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规章制度 >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实用3篇】正文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实用3篇】》

时间: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通用3篇)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 篇1

我校为了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保护学校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将我校进出校门管理制度制订如下:

一、家长进出学校制度

1、穿戴整洁大方,穿拖鞋、背心不能进出校门。

2、家长来校确须进校者,向保安说明情况,经同意后再开始办理登记手续。

3、学生学习期间各种车辆未经允许不得入内。若经允许入内,自行车、摩托车进出校门要下车推行,并停放在指定车棚内。

4、当家长给子女送雨具、钥匙等物件,可写纸条交给保安代送。

5、家长若将校内学生接出校外,须得班主任批准,经核实后才能出校门。

二、来访人员进出学校制度

1、来访人员来校确须进校者,经核实后办理登记手续。

2、登记时请出示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等有效证件,认真填写(来客来访单)。

3、当来访人员离开学校时,应及时将签有被访者姓名的回执联交于保安。

4、制止校区内吸烟。

三、学生进出学校制度

1、每周一至周五按作息时间提前20分钟到校,一般不能提早来校。

2、不准带与学习无关的书籍、玩具、管制刀具及危险品进校门。

3、不准将零食带进学校,校内不准吃零食。

4、课间不得随意出校门,学生出校大门必须有班主任批条。

5、去校外跑步或集体活动时,必须有老师领队,排队出校门。

6、不准翻越校门、围墙进出校。

xx中学

20xx年2月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 篇2

为了创建平安校园,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保护学校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将我校进出校门管理制度制订如下:

一、家长进出学校制度

1、家长来校,保安电话向被访部门或被访老师取得联系,如无必要进校,原则上在门卫处接待。

2、家长来校确须进校者,门卫电话向被访部门或被访人员取得联系,经同意后再开始办理登记手续。

3、登记时请出示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等有效证件,认真填写(来客来访事宜)。

4、当家长给子女送雨具、钥匙、学习用品、书籍、衣服、被褥、药品等物件,原则上一律不得进校,可写纸条交给门卫或值班老师代送。

5、家长的`交通工具一律不得进入校门。

6、家长若要将校内学生接出校外,须得班主任批准,经核实后才能出校门。

二、学生进出学校制度

1、原则上,住校学生在学习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进校后不能随意进出学校。

2、双休日,学生无特殊原因,不能来学校。

3、在学习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校内学生因事因病外出,须由班主任批条或请假条开具外出证明,班主任老师亲自送出校门,且当面和家长接洽或电函后,由家长带回;学生返回后,由家长亲自送至校门,且当面和班主任教师接洽或电函后,方能进入校园。

4、去校外集体活动时,必须有老师领队,排队出校门。

三、其他人员进出学校制度

1、在校内工作的临时工(包括食堂工作人员)、建筑工人、教师家属凭白塔中学临时出入证进出校门。

2、未得到有关部门或教师许可,学校谢绝一切推销人员进入校园。

3、外来联系工作或访友的人员由门卫电话向被访部门或被访人员取得联系,经同意后再开始办理登记手续后进入校门。

4、携带公物人员一律凭有关部门开具的证明进出校门。

四、车辆进出制度

1、教师及家属车辆一律凭新生中学车辆通行证方可进出,并按规定停放。

2、临时来校联系工作的车辆原则上不得进校,送货物的外来车辆必须填写登记单后方可进入校内。

3、非机动车进出校门下车推行。

4、机动车辆驶入校区禁止鸣喇叭,限速5公里,按规定道路行驶。

5、出租车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

6、凡运送校内财物出校车辆一律凭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名的出门单方可出校门。

xx中学

20xx年2月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 篇3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审核制度。

一、成立审核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职责:对进校园的课外读物做好审核,杜绝各种商业宣传进校园,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备案与登记工作。

二、审核要求

1、严禁教师以各种理由为学生订购或指定学生购买教辅资料。

2、各种刊物进入校园,须报请校长批准,中心校备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校园。

3、定期检查手机、办公电脑或计算机室电脑等设备。不允许携带储存不良信息的手机和电脑进入校园。

4、校园内不得张贴广告及商业宣传标语口号

5、上课期间严禁阅读与课程无关课外读物。

6、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均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7、要确保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要以“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为原则。合理选用课外读物,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8、凡未经备案审查的课外读物,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传播,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阅读未经审核备案的学习类课外读物。对违规传播、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责任人要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