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题开题报告最新8篇》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最新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肖爱山】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 1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1.课题任务
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波提取电路的设计。设计采用数模转换器MAX1240芯片组成AD转换电路加上带通滤波电路、放大电路进行电压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的脉搏信号即模拟电压值转换为12位数字值输入给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此数据处理为2个字节,低字节为低8位数据,高字节的低4位为数字电压值的高4位,进行数据处理后在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2.课题目的
进一步了解单片机,掌握信号调理部分电路组成及设计方法,以及单片机设计数据信号采集电路的方法。
二、调研资料情况
当前脉搏波检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近年来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这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具有很高的绝缘性,且可非侵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用光电法提取指尖脉搏光信息是当前最好的方法。
脉搏波检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但人体的生物信号多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的弱信号, 脉搏波信号更是低频微弱的非电生理信号, 必需经过放大和后级滤波以满足采集的要求。
目前的指端脉搏检测系统都是采用模拟技术来完成滤波,放大整型等处理,再经过模数转换和进一步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硬件的复杂程度,增大了功耗和体积,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系统不可靠和不稳定因素。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以极快的速度向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脉搏波的波形
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振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 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因此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动脉的弹性、管腔的大小、血液的密度和粘性等,特别是与动脉管壁的弹性、口径和厚度 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动脉血管的弹性越大(即顺应性越大),则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越小;动脉管径越小,速度越大。故通常沿主动脉到大动脉、再到较小动脉,脉搏 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大。
脉搏波周期图的标志点特征与其对应的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心血管功能参数指标信息的正确提取有着重要影响。如图1所示,b单波起点(主动脉脉瓣开放点),c主波波峰(主动脉最高压力点),d重搏前波波峰(c点压力下降后第一个拐点,是左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发生弹性振动造成的),e舒张期开始点,f重搏波波谷(房室瓣开始打开,左心室开始充盈的标志点),g重搏波波峰(f点后动脉压力继续上升的一个高峰)。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Pm1为收缩期平均压,Pm2为舒张期平均压。
图1 脉搏波的具体特征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图2 总体系统框图
总体流程为:先由脉搏波信号提取模块的HK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提取脉搏波,然后进入脉搏信号调理模块进行滤波放大,之后将调理好的数字波送到A/D转换模块,由MAX1240转换为模拟波形在传入单片机处理,最后单片机处理完成的波由串口通信模块传递给PC机。
1.脉搏信号提取模块
当前,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取脉方法是独取寸口法,此处动脉行径较固定,解剖位置较浅,毗邻组织较分明,因此成了脉诊有利位置。本课题采用HK2000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其精度小灵敏度高,输出为模拟信号。
附其出厂技术指标;
(1)电源电压:DC5―6V;
(2)压力量程:-50―+300mmHg;
(3)灵敏度:2000μV/mmHg;
(4)灵敏度温度系数:0.0001/°C;
(5)精度:1.5%;
(6)重复性:0.5%:
(7)迟滞:0.5%;
(8)过载:100倍。
2.脉搏信号调理模块
(1)滤波电路
常规脉搏信号的主要频带范围是0.1―40Hz。为防止处于干扰环境是脉搏信号中混入各种噪声,因此在本系统中设计了通带频率为0.1―40Hz的带通滤波电路,将脉搏信号的有用成分从采集到的信号中分离出来。本课题带通滤波器将采用44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级联0.1Hz的二阶高通滤波的方法实现。
(2)放大电路
使用三极管与电阻组成一个放大电路,参考倍数为8―10倍,具体放大倍数在仿真时可以测试出来。
3.A/D转换模块
MAX1240称作模数变换器;简称“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装置。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须经各种检测装置,以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作为模拟量,随时提供被控制对象的有关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而进行控制。计算机的输入必须是数字量,故需用模数转换器达到控制目的。
主要参数
1.2.7V―3.6V单电源供电。
2.分辨率为12位。
3.最大采样率73K次/秒。
4.低功耗,37Mw(73Ksps),5Uw(待机工作)。
5.内部提供采样/保持电路。
6.内部提供转换时钟。
引脚3(即SHDN)为控制端,其值取0为待机工作模式,取1为正常工作模式,也可悬空,此时内部电源无效,可在管脚3(Vref)外接参考电源。
图3 MAX1240内部管脚图示
4.单片机模块
本课题采用AT89S52单片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造价低廉且通用性好,市场应用成熟,其中AT89S52低功耗,高性能方便各类程序测试调试,很是适合本设计故而选它作为课题单片机。
5.串行通信模块
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传送和同步传送两种形式,异步传送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传送不连续,但通信双方必须事先约定传送的字符格式和波特率。同步传输的速度高于异步传输,但硬件设备较复杂,而且对同步时钟信号的相位一致性要求严格。
下面是对串行通信的几个一致的概念和标准:
1)传输率:即波特率,范围一般110―9600。
2)RS232-C:EIA电平与TTL电平转换,需要电平转换芯片MAX3232。
3)3.0―5.5V电源供电。
4)300μA低供电电流。
5)只需外接0.1μF电容。
6.电源模块
脉搏调理电路需求-5,V+5V模拟电源,单片机需求5V数字电源,A/D转换器和MAX3232需求3.3V数字电源,数字电源需和模拟电源分离。
四、预期结果
完成脉搏波提取的电路并仿真成功,能够测试记录波形,顺利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进行硬件操作,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
五、进度计划
第一、二、三、四周:调研资料。
第五、六、七周: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学习。
第八、九、十、十一周:开始进行电路的设计,仿真。
第十二、十三周:调试电路并进行最后的修改。
第十四、十五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六周: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审查,并完成毕业答辩。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 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 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 基础条件: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敬上
课题开题报告 3
本课题题目是: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研究的有效途径。
研究内容: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3)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组织分工: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 通过印发《校园文明公约》、《校园文明歌》,召开师生大会,利用班会,晨会,校园小广,国旗下讲话,出墙报,出专栏,张贴文明标语,出文明礼貌内容的展示版等形式,大造舆 论,使师生充分了解文明礼仪活动的做法和要求,认清其目的,意义,充分认识讲文明礼 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文明进步社会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日常行为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体现,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广大师生认识到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体制,强化监督,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我校在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下狠下功夫,逐步完善了三项机制,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呈现载体丰富,色彩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态势。
1、建立领导机制。学校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由校长主抓,教室师人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成立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班
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少年儿童学礼仪,用礼仪,对讲文明礼仪的班级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等形式,宣传和推广示范班级礼仪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3、建立教师督导评估机制。将学校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的督导评估,并与教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研究进度:
我校本着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实践育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树实 验形象,创和谐校园’’工作思路,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切入点,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稳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明确目标,分段实施。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礼仪的培养,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策化、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礼仪规范。
第二阶段: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出入有礼,热情待客,礼貌拜访的好习惯,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主动和父母沟通,正确处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第三阶段:以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师学生逐步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让礼行,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文明习惯伴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阶段:以国际礼仪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文明程度,加大国际礼仪的宣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师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国礼仪,在与外国人交往中都能不卑不吭,知书达理,展现少年儿童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课题创新程度: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利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研究目标:
本研究目标是积极探索礼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开辟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课题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2.对国内外礼仪教育的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特色已多年�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课题组成员中有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项省市课题,均已结题,课题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途径:
1、礼仪教育进课堂。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加大礼仪知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
2、征集礼仪文章、组织小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创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3、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小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学生、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进学生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4、举办中队会拉练。全校各中对相继开展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文明天使在校园”“文明之花出处开”“文明用语我先行”“文明上网我做到”“礼仪花香满校园”等贴近儿童实际的主题队会,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学生在准备队会,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
5、家校互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送礼仪知识读本,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动员家长和小学生一起学礼仪,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在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
6、社区实践、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校不乱扔杂物,一走出校门就有乱扔的现象,对此,组织各班走进社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开展了“我为社区添新绿”“做清洁小卫士”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分配金额: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多年来以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此课题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参考资料,学校并把这一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其它经费上予以保障。
大学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4
题目: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
我校申报的《新课程实施中师生关系构建研究》课题,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为:xjk06cjji03)。现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请各位专家和老师进行评议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的提出
1、师生关系的现状
对于稚嫩天真的孩子来说,小学可以说是他们迈入社会的第一驿站,而小学老师是他们人生的重要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有调查表明,目前小学师生关系不容乐观。从小学教师队伍来看:随着教师大批退休,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社会,“独生子女”青年教师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正呈上升趋势。从小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执拗甚至过激的性格。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的专制、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矛盾日趋明显。这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2、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面临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重建师生关系、师生文化,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的。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的建构中自然形成的,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与根本。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近来,我国教育界理论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因此,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力图不但丰富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4、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创新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育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高效、激励、创造、教化和心理保健等功能。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多是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多停留在理论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在研究内容上也比较抽象,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然而,和谐师生关系问题是一个贴近实践,充满个体化,而且极为具体,多变的现实问题。偏重抽象思辨的理论研究无法揭示它的丰富内涵。本课题的研究将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能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和师生的精神文化得到质的提升,能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新课程改革,从而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本课题既有理论与实践价值,又有发展价值。第一、具有理论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科研中的指导地位,以交往理论、互动理论、对话理论为基础,拓宽师生关系的研究领域,采取“问题取向”进行整合性研究,补充和丰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第二、具有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将立足教育教学一线,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现场观察、个人访谈、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掌握大量第一手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了解师生关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策略与模式。本课题研究将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三、具有发展价值:本课题不仅可以对师生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横向拓展性研究,如“师生冲突研究”、“特定师生关系研究”等,今后还可以纵向拓展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两处创新:其一,研究方法的创新:以新课程实施为平台,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为基础,采用实证的、具体的、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拓宽师生关系的研究领域,采取“问题取向”进行整合性研究,从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法律关系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构建新型的富有灵性和理性的师生关系模式。
二、课题概念界定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是要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与合作,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平等,即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任务不同的平行个体。双方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教师不具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利,教学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谓民主,即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教我学、互查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更好地教。所谓和谐,最重要的是教与学的双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态,教与学的行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目标
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了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与基本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热爱,并能够与人、与世界交流、对话,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4、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研究。5、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还有:
1、交往教学论 以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的交往教学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8中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以(美)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
5、和谐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和王守仁的和谐教育思想都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反对传统的师道尊�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我们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个案研究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采用边设计边实施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摸索师生关系和谐的方法、途径和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分析、论证,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
(三)、可行性分析
在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方面,本课题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基础优势。我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本课题组组长主持研究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全国三等奖;本课题组部分成员参与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与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XX年我校参与省“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转变研究”。以往这些课题研究为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XX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如成立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班,定期开展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竞赛以及“尊师爱生”、“学校·学生·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校“雏鹰电视台”为主阵地,每期开展了演讲、朗诵等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教育教学工作都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条件优势。我校是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小学。近年来,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有校园网、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电脑房等全套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及多功能教室,研究资料齐全,搜集方便。课题组组长是学校现任校长兼书记,研究经费有保障且充足。
三是人员优势。本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XX年12月至XX年12月。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2——.9)
(1)、成立研究组织机构,准备开题。
(2)、进行理论研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调查研究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施问卷、个案、并利用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调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4)、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5)、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
(6)、宣传公布方案,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
2、第二阶段:实施起始阶段(.9——.12)
(1)、开题论证
(2)、设计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实践,讨论实践成效。
(4)、加强主研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科研素养。
(5)、针对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研讨、实践,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开展校级交流会,根据交流结果,上好研究示范课。
3、第三阶段:实施深入阶段(.12——.6)
(1)、实验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2)、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3)、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班集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构建。
(5)、总结、改进前期成果,邀请课题顾问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指导。
这一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每学期在全校举行1-3次公开课观摩活动。注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cai课件等资料。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与结题阶段(.6——.12)
(1)、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3)、编辑研究成果论文集等。
(4)、整理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教育教学模式 。
六、任务分工
(一)成员工作分工
阳伟奇负责课题的总设计、实施、总结;
周莹负责对课题协调、督促;
林燕娜负责本课题成果质量和宣传;
肖伟颜、钟仁伏、李飞燕、刘晓鸣、唐怡、姚聘兰、刘爱灵、龙姣妮负责各子课题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工作。
(二)成员研究内容分工
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周莹、林燕娜负责)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钟仁伏、肖伟颜负责)
3、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研究。(李飞燕、姚聘兰负责)
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刘晓鸣、刘爱灵、龙姣妮负责)
5、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杨瑰、唐怡负责)
(三)成员研究成果分工
1、研究报告
2、系列论文
(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周莹、林燕娜)
(2)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钟仁伏、肖伟颜)
(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方略(李飞燕、姚聘兰)
(4)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问题与对策研究(刘晓鸣、刘爱灵、龙姣妮)
(5)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研究初探(杨瑰、唐怡)
七、课题的组织领导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张力平、罗婴平、周 莹、谢凌云、林燕娜
成 员:刘志群、吴洪斌、肖伟颜
2、课题研究指导
吴国贤(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肖爱山(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3、实验研究课题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周 莹
成 员:林燕娜、肖伟颜、杨 瑰、钟仁伏、李飞燕、刘晓鸣、唐 怡、姚聘兰、刘爱灵、龙姣妮
课题参研人员:娄底一小全体教师
八、经费筹措及管理
本课题以学校自筹经费为主,相关活动的开展争取友好单位的赞助,预计研究经费总额为6万元。我们将严格按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进行开支,具体用途如下:
(1) 师资培训、考察学习费2.5万元
(2) 学生活动经费1.5万元
(3) 图书资料费0.2万元
(4) 专家咨询、指导0.4万元
(5) 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费用0.5万元
(6) 打印、光盘制作费0.5万元
(7) 科研成果展示0.4万元
九、主要成果以及目前课题研究行动情况
本课题自XX年12月开始申报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XX年12月,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聘请了课题研究顾问,市教科所课题研究专家吴国贤来校指导课题选题工作。
XX年12月~XX年3月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多次广泛查阅资料,进行理论研究,确定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完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申报立项。
XX年2、3月 请省级专家省规划办李倡平主任、省教科院基教所马所长、市级专家吴国贤、肖艾山等指导课题工作,修改课题设计论证书。
XX年3月30日 召开课题研究人员会议,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为所有课题组研究人员以及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班学员颁发了田汉族所著的《交往教学论》作为自学教材。
XX年3、4月期间,分学科分学段组织了课堂教学中平等民主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及相关年级的教师参加了研讨具体时间是:3月20日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平等民主师生关系构建研讨;3月29日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平等民主师生关系构建研讨;4月5日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平等民主师生关系构建研讨;4月11日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民主师生关系构建研讨。
XX年3~5月 共上了59节公开研究课,尽管这是我校的一个常规性的教研工作,但从这期的研究课开始,我们要求上课教师着力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与思想贯穿于整个公开研究课,并把这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XX年5月28日 组织“和谐师生关系”之“课堂组织教学”研讨会,所有课题组成员、学校教研组长、各级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
XX年9月 课题正式宣布立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实施计划》。
XX年9月至今 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审议通过了“确立一个子课题,建立一份研究案例专集,一份课堂反思专集,一份培训反思专集,上好一堂课题研究课,上交一份课题研究论文”的教科研制度,同时将课题研究任务具体分工负责。
我们计划在10月14号完成开题论证,16~20号完成学生以及教师的问卷调查与结果统计分析,10、11月安排了共61节教学研究课,课题组所有成员参与听课并组织相关评议活动。
目前课题研究主要成果有:
《思品课前的宽容》获省级论文评比二等奖(课题组成员钟仁伏);
《让童话滋养童心——〈丑小鸭〉教学案例与评析》发表在XX年4月的《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课题组成员肖伟颜);
《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送《湘中教研》)(课题组成员肖伟颜);
《新时期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与对策》(送省教科院参评)(课题组成员肖伟颜);
《把爱均匀地洒向每一个学生》发表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课题组成员李飞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lynda fielsteim & patricia phelps 著 王建平等译。教师新概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7).
「5」张武升。外国现代师生关系理论的构建与发展「j」.教育评论,1989,(6).
「6」徐学俊 李正洪 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5):28—31.
「7」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
「8」李洪 丁特。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8—20
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 5
有关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体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一般应包含总述和提纲两个部分。
(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标题或名称。论文标题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论文的形象与质量。在给论文拟定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准确地把论文所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这样的题目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用词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写论文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比如有一篇论文题目为“只有建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题目假如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可以,但作为论文的名称就不妥。因为论文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问题正在探讨研究中,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名称要简洁简洁是指论文标题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在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选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的写法。一般可以先从现实意义写,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实际作用,能解决什么问题;理论意义即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或创新。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三)论文综述论文综述包括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国内研究的综述、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四部分。要讲明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即有什么人研究过该课题,还是没有人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国内和国外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有什么问题或缺陷。为什么你还要研究该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等等,类似于论文的前言或引言部分。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 6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1)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 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 7
关于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
▲ 确定课题名称
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一个课题名称起的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课题名称该怎么起呢?
第一、课题名称要准确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
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课题名称要规范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课题名称要简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定好了课题名称,下一步就是行动,行动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 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工作计划可 所以说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课题开题报告 8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 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