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优秀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内容导航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5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0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11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4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15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6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7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8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9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
第一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8页练习二十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4、辨认正方形、长方形
5、联系实际加深认识书上98页做一做第2题
二、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一题
2、动手涂色让学生看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书上98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二节:认识三角形、圆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9页练习二十一的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教学重难点: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2、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新授
1、初步认识三角形、圆
(1)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
2、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圆的认识
(1)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1题
(2)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2题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3题
三、达标测评
1、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2、动手涂色,练习二十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教材分析:
比多比少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掌握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更进一步对减法的认识,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运用画图操作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意,了解要解决问题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计算思维,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比多比少并不陌生,在一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基础知识,运用画图进行比较,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技巧比较多少,一年级下册的比多比少是结合上册的画图理解进行扩展,更深层次在技巧上解决问题运用减法进行计算。课前可让学生进行画图一一对应的方法,复习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数量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经过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等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差,喜欢新鲜的事物,如游戏、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洋葱学院的动画微课开展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小猫和鱼的排列图,让学生复习比多比少旧知,使学生快速感知比多比少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课堂,我设计让几位学生举手回答并进行奖励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导入演示
2、让学生拿出小棒摆出5根和12根,教师提示上面摆一排,下面摆一排。学生摆好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说出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谁多谁少。
让学生摆一摆
师:比一比,说一说,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多少?少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我们需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说出重要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1:小雪套中了7个;信息2:小华套中了12个;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数一数,比一比,并拿出小圆片我们来一起摆一摆,咱们来比赛,看看谁是小聪明。
展示情境图
2、课件演示摆一摆,让学生更直观感知谁比谁多
课件演示摆一摆和注意怎么摆
师:谁知道小华套中的圈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请学生上来分一分(画虚线)指指这两部分。
课件演示讲解
课件演示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学具,从具体实物操作的过程中感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文字表述,明确多的数可以分成两部分,是哪两部分,蕴含减法计算原理,为新课应用题打下基础。
师:要求小华套中的个数比小雪的多几个,也就是从12里去掉哪一部分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
师:除了以上老师讲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说可以用出减法计算。
课件演示并讲解
师:为什么这样算呢?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让学生举手回答并说一说。这个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
3、利用PPT演示小雪比小华少几个的算理,让学生明白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与小雪比小华少几个意思相同,都用12-7=5(个)。
课件演示
知识点小结
三、巩固训练
出示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答?让学生用练习本画一画并列式解答,2分钟后,让两名学生举手回答:分别来找出关键信息和问题,让一名学生上台写算式进行解答,教师进行订正。
课堂巩固练习题
课堂巩固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要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
课堂所学知识点总结
五、板书设计
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减法计算:大数减小数
12-7=5(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 10+5+2= 15-6-3= 20-5-5=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教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批入队,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3人,第二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8人,第三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6人。
教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入队?
教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6。
教师板书:13+18+16。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13+18+16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6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6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6是100以内的连加。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①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 3+8+6=17 30+17=47
②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13+18=31 31+16=47
③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18+16=34 34+13=47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下面的竖式:
(1)
(2)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学生:50-18-13。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50-18-13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
(1)
(2)
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连减的算式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教材第35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数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学生相互交流,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组成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5页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师: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引导学生明确: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十根;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再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同桌进行以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答案:3 5
四、课堂小结
你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了吗?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的正确与否。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建立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三十五,八十是由8个十组成的等意识。
2.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结绳计数
“结绳计数”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计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了。所谓“结绳计数”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传说中,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当绳子上所用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
当然,除了“结绳计数”外,远古时代的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办法,比如用利器在骨头上刻下痕迹来计算数字。由于“结绳计数”这一方法最为方便可行,所以成了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 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
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
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38页 百数图
教学目标:
1. 通过在方格纸中填数,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深化对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坐标思想。
3.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以及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发现百数图中的诸多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建构百数图,感知规律。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神奇的方格纸,在这张方格纸上隐藏着许多有 趣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好吗?
(一)引入方格纸
1.出示空白的方格纸(课件)
请你仔细观察,这张方格纸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子呀?
2.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100个小格子呀?
监控:(1) 一行有10个,有这样的10行
(2)一列有10个,有这样的10列。 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一行有10个,那我们就可以10个10个接着数,( 20,30)10个十就是100。
一列有多少个呀?那咱们就十个十个的数一数,(10,20,30)10个十是100。
小结:看来,不管横着数还是竖着数我们都是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100。这 样就能很快数出来有100个格子啦。其实,在这100个格子里还住着我们的数字朋友呢。
(二)解构百数图,发现规律
1.出示图1
(1)现在方格纸中来了几队数朋友?
(2)谁来读一读?
(3)每队数中都缺了一些数,让我们一起把它填完整,好吗?
监控:你是怎么想到要填这些数的?
2.出示图2
过渡:刚才同学们用你们发现的规律填出了4队中缺少的数。其实,在这张方格纸上还住着其他的数字朋友呢,你能很快的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请你拿出这张方格纸,快速把剩下的数填好。
(2)老师发现你填的最快,你是怎么填的,有什么窍门吗?
监控1: 我是横行填的。你是按照数的顺序来填的,那后面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几呀?
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呀?
小结:看来横行看,一个比一个多1。(板书:①横行看:一个比一个多1。)
监控2:我是竖着填的。你是怎么竖着填的?
那我们再看看是不是呀?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呀?
小结:看来竖列看,一个比一个多10。
(板书: ②竖列看:一个比一个多10。)
过渡:老师也按照其中一种方法把数朋友们都送回了家。
(3)现在这张方格纸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像这样有100个数的方格纸我们叫它 百数图。(出示课题:百数图)
(4)仔细观察百数图,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监控1:左斜着看,看有什么规律? 验证,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小结:看来,从左斜着看,一个比一个多11。(板书: ③左斜看:一个比一个多11。)
监控2:那从右斜着看呢?
是这样吗?验证
小结:看来,从右斜着看,一个比一个多9。(板书:④右斜看:一个比一个多9。)
出示图3
(5)其实,还有规律呢,老师给你们提个醒。请你在百数图中找到十位是8的数,你到哪里去找?上来指一指。
为什么指这行?
看来,十位是8这一行就是八十几的数。那十位是5这一行呢?
小结:看来,十位是几这一行就是几十多。
(板书:十位是几这一行就是几十多)
(6)你能找到个位是8的数吗?去哪儿找呀? 为什么指这列?
我们看看其它列是不是这样?
小结:个位是几就在第几列。(板书:个位是几就在第几列)
(7)这些数字都有8,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8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它们在百数图中所在的位置就不一样。
二、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过渡:你们真聪明,从百数图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你能用这些规律帮河马大叔解决一些问题吗?
(一)引导学生在给数找家的过程中,渗透坐标思想
1.出示图4
春天到了,河马大叔带着这些数朋友们去春游,淘气的35掉队了,你能很快在百数图中找到它的位置吗?
上来指一指。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35的'位置了?
小结:十位是3我们就看三十几这行,个位是5我们再看5这列,它们相交的地方就是35的位置。
2.出示图5
(1)就在这时57和75吵了起来,它们都想住在这个格子里,你们觉得谁应该 住在这?
你是怎么想到57要住着的?
小结:因为这个地方在五十几这一行,在7这列,所以这就是57。
(2)那75应该住哪里?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你是利用这两条规律,帮数朋友找到了家。
(3)那这个位置填几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小结:刚才我们利用规律,帮数朋友找到了家。
(二)补充照片中的数,构建数群之间的关系
谈话:河马大叔给百数图中的数朋友照了几张照片,可是不小心给照片弄湿了, 你们能帮它把照片恢复原样吗?
出示图6
1.请你观察这两张照片,把其他格子里的数补充完整,小组讨论写在答题纸上。
2.板书反馈
监控:第一张照片
你是怎么想到要填这些数的? 那他们错在哪了?懂了吗,错的改过来。
第二张照片
大家快判断,哪个组填的对?错的改过来。
小结:那我们刚才用这两条的规律帮河马大叔把照片修补好了。
(三)通过分类活动,对百以内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升华对数的认识
谈话:河马大叔非常感谢你们了,它想给这些数字变变队形再照相。
1.出示图7
河马大叔把这些数字朋友分成两队,你们明白河马大叔是怎么想的吗?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字朋友按照单数和双数分成两类。
2.出示图8
河马大叔又要变变队形,你们明白这回河马大叔是怎么想的吗?
小结:我们还可以将数字朋友按照数的位数进行分类。
三、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我们和百数图交上了朋友,在百数图中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看来数与数之间是有很紧密的联系的。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 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现在你能想办法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大虾?”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猜想一下得数是多少?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6)列竖式计算: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最后计算6+2=8,20+10=30。答案
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我们提车的问题,真了不起。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对竖式稍作后)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52+27=?)
师:(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看看?(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师:听了小朋友讲的故事,老师觉得你们已经长出了一双数学的眼睛,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其余学生。)
师: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遵循教材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足用活了教材,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练习,得到了提高。]
三、商店购物
师: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2、师(事先把自主练习第7题做成学具,装入信封,每个学生面前放一个):小朋友都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好朋友园园选了两套彩色三角板。她还要用它们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你想不想和她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漂亮?
师: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此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拼一拼、摆一摆,是对前面所学方位与图形知识的回顾。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拼摆,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
《认识钟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三、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四、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1)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3)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4)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5)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叫规律,怎样找规律。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发一串口令,你们用动作来完成。
师:指指眼睛、摸摸鼻子、揪揪耳朵再按顺序指眼 ---摸鼻子---揪耳朵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师:哇,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回答是儿童节)
1.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出示图片)(生:他们是用彩旗、小花、灯笼来布置的。)那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2.出示彩旗图(彩旗按红黄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红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黄 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这面旗是黄色的)。
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彩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一定是黄旗。)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小花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3.出示小花图 绿 玫红 绿 玫红 绿 玫红 绿 玫红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师:再下一朵呢? (再下一朵是玫红色的)。
4.出示灯笼图 让学生同桌互说:它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说说下一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5.大家看到自己动手布置的会场特别漂亮,高兴地在会场中围成一圈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
6.看教材88页例1.
你找到这四种事物排列的规律了吗?每个事物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圈出来
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涂一涂 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涂色比赛,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 ,教师巡视,挑两位同学上台涂色。
2.摆一摆
①老师摆规律 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大声说出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好吗?
②学生摆规律 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挑几名学生上来摆图形,其他同学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几种简单的图形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发明家。
师:不光图形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老师常用掌声来鼓励你们,请你们找找老师掌声中的规律。(师有规律的鼓掌)
四、联系生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
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现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积木,在每个小组的资料袋里,请你们在袋子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谁能给大家说说看,你们还认识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生自由回答)这些都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立体图形,其实啊,在立体图形中,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他们的每一个面,都代表着一种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的积木,选择一个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回答,平平的)。你能想办法,把你摸的面搬到这张白纸上吗?(生,交流方法)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课后反思:
这是开学的第一课,所以,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女儿常玩的积木当中,找到了课上用到的各种图形,因此,开头设计了猜谜的活动,引出积木来,由此顺利的进入到课堂,整节课,孩子们乐于动手,在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找一找的过程当中,完成了对5种基本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动手能力很强,也很善于细心观察,整堂课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11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14-932-814-364-814-7
12-342-563-472-982-3
2、计算:
47-2356-4172-32
二、新授
1、板书:50-24
(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写2。
(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
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8题,说明先写上得数,再连线
四、课后作业:
第11题,写出竖式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归纳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减法表
1、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减法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3
设计说明
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十分抽象,结合这一点,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成果展示,通过展示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有规律的图形的美,明确这是我们自己运用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习新知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扶放结合,认识规律。
例题的讲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图形的规律找出数字规律,第二个层次直接抽象出了数字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几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每一层次的讲解都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层次的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去发现规律,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展示成果,激励引入
1.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看一看: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收集的利用重复规律形成的美丽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吧!
(2)想一想:这些图片漂亮吗?图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展示一些学生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梳理与复习,同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教材87页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
(1)说一说: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规律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选代表汇报。
(2)摆一摆: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出这几组图形吗?或者利用手中的笔将这几组图形画出来吗?
(3)想一想:摆图形与画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麻烦?那你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样的规律表示出来呢?
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将每组图形相对应的正方形的个数用数表示出来。
(4)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组图形,应该摆几个?为什么?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表示出几组,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愿意写数呢?
(5)比一比: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的排列规律是一组图形或数的重复,而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动态演示与教师的引导,利用图形与数的结合,注重图形与数的一一对应,让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能初步抽象出等差数列的一般规律。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呈现例3第(1)小题下面的`四组图形。
师: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发现下面这些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比较:这一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与上面的那一组一样吗?
(3)小结。
相同点: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
不同点: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这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4)简单介绍等差数列:像这样,后一项是前一项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并且通过比较、概括,发现这两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了全面的认识。
3.独立学习,认知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3第(2)小题。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看看哪个同学先找到规律,并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代表汇报,教师配合板书。
(3)比较、归纳:这两组等差数列的变化规律:都是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4)让学生直接在教材上填数。再进行简单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层层过渡与递进,学生已经完全能借助方法的迁移,顺利地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研究过渡到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完整地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4.适时反馈,巩固认知。
(1)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1题。
(2)你能自己设计一组这样的数列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七巧板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函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法:实验研究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学生:七巧板。
教师:教学用七巧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看看,谁来看我们了?(孙悟空)
(多媒体出示组图)孙悟空啊,在当齐天大圣的时候和二郎神打了一架,打着、打着孙悟空烦了,不想打了,所以啊,就跑到树上,变成了一只鸟。结果被二郎神发现了,他又来到了水里,变成了一条小鱼。还是被二郎神发现了,又来到的草地上,变成了一条小蛇。还是被二郎神发现了,要抓他。他又来到了草地上变成一座房子。结果还是没逃过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
同学们,孙悟空会这么多的变化厉害吗?
生:厉害
师:可是,有一个小家伙比他还要厉害哦,孙悟空会变的它都会变呢!
它就是——七巧板!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摆一摆有趣的七巧板好不好?
(板书:七巧板)
二、探索新课。
师:刚才孙悟空变的这些啊,我们的七巧板也都能拼哦,同学们手中也有七巧板,你想拼吗?
那我们一起来拼一拼、摆一摆吧!
1、多媒体出示孙悟空和鸟、鱼、蛇、房子的图片。
师:同学们想先拼那个呢?(根据学生所说,出示七巧板拼组出的图形)
逐一拼组过程中,抓紧时机询问学生:
(1)小鱼的头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拼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变成了小鱼的头呢?身子呢?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变成了小鱼的头。两个大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变成了小鱼的身子。
(2)小鸟的头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拼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变成了小鸟的头呢?身子呢?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拼出了一个梯形变成了小鸟的头。两个大三角形变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变成了小鸟的身子。
(3)房子的屋顶使用什么形状拼的?房子的身体(墙)呢?拼成了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说出:房子的屋顶使用大三角形拼出来的,房子的身体(墙)是用四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的。
(4)拼组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小动物、小房子都是用哪些图形拼组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5)拼小蛇最难,注意三角形的摆放哦,那么你发现了三角形都一样吗?有几个?分几种?
引导学生说出:有五个三角形,大小都不一样,有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一个不大不小的三角形。
2、拼摆练习
课件出示小游戏“数字拼拼乐”
师: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小动物、房子它还可以拼咱们数学课的小精灵——数字呢!你们想拼吗?
教师多媒体出示小游戏,让学生选择想拼那个数字。
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用七巧板在座位上拼摆,同桌不会的可以相互教。
在拼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巡视、指导,并不是的提问,怎么摆的?(不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这样可以给胆子小的孩子一个机会)
三、巩固练习
欣赏一些较难的七巧板图形拼组。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谁先摆出来上黑板把自己拼摆的图形用教用七巧板拼摆给大家看。
四、知识链接
介绍七巧板的起源于简单发展。
五、简单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你们玩够了吗?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图形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拼组,那么同学们可以回家后继续和父母一起拼摆。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15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36+759+2
50+1621+6 42+3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42+3
50+1639+4037+40
2、21+642+3
25+8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搭、拼。
教学难点:
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五个平面图形好朋友,你们能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吗?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现在我们看看下面这幅图藏着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集体回答。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全答对了,这节课让我们快来试试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更多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从平面图形组成的图画中找出基本的平面图形,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复习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及表现自我的空间。
2.拼一拼。
课件出示动画:
用5个基本图形拼一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种平面图形的的特征。
要求同学拼一拼。
(1)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1:我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拼出一个三角形。
……
(2)再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自己动手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怎样的图形?(学生独立拼组,同桌互相交流)
把同学们拼好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都能拼成正方形呢?
学生展开讨论,集体交流,用另外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一拼,看一看,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形都能拼成正方形。
(4)拿出事先准备的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选取两幅作品贴在黑板上,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分别拿出2个、3个同样的正方形再拼一拼,使学生明白:不是任意个数的同样的正方形都能拼成大正方形。
设计意图: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
(5)微课讲解,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整体分析和梳理。
三、巩固练习
1.用4个和4个拼一拼。
同桌合作,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答案: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2.练习题。
缺了()块。
答案:8。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将下面的图形剪一次分成2块,然后拼成长方形。
例:
答案:
设计意图:设计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
4.用10根小棒可以搭一座小房子,前面是朝左侧的。你能只移动2根小棒,使它的前面向右侧吗?试一试,把你搭成的图形画下来。
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搭、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其他的平面图形,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吧。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2.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3.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整节课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7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学习了角以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后面的学-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设计理念: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好计划,提前打算,做事成功的机率就大。学习更是如此,每节课内容的学习如果能够自己先做好预习,那么你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使同学们变得主动,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当然容易打胜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预习是合理“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
教学目标: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进一步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师生交流中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教学难点: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预习指导: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向他人学习,更要向课本学习。下面就请你打开数学书39、40页,认真学习吧!通过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填一填
1.互相平行,其中平行线。
2.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划(√),不是的在下面划(×)。
( ) ( ) ( ) ( )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①是互相平行的。
②是互相平行的。
二、画一画
1.想办法在下面画出一组或几组平行线,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多。
2.让爸爸妈妈欣赏一下你画好的平行线,告诉他们你是怎样画的?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板、铅笔、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线
1.揭示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回家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平行线)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平行线。(板书课题:认识平行线)
2.理解概念
我们先来看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我们熟悉的线段,您能找到吗?谁能上来指一指?(根据学生指的情况闪动)如果把这些线段无限延长我们可以画出下面三组直线。
这三组直线,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二组)
第一组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相交)它们相交的点叫什么?(板书:交点)第三组呢?你是怎么想的?刚才同学们都赞成第二组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回答延长,它们相交吗?不相交吗?不相交,他们是什么关系呢?(互相平行)什么是互相平行?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内你怎么理解?谁能说说看?互相平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平行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出示一组平行线)如果这是一组平行线,我们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
3.练习: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划(√),不是的在下面划(×)。你是怎么想的?
( ) ( ) ( ) ( )
4.找平行线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中也有平行线段请大家看大屏幕: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抽象出“数学模型”→回归生活举例,一方面使学生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的观察、辨析中,加深了对平行现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练习”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辨别平行,更深一层提炼平行的意义。]
5.总结
认识平行线,观察思考很重要,如果能动手画就更好了。
二、画平行线
1.展示画好的平行线
课前我们都动手画了一组平行线,你是怎样画的'?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画法。
谁愿意上来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总结:刚才同学们展示了用不同方法画出的平行线段,让我们大开眼界。
2.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这儿有一条已经画好的直线,怎样画出它的平行线呢?你是怎样画的?
指名上台展示并介绍画法。
思考: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能画多少条?试着画一画。
3.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⑴如果在直线点上一点,要求经过这一点,画下面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也用直尺画可以吗?为什么?那你是怎样画的?和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上台介绍同时示范。
⑵教师示范: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强调: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与已知直线贴紧,另一条紧贴着直尺,(直尺不能动),将三角板沿直尺平移,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⑶课件演示
⑷学生再画
⑸想一想:过直线外一点能给这条直线画几条平行线?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展示”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利用利用不同工具画平行线的乐趣。在这个基础上,重点介绍借助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再通过电脑演示,激起学生想动手操作的兴趣,在画的过程中,总结画平行线的四步骤:合、靠、移、画。]
4.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画平行线的过程,其中我们应用了三年级学过的知识,它是什么?(平移)
这儿有一组平移的图形,你能在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找到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在书上指给同学看一看。谁来指一指?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课后探究:
把一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在打开。
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在课堂练习中,我是以书本为主的,强调掌握基础知识为主的。当然,给予一部分学生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我以一个探索活动结束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材分析:
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诱发数学意识,产生数学问题,迸发出解决问题的激情和欲望,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营造氛围。
2、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知慧,建立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案和计算策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游戏的形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兴趣的维持程度弱等缺陷。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悟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二种不同的算法。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事例。
2、方法与过程:通过看看、想想、摆摆、画画、圈圈、算算等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视图能力、初步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摆实物或图片的方法解释算理和算法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际应用等活动,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生活美。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 ,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重点:
1、 初步掌握射界十及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 、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花、黄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一)学前准备
1、口算(填未知加数)
9+( )=11 9+( )=13
9+( )=17 9+( )=16
让学生说出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
感知十几减9的生活原型、根据课本演示图中的情节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算法。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道?
(2)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怎样口算?
(3)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种口算方法?
(三)自探提示
1、请你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2、跟据图意怎样列出算式?
3、怎样算出得数?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说一说你有几种求得数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一是点数结果;二是想加算减。
板书例1如下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4、 做一做的第1题可以用多种学具摆,可以多出几道题摆摆。也可以同桌互相命题摆摆算算。讲清算法,尽可能地演练多种算法。
5、做一做的第2题,圈实物图要让学生独立进行,然后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从实物图抽象出十几减9的第一次抽象。
6、做一做的第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先前建立的表象来支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塑造的程度。完成十几减9的二次抽象。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十几减9计算方法哪种最方便?
3、十几减8、7怎样算?
四、拓展运用。(8分钟)
1、可以适当加入同桌互相编题练习。说一说计算方法。
13-9=( )
15-9=( )
2、练习二第1、计算方法2题。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3、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
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
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
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
(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
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
1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使学生感知“面来自于体”。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辨别这几种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感知“面来自于体”。
3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4教学准备
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活动平行四边形、纸张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认识图形
一、由立体图形导出平面图形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城堡)谁住在城堡里面呢(出示王子公主,学生回答)你们想住在城堡里面吗(想)
瞧,小精灵飞来了,他来帮大家实现愿望了,为大家搭建了一座城堡,你们喜欢吗(喜欢)
其实这座城堡就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先齐说,然后根据回答情况指名说)
注意咦,这是什么图形呢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图形呢(出示图片)你们看,我们的屋顶像这种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棱柱。
这些图形都叫做立体图形。但在图形城堡中,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平面图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板书课题平面图形)
二、新授
(一)正方形
1、出示正方体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四种立体图形,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叠卡片,这些图形都在美美的睡着觉,你们可不要随便乱动,打扰它们休息哦!
请同学们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正方体,找到了吗
2、动手操作
这个正方体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有个面是红色的)
我们来把正方体这个红色的面给撕下来,注意要慢慢的撕,撕下来了吗
3、引出正方形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正方形)
回答得真准确!你们真了不起!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
和老师一起叫醒正方形吧!(齐读正方形,出示动画)正方形醒了吗(醒了,它在摇身体呢!)
4、找正方形,摸一摸
你能在这一叠卡片中找出正方形吗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呢(四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手势1条,2条,3条,4条)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呢(每条边都相等)
5、认识各种正方形
我们的正方形小朋友可调皮了,总喜欢滚来滚去,它还是正方形吗(是,只是转了几圈)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正方形呢(出示图片,生说过年的时候,墙上贴的福字)
6、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正方形的物体呢
(二)长方形
1、出示长方体
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正方形,在立体图形中找出长方体,你找对了吗
动手操作
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有一个面是红色的)
请小朋友把红色的这一面撕下来,这又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
长方形也在睡觉,我们来叫叫它吧!(齐读长方形,出示动画)它醒了吗(醒了,它在伸懒腰呢!)
找长方形,摸一摸
你能在你手中的卡片中找出长方形吗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形,它有几条边呢(四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手势1条,2条,3条,4条)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上面的边和左面的边不相等)
4、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长方形的物体吗
(三)圆
1、由圆柱学习圆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图形呢(圆柱)请同学们找出圆柱。
这个圆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有个面是黄色的)我们把黄色的这个面轻轻地揭下来,看看是什么图形(圆形)我们来和圆形打个招呼吧!(出示动画)圆形听到了吗(听到了,它可高兴啦!变来变去的!)
2、找圆形
请同学们从卡片中找出圆形来
3、说说生活中的圆
这个图形我们应该很熟悉,平时你见过像这样圆圆的图形吗(饼干,o,嘴巴)
3、出示生活中的圆
来看看老师找到哪些圆圆的图形呢
(四)棱形
1、出示三棱柱
有谁还记得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像什么(屋顶)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棱柱。
小朋友们快快拿出你手中的三棱柱,你们手中的三棱柱像什么(面包)
2动手操作
这个三棱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有个面是蓝色的)
我们来把三棱柱蓝色的这个面揭下来看看,它又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
3、找三角形,摸一摸
请同学们在你手中的卡片中找出三角形,摸一摸三角形,它有几条边呢(三条)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手势1条,2条,3条)
3、各种三角形
小朋友的火眼金睛在哪里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三条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4、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的物体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出示图片)
(五)平行四边形
1、出示长方形活动教具,由长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
现在老师也要当一回魔术师,老师想要把长方形变成其他的图形,你们相信吗帮老师来念魔法咒语(一二三,变变变)老师成功了吗有谁想来变变魔术呢
这还是长方形吗那它是什么图形呢(平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问声好吧!
2、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平行四边形吗然后找出长方形,把它们一起拿在手中,请认真地观察,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颜色、大小)出示幻灯片,引导教学,它们的边有什么不同呢(出示手势,长方形这里直直的,平行四边形这里不是直直的,而是尖尖的)
3、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平常我们很少看到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在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呢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摸一摸
请同学们摸一摸你手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它们和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平平的,薄薄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五种平面图形,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招吗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
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
这是什么图形这是谁的脚印
2、猜一猜
小动物后面藏的是哪个图形朋友(齐说,点人说)
3、数一数
你能数一数下面的的平面图形分别有哪些吗(学生先数,然后和老师一起数)
4、玩一玩
老师说,学生拿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圆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老师拿,学生说
老师说,学生尝试做动作(单独做,合作做)
5、画一画
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你能在纸上画出你喜欢的平面图形吗(老师看了一下,大家都画得不错)
你们能用这些图形画出一幅画吗我们可以画一辆自行车,一辆客车,一条鱼
评价××画的真不错!
没有画完的小朋友,课余时间接着画!
小朋友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