园迎新活动策划书

7.校园圣诞活动策划书

8.校园环保主题活动策划书

9.校园团日活动策划书

10.校园活动策划书示例

科学技术论文范文 篇6

过去,学校和老师对于预习环节的重视度不足,通常都是由学生自主开展课前预习,老师们对于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指导,造成学生的预习相对比较随意和盲目,预习效果有待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计算开始被应用在学生的预习工作中,老师们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自制的预习课件进行课前展示,以期了解和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挖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并不断丰富其知识面。

2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开展通常需要计算机、软件控制、多媒体音频输入设备和数据储存设备等共同实现,通过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视频、音频等进行有效结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可以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促进教学辅导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英语教学工作时,老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挑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英文电影进行播放,塑造一个形象生动的英语对话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便利

因为计算机网络不容易受到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来说十分方便。首先,计算机网络计算能够实现及时查阅和迅速上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及时找出有效信息。其次,老师们应该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获取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网络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学习能够拓宽知识面,使得老师在跟学生交流互动时能有更多的话题,讨论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改变过去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也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教学中的“一遍过”教学方法,无法保证所有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通过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老师们就可以克服时间、空间因素对课堂教学的限制,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调整,例如,找一些与课堂内容相符的视频,发送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补充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4推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为不同人群的学习提供同样多的资源和机会,赋予现代教育更大的开放性。依托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求学者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而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学生个人情况等的影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实现自主式学习。例如,老师们通过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完善,然后将其传输到教育网站中,方便求学者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查看相关课件,掌握相应的知识,学生在远程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教师或专家的在线沟通和讨论,及时将难题解决。另外,老师们还可以利用实时视频传输技术,针对远程学习者开展实时指导。老师们应该要充分利用在线答疑系统,不断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教学管理。

5结语

科技科技论文 篇7

1.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高校的科研力量在近几年显著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每年都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具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是我国专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高校研究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作为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保护,在转化为专利方面亟待加强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的速度。

2.国家政策法律情况

我国虽然颁布了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制度立法的时间较迟、发展缓慢,尤其在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保护措施更有待提高和加强。高校作为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主体,对学生本身就是一项重大考验。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架构,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制度问题几乎没有辨别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转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最终导致成果转化效果的亏损,学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热情。

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

高校向社会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所做的工作不够,高校的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向社会扩散,阻碍了扩散的速度和影响力;同时,全国各高校的科研评价制度普遍存在以科研课题申报、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对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不重视,缺乏知识产权战略导向。

二、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

根据高校的相关抽样调查,虽然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了解的人员占45%,但是能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过程,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致使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另外,大学生对专利保护的申请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向来都是重视奖励,但是却忽视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2.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较高

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取得、交易、使用和诉讼等方面的活动给个人或单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我国,尤其是高校,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本较高,知识产权的所有人若对产权进行相关的处理,则需要支付相当高的经济成本以及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若要在我国申请相关的专利,申请的过程较为繁琐,而且每个过程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另外,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利审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专利的过高专利费用及过长申请时间抑制了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

3.知识产权权属不清

知识产权控制的核心是权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护。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中,激励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进程。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利归属于雇主,这不仅使得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归属于雇主,而且发明创新成果专利的申请人也是雇主。虽然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也能享受到专利效益的分配权利,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都在强调专利是归属于高校单位所有,而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回应专利发明人。仅强调专利的归属权而不注重专利利益的分配权,其结果导致发明人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以规避法律的约束,使得高校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远高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造成重大发明少、专利的技术层次和实施率、高校职务发明比率都较低的现象。

三、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1.政府层面

(1)发展高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

要想将大学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转化,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资产评估体系。有了这种评估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2)加大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企业赞助的高校科研经费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经费是由政府赞助的,而且经费的额度也有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经费的额度已超过了3%,而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比例不到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本质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动力的保护,其结果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是把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2.高校层面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存在巨大的浪费和损失。高校作为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功能,有责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高校应加快知识产权向生产力的转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

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中,针对老师涉及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科技成果的考核。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成果科研管理来说,应将专利的转化环节纳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中。

(2)培养知识产权全过程的保护理念

在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学校的相关领导、项目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都应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一项科研从申请立项到完成计划直至转化到实际生产后,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应纳入知识产权的范畴,因此,高校应将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

3.学生层面

(1)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侧重。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较多,社会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对专业科技数据和知识产权数字化的保护进行教授;文科类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多涉及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同时应将知识产权作为课程管理纳入教学体系中,切实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建立专门服务于学生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既是学校知识产权战略、学校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专利成果管理部门与成果转化部门关系的协调者,同时还是学校有关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的解决者。因此,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管理人员专业化、场所完善化、经费可落实的和谐的管理体系。专门管理部门应真正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上落到实处。

科技发明论文 篇8

【关键词】 科技文明;道德文明;重要性;辩证关系

一、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唯物辩证法研究并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则是“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矛盾的对立属性即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在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这对矛盾中表现为在追求科技、或者说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等一些道德层面中的问题,在过度追求纯粹环保主义等道德问题而使得生产力得不到更好发展,缺乏生产力需求,从而导致无法带动科技进步;矛盾的统一属性即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倾向和趋势,在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这对矛盾中寻求科技进步与道德文明的协调发展方式,是一种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追求科技文明,达到社会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

因此在对待科技文明和道德文明关系的时候,应该把二者当做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这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向联结,为同一性制约。

二、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重要性

想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视域下将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分析透彻,首先需分别分析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重要作用,讨论二者的区别性,即用“重点论”的方法一一阐明。

1、科技文明及其重要性

科技文明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新阶段。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机器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得生产力水平急速提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

2、道德文明及其重要性

道德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情况。道德是人类为了维持社会的有序运作而提出的内在自我约束。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追求道德文明是全人类社会价值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

三、正确对待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之间关系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优秀13篇)

由此看来,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视域里看待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必然是把二者看成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统一体,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又蕴含着对立,而后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寻求解决二者矛盾的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方法论。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入我们的指导思想,在我们所处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我们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然首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的科学方法,在对待如何处理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问题时,我们一贯秉承马克思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方法论――辩证统一的观点,即既看到二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各的益处,也要看到二者对于对方的发展进步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进而在对立统一中找寻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共同进步的协调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2.180.

[2]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6.

[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2.133.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9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职业观的影响,新一代农村青年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整个社会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偏见,使得城市优秀青年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而农村出身的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也纷纷走出家乡,到城镇“觅食”。这样的社会效应使得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奇缺并且缺乏人才培养基础,有相应文化水平的不愿意“干农活”,想学的文化程度又太低无法掌握。

农业科技教育经费投入失衡,使得人才培养的经费不足

我国教育和科技资源配置及经费投入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投入模式,越到基层,经费就越是递减,因此越接近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开发的单位,反而得不到足够的资源配置。当前,农业教育、科技的经费来源主要还是靠财政拨款,有限的拨款要保证相关人员工资及其他公务费用,才能考虑业务费,也就难以开展一些重要的研究、难以维系急需人才的培养费用支出。

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地本已有限的农业科技人才无法形成团队进行研究

我国现行可以管理农业科技人才的有农业、教育、渔业、林业、科技、环保、经贸等许多部门,这就使得重要的研究项目必须经过多部门的协调才能进行。缺乏科学有效地协调机制。不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更主要的是低下的效率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成长和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经费投入总量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开始增大对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和研究的投入,但总体上仍然不够。许多农村的科技人才培养和研究的条件很差,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培养和研究要求,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实验都无法完成。由于经费的原因,应该及时更新的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也往往更新速度很慢,许多已经陈旧的信息和技术仍然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内容当中。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农业科技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要有科学的培养计划,并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科技人才培养没有规范的计划,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没经过实地调研就先进照搬地区模式,这样很难培养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人才,创新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农业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可持续性。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解决途径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缺乏实践技能的情况,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创新型老师的指引。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渐地鼓励高中等学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不但能够开展基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要加强与实践单位的联系,使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相互促进。只有培养出创新型的老师,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走出创新之路。

理顺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的接轨和转化

现有条块式、多部门各管一摊的管理体制是无法适应未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必须根据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理顺关系,形成稳定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再以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协调现有资源,全力攻克当前急需解决的农业科技问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另外,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将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市场转化无缝对接,形成良好的科技发展的循环。

扩大对外交流

要加快对国际上先进农业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帮助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更多地与国际领先的农业研究机构和人才接触和交流;可以为一些人才提供到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建立世界学术动态信息和交流平台,形成一些主题鲜明、有建设的交流论坛,提升研究层次。通过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交流,不断地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机制。

科学技术论文 篇10

1学术评价的内容———学术创新

论文审稿人对科技论文的学术评价内容是对学术创新性的评价,无创新就无需评价;同时,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创新需要学术评价来引导[11],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1学术评价是学术创新性的评价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新鲜事物(包括新思维、新领域、新材料、新方法等)不断进入,这个世界才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方便快捷。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创新是学术成果的生命力。科技论文审稿人进行学术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学术成果的创新性评价来完善科学理论体系,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人类社会全面的进步。

1.2学术评价引导学术创新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其学术创新除了系统教育、实践经历、创新潜能外,还需要学术评价引导。科技论文审稿人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该领域极其熟悉,其知识技术水平都应在作者之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往往能给作者非常专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学术评价引导学术创新大致有3条途径:一是政策引导。政策引导主要是国家在战略、职称、就业方面的引导,如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奖励政策、各种人事政策。通过学科评价以政策的形式引导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也引导刊物刊登相关研究成果。二是载体引导。主要是学术刊物和评刊者的引导。科技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报道的往往是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平,揭示该学科领域的公关方向和难点。专业研究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期刊、报纸、网络等载体刊登的知识创新成果,了解专业研究动态,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方向和方法等。三是专家引导。主要是学术权威和学术审稿人的引导。科研工作者通过专家审稿意见修正自己研究内容、方向和研究手段。在研究前期,论文审稿人的学术评价通过已发表的期刊论文引导作者的研究定位;在周期内,引导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2学术评价的主体———审稿人

在学术评价中,论文审稿人是学术评价的主体。作为学术评价的主体,论文审稿人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只有在充分遵循这2个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有理有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没有学术成见、学术歧视和学术偏见,客观公正地对论文作出有效评价。如图1,论文审稿人在审阅稿件的过程中是创新引导的关键,是政策引导和载体引导的实施者,同时又能影响载体的引导和政策的引导。审稿人该如何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如何保障审稿人充分发挥审稿权限,审稿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判定,审稿人的知识与劳动报酬等问题都是期刊在选择审稿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

2.1审稿人队伍建设是期刊质量的保证

期刊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队伍和审稿人队伍的建设。编辑队伍对稿件学术水平的把握主要在初审阶段,而审稿人队伍掌握着文章的学术水平评价(生命线),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因此,加强期刊审稿人队伍建设是期刊质量的保证。

2.2审稿人的遴选

审稿人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编辑对审稿人的遴选。编辑人员在拿到稿件后,需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并非职称越高、学历越高或者是官职越大就越适合当审稿人。编辑要根据文章研究的内容、方法找到从事过该类研究的科研人员担任审稿人,不应受到级别、职称的限制。这点在科技论文的审稿中尤为重要。现在,新兴的、发展迅猛的一些研究领域,比如IT、多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纳米科技等,其研究者大多为年轻学者,为这类文章找一个站在最前沿的博士生来审阅,可能比年长的资深教授更合适,因为他们知识更新快,接受能力强,具有更强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更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更能发现文章的缺陷和不足。

2.3审稿人的责任意识

审稿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同等重要,担任科技论文的审稿人需要具有超强的责任意识。这不仅是对编辑信任的回馈,更是对作者和刊物的负责。有一些审稿人要么对于审稿长期不给予回应,要么就是不给出有针对性或结论性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泛泛而谈或者照搬文中观点,等等。一个优秀的审稿人是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负责任地、公正地对文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和结论性的意见,便于编辑判断文章的质量,也便于作者的修改提高。

2.4审稿人的报酬

审稿过程是一个再学习、再认知、再发现的过程。科技论文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定量化研究中的数学建模、公式证明推导、实验过程的制定等,这些都需要审稿人一一去验证,会花费审稿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审稿人接受期刊的邀请对论文进行评审并给出意见,这一贡献是非常大的,理应有一些适当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报,还需要对审稿人的这种学术贡献提供权威认证,当作其学术成果的一部分;但现状是科技论文的审稿费普遍处于低下水平,一般为100元/篇,有的低至50元/篇,最高也不过300元/篇,这个比例相当少,这种审稿费水平与科技论文审稿人的投入严重不符。另外,审稿人的审稿成绩没有得到肯定,大多为匿名审稿,只有少数同行评议记录平台(如Publons)能够提供权威的审稿人成果认证,让审稿人工作获得同行认可。因此,提高论文审稿费、认可审稿人学术贡献不仅是对审稿人知识与劳动应有的尊重,也是建立完善充足的审稿专家队伍的重要举措之一。

3审稿人如何评价论文的创新性

随着研究内容的日趋深入和研究手段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想在新的研究中有所创新也日益艰难。而作为科技论文来说,其创新不仅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创新,更有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结果的创新,对论文审稿人来说,要时刻保持其视觉敏锐性,识别该研究的闪光点,即评价论文的创新是辨别论文是否具有发表价值的重中之重。中国政法大学徐海燕教授认为:“一项学术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主要应从开拓研究领域、使用研究方法、运用论证资料、阐明观点或理论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一般来说,论文审稿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论文进行创新性的评价。

3.1科学问题的甄判

科学性是学术成果的底线,创新性评价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评价。科学性是基础,无科学性其创新性是无从谈起的。科学是关于事物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以及获取这些认识的方法。审稿人首先必须甄别论文的科学问题:是描述性的?解释性的?评价性的?预测性的?其次必须判识论文是否是在做本质属性与规律性的探讨。只有判定了文章具有科学性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评价。

3.2研究意义的评价

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二者必有其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论文常常是二者兼得。审稿人必须就论文所阐发、隐含的研究意义进行评价。判别研究意义的3个视角:1)放大效应。解决此科学问题,可收管中窥豹之功,可形成新的研究热点。2)连锁效应。解决此科学问题,有利于许多相关科学问题的解决,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3)结节效应。解决此科学问题,有利于突破研究的瓶颈,推动研究领域的拓展。

3.3学术创新的评价

学术创新区别于技术创新,主要是科学的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所谓的思路创新、内容创新、观点创新均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创新。论文审稿人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判别时,主要是判定该论文是否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能否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能否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能否促进新的研究领域甚至新的学科的形成。若能达到其中之一,都可以判定为该论文具有理论创新。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数据也从有限数据到海量点云数据发展,同时,科学研究方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定性转为定量,传统纸质手算到高能计算机的飞速秒算海量数据。论文审稿人对方法创新的判别应该是看该方法是否达到以下要求:能否更有效获取已知的科学认识;能否获取更加精准的科学认识;能否揭示更多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若能达到其中之一,都可以判定为方法上有创新改进。

4结束语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11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我们人类前进的动力,它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就说手机吧,这个人尽皆知的通讯工具,它的出现确实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上手机百度一查,可知天下事。

一次亲身的感受,便使我对它的印象大打折扣。在儿时,手机的功能还未那么齐全,人们只能简单地用它来接听电话。每次家里有客人来访,我们就与伙伴们到处玩耍,或是在小区里躲迷藏,荡秋千,玩滑滑梯,或是赏水中游鱼,看白云浮动。我和小伙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玩不完的游戏,好不愉快。

可不知从哪天开始,手机似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再一次见面时,我们各自捧着自己的手机,低着头,在屏幕上滑来滑去,几次我想找你一起玩,可你总是看着那屏幕,不时几句敷衍似的“哦”。我们之间再也找不到儿时的那种默契。

我曾看到这么一则新闻,年夜饭,老人想与儿孙聊聊,儿孙只顾手机,一晚上几乎一言未发,气坏老人,家庭矛盾爆发……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被手机替代。此外,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因沉迷手机,而导致学习成绩、视力都直线下滑。

但不可否认,它对我们生活也是有利的一面。“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大大方便群众,避免买东西时拿钱麻烦,被扒手“顺手牵羊”。思念远方的亲人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人与人之间缩短了沟通的距离。人们看到令人心醉的美丽景色,可以用手机直接拍下,记录这短暂的美……

科技在进步,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副作用也不少,对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能真正做到为人类造福。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12

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又到了,我们恨不得把每一个项目都参加一次。今年我们最好奇的就是科技节的小发明。说起小发明,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我们都在想:到底要发明什么东西呢?因为教师说这个发明必须是我们生活中能够用的,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的。这一来,可难倒我了。

周末里,妈妈不明白从哪里找来了一张纸,只见那张纸上都是自己能够发明的东西,其中有爬楼梯车,有自制羽毛球,有自制香皂纸,有自制手电筒等等。我一看,就选定了自制手电筒。

目标选定了,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那些材料了,我们需要的材料有:一只空的易拉罐,一些厚的瓦楞纸,两节1号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段导电线,纸板卷,双面胶,剪刀等。

开始做了,先将易拉罐起掉一头的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之后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1号电池,电池的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易拉罐中。找一个适宜的塑料盖子扣在易拉罐上,在盒子中央挖一个圆形的小洞,洞的大小刚好适合一个小灯泡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导电线两端削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上炸一个小洞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看灯泡、电池是否紧密接触。到了那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

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易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电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科学技术论文 篇13

人类的技术预测活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二战期间其应用逐渐广泛,战后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对未来科技的研究,尤其是在军事和航天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科技发展的重心从军用方面向民用部门转移,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领域变化加快、复杂性增大,传统预测方法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技术预测研究陷于低谷;直到20世纪末,在全球创新需求愈发强劲,以及新的预测方法和形式的带动下,技术预测研究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技术预测的重要性,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韩国等国家都在积极开展技术预测和关键技术选择等前瞻性研究。如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自1991年以来每隔2年就要一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对未来国家关键技术进行预测和选择;日本科学技术厅从1971年开始大约每隔5年进行一次技术预测调查。而我国的技术预测研究活动起步较晚,虽然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发展也非常迅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有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的《从预见到选择:技术预测的理论与实践》,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等。在技术预测方法的研究上,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未来技术研究所(JointResearchCentreInstituteforProspectiveTechnologicalStudies,JRC-IPTS)分别在2004年、2006年、2008年、2011年召开了四届FTA(Future-OrientedTechnologyAnalysis,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研讨会,用FTA来涵盖包括技术预测、技术情报、技术评价、技术预见等各类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方法和实践,极大地推进了技术预测相关研究的发展。由于FTA涉及许多与未来技术有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因此拥有众多的技术预测方法,一些作者根据各自的理解,试着对现有的技术预测方法进行梳理或分类,如Slocum、Martino和Yoon等。

2技术预测与学科建设

2.1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础,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决定着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选择及建设、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的申请及完成等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作为学科人才的科研工作者在开展科研工作时,申请科研项目是科研的基础,科技创新是科研的关键。目前,高校在进行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选择时,一般是采用召集学科专家进行讨论的方法,也即德尔菲法。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时,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学术知识理解和运用及专业思考来开展的。显然,这些进行研究方向选择、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等所采用的方法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全面了解,也比较缺乏判断和决策的客观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分析轻预测的缺陷。工程类学科知识直接涉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因此工程类学科的建设更加需要紧密结合当下的最新工程技术现状,紧跟本学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协调推进学科的发展。因此,高校或科研工作者在开展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选择、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等工程类学科建设工作时,很有必要通过分析与预测本学科领域的技术来全面、客观了解某一个学科领域内的科技现状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此增加进行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选择时判断和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项目申报和科研创新的针对性和成功率。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将大大地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2技术预测应用于学科建设的现状

有关将技术预测直接应用于学科建设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少见。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间接采用技术预测方法及成果的案例却不少,这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上。如前所述,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技术预测和关键技术选择等前瞻性研究,而其研究成果主要就是用于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或指引科研导向的指导性纲领;同时,高校的学科建设往往是紧密结合政府部门的这些规划或指导性文件来进行的。因此,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是间接采用技术预测方法及成果。但必须注意的是,政府部门所开展的技术预测活动往往是比较宏观的,也即技术预见;而具体到高校学科建设的层面,相对而言是比较具体的,再到科研工作者个人的层面,就更加具体和细化。因此,即便有了政府部门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也很有必要开展更为具体的技术预测,以协助和指导学科的发展。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试图采用一些客观分析或预测的方法来协助学科建设。如赵坤等提出通过科学预测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但并未见有具体的应用;张婷对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了可视化的梳理和描述,试图演示科学传播领域研究前沿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发展趋势,为技术预测和学科发展提供借鉴;侯剑华对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图谱分析,梳理出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7个研究热点和15个具体的前沿研究方向,构建了中国工商管理学科体系,并将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国内外比较,预测出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黄晓颖和张文超以高校学科建设为背景,先后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高校学科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于江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我国基础学科领域发展状况作了分析,揭示学科发展状态、识别研究热点、发现学科交叉,为学科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参考,从而指导科研人员选题,帮助有关部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尹仁芳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计量学、SWOT分析法及专家访谈法,明确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未来重点研究领域、主要任务、具体保障措施及实施计划。

3技术预测应用于工程类学科建设的构思

通过以上对于技术预测及其在学科建设中的有关应用现状的介绍和分析,可见将技术预测应用于高校工程类学科建设中具有可操作性,是切实可行的。围绕学科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利用技术预测的方法和结果,用于学科发展和建设决策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具体而言,可从学科信息分析、学科技术预测、学科建设决策3个方面递进进行。

3.1学科信息分析

对于高校工程类学科而言,其学科信息主要与本学科所涉及的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有关,科学知识主要记载在科技图书和论文中,技术知识主要记载在专利文献中。学科的建设需要紧跟实际,而图书记载的往往是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无法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因此,在学科信息的选择上,往往选择能够比较快地披露最新科技信息的论文和专利作为信息源。进行学科信息分析,主要就是结合分析本科学领域的科技论文和专利文献。在分析的方法上,可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信息可视化方法,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对科技论文信息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运用专利地图方法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最后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和归并,形成最终的学科领域科技分析结果。

3.2学科技术预测

在对学科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后,便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学科技术预测。预测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学科信息分析的结果,通过知识图谱和专利地图,掌握学科领域的技术现状,进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学科技术预测可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的科技总体和区域发展状况、主要科研机构和人员研发动向等,预测学科领域的技术活跃程度;二是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的研发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等,预测学科领域的技术将进入哪一个具体的生命周期阶段;三是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的科技研究重点、核心、热点、前沿、空白区域等,预测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重心、演化趋势、潜在机会等。

3.3学科建设决策

在进行客观的学科技术预测后,便可利用有关技术预测结果进行学科发展和建设决策。围绕学科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利用学科技术预测的相关结果,分别有针对性地协助进行科学、客观的决策。具体而言,在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可借鉴学科领域技术活跃程度和技术生命周期的预测,初步确定学科领域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若干研究方向;再结合学科领域技术发展重心(研究重点、核心)和演化趋势的预测(研究热点、前沿),进一步确定学科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学科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科技创新上,同样可以借鉴学科领域技术演化趋势(研究热点、前沿)和潜在机会(技术空白区域)的预测,申报关于学科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的研究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完成有关科研项目,提升学科水平。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