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师教育随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精选8篇正文

《教师教育随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精选8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

教师教育随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1

近日来,安徽六安教师讨薪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得沸沸扬扬,并且事件持续发酵。当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才终于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其实简单,无非是隐忍多年的教师突然热血了一把,有关部门觉得这种事情得杀鸡儆猴,抓一两个带头才能压制,不然动不动就游行示威,那还了得?却忘记了在这个科技极其发达的年代无时无刻不处于公众监督之下,也正因为如此,事件才得以发酵,也才有可能被解决。

教师群体一向谨小慎微,一向只会抱怨但仍兢兢业业地工作,是什么让他们放下书本和粉笔走上街头抗议?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实在愤慨我估计不会这样做的。其实解决问题很简单,只要有当权者当众给个承诺,该发的什么时间会发,这些斯文惯了的老师就会满足,该上课上课去,该改作业改作业去的。实在犯不上动用警察、手铐,手铐拷得住弱小的老师,拷不住人心!工资奖金可以补发,受了伤的心如何弥补!

记得在老家乡镇学校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曾有过一次类似事件,选在改期末卷子的时候,大家集体罢工排队在大街上散步,学校领导骑着摩托车忽前忽后做思想工作,教育我们不要和农民工讨薪一样,一个嘴快的同事回了一句:“我们不如农民工!”当然,作为教师的天性使得我们还是不忍心真的丢下学生的期末试卷不改,尽管内心仍是为自己所在的群体悲哀。

该是有一颗怎样冷硬的心才忍心伤害这样的教师呢?

前不久一个学校老师怀孕因身体原因提前休假,结果家长不依,怕换了老师孩子不适应,理直气壮闹到学校,试问这样的家长真的是为人父母者吗?这个老师听闻此消息又该如何伤心呢?这将她和她尚在腹中的孩子置于何地呢?

更奇怪的是,近日濮阳一老师扛着输液杆坚持上课的照片走红网络,于是各种评论纷沓而至,要 看完真觉得心寒,为什么不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没有人关注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而一些人只逮着个别人和个别事件来抹黑整个教师群体,另一种情况是将教师置于道德制高点,进行道德绑架,是谓捧杀,教师就该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怎可为五斗米而折腰?却全然忘记了老师也要生存,要养家糊口。

安居才能乐业,你让时刻感受到经济压力的老师,要为买点东西讨价还价的老师如何培养出精神富足的学生?

公众号:角落里的石头一家

努力总是没错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

努力总是没错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长久以来一直都坚信“努力总是没错的”,可是偶尔也有灰心、失落甚至是动摇,但是调整心态之后,依然坚信“努力总是没错的”。

20XX年11月28日,收到一张感人肺腑的卡片,卡片上这样写着:一直都很佩服你的认真与勤恳,坚持做自己,就一定会有幸福与美好的未来。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刻,忽然之间身上就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喜不自禁地经常要把小卡片拿出来读上几遍。“努力总是没错的”,我要坚信努力的自己,坚信努力的人生,坚信努力的幸福。

还记得小小班的幼儿刚入园那会儿,起床后,听到一个嗲声嗲气的声音:“俺穿不上——俺穿不上——”循声望去,活泼可爱的小源源正拿着凉鞋坐在地板上不停地喊。我走过去对小源源说:“穿不上没关系,老师来教你。”

“我们先这样把两只小鞋子头碰头地摆整齐,放在小脚的前面,这只小鞋子穿在这只脚上,那只小鞋子穿在另一只脚上,”我一边把鞋子摆放整齐一边对源源说,“先把这只小鞋子拿在手里。”可是.源源只是用小眼睛看着我,不动手。我手把手地教源源:“把毛毡扣打开,再这样把粘扣摁上去。”然后,我请源源自己试。因为毛毡扣不是特别紧,所以源源很容易就把它拉开了。“现在把自己的小脚伸到小鞋子里……”在我的语言指导下,源源顺利地穿上了自己的鞋子。

第二天,源源依然一边喊“俺穿不上——”,一边等待我手把手地教他。第三天,还是如此……当我已经习惯了那句“俺穿不上——”的时候,小源源却突然跑到我面前:“看,小源源自己穿上的!”孩子兴奋而响亮的声音,使劲跺脚让我看他双脚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心中那种难掩的喜悦之情。从那一天开始,每次午睡起床,小源源总要跑到我的眼前使劲一跺脚,用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穿在脚上的鞋子说:“看,小源源自己穿上的。”

过了一段时间,午睡起床,源源又像刚入园那会儿一样,举着一只黑色的`小皮鞋眼巴巴地看着我:“我穿不上——”这久违的喊声再一次冲击着我的耳膜.让我觉得有点疑惑不解:“前一段时间小源源全是自己穿的呀?今天为什么穿不上了?让老师看一看。”源源奋力把脚往鞋子里伸,我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源源,你穿反了,换一只鞋子试一试。”可是,鞋子就像要跟他作对一样,就是穿不上去。“我穿不上——”源源的耐性已经用完了,再次眼巴巴地看着我。“需要我帮助你吗?”源源点点头,“来,小脚使劲往里伸。”我一只手握着源源的小脚,一只手握着源源的鞋子,费了好大的劲,才帮源源穿好鞋子。原来,这是一双去年买的新鞋子,今年拿出来穿,当然就有些挤脚了。

我很庆幸.没有随便就批评源源,而是再一次耐心帮助源源,穿上了他的新鞋。孩子在努力,我也在努力,努力发现问题,努力与孩子沟通,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随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倾听孩子的每一句心声,努力成为孩子可信任的人……

因为努力,孩子们的吃饭习惯养成很好;因为努力,孩子们的常规养成很好;因为努力,孩子们的倾听习惯养成很好;因为努力,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努力总是没错的。

幼儿园教师《为精彩感动》教育随笔 3

幼儿园教师《为精彩感动》教育随笔

近日来,在幼儿教育优秀教育随笔评选活动中,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有幸阅读了近百篇来自全市教学一线教师撰写的教育随笔,这些“随笔”的触角伸向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世界,伸向了孩子们尝试探索的过程,也伸向了教师对孩子纯美心灵的触摸与呵护。这些记载着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的那份真实令我感动不已。这些平凡的故事,没有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情节,没有神采飞扬、华丽词藻的装饰,但却像一块块未曾精雕细琢的玉,让人爱不释手;更像一杯杯缕缕飘香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在随笔《观察的喜悦》中,有这样两段描述:近段时间,阴雨较多空气潮湿……我们组织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浩泽又独自在后花园中低着头找着什么。突然他被一个小小的蜗牛所吸引,看他捉住一只在手中摆弄很长时间,我才走到他面前问:“你找到了什么?它长什么样子?”“它喜欢吃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浩泽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幼儿园,他一看到我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告诉我,蜗牛喜欢吃黄瓜、小青菜……其实蜗牛还喜欢吃好多东西,但我没有告诉他,我希望他能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更多的答案。我不禁为之击掌叫好!没有教师的等待,哪有浩泽的'精彩?

我感动于教师的希望,更感动于教师为了希望所付出的精彩“等待”。传授是教育,等待也是教育,有时候“等待”的教育往往比传授更直接、更有效、更传神,因为等待的过程蕴涵着孩子自主建构与探索的智慧和体验。

滴水藏海,一件件看似细微,举手即做的小事看起来可能很平凡,但却蕴涵着教师的爱心与耐心、智慧与策略,一篇篇精彩之作,之所以让我感动、收获、成长,是因为教师不仅仅写得精彩,更在于她们做得精彩——精彩于她们的用心观察、精彩于她们的用心体会、更精彩于她们对孩子亲历成长过程的守候与支持。

幼儿园教师随笔:我们为自己代言 4

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我是幼儿园教师”,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在想为什么?去揣摩为什么会定这样一个主题,想来也许是因为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已�

20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片《我是幼儿园教师》(建议wifi观看)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很多常说我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大学毕业时,因为不甘重复前辈们的生活模式而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去中小学或更高的学段去就业,而是选择了自己相当陌生的幼儿园,成了一名幼儿园男教师。从业至今已近二十年的时光,期间各种心路历程,各种酸甜苦辣,但最喜欢的还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每个人都希望从事一份被尊重的职业,幼儿园教师也是如此。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虞永平老师撰写了一篇题为《幼儿园教师是专业而有尊严的职业》的文章被各类媒体争相。的确,我们需要清醒的知道:我们所希望获得的尊严或被尊重,是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之上,这份专业不是体现在口头上的专业,而是需要我们用专业的言行举止等全方位的体现来表达。前几天和同事们探讨“什么是好的幼儿园?”怎样才能让每个人感受到其中的好,核心依然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

让自己有尊严的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每个人都憧憬的一种职业状态,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前提是建立在我们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作为今天的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接受我们曾经的生活,同时不断的去完善我们现在的样子,只要努力的走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我们要相信:未来,我们一定比现在的自己强,强在专业,强在尊严。

我们是幼儿园教师,做好自己——我们为自己代言!

公众号:幼儿体育

教育随笔:我们为你鼓掌 5

户外活动我们班开展的是玩呼啦圈。说实在的,这么小的孩子面对那么大的一个圈,也确有一定的难度。当时孩子们对于我的示范手臂摇圈,无从下手。但孩子的好动天性和我的督促、鼓励,孩子们坚持不懈的练习着,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摇圈、掉圈、拣圈一系列动作。

可唯独郑光润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我走到他面前,轻轻地问他:“你怎么不摇?”他看了看我,低下了头,我又跟他说:“你看小朋友们都在练习,你也练一练,坏了不碍事的。”可他还是不练,也许是不会的缘故吧。就这样我们一到活动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拿圈、玩圈,并随着经验的积累,孩子们的技艺大有长进,并且三五成群的展开了比赛性的竞技。可郑光润始终还处于旁观者的状态,我越来越觉得在这个事上,他好像是被排斥在大集体之外了。他应该学会自立、勇敢、坚强,与小朋友打成一片。于是,在一次活动前,我与他进行了一次交流,当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玩圈时,他还是红着脸不说话,我又耐心的询问原因,最后他才小声的告诉我说,他不会,怕小朋友嘲笑他。听了后我心里一沉,这孩子心太重了,我摸了摸他的头,告诉他,小朋友们都不会,你们的本领都很大。听了后,我看到他的表情略有好转,于是我继续诱导他,你会吗?你给老师摇一个看好吗?这时只见他慢慢的拿起了圈摇了起来,我带领孩子们为他鼓起了掌,他羞涩的笑了,看着他久违的笑容,我心里一阵释然。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孩子在幼儿园受伤之后 6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孩子在幼儿园受伤之后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孩子在幼儿园受伤之后

今天,我们班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金涛和鹏涛的家虽离的很近,两家的家长却因为孩子在一起时经常打闹而不和。因此安排座位时尽量让他们离的远一些,怕因为孩子吵架而惹来家长的抱怨。

没想到两人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孩子们来园后玩起了桌面玩具,不一会儿,却传来了鹏涛的哭声,他一边哭着一边向我告状:“金涛抓我了。”我一看,在鹏涛的手腕和脖子上有两个清晰的、完整的牙印。当我转过头去看金涛时,他正嘟着嘴一副我没有错的样子,顿时火气腾地就上来了,但看到他倔强的小脸,我才想到不能光凭鹏涛的一面之词就定他的罪。于是,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开始了解事情的始末。这时我才明白,是鹏涛错在先,抢了金涛的玩具。于是,就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幼儿在一起游戏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时,难免会发生一些跌伤、碰上、划伤之类的事故。一个班往往只有一两位老师,一两双眼睛要去盯三十几位,甚至四五十位玩的兴致勃勃、满头大汗的幼儿,谁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一丁点儿外伤事故。家长乍见到孩子“受伤”了,一定要稳定住情绪,千万不要大惊小怪,高声惊呼,以免引起孩子不安、惊恐的心理。这时应做的是仔细检查伤处,搞清楚受伤是由于孩子太顽皮呢还是在游戏中有推搡现象等,并趁机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要一味责怪老师不当心,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爱护的,孩子受伤,老师心里更着急。

作为教师,孩子在你当班时受伤,一定要做好放学时的家长解释工作,在何处,什么情况下受伤,受伤情况怎样,如何处理的,都要详细告诉家长,必要时还要做自我检讨,态度要诚恳。另外,要尽量杜绝幼儿园中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儿安安全全来园,高高兴兴回家。

我们为幼儿园做好事教育教学随笔 7

我们为幼儿园做好事教育教学随笔

周一下午天气凉爽,是连续两周难得碰上带孩子去户外玩耍的好机会。我把孩子们带到跑道边,把他们分了两组,想去玩石子的孩子玩石子,想去玩轮胎的孩子玩轮胎,孩子们雀跃的分开了。我在一旁给未来的及梳头发的个别孩子整理辫子。梳好辫子,我转身发现塑胶跑道上怎么零星散了一些石子,一问旁边的小朋友才知道是原来我们来玩之前,有个轮胎在石池里,轮胎圈里装了些小石子,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把它滚出来,滚来滚去,石子就掉在跑道上了。我想,糟了,不把石子捡起来,石子踩一下不就嵌进跑道了吗?我本想叫一个小朋友到传达室拿把扫帚把石子扫过去,保育员梁老师说:“为何不叫小朋友一起捡呢?”好主意,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蹲下身把它们捡起来扔到石池,可走近石池,发现石池外一圈都零星洒了一些小石子,和绿草地在一起,显的极不协调。我们刚过来,猜想是以前来玩的小朋友洒开来的。集体的力量大,我对孩子们大声说:“快过来捡石子哦!”,可有些小朋友正玩兴浓,只来了两个,于是我换了方法:“快过来为幼儿园做好事哦!”,这时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过来了一大批,有的小朋友嘴里喊着:“快为幼儿园做好事!”,小朋友围着我,我边和孩子们捡石子,边给他们讲起安徒生童话里小鸟为被国王刁难的男孩捡米粒的'故事,表扬他们也象好心的一群小鸟一会儿就把石子捡起来了。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高兴的为幼儿园做着好事,一会儿中一班的孩子也过来帮忙,散落在外的很多小石子都被我们捡起来了。

小朋友在玩石子的时候,总会出现不小心把石子掉在外面,这是避免不了的,那我想如果我们每个班玩好了,在回去之前请孩子们再检查一下小石子有没有掉到圈外,还有提醒他们不要把轮胎滚到石池里,那我们的跑道会经久耐用,绿草地会如茵如云。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长大了随笔 8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长大了随笔

踩着自以为很扎实的步子往前走,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回过头去将无知的自己嘲笑一番,用略带嫌弃的语气来玩味“那个时候的我”。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说,“那个时候的我不懂得珍惜啊”,“那个时候的我就不知道长点心”,恨不得在咬牙切齿间将自己的`无知嚼地粉碎。就像一位望子成龙的老父亲咬牙看着不思进取的小儿,着实该打。

不至于太麻木的人都知道,自己是无时无刻地在发生变化的?。也正因为执着于此,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我长大了”的错觉,这种矛盾不在于身体,而在于思想。肉体物质的更替强化带动着思想的更替强化成了“不至于太麻木的人”麻木的共识,随着生活阅历的堆积,我们都深信不疑地认定自己已经是一个经历过风吹雨打的大人,告诉自己“我”已经有资格告诉那些小鬼“你们还不懂”。直到自己再一次跌倒在一块熟悉的石头前,有些许人也许才会意识到,“我”已经被困进了思想的逆生长。

有些时候便是如此:假如当浑浑噩噩的你从床上慢慢地爬起?,漫无目的,毫无精神地瞥见以前自己”呆子般“努力了好几年才拿到的奖状,你是否会有脸去嘲笑那时候的自己多么呆多么傻,读点书就拼命而庆幸自己现在活地多么没有方向?也许你也不会一脸正经地和身边的小孩讲,“你们还不懂,以后就会知道活得没有方向感是多么好玩儿了。”

每看到一次自己身体的轮廓,我们就又告诉自己一遍“我长大了”?。然而我们却总看不到我们思想的轮廓,看似老成的肉体下往往是幼儿般稚嫩的灵魂。

对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碰瓷”,“倚老卖老”的现象,有人说,“不是老人在变坏,而是坏人在变老。”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一个”幼稚“的人不管“长大”到什么阶段,想法终究也还是幼稚的,也许那些人也没有颜面将自己称为“大人”了吧。

每一个人,要想让思想伴随着饱经风霜的身体一起变得干练,就永远不应该对自己说“我长大了”,世界的错综复杂还不允许一个渺小的人类?长大。

也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所谓“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