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优秀5篇】》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5篇影视音乐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回顾高职音乐教育发展历史,在2004年之前,高职院校对此基本不重视,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据调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仅开设《音乐鉴赏》(有的院校课程名称为《音乐欣赏》或《名曲赏析》或《中外音乐欣赏》)理论选修课,这显然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大众包括高职教育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学技术技能,培养生产一线的操作工,音乐修养可有可无;二是师资力量不足,全国高校音乐师资队伍相当缺乏,音乐教师也不太愿意去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也舍不得把编制用在招聘音乐教师上。
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转折点,2005年可谓高职音乐教育的转折点。2005年举行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节),2006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这两件大事对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后,高职院校才逐渐开始重视音乐教育。但因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里一般属于公共基础课范围,而且基本上是选修课,所以即使各院校开始重视音乐教育,也只是简单选个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了事,对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定位不清,把它当作被动应对教育部门的要求而已。正是由于功能、目标定位不清,所以,对其中最基础的课程建设,自然就无暇顾及。
一、如何建设高职公共音乐课程
音乐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思想、审美、智力、情趣的任务,对学生人格完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音乐教育的载体,音乐课程同专业课一样,同样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也应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而不应当只是以某一两门课程应付了事。那么,如何建设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呢?笔者认为,高职公共音乐课程体系可以由主干性课程与辅课程组成。主干课程为必修或限定性选修,辅课程为任意性选修。
在主干性课程方面,笔者认为,可以设立《大学音乐》《交响音乐赏析》《合唱艺术》三门课程,它们作为理论和实践并举的B类课程。《大学音乐》着眼于宽度、厚度,《交响音乐赏析》《合唱艺术》则着眼于深度与浓度。辅课程包括纯理论的A类和实践的C类两种,A类可以开设以下课程:《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电影音乐赏析》《音乐基础知识》《流行音乐赏析》《民间音乐》《民族舞蹈鉴赏》《芭蕾舞蹈鉴赏》等;B类可以开设以下课程:《二胡演奏》《吉他演奏》《电钢琴演奏》《合唱表演》《舞蹈表演》《古筝演奏》《小提琴演奏》《笛子演奏》《大提琴演奏》《铜管乐器演奏》《木管乐器演奏》《电脑音乐制作》等。
以上这种分法是依据音乐学科与普通高职院校的总体特点来进行的一种划分。高职院校(专业艺术类院校除外)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 但无论是工科、文科还是综合性的学院,都应将主干课程列为必修或限定性选修课程,而辅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列入任意性选修课程(具体的必要性和操作思路将在后文论述)。如此,既能保证优秀文化的传承又能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随着电子信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琴、电钢琴、电脑音乐、音乐营销也会是当今乃至未来相当重要的产业。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将音乐与电子或计算机或工商等专业结合设置新的专业。
二、高职院校公共音乐主干课程解析
主干性课程应在整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主干地位在课时、课程学分、课程标准、教材建设上以及教学理念上均要体现,同时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上要保证,并且鼓励音乐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在众多的音乐课程中,为何要将《大学音乐》《交响音乐赏析》《合唱艺术》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开展这三门课程的教学活动?
(一)《大学音乐》课程解析
上文曾提及,音乐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思想、审美、智力、情趣的任务,对学生人格完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那么基于音乐教育承载着上述诸多功能和体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考虑,大学音乐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名称上就必须坚决摈弃《音乐鉴赏》等不足于体现音乐教育专业性、重要性的笼统名称。与现在大学一般都开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一样,设置《大学音乐》课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大学音乐》课程具体内容可由以下专题组成:“民间音乐”“艺术歌曲”、“合唱作品”“歌剧与音乐剧”“流行音乐”“钢琴艺术”“小提琴音乐”“二胡艺术”“西方交响音乐”“中国交响音乐”“音乐教育学”“音乐文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多元音乐文化”等。《大学音乐》授课与学习方式可以采用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带着任务进课堂,效果比较好,而且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开拓视野,积累比较全面丰富的音乐素养。
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主要注重音乐基础,主要教授乐理、视唱练耳、唱歌、欣赏等方面的内容,以音乐知识传授、简单的音乐技能和初步的审美教育为主要目标。《大学音乐》不是简单地补续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它是基于建立健康的思想意识形态、基于音乐对人生价值影响力的探讨,对传统音乐进行理性分析与感性诠释,渗透当代高端音乐前沿知识、理论思想,研究世界文化现象和国际最新音乐文化动态,当然也包括对当下流行音乐的关注和引导,以及推荐高雅优秀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大学音乐》应传递终身学习音乐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音乐,使大学生们主动接触高雅音乐,培养音乐文化意识和高雅的音乐修养。要而言之,《大学音乐》区别于中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在于它更强调自身的文化性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二)《交响音乐赏析》课程解析
交响音乐作品是器乐艺术作品的最高艺术形式,具有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严谨、织体语言丰富、音响丰满独特,表现题材广泛深刻的艺术魅力。[1]143交响音乐水平与合唱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音乐水平和国民音乐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交响音乐赏析》这门课程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涵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如果喜欢交响音乐,其内心就不容易庸俗,其情趣格调就会高雅。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呼吁并要求普通高校要给大学生补交响音乐这门课。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课程指导方案》将其列入艺术选修课程。笔者认为可以将《交响音乐赏析》》列入公共教学的主干选修课程。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国内近30年来出版的关于《交响音乐赏析》的书籍与欣赏教材普遍存在这么一些特点:一是专业性太强;二是内容繁琐;三是教材编写死板;四是脱离广大学生的审美实际。这给授课教师带来教学上的困难与尴尬,因此,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与课程开发是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以上情况,对于本门课程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的现实,这门课程必须从学生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演唱、演奏方式入手,进行积极的引导。第二,这门课程设定的具体教学目标要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作为选修课课时量少的现实,而不能把课程目标定高。可以将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定位为: (1)认识交响音乐是音乐所有艺术形式的最高形式,交响音乐最擅长表现严肃、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题材,最擅长表现音乐形象与发展中的对比、冲突与戏剧性效果等;(2)接触一部分中国当代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专业团体经常保留演出的曲目等;(3)关注中国的六大交响乐团与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从而认识国内外交响音乐作曲大师和指挥家,也关注交响音乐发展动态;(4)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的作品风格与历史贡献;(5)能初步分析评论某部交响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等;(6)交响乐队的排列(即座次图式),交响乐队的组成;(7)交响音乐的主题思想,结构形式,交响音乐体裁等;(8)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9)奏鸣曲式的结构图式。如果一学期下来,能让学生从不了解中国交响音乐,不关注中国交响音乐到了解一些中国交响音乐和关注中国交响音乐,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初步的技能,并对交响音乐产生兴趣与好感,则这门课程的目就达成了。第三,以讲座的形式,以不同的交响音乐体裁,以中外作品融合的序列,穿插适当的交响音乐欣赏知识进行教学,同时在交响曲欣赏中认识不同的音乐流派。
(三)《合唱艺术》课程解析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和高职院校都存在合唱水平不高的问题。许多高校都有依托团委组建艺术团或是合唱团进行合唱训练,其中校级合唱团平时训练也较少,也没有常规训练,只在全国每三年一届的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提前3―6个月之间准备排练比赛,但这种排练是急功近利的,属短期艺术强化训练。一般就挑选两首曲目进行合唱训练,通常队员是在各院系大一新生中进行挑选,由于三年才一届,就势必有两届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合唱。此外,高校每年也举行校内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一般由各院系自行组队参加,这样的活动更是短期的活动,一般就排练几周时间,与中小学的音乐周活动类似,演唱水平不高。严格说来,只能算是齐唱比赛,最多也就两个声部,走形式而已。水平高一些的多声部一般只能接触两首曲子,水平低一些的合唱排练唱的是单声部为主的齐唱,无法排练艺术性较高的合唱作品。所以,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将《合唱艺术》课程设为公共音乐主干课程是弥补高职学生合唱水平不高的有效办法。
具体到课程的教学方面,笔者认为作为艺术类选修课,一般是30个学时、1.5个学分,上课时间基本上安排在下午3、4两节和晚自修这两个时间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掌握好教学内容的设计。笔者每次课都尽可能安排三个模块的教学活动,即合唱的基础知识、合唱作品的欣赏、教学评价等。每次课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建议与作品的赏析相结合,大致的知识点如下[2]2-4:
这门课程适合采用翻转课堂,即课前布置课题,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课堂上分组交流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答疑、分析、点评、总结,通过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高职公共音乐教育是实现高职育人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建立高职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是重视高职公共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纳入国家高职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于高职院校公共音乐主干课程的建设问题,文章尽可能涉及论述了课程价值、课程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相信通过认真贯彻深入开展音乐自主学习理念,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并随着现代高职整体自主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高职音乐艺术教育也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篇2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 有效性 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音乐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和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表现出较大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呢?这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要求。对此,本文将这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2.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从教学实践活动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1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课堂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欣赏曲子有“厌食症”。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选用的曲子存在“挑食”,当作品风格、作者及内容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符时,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其次,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意境中。在欣赏一些古典音乐时,不管曲子本身有多么优美的意境,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方法,学生总是很难进入音乐情境中,无法产生共鸣。
再次,鉴赏表达能力较弱。音乐播放结束后,学生的音乐感受不够丰富,交流不够积极,在要求其描述对音乐的感受时,只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赞美之词,不能将音乐背后的意境全面、准确地表达描述出来。
最后,音乐欣赏兴趣偏向于流行曲目。学生对流行歌曲表现出较大兴趣,而其他古典音乐则很少受到他们的关注。但即使是他们所欢迎的流行歌曲,其给出的鉴赏描述也十分简单浅显,缺乏鉴赏专业性和深度。
2.2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与多种客观原因有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2.2.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不足。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是否喜欢、想要什么不够关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情绪。要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用与之兴趣相匹配的音乐曲子,有效增强欣赏课教学效果。
2.2.2新课改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新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扮演多个角色,例如引导者、管理者、意境创始者、组织者和启发者,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指导和帮助,以扫除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互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2.3初中音乐教材发生较大改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与旧版本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一些学生对教材内容尚未适应,甚至产生较大的排斥情绪,这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其生活实际脱节严重所致,难以引发学生共鸣。
2.2.4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体育等副科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课时改为文化课时,有些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质量方面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5现代流行歌曲的泛滥,对中学生音乐审美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冲击。当前,电视里、收音机、大街小巷播放的各种“流行歌曲”,不管内容是否健康,总是能够受到中学生的欢迎,而对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反而日行渐远。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遇到较大阻力和干扰。
3.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3.1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3.1.1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演唱。主题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品审美的重要切入点。一般来说,音乐主题旋律比较动听、扣人心弦,学生容易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其欣赏兴趣。因此在学生听完整首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曲子的主体旋律,并要求其哼唱出来,最后要求全班学生集体演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主题音乐旋律的目的,让学生记忆深刻。
3.1.2让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作品演唱方法,而且要对作品节奏律动有深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嘴巴演唱、通过身体摇摆迎合曲子节奏,这样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音乐意境。例如通过拍桌子、击打乐器、跺脚等感受音乐节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3.1.3为学生提供演奏创作机会。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机会,例如演唱音乐主题、节奏律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和创作。当下,不少中学生都掌握一些乐器弹奏技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特长以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让一名学生上台演奏《化蝶》曲子,也可以让学生改一些曲子旋律,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作品中心思想和意境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收获快乐,而且汲取音乐养分。
3.1.4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成功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激发积极进取之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给出正确回应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受到成就感;当学生失去耐心或者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其找到原因并指导其克服,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多说一些诸如“你回答得很好!我很看好你!你进步很快”之类的话语。这对学生来说,将会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进取愿望。
3.1.5分组合作增强教学效果。分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兴趣相同、或者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将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通过开展音乐欣赏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观点的机会,在同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并提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1.6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是固定有限的,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内容和素材,例如优秀影视歌曲,这类歌曲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歌曲,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分析音乐情境和节奏规律,不断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和素养。
3.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3.2.1民族音乐欣赏。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素材库。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民族优秀音乐作品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十分宝贵的民族音乐遗产,这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对象。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传统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同时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各种民族歌曲、戏曲、曲艺等的机会,萃取其中精华,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眼界,提高其音乐欣赏素养。新课标下,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掌握知识点、是否会演唱歌曲的歌曲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综合评价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能否利用音乐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民族音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2.2外国音乐欣赏。外国音乐作品种类十分多样化,经典音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经典曲目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体会到曲子中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战斗品质,感受到作者顽强斗志、不惧风雨、向往光明的决心,不仅可以欣赏到其艺术的一面,而且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抗争精神。因此,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引入一些世界名曲比较可行,它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别和地域的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3因人施教。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音乐基础及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曲目,以保证其能够获得情感体验。初中生容易受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欣赏课要尽量采用健康向上,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作品,例如《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回家》等,这类作品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相符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而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
4.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贵在参与、重在过程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提高其教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国内外音乐作品的精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其审美水平提升,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玉平。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音乐天地,2004,(05).
[2]那宇,杨芳。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3]陈小静。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评论,2003,(06).
[4]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影视音乐;“教”与“学”;相辅相成;互动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7-0191-02
简单地说影视音乐指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场景音乐;歌曲包括主题歌、插曲。影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主要具有以下四个作用:(1)激发联想,描写背景;(2)渲染气氛,加强感染力;(3)揭示段落,烘托画面;(4)深化剧情,升华主题。好的影视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影片回味深长、熠熠生辉;好的影视音乐更能符合观众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影视情节中去。影视作为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包含了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当今社会,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影视对于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因此,“影视音乐”作为学生学习其他音乐的桥梁,在大、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以上特点,现将影视音乐的“教”与“学”分析、设计如下:
1影视音乐的“教”
1.1抓住影视音乐的特点和优势切入教学内容:影视情节是对影视音乐最好的诠释,因此影视音乐比其他音乐更好理解,教师应抓住影视音乐这个特点和优势,切入教学内容,用剧情带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用影视片段的观赏来启发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视觉、听觉并重,是欣赏影视音乐的捷径,教师在影视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重视对剧情的介绍和对影视片源的观赏,千万不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就算是没有多媒体设备的乡村学校,教师也应想法让学生在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上观赏影视片段,如果实在没有这些设备,教师就一定要认真了解剧情,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绘声绘色为学生讲解有关音乐出现在什么样的故事和情景中。
1.2引导学生从肤浅的欣赏转变为鉴赏音乐:从感性欣赏到理性分析音乐,这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形式要素入手,以做学问的态度去分析、鉴赏音乐。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中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曲《长江之歌》属于单三部曲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其中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非常相似,是属于带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通过聆听、欣赏、学唱这首歌,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单三部曲式结构,补充欣赏《歌唱祖国》等相同结构的歌曲,强化学生对单三部曲式结构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逐步能独立分析、判断每一首音乐作品是不是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每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是带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还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另外,《长江之歌》是用“弱起小节”和“四四拍”写成,“弱起小节”加“四四拍”可以展现起伏、磅礴的音乐意境和形象;歌曲第一乐句开始是一个八度跨越,从高音“嗦”一下跨越到低音“嗦”,仿佛长江澎湃汹涌、一泻千里的波涛在每个人耳边响起、心中回荡,犹如中国几千年曲折、抗争的历史和灿烂、深厚的民族文化……通过以上音乐中形式要素的分析和挖掘,学生对《长江之歌》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得到了强化,逐步从肤浅地欣赏音乐转变为更深层次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鉴赏音乐。
1.3补充利用丰富的影视音乐资源,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视音乐资源异常丰富,除教材上的内容之外,更多、更加精彩、更有利于学习的影视音乐资源比比皆是。如《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好汉歌》是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这一部部经典之作,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无不刻画出生动、壮观的传奇画面,推动影视作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影视与配乐相得益彰,共同铸就小说和剧作不曾达到的辉煌,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多多补充这些影视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电影《《不能说的秘密》是周杰伦的自制电影处女作,本片获得第44届金马奖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项,许多学生因为喜欢周杰伦、喜欢这部电影从而喜欢上了影片的主题音乐。教师可利用这部影片片段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教材;或让学生观赏《不能说的秘密》MV;可以让有钢琴特长的学生演奏钢琴曲《不能说的秘密》;让会唱该歌曲的同学演唱这首主题歌……通过大量精彩的影视补充教材和丰富活跃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2影视音乐的“学”
2.1首先了解影视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渊源:作为学生,在自主学习影视音乐时需首先了解该段音乐出自哪部影视作品,该部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剧情梗概,在了解影视作品的剧情梗概之后,随即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有关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从音乐对场景的渲染、剧情的推动和影响来欣赏与思考。如:欣赏电影音乐《辛德勒的名单》首先应该了解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恐怖主义蔓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剧情是德国工场主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主题音乐《辛德勒的名单》营造出悲凉、忧伤的音乐情绪和意境,旨在铺垫故事发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该主题音乐仿佛悲伤、无奈、痛苦的犹太民族在绝望中挣扎,同时对未来还怀有一线不泯灭的希望。
2.2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鉴赏音乐:音乐的创作手法、段落结构、音域音色、速度节奏等等都直接影响音乐主题思想的表达,音乐要素的呈现直接决定了音乐的艺术性,不同的音乐要素结合在一起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学生在学习影视音乐时和学习其他音乐一样,在用心、用情感悟的基础上一定要主动从专业的、音乐艺术的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鉴赏音乐。还是如电影音乐《辛德勒的名单》:其选用小提琴作为主奏乐器是因为小提琴如泣如诉的音色非常隐忍而又黯然悲凉,正好可以表现故事发生的背景———黑暗的二次世界大战和主人公———受迫害的犹太人悲伤、痛苦的心情;乐曲选用“四四拍”、“弱起小节”、“小调式”、“稍慢速度”等音乐要素进行表现,频繁运用“五度”、“六度”、“七度”、“八度”音程交换呈现,仿佛受害者———犹太民族内心七上八下的惶恐与无奈抗争;悠长、缓慢、低回的主题音乐,由低回向高亢,再由高亢再回旋到更深陷、更悲沉的旋律中,让人无法释怀,让人不得不为犹太民族的悲痛历史与命运嗟叹,乐曲至始至终没有任何的仇恨和控诉,反而是在悲痛隐忍中隐隐浮现出生机与希望,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
2.3开动脑筋,借力一些小方法感悟音乐:良好的方法不仅是成功学习的捷径,更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同学们在学习影视音乐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自主创新地寻找一些有效的辅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如:在影视音乐播放、聆听的同时拿纸、笔随音乐起伏画出旋律线,这有利于表达听者内心随音乐高低起伏的情绪,有助于欣赏者梳理音乐意境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思想内容;在音乐播放和聆听的同时听者还可以根据音乐传达的情绪、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有关联的美术作品,这样更有利于欣赏者对作品的深刻认识并产生强烈共鸣。伴随影视音乐进行情景剧创编和表演是另一种强化音乐欣赏的手段,同学们可以根据剧情或完全凭借自己对所欣赏的影视音乐的感悟编创情景剧并进行表演,这种编创和表演既可以是全班或几个同学一起的音乐实践,也可以是某一个同学自己进行的拓展,通过表演,学习者对音乐的理解定会更加细致和深刻,同时表演、创编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影视音乐的“教”与“学”
影视音乐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结合学生的“学”良好互动是成功教学影视音乐的关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想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达到活跃、和谐。下面介绍几种笔者总结的方法:(1)问题创设法———根据影视音乐的特点创设问题,用“抢答”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欣赏日本动画电影《天空之城》主题音乐《伴随着你》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抢答“《伴随着你》出自哪部动画电影?这部动画电影出自哪个国家、哪位动画大师之手并分别获得了哪些奖项?这部动画电影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该影片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2)对比、分析法———顺序颠倒,让学生先聆听影视音乐编写出故事、剧本或情节,再用学生写好的内容与影片情节进行对比、分析,如:在欣赏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的场景音乐《穿越竹林》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这一段描述的是什么情节,由学生根据音乐作品名称和所欣赏感悟的这段场景音乐进行情节创作,在学生创作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赏析学生作品中相对优秀的篇章;(3)鼓励评价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鼓励性评价应始终贯穿整个影视音乐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信、愉悦的氛围中度过每一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学习效率也才会随之提高。总之,在影视音乐教学中教师怎样“教”应基于如何启发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并找到学习影视音乐的方法和捷径;学生怎样“学”则应基于最大限度释放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课堂的设计师,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将“教”与“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如何激活“师”与“生”、“生”与“生”互动作为备课、上课的一个重要考量内容,才能真正搞好影视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何璇.浅谈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篇4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欣赏 特殊性
随着影视作品的层出不穷,影视音乐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色彩。热播电视剧《潜伏》中的片尾曲《深海》,《金粉世家》中的片尾曲《暗香》,经典电影《阮玲玉》中的《葬心》,《泰坦尼克号》中的《我心永恒》,这些脍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作品使人回味无穷。同时也展现出影视音乐欣赏与原作之间的紧密关联。由此,影视音乐欣赏的特殊性成为本文研究的主旨。
一、影视音乐欣赏特殊性的产生
影视音乐欣赏特殊性的产生需要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方面。影视音乐欣赏人作为主体,本身应具备相应的欣赏能力。影视音乐与普通音乐最直接的区别在于电影背景。例如,人们习惯于倾听流行音乐动听的旋律,巧妙的歌词搭配,紧跟时代步伐品味音乐元素。而影视音乐的欣赏则依赖于主体对电影本身的兴趣爱好,以及音乐特征的感悟与理解。例如。同样聆听感人至深的《葬心》,不同的主体就会产生不同的欣赏结果。了解阮玲玉的悲剧命运,抑或善于品味张曼玉惟妙惟肖的电影诠释的主体,往往能够产生音乐共鸣:反之,欣赏主体则有可能认为《葬心》的曲调过于远离当今时代,夜上海的时代不是每一个音乐爱好者都向往的音乐背景。流行音乐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影视音乐欣赏主体的不同首先成为特殊性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影视音乐欣赏的客体,即音乐曲目本身,也是造成特殊性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创作上受内容的制约。有这样一种典型的现象,喜好某部影视剧的观众,他们对剧中的影视音乐也会产生欣赏偏好。例如。近几个月《潜伏》正在持续热播,影片结局女主角站在山顶坚毅的目光,配合片尾曲《深海》的播放,使人深深地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不少观众都为此热泪盈眶。这说明只有欣赏主体以影视剧为载体,才能欣赏曲目的内涵,认识影视音乐的价值。脱离了影视剧的载体。音乐最珍贵的内在元素很难通过欣赏过程被认知。音乐与影视剧的不可分离性既是欣赏的前提,也是达到预期欣赏效果的特殊约束力。
二、影视音乐欣赏特殊性的实现
影视音乐欣赏的主体和客体决定了欣赏过程的特殊性,为了实现特殊的欣赏要求,欣赏者在倾听影视音乐时应当把握以下原则:
首先,影视音乐的欣赏应当了解音乐载体的背景。影视剧的创作背景是相关音乐生成的基础,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以及配乐,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影视剧的剧情表达,渲染气氛。所谓欣赏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欣赏者对剧情背景具备充分的认知,否则深入的欣赏也无从谈起。当前影视剧的创作可以说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与新潮相结合,不是依据所有影视剧为载体创作的音乐作品都能符合当代人的口味。进而也就应到音乐欣赏的效果。尊重创作背景,积累背景素材是全面欣赏音乐曲目的先导。
其次,影视音乐的欣赏应当合理解读音乐曲目的元素。受画面的影响,音乐欣赏从根本上需要对构成曲目的元素加以分析和品位。歌词、乐谱、器乐组合、歌唱等是音乐构成的主要元素,影视音乐欣赏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有利于根本需求,而是侧重将固有的音乐元素融入影视剧的背景当中。即依靠载体欣赏细分的元素。例如,电视剧《五月的鲜花》主题曲与校园合唱的风格类似,但是整部作品是在寄托对当代英雄的讴歌。以及对爱的怀念。解读其中的歌词和韵律时要结合相关的画面背景,将男主人公默默无闻的贡献精神与和缓舒畅的歌唱风格相对接,诠释每个元素所代表的意义。
最后,影视音乐的欣赏应当融入音乐氛围的感悟。在宏观创作背景和微观音乐曲目元素解读的基础上,欣赏者必须走入影视剧的氛围当中,将宏观与微观的欣赏紧密贯穿,形成理想的欣赏效果。影视音乐存在于剧情氛围当中,并在适当的情况下配合画面形成听觉效果,欣赏者只有进入氛围,才能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体会剧情所需要表达的音乐基调。例如。在电视剧新版《羊城暗哨》中,革命战争激烈。同时饱含伟大的情感。在处处隐藏玄机、斗智斗勇的革命环境中,男女主人公克服重重阻碍,步步逼近胜利。激动人心的剧情氛围配合的音乐曲目既能使人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又使人迸发出爱的果敢,欣赏者也仿佛置身其中。成为重要的一员。所以欣赏者全身心的投入是入境的关键。
三、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认识影视音乐欣赏的特殊性,并恰如其分地遵循欣赏原则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的方法尤为重要。
首先。欣赏者应当不断积累影视素材。经常观看影视剧不失为一项有效的举措。各种类型的影视剧会有相应风格的音乐曲目。欣赏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丰富多彩的影视素材,领略的音乐意境也会更加广泛,无论是开阔视野还是夯实基础欣赏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观看影视剧的同时培养自身对欣赏原则的掌握,然后过渡到轻松驾驭欣赏原则,欣赏者对影视音乐的兴趣爱好也会逐步提高。
其次,欣赏者应当树立广义音乐欣赏的意识。所谓广义是指音乐的欣赏不再拘泥于对独立曲目的欣赏,而是全方位接触音乐曲目的来源,站在新的高度去审视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和元素特征。欣赏者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也因此具备双重意义,一是通过剧情的观看获得预期的收获,二是观看剧情的同时欣赏片头、片尾曲目和中间的插曲。将音乐载体的地位凸显,带动影视音乐欣赏的发展。
最后,欣赏者应当锻炼由内而外的欣赏能力。影视音乐的欣赏对于剧情和曲目的贯穿。实际上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欣赏。欣赏者必须进入剧情当中。才能更好地分析曲目的音乐元素。如果仅从外部切入,脱离剧情独立分析音乐曲目,内在的精髓不仅难以掌握,更会丧失欣赏的兴趣。因此,由内而外的欣赏能力有利于长期的影视音乐欣赏水平提升,艺术的感染力也将全面地展现。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篇5
关键词:高职;音乐鉴赏课;嬗变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93-02
自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通知后,全国各类大学增设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修课程。公共选修音乐课的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音乐鉴赏教材部分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职类院校办学宗旨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自身也有轻视此类公共选修课的趋势。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因其综合性更强,更加贴近学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 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 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释:
①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J].电影评介,2008(17).
②康怡然。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荆甜甜。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影视剧音乐欣赏》的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2]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J].黄河之声,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