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优秀21篇】》
走基层,就是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去,它不同于走亲访友的互道祝福,也不同于浮光掠影的走马观花,而是要手捧一个真心,走进人民群众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踏踏实实为民服务。
走基层 1
新闻发展需要走基层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只有“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有灵气。新闻工作者要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
基层是国家和社会的毛细血管,最壮阔的变革在这里呈现,最新鲜的探索在这里发生。从老企业转型到新农村建设,从边疆牧区到城市社区,无数基层构成新闻工作的时代景深。要深刻认识基本国情、深切了解人民群众,就需要带着思考沉下去。只有以敏锐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在千头万绪中把握社情民意、在千变万化中扣紧社会脉搏,新闻工作者才能书写时代的篇章。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民生需求如何保证?破制约、调结构、变方式,经济发展如何转型?流动快、摊子大、欠账多,社会管理如何创新?带着思考深入基层,多维度看问题、多角度解难题,推动社会进�
随着报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不能满足于枯燥乏味的新闻事实,而需要更多的关注真实的社会现状。
现在的报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报纸上的文字枯燥乏味,让人读来了无生趣。而今报纸的大多数文章变得趣味横生,语言活泼生动,在享受之余还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从语言上分析新闻的变化,一方面,文学色彩更加浓重,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另一方面,用词更加平常易懂,更加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再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增进了与他们的感情。
真正的新闻并不是空话连篇、堆砌材料或概念先行,那样的文章与群众喜爱的朴实相差甚远。如今有一些记者,喜欢关在办公室从网络上找素材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制造新闻;或者泡在文山会海里摘编新闻,或者只跑机关不跑农村。这样的采访作风太漂浮,这样的新闻没灵气。如果一个媒体一直发这样的新闻,必然脱离群众,最终会被读者所抛弃。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地去体味人民群众疾苦,与群众同吃同住,才能与他们心灵相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看见的、写出的才是老百姓真实的生活。
好新闻在基层
新闻报道要散发乡土气。贴近基层实际的新闻报道,是真实可信的作品;充满乡土气的语言文字,会有家书般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真实是靠细节和现场说话的,乡土气是要身临其境才能捕捉到的。为此,就要迈开双腿,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带着情感体温的作品感染受众。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就有了思想的火花,就有写不完的故事。不下基层不行,下了基层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也不行,只有到了”深水区“,才能抓到”大活鱼“。
我所在的报社业务部门是新闻中心,负责时政新闻报道工作。记者长期围绕会议写、围绕领导活动转,久而久之形成了惯性思维,记者沉不下去,稿子没有生气。为此,报社开辟了《走基层――记者进乡村》专栏,本人有幸参加了对阳新县龙港镇阳辛村的采访。9月上旬,记者走进村民家采访,发现阳辛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记者为此专门给予报道,并呼吁“阳辛村面对巨额的旅游投资建设费用,更多的是等待。”像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走转改”的精神实质,而且使新闻报道增添了百姓认可、读者认同的乡土气息。
带着感情走基层
“走基层”是党的群众观落实在新闻战线的基本体现。只有把“走基层”落到实处,新闻战线才能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只有带着感情走基层,新闻工作才能不断回应时代的新要求、满足群众的新期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历代的新闻工作者都有带着感情走基层的光荣传统。从范长江提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到穆青以“勿忘人民”激励青年人,再到“走转改”提倡“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都激荡着不变的赤子情怀。
走基层情况汇报 2
为深入推进“走基层”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掀起新一轮“走基层”活动热潮,扎实推进“温暖过冬”行动,按照《关于在“走基层”活动中认真开展“基层夜话”的通知》(沐委走办〔2016〕1号)要求,重点围绕帮扶困难群众温暖过冬,__乡积极在“走基层”活动中认真开展“基层夜话”,并以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具体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会后,我乡迅速成立13个宣讲小组,认真准备宣讲提纲,通过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坝坝会等形式,深入各村组实施好宣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宣讲面达到90%。各党支部将学习贯彻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组织村组干部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实行乡领导带头、联系村干部具体负责的机制,坚持走访慰问既深入基层、进门入户,又联系实际、排忧解难的原则,对辖区内困难群众进行走访全覆盖。
一是大力开展“暖冬行动”。省政府驻京办事处袁处长协调的4万元资金,发放给61户困难群众,每户500元,其中凉风村1组特困户黄成立1000元,罗柘4组重度残疾人贫困户莫忠金5000元;五保暖冬资金1.32万元发放给44户五保户,每户300元;优抚暖冬资金2.25万元,发放给45户优抚对象,每户500元;低保重残、重病暖冬资金8.9万元,发放给89户低保重残、重病群众,每户1000元;百岁老人和孤儿暖冬资金0.3万元,发放给1名百岁老人、2名孤儿各1000元;困难群众暖冬资金1万元,发放给50户困难群众,每户200元;未成年人暖冬资金1.72万元,发放给42名未成年人,其中失学儿童7名,每人500元,在校儿童10名,每名620元,困境儿童25名,每人300元;另外给85户困难群众每户发放大米1袋,菜籽油1桶;给敬老院的12名五保老人每人发放军大衣1件,棉衣1件,困难未成年儿童42名每人发放羽绒服1件。
二是积极开展困难救助。市、县、乡领导慰问到困难群众家中慰问30户,其中市、县残联领导慰问残疾人2户,每人800元,县领导慰问困难群众2户、特困党员4户、困难职工1户,每户500元,乡领导慰问困难党员5户,每户400元;为16户困难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每户200元。
节前__乡共计发放资金20余万元,发放物资225件,受益300余户家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能够“温暖过冬、欢度春节”,取了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
县政协主席陈景贵、副主席刘禄惠一行到__乡卡防村开展“基层夜话”活动,乡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共计20人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乡党委书记伍刚首先代表__乡对上一次陈主席到卡防村开展“基层夜话”时群众提出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进行了汇报,政协主席陈景贵对群众诉求解决落实情况表示满意。并为卡防村现场协调解决了3个问题:一是卡防村四组道路建设,协调车购税项目25万元,群众筹资5万元,硬化1公里,新开挖180米,拟于年内建成。二是协调5万元扶贫资金已用于卡防4、5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84户人的饮水问题。三是协调县水务局,在卡防村1、2、3、6组实施安全饮水项目,解决129户人的饮水问题,收益群众将达到400余人。同时,陈主席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村两委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度,做好项目的公开公示。参加座谈的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用热烈的掌声对陈景贵主席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走基层 3
今年上班开始,我院就按照帮扶活动要求,特别是结合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州委督导组的要求,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4年“走基层”活动。近期院主要领导又带领班子全体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深入对口帮扶村现场调研、了解群众疾苦、问需问计于民。
一、已开展工作
(一)“挂包帮”村已开展的工作
2012年来,我院帮扶活动开展了以下工作:
1、根据工作要求,在现场调研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内容的工作台账。
2、通过实地调研和从当地村民的愿望出发,为乡村引进优良青脆李、脆红李苗木共2100余株,引进优良青脆李、脆红李嫁接枝条共2000余枝;购送苗木修枝、嫁接专用工具60余套;带领村两委会班子共6人次到、两地生态土鸡养殖场现场学习土鸡饲养技术,掌握林下养殖技术,两年累计购送优良土鸡3200余只、饲料3.5吨送达该村养殖,覆盖全村117户;考虑到该村属高半山寨,结合乡打造羌人谷旅游业的契机,开展了山羊选育工作,对基础群进行选优去劣,劣的进行育肥淘汰,同时交换种公羊进行更新换代,鼓励大力发展生态养羊。
3、围绕帮扶工作,大力开展科技培训
(1)开展青脆李、脆红李种植、培植和病虫害防治技能实地培训3期,共培训人员100余人次。培训种养殖能手30人、明白人70余人。编制和发放科技资料200余份。
(2)开展生态土鸡养殖技术培训3期,培训人员120余人次,培养技能手120人次。编制和发放宣传资料160余份。
(3)开展高半山山羊优化养殖技术实地培训2期,培训人员60余人次,培养养殖技能手50人、明白人60人。编制和发放宣传资料120余份。
(4)在乡的联合、垮坡、阿尔等村也开展了相应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员100余人次。编制和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
4、开通科技服务热线
为便于村民及时有效解决劳动生产中的技术疑难,院与村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将科技人员的姓名、专长、联系电话制成明白卡,张贴于村民的门上,便于村民技术咨询,全年已累计受理咨询80余次。
5、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在村民中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进村开展“中国梦”主题宣讲等活动,倡导他们爱国爱党爱自己,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
6、开展慰问活动
每年春节前,开展走访特困户、贫困老党员等慰问活动,两年共对十户贫困户发放慰问金三千多元。
7、2014年3月初,院班子深入帮扶村就今年帮扶工作进行了对接,达成了许多实质性的共识。同时,在村民中宣传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二、“双联村”已开展的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根据中共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州直部门(单位)参与联系指导县和基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院2014年“双联”工作联�
2、实地调研。自去年12月份以来,我院领导班子先后两次到村实地调研,共收集到反映饮水难、行路难、产业扶持等三方面的意见和问题共计10余条。调研材料1份。
3、积极汇报、多方争取。我院将收集到的问题意见认真梳理提交班子研究,竭力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向上级联系部门及领导反映。
(1)2014年3月初,我院已协助绵?镇村向民委申报《绵?镇村入户路及污水处理》项目2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办理中。
(2)积极与村对接,及时梳理出2014-2016年“双联”工作重点项目7项报州政协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副主席。
(3)加强认识,统一思想。会同州威师校和州林业筑路处扎实做好“双联”各项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展“走基层”活动面不够宽,内容不够丰富。
2、可发挥资源少。由于单位性质所定,大多仅限于送科技、送书籍,送资金、送项目很难。
3、解决实质性问题难度大。从目前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来看,老百姓大多提出帮助解决饮水、道路修建等关系民生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否则,这些问题最终就只能停止在项目申报书阶段。
四、2014年工作安排
(一)加强关心关爱职工
院领导成员应经常深入职能部门,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关心职工,了解职工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尽量帮助和解决。
(二)“挂包帮”村主要工作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对两年帮扶工作经验的总结,今年的主要工作是:
1、建立院与村更紧密帮扶、两个党支部结对帮扶、两个支部党员与党员结对帮扶、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和科技帮扶的长效机制。目前,已建立帮扶台账。
2、院班子及本单位党员干部和科技人员每季度至少去一次帮扶村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疾苦、问需问计于民。
3、每年至少安排不低于两次送科技、送技术进村活动,以缓解村民对科技入户、入地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4、对帮扶村提出的需求,在我院能力范围的全力予以支持,超出我院能力范围的积极予以汇报争取。
5、每年春节前,院及结对帮扶人员将开展慰问活动。
6、每年底院党委将对“走基层”活动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对工作中表现好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三)开展“双联”工作
1、继续做好我院“双联”村——绵?镇村饮水工程改造项目的落实和后期项目开展工作。
2、建立完善村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细化到一户一页、一社一册,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
3、在州政协副主席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并及时上报。
4、每年至少安排不低于两次送科技、送技术进村活动,以缓解村民对科技入户、入地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四)大力开展全州范围内科技“走基层”活动
1、进行科技咨询、送科技服务。
党员走基层 4
一、沉下身子才能了解真实情况。
要把“走基层”活动开展好,前提是要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作为一名经常在机关办公的干部,只有沉下身子,抱着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态度,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我办帮扶对象贾柯河牧场二分场,利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之机,在活动期间,我办积极组织下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拉家常,交朋友,倾听他们的话语,感受他们的思想,用心记录他们反映的问题。同时,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解决在第一线,解决在第一时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真事、真办事。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养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友好关系,以使我办对基层情况有了最准确的把握。
二、耐心细致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下村活动中,我办发现邻里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纷,要解决这些矛盾纠纷,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只有充足的耐性和合理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多次下村和基层干部一起解决矛盾纠纷,认识到农牧民的各类矛盾纠纷既要通过调查研究把问题摸清、摸准、摸透,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政策、说服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线,要多想办法、多渠道、多层次进行调解,而不是回避推脱,只要方法得当,加以耐心细致的工作,大部分矛盾基本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调解。同时,我们还要树立群众身边无小事的观念,多深入寻常百姓家,把解决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基层的“国家大事”,这才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三、关注弱者才能获得群众认可。
下村期间,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生活虽然过得非常艰苦,却自强自立,从不怨天尤人,生活的困苦并没有让他们低头,而是在逆境困难中依然快乐的生活,甚至积极的创造新生活。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灰暗悲伤,而是数不尽的闪光点,这也让我们机关干部受益匪浅。尤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必须明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个口号,应该尽己所能去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多去关心那些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他们的爱,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真正的认可和尊重。
走基层 5
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股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责任人具体抓,领导小组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做到了机构、人员、责任“三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按照县“走基层”活动要求,深入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我办及时召开班子会和干部职工会,专题研究部署“走基层”工作,并结合单位和联系村牧场二分场的实际,制定了2018年走基层帮扶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确保了此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开展走村入户解困工作。县志办包户人员按照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计划,每月定期参加牧场二分场“三级联包”工作组组织的入户帮扶工作;县志办参加结对包户人员3人,共包户11户;协助县纪委开展脱贫督导工作1人,单位负责人不定期组织包户人员,深入牧场二分场,采取召开群众大会、集体座谈、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准确了解群众所急所盼协同牧场共同分析研究为民解困方略。
(四)加大办度开展政策宣传。我办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深入牧场二分场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了对工作等系列重要指示、《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以及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精准扶贫重要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帮扶措施落实,扶贫工作初见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针对我办包户干部软弱情况,对扶贫挂钩干部进行了调整,把有能力、懂技术、工作责任心强的人选进了包户成员,增强了扶贫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二是开展了冬季送温暖工作。通过多方筹集,为贫困群众送去慰问金800元、衣服80佘件、被套四件套三套、电视机一台,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开展特色产业扶贫,确保实现按期脱贫,根据牧场以牧业为经济主体的实际,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如期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重。
(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进程。
(三)群众脱贫意识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四)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到够。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加强“走基层”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科学制定“走基层”活动规划。根据帮扶村实际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三)做好产业帮扶工作。根据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落实好牧草种植,牲畜培育,奶制品、肉制品加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群众增产增收。
(四)做好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组织开展科技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
(五)完善保障帮扶
1、教育帮扶。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录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走基层 6
组建宣讲团
今年3月初,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东方讲坛办公室,在总结去年首次举办上海市廉政文化系列讲座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以“风清上海”为主题的,2012年上海市廉政文化系列讲座走进基层的活动。
为了保证宣讲的质量和效果,上海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史办分管领导与东方讲坛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挑选宣讲团成员——必须在研究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过一定成果,并具有丰富的宣讲经验。经过多次筛选和把关,最终从全市挑选出三名现职局级党员领导干部、五名大学教授和三名理论专家、学者,共十一名同志,组成了今年的宣讲团。
该系列讲座活动,突出以服务于基层为宗旨,宣传普及廉政文化。宣讲团成员先后走进了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同济大学、奉贤区南桥镇现代化新农村、闸北区大宁社区和17个区县机关等30家单位,针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关注的廉政文化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开展集中宣讲,把廉政文化传授给他们,努力在全市形成浓厚的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氛围,以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点菜式服务
本次系列讲座活动,采用了“点菜式”服务方式进行。为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把廉政文化送到各基层单位,特成立了系列讲座活动服务保障组,主要做好该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服务保障组的同志们及时向各基层单位提供一份宣讲团成员名单和讲课的题目,各单位根据需求进行“点菜”;在系列讲座启动仪式上,还邀请三名宣讲团成员进行示范性演讲,使各基层单位“点菜”更有的放矢。被点到的宣讲团成员按照所需单位的要求,按时、高质地讲好每堂讲座。所有的讲座时间确定后,服务保障组共分三次在《解放日报》上刊登有关讲座的信息,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讲座。为了把这件服务于基层的好事办好,该组的同志们在积极做好宣讲团的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为基层各单位选好宣讲团成员和筹办讲座等工作当好参谋,受到各基层单位的称赞。
为了使宣讲团成员在备课、宣讲时,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服务保障组及时摘编了七篇中央纪委和上海纪委领导们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和论述,并刻录成光盘分送到每位宣讲团成员手中。宣讲团成员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忻平看过材料后说:再一次集中学习这些材料很有必要,使我宣讲好廉政文化底气足了、方向性更强。
服务保障组对每位宣讲团成员在宣讲时进行全程录像和监督,对讲课质量进行及时评估,在新民网上开辟专栏,集中播放宣讲内容,供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同时做好受众现场问卷调查工作,并及时汇总,对大家反映的个别宣讲团成员在宣讲时,有时语速太快,无法记录;有时播放的PPT与宣讲的内容无法衔接等三个小问题,及时反馈给宣讲团成员,请他们在以后的宣讲中注意克服,确保宣讲质量。同时积极做好宣讲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现场解答廉政文化的热点问题。
大家来参与
在整个系列讲座活动中,据统计,全市共有1600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其中有109名局级领导、6400多名处级领导和近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由于大家积极参与,活动顺利进行,有力推进上海市廉政文化建设。
讲座活动走进虹口区机关时,该区区委书记孙建平主持讲座,宣讲团成员市委巡视组副组长、正局级巡视专员赵增辉做了一堂题为《科学认识反腐形势,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讲座。19名区委中心组成员和区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区各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各单位纪检监察干部等2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讲座。
6月7日,讲座在同济大学举行。该校机关党委副书记郭骧参加完讲座后说,廉政文化系列讲座活动第一次走进高校,这样的形式非常好,讲座的内容非常贴合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能使大家以学增智、以学立德,同时能进一步推进我校廉洁文化进校园建设工作。
宣讲团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陈辉则走进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为该镇近300名农村党员干部做了一堂题为《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的讲座。该镇党委副书记王宙伟听完讲座后激动地说,这是一堂主题鲜明、内涵深刻、高质量的廉政文化讲座,使我们拓宽视野,在推进廉洁文化进农村建设和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希望上级部门多送一点类似的讲座到农村来,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走基层范文 7
为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认真践行 “三严三实”和“走基层转作风”工作要求,乡党委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七一”期间开展践行“亲情工作法”走基层活动的通知》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立足民生、发展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认真践行联系服务群众宗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开展走访慰问。结合前期开展“走穷亲”活动工作成效,筛选出6户家庭特别困难的贫困党员、群众,由亲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带队进行走访慰问,主动了解困难群众吃饭、住房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难,摸清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听取群众对改善生活状况的期盼和意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二是组织义工服务。为提升共产党员良好形象,分级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由乡党政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共计12人进行场镇卫生大扫除、公路杂草清除等义务劳动,针对前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排查出的卫生死角和重点区域,分村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中治理。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宣讲党的政策,了解实际困难,帮助4户行动不便的孤寡贫困户进行家庭卫生大扫除,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一是围绕组织话党建。结合“七一”表彰会、党内组织生活会等活动载体,主动宣扬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广泛征求农村老党员、老村组干部及农民群众对全乡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以农民群众期盼为标准,主动适应和把握从严从实新常态,深刻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牢固树立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二是围绕产业话发展。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分村组织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针对广大农民群众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有意向缺胆量的实际情况,在积极宣传党锐意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起自我改革、自我发展的理念和信心的同时,广泛收集农民群众对全乡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在充分了解广大农户对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向和顾虑的基础上,组织引进的猕猴桃基地投资企业负责人、农业局代表、种植户代表开展专题研讨会,通过企业负责人在农业产业发展前景、效益、技术等层面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广大农户普遍存在的顾虑、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引导,让广大党员、群众树立起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党员走基层 8
一、沉下身子才能了解真实情况。
要把“走基层”活动开展好,前提是要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作为一名经常在机关办公的党员干部,只有沉下身子,抱着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态度,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活动期间,我经常下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拉家常,交朋友,倾听他们的话语,感受他们的思想,用心记录他们反映的问题。同时,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我会把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解决在第一线,解决在第一时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真事、真办事。通过以上措施,我很快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他们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我对基层情况有了最准确的把握。
二、耐心细致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邻里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纷,要解决这些矛盾纠纷,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只有充足的耐性和合理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多次下村和基层干部一起解决矛盾纠纷,我认识到农村的各类矛盾纠纷既要通过调查研究把问题摸清、摸准、摸透,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政策、说服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线,要多想办法、多渠道、多层次进行调解,而不是回避推脱,只要方法得当,加以耐心细致的工作,大部分矛盾基本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调解。同时,我们还要树立群众身边无小事的观念,多深入寻常百姓家,把解决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基层的“国家大事”,这才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三、关注弱者才能获得群众认可。
下村期间,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生活虽然过得非常艰苦,却自强自立,从不怨天尤人,生活的困苦并没有让他们低头,而是在逆境困难中依然快乐的生活,甚至积极的创造新生活。在他们的身上,我看不到灰暗悲伤,而是数不尽的闪光点,这也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必须明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个口号,应该尽己所能去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多去关心那些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他们的爱,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真正的认可和尊重。
党员走基层 9
乡党委、政府将“走基层、送温暖”与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以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明确指导思想,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订了《中共乡委员会关于开展以“四进四解”为主要内容的“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全乡“走基层”动员部署大会,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部署,精心策划,落实活动载体,广泛动员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实情,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开展群众路线和“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开展。
二、加强落实,扎实做好活动要点
乡党委把“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把握活动各项要点,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困难群众和党员送温暖。
一是全面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建立完善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的“三本台账”,深入基层对困难党员和群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困难党员和群众管理档案,对“三本台账”及时收集上报,做到了对困难群众和党员的数量、至困原因及愿望需求的“三个清楚”。
二是积极开展慰问活动,乡党委、政府领导根据摸底情况,组织开展大面积走访慰问活动,及时为各村困难群众和党员送去了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面等慰问品,共慰问困难群众和党员共706名,合计金额9万元,物资折合1万元,确保走访慰问范围充分覆盖到乡所有困难党员和群众,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结合党员“双报到”,加强党员志愿帮扶活动开展,做到建强组织、服务基层群众。
三是结合台账解决热点民生问题,在走访慰问和“三本台账”工作开展过程中,了解各项民生保障措施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了政策的落实情况,对走访和台账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结合实际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将各项工作按照具体要求做到定目标、定进度、定人员、定责任,主动承担起责任,有力推进了“走基层、送温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实效,夯实管理工作
坚持将“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突出于民谋福、突出民生改善、突出社会和谐,具体做好“三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管理和完善工作。
一是在12月底前我乡已经建立了细化到一户一页、一村一册的“三本综合台账”,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建好了民生诉求平台。
二是时刻注重民情、服务好群众。我乡把“走基层、送温暖”为服务基层的一个有力抓手,真正做到深入基层、融入基层、贴近基层,切实把基层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走进每家每户,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事,仔仔细细为群众释疑,认认真真为群众解难。
三是注重化解好矛盾纠纷。借“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结合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实际情况,狠抓落实,通过“三本综合台账”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化解矛盾,倾听群众的诉求,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将化解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民生困难有效化解。
走基层 10
会后,我乡迅速成立13个宣讲小组,认真准备宣讲提纲,通过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坝坝会等形式,深入各村组实施好宣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宣讲面达到90%。各党支部将学习贯彻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组织村组干部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实行乡领导带头、联系村干部具体负责的机制,坚持走访慰问既深入基层、进门入户,又联系实际、排忧解难的原则,对辖区内困难群众进行走访全覆盖。
一是大力开展“暖冬行动”。省政府驻京办事处袁处长协调的4万元资金,发放给61户困难群众,每户500元,其中凉风村1组特困户黄成立1000元,罗柘4组重度残疾人贫困户莫忠金5000元;五保暖冬资金1.32万元发放给44户五保户,每户300元;优抚暖冬资金2.25万元,发放给45户优抚对象,每户500元;低保重残、重病暖冬资金8.9万元,发放给89户低保重残、重病群众,每户1000元;百岁老人和孤儿暖冬资金0.3万元,发放给1名百岁老人、2名孤儿各1000元;困难群众暖冬资金1万元,发放给50户困难群众,每户200元;未成年人暖冬资金1.72万元,发放给42名未成年人,其中失学儿童7名,每人500元,在校儿童10名,每名620元,困境儿童25名,每人300元;另外给85户困难群众每户发放大米1袋,菜籽油1桶;给敬老院的12名五保老人每人发放军大衣1件,棉衣1件,困难未成年儿童42名每人发放羽绒服1件。
二是积极开展困难救助。市、县、乡领导慰问到困难群众家中慰问30户,其中市、县残联领导慰问残疾人2户,每人800元,县领导慰问困难群众2户、特困党员4户、困难职工1户,每户500元,乡领导慰问困难党员5户,每户400元;为16户困难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每户200元。
节前__乡共计发放资金20余万元,发放物资225件,受益300余户家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能够“温暖过冬、欢度春节”,取了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
走基层 11
一、健全机构,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县委相关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走基层”活动,及时召开党政办公会议研究:一是成立两级机构。乡上成立了乡“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和督查指导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综治员、工作员、民政助理员等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明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同时把职责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人,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辖区各村也成立了“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村“走基层”活动的开展;二是科学制定方案。根据县上相关实施方案,结合乡上实际,研究制定了《乡“走基层”活动实施方案》,与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同落实同检查。
二、强化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
重点采取动员会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活动氛围。乡上及时召开“走基层”活动动员大会,对“走基层”活动的时间、内容、目的、意义、措施等进行了安排落实,各村和驻乡单位也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并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走基层”活动影响力,制作乡“走基层”活动知识小册子500册,做到全乡党员干部人手一册;全乡悬挂布幅宣传标语10条;LED显示屏连续24小时滚动播放“走基层”活动相关内容;在宣传栏将活动的机构、指导思想、时间内容、“走基层”图片等进行宣传张贴,接受群众监督;各村还在村组公开栏上刊登活动相关内容,方便群众了解。确保全乡“走基层”活动全域覆盖、群众知晓,迅速掀起“走基层”活动的高潮。
三、真抓实干,切实抓好“五本台帐”工作
及时对督查指导组的全体人员和各村负责人及业务人员集中开展“五本台账”业务培训。按照分类建账要求,明确分管农、林等工作的代盛东同志负责“民生诉求台帐”的建立工作;分管灾后重建、民政的张志伟同志负责“灾后重建台账”、“困难群众台帐”的建立工作;分管移民、维稳的陈刚同志负责“移民工作台账”、“稳定工作台帐”的建立工作。目前乡、村两级,已按照统一格式建立了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移民工作、灾后重建工作“五本台帐”,并在进一步完善中。截止2014年12月25日,全乡共建立台账239项,其中民生诉求台帐建有66项、困难群众台账建有56项、稳定工作台账建有23项、移民工作18项、灾后重建工作76项。台账登记事项实行定人、定时、定责解决办理。
四、狠抓落实,积极办好实事好事
我乡全体干部职工同志深入村组群众开展“走基层”活动,为7个村(社区)协调解决用水等各方面困难和问题,党政班子成员、乡干部按照统一要求,集中时间、精力,深入全乡7个村(社区)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院坝交流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心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上学、看病、就业、安居、行路、用电等民生问题。如:解决行路难方面,实现7条通村公路近550m全部硬化;解决用水难方面,修建供水站、移民供水站,切实解决用水困难问题;群众致富增收难问题。发展大樱桃近3000亩,苹果2000亩,高枝接头2000亩,花椒800亩,黄果柑350亩。就业难方面,召开农业知识培训会、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美妆培训。并将在元旦和春节期间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困难党员等活动,进一步扩大走访覆盖面。
在“走基层”活动中,结合实际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坚持与当前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移民工作相结合,以“走基层”为契机,入户走访摸清每户思想动态,把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后,对符合政策能解决的及时汇报研究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和无理诉求的明确意见后,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直到做通为止。二是坚持与灾后重建相结合。通过贴近群众、交心恳谈、以情感人的方式,化解矛盾和问题,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三是坚持与爱家树风活动相结合。结合爱家树风活动,做好群众沟通、引导工作,着力培养群众爱县爱乡情感,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五、积极行动,全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
为有力推进网格化工作,成立了以党委
目前,完成了全乡网格划分工作,完成了网格管理员、网格服务员的配备工作。下一步,将加大和牵头部门的对接,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此项工作。
六、严格奖惩,切实抓好督查考核
走基层 12
2011年2月10日,大年初八,新年后上班的第二天,省委统战部机关干部职工在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的率领下到晴隆县马场乡开展“四帮四促”活动。部机关的八个支部分别联系马场乡的八个村,笔者所在的二支部安排在坪寨村。我们支部去了四人,其中副部长王茂爱、支部书记郭均去年曾到马场乡帮扶一年,因而对这里的情况较为熟悉。
坪寨村下辖坪寨、顺长、新胜三个自然村,有三千多人,困扰村民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养牛养羊怕渴死,种烟种树怕。去年大旱,村民唐开兴养的羊就渴死了三十多只。我们看到,村子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修着一座座小水窖。房前屋后的小水窖供人用,田间地头的小水窖供庄稼用,但由于工程质量和卫生问题,有的小水窖无法蓄水,有的虽然能蓄但水不卫生,每到干旱季节,庄稼无水浇、村民无水吃的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以王茂爱副部长为队长的省党建晴隆扶贫队投资30万元为坪寨村修建了一座提水工程,一下子解决了坪寨村周边一千多人的饮水问题,村民们终于喝上干净稳定的自来水,对扶贫队的功劳津津乐道。现在一吨水的收费是2块5,比晴隆县城生活用水便宜一半,我们问老党员罗永荣贵不贵,他说:“我花2块5,顶多能请人挑一担水,2块5一吨,不贵!”
正因为坪寨村缺水严重,村民对上级部门继续帮助解决生产性用水和生活用水寄予厚望。村主任老张带我们到草山上看他放养的那两百多只羊,是希望羊群不仅有草吃,还能有水喝;杨支书带我们查看田间密密麻麻的核桃树、苹果树,是希望树苗有水浇,果熟时节有好收成;新胜村唐猛带我们到山上山下查找水源,同样也是希望我们能帮忙协调再修一座提水工程,集中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
初九晚上,王茂爱副部长与从以色列学成归来的水专家、贵大农学院副院长程剑平联系,请他为解决缺水问题出谋划策。初十中午,程剑平教授从贵阳赶来,实地查看后,表示用他的集雨膜采水法,向天要水,完全能解决山上牛羊吃水和地中果树用水的问题,且造价较为低廉。听到这样的喜讯,村民们睑上绽开了笑容。
我们在坪寨村的三天,走访慰问了十余户人家,召开了两次座谈会,考察了多个养殖、种植项目。走访的人家有穷有富,穷的人家墙不挡风、顶不遮雨,富的人家年收入达几万元。谈到党的农民、农村、农业政策,大家都很满足,我们没有听到一句埋怨的话,让人倍感温暖和感动。大家都说,现在水通了,路通了,不仅不缴农业税,种地养羊还有补贴,住危房的政府出钱帮助修建,日子比原来好过多了。谈到今后的发展,养羊的想多养,种烟的想多种,都有一股不服输、急于摘掉穷帽子的劲头。
走基层 1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新闻宣传工作者作为文化艺术战线的旗手和尖兵,肩负的使命、工作作风和方法、作品的表现形式等,早在我国文艺理论体系初步确定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被以为代表的奠基人准确、生动阐释。
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在随后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界定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942年5月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根基。《讲话》回答了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既然文艺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文艺工作者又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好务?指出,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还是在这一年2月,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凯丰主持的延安干部大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通过清算党八股带来的危害,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他列举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等罪状,要“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
由此可见,等5部门为贯彻落实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倡导、部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和我党一贯奉行和坚持的文化艺术、新闻宣传方针是一脉相承的。这次活动是新闻界担负起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越来越重”的历史使命,胜任“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之下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的时代所需,形势所迫。
分析“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间的逻辑关系,“走基层”当是“转作风”和“改文风”的有效载体和根本途径。倘若不深入基层,“转作风”和“改文风”无异于竹篮打水、缘木求鱼。
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在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场、乡、镇、村、人民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新闻工作者“走基层”,就是要到这些基层组织中去,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交朋友,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所思所想,从中寻找新闻线索、搜集报道素材。
与“走基层”相对而言的是跑上层、串机关、泡会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决议、政策日益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今天,制定、和执行决议、政策的许多机关单位,理所当然成为新闻富矿,新闻工作者不能不经常联系,从他们召集的会议中寻找切入口和闪光点。而强调“走基层”,并非无视来自机关的丰富信源,也不会改变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宣传工具的基本功能,而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新闻工作者尽可能投身到基层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去,了解社情、贴近民心,端正新闻价值观,提高捕捉人民群
鞭策、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是湖北日报强本固基的传家之宝。
老报人张其军用他上世纪50年代的一幅作品,记录了当年兴修水利工程现场人们站在烂泥里忘情工作的情景。他回忆称,为了选取理想的视角,他也在那烂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不停奔走。担任报社摄影部主任期间,他指派新进报社的年轻记者沿长江步行采风、报道,西起长江三峡,东至三省交界的黄梅县,逼着他们磨练意志,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大自然和人民群众创造的奇观中吸取营养,触发灵感,提高业务水平。
进入新世纪,“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全新理念,将深入基层内化为一种责任和动力,由此焕发了无限生机。在2006年度第1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栏目被评为一等奖。作为湖北省委机关报的第一栏目和头版名片,“记者走基层”以常变常新的子栏目、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广受领导肯定、专家好评、读者欢迎。
眼下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还要“建立完善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使之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湖北日报驻市州记者站记者,身处最接近基层群众的前沿,既有践行“走基层”的当然职责,也有近水楼台的得月之便。然而,要真正履行好这一职责并非易事,走走形式、应付差事和脚踏实地、充满激情“走基层”,产生的结果绝然不同。
驻站记者能否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窃以为需要四个方面作为保证方能见到实效。
首先要有职业操守。基层一般条件比较艰苦,特别是偏远农村,山重水复路难行,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吃不好、睡不香。但是,作为记者,这份神圣的职业要求你,编辑部指到哪里就必须打到哪里,新闻发生在哪里,就该出现在哪里。
置身基层,肯定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在调查不良社会现象真相的采访中,会碰到种种障碍甚至生命威胁。记者的天职就是准确、全面地掌握新闻事实,不畏邪恶,不为利诱,不辱使命。
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驻站记者承担宣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繁重任务,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向基层倾斜。湖北日报驻市州记者站派出的一名记者,何曾不知道最广阔的基层是鲜活的新闻素材的不竭之源,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和开掘。广大基层不像大部分机关单位那样,指定专人从事宣传报道。基层的新闻线索通常是隐性的、分散的,需要记者潜心投入,广采薄收。时间可以弥补客观上的信息短缺和主观上发现技巧的不足,而只要是付出最终都会得到回报,收获的不仅是带有泥土芬芳的新闻作品,更有对中国社会真切、深入的认知,以及在此过程中受到的磨练、得到的教益、吸取的智慧。
其三,“走基层”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保证。基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人民群众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地方,也是社会矛盾和积弊难以彻底消除的藏身之所。记者接触乡镇、村组、学校、医院,毕竟有个深入的过程,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偏听偏信、一叶障目。如果被假象迷惑,或被人误导、利用,将伪装的先进宣传成正面典型,将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当成新事物、新气象“广而告之”,这样的“走基层”只会“流毒一方,贻害群众”。
其四,一线记者“走基层”需要强有力的后台支撑。这个后台便是及时提供智力、资源、版面支持的编辑部。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栏目6年来推出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正是编辑部紧扣时代脉搏精心策划、发挥团队优势常抓不懈的结果。
走基层 14
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走基层”活动,纪委41次常委会上对“走基层”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进一步细化完善活动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以纪委副书记董 明确做到“走基层”“双联”“挂帮包”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个结合”,要以解决纪检监察信访难题化解民怨以查办案件新成效赢得民心以党风政风监督带动社风民风好转加强执法效能监察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深入“双联”村和“挂包帮”村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关爱困难职工的“六大措施”,建立“六本台账”,坚持领导带头坚持全员参与坚持成效开展“三个坚持”的创新工作做法,全面推进“走基层”各项工作。
二统筹推进,成效明显
委局按照“四个结合”“三个坚持”以及“六大举措”“六本台账”的工作做法,创新工作载体,认真组织开展六项专项工作,走基层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深入基层,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一是扎实开展“四全”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化解基层矛盾。委局梳理17件信访举报,落实责任,按照“四全”要求,对信访问题逐一化解。按照委局领导班子联系制度,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承先带头6次深入联系县小金县督促帮助解决2个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委局其他领导班子分别深入各县和级各部门30余次,督促解决信访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共督促解决17个信访问题。二是组织开展领导接访活动。1月14日,委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委群众工作局接待群众来访,接访汶川县秉里村群众和红原县牧民定居施工企业负责人,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反映的问题。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社区帮扶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达萨社区开展慰问帮扶和走访活动。了解社区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倾听群众呼声,并向病重五保户三郎哈姆老人发放委局机关全体党员捐款的慰问金1000元。四是持续办好“阿坝民声”监督平台。继续发挥“三平台一机制”作用,办理群众来信426件,开展2轮专项督查,督促解决了401个问题。
(二)坚决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维护群众利益。整合办案力量,严肃查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环节的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案件,农村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去年,全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举报791件(次),立案15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6人,组织处理34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万余元,其中查处违反“四风”的案件9件18人,纪律处分15人。通报涉及“四风”问题的典型案件2次5件13人。通过案件查办,维护了群众利益。
(三)正风肃纪,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强化正风肃纪。专项治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吃拿卡要等7个方面11个问题。级制发文件同比减少42%,全性会议同比减少74%,“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2%。清理整改超标准办公用房2.2万平方米,公开拍卖超标准公务用车11辆,44956名干部作出会员卡“零持有”承诺,督促10个部门整改干部选任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五)深入开展挂帮包活动。委局“挂包帮”定点帮扶村小金县两河乡彭坝村,确定了1名副调研员驻该帮扶。去年11月以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承先先后4次带队深入该村,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困难,帮助解决群众困难。今年1月,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义德带队,到该村走访慰问16户困难群众,给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发放清油大米和被盖,并与村两委共谋发展。去年以来,在深入细致的调查与严格筛选的基础上,确定了11户贫困户,委局干部职工捐款集资8800元作为贫困户生产性扶贫基金,向每户发放资金500元用于生猪养殖,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近2000元。积极为该村争取低压入户工程项目纳入小金县2013年农网改造总体规划,目前,68根电线杆安装已经完成。争取资金30万元,积极推进该村霸王沟600余米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已经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目前已动工建设。协调联系县级有关部门,争取到彭坝村肉牛育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落实并下达资金50万元,建成了彭坝村肉牛育肥基地项目。今年3月,为进一步了解该村群众在发展民生方面的愿望,委局再次组织人员入户走访,目前,已走访71户,收集到群众在助农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出行等20余条意见建议。3月,协调医院5名医务人员深入彭坝村开展“走基层”义诊活动,为彭坝村群众59人开展了诊疗,发放药品约4000元。
“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结合委局实际,在做好规定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不断提升,我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排名全省第4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委的统一要求,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新工作载体,增添工作措施,确保活动取得成效,确保人民群众感到满意。
走基层 1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城区区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注重对基层干部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以关心和支持,积极营造重视、关怀、爱护基层干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政治上关心,注重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
一是社区换届中推行“双考”和“直选”,用公平科学选拔机制配齐配强社区班子,为社区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对社区干部队伍管理,将社区干部纳入全区干部管理序列管理。三是加强培训教育。城区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党校、区总工会、区民政局,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轮训,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以及政策理论、组织建设、法治建设、工会工作、低保等理论业务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工作上支持,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一是积极协调,多举措支援社区建设,努力改善基层的落后办公条件。区委区政府从财力和物力上为街道和社区的发展创造尽可能的支持,并积极的从多方途径协调解决社区办公环境以及办公条件的落后状况,截至目前,全区43个社区已全部配备了电脑,大部分社区配备了多媒体学习工具,有30个社区已搬进新的办公楼。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包点联系工作制度。城区四套班子成员和各主要部门领导干部都分配有街道和社区联系点,并能经常深入联系点与基层干部谈心交心,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对在基层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党员工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双奖励,并注重发掘和树立优秀基层干部典型。四是定期召开基层工作经验座谈会,注意总结推广基层干部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街道社区工作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生活上关怀,注意了解和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生活的生活困难,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区委、区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为社区居委会干部提高生活补贴标准,出台了《社区干部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办法》及《补充规定》为社区干部建立了生活保障体系。二是为基层离退休的老党员干部订阅党报党刊,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鼓励他们为社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起到积极带头作用。三是出台《关于解决原居委会纯居民干部退职后生活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提高居委会干部退职后的生活补贴标准,并落实年终慰问制度,送去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的关心和慰问,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受财力不足的制约,社区干部的生活补贴仍然偏低。二是由于受体制的影响,社区职能定位和社区服务功能任需不断完善。
二、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情况
近年来,城区区委认真抓好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讲话精神,认真做好省委选派的优秀大学生的培养和使用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深入街道工作,努力铺筑他们的早日成才之路。选派到城区的24名大学生有13名在街道工作或工作过,已有7名走上科级领导岗位。
(一)加强管理教育,把优秀大学生直接纳入组织培养的视线之中
98年以来,省委组织部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城区工作后,城区区委十分重视,制定措施安排到一线工作岗位上就职,尤其注意引导和安排他们到街道一线工作,有力促进基层干部年轻化进程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
严格管理。区委明确要求,省委选派的优秀大学生分配到基层工作后,在一年之内不得调动。责成区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具体负责下派大学生的联系和管理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和组织谈话。街道党政“一把手”作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做好培养、管理和教育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我们针对年轻干部的特点,寓组织的关心、爱护于管理之中。首先从政治上关心。政治上的成熟是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组织上要求他们要政治上合格,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备厚实的理论功底。要求他们政治上积极进步,自觉主动参加党组织的党课教育,积极向党组织靠近。各级党组织根据现实表现,及时将他们纳入重点培养对象,八年来,分配到城区的24名优秀大学生,除有7名在学校已入党外,有10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6名同志也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其次是工作上重用。省委选调大学生到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直接安排他们担任主任助理工作。为了能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安排他们列席党委会和行政碰头会,参与集体工作的研究和决策,在一些大型工作上都让他们始终参与组织工作。第三是在生活上照顾。下派的同志大部分家在外地,组织上克服困难,积极为他们联系安排食宿,解除后顾之忧。通过各方面工作,使他们感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严于律己,加强自我约束。
加强教育。下派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知识结构新,个人自身条件和素质是比较高的。但从学校走向社会,走进机关,是人生一大转折。参加� 每位大学生到岗前,先要组织谈话,讲清上级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明确肩上的担子,引导他们迈好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步。针对他们刚参加工作,比较缺乏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几年来,多次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同时要求他们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有4名同志先后在省、市、区各类报刊发表理论文章。
(二)坚持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基层锻炼。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要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年轻干部学习和提高的一所好学校。因此,省委组织部选派的13名优秀大学生先后被分配到了街道一线,让他们在基层得到充分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具体工作当中,我们遵循年轻干部的成才规律。循序渐进,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稳走实。首先培养他们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如文字写作方面,从写信息简报开始,到全局工作总结。工作方面,从独立完成一项工作,到全面负责一项工作。在一段时间之后,要求街道党委敢于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尽快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街道党委给每名大学生明确分工,确定了一个社区进行包点,全面具体地负责该社区的党组织建设、综合治理、第三产业、计划生育等工作。对一些大型的工作交给他们独立完成,有意识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坚持多岗位提高。在基层锻炼的基础上,区委注重把他们放到多个岗位上磨练提高。有8名同志先后抽调到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工作。年,在县区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中,抽调3名同志参加了区“三讲”教育办公室的工作。今年还抽调了其中的部分同志参加了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组织上还多次抽调他们参加组织考察和大型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敢于放在重要岗位上提高工作能力
对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学习是培养,基层锻炼是培养,使用也是培养,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在重要岗位的人员配置上,区委大胆启用优秀大学生,先后有7名同志通过公选、选拔任用等途径步入科级领导岗位,有6名同志被选调到纪检、组织、宣传和台办工作,极大的鼓舞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近年来,城区区委在培养使用优秀大学生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促进了他们的尽快成长。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大组织培养力度,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提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党员走基层 16
一、工作成效
(一)集中走访落实到位。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及农户家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大走访活动。活动期间各级党员干部开展走访调研660余人,走访群众20000余人,达6385户,召开群众座谈会259场,发放问卷2184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86条。通过集中走访党员干部切实掌握了村情社情、户情民情,对群众的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及时进行了解决和回应。
(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位。针对各村不稳定因素,坚持依法治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化解信访积访案件8件,初信初访30件,科级干部包案处理信访案件8件,镇党委、政府处理信访案件189件,党员干部下访接访案件73件,通过党员干部的“走基层”活动,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引导了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调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三)民生实事办理到位。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着眼群众所急所盼,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结成联系帮扶对子188对,解决民生难题257件,投入民生资金85万元,“暖冬”行动慰问困难群众1260人,发放慰问资金物品30万余元,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中。
(四)基层组织建设到位。通过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点的方式,选派87名党员干部蹲点帮助村级组织建设,转化后进村5个,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47项,健全村规民约112项,完善服务制度115�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我镇高度重视新一轮“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及时召开党委会议,讨论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把“走基层”与“六联系”、“双报到”以及“三级联动、直通民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我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大委走组通〔2014〕2号文件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走基层”主题活动工作任务、时间安排、措施办法、工作要求等,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了新一轮“走基层”工作上来。
(三)统筹安排,明确活动内容。做好业务工作和“走基层”活动的统筹协调,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力求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深入开展社情民意收集、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困难群众关心帮扶、矛盾化解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主动整改,并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整改效果群众满意。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驻村帮扶不深入。党员干部下村偏重社情民意的收集和矛盾纠纷的化解,对所驻村产业发展规划思路不清,帮扶不够深入,90%以上的村仍没有经济实体,基层组织集体收入主要靠村办公室房屋、集体果园、村加工站承包费等。
(二)“走基层”和基层治理的转化效果不明显。“走基层”中对农村党员整体素质提升的研究不透,对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导致基层治理只注重“标”,而未注重“本”,观念更新不强,转化效果不明显。
四、下步打算
(一)建立完善干部驻村帮扶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第一书记驻村时间不得低于2年,党员干部每月到所驻村帮扶时间不低于15天,巩固群众事务代办制、村干部坐班制和议事代表制成果,力促“六到村组”、“三级联动、直通民生”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落实;建立镇、总支、村三级服务体系;形成规范化的“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灵活办、依法办”五办服务模式。
走基层 17
一、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为有效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及时了解掌握僧尼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10月15日,民宗局联合县委统战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分为3个小组,分赴全县7座寺庙开展驻寺蹲点工作,第一组主要负责乡龙绒寺蹲点工作,第二组主要负责寺蹲点工作,组长为统战部副部长,成员有藏胞办主任,第三组主要负责寺蹲点工作,组长为民宗局局长,成员有民宗局副局长。
二、督促开展精准扶贫与共建共创工作
10月16日-17日,民宗局副局长到结对乡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了解脱贫工作最新进展,指导村支部开展党建工作,与村名同吃同住,交心谈心,了解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为村名支招献策,帮助村支部健全制度、建强班子。
三、做好政策宣讲工作
10月17日,第一工作组召集乡全体干部及部分村支书,由扎西斯郎部长宣讲《西藏工作重要论述》,部长提出,要牢牢把握论述的8个基本观点:一是深刻认识做好藏区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牢牢把握藏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三是要切实加强藏区长治久安;四是要大力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要牢牢掌握藏传佛教的领导权;六是要切实加强藏区的生态保护;七是要抓好对口支援工作;八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国内和国外形势。
最后部长向与会干部提出5点要求:一是要形成全乡全党重视、全社会支持的格局;二是要坚持政策和策略相结合来开展工作;三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四是要弘扬优良的传统,起到积极作用;五是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走基层 18
前不久在参加一次座谈会时强调:“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改变作风,就得多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
百姓是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在历史长河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更关�
现在的领导干部很多是在城市中长大的,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从小没吃什么苦,对于农村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只有让他们走出办公室,真正到基层这个考场中磨练磨练,到农村这个大课堂中学习学习,才能体察基层群众的疾苦,才能真正做到心中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
在工作实践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用心去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工作,这也才是真正的转作风。
只有不断增强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扎扎实实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只有做到少一些“发号施令”,多一些“深入热情”;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积极主动”;少一些“大包大揽”,多一些“尊重理念”,才能切实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
党员走基层 19
一、高度重视、快速启动
7月1日,在镇党委召开“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动员后,我社区党总支认真研究讨论,制订了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把本社区38户居民划分为15个联系小组。7月12日下午,镇机关第一支部、水利站支部和学校支部在社区会议室召开了“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的启动仪式,联系小组全体人员和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近4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会上,首先传达了镇党委“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的重要精神,最后党委任书记对如何开展好“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作了重要的讲话,部署了下阶段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第一,按照分组名单,对所联系的居民组每户开展走访活动,发放党员联系卡。第二,建立长效机制,频繁开展走访活动,做到了解每户,熟悉每户,只有情况都熟悉了,群众才会同你讲真话,讲实话,才会更有利于加强党群间的关系。第三,建立汇报制度,在电话和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居委汇报,有效快速解决,不让矛盾激化,做到让群众满意。第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居民做实事,做好事。第五,组织交流,对联系走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组织上的交流与讨论,学习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互相促进,一起开展好这项活动。
二、认真实施、推进落实
(1)精心制作党员联系卡,每张联系卡上注明姓名,电话,工作单位。
(2)开展走访活动,采取座谈会和入户方式同时进行,各小组召开了居民组长,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宣传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7月12日启动到八月底已全部走访到位,把1545份党员联系卡全部发到每户家中。
(3)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卫生方面5起,污水方面2起,排水不畅方面2起,道路方面1起。
(4)对调研和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就业、医疗、养老、出行、卫生、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现场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就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限时解决,真正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优先解决突出问题。
三、今后工作的展开情况
首先,“千名党员进万家”责任必须落到实处。为真正做到强化民情责任,确保领导干部担责、负责和尽责,党员干部与居民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主动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交朋友,全社区应形成民情联系责任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社区的民情联系责任体系。
其次,“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躬身为民。为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业绩在一线创造、形象在一线树立、作风在一线检验、干部在一线锤炼”,社区围绕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挂钩联系党员积极开展送政策法规、送文化科技、送医疗卫生等“三送”活动。目前,本社区呈现出了一幅幅躬身为民服务的新景象。再次,“千名党员进万家”机制健全。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好群众接待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是巩固活动成果的关键所在:一是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和信访接待日制度。二是建立走访登记制度。三是建立月报告制度。以便迅速掌握情况,对活动开展不实的党员进行督促。四是建立保障机制。
走基层 20
走到基层去,冷暖才相知。走基层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与群众心灵与心灵的触碰。只有真正脚踩过最平实的路基,才有可能真正走好职业生涯的整个路途,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我们所收获的绝非是简单易行的“换位体验”,而重点在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那就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天地,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作为一名刚刚离开学校的职场新人,对社会了解的欠缺使得下基层的意义更为显著。初到社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令我受益匪浅。在武南社区调研采访时,70多岁的张婆婆向我们反映了社区一带医疗诊所稀少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所带来的影响,老太太时常担心病痛时得不到及时治疗。我们详细走访了解了相关情况并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及政府相关部门做了汇报,领导非常重视,详细统计了周边空巢老人数量及身体状况,成立了爱心联动社,召集志愿者对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帮扶,定期看望老人们,查看他们的健康状况。看到老人们老有所依而展露出踏实笑容的时刻,一种真真切切的充实与欣慰也填满了我们的心中。把脉群众疾苦,做有温度的新闻,是此次调研最大的收获。
二、离得足够近才足够真实感人
这一次走基层,我将视角到了长途硬座车厢。因为正好有事要去一趟北京,我特地放弃了平常习惯的卧铺票,而选择硬座车厢。只因这里汇聚着无数经济拮据的天涯谋生者,我不止一次地看过、听过他们四处奔波的艰辛与无助,而选择长途硬座车厢,是了解他们漂泊生活的一个剖面。
虽然不是列车客运旺季,但这趟从海南开往北京西的T202次列车还是十分地拥塞。我并无行李,只身挤上火车已经颇费一番功夫,而带着大包小包的乘车者则十分艰难地挤上车厢。更让我之前未曾见过的,是本已十分狭促的过道上,那些没有座位的人。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大爷,时而倚靠椅背时而艰难地坐一会行李,生生挨过一晚;也有拖家带口的汉子,年幼的小孩就在父亲的手臂上睡着,一晚上腿都未曾伸直过,而这位父亲,一会为孩子添加衣物铺盖,一会帮孩子侧身,想必是整晚都无法安睡;整个车厢无处不是靠着椅背站着的受困顿与劳累的人们。他们多半衣衫朴素,面色黝黑,眼神平和而谦卑;他们在时有叫卖食物的推车驶过的狭窄过道里艰难地站着度过一晚,他们就着开水泡面吃得很满足……夜间列车上的冷气开得过大,在并未准备过多衣物出行的夏季还真是让人难以招架,而此时,我真正见识了人与人之间的体恤与温暖,那些箱子里多带了衣物的人慷慨地拿出来递给周围的人,我身旁的的一位大姐把自己盖的一条毛巾毯分一半搭在我身上……这些为了生活而四处漂泊的人们,或许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那些街头环卫工人中的某个,是为我们投递外卖的某个或小区门前站岗守卫的某个。他们任劳任怨,背井离乡,维持着城市日常运转;他们很少埋怨,憨厚得有些木讷,长途硬座车厢上艰难的一晚对大多数的他们来说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作为经济汹涌大潮中的后进者,他们隐忍、艰辛而又勤力。只有探入他们的生存状态,才切肤感受到那种生活之艰苦。在生活成本奇高的当下,他们以巨大的隐忍、勤俭而维系生活,而他们视之如常的这种颠簸与艰辛,理应为我们所关注并期冀有所好转与改变。
走基层 21
扎扎实实走基层,是途径和载体。“脚板底下出新闻。”走基层,重在走。对新闻工作者而言,走是一种职业要求,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精神面貌。走的过程,就是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过程。走得越扎实,作风就会越深入,文风就会越清新。那些坐在屋里,靠二手材料或动动鼠标得来的东西,注定是肤浅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深入扎实地采掘生活的富矿,把基层意识、群众观点融入血液,才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走,即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一切思考判断的起点,更是新闻的“大地”。新闻的精髓在于实践,生命力也在于实践。马克思说,人民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基层是新闻实践的好课堂,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好老师。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这是新闻工作本质属性的要求,也是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一把钥匙。
在思想文化多元多变的时代,新闻工作者作为主流价值的诠释者、职业伦理的坚守者、社会分化的弥合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增强其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更靠对党的新闻工作本质的坚守,真正了解群众的思想脉搏、利益关切、实际需要。只有走下去、沉下去、深下去,与新闻事实面对面,与新闻对象心贴心,感知时代的脉动,倾听心灵的声音,才能发现最本质、最真实的线索,创作出最感人、最生动的作品。
老老实实转作风,是方向和本质。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早在延安时期,同志就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真理,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 为此,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著名论断,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群众性原则。
按照群众性原则办事,就是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拉近群众距离。这要求每一位新闻传播工作者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先当群众学生,后当群众先生,把自身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实践证明,只有真正“俯下身”、“弯下腰”,有了对社会、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升华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报道内涵。
作风决定走的态度、文的质量。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就会离生活、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这要求感情“下”去,情况要“上”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思考“下”去,思路要“上”来,既解决怎么看,又解决怎么办;责任“下”去,信任要“上”来,让群众看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切切实实改文风,是标志和结果。文风不可小视。文风直接联系和关系作风和学风。有什么样的作风和学风,就有什么样的文风。我党从来就重视文风问题,在时曾批评某些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的不正文风,他主张:“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可见,文风问题的核心,也是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
文风贵在率真质朴、生动鲜活。我们正处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写微博”的时代,你不说、晚说或说不好,就可能被边缘、被淘汰;我们正迎来矛盾交织的时代,许多热点问题绕不开、躲不过,你不深入研究,切不中要害,就会渐渐丧失权威、丧失影响力;我们从事的报道,源头活水来自基层一线,你不去“接地气”,两眼一抹黑,哪来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
当前,一些新闻作品百姓不感兴趣,就在于远离了人民群众,没有与百姓的脉搏一起跳动,缺少了生动体现百姓心思情感的语言。只聚焦于极少部分人,乐道于个体化的“杯水风波”,而让大多数人“被沉默”,大多数人就会用“不看”表态。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要让人们了解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汲取更多的思想养料,从而形成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社会氛围,凝聚积极进取向上、推动文明进步的合力。这一切,必须通过改变文风,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真实,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把作品写在群众的心坎上,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让群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