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社会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3篇正文

《社会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3篇》

时间:

社会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

社会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1

1、产生成人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4、自尊心增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我们的教育对策:

1.目标激励,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使之成为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和学习持久的动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心,这是学生迎考取得佳绩的强大内因,也是产生前进动力的根本保证。

3.稳定学生情绪。积极疏导学生心理,科学减压。最好的办法是经常找学生谈心,有针对性的'找学生谈话。

4.营造“平常”氛围。平常心是正常发挥自身水平的重要保证。优秀学生总是很沉稳,学习,生活节奏稳定,专心,关键是他们有平常心。我们要不短帮助学生分析“平时似考试,考试似平时”的辩证关系。不要把中考渲染的太神秘。引导学生以平常心态对待中考“心贵处于平静”

5.因材施教,“导”指导自暴自弃的学生端正态度,明确目标,适当减低要求,引导他们小台阶前进;“扶”中等生,加强他们的信心教育,帮他们补习弱科。“激”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好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成绩才有突破。

6.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根据学生性格,爱好,学科成绩,学生特点等安排合作的最佳组合。

社会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2

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曾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他(她)们的养老问题又成了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政策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的养老形势依然严峻,老年人看病难、花钱难、生活单调枯燥无味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为了掌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对延庆区延庆镇以及下水墨村等乡村进行了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养老资金匮乏、家庭赡养功能弱化,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难以得到慰藉、农村医疗体制不健全,老人看病难问题突出等。我们认为要想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创建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让农村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伴随着人口生育与死亡率的下降的前提下开始的。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妇女不能生育,加之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这样就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目前,我国虽然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但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年人寿命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创造了条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时期的到来,我国人口将出现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这是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5%,因此,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相当惊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处理的好,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又裹足不前。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养老金的问题,受旧的社会体制的影响,农村人的养老保险与城镇人的养老保险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也是异曲同工。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首先应该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抓起。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才能稳定,我们的国家才能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早就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正在改变农村的实际面貌,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查过程

1、7月15日到8月25日,我们先后5次对延庆区延庆镇进行了调查走访,发放问卷425份,回收问卷425份。

2、电话访问镇上领导(因为领导工作忙,没能见到)

二、调查结果

(一)经济来源困难养老金形同虚设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主要还是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这个数据占到总人数的65%,子女赡养的占30%,两种方式只占人口总数的95%,而其他的几乎没有经济来源。调查中我们观察到,超过六旬的老年人几乎都在从事农业劳动,靠子女赡养的老年人多半都是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现在农村实行新农村建设,一部分土地用于基本建设,一部分实行流转。这样,流转分红、种田补贴、养老金、加上老年人种地的收入四项加起来不到3000。如果出现突发疾病和意外伤残,那老年人的生活就存在很大问题了。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也就700元每年。

(二)家庭赡养名不符实

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或者说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家庭,另外从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可以看出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模式。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有3—4个子女,3个以上子女的老人占调查总数的95%。从子女的数量上来看,老人的养老应该不是问题,或者说应该生活得相当不错,可是,调查的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子女间对赡养老人的义务相互推诿,都不想承担义务,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为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大打出手,闹的鸡犬不宁,有的甚至闹上法庭。但当我们问起老年人子女是否孝顺时,没有一个老年人说自己的子女不孝顺的,这与传统的“家丑不外扬”的观念有关。

(三)生活枯燥无味

1、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丧偶后孤独,很少出门,或者不出门。要出门就是到地里干干活而已,将自己的思想埋葬在对自己亲人的思恋中。这样老年人的晚年就在这种悲痛中度过。农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单打麻将、聊天、看电视。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也没有谁来组织老年人参加什么活动,或者组织老年人举行什么有意义的活动。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枯燥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知识欠缺,二是没有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三是受到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

(四)农村医务室形同虚设

新农村建设给老年人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合作医疗这给老年人给老年人看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实惠,并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该村的老人普遍比较长寿,65岁—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同55——65的人数一样多。但同时如此大的高龄老人比例,必然会导致老人整体的健康水平较低,调查发现46%的老人表示自己不健康,常患小病或患有慢性病,有%的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身体常有不适,但由于没影响到日常生活而没去医院检查。因此,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是十分必要的。国家的合作医疗给农村老年人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医务室设备简陋、陈旧,医务人员专业水平较差,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后来参加过医疗培训,但也只是外表形象。在他们的心中,医务室就是一个药店而已,看不了病,也没有人来看病,有的只是感冒了来打打针,稍稍严重一点的都到镇上医院去了。所以医务室的医务人员也没有认真行医的态度,这样农村人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调查结论以及对策建议

(一)调查结论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与农村集体的经济建设、政府的养老保障体系、年轻人养老意识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以及有些年了,但由于与农村养老密切相关的法律存在空白,也因为农村的实际条件存在一定的因素,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影响到该法律的执行。

2、政府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缺位是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笔者调查了解到我国农村基本上仍然是以土地养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

3、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是产生问题的现实原因随着我国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4、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5、年轻人尊老观念弱化是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农村老年群体对养老的要求是很低,多数老人只要能够解决温饱就十分满意了,照顾老人的生活一般不会给其子女的生活带来明显的影响,只是农村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正在慢慢被人忽视和丢失,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媳妇)的道德水平较低,家中经济权力由男性转移到女性手中,姻亲关系重于宗亲关系。

对策建议

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确保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

2、保障老年人的土地经营权,以土地养;

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相应的活动中心;

4、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成立农村老年人工作网站;

5、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孝道教育,推动敬老爱老社会风尚的形成。

总之,养老、敬老、爱老仅仅靠法律规范的约束是不够,必须引起全民的广泛关注,只有年轻人身先士卒为子女做表率,树形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社会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3

一、当前“网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业主法制观念淡薄

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是社会反映最大,也是影响网吧业正常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一些网吧业主受利益驱使,故意将网吧设在学校周边,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甚至提供吃、睡等“一条龙”服务等来吸引未成年人上网。大多数网吧的主流消费群体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很多是未成年人,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县级州没有高校,一旦查获毫无疑问是在校学生,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是,受到利益的驱动,网吧业主和网管很少会按照《条例》规定落实“实名登记”,不去过问他们的年龄,更有甚者,即使这些孩子通宵达旦上网,他们也视而不见。

2、网吧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营业似乎成为一种默认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但是,几乎所有的网吧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关闭门窗,拉上窗帘,不但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营业。而且容留未成年人通宵滞留网吧,超时营业成为管理的'盲点,极大的增加了安全上的隐患,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网吧业主为牟取利益,在网吧内提供各类烟、酒、饮料和小食品,甚至到了“吃喝玩睡一条龙服务”,使网迷可以整日整夜乐不思返。

3、各种管理软件成为摆设和装饰品

有些业主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未能坚持按文化、公安等部门规定的标准安装、使用软件,致使网吧内上网者可以随意浏览一些内容不健康、色情、反动的游戏或网站,有的业主为了方便顾客尤其是未成年人上网,甚至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二、规范网吧经营,打造良好网络文化的对策

近几年以来,全国各地为改变网络文化市场的现状,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多部门联合整治,协同管理,使网吧这个新时期,信息和娱乐载体不再成为社会的热点和新闻的焦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下面对规范网吧经营,打造良好网络文化的几点建议:

1、依法制定宏观调控方案

制定文化市场发展规划,确定总量和布局结构,严格市场准入关,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布局的行政调控。从日常监管和市场调研中我们深知,网吧密集地往往是违规经营的高发区,极易引发不正当的恶性竞争,而那些布点空白的区域恰恰又为“黑网吧”提供了生存空间。针对这一实际,如何发挥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对网吧密集地加大市场稽查频率和违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政调控的作用,通过变更地址适度调整不合理布局。通过这个方式较为合理的调整了城区网吧的布局,20xx年底全州共有网吧220家。20xx年根据上级文化部门的要求,我州对小而散的网吧布局进行整顿调整,20xx年底将全州220家压减为150家。期间,我州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总量布局作出了规划400家。20xx年至20xx年6月30日止,我州新增网吧87家。20xx年底全州共有网吧250家,20xx年12月底全州网吧共260家。20xx至20xx年新增网吧59家。20xx年12月底全州网吧总数为319家。目前通过清理、整合、合并后全州网吧实有总数298家,减少21家(其中整合减少19家,吊销2家)。现全州证照齐全的网吧255家,证照不全的网吧43家(其中31家是20xx年后新增)。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对黔东南20xx—20xx年网吧总量布局规划的批复》(黔文复〔20xx〕12号)的文件,我州20xx—20xx年网吧总数控制在400家以内。目前我州网吧总数没有超过省文化厅规定的总量。

2、加强网吧行业自律

倡导诚信经营,提升网吧行业形象,建立激励引导机制。进一步完善网吧行业诚信体系,在全州开展星级网吧诚信经营信用体系建设活动,树立行业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管理部门在拓展网吧增值服务内容方面加大引导力度,帮助网吧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网吧向多元化业务方向发展。

3、健全和完善法规的宣传教育机制

注重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广泛地进行网吧管理法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对全社会进行舆论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网吧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通过发放警示书、法规告示书等形式,通报违规网吧的处罚情况,以起到警示作用;注重把法规教育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把行政执法和法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把处罚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管理网吧行之有效的一种好办法。网吧分布面广、数量较多,单靠文化部门管理,力量有限,只有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加强网吧的日常监督,网吧违规经营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采取设立检举箱、设立举报电话、走访调查等形式,发动广大群众特别未成年人父母对违规经营网吧进行举报。

各位同志,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州网吧管理工作制度,全面动员,责任上肩,严格监管,加强服务,开创网吧管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