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汇总31篇》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精选31篇)
内容导航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3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4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5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6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7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8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9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0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1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2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3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4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5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6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7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8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9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0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1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2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3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4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5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6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7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8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9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30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31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
打开一本书,轻松自由地读,让书香滋润自己,如同沐浴春风,如同聆听曼妙的音乐,去感受书中收获的幸福。
几年来,学校一直大量的选购各类有益的图书,让我们班的孩子在书中汲取了智慧,只要一有空闲,就能看到孩子们那读书的热情。
在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阅读的习惯、主动收集课外资料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读不一样的书,便有着不同的认知,因为每一本书都是不同作者的不同经历。
本学期中,我们班的学生共读了《__》、《论语译注》、《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科学家的故事》等书,在学习课本教材《鲁滨孙漂流记》时,因为之前学生已经读过,不用我多讲,学生已经对课本内容了如指掌,而且讲的头头是道,学生们独抒己见越来越踊跃,甚至有时会发生面红耳赤的争辩,争辩的内容既有对人物形象的不同感受,也有对语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发言,不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上显得有些乱,但我却由衷地高兴,正是他们的不同认知,才有他们的明白易晓。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效果,他们会在争辩中进步,学生已能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讲解的十分透彻,可见已对书本了然于心。
阅读的快乐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读书的乐趣不胜枚举,阅读的快乐,乐在其情节。总之,我会将课外阅读继续下去,“开卷有益”——书让孩子健康充实、让孩子能在书香中快乐的成长。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 Circle,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中国玩。因为爷爷是中国人。因为老师。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3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
(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觉得发现可以从下几方面的去做: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生活中的内容积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写的了,但在写时应该还得注意材料的筛选。有很多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一看到写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随便找一件来写,我觉得在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孩子在自己积累的材料中去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最能与主题有共鸣的内容来写。同时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
如:1、学会为文章添枝加叶。
2、小中见大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谛。
3、转换视角一料多用。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习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个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突然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说等他有孩子时可以拿它做摇篮。”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在文章中写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那个社会制度的愤恨。
其次,给孩子们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孩子们写《二十年后的我》、《我长大了以后》、《假如我是市长》、《我的理想》、《假如我会克隆》等这样的文章,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想象给孩子写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发挥极致,洋洋洒洒上千字不成问题,有些孩子不仅能想象未来,更可贵的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四、常动口,常动手。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须得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动脑。我布置学生杀过鸡,杀过鱼,上山采树叶、做过环境调查,做过手抄报,为生病的同学做过募捐活动,炒菜,包饺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由于学生亲自去做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有很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时,我会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动口说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学生会说了那么写的时候才会动笔快!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多“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深刻体会人们在等候总理灵车到来时的情境。在体会的同时,学生还从中学会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4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应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亲自去体验,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己读书、讨论、思考学习到知识,学习到方法。
其次,教学方法要更新。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在学习中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应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要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5
今天,学校组织我校语文老师参加部编版新教材网络培训,听了老师的讲析与指导,对这本册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尽管学习时间短暂,我事先也没对教材有太多的阅读与思考,但在老师的精心准备、多方引用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我对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或收获的话,以下两方面,当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章,不仅有古诗的学习,还安排了文言文寓言故事,我们既在学习现代语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语文。学习古诗文,掌握汉语的传统与特色美。从课程中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语文的责任,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体现。
(二)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材编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语文学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度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总之,新教材有新气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还需要我们对教材下更多的研读功夫。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6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孩子们有趣而又有效的识记生字呢?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下面来说说我的教学心得。
我觉得识字教学应体现层次性,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低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在教学中,我根据生字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拼音识字,再到游戏中识字,让识字有趣起来。
识字教学应注重引导发现,指导学习方法。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独立识字。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方法。如,教学“网”字,先画蜘蛛网的图,再写“网”这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又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蝌蚪、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借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如,在读儿歌前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孩子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孩子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能做一个小诗人”,从而使孩子体会到学习生字,运用语言的乐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一、在图画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根据生字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及课文插图,让学生既认识图片,又认识生字、生词。如:教学“山”、“石”、“火”、“口”、“耳”、“日”、“月”、“禾”、“竹”等象形字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教“火”字时,孩子们一眼就看出是火,让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不需讲解,当孩子们掌握了一些象形字以后,再充分发挥他们的分析能力,会意字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如“尖”字,上小下大就是“尖”。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铅笔的样子,一头小,一头大,孩子们就会轻松记住了这个字。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部分,这样通过动画及图片,可以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二、在课文中识字
结合课文认识汉字是新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首先,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及所在的句子读准音;其次,诵读课文,再次出现这些生字、词的句子,圈划出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记字,进行生字的认读,最后,老师读与生字相关的句子、课外知识或小故事,进行拓展识字,既拓宽了识字渠道,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两只小狮子》
第二自然段认读字较多,我通过教学课件出示这两句话,把要认读字变红,指导学生边认字,边读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加以板书,认读生字。
案例:《棉鞋里的阳光》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情况(说说课文讲什么事),板书并认读字词:
棉鞋里的阳光妈妈晒棉被小峰晒棉鞋(摆)
在读奶奶盖着晒过的棉被很舒服时,让学生画一画表示奶奶动作的词,反馈时板书“脱、躺、合上眼睛”,指导学生认读。
案例:《两只鸟蛋》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我指导学生体会“我”对鸟蛋的喜爱时,涉及“取”和“拿”的不同,“凉凉的”等词语,板书认读。讨论:妈妈为什么说鸟妈妈一定会着急?(板书“一定”认读)“我听了妈妈的话怎样想,怎样做?”(板书“连忙”“轻轻地”“送还”认读)。
这样把识字和指导朗读、理解内容、培养语感结合在一起,使识字更有情境,也易于学生对识记字词的理解。
三、在活动中识字在不失课堂气氛,教给孩子们识字方法的同时,我尽可能的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开火车”游戏识字法
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参与进来,在快乐中学生字。2、“猜谜语、编谜语、编故事”识字法
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如:圆圆红盘就是(日),弯弯小船就是(月),一个人(大),两个人(天);而学生编的谜语五花八门,有的比老师还说得好,如:“两人坐在土堆上(坐)”、“禾苗着火了(秋)”、“三人(众)”、“一横一撇一竖在土里(在)”、“一口咬断牛尾巴(告)”等;有一些字,我们还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如:教“看”字时,可以告诉学生,上面就好比一只手,下面目就是眼睛,把手放在眼睛上面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就是“看”字。然后让孩子们做一做这个动作,孩子们记得更牢了。
3、“当小老师”游戏识字法
孩子们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这是一个“生生互动”的游戏,既适合巩固复习,也适合学习生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逐步学习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如:课堂上,当孩子们发现某个孩子读音有错时,他会马上指出并教读:“请你跟我读___,”错的孩子马上会跟读:“我就跟你读___。”这样有了错误,不仅能被及时发现,得到纠正,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4、添减笔画游戏识字法
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采取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如:“大”加一笔变成(天、太);“用”减一笔变成(月);“日”加一笔变成(目、白、旧、由、甲、田、申、电),其中还有不少是课外识字。
5、“变部首小魔术”游戏识字法如:
“清”是跟水有关的,所以有三点水,右边青字读“qīng”,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理解、记忆,孩子们基本做到过目不忘。又如“也”字加“土”就是“地”,加“イ”就是“他”,加“女”就是“她”。如教学“情”时,利用识字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情”这个字,复习了“清”,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妙趣横生。孩子们学习这类汉字的积极性很高,既复习了部分旧字,也学会了一连串的新字,孩子们对这种“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此,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比赛读;“找字卡”游戏: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看画贴词语”游戏:把词语贴到图画中相应的事物上;“我比划,你来猜”游戏:根据表演动作,说出相关词语。自制生字卡片活动: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强化记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在生活中识字
1、利用熟悉的事物识字。
我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签,例如在“筷子”上贴上“筷子”两个字,“写字台”上贴上“写字台”三个字。有的家长把“味精”“白糖”和“盐”分放在三个一样的小盒中,让孩子去区分它们的不同并贴上正确的标签。在学校里,学生们也在课桌、讲台、黑板上贴上字卡。班级布置也尽量让学生们动手,例如我们班级的“卫生角”“图书馆”“自然角”等标牌我让学生试着自己写。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2、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教材源于生活,教材离不开生活。如读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称象》《看电视》等课文,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观察,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巩固生字。加强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课内所学在课外得以巩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
3、利用生活情境识字。
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我们就可以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称,商品的说明书等,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所学,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去上街的同伴或亲人,也可以记下字形,回家去问家长或老师。又如:在家看电视时,要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张嘴读一读,认一认你见或学过的字,加深对所学字的记忆;看到家人看报,也凑一份热闹,在一旁读一读,朗诵几篇;过年过节,亲人来信了,发短信了,也去读一读;过年时家家贴上的对联,认一认,抄一抄,记一记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在教学时,我们要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把握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7
期末的钟声又一次敲响了,暑假的号角也已经吹响了。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宣告结束。回想这一些奇的工作,我努力过,有成功也有失败。跟大家来分享我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五、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我采用旧教材,新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一些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名更优秀的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8
“双减”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改”接踵而至。4月21日新课标正式出台,她如一缕春风扑面而至,给疫情下的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我们如获至宝似的积极参加学校线上组织的学习新课标活动。
20__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并给出了详细的解读。下面我简单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文化自信
20__版的课标中,提出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我们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不少经典之作。所以老版课标把传统文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新版课标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可见新课标从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到近代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孩子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注重成语、名言警句和古诗的积累等。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把这些文化融入其中。
比如: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传统节日手抄报比赛等,也可以模仿优秀的电视栏目,比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声临其境”“红色记忆”等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我们做孩子们的引路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对自己的文化浓厚的兴趣,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培养文化自信。
二、语言运用
虽然在老课标中也有“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是,在新课标中,把这一点也单独列出来,并加以强调。尤其是“了解祖国通用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针对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在第一学段中,新增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建议,不仅看让孩子们尝试阅读整本书,还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整本书。
看似简单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验着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因为我们要给别人介绍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说清楚”。
所以,这就关系到“怎么说才能说清楚”的问题。也就是在正确运用中形成自己的个体经验。
比如在教学《水浒传》名著阅读时,要让孩子们有计划地读整本书,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互相讲故事,复述自己所看的内容,这个过程既考验了孩子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又增强了孩子们对名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反之,那些对祖国语言的.随意使用,难免会对我们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影响。像大街上的某些广告,网络用语等。最常见的比如“寻物启示”。可见,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三、思维能力
这一点在20__版课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发展思维”,但是发展到哪种程度?如何发展?都没有给予十分明确的建议。而新版课标中,就有了更加详细的内容。
比如“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以及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同时鼓励创新,积极思考。
语文学科的学习能有什么创新?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只有语文课标中有),还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等。
比如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可以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教学提问”“单元作业”等。
比如给孩子们布置作业时就以整个单元为整体,各科老师可以集体设计作业,语文老师让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美文朗诵比赛等,美术老师让孩子们画画……从观察日记到图画的制作,再到学生的分享以及提出自己的疑问等,融合了语文、科学、美术、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不是要去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呢?是不是要去创新、积极思考呢?
四、审美创造
在20__版的课标中,提出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但是新版课标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还要有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这些内容的提出其实是对学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为我们要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与以往相比仅仅会欣赏已经远远不够了,还要会创造,也就是运用多种形式把自己认为的语言文字之美表现出来。对于表现形式并没有限制。
比如同样一篇课文,很多年前我们可能只是让孩子读读背背。现在呢,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演课本剧、开辩论赛、小古文或者古诗之类的可以配上音乐,加上舞蹈也可以制作绘画、动画等,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2。0的加持,不仅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也让孩子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者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理解。
总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最后,我用雅思贝尔斯的话与同行们共勉。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9
人生于自然,感悟于自然,创作于自然。
可以说,人所有学来的一切都离不开自然,它是世界上最博大的课堂。一片茂密的荷花就给我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语文课。
那是一池静立着的荷花。七八月的风,轻轻地拂过水面,水波不惊,仿佛也在配合着荷花续着这个和谐而又安详的梦。天空不知怎地,也蒙上了一层薄纱,或许是不忍让毒辣的阳光烧灼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又或许是因为见了那花儿而羞涩了吧。对岸的青草软绵绵地伏在地上,似乎也融入这恬静的梦中。时而行人路过,匆忙的脚步变得舒缓了,慌乱的神情变得松弛了,烦躁的心变得柔和温暖了。那一池荷,以惊人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一切。
但是,你若见到那池荷花,丝毫不会惊异那强大的感染力竟源于这么小的荷花。
荷叶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满池都是碧玉般的荷叶。在绿叶的缝隙中露出池塘的一角,你甚至会怀疑那是否是清晨是留下的露珠。近处,蜻蜓绕着荷叶来回地飞着,累了,便栖在荷叶上,与这荷塘融为一体,已分不出哪儿是蜻蜓,哪儿是荷叶了。渐渐地,我看见了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象,理解了杨万里对荷花的期待,领悟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尚境界。在这片荷塘中,最惹眼的莫过于那几朵洁净的荷花。它虽没有完全绽放,却给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每一朵荷花都晶莹透彻,仿佛被洗涤过一般。那粉色与白色交融的花瓣,有如一朵美丽的霞云,被刻在了白玉上,远远看去,就如在洁白无暇的雪中,燃起了一片火。这难道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所描绘的场景吗?这永久不变的景象,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触动,透彻地领悟了这一句中作者那激动不已的心情,品味了语言的无穷奥妙。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一堂亘古不变的自然语文课。是大自然,赋予了我如此精妙的写作题材,给我创作的火花;也是它,给予我如此深沉的感触,让我领悟了文学的博大精深。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0
《20__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质量标准……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讲是理念的更新。无论是哪种,我们的孩子学语文,总要从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中来学习和运用语文,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就离不开一篇篇课文。所以今天我想谈这样一个话题:用课文教语文。踏踏实实用好每一篇课文,发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功能与育人价值,孩子们才会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文质精美。不但具有原先的阅读价值,而且被赋予了独特的教学价值,所以语文教学要教课文本身潜藏的语文概念,包括语言文字、读写方法、文体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我们要确立用课文教语文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材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
一、存在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经常有三个问题
1、教课文,滑向了泛语文的深渊
第一个问题是教课文。我们经常把课文误当成教学内容,将课文中的思想内容当成语文教学内容。课文写什么,我们就让学生学什么,于是就滑向了泛语文的深渊。忘记了语文学科是一门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是要学习语言运用的方法和原理。
2、做习题,陷入了应试的泥潭
第二个问题是做习题。将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当成教学内容,只求正确答案,不问读写过程,陷入了应试的泥潭,偏重于让学生做题、刷题,这些都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3、讲要素,异化成了教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讲要素。统编教材提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很多老师在教课文时就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学课文中的阅读要素、写作要素,然后拎出来一个一个地教,分门别类地讲。这样可能会脱离学生的生活语境和语文实践的需要,异化成了教知识。
文选型的教材,我们对上述的三个问题要引以为戒,不能教课本,更不能异化成做习题和讲要素,那么我们怎样正确地运用语文教材去学语文呢?
二、课文功能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基础》这本理论书中指出: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三个不同的内容。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内容主题以及组织和呈现方式,它是结构化的。以往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课程,只有课程目标,用课程内容来“规定教什么”是一个难题。教材内容就是“用什么来教”,现在我们是用课文来教。课文不完全是教学内容。课文中的一些语文元素才是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需要语文老师通过解读文本来进行发现、凝练以及确定的。理清了课文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才能准确地定位课文的教学功能和用课文教语文的实践路径。
1、立足例子“举三反一”
“举三反一”就是在一篇篇课文里藏着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是通过多个例子来揭示的。你读了很多篇课文,才知道原来文章是这样运用文字来表达的。比如说我们读古诗,通过读了许多五言、七言律诗,体会古诗的音律节奏是什么。语文学习也是通过一篇篇文章,归纳类似的语言现象,发现其中的语言运用规律,这叫“举三反一”。“举三反一”是儿童学习语文的基本逻辑,孩子认识事物都是这样的。比如猫,通过看到大猫、小猫,各种颜色的不同的猫,在一只只猫的接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抽象思维概括,最终确定这就是猫。学习语文与数学等理科不一样,数学等理科是先有一个公式,原理讲清楚透彻,然后学生运用这个原理去解决问题,这叫“举一”。但是语文学科没有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只有儿童语文经验的积累,“举三”是丰富儿童的语文经验,“反一”是生长于个体的语文知识。所以我们提倡要多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自然对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有了自己的认知和领悟。
2、用好例子“触类旁通”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因为不同的文体背后有不同的思维。比如诗歌是以想象、联想为主导的思维方式,那么诗歌阅读一定要用形象思维,才能辨别什么是诗的语言,读出诗歌的语言韵味;而议论文或者说明文是理性的逻辑思维,那么在阅读时就要运用理性的有条理的逻辑思维来阅读。小说的阅读重点是故事情节,所以需要预测与推理,才能从情节与细节中读出人物的性格、作者的用意;散文重在情感的体验与还原,才能从人、事、景物的描写中读懂作者的心思、作者的情感。所以“触类旁通”就是要把课文的例子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地读,发挥好例子的类化学习功能,触类旁通,学生就越读越会读。
3、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语文学习要重视例子,但是不能停留于例子。例子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让学生从读与写两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方面沿着课文的例子要读开去,越读越广泛。比如读《刷子李》不过瘾,你就可以读《俗世奇人》这本书,既丰富了精神世界,也熟练了阅读技能。另一方面是照着课文的例子写,运用例子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甚至创编。比如你读了课文,也可以像冯骥才先生一样,将生活中特点很鲜明的人物写下来,既提高了认知能力,又提升了写作水平。这就是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三、教学要义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按照单元的方式来编排的,有的是按照课文的题材组合的,也就是内容;有的是按照文体组合;还有的是按照读写要素来组合的,比如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文的教学功能,从单篇课文入手,紧扣教学的关键点来教,不求完整,但求充分。抓住单篇课文中最有价值的关键点,集中让孩子学充分、学透彻,同时也要看到单元的训练点。当我们的关注点是着眼于孩子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不是应试时,就会发现孩子一个单元学一点,学生的整体语文读写能力就是完整的。
1、对准“这一类”
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找到相应的教学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类课文的文体特点与读写要素确定单篇课文的内容落点以及教学的实践,然后可以尝试将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的顺序重新排列。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三篇课文都是讲父母之爱的,都是运用典型场景和细节来表达感情,单元阅读要素是“体会场景和细节中的情感”。我们根据这个要素就可以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落点。《慈母情深》的落点在“母亲掏钱给我买书”的场景,用反复的手法聚焦母亲“直起背,掏出钱,弯下腰”三个细节,进而表达情感。《父爱之舟》的落点在父亲为“我”做的一切生活小事,聚焦在那只小渔船,用了象征手法。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落点是父母对“我”写诗的不同态度,用了对比手法。三篇课文的细节和写作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把握每篇课文的落点,然后教学按照由易到难,从读到写的学习逻辑,再来重构单元教学。
2、参透“这一篇”
每篇课文的教学落点怎样准确把握呢?
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由表及里。由字面的意思到字面背后的含义,需要学生去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思想感情。第二个方法叫由意及言。课文的语言形式及文本结构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教学的要义就是要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谋篇布局的策略,领会语言的魅力,所以语言与结构、语言与形式是语文教学需要着力的两个教学支点。第三个方法叫由文及人。“文”是课本,“人”就是我们读到的作者。学生通过读文章,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例如老舍先生《猫》当中的小脚印,在他眼中是一朵朵小梅花,透过这篇文章看到作家的生活情趣,我们要像老舍先生一样来去爱生活,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3、上好“这一课”
教学要义第三条就是上好这一课,需要抓住三个点。
一堂课首先要确定起点,即确定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孩子的起点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把握我们的共性。
第二个,确定目标。这篇课文70-80%的内容学生可能知道,那么接下来的20-30%内容,老师究竟让孩子怎么关注、怎样理解,难点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学完后,语文能力、观念,还有品格等方面,学生可能有哪些变化,老师怎样才能够把握这种提升?这叫终点。
第三个,确定关键点,即学生学习这一课可能会遇到的学习障碍。比如读不懂的地方、体会不到的地方、感受不了的地方,我们要提供支持,可以设置阶梯式的问题、提供辅助性的资料、代表性的范文,等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每一课都应该让学生有所变化。
四、因文而教
因文而教,什么意思呢?课文是一篇一篇的,我们要思考怎样针对这一篇课文,来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角度,这个“文”按照我们学生遇到的门类来进行学习。
(一)第一类:长文短教
在教材当中,安排了一些字数比较多,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章,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种考验,那么这篇文章怎么教呢?怎么让学生学得更好呢?
1、长文的三大考验:速度;记性;整体把握能力
第一个是考验学生的速度,很多学生读书速度比较慢,这个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规定每分钟大概300字,那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概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第二个考验记性。第三个考验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2、长文的阅读策略:
(1)跳过不重要的生字词,猜读。
(2)忘记前面的一些内容,回读。
这个在教材中它用它泡泡的方式呈现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3)读完一个部分停一停,缓读。
你读完一个章节,你停下来想一想这个章节,写了什么,这叫缓读。
(4)读完一段列个小标题,标读。
列小标题,一段一个小标题,这个是我们教材当中提出来的一个策略,你要列一个小标题,用一个短句或者一个短语来标注,这样你就能够留下阅读的痕迹,它可以帮助你理解,帮助你记忆。
(5)读完全文和别人交流,议读。
这是一种理解,可以从多个点思考。
3、《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一篇长文,我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可以设计哪些活动长文短教?我们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这篇文章很长,三千两百多字,那这篇文章怎么分析?
第一个活动,列一串标题。这里每读一段,停一下,想一想写了什么,然后自己用一个标示把它表示出来,要读得懂、记得住。这篇课文第一个部分是“雨来水性好”,第二个部分“雨来上夜校”,第三个部分“雨来掩护李大叔”,第四个部分“雨来被鬼子拷打”……每读完一个部分,列一个标题,当然每个孩子念的标题不一样,然后我们老师就要比较哪一个孩子的标题更准确。我们读过《小英雄雨来》这一部小说,原文也有一个一个的标题,也就是小说的目录,这个小说的目录和我们学生在阅读中概括每一个部分的标题,有什么区别呢?小说的小标题非常吸引人,让人一看这个小标题就产生一种好奇心,急着想去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作者列的标题为的是吸引读者,而学生阅读这部小说里的小标题是为了帮助他理解、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所以目的不同,所列的标题也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线索的把握来列标题,并非只有一个标题。第二个活动,讲一个故事。把标题连起来讲完整、讲连贯、讲生动,要注意的是标题和标题之间,怎样才能够连贯起来。不但要注意内容的连贯,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这是考验我们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语法表述的能力。《小英雄雨来》根据小标题,要被提示的是重要事件中的关键点,即课文中的出现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这是雨来能成为小英雄的精神的支柱,所以这句话是不能丢的。在概括的时候,可以省略掉很多其他内容,但是关键语句、关键细节不能省,否则主题、思想就不深刻,没有灵魂了。第三个活动,提一个问题。哪些事证明雨来是个小英雄?这个问题从头到尾每一个部分都涉及到。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对雨来是个小英雄的理解,这样雨来的形象就把握得更准确、更丰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思考什么是英雄?从雨来这个小英雄再到知识英雄这个话题,那么孩子就从《小英雄雨来》读下去,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故事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作为英雄的本色了,这样一句话就能串起来了,能够加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第二类:难文易教
维果斯基提出学生学习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有的水平,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其实是最近发展的区域。
1、难文的三种类型
难文是课文的理解难度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难文有三类:第一类文言文,第二类含义深刻的散文,第三类议论文。如最难的课文——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有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文白相间,因为此文章的写作年代是文言文到白话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有些语句里面夹杂了文言文,甚至有文言文的语言句式,生涩难懂。第二个挑战是背景复杂,《野草》完成于1924年到1926年,此时正处于鲁迅人生的低潮期和革命动荡期。第三个挑战是用意隐晦,文章中运用了大量象征的手法,通过做的梦表达对现实的抨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难文的教学策略
(1)词句熟读:陌生的词语、句式
多熟读是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越是难的课本越是要做到熟读。
(2)资料链接:写作背景;生活经验;名家解读
第一点:借用写作背景。《好的故事》的写作背景很复杂,将时代背景呈现出来,孩子们就能理解了。第二点:借助生活经验。生活中我们也有彷徨苦闷的时候,与文章共情就能迁移理解。第三点:借助名家解读。实在读不懂的地方看看水平高的专家名家解读,我们可能就会受到启发。
(3)问题支架
怎样让学生将难文学得透且简单?就要借助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
比如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好的故事其实没有故事,只有一个梦,你哪里看出来这是个梦?此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一开始他在读书,后来做梦,最后梦醒。第二个问题是这是一个怎样的梦?鲁迅先生梦中所写的两段文字都是描述一路看到的美景,不同点在于最前面那幅画的底色是青色的,而后面这幅画的底色是红色的,红色的这个画面更美,更有冲击力。孩子们学过很多写景的散文,有很多类似的阅读经验,能帮助他们理解。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写这个梦?孩子不一定读得懂,这时需要补充写作背景,提供名家解读激活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自己来谈为什么要写这个梦?揣摩一下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境如何?他实际上是想表达什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是借助梦境?这样的层层追问,就让孩子的思维的逐层深入,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消化一篇篇难文。
以问促读,让学生形成理解思路,这个思路与作者的构思相契合,达到难文不难。
(三)第三类:群文类教
1、群文的三个层次
(1)单元组文
教材有些是按照人文主题来组文,有些是按照语文要素来组文。
(2)一篇带多篇
选择课本相关的多篇文章,进行了延伸的阅读或者延伸到整本书。
(3)主题探究的多个文本
即围绕问题解决而选择相关的文本材料,包括非连续性文本,跨学科文章等等。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任务群围绕学习主题来进行,全文的主题一般都是围绕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探究,从单篇到群文再到整本书,使学生阅读思域不断扩展,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进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单篇教学的咬文嚼字上,而应该是多篇阅读的触类旁通。
2、群文的三个挑战
(1)速读能力
(2)整合思维
因为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多读得快以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围绕议题来分析或者解决问题,从多个文本中进行思考,整体把握融合理解。所以整合性的思维方式不仅是阅读思维方式的变化与深化,更是创造性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境界,所以整合思维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容量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提升。整合思维对学生来讲是一大挑战。
(3)迁移水平
群文教学的范畴一般都在特定议题下创设开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自我实现,从一篇当中寻找阅读或者写作的方法,然后再迁移到第二篇、第三篇阅读写作当中。
群文类教的核心理念就是内化,一个方面是从多个单元的学习中发现规律性的方法,实现举三反一。另一方面是运用单篇中获得的读写方法学会阅读这一类的文本,实现举一反三。最为关键的是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这两方面是在实际中相互转化,彼此促进、螺旋上升。
3、群文的教学策略
(1)议题统筹
群文阅读可以围绕一个共通的问题,一个大概念进行整体设计。把单篇课文中的关键点进行整合。议题具有聚合功能,统整功能。如围绕”爱的体会与表达“主题整合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
(2)分层递进
形成有层次有梯度的阅读的阶梯,比如将《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整合逐层递进体会对动物的情感。在这组群文中,老舍写猫的性格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胆小又勇猛,既温柔可亲又冷漠无情。看似不讨人喜欢,其实作者这是通过正话反说来表达对猫的喜爱。《母鸡》一文中,老舍说我非常讨厌母鸡,这是为赞扬后文母鸡作为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做铺垫。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是明贬实褒。这三篇文章都是将情感藏在反语中,学习这三篇文章,抓住这个特点就找到了路径,破译了作者表达对动物情感的一个秘密。
(3)迁移运用
在围绕“爱的体会与表达”主题后有一个习作是《我想对您说》。可以安排以下三个活动:
第一个是“爱”的细节。从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背影等等寻找“爱”的细节,体会爱的深意。再回忆父母爱自己的细节,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用两三句话写下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的感应。
第二个是“爱”的回放。回放“爱”的事件或者场景,重现那个感人的细节,可以回放一个事件,也可以回放两个、三个事件,重复出现那个“爱”的细节。
第三个是“爱”的理解。就“爱”的细节发表你的看法,比如说母亲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看似很啰嗦,但是处处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爱,没有母亲的唠叨也就难以体会到作为孩子的幸福。在细节中理解“爱”,有理有据有分寸。寻找“爱”的细节到表达对“爱”的理解,这一篇作文迁移了这三篇文章,现在我们把它整合了,这叫综合思维,并且在一次习作当中来综合运用,这就是迁移运用的活动设计。
(四)第四类:例文慢教
教材当中出现长文、难文,还出现群文,还有一类我们要注意的是例文。
1、例文的两种指向
不是每篇课文都是例文,我们所讲的例文是统编教材当中特别的单元,如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
阅读单元和习作单元当中的例文教学,重在这两例文所列的阅读要素或者写作要素,关于写的原理性知识、实用性方法与指导性策略,所以例文需要时间慢慢地理解消化,更需要时间来迁移运用,所以我们提出的一个教学要求叫既要读的透,更要用得熟。例文要读得透,读学理方法策略,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直含糊其辞。所谓用得熟就是从单向运用到综合应用。不能生搬硬套,真正的要化为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所以记住“读得透、用得熟”这是我们例文慢教的基本目标。
2、例文的教学要义
一是概念理解,二是方法运用,三是图式建构。
(1)概念理解
每个例文单元(策略单元或者习作单元当中)都会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概念——语文大概念,其实我们统编教材已经呈现了一种概念:在我们学生语文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语文知识。而且在后期的学习当中,它还能够不断进行丰富拓展延伸。这些基本概念就像我们一棵树的树根,在这个树根上面它会能够生长出枝干、生长出枝条、生长出叶子,枝繁叶茂。所以对大概念,我的理解是在我们教材当中实际上是有的。
第一个就是新概念,是在我们这个阅读当中提出来的。
比如说《牛和鹅》当中提出的批注,批注是一个新的概念。不是在边上随便写写就是批注。批注首先是要理解、要发现、要见解,没有发现和见解就不叫批注,甚至是批判性的阅读、意见,所以批注的内涵很丰富的。但是我们在教学当中,如果把它简单化——在阅读一段文字边上写下你的阅读看法,这个就简单简单化了。目前对这个概念应该由浅入深,应该做一个系统化的一个教学,否则我以为像这种阅读策略对孩子来讲仅仅是知道而已,他不会后续的学习当中持续的运用这一个策略来帮助学生的学习,比如批注。我们为什么要在中高年级,通过自觉地应用批注来预习呢,养成了有批注的良好阅读习惯呢?我看很多学生都没有啊,因为我们老师对批注这个概念窄化了,简单化了。四年级、五年级的批注和六年级的批注,它的内涵是不断丰富的对吧,所以六年级要不要应用批注,当然要,批判性阅读啊,更重要的是批课文的表达方式,甚至作者的构思技巧,这种东西你让孩子做,孩子的阅读理解力,那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新改我们要把它单列出来进行解读,不要简单化。
第二个是——近概念。
什么叫“近概念”?就是相同的、类似的概念。我们要注意区分。比如我们这个教学当中出现“想象”“预测”“推测”,这三个概念初看都差不多的,都要想的。想象要想的,预测也要想的,推测也要想的,但是“想”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想象是什么?甚至和“联想”也有区别。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课文范例,让学生反复地比较,这就是方法。最后原理性的东西要搞清楚,就像孩子学数学,小数、分数、整数、正数、负数,都是数,一定要把它搞清楚的。语文经常会出现似是而非的问题。想象,怎么才能想象?有些孩子就不会想。老师有没有教?没有教,就是只说“你去想象吧”。从什么去想开去啊?怎样想才能有创意呀?从来不教。预测怎么预测,推测怎么推测?推测是一个逻辑思维。依据在哪里,往哪个方向推?其中有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对概念的辨析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所以语文概念理解很重要。
第三个概念——大概念,我今天不展开,因为大概念有争议,大概念就是支撑学科学习的基础性概念、基本性概念,它是生长性的,这个不是我们随便说说的。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设计,大概念怎么来的?这是学理的考证。所以概念理解,我举出新概念、近概念和大概念。这是例文教学第一个。
(2)方法运用
关于方法运用,方法怎么用?要把握方法的实质。比如学习提问,绝不是说随便问的,是从课题、字词、用意、表达方式等等,要有结构化。那么孩子对提问要有完整准确的把握,而不是点点滴滴的经验,这个就是方法,它一定是结构化的。
第二就是表述。这个方法怎么运用,什么时候运用,用到的度,什么时候不能用,什么时候能用?方法要有使用的条件的。
第三个要梳理方法之间的逻辑关联。我们语文学习有很多方法,提出了很多阅读策略,我们孩子拿到新的课文基本没策略,为什么?他不知道方法。每个不同的阅读方法背后是阅读思维、文体思维,文体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学法。逻辑链条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方法才不会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之间有共通之处,方法是可以连成整体的,一篇课文它有多种方法的。我们老师经常是教一种方法,之后他体会这篇课文只用这一种方法。你换一种方法、换一条思路,这才能让孩子越学越聪明。
所以方法运用一要把握实质,二要精准表述,第三要梳理。
(3)图示建构
这里有一个新词叫图示。图示这个词是外国人讲的,其实我们讲的是认知结构或者叫心智模式。
比如阅读小说《跳水》,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他关注的是小说的情境,读到小说的情境就够了吗?这是浮在表面上的东西。我们要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小说的情节如此吸引你?或者再追问,作者是怎么构思出这么扣人心弦的小事情,他怎么创造出这本小说的?如果你能够追问到这个点上,那么就触及到了作家构思小说的认知模式,或者叫心智模式。小说《跳水》的模式是什么?很简单,先制造一个危机,这个小孩子明明在甲板上,最后怎么上去的?它制造出了一个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就追猴子,追猴子以后就陷入困境。逻辑线条就是这么构思起来。发现了这个构思,我也可以设计一个危机。比如两个小朋友是好朋友,一个小朋友把另外一个小朋友推下河了。两个小朋友好好地在一起玩,怎么把他推下河了?这时候就要制造危机。这叫构思情节。这就是心智模式、认知图式。小说《跳水》,先造一个危机,但是后来这个危机解除了。他的第二个构思——如何解决危机。危机怎么解决?猴子不可能解决危机,孩子自己能不能解决危机,前面故事情节当中出现的猴子、孩子、水手都无法解决孩子陷入危机的这个困境。这个孩子只有一条路了,死路一条,这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化险为夷,一定要出现一个人物——船长。船长是什么人物?是英雄。当出现一个危机无法解决的时候,一定要出现一个英雄。这是小说逆转意外,让阅读更扣人心弦。所以船长拿着枪对着孩子说,可以跳到水里,不跳就打死他。船长英雄体现在哪里?第一是快,第二是准,第三是狠。心智模式就是构造英雄形象的思维模式。掌握心智模式,也可以构思出一个英雄。所以学生阅读小说一定要读到这个层面,我们的孩子才真正成长。心智成长了,超越了语文能力。这就是例文教学的要义,把握三点:概念理解、方法运用和图示建构。
3、例文的教学策略
我们简单的列一下例文教学策略。
第一个策略叫由个而类,由一个个例来涉及到这一类文章怎么阅读,有点群文阅读的意味,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第二个叫由仿而变,例文当中所列的读的方法在实践当中转化。第一个阶段叫模仿,就像做练习题一样。第二个阶段叫熟练,做语文练习和数学不一样。数学一道例题掌握一个方法,然后做三道习题,练熟了,再给你练习三道变式题,你就去运用,那么这个原理、公式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语文经常是这样,只有一道题,练完就结束了,根本没有掌握。我的建议是模仿+熟练+变式练习。
第三个叫读写互逆,就是如何写的方法,读与写相互可以转换的。在策略教学当中,学生学到了提问。写作当中要不要提问?当然要提问。《难忘的一节课》用提问的方法能不能来构思写作?当然可以。难忘的一节课,什么课?这节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难忘在哪里?为什么是难忘的?这些问题就能够把这篇文章基本的构思思路推荐出来了,所以读写是互逆的。
最后一个叫由人及己。例文教学里的例子是作家的,人家写的文章,但是读者要读到自己。例文所涉及到的阅读和写作的方法策略,一定要和我们孩子已有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勾连。这个方法对我们来讲是不是新方法,新在哪里?与我们已有的方法相比,哪里是相似的,哪里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提出三条:激活已有的读写经验;体验新方法与我们已有经验之间的差距;尝试运用新方法改造自己的经验。这样,例文才能真正发挥例子的功能,才能根据这一篇形成对一类的学习经验。
所以对于语文书例文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我们老师的教学节奏要稍微慢一点,多花点时间让孩子把例文中阅读和写作的原理、方法慢慢领悟,逐步运用。这个时间应该留给孩子。
今天讲用课文教语文,针对教材中的长文、难文、群文、例文这四种类型,我们谈了学生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这四类文章的教学策略。每位老师要真正把握这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用课文教语文。要更进一步用于发展人,我们教语文不止就到此为止。教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不是以课文为本,从课文转向以人为本,这是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大的理念转型。后续我们再来探讨在任务群视野中,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课文育人功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任务单元和课文的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1
培训中,指导老师认真耐心地讲解、分析教材,谈了看法、说了感受,交流了教法等等,他们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语文教材进行精辟的阐述。
三年级属中年级段,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
上午,我们认真倾听了马爱萍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教材的1—4单元的教学意见:其中她重点指出了阅读教学四个重点学习项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下午,张丽华老师围绕“练习”和“习作”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张老师从习作的内容、指导等方面做了指导,并举了生动的事例,让老师们明确了习作教学的方向。
一天的教材培训,时间虽短,但从三位老师的详实指导中,我对本册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新课标为准绳,以课本为依据,以课堂为阵地,在有效课堂的探索中,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2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3
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新课标强调读书与背诵。
1、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强调读书与背诵。
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新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读书与背诵。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这是新课标里关于阅读评价的建议。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诵读兴趣,让语文教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尺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课标重视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规定有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体现了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这一板块的重视。
1、增加有关“识字、写字”的两个字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要求不变,但“会写”的字在各学段的数字有变化。概括地讲,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2、调整识字量。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课标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先认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在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当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3、对识字教学的认识有变化。
在课标(实验稿)“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提法。
4、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在课标(实验稿)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5、在评价方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更为具体、详尽,尤其是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比如“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考察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在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的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还提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强调“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新课标固然美好,但实施才是关键。我们只有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和宗旨,坚定不移地走课改道路,语文教育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4
9月x日,一个好日子。在这天我观摩了在金宝举行的清华附小《窦桂梅教学团队教育专场活动》。此次活动的内容有名师课堂教学“示范课”“说课互动”“1+x课堂实施讲座”这些深深吸引了我……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窦桂梅校长亲自上阵,在教学《我的爸爸叫焦尼》时,她先以在生活中的小细节着手引导孩子形容对父爱的感受,受到了大家的赞赏,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她抓住经典的图片画面,形象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对爸爸与儿子间情感的的分析。最后,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以文带文的形式,对人物的拓展品读,即对爸爸和儿子间对话的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窦校长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王玲湘的《花脸》,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作者以花脸为题的妙处。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窦老师在上《我的爸爸叫焦尼》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爸爸的语句,体会那爸爸与儿子间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王峰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还有一丝遗憾:由于时间关系和活动的大型性,有些好课,特别是讲座:从积极语用视角重建和谈减负背景下“落地生根”的语文教学示范课没听到。
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第六、今后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5
漫步在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奥古斯邦城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洋名字。实际上这些小区与外国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毫不相干。开发商给小区起个响当当的洋名,无非是想抬高身价,暗示自己小区的环境好、档次高,潜意识中流露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崇洋心理。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窃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国酿造的“千日之酒”闻名遐迩。有个在当地做官的鲁国人财迷心窍,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酒浸泡,逢人便说是地道的.中山酒。鲁国人都信以为真。终于有一天,那位店家闻名前来品尝,结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们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自认为沾上点洋气,“糟粕”就变成“精华”了。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肉食者鄙”。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起个很好听的名字。仅以号称北京老三大药铺的名字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的是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年千岁,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无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鲁迅先生的“拿来”,少一些鲁国人的“窃糟”。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6
20xx年12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培训)活动”。此次学习让我感悟挺多,受益匪浅。听了全国16个省市名师的优质课和全国小语学会专家的讲座。每一堂观摩课都具有学习的意义,每一位名师都精心展示了一节令学生和老师五陶醉痴迷的课,对于经常性地教小学数学的我来说,无疑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学习机会,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此次活动,讲课教师都注意营造了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以及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要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二、在朗读环节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扩展思维,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预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学生读完课文时,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名学生读得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并鼓励了他:“一次比一次又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表扬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以后更好的学习。
三、每位教师的综合素养比较强,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能“游鱼得水”。
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新颖、粉笔字写速快字优美、讲授条理清晰、理念先进质朴、没有一点做作,让学生真实有效的动起来,还原于真实的课堂,重难点非常突出,语言亲和力强。当然这些课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给学生提供任务单,布置学习任务。这些课最终都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我区银川市实验小学的朱莉莉老师参加了赛课。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从而让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到不少知识。
五、善于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给于评价的语言多样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文本教材,吃透学生,重新塑造自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探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胜任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7
20__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人们都沉浸在新年的欢声笑语中,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给节日披上了灰色的外衣,也给每个人的心上笼罩了一层阴影。随之,我们的寒假也延长了,可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因为武汉生病了,全国人民心系武汉,很多白衣天使都去到了抗疫第一线,医生和护士的脸和手都被防护服弄坏了,看的我们心里好心疼。
虽然停课了,我们不能去心爱的学校去上课,但我们的学习没有停,我们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在家都进行了紧张而有序的网络学习,每天早上早早的起床,和孩子一样坐在电脑旁,进行同步学习,认真记笔记,课后在微信群里补充知识点,然后布置作业,改作业,特别是在刚开始上课的几天,很多家长反应讲得很好,但还有的家信号网络不好,孩子看不成直播,我们就给孩子推选优质微课,视频让孩子去学习,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网络学习,不让每个孩子拉下。老师也就在这一天忙乱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家长们这一天也不闲着,早早的测试网络是否通畅,确保海子第二天能够准时听课,因为电脑旁电视旁是每一双求知的眼睛,同时,家长也变成了老师,在微信群里咨询老师,在家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监督和批改作业,我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的学习还是会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家校的更进一步合作!
经过这一段的网上学习,我的生活作息也规律化,让我明白学习不一定在学校,只要想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同时也增强了我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这非常的时期,真心的感谢那些奋战在一线上人们,正是有你们不怕牺牲,不怕危险才给我们创造了这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向你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想想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让我们团结一心,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争取早日回到我们那个期待已久的美丽校园!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8
一、明确早读、午读的教学目标
早读、午读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具有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学熏陶的功能。所以早读午读课的教学目标依然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二、如何上好早读、午读
(一)明确早读任务。
早读、午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任务要适中,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二)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午读课上引入竞争机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曾做过多次实验,一堂早读、午读课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背得快”活动,每一组通过背诵的,依次到黑板上签名,看哪一组通过率高,一节课下来完成任务情况出人意料,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集体的荣誉,竟然也不甘落后。早读结束,及时评比,以一些小奖品予以奖励,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怎么读。
1、领读。
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也许会背诵这篇文章,但不一定就代表其已经会读这篇文章,能读好这篇文章,教师在早读课上还要领读,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读出享受。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差的学生读,边读边点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
2、朗读比赛。
个人与个人,一小组与一小组,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听朗读带,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有感染力,诗歌朗诵,分角色朗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3、背诵比赛。
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看谁背的诗歌多,以“春”为内容,看谁背的诗句多……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要予以指导。
三、读书管理
1、设立读班长。专职管理早读、午读。对早读、午读情况进行管理。
2、每天、每周进行评比,对出现的情况及时反馈。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19
今学期我担任六年级x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
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0
本学期,我县教育局启动了“周末大课堂”活动。11月11日成功举办了语文周末大课堂活动,这次活动是由聂xx名师工作室承担的,作为工作室成员我有幸安排上了两节课,也有幸听了工作室其他四位教师上的四节语文课,这次共听了四节展示课,走进她们的课堂,我被这四位名师的简单、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她们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听了名师的报告,让我走出了语文教学的迷茫,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场及时雨呀。我发现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很多,自己成长的路途还很远。下面,我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认识吧。
一、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
作为瓜州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本次活动我承担2课时的教学,当接到通知后,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作为工作室成员,如何在全县语文教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艺,如何合理安排2课时的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一系列的问题在我脑海中回旋,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几经思考,我慢慢的走出了困惑,作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我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肩负的使命,做到“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创新,争当名师。”“敢于担当”,就是要敢于担当起教书育人、服务学生,引领教师、服务教师的责任,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服务;“主动作为”,就是要主动介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研究中,组建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做好示范、引领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动力;“积极创新”,就是要开拓思路,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促进课堂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争当名师”,就是要不断研究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并有突出的教学业绩和丰硕的教研成果,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育教学名师。
当我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后,我瞬间鼓足了勇气,下定决心一定完成好2课时的授课任务,在全县语文教师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发扬工作室的永不气馁的团队精神,上好示范课,引领全县语文教师上好高效语文课。
二、精雕细琢,永不言败
我思绪万千选择了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迟到》一课,2课时的教学设计,怎么处理好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关系,怎么安排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怎么一气呵成上好2课时是摆在我面前的重大难题。这些困惑像个魔爪一样始终缠绕着我,使我寝食难安。我先大量上网浏览有关2课时教学任务如何分配的文章,理清了设计思路。然后我挖掘教材,课文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读,教参书找了一本一本又一本,反思的研读,做到了吃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肤浅,自己的薄弱,真是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过通过大量的学习挖掘我的设计思路逐渐清晰明了,很快我完成了2课时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通过检查预习,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辨认形近字、多音字等;通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理清本课的写作脉络;通过细读课文,分析作者犯的四层错,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因此,第一课时我的课堂结构是由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分享成果——梳理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解疑,品读感悟四大环节组成。
由于本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很有特色。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并充分利用文本,填补人物心理空白而感受父亲的高大形象和深沉的情感。因此,第二课时我的课堂结构是由:旧课复习,引入新课———细读课文,感悟品味———拓展延伸,升华情感———阅读训练,深化巩固四大环节组成。
就这样我2课时的教学设计基本成型,安装我的设计思路,把这两节课上完是没有问题。但如何上出精彩,如何使学生默契配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展示我个人的教学风采又摆在了我的面前。这些细节问题又一次像魔抓困扰着我,使我寝食难安。周末到了,周末是我们打磨教学设计的最佳时间,工作室成员分组进行了磨课。我带着思考,带着疑虑,带着困惑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人多力量大,人多点子多,好多问题在我们的讨论中迎刃而解,眼前的阴云,顿时烟消云散,豁然开朗。
我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最终完工了,我开始不厌其烦地熟记教学环节。2课时的教学设计始终不离手,走到哪拿到哪,走到哪看到哪,走到哪想到哪:第一个环节设计了什么问题,过渡语怎么引出,板书什么时候写,对于学生的回答怎么评价,朗读怎么指导等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我把预设的问题都考虑进去了,丝毫不敢有所放松,因为我知道,这次语文周末大课堂活动意义重大,它不仅仅代表我的水平,更是代表我们语文工作室的能力和导向。真的那几天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起早贪黑,振振有词,废寝忘食。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的环节,所有预设的问题,我都烂记心头。
三、我的课堂,我做主
11月11日周末大课堂如期而至,我执教的《迟到》安排在早上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我精心地做了梳妆打扮,靓丽地登上了讲台,那一刻我忘记了教室后面的听课老师,只知道自己就是一名老师,上好课是我的职责。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之中,与学生对话,与教材对话,带领学生走进了作者,走进了教材,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环节的预设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的发言,赢得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课堂中学生的朗读一浪高一浪,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感,在诵读中积累。由于自己课前功课做的到位,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经过点拨引导,轻松解决。两节课的设计我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有的就是始终热情洋溢,面带可亲的笑容,就这样简简单单教完了,学生们带着甜美的笑容,招着手说着“何老师再见”依依不舍生地离开了。
四、讲评精彩,收获幸福
11月11日下午对我们的课进行了讲评,我仔细的聆听着每个老师的讲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评我们的课。郭老师讲评我的课时用“不一样的《迟到》”为题,把我煞费苦心设计的小海音犯的四次错误进行了讲评,我的第一课时重点就是分析小海音犯的四次错误,我的奇妙设计被人发现了,被人肯定了,顿时感觉遇到了知音,心头暖暖的。当听到陈老师讲评我的课时说:“整堂课老师总是坚持先学后教的理念,何老师坚持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检查预习时,善于发现语文中的训练点”。确实是这样“先学后教,抓住训练点”这是我语文教学中一直坚持的做法,在我授课的《迟到》中充分展现了出来,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此时的感觉就是兴奋。我们的导师聂讲评时是又发现了许多我设计的巧妙之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合理,安排得当;倒叙的讲解引入自然;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了语言训练;作者的介绍安排在课文的结尾设计巧妙;善于抓住补白等,本来几天的挑灯夜战已经疲倦之极,但此时满脸都是笑容,满满的成就感一拥而上,沉甸甸的,此时的我真的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通过语文周末大课堂活动,短短一天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名师工作室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本次活动我深切感受到,作为语文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成员,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瓜州县“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快速成长起来。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有追寻便是快乐,有希望便是幸福。让这希望和追寻成为我一生的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已所用,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1
我校于11月组织一到六年级的骨干教师为我们新教师做示范课演示,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示。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在新课改这个环境下,如何理解新课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但是要如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却还没有融会贯通。这几节课都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如:郝晓红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水的形态是怎么形成的,再通过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汇报运用句型“这个荷塘真呀!我从中体会到,因为它运用了,写出了”。整节课的设计上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贾菲菲老师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带入课堂,又用文中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等等。
第二、如何深度挖掘教材。课程提出:语文知识应该紧密联系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前充分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这是保证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前提。有些时候我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够,知识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在这点上,本次听课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说王立翠老师教学的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旧知的基础上有意设立了一个障碍,然后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还让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新课学习中,当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了某概念的基本性质后,又进一步用计算规律来解释,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可见,各位老师及其年
级组老师在备课时对各环节都是经过再三推敲的。只有对教材相当熟悉,对所教的知识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课堂上达到应有的目标,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钻研教材,那么就要理解课文上的每段文字、每个例题的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正因为这样,我备课时应多问问自己: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需要达到哪些目的?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这样提问,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样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吗?
第三、不断改进教态、锤炼语言。我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听讲,那么我的教态、我的语言就要要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要不断改进教态、锤炼语言,用简洁、准确、清晰的话语把问题讲清楚。
以人为镜,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听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工作还在继续,我的努力不能停止,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听课,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2
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
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 ,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3
星期三下午的语文课,同学们都认为又将是一堂枯燥乏味的语文课,但是情况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情。
“叮铃铃……”伴着上课的铃声,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她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学习《詹天佑》这一课的第三、四部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路线。开始讲解前请同学们当一回工程师,按文中的描述把詹天佑设计的铁路画下来。”同学们一听,兴致来了,纷纷取出图画簿,一边认真阅读,一边若有所思的画了起来。
接着,老师又要求3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图,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听到老师点了我的名后,我的心里就开始乐起来了。这还能难得了我吗?我妈是学设计的,多少会遗传一点给我,我的美术也不错呀,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胸有成竹似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一功会儿夫,我就画完了。我们画的是八达岭和居庸关隧道开凿的设计图。画完后我挺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又望了望其它同学的作品。他们有的东倒西歪,很不工整;有的忽大忽小,比例失调;有的没有章法,混乱不清;我瞧在眼里美在心里,看来这第一都非我莫属!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老师开始评评了,我屏着呼吸,侧着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当我听完老师点评我的作品后,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自己骄傲的头颅。是的,我的作品工整,画得也不错,开凿方法的文字说明清楚,可是我却把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位置弄错了。期望中的表扬没有了。老师还笑着说,如果我就是一名工程师,火车一定会出轨。我羞得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脸上火辣辣,头也不敢抬起来。
这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将永远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时刻警醒我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像詹天佑那样为国争光的人。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4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颁布。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不仅有自身的课程标准和育人功能,也要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比20xx年版的语文标准,新版课标进一步明晰了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为未来的学生成长刻画了清晰的图像,强调了“集群”“整合”的实施策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突出素养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核心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文化自信
要求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能够有效沟通交流。
(3)思维能力
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能力。
(4)审美创造
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2、学段要求的主要变化体现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书法和书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和20xx年相比,20xx年版本把对汉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提出对书法、笔顺、写字美感的要求。大方向是: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这个难度其实是20xx年就提出了,到了20xx年,并没有调整,所以国家的方向在写字量上都是一致的,“减负”减的是量的要求。“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
2)语文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高对比20xx年版本你会发现,整本阅读计划被放进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里,这里包括了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对于第一学段,也要求孩子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20xx年版本的“写话”、“口语交流”和“综合性学习”,在20xx年版本已经合并且升级为“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两部分的描述,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别亲切的环境,要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离不开留心看世界,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书写卷面要求是规范、端正和整洁到了3-4年级,对于书写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然是进一步细化的。
2)阅读整体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视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强化诵读新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孩子能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并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孩子背诵优秀诗文需要达到5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万字以上,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3)打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比20xx年的课改,除了把“习作”和“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鼓励孩子清楚明白讲述见闻,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能观察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流利工整。学生能累计识字3000字左右,会写2500字左右。
2)阅读能力提升幅度大新课标要求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阅读整本书,并能抓出要点,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用多媒介阅读,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具有初步的组织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新课标提到,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学生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从对语文知识的识记走向对语文的实践运用和综合探究。
二、优化学习任务,注重核心素养联系
新版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在于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提供了更加有结构的学习任务,从目标上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渗透,且任务群之间相互联系和支撑,整体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学习过程和价值观形成几个方面展开。主要学习内容在新增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板块以任务群的形式呈现。
1、主题与载体形式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版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课文选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
2、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共6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要求: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3、如何落实课程内容提出的新变化:泰勒说,学习经验既不是一门课程所传授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师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经验结构化是促进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的基础。基于新版课标的要求更应该关注学生全场域,全时空的学习经验的积累与转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更多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促进学校课堂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广泛联系,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强调“做中学”,让“学习即实践参与”成为基本的育人途径。注重现实生活变化和时代进步所带来的挑战与变革,更加关注如何从促进人的素养发展方面来组织知识,还要更加注重将知识既能转化为人的本质力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改造自己的身心组织和主观世界,将书本上形式化的概念、经典变成人与社会现实互动中的视野、立场、方法,成为人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胆识和智慧,潜移默化成做事的知识、做人的.准则,就成为了孩子们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质量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师教学以及家庭教育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准确地分析“学业质量标准”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成长。“学业评价标准”这一概念是20xx年新课标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通过文本我们可以梳理出“学业评价标准”的框架以及3个要点,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总之,重点关注学生在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识字与写字”方面,孩子除了在课堂中识字以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具体的说话语境来帮助孩子辨析多音字、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利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路牌、包装袋、宣传标语、广告等帮助孩子识字,进行生字积累,扩充孩子的识字量。
2、“阅读和鉴赏”方面,可以在孩子阅读完一个故事、童话或儿歌后,让孩子复述故事的内容,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根据文章信息进行提问,锻炼孩子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表达与交流”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学生理解后再让孩子朗读,并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设立古诗朗读大会、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实践活动,创立真实的语文情境,增加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切身感受,从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4、“梳理与探究”方面,教师通过创立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归整和分类的思维。例如:语文学科中的汉字、美术学科中的建筑、数学学科中的几何图形都有对称之美,教师可通过设计跨学科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发现“对称”这一知识点在多门学科中均存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对称”这一概念也无处不在。
四、强化学习情境,重视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语文学科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新课标中,“习作”和“口语部分”被合并成了“表达与交流”,把写和说联系在了一起,孩子既要能用笔写,也要能用嘴说,可见对孩子的表达能力要求更高了。
《新课标》中还提到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概念,意味着在阅读与表达阶段,不能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内容表面,而是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考有了更高要求,语文学习不仅仅在于课堂和书本,还应该重视“生活”这本大语文书,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或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都是让孩子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建构,重视孩子直接经验的获取而不是“纸上谈兵”,能具有理性的认知,批判性思考和准确的表达,以“语文知识-语文探究-语文实践”的学科学习去学习语文,发挥出语文课程更加充分的学科育人作用,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终身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5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四、用扎实的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校开展的写字课非常好,我每天让学生练二十分钟的字。使学生从小养成练字的好习惯。一般字写得好的学生语文成绩都不错。《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并有一定的速度,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有的利于学习、工作和交际。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6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生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7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还是学生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8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许多收获,同样也有许多不足,现将收获和不足做如下总结回顾: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学校依然举办了公开课观摩活动,这对于新教师来说是个不错的学习交流平台,这使不少新教师从中汲取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也收获了许多:
1、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从多个教师那里学习,有老师引读达到很好的朗读效果的,也有逐句引导,调整语气反复读达到很好的朗读的效果的,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有所体现。
2、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也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我准备的公开课中就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并让他们把这些词语出示在黑板上,这就构成了他们对课文的不同方面的认知,在让他们从其中的一个方面入手细读课文,学生很乐意选取自己喜欢的方面去读,以至于充分调动可学生自护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复习方法的大胆尝试
本学期我就学生的复习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了两种不同的尝试。期中考试前复习采用的方法是紧抓平时,逐渐完成学习任务。从开学每大周的周一和小周四都做为复习巩固时间,让学生对本大周的学习任务做一回顾,确保将一大周内所学内容牢牢把握。通过这样反复的复习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所收获,这样把复习做在平时,就大大减轻了考前复习的强度。在段考前,有是以小单元为基本逐单元复习,把每单元所要复习的内容(基础知识、对课文理解)合在一起完成。最终发现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复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期末考试,由于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时间比较短,课程安排较紧,无暇顾及平时的回顾,所以考前复习采用了分类复习:将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分类共分为三类:词语类、课本基础知识类、对课文句子理解类。分三个不同时期来复习,词语类在初期复习,一次是课本基础知识和对课文句子理解,一这样的方法安排旨在于能顾及后进生的复习特点。在这三个阶段里可以直接抓后进生的基础部分,也不耽误优秀生复习。本以为这种方法是比较巧妙的,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这些便是本学期的两种复习方法,以及两种复习方法所带来的效果。
三、对学生心心理的认知
从文学作品中,从荧屏中我们所截获的儿童形象是天真无邪的,然而在现实中他们却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他们宛若一个个“小大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在他们的心中也装着满满的心事,在一次与学生交流是发现他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烦恼,家庭也好,同学也好,这一切都是他们显得忧郁。除了这些还会发现他们耍“小聪明”的时候,例如:“老师我这道题不会”一位学生跑上讲台问我问题,当我给他讲解过后,他会从另一边绕过去,把一样东西塞在旁边同学的手里,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这些迹象表明他们都具备了自我判断能力,对于这点我在教育方式上就必须有所改变。
四、不足之处
虽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很多收获,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生的技巧,但是对于这学期的许多新的认知还未从实践中得到认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会以此为努力方向,争取做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29
最近,我参加了“古叙送教”培训。短短两天,聆听了专家们的专题讲座,观摩了来自乡镇几位老师的课堂,受益匪浅。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究竟我们的语文课上什么,该怎样上?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老师一定要向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扎实“练能”才是硬道理。为什么要将学生推上讲台展练,因为通过展练,学生能收获到:得体的礼仪,大方的表现,自信的心理,阳光的心态,自律的德行,合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学生要练好听、说、读、写、思的基本功。教材是练能的载体,课堂是练能的舞台,学生是练能的主体,而老师是导演、是监制、是群众演员。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练能”教学,它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充分显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真正从“课桌间”走向讲台前。今后,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们通过牵引式练能,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自主练能,掌握全新的学习模式:自主——展练。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那时我们也将成为最幸福的老师。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30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经历了无数堂语文课,但最让我难望忘却是那一堂……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在微风中像漫天飞舞的细沙。
只有我和他,慢慢的走在路上,我和他手里都有一把伞可谁也没打开,任雨肆虐的打在我们的脸上,或许这样我那失落的心可能会好一点。
眼前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大树在细雨的洗礼下充满了活力,周围的一片如仙境般美丽,可我看着眼前的一片却提不起精神来。
“你冷吗?”他问道。
“不冷”我回答道,接着就是一片沉默。
“你为什么不问我回家呢?”我在也沉默不下来了。
“因为你没说”他不紧不慢的说道。
我低下了头低声说道我这次数学才考了“148”说的自己才听的道。
“满分好像150吧”他半开玩笑的说道。
我一声不吭。
我扬气头紧闭眼睛让雨打在我脸上。不小心踩到了石头,眼看就要跌下,这时一双强有力的大手抱住了我。
“你不生气吗?”我说道。
“我为什么要生气呢?你不知道我小时候英语考了“鸭蛋”与你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父亲见儿子。“
这就是平时对我严格的父亲吗?我迷惑了。
“我和妈妈还不是为了让你长大有点出息而已,你都这么大了,该知道在哪跌倒就在哪里爬起。”
“谢什么?”他望了望田野,庄稼,小麦,满怀期待地说道:“夏天到了,秋天还会远吗?”只有经过风雨才会见彩虹!”
霎那间,我释然了,“长安城何在,只在马蹄下!”我应该奋勇直前。
凝望着这小雨,忽然感到爸爸的言行就像这小雨伴随着和煦的微风,悄悄的飘洒着大地,无声无息的滋润着我,影响着我。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31
今年我任教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感觉自己肩上担子沉甸甸。毕业班是个特殊的班级,大家共同渴求成绩提高再提高,从毕业考试一结束,还没等试卷批阅工作完成有那么多的家长不断打听成绩就可见一斑。另外,我也深怕这批学生学习方面留下遗憾,因此,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1、制定目标,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本学期开学初,我就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大约用几周完成新课的学习、留出几周用于复习、重点复习哪些内容等,我们师生达成了共识。在复习期间,我还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适合的短期和长期复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方向明确了,学习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每次测试,我都精心进行分析,对有进步的学生毫不吝啬表扬,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在努力一些就会更优秀!”学生看到了希望,心里喜滋滋的,越发热爱学习语文了。
2、激发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原则。
我班学生整体来说非常聪明,但有部分同学学习不够刻苦,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有时候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我课前搜集资料、备课、制作教学课件会用到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时,我采用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用竞赛、积分换奖品方式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抓好复习,扎实多样进行训练。
本学期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学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复习时我没有抓题海战,而是根据计划进行的分类复习。第一步进行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是词语、多音字的系统复习,把一些容易写错的字词进行了听写,把不容易辨别的多音字分散在句子中进行辨认、注音;然后把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打印出来让学生背诵、默写,在课堂上以教师抽查、小组检查、同位检查的方式做了集中复习;最后把小学阶段出现的“日积月累”全部搜集整理,把特别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标注出来进行打印,让学生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复习。
阅读题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验,这一部分的复习时重点也是难点。我首先分析本班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问答题回答不完整、概括段意不到位、修辞知识掌握不牢等。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认真梳理归类,然后具体指导改进的方法,注意了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的训练。这样复习效果还是不错,学生能够根据要求认真审题,有了回答问题找要点的意识。
作文复习比较难。我先是让学生明确优秀作文的标准,如“主题要突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等。在结合优秀习作范例从“审题、确立中心、选材、材料安排”等方面具体指导写作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语文教学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成绩,在期末检测中,我班44位学生参加测试,及格率为100%,优秀率均为90%、91%,平均分为92、75,成绩比较理想。但是,也有不足,如个别学生还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有两极分化情况。有少数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写作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