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12篇】正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12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三个儿子》教案【优秀12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三个儿子》《幸福的感觉》。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培养孩子的思考和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得到过妈妈的表扬,能展示一下吗?(学生自由表达)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我们先来听听《三个儿子》中妈妈的夸奖吧!

二、(读)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然后用括号画出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②、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一读,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学生自由读画,同桌交流练读)

2、交流: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和大家说说你找到了哪几句话吧?

3、三个妈妈说话时语气一样吗?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我们先来听听前两位妈妈的话吧。

交流一:(利用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交流二:(利用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板书:一个儿子聪明有力 一个儿子 唱歌好听)

真不错,第一位妈妈用“既……又”这对关联词,自豪的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夸一夸吧。(课件让我也来夸一夸)

2、引读:因为第一位妈妈的儿子不但聪明还有力气,所以妈妈骄傲地说:“…………”因为第二位妈妈的儿子唱歌好听,所以这位妈妈也自豪地说:“…………”(学生接读)

交流三:(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板书:另一个儿子 没有特别)

2、“特别”的反义词是什么?

3、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4、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感悟)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出示导读提纲;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看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反馈:师: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生找重点词出示)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学生读)从你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到了三位妈妈很辛苦)

3、朗读提高。让我们都来做做妈妈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拎一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吧。

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

4、是呀!此时别人的帮助对妈妈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生读画)

出示导读提纲;

面对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去读读书第9、10、11自然段,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生读画)

1、汇报出示三个句子(引读:当妈妈拎着水桶晃晃荡荡走来时,……当妈妈拎着水桶走走停停时……当妈妈拎着水桶腰酸胳膊也痛时……)

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谈)(课件我想说)

3、是呀!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支持赞成第三个儿子的做法。现在我们来看,他真的像妈妈说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交流)板书:擦去“没有特别”改成“孝敬父母”

五、(生华)主题阅读,进行情感延伸

1、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同桌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出示课件)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课件)

总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也要像父母关心我们一样时时处处体贴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只有懂得妈妈的需要,懂得爱自己的妈妈,孝敬自己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近另外一篇文章《幸福的感觉》,再来感受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儿子吧。

出示导读提纲;

1、默读文章,找出乔治妈妈夸乔治的话,小声读一读,体会乔治妈妈的内心感受。

2、文中乔治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的?画一画,与同学分享。

1、学生阅读《幸福的感觉》,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感悟升华。

(三)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课件:孝敬父母就是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孝敬父母就是…………)

快乐作业:(任选一)

1(读)读一读《黄香扇把温席》《卧冰求鲤》《 陆绩为母藏橘》《乌鸦爱妈妈》等故事,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2(写)学了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把它写出来吧。

3(做)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

下课前,老师想把《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记在心中,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师生齐读)

《三个儿子》 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学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择读:

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⑶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⑷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三、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四、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凝、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五、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六、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三、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四、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⑴ 人物的语气:

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⑵ 人物的动作:

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⑶ 人物的表情:

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纯朴。

五、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孝与悌 须断承 长与幼 骨肉新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2、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后记】

三个儿子在这三个母亲的心中有着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这篇文章中要让学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儿子表达的爱是最合适的。最能让母亲感受的。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 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识记字形,规范生字的书写。

2、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通过本课学习让大家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一个空水桶,一个装满水的水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实物水桶

同学们,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对,在没有自来水之 前人们都要用它去打水。

2.水桶里放好生字卡片。

今天老师带来的水桶里装了许多的词语宝宝,谁能读出来,呆会老师就带他一起去打水。

嗓子 晃荡 胳膊 停下 拎着 水桶 沉甸甸 聪明

(指名读词语,学生跟读三遍;全班齐读;游戏埋***。)

3. 过渡:词语过关了,现在咱们就跟着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意思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2.指名答。 在文中最后,老爷爷为什么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过渡:课题中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我们先别急着回答,先来看看在妈妈眼中,自己的儿子都是怎样的?

三。 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1—6段,用横线画出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句子。

a.第一位妈妈是怎么评价自己儿子的?

指名读——你妈妈平时是怎么夸你的?指导朗读(骄傲的语气)——口语练习说话 “既…又…”——全班齐读

b. 第二位妈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她又说了什么呢?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骄傲的语气)——全班齐读

c.听了这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有什么样的反应?她说了什么?

d.出示句子“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名读——什么是特别?——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

e.全班齐读1—6段

过渡:水都打好了,三位妈妈聊天聊的也差不多了,也该回家了。老爷爷呢,跟在她们后面慢悠悠的回家,那这时候妈妈手上都是一桶怎样的水啊?

2. 指名读第8段

a.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b. 默读第8段,用横线画出可以看出水很重的词语。“可重了”,“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c. 出示实物(装满水的水桶),模拟情境,学生齐读,一个在台上表演。指导朗读。

d. 采访提水的同学:这桶水重吗?那么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呢?

e. 学生接说……

过渡:是的,三个儿子都来了。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来了,他——学生接说:“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那会唱歌的孩子也来了,他——(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只有那个妈妈说没什么特别的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3. 孩子们,这就是妈妈们的三个儿子。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三个儿子的表现吗?

句式训练:一个-----------一个-----------另一个-------------

过渡:同学们,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故事中的三个儿子我们明明都看见了,可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四。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老爷爷看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2 .你觉得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儿子?为什么?

4.小结:孝顺父母就是那么简单,就像提水这样的小事也能看出你对父母的孝心。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为父母做一些事吧!

五。 拓展延伸

1.出示三字经,学生指名读。

2.小组讨论:平时可以为父母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教后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 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    ?    (好儿子)  父

教者简介:

赖丽央,女,1975年9月出生,云霄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县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市《中华经典诵读》三等奖。

指导老师:吴志强  庄少鹃  朱淑芳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难点、关键

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教具准备

字卡、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6个生字,指导书写聪、晃荡。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在朗读中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和老爷爷话语的深刻含义。

导学过程

一、故事激情

1、老师讲《卧冰求鱼》的故事。

2、师问:听了故事你们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说感受。

3、小结引课:

百善孝为先,这节课我们一起再认识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小海鱼。

2、游戏:

找朋友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

在游戏时教师随机提示:

动作理解拎。提示沉甸甸的变音等。

3、在语境中识字。大屛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生先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师提示读准个别变音的词语。

三、默读质疑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按以往的要求做标注。

2、学生汇报。

四、朗读感悟

教师以学定教,这个环节与上一个环节结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教学。但有一个宗旨,就是学生汇报到哪儿,就读到哪儿,在读中悟情悟理。

预设:

1、学生疑问:

⑴ 第三 语气,然后分角色朗读。7~8自然段赛读看谁 能读出妈妈提水的辛苦。9~11自然段师生互动读,师引生接,配音朗读读出三个儿子的活泼可爱。12~13自然段指读,评议,再指读,男女对读,体会老爷爷的幽默风趣,话语的意味深长。

3、解决疑难 。

(只有懂得关心体贴劳累的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真正的儿子。)

五、联系实际

师问:你们在家是妈妈真正的儿子、女儿吗?指名说,同桌互说。

师提希望。

六、指导写字

1、大屏展示晃荡的笔顺。

2、生观察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3、生仿写,师巡视。

4、评议书写作品。

七、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儿子》的故事。

2、找一找象《卧冰求鱼》《黄香温席》这样感人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大道理。

教学之初,我以《卧冰求鲤》的感人故事创设情境,打动孩子们的心,激发情感,自然引出三个儿子。初读课文之后,以我当小老师的形式自主学习生字,将生字还原到课文中,让学生认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读书贵有疑,默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做标注。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从课文中一时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的读思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处理学生置疑问难时,梳理出主要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将它与朗读感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说到哪里,就读到哪里。这篇课文人物对话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在导读课文时,设计了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读,开火车读,挑战读,分角色读,师生互动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后以你是妈妈真正的儿子,女儿吗?引发学生联系自身谈认识。写字指导分散在课中和课尾。课中板书时, 师范写聪指导字形,课尾借助媒体演示晃荡的笔顺和结构。

由于我在学生质疑问难时没有及时抓住契机引回课文中,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挤占了学生写字的时间。这说明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教学机智,在备课时要尽量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想出应对的办法,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为儿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懂得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用“沉甸甸”说一句话。

二、由疑引读:

师:

1、同学们,课文明明以《三个儿子》为题,而老爷爷却说自己只看见一个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多么奇怪呀!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3课三个儿子自由朗读吧!(板书:23三个儿子)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课文除了有三个儿子,还有哪些人物?(指导看图: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2、思考:三个妈妈分别说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找出有关的段落来读一读。

(二、三、六自然段)

(1) 第一个妈妈是怎么说的?请第一组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板书:一有力气)

思考:第一个妈妈的心情怎样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再读一读。(生回答:得意。自豪)

请大家。用。既。又。造句。让学生练一练,说一说。(板书:......既。又。)

(2)第二个妈妈是怎么说的?与第一个妈妈的语气相同吗?请第二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生答:相同板书:二唱歌)

(3)第三个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请第三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生答板书:三没特别地方)

思考:第三个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平和。平淡)

(4)指名分色地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三个孩子见到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怎样做?(学习七至十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七至十一自然段。找出三个孩子怎样做的段落。应用什么语气读?

(2)第四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一个孩子的做法。(板书:翻跟斗)

出示:小黑板第九自然段仿造句子读读说说。)

(3)女生来朗读第二个孩子的做法。(板书:唱歌)

(4)男生来朗读第三个孩子的做法。(板书:帮妈妈)

4、指三名男生分角色地朗读三个儿子的做法并上台演示。

5、当孩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时你们觉得怎样?哪个词语体现出?(重沉甸甸)

6、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孩子吗?一起来读一读第十三自然段。

(1)老爷爷说话的语气怎样的?再读一读。(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2)读了十二自然段你们知道老爷爷说的话意思吗?(知道因为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帮妈妈提水)

(3)指名上台演示老爷爷说的话。

7、你们喜欢哪一个?(第三

板书设计:

一 二 三

有力气 唱歌没 什么特别

翻跟斗 唱歌 帮妈妈

? ? 好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篇8

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儿歌《好孩子》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好孩子》,学生认真听。

2、谈话:你觉得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自学生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词。

强调“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四、练习朗读。

1、教师范读。

2、自由练读,注意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拎、桶、停”三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这三个字的“点”的写法。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1)小组内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指名读。

(2)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妈妈的心情。

a、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b、教师范读。

c、指名读,教师提示读的语气。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速平稳)

d、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来。

(1)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2)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3)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_。另一个(只)____。

3、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分角色朗读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读出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三、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聪、胳膊、甸、晃荡”。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教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讲评。

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             一个         另一个

翻跟头           唱歌         提水(好儿子)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 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课文情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列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

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复习生字:(做走迷宫游戏)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四、小结:读读、议议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三个儿子》教案 篇11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 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12

背景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三个儿子》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案例描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师:【出示水桶生字卡片】

瞧,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生:装水)你们瞧,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水桶,想不想拎回去一个?读得又快又准的,老师就送你一个。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竖大拇指)

2、导入新课:

师:在没有自来水的从前,人们都要用这些小水桶去打水。看,有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自已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认识这三个儿子吗?

【贴三个儿子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4页,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_____”划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

师:老师想请三个同学给读出来。

(三名同学读)

【生边读边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好,下边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妈妈,自己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

(自由练读)

(二)朗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读得怎么样了?各位“妈妈”们。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第一位妈妈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指名读)

(板:聪明 有力气)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通顺,只是声音不够大。不太像妈妈。

师:你真会评价。那你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位妈妈读得怎样?

生:读得真不错,如果能加上妈妈的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你来试一试。`

(生加动作读)

师:真棒。你学得真像。

师(面带微笑):妈妈们,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来,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夸夸他------(齐读)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 生自读自悟:

师:同学们,你们瞧,一个妈妈夸奖了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

(指名读)

(板:好嗓子)

师:这么棒的儿子,我们再一起骄傲地夸夸他吧。

(齐读第二个妈妈的话)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1、 提出疑问:

师:这位妈妈,别人的妈妈都爱夸奖自己的孩子,您为什么说自己的儿子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您是怎么想的?

生:我的儿子不聪明,没有力气。

师:您能用上刚学过的既……又……来说说吗?

【课件出示句式】

生:我儿子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师:因此,这位妈妈平淡地说:——引读

2、找到情感共鸣:

师:也许这是一位很谦虚的妈妈,她可能会想:——

生:我可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

师: 因此,这位妈妈谦虚地说:——引读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妈妈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妈妈非常谦虚。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齐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

3、再一次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情:

【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三个妈妈的话。

(生齐读)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1、体会水重,感受妈妈的辛劳: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拎着水桶,走回家去。

(师配乐范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一块来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使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呆会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哪个词令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呀?)

(生汇报)

【课件相机出示】

生:从“走走停停”我体会到水太重了,要走一下停一下。

师:课文11自然段就有一个词说明水很重的,找一下,那就是?

生:沉甸甸。

师: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啊!所以妈妈们太累了,要走走停停啊!

师:你又从哪个词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痛”“酸”体会到妈妈很累。

师:你站起来指给我们看看,哪儿酸、哪儿痛?

生:(边指边答)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为什么这么酸?这么痛啊?

生:因为水很重,妈妈很累。

师: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从“晃荡”体会到水很满、很重。

生:我从“晃荡”还体会到妈妈们胳膊痛,腰酸。

师:是啊,看!(演示)水太满太重拉,这时妈妈们胳膊痛,腰酸,手都没法均匀地用力,所以水桶都两边摇动起来了,这就是“晃荡”。

2、写生字

师:“晃荡”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我们准备来写写。

①写“晃”字

师:“晃”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日字头。

生:我用加一加记住“晃”字,“日”加“光” “晃”。

(生观察教师写生字)

(师边写边说):“晃”字先写日字头,从上到下写,横折的折要写在竖中线过一点。下面“光”字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边点、撇,下面竖弯钩注意写在竖中线左一点。

师:我们来写写。

(生练写“晃”)

②写“荡”字

师:“荡”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草字头。

生:草花头加汤水的“汤”。

(师边写边说)“荡”字先写草花头,再写三点水,中间一点写在横中线,最后写横折折折钩再加两撇,注意横折折折钩是一笔啊。

师: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

(生练写“荡”)

3、引出问题: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读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妈妈的辛劳。

(齐读)

师:这可是一桶——(生:沉甸甸的)水,我们再一次感受水的重。

(合作读)

师:这样重的水,这时候,妈妈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出示发散练习:1、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生:我的力气大的儿子在哪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生:如果我的家能离井边近一点就好了,不用提得这么辛苦。

师: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生:我很累啊,儿子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妈妈们多么希望儿子们能帮忙。 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三个儿子图】

师:几个儿子来了?——明明是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

生读:【课件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师: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呢?

(在课题23、三个儿子旁加上问号)

(板: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老爷爷的疑问】

师:请大家继续读课文9到13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4、解答老爷爷的话:

师: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生: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替妈妈提水桶。

师:是哪个孩子帮妈妈提水桶?

(师指黑板贴图)

生:第三个儿子。

(板:提水桶)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指黑板第三个儿子图)孩子的表现。

【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生齐读)

师:这不是普通的水桶,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多重的水啊!读!

(齐读“另一个……”)

师: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呢?

生;因为妈妈拎水很重,所以帮助她。

师:你真孝顺妈妈。

生:因为我不想妈妈太辛苦。

……

师:你真关心妈妈。只有你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你懂得用行动孝顺妈妈。

师:那其他两个儿子又在干什么呢?

生: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板:翻跟斗) (板:唱着歌)

【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多重的水呀!妈妈提得多累呀!要是有人能帮帮她们该多好呀?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引读)一个孩子只顾着——一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师:你们能再说说这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合作读)

【课件出示一个儿子            。

一个儿子            。

另一个儿子          。】

5、练习

师:如果把量词个换成只,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

【课件出示一只            。一只            。另一只          。】

(指名说)

师:想想,还能把量词换成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 )            。一( )            。另一( )         。】

……

6、小结,体会“孝敬”美德。

师: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老爷爷只看到这一个儿子。

(搽去两个问号)

师:因为当看到妈妈拿着沉甸甸的水桶时,第一个聪明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斗,第二个好嗓子的儿子只顾着唱歌,只有第三个没什么特别的儿子帮妈妈拿水桶,他用行动帮妈妈分担了辛劳,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孝顺妈妈的好儿子。

(板:孝顺)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生: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生: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来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那你觉得还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

【课件:母爱图片配乐播放】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爸爸妈妈。

师: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对我们最真挚的爱,拿出你们准备的心形卡片,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最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

(同学们自由书写)

(写好的就贴到黑板的感恩树上)

师:孩子们,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你们的心声的。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图片             第二个儿子图片             第三个儿子图片

聪明、有力气                   好嗓子                      孝顺

翻跟斗                      唱着歌                     提水桶

教学反思:

课文《三个儿子》讲述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怎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讲大道理来实现呢?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以水桶生字卡片复习生字,再以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指导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然后讲述三个母亲提水回家,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这水桶的重,感受妈妈的辛苦,并让学生发散想象:“这时妈妈们最希望什么?会说什么?”接着三个孩子出场,这与老爷爷说的话产生矛盾,引出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议论、找答案。原来老爷爷说的是第三个儿子,为什么只看到第三个儿子呢?他是怎样做的?把第三个儿子的做法先引出来学习,再看其他两个儿子的做法;最后让学生在读和说中体会如何孝敬父母的道理。整节课的设计“巧”在如小四点:

1、入情入境,品读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教材,体会妈妈们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心情。通过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进文境中,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水桶的重和妈妈们的辛苦。再通过学生郎读,对比三个孩子的表现,“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的道理自然也明白了。课堂上,听到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孩子们潜心静读、凝神思考的可爱模样,这充分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2、以“水桶”牵线

整节课以“水桶”牵线,一线牵到尾。课堂的一开始就以水桶卡片复习生字,再创设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讲述三个母亲提水桶回家,让学生体会水桶的重,最后的感情升华“现在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以我们熟悉的“水桶”贯穿了整节课,这样既了贴近生活,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又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3、把难化易

这节课的难点是“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很多学生学完了整篇课文可能都不知道“到底是一个儿子,还是三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时哪个儿子?”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难题,我把“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这个问题先拉出来独立解决了,再通过第三个儿子与前两个儿子一对比学生直接就明白了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样本节课的难题很简单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