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反思优秀1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
《桂花雨》课文 1
桂花雨
琦君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小加入图片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桂花雨课文解析
一、走近桂花
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名花,桂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桂花变得很多,一般把开黄白色或淡黄色花的称银桂;开黄色花的称金桂;开橙色花的称丹桂。其中八月桂香气最烈,是桂花中的上品。此外还有花香较淡,但能多次连续开花的四季桂。
中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耐寒,所以分布很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地栽培最多,湖北咸宁、广西桂林更是盛产。
桂花树高可达10米,树冠球形,树干粗糙,叶大浓绿,四季常青,树姿挺秀,可称得上是重要的庭院观赏花木,也可盆栽或插瓶观赏。每到仲秋时节,桂花开放,花香浓郁,让人心情舒畅。桂花的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除了能供人观赏外,还有多种用途:桂花具有镇静止痛、通气健胃的作用。桂花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桂花食品主要是吃花瓣。桂花还能入茶、酿酒。桂花茶是我国特产,历史悠久;桂花酒甜中带香,嫩黄的酒色中带着淡淡的翠绿,晶莹剔透,让人惊奇。
二、课文理解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赏析]通过双重否定句式“不说……没有不……”,间接写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浓郁的香味;而一个“浸”字,更是将桂花香的无形却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赏析]作者的高喊,直接点出了桂花香,虽然没有下面描写桂花的多,但是透过桂花从枝头落下来,落得满头满身都是,真像下雨一般,可见桂花的多与香。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赏析]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个“沉浸”,说明桂花让全村人分享它的香,共享它的花。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让人魂牵梦萦的桂花,在全村人心目中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摇花乐的。
4、“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赏析]作者没有一下子描写摇桂花,而是欲擒故纵,采用铺垫的手法。“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这就为下文“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埋下了伏笔。
5、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摇。……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赏析]作者摇桂花和摇桂花后的“铺、抱、摇、拣、铺、晒、收、泡、做”等一系列动词,充分体现了摇桂花和吃桂花的无穷乐趣。
6、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的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赏析]檀香与桂花的香混合在一起,让人的心灵非常沉静,就像进入了仙境一般。父亲的诗虽不见得有多高明,但在作者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诗中的“甜”字直接点出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带给小作者心中的甜蜜,连做的梦都是甜的!可以说,桂花伴随作者尽享美好的童年生活。父亲的诗从侧面反映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和心灵祥和的美好境界。
7、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赏析]通过对比,显示出家乡金桂的香。其实,外地的桂花未必真的香不过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金桂的母亲心中的地位是他乡的桂花无法取代的。那摇花的快乐,那父亲的诗歌,以及全村人的甜蜜,都融在金桂的香味之中了。母亲心中那份金桂的甜蜜、寻份家庭甜甜的和睦情、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见到桂花,闻到桂花的香味,引起的是母亲的乡愁,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极乐世界。
8、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身心奉献给人类的精神也留在了作者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融化在作者的血液之中了。
《桂花雨》 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 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情地朗读课文。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我知道了“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5、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内。
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生1:“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体会到桂花是精致的小花,会散发着那样迷人芳香,让人快乐?)
生2:第五自然段内容中的“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我体会到作者急切地盼着摇花。
生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体会到“没有不”表示“都”,“浸”字感受到桂花香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十几家邻居”说明大家不用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香。
生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我从“全年”感受到不光是开花季节香,人们还把桂花做成了各种食品后,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整个村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做的桂花糕、桂花茶,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
生5:“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的体会是“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乃至是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
《桂花雨》教案学案设计 3
案例: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ma)!"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儿找到"摇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找到了在心里反复的读,反复的品味。
生:"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这句话中没有"乐",你能找到"乐"吗
生:"缠"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师:"缠"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快乐呢
生:"缠"字写出了作者的向往之乐,作者迫切地想要摇桂花。
师:好,老师来当"妈妈",谁来缠缠看呢
生:(娇声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你开始急了。
生:(撒娇般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你迫不及待了。
生:(皱眉着急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生:(欲哭似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哟!看你无奈地都快要哭了。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
生:我想早点看摇桂花的情景。
生:我想看看那桂花落下的美景。
生:我想闻闻那香香的雨。
师: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生:这是一种喜出望外的快乐。
生:这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快乐。
生:这是一种极度兴奋的快乐。
师:(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让我们一起(配乐)朗读这段话:(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此时,你就站在桂花树下,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了哪里呢 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桂花一阵阵地落下来,落在我的头上,啊!好香啊,我的头发都散发出香味了。
生:我把脸仰起来,让桂花落在我的脸上,细细的,柔柔的,我的脸就变成"香香脸"了。
生:一朵朵桂花落在我的肩膀上,像停留着一只只可爱的小蝴蝶!
生:我摊开双手,桂花就落满了我的手心,闻一闻,一股清香就钻进我的鼻孔了。
生:很多的桂花像小星星一样从树上顽皮地跳下来,有的钻进我的脖子里,香香的,痒痒的。
生:满天的桂花从空中飘下来,把我的全身撒满了朵朵金色的桂花,我都成桂花香人了。
……
师:是啊,那么多桂花落在了身上,脸上,有的还非常顽皮,钻进了衣领,桂花越落越多,就如一阵阵香香的雨。此时,你的心情如何呢
生:高兴!
生:开心!
生:兴奋!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这句话:(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深情地)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终于看到桂花雨啦!沐浴着这桂花雨,我都要陶醉了!真是太美了呀!
生:那朵朵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我跳起来喊:"太好看了!"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
生:我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愿望,看到了迷人的桂花雨,真想这一刻永远陪伴着我。那黄色的小花落满地,就如铺了金子一般!
师:好,那就让这一刻在你的心
生:飘落的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生:啊!桂花真香呀!飞舞的桂花如同金色的雪花。这幅美景让我陶醉,真想天天闻到桂花香。
师:你们想象真丰富呀!桂花雨在你的眼中又变成了桂花雪。真的陶醉了。
反思:
读琦君的《桂花雨》,真的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有以下两点感受:
1,利用文章"空白",引发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通过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像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样的句子读读,然后结合文字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来唤起学生充满诗意的想象,引起心灵和感情的共鸣,学生都有淋雨的经历,让学生由雨联想到雪花飘落在头发,脖劲的情景,现在是有着浓郁香气的桂花纷纷扬扬飘落,更具有诗情画意,通过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获得许多动态生成资源,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了升华。
2,将语文活动融入生活
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她对桂花的喜爱。课堂上我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学生经验就丰富多了,有的撒娇般地,有的迫不及待地跟着母亲跑前跑后,有的皱眉着急,有的欲哭似的。让学生联系生活来体会,学生的感悟也会更深。
本堂课让我更深地感受到语言的训练,思维的训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桂花雨》教案 4
6、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备课中发现,两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是写秋景,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也有相同的,如“霜、枫”。都不是单纯的风景写真,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两诗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都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的,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
自古文人多悲秋。张断也是其中之一。《枫桥夜泊》只一“愁”字,就透露了心情。也有例外的,有如刘禹锡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不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宽广豪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么?
教学时,我摒弃了以前教了一首再教一首的做法。两诗同步教学对比领悟诗情,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细读,结合字理,理解诗意
课始,出示古诗两首。很多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初读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还有哪些诗句意思没读懂,请提出来。这一环节很重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的问题,定向,讨论。学生提出的大多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结合字理,进行识字,顺便疏通诗句的意思。学生的焦点问题之一:”愁”,重点指导:1、拆字组合启发学生灵活识记:看到天大旱,田野里的“禾”苗像被“火”烧焦一样,农民“心”里很“发愁”。2、出示宋吴文英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理解诗句意思,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远上寒上石径斜”让学生在图上作图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桂花雨》 5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桂花雨》教学反思 6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每次一写到自己的家乡,总是受不住笔。嘿嘿……言归正传,我觉得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学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孩子"学"的引导。我们一直在提倡生本课堂,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在充分自学中思考、记忆、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才扎实牢固。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多一些的理解与表达的空间,让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去尝试,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桂花雨》 7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或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响亮。
3、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见过雨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生读课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桂花雨是什么样的?
3、作者笔下的桂花雨是否和同学们想像的一样,赶紧打开课本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默读全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的音,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词语意思。
(3)读通课文,并能大致地讲讲课文写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左右 新鲜 感谢 尤其 吩咐 帮忙
仔细 姿态 沉浸 即时 拣去 糕饼
① 指名读,正音。
②哪些词语你已经理解了?
③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④齐读。
3、质疑问难
(师介绍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日年生,浙江永嘉人,现当代女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1949年到了中国台湾,曾在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来定居美国。出版的散文集、小说集和儿童文学作品有30余种。)
4、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四、指导书写
同学们,在今天所学的词语中,有没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一下你的伙伴的?
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钢笔描红
2、硬笔习字册。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感悟:体会“我”“摇桂花”时的心情
1、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
2、体会“摇花乐”。
(1)体会想摇花的急切。
请同学分别扮演“我”和母亲,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
(2)体会“摇桂花”的快乐。
①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②根据“铺”、“抱”、“摇”等动词,表演摇桂花的动作,体会“摇花乐”。
③抓住“喊”字,指导朗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学生可能有过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
朗读要求:语速较快,读出兴奋和快乐。
3、表情朗读,全班同学品评,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精读感悟: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1、为什么“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2、为什么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仿照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
(如:“外地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外地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3、指导朗读:语气舒缓,读出其中的怀念之情。
(三)精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1、用“每到……,我就会想起……”说一句话。
2、指导朗读。
要求:语速应该舒缓一些,以体现对童年、故乡的无限遐想和怀念。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爱桂花
摇花乐怀念、热爱家乡
母亲爱桂花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2、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3、小练笔:学着作者的写法,试着写写自己小时候的难忘经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读好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小朋友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场面?
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并请学生来评一评。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二、体会作者情感
1、体会作者: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2、体会情感:我这还有个例子,琦君不仅对周围的人很好,她对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关注,她知道自来水中的氯对兰花不好,便总是提前两三天把水晾好,再浇。而且每天用温布把兰花叶子上的灰尘擦去,她就是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说让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吗?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
3、联系实际:回忆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三、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布置作业:课后你们可以写一写童年的趣事,也可以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
11、 桂 花 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难点的句子,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难点:理解母亲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或者是难忘的事情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简单交流)
童年是有趣的,也有很多难忘的生活片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说的就是作者童年最难忘的(板书课题:桂花雨)
2、师:桂花你们见过吗?(出示桂花图片)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美美地读一读。师可简介作者琦君以及她的一些作品及特点。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寻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吧。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读的要求:⑴、将课文读通顺、流利;⑵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事?)
2、检查读书情况。(让学生汇报自己读书中遇到的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句子,做小老师指导大家练)(指名分节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争取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教学生字,练习书写。
重点指导:拣 帮 尤
四、学文第一节
⒈读了这一节,你了解了什么?
⒉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校园里的桂花树,想想它的姿态有什么特点?桂花的形状怎样?用一段话写出你眼里的桂花树,表达出你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桂花雨》这篇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通过课后的观察,同学们把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赏析部分优秀作品)
3、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不仅体现在对其形其味的观察中,还表现在哪里?(摇花乐)
二、体会“摇花乐”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花”乐的心情?画出来读一读。
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可通过“老是”“缠”的理解,运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练习朗读好这一句。)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觉得用力摇桂花树一定很好玩。所以是“使劲”地摇)。
3、桂花纷纷落下,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读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什么?漫天桂花飘落,我们在桂花的海洋)(出示flash)看,这就是纷纷落下,这就是满头满身,谁来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沉浸在桂花雨中的我和母亲)
4、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喜欢桂花雨的香味。)(真的下雨吗?下的是桂花。)假如当时你站在作者身边,你也会这样喊吗? 桂花雨真美,摇桂花真乐,老师也想读。(配乐范读)谁来评评老师读得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再现摇花乐的情景。(集体读)
5、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体会出一份如桂花香般悠远的思乡情。)
师:童年生活里那场纷纷飘扬的桂花雨,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化作一份思乡情,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
三、感受“思乡情”
1、故乡的桂花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对于母亲来说是怎样的感受呢?母亲是怎样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2、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重点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第四节)
(因为大家都用桂花来做糕点,而桂花是母亲分给乡亲们的。)(这是一种分享的喜悦。)谁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
这里是不是可以穿插原作品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呢?母亲每天都摇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因为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母亲想的是谁?)这就是乡情。我们分角色再现一下这个情景。
(3)可是母亲一看天上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因为,母亲不希望桂花被台风吹落。)(如果刚才是担心,那么这里应该是“紧张”。)[浓浓的乡情飘满了整个村子]
(4)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这一部分展现了一家团聚时其乐融融的情景,一份浓浓的亲情也是故乡难忘的回忆)
师: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师小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让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四、拓展阅读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散文集〈桂花雨〉,希望大家能从中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课前思考:
《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授后小记
桂花雨的第一课时我是让同学们回忆童年趣事导入的。目的是能让同学们对课文中作者的童年生活有兴趣,可以让他们产生探究文章的欲望。不过我在这边花的时间稍微长了点,下次我会注意。今天我还首次使用了课件,虽然做的不好,但也算一次尝试。我用多媒体放映桂花的图片给大家看,再结合了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下对桂花的了解,以激发学生们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教学生字方面我可能总是单一模式,以后会尽量改进。张老师指导我第一课时还是生字和朗读为主,朗读这一块我日后还有待加强,而且不光是读了就过了,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同学们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悟课文,体会文章的真谛。对小学生来讲,一味的问答并不能让他们了解课文,即使问题明白了,也是暂时性的,还是要通过不断阅读才是学习文章的最好办法啊。
教前思考:
本文的教学主要流程:
一、读题解题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评价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质量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自学这一环节
三、精读课文,解决几个重要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与强化
1、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桂花雨》教案
1、 板书:雨,你知道哪些带有雨的词语?(学生讨论)
2、 那么你们见过这样的雨吗?(板书:桂花)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很美的课文,中国台湾的现代女作家写的:桂花雨。介绍作者:。
4、 看了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5、 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6、 学生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者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7、 同学们读的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到“摇桂花”这个章节)
8、 是的,这也是作者印象最深的童年趣事。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9、 “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10、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摇桂花”这段文字。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时候的欢乐。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对话:“摇桂花”对我来说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学生点评读的好不好?指点抓住“缠”来读好这句话,然后分角色朗读。从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摇桂花的快乐?抓住一系列动词来体会小作者的快乐。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1、你知道乐的原因是什么吗?
12、 再读这段话,画出描写作者摇桂花的有关语句,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13、 播放课件。
14、 同学们,桂花摇落时的情景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出示语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香在哪里?联系前文的句子读读。
15、想象一下桂花雨和春雨的感觉。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16、指导朗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7、 读课文中描写爸爸妈妈的语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8、 出示母亲的话,交流妈妈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9、 再次出示最后一句讨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20、 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21、 老师朗诵一首《乡愁》出示这首诗: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听课感受
今天张老师连上两节课将桂花雨完成。从质疑课题导入,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学课文。课堂上张老师让同学们将课文分层,再了解每层的大意。之后又细细分析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们一起将整篇文章疏通。然后再用多媒体放映一些比较重要的句子,让学生们认真品读,感受句子中透出的作者的心情。张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句子补充题,让同学们填出后半句。主要也是让他们模仿书中的句子,仿写。可能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度,因此回答的不是特别好,可能是因为没有亲身体会过的缘故,所以说起来有点空。第二节课的时候,张老师主要是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了书中的那首小诗,注意朗读时的感情还有理解它的意思。然后又和同学们探讨了本篇课文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不光要读懂作者对桂花的热爱和对童年回忆的怀念,更要体会到作者和他母亲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读,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桂花雨》 8
一、直接揭题,介绍作者。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琦君。
二。初读文本、提炼主线。
1.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碰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学生字:箩,注意读音,分辨箩和筐。
3. 这是一篇散文,跟我们平常学的记叙文不同。作家冯骥才曾说过(出示课件):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那琦君写《桂花雨》是想表达哪种令人深切难忘的感受呢?快速浏览课文,你觉得课文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受,值得我们细细斟酌、回味的?请划出来。
三。闻香识花,解乐悟情。
(一)版块a——【闻花香】
1.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读懂“这里的桂花”?
(1)“这里”指哪里的桂花?——(杭州小山的桂花)
(2)请你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杭州的桂花香的?
出示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重点词:“香飘十里”“全是”
指导朗读。
3.读懂家乡的桂花香。
杭州的桂花够香了吧?可母亲却说: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那么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让母亲如此地念念不忘呢?请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随机渗透读书方法:划、圈、写)
第一处: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重点词:太、可是
让学生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第二处: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是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你从哪个字、哪个词读出了桂花的香味?
重点词:
“至少、整个村子”,说明范围广。
“没有不”,句式变换。
“浸”,说明程度深、时间长。
“全年”,说明时间长
随机指导朗读。
4、师总结过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过渡:除了闻花香,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家乡的桂花如此念念不忘?
(二)版块b:——【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板书:摇花乐
(2)闭上眼睛想像,然后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你所看到的情境。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反馈评议。
(4)指导朗读。
(5)我们不停地摇呀摇,我们摇下的仅仅是桂花吗?我们还摇出了什么呢?
2.小结: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过渡:其实,除了“闻花香”和“摇花乐”这两部分,还有什么也让母亲对家乡的念念不忘的?
(三)版块c:——【赠花情】
1. 从母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 母亲送给乡邻的仅仅是桂花吗?(乡情、邻里情)板书:赠花乐
3. 母亲在这赠花的过程中,也在收获着快乐,收获着邻里之赞,家乡的
桂花里透着浓浓的乡情啊!所以母亲才说——
5. 小结:再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四)版块d:――【护花乐、爱花心、品花味】
让学生找句子体会母亲的爱花之情、品花之美、护花之乐、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师总结回归中心句朗读。
四、拓展延伸,体味乡情。
1、配乐:思乡情。许多年过去了,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故土,当人们说到杭州的桂花最香时,琦君会说:
(1)日月潭的水真清时,她会说:
(2)桂林的山真美时,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亲时,她还会说:
……
师总结,板书:思乡情。
2、其实在《桂花雨》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学到这里,你觉得让琦君魂牵梦萦的还仅仅是桂花吗?那还有什么?
五、前后对照,概括特点。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没有直接表达他的思乡之情?那么她是通过什么表达的?
是啊,作者将这份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深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录这中。(指板书)但在这平常的生活记录当中,我们无不感受到她对母亲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所以作家冯骥才这样说道: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板书设计:
闻花香 散文
桂花雨 摇花乐 思乡情 琦君
赠花情 箩筐
…… 先抑后扬
《桂花雨》教案、反思 9
《桂花雨》这篇文章通过对儿时“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回忆,表达的是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但文中没有一句思乡的语句,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怎么引导学生们体会呢?有些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不难理解的事,可是对于孩子是有些难度的,这正如思乡之情。如果没有离开过家乡,没有离开或亲人,是很难体会的。教学时我通过启发学生通过体会乐,而再来体会这种乐已经在留在记忆里了,来体会那种无法让时间返回的思念之中。我在“乐”字上做文章,充分开掘本文中的摇花之乐,天伦之乐,丰收之乐吗?这样做,一来,可以统率教学,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童年的那份快乐,二来,顺利成章地解决“思念之情”:因为桂花给童年带来的是快乐,因为快乐所以难忘。
关注课题《桂花雨》,不难发现思乡之情是蕴涵在回忆“桂花”之美好,“摇桂花”之乐、之趣的过程中的,所以细细品赏摇桂花之乐是很重要的,是重点,作者思乡之情只有在学生能真正感受这种美好与乐趣之后才能顺利体会。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的应该是摇花之乐,而思乡之情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如果避开摇花之趣,一味让学生体会思乡之情,那教材对学生而言距离就拉远了,趣味也少了。而对于学生而言也必须先人“乐”入手,因为即使琦君童年“摇桂花”时,她也不可能深刻地知道什么将来的“思乡之情”,所以我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我始终抓住“乐”字做文章,引导学生体会“我”摇花的快乐、父母摇花的快乐、全村收获桂花的快乐,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品读,读出情,读出意,从而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感悟作者浸透在文字之中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教学中,我最大的困惑便是思乡情的把握尺度,怎�
《桂花雨》教案学案设计 10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师:你们熟悉桂花吗?谁来讲讲桂花。
生:桂花的颜色有很多种,红、黄、绿……花瓣是十字型。
师:是的,桂花有很多种颜色,红、黄、绿……花瓣是十字型。
生:特别香。
师:香气扑鼻。
生:有很多品种,有丹桂、金桂……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一生漂泊。他生于温州,11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中国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温州,86岁回中国台湾居住,现年89岁。就是这样一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久久不忘家乡的桂花,久久不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
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师:拿起书,一起走进去吧!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认真地朗读。
师:通过刚才的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生: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生:桂花在中秋节前后盛开。
师:盛开时特别香。
生:如果是被风雪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生: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师:你读懂了。
生:母亲很想念家乡的桂花。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齐读这一句话。
师:谁能读懂“这里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怎样的桂花?
生:香飘十里的桂花。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儿?可以猜猜。
生:花园。
师:对,桂花园,桂花的花园。最有名的就是这座小山,名叫“满觉陇”。清朝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
生齐读“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师:可母亲说,这里再香也比不上家乡。家乡桂花到底有多香?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划下来。
生: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一起读读它。
生: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句子打在屏幕上,你们把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学着他,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慢一点,轻一点,再来读读。
1、品读“浸”。
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浸。
师:好好品品这个“浸”字,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浸”的味道来。
师:杭州小山的桂花香飘十里,为什么家乡的桂花不用“飘”呢?用上“飘”读读。想想为什么?
生:用“浸”更体现出桂花的香气。
生:体现出桂花香气散发的地方更多。
生:桂花香气时间比较久。
师:有多久?
生:全年。
2、品读“全年”。
师:去掉“全年”能换上哪个词?
生: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
生:一个月;半年;十二个月;每年;几年;整一年;每天;每一个季节。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十二个月,整个村子——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
每个月,整个村子——
每一天,整个村子——
师:这一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桂花的美丽。
师:桂花美啊!
生:花的香气。
师:桂花香啊!
生:对桂花的感情。
生齐读。
3、品读“整个村子”。
师: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整个村子。
生:村子里的每样东西,包括每个人。
师:哪些人?
生:村民、妈妈。
生:鸟儿、动物。
生:村子里的花鸟。
生:每一样物品。
生:桌子、椅子时间久了,也会散发出香气的。
师: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生:摇桂花。
师:谁来读读?
生读第六小节。
师:很棒,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花的香。
生:花的多。
生:摇桂花时的乐趣。
生:桂花的美。
生:作者喜欢桂花。
师:感受也读出来了。哪个句子特别让你有这种感觉,读读它。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摇啊摇”读读这三个字。
师: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好香的桂花在哪儿?再读。
师:不着急,你可以读得很好,再读读最后一句。
师:一脸的桂花,真乐了,再读。
师:琦君家的院子一圈都种着桂花,让我们看着课件,一起帮他摇。
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同学们,你们摇啊摇,摇出了什么?
生:摇出了乐趣。
生: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
生:摇出了快乐心情。
生:摇出了童真。
生:摇出了自己的快乐。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师:这桂花的香啊,这桂花雨就像雨,也浸透了整个村子。仅仅只有桂花香吗?还有什么?
生:菊花。
生:路边的小草小花。
生:身上有桂花的人香了。
生:妈妈,村长,村民都香了。
生:整个村子都香了。
生:桃花香了。
生:糕饼香了。
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了,他们的话也香了,他们的生活也香了;我的思念也香了,我的生活香了,我的心儿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
生:“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透过花雨,体悟思乡。
师: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节,我家乡的桂花也香了,我想起了——
师:这个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
生:故乡的村民、小伙伴、妈妈。
生:故乡的糕饼。
生:胡家老爷爷,林家老婆婆。
生:一草一木。
结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实录)
《桂花雨》 1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考的凭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3、注重人文精神的教导,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碰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直接板书:桂花 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
2、有一位中国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仔细、认真的读一读。注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现?
(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
(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陶醉一下。
2、过渡:是啊,桂花如此美,如此的香,但是,作者却没有把课题叫做桂花,而是桂花雨,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看看使作者最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
三、重点感悟,感受摇花乐
1、谁来说说,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3、品读句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1)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
(2)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
(3)知道要提前摇桂花,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开心)
4、 好,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1)指名,你在桂花树下摇得欢吗?你来喊一喊。
(2)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
(3)好美的桂花雨啊,谁站起来感受感受。指名读整个句子。
(4)桂花树大,桂花又多,琦君一个人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5)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们想到了什么?请拿着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6)在学生的回答中生成朗读。能读出你的思念吗?能用朗读表达你的( )情感吗?你能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读出来吗?你也试试吧……
(7)过渡:香飘十里的桂花,缤纷下落的桂花雨带给我太多的快乐了,我想这便是作者把课题称作“桂花雨”的真正原因了。(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杭州。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每次赏花回来,琦君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品味生活,感受乡愁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说句实在话,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琦君院子里的桂花香?你能用文中的句子说明吗?
2、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3、小结:桂花里有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4、结束语: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香 ! 乐
情
课后小结:
桂花的香是作者一家人爱桂花的情感源头。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桂花的感情,才能为下文的摇桂花做好情感铺垫。所以我从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入手,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在逐句知道学习“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等语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体会桂花的香,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从而很自然的就过渡到摇桂花的“乐”。
《桂花雨》教案学案设计 12
其实这篇课文如果叫余老师来选,我真的难以取舍,我学得每一段都非常优美。那种朴实的乡村生活,还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实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三)适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1)评价作者。
生:我觉得她是个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
生:对故乡有很深情感的人。
生:她爱那些对她好的人。
生:很有感情的人。
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是吧。
生:他爱自己的故乡,爱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
师:她是说若能割舍这些,她宁愿此生永不在写。
生:我想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关心他的人。
师:她母亲和父亲的种种美德打动了作者。我这还有个例子,琦君不仅对周围的人很好,她对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关注,她知道自来水中的氯对兰花不好,便总是提前两三天把水晾好,再浇。而且每天用温布把兰花叶子上的灰尘擦去,她就是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说让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吗?
(2)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
生: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生:还有父亲指指点点地教她认各种花。
师:也就是父亲对她的教诲。
生:任何发生在她故乡的事。
师: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生:家乡的乡亲们。
师:对,有家乡的亲人,伙伴,朋友。
生:还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时的情景。
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真好。
生:还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3)回忆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师:好。在你们以往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一些难以割舍的片段呢?说说看。
生:我那次和家人去九曲溪边玩,我和弟弟脱了鞋,在河滩边捡石头,那天我们都很高兴,这很难忘。
生:我也忘不了一些人,以前住的宿舍有一些小朋友,那时我们玩得很开心。
师:哦,是童年的一些伙伴。
生:我以前住党校,下面有一条河,我和我爸爸去河边玩,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后来还是我自己抓住岸边的石头才爬上来的,从那以后我竟然学会游泳了。
师: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竟让你学会了一样本领,有意思,不过大家可别轻易去尝试哟。
生:有一次,爸爸睡着了,我却把他吵醒了,他把我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休息的时候吵醒他了。
师:也有点不愉快,不过给自己提了个醒。
生:我奶奶家的狗死了,我很伤心。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太婆总是给我讲故事,现在他已经去世了。
(4)师小结,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师:说起这些总是让人有些伤感。曾经有人对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评,说她不能忘却旧事。我们知道琦君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周围的亲人,朋友,花木草树。她说,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忆中,而是这些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信心与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三、走出文本,开拓视界。
师:好,最后咱们走出这让琦君永生难忘的桂花雨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走出)
生:我认识了一位非常爱自己故乡的人。
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要象琦君那样记住自己的故乡,还有自己童年一些难忘的事。
生:我了解了摇花乐,我也要去尝试一下。
生:我不是浦城人,但学完这课以后,我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好多糕饼。
生:我们要象琦君那样有爱心。
师:对,用仁厚的胸怀去包容周围的一切。
生:要学会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也溶进去,做到"句中有情"。
师:啊,你是从写法的角度来谈的,非常了不起。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课后你们再去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写写读后感,有兴趣的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桂花雨的画面画下来。下课!
生:老师再见。
课后启示——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首先,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如《桂花雨》就是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如父母的与人为善,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当这样的生活图卷,作者的悲悯情怀,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对作品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师生相约共同朝那个目的地出发,这是个美丽的约会,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当交流体会时,教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一起谈阅读的体会交换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就是阅历比他们更丰富的师长,纠正他们的错处;当学生的见解非常高明之时,教师可以谦虚地当他们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当学生伤心沮丧时,教师应该象父母亲人一样鼓励他安慰他;当大家开心时,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样谈笑,玩耍……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课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资源了,正如生活无法被设计一样,课堂上会出现什么谁也无法预知。如在交流时,学会谦虚地倾听,学会自信地表达;在他人表现胜过自己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喝彩;遇到好文章时,学会感动,学会关心他人的命运;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遇到难题时,学会质疑,学会求助;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谅解;出现失败时,学会坚强,学会反省,学会随,学会乐观……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生命的价值,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形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和自由。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象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桂花雨》 1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准备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桂花图) 读到“桂花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出示动画桂花飘落的情景)
师:多么美好幸福,快乐的场景啊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文字中美丽的桂花雨
二、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检查班级朗读困难生的读课文情况。在读中认识“箩”和“杭”两个字。
三、明确课文自学要求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怎么学呢?
自读提示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再和同学们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四、学生自学,老师引导
1、自学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快乐一: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像的雨啊!”。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来朗读。
快乐二:“把桂花送给相亲们”的句子
快乐三: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师:小结:原来这快乐有外在的摇桂花的欢快的场景,更有内在的浓浓邻里乡情和香在人们心中的美好感受。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引读课文至“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是啊,家乡的桂花才一棵,而杭州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飘十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怎么回事呀?
(2)再回读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把体会到的说出来。
出示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一样的味道。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的喜悦,馈赠桂花的快乐,亲手做的桂花食品的美味,桂花茶的飘香,孩子们摇桂花的快乐场景……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杭州的桂花虽多,虽香,那只是看到闻到,而家乡的桂花是母亲全部的情感。母亲难忘,我更难忘。难忘家乡的桂花,难忘家乡的花草水鸟,难忘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乃至一切。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直至读完全文。
好一个“又”字啊! 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课件桂花雨)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五)拓展延伸,感情朗读全文。
1、师:同学们,老师读过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她一辈子最爱的就是亲人,朋友、花草树木,现在推荐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记”就是这样写的:(配乐朗读)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师:是啊!乡愁,是人类永恒而常新的话题,作者琦君把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在童年摇花的快乐中,读后令我们回味悠长。
2、在《江南桂花雨》的乐曲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抄写目标中的词语
板书: 桂花雨
浸 香甜在心里
快乐 摇 童年的美好 比不过(浓浓思乡)
送 邻里的情感
……..
《桂花雨》教学实录 14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人教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7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这一学习目标融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如认识生字、读记词语是知识维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学习课文的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又和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一样,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感情渗透的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但同时他们的语文素养现状决定了他们很难对语言文字形成丰富的想象。因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采用“ 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开课伊始,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桂花的印象。然后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激趣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分同桌轮读,评议,保证学生能扫清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之后,向学生提出:“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经历智慧碰撞,在不同视角和不同个性的解读中,丰富想象,形成画面,使文中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画面能真正地鲜活起来,文本的形象能真正实现立体化。
形成画面之后,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的快乐,此时再回归整体,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便显得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
在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内容得到沟通,既即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心与课文融为一体。
(五)、作业
作业布置学生写一写童年的趣事、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由阅读走向习作。
《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九个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
1、激趣导入。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课题读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组织与同学交流,把课文读得更好,并将自己得疑问和同学互相探讨。
3、检查初读情况,学习字词。老师请个别学生读各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正确读字、句、段。
4、指导弄清各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这个复习,主要是复习学过的字词,特别是课后要求掌握的八个词语,还要复习课文的叙述内容,帮助学生再次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句子,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中,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的特点。
2、重点是学习第二部分,要理解摇桂花的乐趣。
在学生读了这一部分后,引导讨论: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这得从全家人的活动,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体会。
(1)找出每个人的做法,分角色读读,有利于认识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体会内心共同的喜悦。
(2)交流各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指导感情朗读。重点理解我摇桂花时的动作和话语,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和父亲随口吟诵的那首诗,体会一家人对桂子丰收的喜悦。
(3)联系实际,了解桂花的作用。
(4)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个总结,谈谈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摇桂花的乐趣。并进一步进行朗读。
3、在总结第二部分后,学生对作者怀念童年时光的感情是不难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点应指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这段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要认识到,此时的母亲已经远离故乡,当母亲看到外地的桂花时,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可以看到母亲在想念家乡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实在是太思念家乡,太热爱家乡,家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好在我班有好多学生也跟着父母远离了家乡,应该理解“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话。)理解到母亲的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课堂总结,深切体会
通过总结课文的内容,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复习课文,深切体会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样,学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这里,进行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并将此练
三、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桂花雨》教案 15
【教学目标】
解乐悟情( 尝花乐 赠花乐 摇花乐)
1、故乡的桂花到底给母亲和童年的我带来了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画面给我们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在旁边做个记号。
我们记忆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是哪一幕??
(一)版块A:——【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2)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仿佛看到了树下那一张张满是笑意的脸,老汉笑了,老奶奶笑了,伙伴们笑了;不停地摇呀摇,我们还摇出了什么呢?
2、小结: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过渡:记忆中难忘的还有哪一幕?
(二)版块B:——【赠花乐】
从母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
(2)小结:再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版块C:——【尝花乐】
过渡:摇花也乐,赠花也乐。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理解“浸”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从浸中读到了什么?
——(沉浸、沉醉、陶醉)
指导读出“浸”的味道来——指读。
2、理解全年(琢磨“全年”)
全年是什么?(365天)(春夏秋冬)(4个季度)(12个月)
全年是一年四季呀,刚才我们说摇花、赠花都是在桂花盛开的——秋季,怎么会“浸全年”呢(指板书)?
生答后,过年了,村民们吃着带着桂花香的糕饼,浸在了桂花的香气中;新茶上市了我们喝着满溢着桂花香的茶水;浸在了桂花香气当中。
3、想象移情:
假如,你也生活在琦君的家乡,假如你也生活在这样浓香阵阵的桂花树下,你还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练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乐)
4、回归重点句情感朗读。
(1)我们深深地沉醉其中——谁又能说不是全年浸在其中呢?
(2)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出“浸”的味道来——齐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小结:第三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主题拓展一
在原文中琦君曾这样写到:——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学到这里,你觉得让琦君魂牵梦萦的还仅仅是桂花吗?
难怪她在课文中写到: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于是,她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你觉得在琦君心里的这“桂花雨”该是一场怎样的雨?
(五)主题拓展二
许多年过去了,在琦君她88岁高龄时,她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
临终前她还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五。结课谈话
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她的其他的怀乡思亲散文:《春酒》、《月光饼》、《水是故乡甜》、《杨梅》、《双 亲》、《母亲》、《第一次坐火车》……对她临终前的那句话——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板书设计: 闻花
桂 赠花 思
花 摇花 } 乐 乡
雨 尝花 情
《桂花雨》 16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初审通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0页
教学目标:1、掌握“箩”、“杭”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摇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4、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边学习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形。
教学用具:字典、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有桂花糕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知道这些糕点是用什么做的吗?
生:……
师:对了,同学们,你们有见过桂花树,有摇过桂花吗?
生:……(展示有桂花树的课件)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作者家里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摇桂花的,摇桂花可是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呢,就像我们童年的趣事一样,摇桂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课题:桂花雨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们想知道什么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不懂的词语就查字典,一定要读正确、通顺。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发现那些生字不会读和写的?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发音,然后交换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然后思考一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雨的句子吗?谁最快找出来的,站起来告诉其他同学。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探究解疑,深入学习课文。
师:回答的很好。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齐读一下这个优美的句子。
(全班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课文录音,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顺便思考一下一下的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3、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4、画出作者描写摇花的句子。5、桂花有什么作用吗?
师:下面哪个同学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仔细看一下课文。
生:……
师:课文主要讲的就是作者回忆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师: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桂花,我们能用课本的句子来解释吗?
生:我是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的,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师:找的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发现了其他描写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的句子呢?
生: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以上两位同学找的都很正确,第二自然段就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还有桂花树的特点。桂花树有什么特点呢?
生:样子笨笨的,花形很小,味道很香。
师:回答的很正确,下面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一下这个几句子,我喜欢的是桂花,一二三读。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师:桂花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作者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生:摇桂花。
师:那摇桂花是不是很容易的呢?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呢?仔细读读课文,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形。
生:第四自然段写到,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作者觉得摇花是大事,不能马虎。
师:大家能想象到作者摇花的情形吗?观看一下幻灯片。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画出作者摇花的句子。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呢?
生:第五自然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桂花落下来的时候会“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呢?
生:因为桂花很多,而且它香飘十里。
师:相信现在同学们对桂花已经有一定了解了吧?桂花还有很多作用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生:……
师:很好,那现在齐读第六自然段,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桂花的作用。
生:桂花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并对课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
四、品读词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师:请大家朗读第五自然段,看这句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总是”两个字可以体现作者什么感情?
生:可以看出作者很急着想摇桂花,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师:那哪位同学可以像作者一样,用很着急的语气朗读一下这个句子呢?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
师:读得非常棒,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个句子的呢?
生:作者很开心,因为摇花对作者来说是件大事。能摇花了,肯定非常兴奋,而且那时候就快有台风了,需要提前摇花,所以使劲摇。
师:大家认为他回答的正确吗?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没有。读完的同学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生:像一幅很好看的画,桂花纷飞,香飘十里。
师:恩,回答得非常好,下面带着感情朗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
五、拓宽思维,体会作者感情。
师:下面听老师朗诵第七、第八自然段,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老师有感情地朗诵)
生:老师,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作者的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母亲热爱自己的故乡。
师:回答得很好,其实作者的母亲这样说,就很好地体现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的是既然作者的母亲那么怀念家乡,那作者呢?是不是和母亲的感情一样呢?
师:大家一起回答他,是还是不是啊?
生:……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六、课堂总结。
师:回答得很正确。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了吗?
(学生作答)
师: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下面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作者童年摇桂花的乐趣,齐读课文。
师:大家想不想认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呢?
生:……
(展示作者个人简介的幻灯片)
七、课后作业。
1、查找一下作者更多的个人简介,写在本子上,回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2、找出你觉得写的好的最好的句子,画上横线,并朗读几遍。
3、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下节课说给大家听听。
八、板书设计。
桂花雨
生字:箩(luó)、杭(háng)
作者喜欢的是桂花
↓
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
作者喜欢摇花
桂花作用:泡茶、做糕饼
由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体现了作者浓浓思乡之情。
词语解释: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从而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附课文
7、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桂花雨》教案 17
内容结构意图: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桂花树的事情。学习本文,主要应引导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发展点:学习从内容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结合课文想像补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入点:作者的“摇花乐”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四、 想像情境,感悟“思”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样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桂花雨》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重点句段,发挥想象,读懂课文描述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乡思亲等的情感。
3、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诗歌。
4、理解作家以“乐”写“思”的表达精妙。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读懂“桂花雨”
1、板书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3、师:现在你能说说这“雨”是怎么回事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纷纷”“满头满身”等处品读体会摇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
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二、质疑,理解“摇桂花”
1、教师质疑:这雨是怎么“下”起来的呢?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理解桂花是“摇”落下来的,补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
3、过渡:是的,通常花儿在开花时节格外需要人们去呵护,为什么桂花却要把它摇落下来呢?——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探究其中原因。
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摇下来的桂花完整、新鲜”和“自然谢落或被风雨吹打下来的香味差”两方面回答,并要求学生把两方面原因说完整。
【设计意图: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只强调个性化阅读,忽视理解的准确性,以致于到了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不得不再跟学生反复强调“标准答案”,形成课堂、考试两张皮。其实,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强调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为什么要摇桂花”,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准确。平时这样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比起考试前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
师:谁来用朗读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读相关内容,用书声音解决疑问。
三、品读,感受“摇花乐”
1、过渡:看来,成熟了的桂花就应当“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摇一摇吧!
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帮着……帮着……”“抱”“使劲”“喊”等字词体会“我”在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兴奋、快乐之情。
3、教师质疑:为什么“摇桂花”能给作者的童年岁月带来这样无比的快乐呢?再读第三、四自然段,潜心思考,品味文字。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理解:
l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乐事”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看来“摇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导学生抓住“缠”字。
(2)教师启发:想象一下,“我”缠着母亲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练习表演,教师抓住“老是”“缠”等字眼以及“我”和母亲的话进行互动表演。
(3)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体会到“我”在摇桂花前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表达“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这是全家人的“乐事”
(1)师:这份快乐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还是全家人的快乐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摇桂花给带全家人带来的“乐”?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于桂花的虔诚、父亲的诗兴。
(2)教师引导:其实,桂花给全家人带来的`快乐全藏在父亲的这首诗中了!(出示小诗)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讲讲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
组织交流:讲讲自己读懂的诗句意思,主要体会诗中表达的丰收之乐、全家欢聚之乐。
(3)小结:是的,桂花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全家团聚时的天伦之乐全都融化在这首诗中了!该怎么读好这首诗呢?
指导朗读小诗,感受丰收的喜悦、这是收获的快乐。
这是全村人全年的“乐事”
师:不止于此,桂花还在全年里给全村人带来了快乐!你读出来了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了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带给人们的芳香和喜悦。在些基础上练习朗读表达快乐之情。
4、摇桂花给“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使出全身的力去摇一摇桂花吧!
出示并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设计意图:“乐”课文的主旋律。围绕课文“摇花乐”这一核心句段,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从“我的期待之乐”到“全家之乐”,再到“全村人全年之乐”,字里行间把“摇花之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再来读这“摇花乐”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