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德育渗透总结合集十篇》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精选10篇)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1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提笔写下点什么以促进今后教学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总结吧。
小学劳技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劳美的和谐发展。俗语道:“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充分说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我曾在这方面努力做过一些尝试,现小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制定渗透计划
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它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它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寄予一定的褒贬爱憎。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有一个道德教育的目标。因此,新学期开始,教师应该定出本期的德育重点,有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智育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合理地统筹安排,制定出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二、抓篇、段的朗读训练,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读者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对此类文章,我把握教材特点,着重抓好篇章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美的熏陶。 如:教《日月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三种不同的读法:1、浏览,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听。2、默读,用笔画出说明日月潭美丽、壮观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订正,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向教师汇报。3、朗读,了解日月潭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领略到海上日出时的雄伟、奇特的美景。这时,我再利用投影片,让同学们观看保护环境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与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生共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了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
三、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有的课文,由于时代距离现在太远,所以给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背景介绍,学生自然地了解了战争,自然激起对战争的愤恨,对战士们的敬爱,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热爱。德育自然渗透到了教学中。
四、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德育渗透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能力、渗透思想教育的目的。教育学生不要被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吓倒,要像小草那样勇敢、坚强、有韧性,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作风。这样,德育就非常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学生在不经意中欣然接受。
五、进入角色,再体会角色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常常引带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再现情境。一种是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表演;另一种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来理解课文,加强体会,不仅使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器官,而且笼罩了情感的色彩。
六、让人物感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好模仿、崇拜偶像是他们的特点,可以把课本中许多正直、勇敢、顽强、品德高尚的人树立成他们的榜样。
七、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因为学生的周记、作文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起初的想法、观点。教师应当把批改作文、周记当作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演、鼓励,强化其优点。但我也常常从中发现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偏见,甚至思想深处的某些丑恶、消极的东西,我总是通过中肯的评语、谈心等予以批评指正。我坚信,只要教师能长期重视学生思想上的点滴教育,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品德的。
八、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极好的学习对象,教师的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会给学生很好的影响;教师的谦虚有礼,勤学好问,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受到感染。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不同与其他学科,它是对具体对象的审美和思想倾向而诱发的情感领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只要教师有强烈的既“育才”又“铸魂”的意识,那教师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出更好的德育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日益完善。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3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列方法。
一、注重发挥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我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在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认识理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百范文网整理。另一方面我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数学中还有很多,我实时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而服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
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适当开展了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我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注意了一些策略,从不喧宾夺主,这样既提高了渗透的自觉性,又把握了渗透的可行性,注重了德育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我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点滴滴抓取,有机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就一定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4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所有工作之中,当然应该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其中,占据着学校工作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历年来的各科教学大纲也明确强调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也可结合教材,通过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小学数学第十册《圆周率》一节时,圆周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课前准备的几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我引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穿插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及光辉事迹,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同时他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使学生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编写故事例题
教材中的一些例题虽也具有德育教育思想,但不明显。因此,我就在不改变题型模式的情况下,把它改编成一个个趣味小故事,使学生在趣中动脑思考,乐中求知,同时又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我在教学生学习已知圆和半径或直径,求圆的面积这一类型的应用题时,我把例题改编成这样的形式:爸爸要砌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可爸爸对圆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少,你能帮爸爸算一算修这样一个圆形花坛需要占多大的面积吗?通过这道例题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该怎样做,更重要的使培养了学生的助人为乐品质,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从现在起就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为家乡做出贡献。再比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在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中,附小学校四年级同学做了45件好事,而我们五年级同学做了60件好事,请算一算,五年级同学做的好事比四年级同学多几分之几?把学生生活中的事编成一道道有关的数学故事题,呈现给学生,学生的惊喜程度自不言而喻,学习兴趣自然高涨,教学效率也就随着提高,同时又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利用数学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外,还可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渠道相对于语文学科要少一些。由语文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日记、作文等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受到启发,我就想在数学上是否也能采取类似的措施呢?后来,我就针对学生的作业,并结合课堂听讲情况,在作业上采取了与批改作文、日记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和在数学作业中给学生评价语等方法。如对作业做得较正确,书写又较规范的学生,我就给他加油,望他继续努力——“太棒了,继续下去,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若某些学习较吃力的同学,经过自己努力,作业比前次有所进步,我就及时鼓励他——“进步真快,加把劲,一定会更好”。若学生作业较以前有所退步,我就尽量找出其作业中的优点,先扬后抑,如——“书写这么流畅,若再提高正确率,会更优”等等。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把每天自己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弊端消失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见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些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进行审美教育
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在德育大纲中明文指出:“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因素,结合有关学科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教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审美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圆、轴对称图形、圆柱体和圆锥体等都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感受美。再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在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时,放一些比较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渲染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情感教育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和其它各科的教学中都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有目的、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5
六年级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转化”工作过程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计划中要求达到的目标基本能实现。现特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关爱”后进生
老师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每一名后进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条。“后进生”自卑感很重,如果教师能对他们倾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关心、体贴、爱护他们,就像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往往会由消极情绪转为进步力量。
二、要相信“后进生”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用自己的信任帮助孩子发现与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与自尊,激励他们去尝试、去选择、去实现自己的可能,以达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我们当前教育的许多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丧失希望与信心。我们要善于建立信心,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能打开突破口,找到令其转化的“引子”。
三、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
教师对学习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的是表扬和奖励。但对于“后进生”,他们是很难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可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关怀,同学的友谊。如果这些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对教师就会由畏惧、冷谈到敌对;对家长由亲密、疏远到阳奉阴违;对同学的态度是讨厌、仇视,甚至想报复,搞恶作剧等。面对以上这些,教师不能只给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表扬,应该变着法子给“难教学生”表扬,但教师的表扬应是诚心诚意的。学生得到了表扬,学习就有兴趣,他们就会进步。由此也可以得到家长的关怀。教师还应该多组织集体活动,教育表现好的学生要多帮助“难教学生”,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为班级争光。
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面对“后进生”,只有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充满真挚的情感,才能在三尺见方的讲台前,导演出最能拨动学生心弦,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戏剧来。我们也只有把“后进生”教育好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完美的教育。在教育的这方“沃土”上,我们要有“细心”和“爱心”去点燃“后进生”的心灵之火,有“信心”去摸索教育的新路子。
总之,人是会转变的,但是变坏变好都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于学生,如果教师只在乎表现好的学生,而讨厌“后进生”。编着法儿整他们,如变相体罚、疲劳战术、讽刺挖苦、秋后算帐甚至赶出教室,那再有能力的教师也无法教好学生。要知道,学坏容易学好难,“后进生”多了对班级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其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是理所当然的,育人则比教书困难。如果教师育好了人,那书就不难教了。所以,对待“后进生”,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就是对学生由衷地关怀与爱护。没有爱作为基础,不管采取什么教育方法,都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6
数学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应用于生活,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沉积,可是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数学,觉得学数学没意思,所以德育教育,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我们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比如: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给我们介绍了圆周率的知识,并向我们介绍了祖冲之,这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内容。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比如扇形统计图,折扣等问题,学生在实际中都得到了应用。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7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社会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等德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时汤,德育是盐,盐是润物无声的浸入到汤中的。
一、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处理教材和数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
唯物辩证法主张来源于实践并回到实践。它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相当高,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会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为学生的今后成长必定起到一定影响。在学习正反比例时,逐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二、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业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这些要求都要促使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认真仔细,干工作要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少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蒸蒸日上,培养爱国情怀。
祖国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通过百分数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逐渐了解一些国家的变化。如通过数学应用题:“小强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计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这是一道有关收入,支出的知识问题,这时教育学生:小军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结余,并且今年比去年还多,说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胜似一年。从这里可以看出党的政策的英明,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致富天地。
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并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数学基础知识地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8
为了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而且更要重视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充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独特的数学美感有机地进行渗透。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我面对是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以细心的体察,耐心的指导,真诚、热情的鼓励学生,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而支持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开学上课时,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的手还是举着,一旦那发言者答错或停顿,举手者就会把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插嘴,恨不得立即取而代之。这时,其他学生的举动对发言者形成了团体压力,故其心烦意乱。此时,我就以眼神或手势示意举手的学生把手放下,等发言者把话说完在举手。
有些学生平时较差,回答问题经常出差错,这时侯,就会有一些学生取笑他。长此以往,这个学生就会举手越来越少,甚至不敢举手发言。所以,一旦发生此类情况,我就及时指正错误的行为,鼓励出错的学生继续思考,以关怀的态度适当给予点拨,使之有信心把话说完。过后我还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要尊重同学,让发言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边思考边发表意见。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适合学生生活经历和认知实际的情境,许多情境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其实在教材中有许多情境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德育影响,并不需要老师的刻意教育和引导,对学生的德育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进行。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9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倡导原创文章)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复习的有关知识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倡导原创文章)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九年级复习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倡导原创文章)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10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圆周率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