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中美术教案【优秀9篇】正文

《高中美术教案【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是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9篇高中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高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级数学试卷doc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高中化学试卷网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

1、狮子;

2、石人石马和马夫;

3、翼兽化学工业出版社电话和北门六马;

4、“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高中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内容的绘画作品文化感的认同及理解;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去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俗题材长卷构图形式

难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五百强盗成佛》图片及东汉《笑俑》图片

让学生以一个字概括他们的表情分别是什么?(哭和笑)

这两种表情说明了什么样的心理呢?一个字概括(苦和乐)

教师总结:我们在佛教艺术中去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题材中去回味乐的滋味,同学们有苦有乐才是人间真实的生活。你们每天快乐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东汉的人为什么笑的这么乐吗?我们来根据画面内容来找一下有哪些原因。

板书:乐

学习新课:PPT《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

请同学找寻一下东汉时期人们吃什么?(看图故有思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种的)

板书:吃

教师问:米不仅可以吃PPT《庖厨》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板书:喝

PPT《酿酒场景》

教师问:除了吃喝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东汉的人这么快乐吗?

板书:玩

PPT《盘鼓、叠案、跳丸》

PPT《画像砖和拓本》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的这些画叫做“拓本”,我们比较一下原来的画像砖和拓本,就像图章一样,同一个图章,可以在纸上印出好几个一样的图案。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版画”的来源。

除了这些

这么长的画,你们觉得古人平常会怎么收藏呢?

板书:“长”-“卷”

教师总结: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

再次学生回答:什么东西点出了夜宴的主题。

教师总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点明主题。(以屏风为间隔的分割作用,屏风及床的隐私性象征)

我们今天就以《捣练图》为例看看长卷的构图中画家是如何安排人物来突出宫中贵妇工作场景的。

板书:画一展开长卷

左手打开它,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以古人阅读习惯来书写板书)

板书“张萱-宋徽宗-金章宗”—偶像问题—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捣练图》下方的句子,设问:“今天在美国波斯顿博物馆的这张《捣练图》是宋画还是唐画?”

我们看得出这是唐画还是宋画吗?看不出,那就先看画面内容是什么,是宫中贵妇捣练的工作流程图。

画面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几段呢?--3段

板书:将长卷分为三段。

第一段我们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给我一个字概括

板书:捣

她们在捣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练

“练、绢、缎”共性是“丝字旁”,“练”就是用“捣”这一动作将生丝捣成熟丝的第一步工序。

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很像我们看西方画中的一个完整的画。那是因为画家张萱在长卷的形制中有两个视线,一个是浏览的视线还在继续向左前进(中国)。还有一个就是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形(西方)?结合旁边的思考题思考,你能看出来吗?

教师演示并总结。

PPT第二个画面,出现两个半人物?

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第二个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们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绞丝,红色的披帛和绿色的毯子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配色主调是什么呢?

这样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画面,第二个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头上的梳子—玳瑁。这样的器物描绘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绘画题材—梅兰竹菊。因为这是后人所认为的院画体系—工笔重彩。后者是文人画体系—水墨。

板书—绞,缝

还有半个人物—丫环。

板书—丫环的形象来源。

丫鬟的角色设置在构图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还记得这是一张宋画么?我们看不出线条的羸弱来体现时代性,只能在内容上辨认。

丫环手中的扇子:细微展现—指甲盖大小的宋画(形式扇面,文人气质;宋内容萧瑟,唐内容富贵)

我们顺着丫环的指向,将视线转到了第三段。构图巧妙,烧炉子中的炭告诉我们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板书:熨

找撞色—桃红配柳绿,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紧张的工作场景中,画家设置了一个极为幽默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体现在哪里?

板书:几个圆的形象设计

动作模拟—打招呼。

绘画内容的结束,问:长卷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还有跋尾。专门记录后人收藏的心情及品评言辞。还可以不断的添加,教师最后点出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

本课总结:PPT-最后,让我们以这个生活在唐朝可爱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动作来结束这堂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身。

教学反思

凡是美术类绘画作品,均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在《人间生活》这一课中,我发现绝大部分课文中所举例的世俗题材的绘画作品都采用了“长卷”的形式(形制)。所以在课堂展示中我用白纸制作了尺幅相仿的长卷,内容是空白的。我原本设想学生能够根据古人的阅读习惯(从右往左)来展开“长卷”白纸。但是在现实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先前我用言语提示的思考思路没有用心,抑或是没有意识到,倒显得后来的体验程序有点来得突如起来的“尴尬”。我想倘若将这一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流程(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以简单的图案画在长卷的形制上,让学生展开的时候,能够以绘画的内容(时间性程序)让学生自己判断展开的方式到底正确与否,我反思到这样的流程设计恐怕在内容上更与学生的生活常态接近,也能在构图顺序上判断出长卷形式作为中国画传统和独有的构图方式,在形式中内含了“时间”这一因素,也带动这一体验去正确的方式“打开”传统世俗题材中中的长卷代表作《捣练图》。

待我欣赏了袁老师的《新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体验环节,想法创新,和教学内容相合,我想这样的体验环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既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品味古画需要心境的安宁,则不适宜多人参与。一个学生抑或逐个体验为佳,趣味性的体验,画面形象的夸张化、儿童画,让学生自己在长卷的形式中去构图,去创作。以一整面教室的白墙为“长卷”画纸的模拟,让学生按照从右往左的一般构图方向去模仿绘画中人物的位置、动作及言语乃至人物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老师们的点评:

课堂是不是无需示范

课堂是不是无需老师示范?老师如何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提升?很多课堂老师不知道怎样进行演示示范或必要的引导,胡老师通过自己体验拉动长卷这样的形式,这样一件较为灵活的办法让学生获得一些要素性的东西,即古人的阅读习惯。胡老师把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学语言变为了“如果我来做我想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当然,这堂课似乎还是老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东西还是少了点,在师生互动方面还有待于思考。

老师有效示范作品的构图

课堂条理清晰。老师通过人间生活和的吃喝玩乐来串连整节课内容,分析原先学生不易理解的大量古代绘画拉近了学习距离,让学生觉得原来这些绘画也就描绘了平常不过的生活而已。

注重细节。老师在分析绘画作品时不忘提示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如《捣练图》中的凳子引出由唐朝引进的胡凳;让学生尝试打开古代长卷来理解古人阅读的习惯;找仕女服饰的颜色来说明中国传统的压色法,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懂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语言幽默。能让学生在长时间集中精力来欣赏作品,气氛轻松而活跃。

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老师示范能促进课堂有效性,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美术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绘画、制作水平。但老师示范必须是有效的,胡老师的课是一节欣赏课,其中的几个教学示范给我印象很深。关于长卷怎样展开的示范,我觉得,胡老师用一张自制的白纸作为长卷,通过先请学生亲手体验展开方式,再自己演示长卷这一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讲解了中国古代画卷的特色,整个环节流畅自然,示范到位。老师在讲解《捣练图》的构图时,特意提到了两个人物(丫鬟和小姑娘)的动态为画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及时做了两个示范,画了这两个人物的发髻,个人觉得,如果胡老师能示范两者的动态,对讲解这幅画卷的构图这一教学内容会更有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不仅会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学的功效也更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准确的示范,不仅直观和显形,同时,在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美术的习惯培养均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美术教师有效的示范是解决目前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总之,胡老师在这一节欣赏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讲解到位,语言较为幽默,当然如果多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效果会更好。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赏析

第一次聆听高中老师执教的美术鉴赏课〈〈人间生活〉〉就题目来看就是一节非常值得赏析和探究的内容,我们知道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他改造着生活,美化着生活,也记录着人类辉煌的历史,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精神的愉悦。但是到底怎样个反映生活、描绘生活,人们怎么个精神追求法,尤其在古代,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究竟怎么个反映记录生活,对于在坐学生来讲自然是想深得其中三味,迫切想知道个所以然。对这节课自然充满向往。

带着这样一种向往,胡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也基本不失所望,以一条暗线,主要通过世俗的绘画内容和长卷的形式,结合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解读古代绘画艺术是这样来记录优雅和闲适的人间生活。整体把握,细节玩味,重点难点基本落实。

下面对几个教学行为的细节部分作具体观察分析:

一、关于导入

胡老师选用了两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五百强盗成佛》图及,《笑俑》图来分析推导苦乐相伴才是生活的真谛,我们在佛教艺术中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生活中回味乐的滋味,在教学内容上承上启下,两张图片完成一个知识的衔接和转换,导入自然流畅。

二、关于课堂中出现的两次示范

其一是讲到长卷形式时,教师准备了一个模拟长卷,让学生表演试着怎么打开,打开的顺序,教师再亲自打开,这一看似蛮不经意,但这具体的把玩过程中,学生到是体味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打开动作,确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精神和形式的领悟。一卷在手,不知究竟往左打还是往右打开,方向来一个颠倒,视线不知从何展开,全无秩序,不是告诉别人我是外行一个吗。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无形中到不失优雅和庄重。简单处见真味,如果教师能准备一幅真实的绘画长卷,学生个中体味还会深刻。其二的示范,教师对图中丫环的发型造型,采用了线描的示范,流畅而准确的线条,不仅帮助解读了绘画文本,也向学生解释了丫环一词的由来,通过这一示范,也使课堂充满美术味起来,给予学生的也是在朴实中而有真获得。如果这样的示范能再见一二处,则还要生动不少。

三、关于长卷如何欣赏

教师就《捣练图》从开卷题字,到人物出场安排,构图的承前启后,人物的服饰特点,色彩的搭配,细节的穿插等相关知识,都有涉及,几处细节也分析的魄为生动细腻。但如果对怎么欣赏作一个整体的梳理,提纲挈领的加以点破,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学生更能自觉领悟作为古代绘画艺术他怎么个生动传神的将历史回方,将时间定格,让美得以永恒,让我们在这些美的视觉符号里探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而回味无穷。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关于语言组织

观察胡老师的整节课,内容和细节处都是可以的,语言也有风格,只是在点题上略感不足,人间生活一词从开始、中途、结尾都应首尾呼应起来,任何时候都能让人感受到老师牵着这四个字的魂再向我们讲述,这样整节课就能在内容、形式精神上达到形神兼备。

教研员的点评:

美术课堂的教学示范主要是指作品赏析的示范与技能演示,是我们美术课堂极其平常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我们美术老师信手拈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是,由于当下计算机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其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与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作用吸引了我们美术老师,走进了我们美术课堂,让我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我们的赏析示范开始机械化了,作品被大量堆积在电脑屏幕上,泛而平,不管是绘画类还是设计类与雕塑类统统归结集于电脑,现场展示的作品少而又少;我们的技能演示被电脑鼠标替代,神奇而茫然。就这样,美术课堂的美味越来越淡了。这种怪异现象随着学段的升级而升级,在高中美术课堂

根据这个教学现状,我确定了“示范与欣赏”课例研讨系列活动,组织了市属高中主题研修,定在市稽山中学举行,来自市属高中全体美术老师与市属美术学科基地的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展示了两个高中美术欣赏课例,分别是绍兴一中胡红燕老师的《人间生活》与稽山中学袁终斐老师的《新的实验》,带着观察任务与研究问题我和老师们走进课堂、观察课堂、反思课堂。

绍兴一中胡红燕老师的课堂导入采用了作品示范,她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意会佛教艺术作品《五百强盗成佛》中的“苦”与世俗题材作品《笑俑》中的“乐”,从中揭示出课题《人间生活》。二幅作品对比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洁,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们那会意的的一笑与专注的眼光,可知,作品示范取得实效,为课的成功开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胡老师的作品示范导入无疑是成功的,那么接下来,她的教学会如何展开?呈现的作品示范能否如导入那般生动形象?能否让学生的审美思维活起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观察。

《人间生活》展开的作品赏析分为二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赏析东汉画像石《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庖厨》、《酿酒场景》、《盘鼓、叠案、跳丸》,从“吃、喝、玩、乐”体会人间生活。内容直观,画面形象,四字板书简洁明了,课堂时间也化了不到5分钟,学生们已心领神会;第二环节是赏析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清明上河图》,以《捣练图》为重。先让学生观察与发现三幅画的相同之处——“长卷”,接着,胡老师出示用白纸制作的尺幅相仿的长卷,让学生试着怎么打开,一卷在手,学生们不假思索按惯例从右往左打,错了?再思考,从左往右打,对了?看!老师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无形中到不失优雅和庄重。在这具体的师生把玩过程中,学生们品味到了达官文人的品读雅俗,领悟到了古代书画艺术独有的鉴赏形式感。我们再看胡老师的三处示范:一是板画《捣练图》中丫环的发型,流畅而准确的线条,形象而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解读了绘画文本,也向学生解释了丫环一词的形象来源;二是肢体示范画中4位女子围槽握杵捣练的场景应不同面向所构成的一个独立的圆形图(西方),结合“从左往右”的品读浏览视线(中国),帮助学生形象地思考中画绘画的不同透视;三是肢体示范画中玩耍的小姑娘的表情体态,引发学生领会这个女孩是画家在画面中所要展现的时间性(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课堂也就在这个可爱小姑娘的打招呼动作中结束,意喻同学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快乐、健康、幽默的心态去面对。这三处示范,使课堂更充满美术味、生活味,给予学生的也是在朴实中而有真获得。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对某个问题的探讨的结束,而应当是新思考的开始。这堂课留给我们

思考之一:板书示范如何更加有效,如板书的排列、文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等等。

思考之二:老师准备的绘画长卷示范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如果准备一幅真实的绘画长卷,绘制内容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可能学生个中体味还会深刻;

思考之三: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文本)作品的深度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如《新的实验》一样可以为学生设计体验环节,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思考之四:《人间生活》主题是否可以更加突显,除了作品还可以在语言上给予适当地、反复地提示,有效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会。

希望老师们关注我们美术课堂的教学示范,让教学示范有效于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审美创意,让美术课堂真正地美起来。

高中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认识和了解三大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3、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

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马蒂斯夫人像》

虚拟情境,在美术馆两个观众在欣赏《马蒂斯夫人像》。

甲说:“这画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像,我不能接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表现人物肖像,这就能成画家了?这样的作品那我也能画!”

乙说:“哎,你这都不懂,越怪诞越看不懂,这才叫艺术!”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写实的人物。《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展现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并运用PPT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艺术?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 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艺术家的感觉和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课件媒体展示《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

《内战的预感》局部很真实,它属不属于意象?这样的置换组合的形象我们还能说出哪些?这幅画表达了主观世界的哪方面?学生讨论使学生感受意象艺术的表象特征——怪异。

《鹌鹑图》 (中国画) 朱耷

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念是怎样的关系?观察朱耷画中的鸟和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是动物的表情吗?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

“作者觉得对事物客观的描绘已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这时就要通过变形、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意识。”

教学活动随着这些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这种提问是发散式的,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激发思维,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生动活泼,并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变被动学 有利于对意象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意象艺术怎样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三)理解与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意象”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

(1)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2)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油画《呐喊》 作者 挪威画家 蒙克

请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动荡的弯曲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大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色彩给人深刻的触动,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的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背景,仿佛这呐喊直接冲着观者,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师引领学生从画面、线条,色彩,形象处理等美术语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艺术表现手法。并结合画家独特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层的感受意象艺术,理解画家对画面的主观处理。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星月夜》(油画)凡高

运用分析《呐喊》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探索中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层、全面的剖析,感受画面中蕴含的意境,体会画家的心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与争辩,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意象艺术的特征,挖掘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具体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学会怎样真正去读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并抓住这个点深入挖掘拓展,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现实物象作用于心灵,经过艺术的创�

3、意象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

列举生活中校徽、标志、服装的样式,以及我们对线条、颜色的感觉等意象艺术表现形式。以变形金刚的� 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踊跃发言,根据身边的事物展开联想,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艺术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拉近和意象艺术的距离,消除艺术的神秘感。让学生感觉到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征。。

(四)拓展与小结

1、教师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激动、害怕、恐怖等)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意象绘画练习。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

2、展示评价

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做最后总结。

(1)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展示学生作品。

(2)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解释,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意象艺术的语言的。

3、学生欣赏部分艺术作品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极大的自由发挥与联想空间,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简单地画出图例,阐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尝试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同时激励全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意象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高中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初中美术教案审美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要讲的标志。

(二)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一致的。

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一次函数与方程学案,“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

2、标志的类别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

(1)从用途上分:

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一次函数图像。

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

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

商业标志:

(2)从造型特点上分:

具象型标志。

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

抽象型标志。

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金榜学案物理贸易公司标志。

字图型标志。

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

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数学课件_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到简的过程)

准:内容准确、形象直观。(日本某建筑公司标志)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采用几幅典型的标志图说明)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符合大众普通的审美情感。

4、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电影有众多的流浪汉形象,然而,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这众多的形象中只有卓别林留有给我们一种卓而不群的艺术感受呢?原因即在于它独特的形象设计和别具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艺术表达,即可产生风格迥异的艺术效果。同样,既然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那么它应运用一些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1)形象高度夸张、概括、简洁、几何形化。(采用太阳神口服液标志和捷克音乐学院标志说明)

(2)运用联想、比喻的方式。(采用阿根廷市政银行和某人寿保险公司标志说明)

(3)运用象征的方式。(波兰和平委员会标志)

(4)运用民族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德国和法国两种不同风格的标示设计说明民族性特征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突出民族性)请同学们确定两幅标志的类型

(三)用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部分的理解

中国民航标志说明:

①在创作构思上,作者突出了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特点,它以中国固有民族图腾形象之一“凤凰”作为构图的主体,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滋润与独特内涵。

②从造型特点上看,具有极强的现代设计意识,完全符合上述标志的现代设计原则。是一幅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原则和谐统一的杰作。

A、中国铁路标志介绍。

B、加拿大毛纺织公司标志。

C、某皮鞋超大厂标志。

(四)指导学生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过程。

(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心理门诊标志和自己家乡的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来分析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过程。)

高中美术教案 篇5

第一讲 陶器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

1、 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鬲等;

饮 器:杯、角、觚(gu)、 (gui)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 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 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介绍《舞蹈纹盆》)

三。本课小结。

第二讲 瓷器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

2、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各地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欣赏陶瓷艺术。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

3、 几大名窑的产品特征。

4、 珍爱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提问: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及纹饰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或录像(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回答:不是。是瓷器。

三、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讲 瓷器

(一)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与瓷有下列区别:

1、 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 烧制的温度不同

3、 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高中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技能目标: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运用剪纸的方法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过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的重要性。

难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剪纸作品生动美观。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等;

2、彩色纸、剪刀、刻刀、胶棒、范作、生肖乐园的背景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铺垫。

1、师: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想听吗?(听十二生肖的歌曲)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有关十二生肖的各种艺术品也有很多。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十二生肖的知识,知道了十二生肖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时间确定的。(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还知道了能根据十二生肖计算人的年龄。(请大家看课本,找找自己的生肖属性,在自己的出生年份上打上对勾。)另外我们还尝试着用彩泥制作了十二生肖动物。请大家欣赏我们班部分学生的彩泥作品。你觉得这些彩泥作品怎么样?(很可爱,很漂亮,突出了动物的特征。)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小作者说说。(我先用大块的泥捏身体,再用小块的其它颜色的泥做眼睛,腿等部位。)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夸张和拟人)

3、板书并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十二生肖剪纸。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也将运用于剪纸制作之中。

4、师:什么叫做剪纸呢?就是在彩色纸上用刀或者剪子剪刻出人呀、花鸟呀、各种动物呀等艺术形象。

(二)、学法指导,技法铺垫。

1、欣赏教师作品,自悟剪纸方法。

师:今年是牛年,老师剪了一幅牛的剪纸。请大家欣赏。(师出示示范作品)谁来说说老师的剪纸作品怎么样?(很精致!跟真的很相像!)那么老师是怎么制作的呢?(我想老师应该先画出牛的图画来,然后用小刀刻出牛身上的花纹,再用剪子剪出牛的外形。)

2、剪纸技法点击,掌握剪纸技法。

师:对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剪纸的技法和步骤。(边出示示范作品步骤图边讲解。)首先第一步是画,在彩色纸的背面画出生肖动物的外形。第二步是刻,刻出生肖动物身上的花纹。花纹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表现生肖动物身体器官的特征的花纹;如:眼、耳、鼻、嘴、腿、羽毛等;二是装饰性花纹,有月牙形、锯齿形、风车形、铜钱形等各种形状的花纹。第三步是剪,用剪刀沿着动物的外轮廓线剪出动物的外形。

3、看剪影猜动物,明确剪纸要领。

师:在制作剪纸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怎么样?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猜猜看,他们是谁?(学生猜动物,然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

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你们又有什么启示没有呢?(我们画生肖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比如说强壮的牛;威风的老虎;瘦小的猴子;肥胖的猪等等……)

师:对,剪纸最重要的环节是画。画生肖动物的要领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进行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强壮的更强壮,瘦小的更瘦小,这样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们的生肖作品更可爱,更生动美观。

4、拓展剪纸内容,弄懂剪纸意蕴。

师:除了在动物身上剪一些花纹之外,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花草、人物、文字等与之相关的一些东西。如,这幅作品。(出示对牛示范图)当然了,我们今天的作业不要做得那么复杂,我们只要剪出简单的有创意的作品来就可以。请看作业要求:

1、运用写实、夸张、拟人等方法制作你喜欢的十二生肖剪纸动物。

2、注意使用剪刀要小心,要干脆利落。

3、边角材料不要随处乱扔,保持教室里环境卫生。作品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先要进行自评,评选标准是:

动物特征突出。2.作品富有创意。3.剪刻刀法熟练。

(三)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教师着重从画法和剪法上去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让他们的作品最终达到完美。同时提学生正确使用剪刀,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四)评价展示,体验乐趣。

1、布置生肖乐园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张贴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生肖乐园里的剪纸动物,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哪些作品还有些不足之处,可以怎样改进?

(五)总结课堂,课后延伸。

1、师:在今天这节课上,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后作业。

1、询问父母或者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生肖属性,在十二生肖图表上圈出他们的出生年代。

2、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艺术品,学做小小收藏家。

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高中美术教案 篇7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四)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

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

高中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品、兵马俑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提问:1)让学生思考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使用的用具?

2)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形成过程)

三、彩陶、青铜器纹样的特点,及其中蕴含意义:

1、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2、图案规律?元素来源?

3、图案意义?(学生揣测,开发想象)

手法:写实与夸张、具象与抽象

意义:氏族图腾;神灵;艺术装饰

青铜欣赏(商周):

1、提问有哪些主要纹饰?

2、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

1)主要纹样有兽面纺、鸟纹、纺等

2)神秘、狞厉的美感,威严庄重,雄伟华丽

秦始皇陵兵马俑:

1、同学们是否去看过?谈谈特点、感受,让同学们一起分享。

2、风格?(高度写实,观看多媒体图片)

四、学习活动

1、欣赏彩陶、青铜、兵马俑,试学习原始人类画纹饰。

2、同学们扮演兵马俑中的动态、神态及组合。

五、小结下课

提问:同学们学习了什么?

美术教案 篇9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的色彩。

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涂色的方法以及整体的色彩倾向。

教学准备:

教师: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学生:油画棒、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导入:

1、欣赏图片,提问:

这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用了哪些色彩?

2、小组讨论: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欣赏探究:

欣赏分析:课本里的学生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的?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

教师示范自由的表现春天的方法。

活动体验: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堂指导。

小结评价:

作业展示和评价。

指导学生收拾东西和保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