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周记 > 清明节周记(通用7篇)正文

《清明节周记(通用7篇)》

时间:

岁月无痕,流水时光,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相信大家在这一周里收获不少吧,是不是该好好写一篇周记记录一下呢?周记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7篇清明节周记,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周记 篇1

主持人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中午好!你们的好朋友——红领巾广播台又来到了你们身边。本期红领巾广播台由我们四0二班为大家播音,欢迎大家收听!

主持人甲:我是四0二班播音员××*。

主持人乙:我是四0二班播音员××*。

合:本次播音我们为大家安排的栏目有校园快讯、“

清明节——我们的节日”专题、佳作欣赏、营养快线等。

崔:首先请听校园快讯:

孙:上周我校开展了以“法在心中,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校园学法童谣和格言警句的征集活动。各班同学纷纷投稿。下面请听我班同学的撰稿。

崔:黄柳写的童谣:题目:遵纪守法大家唱

好孩子,听仔细,争创“四好”要牢记。

上下楼梯靠右行,自觉文明守纪律。

脚步轻轻学小兔,大型活动有秩序。

课堂之上专心听,合作探究敢创新。

果皮纸屑不乱扔,爱护环境好习性。

过马路,左右看。宁等三分不抢行。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法规谨记心。

学法懂法你我他,争做合格小公民。

孙:陆宇轩写的童谣:题目:校园文明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课间文明做游戏,

你拍二,我拍二,同伴友爱记心儿,

你拍三,我拍三,互相谦让风格尚,

你拍四,我拍四,勤俭节约好品质,

你拍五,我拍五,克服困难不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比学赶超争上游,

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要谨记,

你拍八,我拍八,安全礼貌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爱护公物记心头,

你拍十,我拍十,遵纪守法好孩子。

崔:孙泽锴写的格言警句:交通法规记心胸,平安握在您手中……

孙:崔小敏写的格言警句:学法守法从娃起,利国利民又利己。

崔:下面是关于举办2010年××县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通知:本次活动以“家乡?校园”为主题,作品要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内网容要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健康向上,格调高雅,注重时代感、艺术性和创新性。本次活动共分四组,分别为小学一组(1-3年级)、小学二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作品长、宽不得超过80cm×80cm。作品背面请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学校、年级、年龄、辅导老师。书法作品以软笔书法为主,绘画作品形式不限。

孙:学校举办第二届读书节的有关通知:(音乐起)

崔:接下来是“清明节——我们的节日”专题。

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孙:是啊,下周一就是清明节了。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

崔:你算问对人了,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孙:还有吗?

崔: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网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孙: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踏青、植树,还有哪些活动呢?

崔:清明节还有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

插柳:清明节,民间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意为避免虫疫。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通过荡秋千来增进健康,培养勇敢的精神。

放风筝:表示对天下太平的祝福,也给自己带来好运。

孙:你懂得的可真多!

崔:在今天我们过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身的先烈们。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孙:无数革命先烈,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捍卫祖国的尊严,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没有烈士们的英勇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时光?苍天在上,英魂永存。我们不会忘记先烈,忘记历史!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振兴祖国!

合: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音乐起)

孙:下面是佳作欣赏:陆宇轩的数学小论文。

崔:最后让我们共同走进《营养快线》专栏。

孙:我的话题是“学生要重视早餐”。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学生的重要课程都安排在上午,早餐就成为上午学习的能量保证。前一天晚餐到第二天清晨,已经过去7-8小时,前一天晚餐的食物早已从胃中排空,小肠已

将其消化吸收,血糖也降到了最低水平,这时血糖水平已不能为上午紧张的学习提供充足的热能,也不能保证大脑对糖的需求。人会出现精神不振、全身无力,从而使学习效率低、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有人觉得已习惯不吃早饭,并未影响学习效率,这是一种假象。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请重视早餐,吃饱吃好很重要!

崔:我说的是春季饮食小常识:春季气温由寒转暖,阳气上升。人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协调统一。春季饮食上要注意清温平淡。1、主食要多选用大米、小米、小豆等。2、牛肉、羊肉、鸡肉等副食品不宜过多食用。春季蔬菜品种较多,应多选择各种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麦菜、苋菜、包菜、汤菜、萝卜等。3、应少吃高脂肪类的食物及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等。

合:祝同学们健康活泼,快乐成长!(音乐起)

清明节周记 篇2

一生一世的时宜有前世记忆吗? 目前在电视剧中,还没有明确的表示时宜有前世记忆,但是很多细节都可以让人猜测到时宜应该是记得前世的。

时宜听到周生辰的名字,急忙追上去打招呼,连连解释她刚刚配完一个电影,电影的主角也叫周生辰,没想到周生辰也看过那部电影,时宜主动向周生辰要联系方式,他刚刚从德国回来,还没有办理国内的电话卡,就把邮箱地址留给时宜。机场大喇叭里不停地催促时宜去登机,她只好和周生辰匆匆告辞离开。

从那天开始,时宜经常和周生辰通过邮件联系,两个人你来我往聊得很投机,却再也没有见过面,就这样持续了半年时间。闺蜜宏晓誉得知时宜和周生辰网恋的故事,就极力撮合他们俩!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虽然没有明明白白说时宜拥有前世的记忆,但是从侧面告诉观众,时宜就是前世的慛时宜。只不过现代的时宜,她姓时,因为她在上一世舍弃了慛姓,只愿来生做周生辰一人的十一,再去其他身份。

周生辰最后恢复记忆了吗? 周生辰最后结局恢复记忆也是没有的,他也没有记得前世的事情,是他看时宜写的小说才知道的,就说相信时宜说的一切!

在小说里,时宜小时候记忆还算清晰,长大以后却逐渐模糊,到最后只记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周生辰。但电视剧里,时宜应该是有记忆的,第一次见面那么激动,特定地点会恐高,不喜欢红色礼服,时宜看手相说能看见周生辰的前世,说前世有相识的缘分……

而且周生辰视角也经常闪过一些前世模糊的画面,他虽然不记得,却隐隐约约有感觉到。

虽然可能没有那么清晰,但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那些小瞬间小碎片一直都充斥在她的脑海。

她在机场听到周生辰的名字会奋不顾身的追上前;

她知道心怀天下的小南辰王是被诬陷谋反;

她站在城楼前会看到自己前生跳城墙的那身红衣;

她配音太子妃自请从族谱除名时,

感同身受般泪流满面;

她向他打听藏书楼,却又有极其严重的恐高症;

她不喜红色,

她喜欢青色,

是因为上辈子穿了一样颜色的衣服拜师;

她喜欢摸他的美人骨,她说美人在骨不在皮;

与他三面之缘,却愿意完全信任他答应他的求婚;

婉拒晓誉给她的恋爱建议,而是要与他此生相伴相守,争分夺秒的和他在一起。

佛渡有缘人,佛也慈悲,

清明节周记 篇3

2、清明节里,拿出你的鬼点子,靓出你的魔鬼身材,让你的鬼脸嘟嘟充满笑容,用你那鬼哭狼嚎般的嗓音一起送祝福吧,愿你清明节快乐。

3、清明节到了,编织“吉祥如意”的花圈,插上“平安健康”的柳条,奉上“幸福快乐”的祭品,祭奠我们过往的曾经,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希望的路程。清明节记得快乐哦。

4、清明节,小长假,我去踏青,你去遛狗,我和你狗,狭路相逢,你狗撒尿,湿了我手,气的我呀,拎起砖头,却又放下,亲你一口,谁谁呀?女朋友!

5、阵阵春风吹绿了柳枝,缕缕春光普照着大地,丝丝春雨滋润着万物,声声问候暖你心田,清明节又来了,无限的关怀伴随你,愿你一切如意,祝你清明节快乐!

6、清明节扫墓,别忘扫去堆积一年的心灵之尘。扫去懊恼心放宽,扫去霉运好事来,扫去孤单朋友多,扫去贫困财运添,扫去病痛身材棒,扫出美好新未来!

7、烧炷香,祭奠逝去的时光;叩回首,作别无尽的忧伤;扫次墓,缅怀先人的信仰。清明节,让我们把烦恼释放,将失望流放,迎接灿烂的春光!

8、扫去心灵的尘埃,扫去烦恼的堵塞,去迎接希望的到来;扫去生活的阴霾,扫去虚假的无赖,去换取幸福的青睐。清明节扫墓,扫过去迎未来,扫无奈迎精彩。

9、一个人的世界会很孤寂,但是请相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耳畔总会想起那句“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清明节到了,请珍重身体!

10、清明节,百花香,风景妖娆齐绽放;去踏青,赏春景,游山玩水心欢畅;递问候,表关心,真心祝福速呈上。清明节,祝愿你,平安快乐心情爽!

11、清明节到了,让幸福的花熏香你的生活,让快乐的雨滋润你的人生,让吉祥的风捋顺你的工作,让健康的云带走你的霉运,祝你幸福一生,快乐一世。

12、清明节小长假,周一到周三,瞌睡、郊游、KTV,放假三天心情美;周四周五工作,喝茶、看报、游戏,工作两天开心才对。清明节放松自己别太累!

13、清明节前后,踏青好日头,快乐早早把你等候,如意已在向你招手,平安要伴你左右,好运要跟前跟后,还有那幸福,要同你携手白头。嘿嘿,清明节快乐哦。

14、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春天的气息已经浓浓地包围着我们;草长莺飞,百花吐蕊,春天的灿烂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愿你幸福,平安!深深祝福你在清明节!

15、几天不见十分想念;爱你的心永不变;人不在,但心在,就会彼此的相爱;我坐在门看着流星雨,许下愿望愿,你能收到我对你的那份爱。清明节快乐!

16、绵绵细雨,代表我对你的思念;淡淡清香,代表我对你的牵挂;暖暖春风,代表我对你的祝福;潺潺流水,代表我们的友谊长存;清明节,对你祝福依然不断。

17、清明至,雨儿飘,踏青节里花儿俏;青青草,碧连天,百花争艳迎仲夏;忙播种,也嬉闹,且看硕果丰收到;探莺花,春醉倒,愿你幸福乐逍遥。清明节快乐!

18、清明节,雨纷纷,话养生,多珍重;踏青游,好时节,防过敏,花草远;蚊虫叮,要防护,讲卫生,防疾病;休息好,精神佳,心情好,更健康!

19、云儿装载着我的问候,飘送给你我的关怀;细雨包含着我的真情,传达给你我的心愿:清明时节,愿你忘却烦恼,自由自在!

20、清风明月本无价,遥山近水皆有情,杨柳枝头弄春柔,处处犹存长者风,山花烂漫香盈袖,徐徐清风吹哀愁,浓情蜜意何其重,惜别折尽河边柳,踏青出游亲自然,深深祝福心中留,感恩生命多热情,幸福甜蜜握在手!清明节,祝幸福安康!

21、当他们悄然离开,逝去的再回不来。当记忆惭惭苍白,思念却不能释怀。人生聚散无常,努力活得精彩。清明节,笑对未来,愿你的人生春暖花开!

22、清明节是清爽,明媚的节气,可谓春光无限好,春*惹人笑;清明节也是祭祭拜祖先,悼念亲人的节日,此乃尽孝时。总之是节日,那就祝你快乐!

23、清明节气,气清景明。万物生长,适逢其时。梳理心绪,播撒思念。结成果实,硕果累累。串串思念,依依深情。全部给你,永远祝福。

24、清明节,谱一曲“水清月明”,悠扬赛过“高山流水”,祝福胜过“情深深雨蒙蒙”,愿你清清楚楚我的意,明明白白我的心。祝你生活美满,一清二明,清明节快乐。

25、风,是清明节的安静,让心防松,雨,是清明节的氛围,让神宁康,朋友,我让时间风雨兼程,带我祝福给你,希望你清明节心清身康。

26、清明时节雨纷纷,上班辛劳欲断魂。借问何时会加薪,老板不语只皱眉!清明节将至,祝你的心情既“清”且“明”,快乐伴你行。工作愉快哦!

27、杨柳依依,春风和畅,小小短信让快乐飘扬,年年岁岁,清明时节,让忧伤融在春雨里化尘与土,清明节把短信转发,让最美的幸福之花开在多彩的春天里。

28、思念绵绵成河,将我的牵挂漂流,寄给远方的你;思念深深如歌,将我的祝福回荡,捎给远方的你。清明节到了,记得照顾好自己,一切如意。

清明节周记 篇4

“寒食”,是我国民间自古沿传的一个节日,一般是指“清明”前的一天。无论民间的口头传说,还是古籍的文字记载,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寒食”起源于“火焚绵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果是史实,应当发生在公元前637年(春秋时期周襄王十六年),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这个故事,最早的记载见于《庄子・盗跖篇》:“子推抱木燔死。”其次见于西汉刘向的《新序》:“文公访之,(子推)不肯出,求之不得,以为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子推)遂不出而死。”

东汉桓谭的《新论》有类似之说。

苻秦方士王嘉所撰《所遗记》云:“晋文公焚林以求子推。”

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周举传》:“太原郡旧俗,以介子推有龙忌之禁,至其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辄一月莫敢烟爨。老少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于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灵石县志》记载:“县东30里绵山之麓曰神林,晋文公求介子推弗得,纵火焚之,子推同母抱树而死……乡人即其地庙祀之”;又“魏武帝明罚令云,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云为介子推。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幼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夺一月俸”;又:“晋太和二十年癸丑,诏介山之邑听为寒食,自余禁绝。”

金元之际的元好问在《元遗山集》中称:“推之妹介山氏亦积薪自焚。”

清人康基田所纂《晋乘搜略》还有如下记述:“晋咸和三年,(石)勒断晋俗寒食之禁……夏四月,忽暴风大雨,雹起西河介山,大者如弹丸,平地水深三尺,污十余里,历太原乐平武乡以北千余里,树木摧折,禾稼荡然。勒大惊,以问徐光,光对曰:‘晋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介子推帝乡之神也,历代所尊,介山左右晋文之所封也,宜任百姓奉之。’勒乃下书……普复寒食,更为植嘉树立祠堂,给户奉祀”;又:“太原俗以子推三月三日燔死,故有寒食禁火之说,唐祖起自晋阳,尚仍旧俗,清明日为蒸食如馒头,而方其角,名曰子推,以志不忘。”

有关介子推和寒食节的故事,叙述最为详尽的应是冯梦龙和蔡元放所编《东周列国志》,兹摘录如下:

第三十一回:“重耳饥困……众人争采蕨薇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忽见介子推捧肉汤一盂以进,重耳食之甚美。食毕,问:‘此处何以得肉?’介子推曰:‘臣之股肉也……’重耳垂泪曰:‘……将何以报?’子推曰:‘但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臣等股肱之意,臣岂望报哉?’”

第三十七回:“晋文公行复国之赏,乃大会群臣……介子推……为人狷介无比,因济河之时,见狐偃有居功之语,心怀鄙薄,耻居其列……托病居家,甘守清贫,躬自织履,以侍奉其老母。晋侯大会群臣,论功行赏,不见子推,偶而忘怀,(子推)乃负其母奔绵上,结庐于深谷之中,草衣木食,将终其身焉……唯解张知之,乃作书夜悬于朝门……文公览毕……即使人往召子推……使人遍访,数日不得。文公面有愠色……曰:‘吾闻子推甚孝,若举火焚林,必当负其母而出矣。’……乃使军士于山前山后,周围放火,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子推终不肯出,子母相抱,死于枯柳之下。军士寻得骸骨。文公见之,为之流涕,命葬于绵山之下,立祠祀之。环山一境之田,皆作祠田,使农夫掌其岁祀。‘改绵山为介山,以志寡人之过!’后世于绵上立县,谓之介休,言介子推休于此也。焚林之日,乃三月五日清明之候。国人思慕子推,以其死于火,不忍举火,为之冷食一月。后减至三日……每岁冬至后一百五日,预作干,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亦曰‘禁烟’。因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遇节,家家插柳于门,以招子推之魂,或设野祭,焚纸钱,皆为子推也。”

上述种种,使古今之人得知介子推是一位舍己为君的贤臣,是一位清廉刚正的志士。他以不慕官禄、功成隐退的高风亮节而名垂青史。同时,也使人们由此而认为沿袭几十个世纪的寒食节,即是因为纪念他而起始。

约360年之后,楚国的屈原在放逐之中投汩罗江自尽,据说又因此而留下了端午节和食粽的习俗。社稷兴替,沧桑变幻,高山仰之,千古流芳。古往今来的人们一直在怀念着这两位贤士和良臣。

二、质疑

“子推焚,寒食立。”果真如此?

《左传》:“推与母偕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未提及火焚。

《史记》:“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子推田。”亦不载火焚。

清顾炎武《日知录》:“推隐未几而死,故以田禄其子耳。”

避火焚事。

《沁源县志》:“(子推)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袭《左传》所记,不叙火焚。

《介休县志》中及中,均不载火焚之事。

《灵石县志》虽录火焚诸说,但又记:“考之左传并无焚林之事,当是战国时好事者为之也。”

《沁州志》载有明人俞汝为《介子推辩》一文,文中对火焚绵山之说提出多处疑窦:其一,作者亲历绵山,见石涧参错,崖谷委会,子推或伏或避均可,绝不会被烧死;其二,晋文公以焚山而欲介子推出及介子推抱母而就于火,均于情理不合;其三,所谓灵石县有介子推墓之说,不足为信。

俞氏所疑,确非无稽之谈。古人对此事还曾有过如下议论:“呜乎!晋文贤君也,求臣而出于燎原,其贤安在?侯孝子也,偕母而死于非命,其孝安在?推之以情,度之以理,而知其为事之所必无者也。”

纵观古籍中凡记述此事者,其共同之处为:介子推曾隐于绵山,且死于绵山;其相异之处为:一曰焚死,一曰隐死。究其渊源,盖出于《庄子》与《左传》所载相悖。两者之间,当辨其真伪。

首先,应就两书的成书时间推断其记事的可靠程度。《庄子》是战国时庄周及其门徒所撰,其终稿最早在公元前350年之后;《左传》是与孔子同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编,其成书应在公元前450年左右。两书相差约100年,《左传》更接近晋文公时代。设若火焚绵山是史实,《左传》不应疏漏。

再者,应就史籍的性质来判断其记事的真实性。《庄子》是一部以寓言故事为主体的哲理著作,书中神话怪异充斥其间,叙述含蓄浪漫,务求以艺术手法表达思想,可以说对具体事件的真实和准确是不承担责任的。而《左传》则不然,这是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叙事虽有倾向且有文采,但基本上恪守了历史的严肃性。

史籍的判别固属重要,一些具体问题的考证也能起到辨识作用,如介子推死的时间及坟墓所在与“焚死”与寒食节均有一定关系。

死日诸说不一,有云三月三日者,有云三月五日者,亦有云五月五日者。其中五月五日之时,绵山已是草木葱茏,峰峦叠翠之际,不易燃烧,恐系抄印之误。季春三月之首,恰逢雨雪不接、草木干枯的易燃之时,焚燃或属可信。但子推与母是否焚死,尚是疑案,故亦不可以三月三日或五日定为子推忌辰。

归宿所在,俞汝为曰:“或者曰山隶灵石有介子推墓在。余望之,颓然一丘耳。”是耶,非耶?《沁源县志》载:“介子推墓在县北伏贵村墓沟”,该墓为一土丘,高2丈,周30丈,清乾隆时镌刻之石碑至今尚在,碑书“晋国贤洁惠侯介子推王公讳光之墓”是耶,非耶?灵石县马和村附近有“介庙”,庙侧曾有“介林”,亦称“神林”;沁源县伏贵村又有“介子推祠”,均谓子推死于斯处,是可信孰不可信?恐怕还是如《沁源县志》所记:“而实未得侯死所。”

既未得其死所,安能知其死日?两者皆不详,则“焚死”之说何立?

最后,还是再回到“寒食”上来。《后汉书》所记:“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读之甚异。若子推死于春夏,何以冬中寒食?不过,“寒食”总还是存在的,介子推死于绵山一带亦无异议。两者之间,还是应当探求一番。

如果肯定了“焚死”之说,那么“寒食”之发端就似有着落;反之,若“寒食”确自彼时而始,那么“焚死”之说就有了得力的佐证。于是,“寒食”在晋文公之前曾否有过?就成为释疑的关键所在。

三、溯源

《周礼》是战国时期编纂的一部周朝制典。书中《司煊氏》有如下文字:“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就是说,阴历二月禁火,在周朝已是法定的制度。每年此时,天子下令,全国执行。

为什么二月禁火?显然是因为这个时期气候最干燥,极易发生火灾。3000年前的古人,防火和灭火的能力是相当薄弱的,不得不在火灾易发时节普遍禁火,以防患于未然。

这个时期全面禁火,主要是防止什么火灾?如果说,在居民集中的城镇一带恐烧房屋建筑,何以仅限二月?仲春二月,冰融雪消,雨水极少,草木干枯,此时最易招致火灾的是山野森林!二月禁火的目的,显然是保护森林。

人们对3000年前的祖先如此严格地保护森林,难免置疑。那么,请看:

《周礼・职方氏》详列了全国九州的山川及特产,其中:“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利松柏。”森林已被认为是国家的重要财富。

《周礼・地官》:“山虞掌山林之政令。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凡窃木者有刑罚。林衡掌巡林之政令。若斩木材则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山泽之官为虞,川林之官为衡。山泽之赋,先王之于山泽有虞,以度其物有衡……”

《春秋繁露・求雨篇》:“无伐各木,无斩森林。”

从这些文字中看出,周代的人们不仅重视了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而且已经意识到森林在调节降雨方面的生态作用;不仅设置了山虞和林衡等执掌山林政令的官吏,而且形成了保护林木的严格制度。

3000年前,盗伐林木要受处罚,采伐林木要按规定的季节进行。森林管理已细微到如此程度,山林防火自然会受到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这样,二月全面禁火成为一项保护森林的法定制度,就不至于难以相信了。

干旱季节长达一个月的禁火,人们当然预先要准备大量的熟食,这便形成了“寒食一月”。如此说来,“寒食”原本不是一种风俗,而是一项国家制度。

寒食禁火之制,究竟始自何年?周初,还是周代中期?这恐怕不易考证了。但能确认一点,它远在晋文公时期之前。

现在推想起来,一项制度在国家安定时期往往能严格执行,而到了政局混乱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部分废弃或全部废弃。这就是说,在“五霸”之前,随着周天子威望式微,虞衡制和禁火制已受到长期的干扰和冲击。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祸及森林自属难免。

清明节周记 篇5

(090403周记)难忘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国人民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我们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着外公也来到老家拜祭太外公。手上拿着纸钱、鞭炮、香以及一些拜祭的东西来到太外公的坟前,首先我点燃了三支香插在太外公的坟上,接着我们就烧开纸钱来了,这是什么味道啊!我不由自主的咳嗽起来,没办法拜祭列祖列宗嘛!再忍一会吧!到了最后,我们挂上了两盏幡,放了一挂鞭炮便回到了在乡下的亲人家中。到了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多出了一副碗筷,问过他们后才知道在今天吃饭的时候要先“请”先人吃,然后自己才能动筷。这样便显出后生晚辈对前人的尊敬与怀念。

吃完饭我们就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给外公说出了我的疑问:“为什么以前清明节都不放假,而今年却定为法定节日?”外公微微一笑说:“唉!由于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外,只知道什么圣诞节,愚人节的,失去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节日。由此下去,可能以后的子孙后代都不知道什么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了!为了让我们的文化长久的下去,国家把他们也定为法定节日,所以才会放假的。孙子,你长大后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外界因素而忘记了我们自己的节日啊!”听完外公的话后,我感觉到我们这一代任重而道远,长大以后绝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丧失,绝对不能!

清明节周记 篇6

周记清明见闻怎么写【范文一】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我国人民又迎来了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伤感的,是一个充满哀思的日子。今天我和妈妈去老家祭奠自家的先人,我们坐上自家的小汽车一起出发了。

今天天气还算不错,走去的路上,车子可真多,车水马龙的,看来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一路上,金黄色的油菜花撒在黄黑色的土地上;桃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脸蛋红红的,更加惹人喜爱。梨花也开满了树梢,花瓣随风飘落,花蕊却是红色的。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红,白,绿相衬,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真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致啊!

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回到了乡下老家。到家寒暄小坐后,我们就要回到先人的坟头上上坟,去之前一定要带上几个先人爱吃的瓜果点心或买上几枝他们喜欢的花,送给在天有灵的先人们。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烧上一些纸和冥币,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深情在这里诉说。完后,我们拔掉坟头上长出的杂草,在培上几掀土,擦拭刻着先人名号的碑文,忙碌极了。

一切完毕,我们几个上坟的人要集体鞠躬,表示对先人的尊敬。此时,已到中午,上完坟,我们便有步履匆匆回到了外婆家。

周记清明见闻怎么写【范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眨眼的时间,就到了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决定去给烈士扫墓。

今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我们早早的起了床,立马到烈士陵墓那儿去。一路上,金黄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脸蛋红红的,更加惹人喜爱。梨花也开满了树梢,花瓣随风飘落,花蕊却是红色的,真是一片春机盎然的景致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烈士陵墓门口,台阶一级一级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属于烈士们的宝地。这里可真壮美啊!图案上,有雄鹰在展翅飞翔,有猛虎在林间咆哮,还有白鲸在海中穿梭。

这些王中王,不正是这些烈士们的化身吗?都说现在的人最喜欢破坏公物,可我却没有看到人为的迹象,这不正说明我们热爱祖国,崇敬烈士吗?如果没有这些烈士们的牺牲,哪能得到今天这安稳的日子?哪能守卫得住我们的国土?

在这儿,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这儿凝视,拔草擦去眼中的泪花。是啊,他们毕竟是经历过流浪不平的日子,毕竟对烈士,对祖国的感情,丝毫不亚于在温室里长大的我们……

六十多年过去了,祖国早已走向安定、繁荣,中国已惊人的速度走向富强。

我在心中对每一位烈士呐喊:“安息吧,国家到现在很好,不再是‘东亚病夫’不会再受到其他国家的劫掠了。”

周记清明见闻怎么写【范文三】

雨纷纷清明已经过去,未见几许断肠人,倒是借问酒家何所有的不在少数.麻醉着神经,损伤着肝肾.嘉陵江边,游船几许灯光灿烂.灯下那一杯杯冒着热气的绿玉,不时几个星子闪进去.茶溶在水里边,唾液溶在茶里.纵然茶叶再名贵,也不过是茶与唾液的混和物.自然没什么味道.

江对岸,红军纪念馆灯火辉煌.再衬上“阆苑仙境“四个大字,确有一番韵味.但清明节仍无几人上去缅怀先烈,似乎他们的鲜血造就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抑或只是装饰了那一双双早已饱受光污染的眼.

古城里,衣着暴露的女人到处留下倩影,全然不顾自己那水桶腰或罗圈腿.不用问,那是自信的省城人.好在阆中不是小气的丽江或周庄,道宽楼高倒使她们显的娇小了几分.

这街愈走愈黑,到了汉桓侯祠灯也学会了戛然而止.本来就是古墓.门前又新挖一口“古井“就怕吓不死人.唉,真为阆中中学的美女们担心.

清明节周记 篇7

1、民俗风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人们通常听说的俗语。乡情难忘,故土是根,岱山村张小圩三千多亩土地养育了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祖辈辈。岱山村的风情民俗,它有一个形成、流传和发展的漫长过程。流传久远的民俗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六月六、冬至节、腊八节等。

大秀山“南圣宫”和“东岳庙”的庙会,从古至今都非常热闹,香客云集,佛烟缭绕。现今“岱山古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都举办观音会,热闹非凡。这一天,甚至还有海外远道而来的香客,到此进香拜佛、打坐诵经。

下圩沿河和双喜大斗门的端午节或六月六常有划龙船比赛,它是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公元2000年,双喜村村民在“龙年”隆重地举办了一次划龙船比赛。灰碓嘴村玩龙灯、唱门歌和东岳庙萬年台上唱戏等民间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公元1992年,春节期间灰堆嘴群众自发地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闹花灯的龙灯会。

这个地方流传着较传统的民俗习惯有:拜年、接春酒、包压岁钱、吃年夜饭、守岁,闹花灯、办观音会;二月二龙抬头请菩萨,清明冬至祭祖,谷雨观花,三月三踏青;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艾叶,佩香包;中秋节杀鸭子、吃月饼、赏菊饮酒、吃螃蟹;过年时做糖果、杀年猪、做豆腐、贴春联等民间活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大家都很喜爱民俗活动。2,灰碓嘴村部分家族的家谱简略介绍

灰碓嘴村姓刘、姓姜、姓杨的家谱都是从姓氏起源开始记录,世系记载详细,历史悠久。杨姓始祖(商周)杨伯乔至今三千多年历史,有较详细世系图。字辈:如、春、恒、作、茂,仁、志、自、荣、昌。

姜姓,始祖姜尚,祖籍槐林大姜村。字辈:礼、学、明、显,忠、孝、家、昌。群、英、德、厚,航、秀、元、良。刘姓,家谱记载详细,流传久远。徐姓,祖籍中垾大徐村,明朝末期来到灰碓嘴,家谱记载详细。字辈:观、采、希、维、树,钟、英、占、守、朝。家、庭、昌、友、再,国、自、金、隆、高。周姓,祖籍含山林头镇,清朝同治年间来到灰碓嘴。字辈:时、朝、其、永,志、道、恒、昌。宗、开、世、业,以、善、传、家。吴姓,祖籍含山县;字辈:睿、智、聪、明,端、壮、宽、裕。中、正、和、平,文、理、精、密。黄姓,祖籍含山清溪镇大黄村,清朝乾隆年间来到灰碓嘴。字辈:正、心、昌、大,存、本、培、基。学、修、家、裕。益、胜、宗、番。

杨姓,不仅有记载自南宋时期始祖九州公开派至今近一千年历史的巢邑《杨氏家谱》,还有《中华杨氏通谱》记载了全国的杨氏历史和后裔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记载的内容详细历史久远是一部杨氏大族谱。

杨氏家规十条:一、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二、兄弟和睦,团结关爱。

三、敦宗睦族,相互帮助。 四、勤俭持家,发愤图强。

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六、邻里和顺,助人为乐。

七、禁黄拒赌,遵纪守法。 八、诚实守信,宽厚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