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2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
内容导航
城镇建设现状 1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2项目调研报告 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建设对农民工向城镇聚集的作用 5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6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7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8项目调研报告 9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0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1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2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4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5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6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7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8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9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集锦 20城镇建设现状 1
xx镇位于xx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xx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
的xx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对xx中学、xx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
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制定出台了《xx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与城镇居民、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议,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发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经”,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成立了卫生保洁和绿化队伍,筹资10万余元购置了专业洒水车,实现了城区保洁的专业化和经常化。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2
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决策依据。x月x日,xxx率建设局、规划局和国土局的主要负责人深入xxx镇就小城镇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进行专项调研。同时对当前防汛安全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绥宁县东北部,xxx穿境而过,东南临xxx,西接xxx、xxx,北抵xxx。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距县城67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5300余户,2万余人。镇政府所在地xxx村。全镇总面积57.45平方公里。有耕地1.51万亩,水田1.46万亩,旱地0.22万亩,园地1.33万亩,林业用地5.8万亩。近年来,该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该镇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商住小区规划。其中商住小区位于xxx,xxx旁,总面积21.49亩,总体规划了4条街道,89个门面,布局严谨,通过修建民族花桥使得商住小区和集贸市场紧紧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美化。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突破了城镇自来水工程,使得全镇三分之二的村民接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加快了电网线路的规划改造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村庄道路建设。
3、交通区域优势进一步改善。省道S221线穿境而过,随着xxx等人文资源的开发推进、xxx旅游线路的建立、省道S221的扩改完成,该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4、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该镇位于两河的交汇地区,属于经济中心地带,有诸多周边乡镇的生意人在此做集贸生意,带动了该镇的商贸零售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居住,该镇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了解,该镇现阶段商业用地供地价格应不高于县城,预估价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有意在开发区购地的大概在150户以上,其中不少是在外经商的本镇成功人士,因此老百姓有强烈的购买愿望和一定的购买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难度增加。该镇的小城镇开发涉及xxx6组35户的责任田,由于该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xxx所在地,因此,将地征收,该组大部分群众将无地建房。该组的全体村民要求适当提高征地价格,在门面合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卖给他们。
2、“一户多宅”现象突出。出于交通便利和民俗民风的原因,许多村民纷纷迁出老宅基地,在村组道路旁的耕地重新选择宅基地,导致原有的宅基地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被开垦出�
3、无序建房的现象突出。源于对城市功能的追求,加之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群众私自选择宅基地,既没有统一的建筑图纸,也没有体现集中联建的风格,无章建房、乱占耕地建房现象突出。
4、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源于农村群众内心无限的攀比心理,借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和时间过长,农村群众都不想也不希望通过合法的程序申请宅基地。为了节省建筑时间,加快建设进度,从而出现了抢占宅基地的现象,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
三、主要的意见和建议
1、改革建房指标制度。废除建房指标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制止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加大违法违规建房的整治力度,保障有大宗闲置土地可以使用。
2、加强规划编制,尤其是村一级的规划编制。要认真做好小城镇开发的修建性详规。加强老院落的规划编制,着重体现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要搞好村庄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危房改造、土地整治、避灾搬迁、村庄整治严格按规划进行;农村现有村落闲散用地,要切实充分利用,节约使用,特别是组织沿公路两线的村民按规划进行集中联建。
3、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推进院落道路建设,完善城镇的电网建设,突破通信、互联网建设瓶颈,着力建设好城镇下水道、防洪提和休闲广场等市政设施。
4、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采用时常化运作,通过宣传促动、政策带动,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及本乡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建设,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要紧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走向,结合各乡镇小城镇特色和优势(xxx种基地),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扶持。
5、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县委县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力度,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基础上,选择1-2个乡镇进行小城镇建设和集中联建试点。适当授权,加大乡镇城建办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监管指导力度。
项目调研报告 3
竹木凉席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柘塘村的支柱产业,由于107国道贯穿整个村的地理位置优势,柘塘村沿国道边形成了一个规模比较大型的竹木凉席市场,鼎盛时期商户多达200多户,夏天到来的时候,市场上的人流总是盛况空前。XX年年投资800万元对竹木器批发市场进行了第一期改造,总建筑面积达5280平方米,共建成标准门店55个。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陆续增加,以及去年的金融危机,市场的销售量有所回落。但是,由于今年起国道收费站的取消,107国道的车流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以及各个企业慢慢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相信市场的热闹场面又将回来。
柘塘村的竹木凉席市场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在整个衡山县来说都是小有名气的,由于产品质量过硬,销售渠道已经扩展到了十多个省份,每年的销售量都在持续上升。我们市场最主要的产品就是竹床,竹木床,各式太空椅,按摩椅,简便椅,各类藤制品以及枕头和汽车座垫,摩托车座垫,其中销量最好的要数竹床和太空椅。本市场的产品已经完全覆盖了整个湖南省,其他如江西,湖北,山东,河北,浙江,四川,广西等十多个省市也都是我们的销售范围,每年的平均销售额达千万以上,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生产成本过高,使得纯利润大概只有五六十万左右。
下面将柘塘村本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创新发展方案提出如下
在原材料方面,因为衡山的生态环境优势,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完全可以在本地自给自足,这样就有效的将成本控制在了最低的范围内。在技术人员方面,早年本村有大量的村民去到浙江,广西等竹木产业大省进行竹木加工技术的学习,学成后大多都回到了本村进行竹木产品的加工,在生产方面提供了强力的生产力,并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每年都会有新设计的产品上市销售。在经营场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经营户都多来自本村,在门店以及厂房的建设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国家允许开发的条件下,合理的利用本村的闲置土地,大大的减少了生产的成本,也就极大了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的促进了柘塘村的发展,为本村一直以来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经营模式方面,我们采用的是前面开店,后面开厂的模式进行经营,在成本和产品销售方面有着十分便利的条件,同时位于国道边的地理位置,在销售上又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对于柘塘村的竹木凉席市场来说,最大的劣势,也是唯一的劣势就是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到目前为止,本村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手工制作的模式进行生产,这样也就大大的制约了生产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只能大量的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样在成本上又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今可能有少部分企业进行了一些改进,但是引进的设备也都是些半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还是筹资不足以及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相对于比较昂贵的全机械化设备以及行业快速的发展,价格相较低廉的半机械化生产设备成了企业不得已的首选。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销售量有保障的情况下,生产过程落后以及生产效率低下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对此,我们的市场创新方案就是希望能够不断的升级加工设备,不断的完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让产品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生产过程的全机械化,不断提高生产的产量,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小厂变大厂,大厂变企业的资源优势整合,创造品牌效应,产生品牌的价值。以此来不断制定新产品的生产标准和企业标准,让生产过程规范化,生产管理企业化。
在浙江,广西等竹木加工大省不断的有新材料,新产品上市的情况下,我们也坐不住了,组织了人员到实地进行考察。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机械化程度更高的设备吸引了大部分的目光,大家顿时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本村生产效率改进的方案被提上议程。为了配合如今的环保理念,还有就是减少生产过程中人为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我们将把发展的重点投向原材料加工中,对竹片进行防虫,防霉处理的药水的健康化处理,尽力减少化学药品的成分。再就是,就某些工作量大的生产过程使用机械化程度更高的设备,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将精度更高,控制更准确的传感器投入到人为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中,在利用科学操作的同时,使原材料得到充分的处理,以此来保证成品的高质量。
相信在发展前景比较明朗的形势下,得到充分的现代化改造,将使得柘塘村凉席市场竹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的提升。当然,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技术上的支持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可以让我们的农村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4
一、基本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镇今年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今年以来,街道居民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保持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镇市场规模过小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的集镇市场规模偏小,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来来统一划线。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必须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3)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县委也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开拓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充分利用级差地租,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出让、转让和出租,筹措建设资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将准经营性和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推向市场。要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建设镇的公用设施,如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等。要鼓励能人大户以参加某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成立公司,负责筹措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或项目承包,并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和收费。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商、外资到投资建设,逐步形成“市场主导,多方投资”的新格局。总之,就是要摆脱单纯依靠财政的被动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城镇建设对农民工向城镇聚集的作用 5
我镇把城镇经济作为发展重点,精心经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一是形成了服务“三农”的窗口。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达到8000多人;初步发展起来的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与生活;健全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的载体。我镇形成了生资批发、建材批发、生猪购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的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发展到400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充分发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
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发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毛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扶持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充分发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经验丰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优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领,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四是建设城镇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今年在镇政府驻地正式启动了农民新社区建设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的需要,坚持“尊重民意、规模开发、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则,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农民新居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不仅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6
一、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
把xx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 “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 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 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5亿元,财政收入53 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 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 5. %、6. %、9. %、7.2%、 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我市考虑到区域开发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发展优势,将市区和建湖、阜宁都纳入规划范围,这为我县、尤其是东部四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的东部地区处于射阳、阜宁、亭湖和建湖四县(区)交界,大致以xx年来,我市围绕“一城三区(市直、盐都、亭湖、市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联动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战略,大市区正在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我县东部区域与市区相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xx镇南部与亭湖的新兴、永丰相接,集镇距市中心仅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2533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工业用电量2 8 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7.8%、58.3%、33.4%、47.3%、42.8%、7.8%。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5%以上,现有各类企业 00多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钾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同类产品出口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达、龙成、海天等一批纺织业项目,与金顺昌服饰、利达制衣等服装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主体经济。机械加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企业众多,门类齐全,有板材机械、矿山机械、油田机械、涂装机械、液压机械等,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先后建成冈南大棚蔬菜、南庄苗禽炕孵等基地,兴办了恒祥食品厂、东昌牧业场等龙头加工企业,成功注册“范堤牌”商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大街纵横交错;xx招商场被评为江苏省百强市场和全国农村大型市场,成为邻近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产等专业市场十分繁荣;宾馆、休闲、文化游乐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人。 9xx年被确定为全国和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9xx年被省命名为新型小示范小城镇, 9xx年又被确定为全省30家重点中心镇之一。社会事业较大进步,被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校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
近几年,xx镇经过克难求进,拼搏争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比有不小的进步,但由于所处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拥有的资源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自我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速度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县西南各镇相比慢了;跟县外市内原有基础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的一些中心镇横向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不快。从自身进行比较,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xx年增长57.5%、50. %。与东部地区其他三镇进行比较,冈东、冈西、草堰口镇地区生产总值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82.2%、75.4%、96.7%;财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 27.5%、 52%、68.5%,增幅均快于xx。与县外周边及重点中心镇比较,新兴、益林、新坍、长荡、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地区生产总值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 03.9%、65.9%、 04. %、 3 %、 24.9%、 52.5%、82%;新兴、沟墩、益林、新坍、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财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73.3%、55.3%、77.9%、82.9%、60.5%、 43.8%、68.9%,大多数镇的增幅远远超过xx。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工业上的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上的蔬菜种植仅以冈南为主、苗禽炕孵仍处于一家一户传统作坊操作,特色优势没有形成。服务业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 益林的玻璃工艺品、富安的茧丝绸、大冈的制鞋机械、盐东的纺织、三仓的西瓜等特色鲜明,壮大一方经济。
三是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近年来,全镇引进各类企业xx年,xx就被确定为全国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然而建设步伐不快,到目前仅4.5平方公里,规划起点不高,实施随意性较大,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城镇的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我们参观学习的益林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还不足,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超过xx 。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该镇坚持工业集聚区与小城镇建设两手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既建区,又造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镇内东镇区、玻璃工艺、纺织工业、轻工食品、民营科技“一城四园”,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城镇亮丽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大部分放在镇郊村,已建成豪华别墅型的王楼中心村、经济商住型的大东中心村、居民实用型的倪东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东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区,使中心村建设与小城镇区建设形成众星捧月新格局。该镇现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省市文明镇。
2、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冈东、冈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环抱状,镇域面积分别为82.4、68. 、60.9平方公里,总人口都在3.7万人左右。三镇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2.7、2.6亿元,分别占全县3. %、2.7%、2.5%;财政总收入分别为853、867、 058万元,分别约占全县的 %、 %、 。2%;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是 。2亿元,冈西略低为0.9亿元;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04、244、435万度,都占全县的 %还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在 。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冈东4800元。三镇的区位条件,草堰口镇优势明显,南接xx,北连阜宁,xx年招商引资来看,草堰口镇新上的项目多一些,发展后劲比冈东、冈西镇强劲。三镇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十分相近,工业方面各有特色。工业上,冈东已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天成液压件公司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称号,县轧花厂、星宇、宇盛纺织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境内。冈西镇以土工器材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排水板生产企业xx年产销排水板3亿米,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年创税收5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税收60%以上;近年还引进坤泰、龙华纺织、外贸箱包、机械铸造等项目,主体经济不断壮大。草堰口镇近几年充分利用国道优势,引进新上银海气纺、鑫业、鑫龙纺织、金龙发纸业等一批项目,纺织基础初步形成;建筑业进一步巩固,年均实现建安产值5亿元。农业上,三个镇都以优质粮棉种植为主,冈西与草堰口镇草鸡养殖业在县内外较有影响,尤其冈西镇年饲养草鸡300万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方圆公司牵头组建的“盐阜”草鸡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合作组织。冈东镇常年植棉30xx公顷,年产皮棉40xx吨左右,是我市产棉大镇之一;蔬菜种植面积 0xx公顷,年产辣根等各类蔬菜5万多吨。三镇的集镇建设,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区面积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不断改善,集镇人口逐年增加,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县东部区域四镇尤其是xx镇在上一轮全市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与县内外一些重点中心镇相比,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由于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现在经济总量仍偏小。县委提出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拉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是十分及时必要的。东部四镇更应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大跨越。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7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抓好我市在全省100示范小城镇中的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全市1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二、工作目标
——规划工作目标。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完成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
——建设工作目标。重点完善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实施8个省列市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 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8+3”工程,即在“8个1”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具体工作安排见附表1)。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综合体。
——特色发展目标。按照“三小一特”的要求,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编制“三小一特”发展规划,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编制。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特点,打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小城镇。
——社会发展目标。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加35%以上,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21%以上;12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2-3千人,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12个示范小城镇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资13亿;12个示范小城镇培育12个主导产业,创办30个小微型企业,建设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12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绿色生态目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按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标准进行创建,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按省级绿色小城镇要求进行创建。力争茅台镇列入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录,培育2个省级绿色小城镇。
三、工作原则
(一)规划先行,特色发展。以规划为龙头,结合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构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和建设,着力提升示范小城镇特色和品位。
(二)项目推进,有序发展。以�
(三)多元投入,统筹发展。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强化招商引资,吸纳金融支持,通过多元化筹资,积极支持和推动示范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重点任务
20 年,按照“四定三集中”的原则,确保完成重点任务。即:定路线图:优化规划,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强化管理;定工作量: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拉动投资13亿元;定时间表:第一季度重点完成规划优化,第二季度重点抓重大项目确立,第三季度重点抓全面实施,第四季度重点抓督查考核;定责任人:市级联席会议决策部署,市直相关部门对应落实,帮扶单位承担“包干责任”,“一包到底”,市人民政府推进落实,县、区(市)政府组织实施,示范镇政府承担第一责任;集中人力:建立联席会议、部门对口帮扶、吸纳专家智慧、依托基层力量;集中物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支持、市级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项目倾斜、县级政府整合项目统筹安排;集中财力:政府加大投入、帮扶单位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金融优先支持、推进招商引资。
(一) 完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文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为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基本情况信息库。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
(二)建立示范小城镇工作台帐,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规范“一镇一档”制度,建立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台账,动态收集完善相关文本、图片、指标等资料,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推行信息化管理,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逐步在全市推开。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规划。结合示范小城镇自身发展实际,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镇的特点,提升优化总体规划,3月底前组织对总体规划(含“四小”专章)进行审查,4月底篇二:临沂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8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状况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动'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根据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讨论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供应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富强进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全部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乐观协调,施工前期各项预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力量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亮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准备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开重复建设造成资源铺张,着力打造特色鲜亮、分类清楚、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汲取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加,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乐观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开资源铺张。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进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乐观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给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给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供应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供应法律依据。
项目调研报告 9
名称××公司××房地产项目市场调研报告大纲受控状态
编号
执行部门监督部门考证部门
一、调研目的
从××××年××月××日到××××年××月××日,公司市场营销部开展了针对公司位于××市××房地产项目的调研活动。
本市场调研报告就是对这次调研活动的全面总结,它全面、详细、合理地分析了公司在××市的××项目的市场情况,从而为××项目的销售决策提供比较全面的数据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人员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所采取的调研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等多种调研方法。
(二)调研人员
①公司市场营销部是本次调研活动的主导部门。市场营销部派出三名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并编写了调研报告。
②公司公关部派出一人协助市场营销部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③为了确保调研活动顺利开展,市场营销部还聘请了部分在校学生协助开展调研活动。
三、调研内容和结论
(一)××市的宏观环境
1、宏观经济指标(各项指标均以三年为选取年限)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④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⑤职工年平均工资。
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⑧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⑩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2、城市规划及发展趋势
①城市规划。
②发展趋势(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
(二)去年××市房地产的发展情况
①新建商品房发展情况。
②经济保障住房的发展情况。
③二手房的发展情况。
(三)今年××房地产市场分析和预测
①截至今年××月的销售增长情况。
②未来几个月的销售预测情况。
(四)今年××市房地产政策分析
①土地政策。
②金融政策。
(五)××项目所在的××区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
1、××区总体规划
①城市规划。
②居住用地规划。
③商业规划。
④交通规划。
2、××区零售业态综述
①主要业态分布区域。
②主要业态所处地位及趋势。
(六)××项目所在的××区的房地产市场分析
1、项目区域市场分析
(略)
2、项目片区市场分析
①项目位置。
②片区范围。
3、项目街区特点
①地块位置、环境及交通。
②人口分布及收入构成。
4、项目周边配套
①周边商业分布、经营状况。
②项目周边教育配套。
③项目周边金融配套。
④项目周边医疗配套。
(七)××项目所在的××区的售楼盘及竞争对手分析
1、项目竞争楼盘及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楼盘概况、交通情况、户型分析、价格分析、销售分析、客源客层、项目优劣势等。
2、项目潜在竞争对手及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各潜在竞争对手的楼盘概况、配套情况、价格情况、户型情况等。
3、其他在售楼盘及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其他在售楼盘的基本情况、交通状况、配套状况、户型统计、价格水平、客源层面、优劣势分析等。
(八)综合结论
①该区域房地产产品类型和景观营造的特点。
②本区域开发的楼盘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
③本区域的户型特点和面积分布情况。
④本区域楼盘客户的主要特点。
(九)本区域房地产项目畅销与滞销的因素
1、畅销特征
①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教育配套设施完善。
②市场定位准确。
③产品在当地市场具有唯一性。
④户型设计相对较为合理、实用率高。
⑤产品的性价比高。
⑥物业管理到位。
⑦营销定位及宣传效果较好。
⑧企业及项目品牌具有影响力。
2、滞销特征
①交通不便,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
②企业运作项目资金链断裂。
①规划设计较差,户型设计不合理,面积过大。
②总价过高,首付压力相对较大。
⑤产品定位与营销概念的设计与市场实际脱节。
⑥开发规模与开发时机出现错位。
(十)调研结论
①项目市场环境、区域供求、项目竞争优劣分析。
②项目发展建议,包括发展策略、目标客户特征以及具体建议等。
四、相关资料附录
①入户调研问卷。
②统计数据资料。
③访谈及会谈记录。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修改处数修改日期
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0
一、从调查状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阅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进展滞后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动'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细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特殊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进展的冲突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进展水平。
(二)建设进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养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等工作上缺乏肯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特殊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干净,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展,房屋建设一度消失了任其自由进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具体规划,跟不上建设进展需求的冲突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消失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消失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进展非常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觉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峻铺张,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进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急局面也必将消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削减铺张。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缘由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洁净,但保持难。
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特别突出,"脏、乱、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
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消遣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意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削减,特殊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状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主要措施和内容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进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进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进展。连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进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力量,在此基础上,连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进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究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方案到20xx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省率达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方法,扎实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究建立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夫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亲密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根据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训练、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究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美丽、可持续进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进展助力。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乐观进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进展奠定基础。
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淌。
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提倡、社会参加'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消遣、文化、休闲场所,满意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养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需注意加大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养和执法水平,着力制造美丽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训练,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乐观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连续深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动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 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乐观探究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舞企业、个人投资参加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制定各种优待措施,鼓舞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肯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化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特殊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支配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进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1
4月2日,就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了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好经验、好做法、面临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一)各社区居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居会 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办事处依托民政部的“锈计划”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锈老年之家“,室内场馆平均面积为215平方米,室外场馆为3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市里规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标准。每个“锈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学校、棋牌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24件乐器及音响、灯光等,同时投资7.5万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31组健身路径,投资4万元购买了“锈老年之家“室内设施,投资30万元,扩建了创业里“锈老年之家“在篮球场的基础上新建了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水、电、路绿化等辅助工程,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陶治情操,增加社区组织亲和力的有效载体,社区充分用文体活动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社区成立了80人组成的时代合唱团,30人参加的戏曲票友会,并定期活动。另外,还将居民自发形成的`七支健美、秧歌、太极队进一步发展壮,由过去的200多人发展到800多人,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骨干。
二是力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举办了“三八节”、“七一”党的生日,兴北广场,兴北广场落成、庆祝管区成立等型文艺活动,举办了首届社区文体艺术节,举办了戏曲、太极拳、健身操、书法、绘画、摄影、绝技绝活等比赛,有的节目和作品参加了市里的展示和比赛,并获得好评。这些广泛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的随意性。
(二)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区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三)当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作用,而且这些队伍的数量庞。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今后应将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2
一、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
把**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 “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1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5311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1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15.1%、6.1%、9.1%、7.2%、1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我市考虑到区域开发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发展优势,将市区和建湖、阜宁都纳入规划范围,这为我县、尤其是东部四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的东部地区处于射阳、阜宁、亭湖和建湖四县(区)交界,大致以204国道为中轴线,东西各占一半;同时204国道与盐淮、冈合公路三道交叉,将沿海、宁靖盐、京沪、盐淮等4条高速公路联成一体;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榆河、串场河、黄沙港等航道通江达海,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的重要连接点、重要中转站和重要通道。我们可以更多地获得省、市为加快沿海开发,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可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可以带动特经、林牧畜、旅游、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可以为我县化工企业实施搬迁、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缓解环保、用地等方面压力;可以使我县更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接受上海辐射,引进大项目落户。
三是从融入盐城大市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近年来,我市围绕“一城三区(市直、盐都、亭湖、市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联动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战略,大市区正在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我县东部区域与市区相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镇南部与亭湖的新兴、永丰相接,集镇距市中心仅20公里,素有建湖门户、盐阜咽喉之称,是我县接受大市区辐射、主动融入大市区发展的最前沿阵地。我县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可以促进以**为中心的东部区域与市区形成互补、依存、协调和共进的关系。一是可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大市区“退二进三”转移项目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项目,错位发展,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配套紧密的格局。二是可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规划建设**小城市时,重点将镇区向南拓展延伸,缩短与大市时空距离,实现无缝连接;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业设施,新建配套完善、环境宜人、品味高雅的现代居民住宅小区,吸引大市区市民来居住消费;重点依托**境内通榆河深水港池,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为大市区进出货物提供仓储、运输、配载、集装箱中转等综合性服务。三是可以带动农业规模发展,发挥东部四镇蔬菜、畜禽、粮食等生产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市区市民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努力把**小城市建成融入大市区的配套产业基地、物流服务中心、绿色食品基地和生活休闲的后花园。
二、东部区域四镇的基本情况
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首先要认真分析**发展的现状,研究把它作为小城市来建设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既要和自身发展相比较,又要思考东部其他三镇如何发展,更要拓宽视野汲取周边县市(区)的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经验。
1、**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镇现辖1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公路、铁路、水路在镇区形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距盐城机场20公里、新长铁路盐城站和宁靖盐高速公路起点仅10公里,东距射阳港40公里。人文底蕴深厚,镇区内曾有文庙、武庙、泰山庙等历史古迹,
惜遭日寇毁损;人才辈出,如英国牛津大学硕士王伯钧、德国法学家博士陈宗浩、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陈宗凡、台湾大学校长的薛洪尤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20xx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2533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工业用电量2181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58.3%、33.4%、47.3%、42.8%、7.8%。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5%以上,现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钾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同类产品出口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达、龙成、海天等一批纺织业项目,与金顺昌服饰、利达制衣等服装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主体经济。机械加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企业众多,门类齐全,有板材机械、矿山机械、油田机械、涂装机械、液压机械等,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先后建成冈南大棚蔬菜、南庄苗禽炕孵等基地,兴办了恒祥食品厂、东昌牧业场等龙头加工企业,成功注册“范堤牌”商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大街纵横交错;**招商场被评为江苏省百强市场和全国农村大型市场,成为邻近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产等专业市场十分繁荣;宾馆、休闲、文化游乐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人。1995年被确定为全国和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8年被省命名为新型小示范小城镇,1999年又被确定为全省30家重点中心镇之一。社会事业较大进步,被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校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
近几年,**镇经过克难求进,拼搏争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比有不小的进步,但由于所处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拥有的资源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自我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速度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县西南各镇相比慢了;跟县外市内原有基础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的一些中心镇横向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不快。从自身进行比较,20xx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20xx年增长57.5%、50.1%。与东部地区其他三镇进行比较,冈东、冈西、草堰口镇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82.2%、75.4%、96.7%;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27.5%、152%、68.5%,增幅均快于**。与县外周边及重点中心镇比较,新兴、益林、新坍、长荡、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03.9%、65.9%、104.1%、131%、124.9%、152.5%、82%;新兴、沟墩、益林、新坍、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73.3%、55.3%、77.9%、82.9%、60.5%、143.8%、68.9%,大多数镇的增幅远远超过**。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工业上的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上的蔬菜种植仅以冈南为主、苗禽炕孵仍处于一家一户传统作坊操作,特色优势没有形成。服务业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 益林的玻璃工艺品、富安的茧丝绸、大冈的制鞋机械、盐东的纺织、三仓的西瓜等特色鲜明,壮大一方经济。
三是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近年来,全镇引进各类企业20多家,但所上项目规模都不大,有些项目分期实施,形象进度较慢,还没有形成对经济支撑作用。园区建设整体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沿路排开,纵深不够,特色不明显,集聚功能还不强。
四是集镇建设管理不到位。1995年,**就被确定为全国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然而建设步伐不快,到目前仅4.5平方公里,规划起点不高,实施随意性较大,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城镇的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我们参观学习的益林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的。一半还不足,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超过**1.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该镇坚持工业集聚区与小城镇建设两手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既建区,又造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镇内东镇区、玻璃工艺、纺织工业、轻工食品、民营科技“一城四园”,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城镇亮丽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大部分放在镇郊村,已建成豪华别墅型的王楼中心村、经济商住型的大东中心村、居民实用型的倪东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东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区,使中心村建设与小城镇区建设形成众星捧月新格局。该镇现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省市文明镇。
2、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冈东、冈西、草堰口位于**北部,呈半月环抱状,镇域面积分别为82.4、68.1、60.9平方公里,总人口都在3.7万人左右。三镇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2.7、2.6亿元,分别占全县3.1%、2.7%、2.5%;财政总收入分别为853、867、1058万元,分别约占全县的1%、1%、1.2%;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是1.2亿元,冈西略低为0.9亿元;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04、244、
435万度,都占全县的1%还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在1.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冈东4800元。三镇的区位条件,草堰口镇优势明显,南接**,北连阜宁,204国道穿境而过,冈东与冈西集镇都距204国道8公里左右,位置相对偏僻,从近几年招商引资来看,草堰口镇新上的项目多一些,发展后劲比冈东、冈西镇强劲。三镇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十分相近,工业方面各有特色。工业上,冈东已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天成液压件公司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称号,县轧花厂、星宇、宇盛纺织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境内。冈西镇以土工器材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排水板生产企业20多家,塑料粒子加工、插板机生产施工等配套企业80多家,年产销排水板3亿米,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年创税收5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税收60%以上;近年还引进坤泰、龙华纺织、外贸箱包、机械铸造等项目,主体经济不断壮大。草堰口镇近几年充分利用国道优势,引进新上银海气纺、鑫业、鑫龙纺织、金龙发纸业等一批项目,纺织基础初步形成;建筑业进一步巩固,年均实现建安产值5亿元。农业上,三个镇都以优质粮棉种植为主,冈西与草堰口镇草鸡养殖业在县内外较有影响,尤其冈西镇年饲养草鸡300万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方圆公司牵头组建的“盐阜”草鸡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合作组织。冈东镇常年植棉3000公顷,年产皮棉4000吨左右,是我市产棉大镇之一;蔬菜种植面积1000公顷,年产辣根等各类蔬菜5万多吨。三镇的集镇建设,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区面积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不断改善,集镇人口逐年增加,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县东部区域四镇尤其是**镇在上一轮全市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与县内外一些重点中心镇相比,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由于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现在经济总量仍偏小。县委提出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拉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是十分及时必要的。东部四镇更应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大跨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3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4
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质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特别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
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减少,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主要措施和内容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索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计划到20xx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约率达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加大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
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
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特别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5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抓好我市在全省100示范小城镇中的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全市1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二、工作目标
——规划工作目标。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完成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
——建设工作目标。重点完善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实施8个省列市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 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8+3”工程,即在“8个1”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具体工作安排见附表1)。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综合体。
——特色发展目标。按照“三小一特”的要求,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编制“三小一特”发展规划,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编制。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特点,打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小城镇。
——社会发展目标。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加35%以上,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21%以上;12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2-3千人,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12个示范小城镇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资13亿;12个示范小城镇培育12个主导产业,创办30个小微型企业,建设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12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绿色生态目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按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标准进行创建,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按省级绿色小城镇要求进行创建。力争茅台镇列入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录,培育2个省级绿色小城镇。
三、工作原则
(一)规划先行,特色发展。以规划为龙头,结合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构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和建设,着力提升示范小城镇特色和品位。
(二)项目推进,有序发展。以�
(三)多元投入,统筹发展。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强化招商引资,吸纳金融支持,通过多元化筹资,积极支持和推动示范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重点任务
20 年,按照“四定三集中”的原则,确保完成重点任务。即:定路线图:优化规划,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强化管理;定工作量: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拉动投资13亿元;定时间表:第一季度重点完成规划优化,第二季度重点抓重大项目确立,第三季度重点抓全面实施,第四季度重点抓督查考核;定责任人:市级联席会议决策部署,市直相关部门对应落实,帮扶单位承担“包干责任”,“一包到底”,市人民政府推进落实,县、区(市)政府组织实施,示范镇政府承担第一责任;集中人力:建立联席会议、部门对口帮扶、吸纳专家智慧、依托基层力量;集中物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支持、市级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项目倾斜、县级政府整合项目统筹安排;集中财力:政府加大投入、帮扶单位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金融优先支持、推进招商引资。
(一) 完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文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为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基本情况信息库。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
(二)建立示范小城镇工作台帐,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规范“一镇一档”制度,建立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台账,动态收集完善相关文本、图片、指标等资料,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推行信息化管理,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逐步在全市推开。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规划。结合示范小城镇自身发展实际,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镇的特点,提升优化总体规划,3月底前组织对总体规划(含“四小”专章)进行审查,4月底篇二:临沂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6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17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好一个小城镇可以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文明一个区域。建好农村小城镇为提升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扩大农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农村用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内需都有明显作用。xx办事处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力、集聚效应差。因此,研究、探索我办事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潜在动力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城镇基本情况
目前,xx办事处有10建制村,其中有3个为全旗“50强村”,10个村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万人,规模最大的是全胜村,面积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积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设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资源的特殊原因,发展缓慢,其余各村建设自20xx年以后发展迅速,以双花村、双胜村、义新村、xx村较为突出。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各项服务功能逐步提高。从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上看,xx办事处的城镇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趋于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但小城镇面貌和建设缺乏特色及个性,发展后劲不足,无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余村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变化不大,服务设施及服务功能较为落后,小城镇面貌较差,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质量、生活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小城镇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体制不顺,资金投入少
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存在建设项目立项难或不予立项的问题,影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务设施的启动资金,城镇建设无法进行。
(二)城镇规划编制滞后,执行不力
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划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由于城镇体系规划滞后,小城镇的发展及促进关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资源及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个别地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城镇建设没有从经济、人文和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政策及资金扶持没有重点,效果甚微,以致城镇建设后劲不足。
2、有的虽然认识到规划对建设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识差,规划起点不高,缺乏特色,执行规划不力。
3、规划实施无监督和管理机制,办事处没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及人员,且管理人员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规划亦存在随意变动等诸多因素,使规划与实际建设偏差较大,影响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办事处一级无专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普遍为兼职管理,最终导致了规划与实施的分离状态。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建设缓慢
1、融资力度不够。xx办事处虽然有一些地方资源和特色,但受区位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交通及对外服务、辐射作用较小,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使融资力度弱化,建设资金缺乏,导致了多数小城镇投资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投资单一。xx办事处非农业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辐射能力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差,而其投资主体主要为当地政府通过土地运作,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及银行信贷等模式,其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资就负债,一欠债就无法建设,无法经营的现状。(四)小城镇管理编制不够,机构不健全
1、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多上挂部门对下属机构的人、财、物上收,造成小城镇的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弱化。
2、小城镇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开展工作滞后。
3、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划分及奖惩制度,因管理人员少,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执法范围及权限较小,较大地影响到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管理机构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级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办事处也应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机构或派出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相关业务以提高办事效率及建设质量。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
应加快规划编制进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在“提质”上做文章,尽快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布局及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行政区划调整及重点建设和改造区域,各级领导应以大局为重,统一认识,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及重点片区的建设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讲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全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三)培育支柱产业,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镇建设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建设最坚强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镇建设始终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发展才会有后劲和竞争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滤布在城镇建设中,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应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主导产业,并以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创造适宜的软硬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的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资源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8
一、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
把xx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 “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1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5311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1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15.1%、6.1%、9.1%、7.2%、1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我市考虑到区域开发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发展优势,将市区和建湖、阜宁都纳入规划范围,这为我县、尤其是东部四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的东部地区处于射阳、阜宁、亭湖和建湖四县(区)交界,大致以204国道为中轴线,东西各占一半;同时204国道与盐淮、冈合公路三道交叉,将沿海、宁靖盐、京沪、盐淮等4条高速公路联成一体;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榆河、串场河、黄沙港等航道通江达海,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的重要连接点、重要中转站和重要通道。我们可以更多地获得省、市为加快沿海开发,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可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可以带动特经、林牧畜、旅游、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可以为我县化工企业实施搬迁、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缓解环保、用地等方面压力;可以使我县更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接受上海辐射,引进大项目落户。
三是从融入盐城大市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近年来,我市围绕“一城三区(市直、盐都、亭湖、市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联动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战略,大市区正在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我县东部区域与市区相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xx镇南部与亭湖的新兴、永丰相接,集镇距市中心仅20公里,素有建湖门户、盐阜咽喉之称,是我县接受大市区辐射、主动融入大市区发展的最前沿阵地。我县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可以促进 一是可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加快xx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大市区“退二进三”转移项目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项目,错位发展,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配套紧密的格局。二是可以加快xx城市建设步伐,规划建设xx小城市时,重点将镇区向南拓展延伸,缩短与大市时空距离,实现无缝连接;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业设施,新建配套完善、环境宜人、品味高雅的现代居民住宅小区,吸引大市区市民来居住消费;重点依托xx境内通榆河深水港池,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为大市区进出货物提供仓储、运输、配载、集装箱中转等综合性服务。三是可以带动农业规模发展,发挥东部四镇蔬菜、畜禽、粮食等生产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市区市民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努力把xx小城市建成融入大市区的配套产业基地、物流服务中心、绿色食品基地和生活休闲的后花园。
二、东部区域四镇的基本情况
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首先要认真分析xx发展的现状,研究把它作为小城市来建设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既要和自身发展相比较,又要思考东部其他三镇如何发展,更要拓宽视野汲取周边县市(区)的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经验。
1、xx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xx镇现辖1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公路、铁路、水路在镇区形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距盐城机场20公里、新长铁路盐城站和宁靖盐高速公路起点仅10公里,东距射阳港40公里。人文底蕴深厚,镇区内曾有文庙、武庙、泰山庙等历史古迹,
惜遭日寇毁损;人才辈出,如英国牛津大学硕士王伯钧、德国法学家博士陈宗浩、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陈宗凡、台湾大学校长的薛洪尤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20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2533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工业用电量2181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58.3%、33.4%、47.3%、42.8%、7.8%。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5%以上,现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钾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同类产品出口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达、龙成、海天等一批纺织业项目,与金顺昌服饰、利达制衣等服装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主体经济。机械加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企业众多,门类齐全,有板材机械、矿山机械、油田机械、涂装机械、液压机械等,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先后建成冈南大棚蔬菜、南庄苗禽炕孵等基地,兴办了恒祥食品厂、东昌牧业场等龙头加工企业,成功注册“范堤牌”商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大街纵横交错;xx招商场被评为江苏省百强市场和全国农村大型市场,成为邻近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产等专业市场十分繁荣;宾馆、休闲、文化游乐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人。19xx年被确定为全国和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xx年被省命名为新型小示范小城镇,19xx年又被确定为全省30家重点中心镇之一。社会事业较大进步,被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市先进单位,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校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
近几年,xx镇经过克难求进,拼搏争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比有不小的进步,但由于所处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拥有的资源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自己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速度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县西南各镇相比慢了;跟县外市内原有基础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的一些中心镇横向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不快。从自身进行比较,20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20xx年增长57.5%、50.1%。与东部地区其他三镇进行比较,冈东、冈西、草堰口镇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82.2%、75.4%、96.7%;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27.5%、152%、68.5%,增幅均快于xx。与县外周边及重点中心镇比较,新兴、益林、新坍、长荡、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03.9%、65.9%、104.1%、131%、124.9%、152.5%、82%;新兴、沟墩、益林、新坍、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73.3%、55.3%、77.9%、82.9%、60.5%、143.8%、68.9%,大多数镇的增幅远远超过xx。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工业上的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上的蔬菜种植仅以冈南为主、苗禽炕孵仍处于一家一户传统作坊操作,特色优势没有形成。服务业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 益林的玻璃工艺品、富安的茧丝绸、大冈的制鞋机械、盐东的纺织、三仓的西瓜等特色鲜明,壮大一方经济。
三是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近年来,全镇引进各类企业20多家,但所上项目规模都不大,有些项目分期实施,形象进度较慢,还没有形成对经济支撑作用。园区建设整体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沿路排开,纵深不够,特色不明显,集聚功能还不强。
四是集镇建设管理不到位。19xx年,xx就被确定为全国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然而建设步伐不快,到目前仅4.5平方公里,规划起点不高,实施随意性较大,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城镇的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我们参观学习的益林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还不足,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超过xx1.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该镇坚持工业集聚区与小城镇建设两手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既建区,又造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镇内东镇区、玻璃工艺、纺织工业、轻工食品、民营科技“一城四园”,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城镇亮丽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大部分放在镇郊村,已建成豪华别墅型的王楼中心村、经济商住型的大东中心村、居民实用型的倪东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东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区,使中心村建设与小城镇区建设形成众星捧月新格局。该镇现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省市文明镇。
2、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冈东、冈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环抱状,镇域面积分别为82.4、68.1、60.9平方公里,总人口都在3.7万人左右。三镇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2.7、2.6亿元,分别占全县3.1%、2.7%、2.5%;财政总收入分别为853、867、1058万元,分别约占全县的1%、1%、1.2%;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是1.2亿元,冈西略低为0.9亿元;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04、244、435万度,都占全县的1%还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在1.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冈东4800元。三镇的区位条件,草堰口镇优势明显,南接xx,北连阜宁,204国道穿境而过,冈东与冈西集镇都距204国道8公里左右,位置相对偏僻,从近几年招商引资来看,草堰口镇新上的项目多一些,发展后劲比冈东、冈西镇强劲。三镇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十分相近,工业方面各有特色。工业上,冈东已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天成液压件公司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称号,县轧花厂、星宇、宇盛纺织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境内。冈西镇以土工器材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排水板生产企业20多家,塑料粒子加工、插板机生产施工等配套企业80多家,年产销排水板3亿米,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年创税收5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税收60%以上;近年还引进坤泰、龙华纺织、外贸箱包、机械铸造等项目,主体经济不断壮大。草堰口镇近几年充分利用国道优势,引进新上银海气纺、鑫业、鑫龙纺织、金龙发纸业等一批项目,纺织基础初步形成;建筑业进一步巩固,年均实现建安产值5亿元。农业上,三个镇都以优质粮棉种植为主,冈西与草堰口镇草鸡养殖业在县内外较有影响,尤其冈西镇年饲养草鸡300万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方圆公司牵头组建的“盐阜”草鸡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合作组织。冈东镇常年植棉30xx公顷,年产皮棉40xx吨左右,是我市产棉大镇之一;蔬菜种植面积10xx公顷,年产辣根等各类蔬菜5万多吨。三镇的集镇建设,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区面积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不断改善,集镇人口逐年增加,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县东部区域四镇尤其是xx镇在上一轮全市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与县内外一些重点中心镇相比,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由于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现在经济总量仍偏小。县委提出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拉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是十分及时必要的。东部四镇更应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大跨越。
undefined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19
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先后到七处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集锦 20
为了响应镇政府“彰显道口独特区位优势,再谋新常态下道口经济区创新发展”的号召,提高我镇规划建设品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引导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村镇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城建办工作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察等多种形式对村镇建设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 我镇村镇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 我镇基本情况
李口镇位于xx县东南10公里,东与xx市隔河相望,西靠卢集镇,南与新袁镇接壤,大运河、古黄河流经境内,盐徐高速穿境而过,留有李口道口和成子湖服务区,众裴路、农李路纵贯南北,运河三号桥接线工程环绕镇中,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5、4万,辖13个行政村和三个居委会。
(二)村镇规划着眼于高品位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镇的基础依据,推进城市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我镇立足于实际现状,以道口经济发展为契机,准确定位,适度超前,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的要求,把握好村镇布局的科学性、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捷性、环境的生态性、居住的适宜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性七个关键环节,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了各村村庄布点规划。
(三)项目建设着眼于高质量
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近年来,我办根据村镇建设发展需要,积极协调,规范操作,齐心协力,抓紧实施了一批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快推进道路改造建设。对南京路的改造建设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该项目起于众裴一线,终于庄卢线45k处,道路总长约20__米,有效提升了镇区的通行能力,缓解镇区交通压力,提升镇区整体形象。二是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和弱点管网地埋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府前路和南京路的管道建设,实现下水道雨污分流,改善镇区水环境,同时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三是协助做好重点工程建设。连同相关单位做好农李小区、欧亚花园、丽舍名都和锦绣新城等项目的前期征迁和施工管理等工作,现已完成部分工程,其中农李小区项目一期规划占地190亩,需搬迁农户78户。目前,已经搬迁69户。丽舍名都居住小区建筑面积141919平方米,目前8200平方米已交付。
(四)商业开发着眼于高眼光
商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镇经济增长,发挥道口经济产业带的独特优势,提高商品流通速度,我镇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商业开发。一是泗阳物流产业园,其位于盐徐高速李口道口和众裴路交汇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项目总规划面积607亩,总投资5亿元,着力打造一座集仓储、运输、配送、装运搬卸、分拣加工、信息交换、物流设计、商品销售、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推进我县物流业发展腾飞,促进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也将有力提升泗阳现代城市功能。二是羊肉美食城,其位于盐徐高速李口出入口,北临众裴路。规划总面积约140亩,商住地块面积为38958平方米,住宅地块用地面积为54400平方米。羊肉美食城的建成,将一方面促进我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更将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6亿,占地140亩,由开源山羊养殖储备交易中心和农产品蔬菜加工物流交易中心两部分组成,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我镇农业健康向上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深加工高品质方向进一步发展。
(五)配套设施着眼于高标准
配套设施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虎公园,位于我镇中心区,南京路两侧,占地面积约65亩。其中水面占45%,以传统园林营造手法进行水系地形的处理和对公园的功能分区,结合污水处理设施,既为镇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又能够蓄洪防旱、净化水源、调节气候。
(六)征收工作着眼于高水平
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落实了责任制,积极有效地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土地征收工作,土地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引导村民集聚式生活。 通过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拆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使得资源得到进一步集约,安置区配套更加完善。
二、 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镇区街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较为强烈。人民路作为我镇主要街道贸易交流多,居民比较富裕,先后都建起了楼房,因此我镇镇区街道房屋建设一段时期内存在任其自由发展的现象。同时,人民路商铺也较多,商铺招牌也存在颜色各异、随意搭建等问题,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相继出现。同时,原有镇区规划未能及时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缺乏城镇建设体系系统规划,现有的规划设计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情况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的运用杂乱无章,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影响我镇形象,无法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
我镇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而建,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二)基础设施不完备,相应配套不完善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我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照明、污水排放、垃圾处理、集中供水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尚不完善。镇区主干道路人民路尚存在照明设施不全的情况,给人们晚间出行带来一定不便。我镇下辖村农李、卢塘、南运河等村庄仍无污水处理设施,吴集村尚无集中供水,谭坝、渡口、葛庄等村仍无公共厕所。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还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我镇居民人居环境的提升,同时影响我镇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三)建设投资融资存在一定难题,影响项目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或影响着城市功能发挥的。我镇当前基础设施处于供给不足和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当前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国内生产总值比值低于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3%的比率建议,凸显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情况。建设资金短缺已� 目前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过度依赖债务收入,财政负担过重;价格形成机制滞后;。仍然存在的“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由政府来投资建设” 的传统理念大大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管理滞后,城镇建设后续维护不足
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城建办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无法面面俱到;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时有发生,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 解决问题的办法
科学定位,高点规划,全面拓宽发展空间以现有修编总体规划为前提,紧紧抓住规划龙头,按照准确定位、合理布局、集约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对工业园区、商住区和居住区的规划,同时抓好村庄布点及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使得镇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合适的发展远期目标、近期目标,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