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知识 > 新闻报道 >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实用六篇)正文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实用六篇)》

时间: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通用6篇)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 篇1

近日,生活报联合省慈善总会、哈尔滨市城管局发起“一杯热水行动寒冬温暖环卫工”活动。

连日来,生活报爱心商家们纷纷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们送去热饮,同时提供室内温暖服务,包括热乎午餐、临时休息、应急药品、充电服务、如厕服务等。连日来,许多爱心企业报名参与活动,其中包括送保温杯、爱心可乐姜丝热饮等,下周,本活动还将联合爱心企业,为室外作业的环卫工送去1000个暖心热贴,如果您也想参与其中,就赶快加入我们,一起行动吧!

冬日作业,环卫工们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个歇脚地儿,喝上一杯热水暖暖身。近日降雪后,环卫工人们连续作业,加班加点,清理街路,希望尽快畅通市区的街路,那些粘满冰晶的红帽子,一双双冻得通红的双手,都诉说着环卫工人们的辛苦与执着。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 篇2

2月10日上午8点30分,裹得严严实实的何姣艳准时来到了椒江区白云街道麻车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值守点位。

事情要从1月30日上午说起。“这是谁送来的热水,这么有心?”早上,值守点位内的值守人员发现桌子上多了两大壶热水。一杯热水下肚,冬日的寒冷一扫而空。

值守点位环境简陋,点位上又时刻不能缺人,到岗时值守人员就用杯子带了水,但是水冷了之后便只能忍着了。这壶热水对于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值守人员有心感谢,但是问了周围一圈,却没有人承认下来。直到傍晚,何姣艳来到点位取壶,值守人员才把送水的好心人抓了个现行。

29号刚刚搭起来的点位,30号何姣艳就开始了“送水之旅”,这个过程对她一个弱女子来说,并不容易。

一个灌满的大水壶十来斤重,她一次提两大壶。提不动了,她的两个女儿也帮忙一起提。由于不放心女儿出门,何姣艳干脆自己多跑几趟。3个点位,6大壶热水,每次她都能弄出一身汗来。

“有一天,雨下的很大,又那么冷,她就自己撑着把伞一个点一个点坚持送,这些热水真的帮了我们很多,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感谢她。”说到这件事,麻车股份经济合作社书记顾一楠回想起何娇艳来感慨万分。

“我能力有限,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东西,大冷天的他们在外面站着,我就想着给他们送点热水吧,正好我这边热水壶也有,烧起来也方便。”何娇艳裹得严实,又不肯告诉大家自己是谁,在值守人员的连番感谢和追问下,她才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年前的时候,我家里出了点事情,那个时候很多人帮我,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所以这次面对疫情,虽然我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想能够帮忙。”

何姣艳是湖南人,在椒江已经六七年了,平时在麻车边上的餐饮店工作。春节期间,店里很忙,何姣艳就干脆放弃了回老家的念头,打算和两个孩子一起在椒江过年,却没想到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生活。

餐馆还不能开门,她每天守着两个孩子呆在家里,看着那些新闻报道里奋战一线的工作人员,她感动之余开始不停地思考,自己能不能也做点什么。随着疫情管控的进一步升级,小区开始实行出入管控,麻车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置了三个点位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看着那些简陋的棚子和顶着寒风工作的一线防疫者,何姣艳心里诞生了这个送水的想法。

1月30日至今,一日不缺。何娇艳提着水壶的身影被值守人员牢牢记在了心里,这爱心热水的背后,是温暖,是感谢,也是一份无声的支持。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 篇3

这两天气温持续下降,尤其是11月29日的最低气温降至-19℃,这给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的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们带来了许多困难,尤其是手冻僵后很影响采样工作效率。为此,市城区街道水木灵州社区的居民们自发组成“送温暖小分队”,自制暖水瓶送到核酸检测一线,让工作人员暖身又暖心。

11月29日早晨六点三十分,天色才蒙蒙亮,此时的户外温度为-16℃,但在水木灵州社区辖区内的`尚品苑小区里,已经是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了,广大居民们正在社区干部、志愿者的组织下有序排队,在小区里的核酸检测点完成采样。

此时,尚品苑小区居民马宝华完成核酸采样后赶紧回到家里,支起家里的大铝锅,开始为工作人员烧开水。只见他熟练地将开水用舀子灌入暖瓶和塑料饮料瓶中,送下楼去给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暖手。

水木灵州社区志愿者马保华:“最近天气开始冷了,这些防疫的工作人员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都特别辛苦,手冷了也影响工作,这种情况下我就想到用瓶子装热水来给他们暖暖手,手暖和了也便于工作,这也是为疫情防控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疫情不结束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马宝华今年61岁,平常就热心于社区工作的他在此次疫情期间想到了用饮料瓶装热水为工作人员暖手的好点子,于是便每天开始为大家送热水。户外气温寒冷,没过多久,工作人员手中的热水瓶温度就下降了,马宝华熟练地倒掉瓶中的部分凉水添加热水,见暖瓶空了他又赶忙回家提热水。一个个暖水瓶,让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大白”们身上暖心里更暖。“以前做核酸的时候给居民们扫码登记特别冻手,尤其是用消毒凝胶给手消毒的时候特别冷,志愿者大叔给我们每人弄了一个热水瓶,抱起来特别暖和,我觉得挺暖心的。”市公路段下沉社区工作人员王丽燕说。

不仅是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送热水,最近一段时间,马宝华还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经常协助社区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尚品苑党支部书记安丽华:“马叔是我们尚品苑小区的一个特别热心的居民,疫情期间除了给我们工作人员送温暖,他还拿着小喇叭在小区里招呼居民下楼做核酸,还给小区里不方便出门的居民送东西,门口工作人员要去吃饭,马叔就义不容辞上岗把工作人员替换下来,让大家歇一会儿吃口饭。这么大年龄了,能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很不容易。”

不仅是在尚品苑小区,在水木灵州社区水清苑小区里,志愿者张霞阿姨和平时一起跳广场舞的老姐妹们组成了一支“送温暖小分队”,负责烧热水灌入饮料瓶、玻璃瓶里,送到小区卡口和各核酸检测采样点,让工作人员暖手,她们还一起凑钱买来了暖手宝、电暖袋,让大家在冬天工作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一丝温暖。

水清苑小区志愿者张霞:“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做志愿者觉得每天都非常开心,这也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一瓶暖水,一份暖意,不仅温暖了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更温暖了这座城市。在近期疫情防控工作中,一股股暖流通过手与手的传递,让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到处涌动着暖心画面,在朴实的行动中也传递了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相信,只要众志成城,冬天就不再寒冷,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 篇4

为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舒兰市对所有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舒兰市人民法院组织院内干警积极配合社区防疫部署,日夜坚守在小区卡点,他们的辛苦努力,不少居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连日来,温度骤降,天气寒冷,3月14日,在舒兰市人民法院负责的现代花园小区值守点便出现这样暖心的一幕,一位小区里的热心大爷专程给工作人员送来几瓶热水。他说:“大家辛苦了,我给你们送点热水,天儿冷,热乎乎喝点,还需要什么尽管说……”他表示热水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意,以后会每天送来热水,希望能为防控疫情奉献一点微薄的力量,他的暖心举动让防疫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在这个特殊的冬天里,热水温暖着工作人员,用行动温暖着寒风中的“逆行者”。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 篇5

近日,蚌埠市高新区公安分局在路面执勤的民警梁卿、王文凯收到一位黑发中嵌着些许银丝的阿姨送来的热水。阿姨每天都会带着一个装满热水的暖水瓶,来到梁卿、王文凯执勤的东海大道与嘉禾路交叉口的卡口,为他们送上热腾腾的开水,至今已经连续5天了。阿姨说:”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看到民警在室外严寒的天气里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感到他们特别辛苦,于是就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也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热水在寒冷的冬日温暖了执勤民警的心。

通过聊天,梁卿才知道阿姨名叫周维荣。听到这个名字,梁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不禁联想到“蚌埠好人”、“蚌埠十大孝星”周维荣。梁卿百度搜索关于“身边好人”周维荣的文章,所附照片与眼前这位送热水阿姨竟是同一人。知道周阿姨的往事,梁卿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周阿姨的关爱让梁卿、王文凯心中特别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的决心。

向周维荣阿姨敬礼!向支持关心公安工作的人民群众点赞!我们的城市,正是有了许许多多顶着凛冽寒风在各个卡口忠诚坚守的执勤民警和像周维荣阿姨这样默默献着爱心的热心市民,让创城工作就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聚集人心、传递力量。

冬日送热水新闻稿 篇6

11月29日我市迎来大幅降温,最低气温达-14℃。在阵阵寒风中,迎泽街道南内环二社区的核酸采样现场,出现让人感动的画面。妈妈带着孩子、老人拄着拐杖,将暖水瓶、热水袋送到防控人员手中,暖暖他们已经冻僵的双手……

当天清晨7时许,核酸采样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已经在寒风中开始工作。当天气温极低,不一会儿,大家的手脚就冻僵了。棉签袋撕两三次才能打开,面罩上呵出的气已经结了冰……

看到这一幕,中行宿舍、菜园小区、寇西36号院、光明小区等小区的居民做完采样后,返回家将热水灌入玻璃瓶,递到防控人员手中,还有的拿来暖水袋塞给防控人员,甚至几岁的孩子也在妈妈的带领下,为大家送来暖水瓶……“快暖暖吧,看你手都冻僵了!”天气太冷,瓶中的热水很快就冷却下来,中行宿舍的居民马丽用电水壶热好水,隔一会儿就下来为大家换热水。还有的老人在微信群中吆喝大家:“没做核酸的邻居赶紧下来吧,防控人员也是孩子,需要大家的呵护……”

天气很冷,但听着一句句暖心的话,收到一只只普通却温暖的玻璃瓶,防控人员心里非常感动。“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才能赶快打赢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