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比例尺》教案(优秀26篇)正文

《《比例尺》教案(优秀26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

比例尺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路比例尺。并能根据一定的比例画出物体表面的示意图其实比例的应用还有很多,你知道富区离齐市有多远吗?你知道富区有多大吗?你知道水立方有多大吗?画一张小小的示意图,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运用知识,分层练习。

1.课件出示幸福小学新建校园示意图,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有关数据,展开教学。

2.①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

②将找到的比例尺互化。

③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校园长、宽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出其实际距离然后求出校园占地面积,就此展开练习教学。

④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3.课件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

①想一想,议一议,根据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②解答。

③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本组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知识。

第三组:综合运用、深化发展

请根据下列描述,先算出有关数据,再按1:2000的比例尺和绘图要求画出旗杆的位置。

旗杆的位置离学校南墙有30米,离学校西墙100米。

①学生解答

②师生互动交流,并加以个别指导、点拨并分析、评价。

本次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三、作业

1、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的有关数据求出富区到齐市的实际距离的应用题,并解答。

2、利用网络收集水立方的相关信息,根据比例尺1:2000求它的占地面积,并画出示意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

48、49页。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课堂上将紧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目标与要点分析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能够根据比例尺知识求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情感。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难点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将提供较大的探索空间和众多的动手操作时机,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硬生生地把知识强塞给学生。

四、教学策略设计

比例尺是人们约定俗成地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以往我们执教传统教材,是直接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然后让学生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要求化成单位相同再写比,这样的比就是比例尺。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比例尺,但是比例尺为什么应运而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如何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教材创设了设计足球场平面图的情境,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体验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绘制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既体现了新理念,又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体验和感悟的时间与空间。

有了以上的思考,就有了我第一次设计尝试,遗憾的是学生面对一个长8米,宽6米的教室,没有意识到在纸上长要画多长,宽要画多长,按多少“比”在来画。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来看,有3人用1∶1000来画的,有13人画出长的比是1∶500,宽的比是1∶300,两个比不同,导致学生画出的形状与原来足球场的形状不同。大部分学生画出了任意长和任意宽,组成一个长方形,标上实际距离。这种情况是不是学生缺乏一种体验,一种按倍数缩小并缩小相同倍数的体验,因此学生不能自动生成。以上的教学实践引起了我的反思,重新尝试第二次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准备:一幅李成俊同学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李成俊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生:李成俊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李成俊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昨天我们测量了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现在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当一回绘画师,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再动手之前,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1、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的的纸吗?你怎么办?

2、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三)、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A、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B、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并化简;

C、写上图上的宽和实际的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 (2)学生小组学习(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8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平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8厘米:8米=8:800=1:1006厘米:60米=6:6000=1:1004厘米:8米=4:800=1:2003厘米:6米=3:600=1:200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2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倍;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200;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米;

(四)、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

1、示中国地图。

师:比例尺1:10000000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生:图上距离1厘米是实际距离的1000000000厘米。

2、示北京市的地图。

师:观察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生:这是一幅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千米。

3、学生读教科书。

师:书中这两种比例尺分别叫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前面的一种叫数值比例尺,后一种叫线段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没有单位。生2:实际距离都比图上距离大。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都是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大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9页后,回答并说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有的机器零件很小,需要把实际长度按一定的比扩大后,再画在图纸上,这就出现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的比例尺。师:图中的2:1表示什么?

生:图中的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比,你有什么发现?生:这些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1.小结:为了计算,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师1的比。

4、教学例1.师:我们能不能把它(手指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呢?指名学生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师:做这类题,因该注意什么?

生: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名称,一定是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五)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判断题:

①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②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③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3、拓展应用:

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吗?

板书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8厘米:8米=8:800=1:1006厘米:6米=6:600=1:1004厘米:8米=4:400=1:2003厘米:6米=3:600=1:200

教学实施

本节课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

一是情境导入,由于第一次设计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设计一个教室的平面图,学生们不知道平面图要按照一定的倍数缩小,而且要缩小相同的倍数,缺少这种经验和体验,出现了任意画的情况。因此,二度设计时我选择了生活原型——从照片引入,学生对这种生活常识应该说不陌生,为画平面图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结合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和图上的长和宽,使学生初步确定什么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在动手画图时,对如何确定图上的长和宽就是要将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一定的倍数,也就是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并引出比例尺的意义,再结合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介绍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零件的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六、教学反思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教室的平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教室平面图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教室平面图,到让学生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力求做到“学进去,讲出来”。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教学过程:

模块一:揭示课题。

1、脑筋急转弯:上海到杭州大约是150千米,一只蚂蚁从上海爬到杭州只用了5秒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地图上爬)你非常聪明!在地图上爬的距离我 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人们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课件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提问:想知道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模块二:自学交流。

一、导学。

下面请导学提纲引领我们自学,谁愿意大声地读一遍导学提纲?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8页的例6,完成下列问题:

1、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3.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4、怎样理解1:1000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比例尺1:1000怎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二、自学。

现在自学开始,5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得好!学生认真地自学,老师巡视。

三、交流。

1、小组合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导学提纲中的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交流展示。刚才同学们进行了自学和讨论,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四、拓展提高。

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看哪个小组能够顺利过关!

五、小结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意义、求法、分类。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②求比例尺时,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③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

1、2题。

课外延伸:在一副比例尺是3:1的生物图上,量的蝗虫的长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比例尺

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求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

分类: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教案 4

这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另外个别学生出现了,同一幅图中用了两个比例尺,针对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分辨出这样做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分类的方法:即每次分类的标准应该统一。)

另外,在教学“放大比例尺”时,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教学时比较有层次,由比较“用比例尺1:300画出来的图和1:5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进一步研究用1:10呢? 1:1呢? 2:1呢?用2:1的比例尺画的平面图和原来的教室地面相比,结果怎么样?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操场的平面图吗?学生当时都在认真地思考琢磨,一脸困惑的样子,我问:“你们谁能画出来?”这时,学生大胆地说“画不出来。”“为什么?”学生在讨论探究中认识到这种比例尺应用在机械图纸、微生物图纸。了解了放大比例尺的作用及用法。教学“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之后指出它们都是“数字比例尺”。

在研究线段比例尺时,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认识线段比例尺)

在巩固中让学生帮助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较大,进一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并且给学生留一个研究性作业: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帮助老师试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在进行线段比例尺教学这一环节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及时抓住机会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加以比较,错过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时机。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0页——比例尺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房屋平面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初步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平面图后,借助图形放缩的经验和其他学习经验,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化简比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会感到陌生。但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可能不好理解,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在具体计算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中国地图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 如果要绘制我们教室的平面图,需要多大的纸?

如果要绘制中国地图呢?

(学生自由回答。得出结论。)

2、 聪明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物体实际的长度按一定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抓住学生急于认知的心理,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真切感受到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不可能按照实际的长度来操作,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一:(课件出示)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要举办一个大型的篝火晚会,想让同学们设计一个舞台。在平面图上如果用10厘米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那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引起浓厚的兴趣,用亲身经验走近数学,探索其中的奥秘。】

(1)读懂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汇报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得出10厘米:10米,并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化简比。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化简这个比,必须要统一计量单位,这也是比例尺这个知识点重点强调的地方。】

(3)随学生汇报,板书提炼: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10米

10:1000

1:100

(4)揭示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设计意图:不把比例尺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背诵,而是在情景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后得出结论。】

(5)讲授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即分数的形式。板书。

活动二:(课件出示)(投影仪展示)

师生共同搜集的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与研究,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为三点。

① 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

② 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一定是同级单位。

③ 为了计算方便,比例尺通常都写做是前项为1的比。

【设计意图: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形式、求法有初步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活动三:(出示教材30页情境图)

(1) 理解比例尺1:100的意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完成2、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方法。)

(3) 完成4、5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放手学生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已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怎样求第三个量。

三、 拓展引申,巩固新知

出示一中国地图。

1、 找到自己的家乡。估一估家乡到北京的距离,求一求实际距离。

2、 放暑假时,你打算从------到-------去旅游,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体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对学生的估算和计算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四、 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 学了本节课,你有获得了哪些知识?

2、 怎样画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呢?(长8米,宽6米)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自定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的问题,首尾呼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们倾听、协作、分享、交流。】

五、 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 搜集生活中后项为1的比例尺。

2、 比例尺除了可以用1:100、1/100这样的形式表示,你知道还可以怎样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作为知识的拓展,将旧教材中的扩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知识点给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过程: 6

一、问题的情景:

1、 出示邮票。问: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

让同学们画一画,再拿出邮票的长,比一比,怎么样?

归纳:(同样长)得: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1:1。

2、 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

如果操场的长,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完全一样画在平面图上吗?(不能),想个什么方法(窍门)可画上去了?

3、 让生猜想:(出示学校平面图)图上操场的长和实际长的比,还会是1:1吗?大约是几比几?

4、 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象手表等机器零件比较小,又得把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才能画到图纸上去。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问题。

板书:比例尺

二、问题解决:

5、 一个教室长是9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为了看图和携带方便,就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计:用几厘米表示9米。请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

6、 小组回报设计方案,教师选择以下四种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

(2)。用4.5厘米表示9米

(3)。用3厘米表示9米

(4)。用1厘米表示9米

7、 说说以上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图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

(2)。4.5厘米9米=4.5900=1200

(3)。3厘米9米=3900=1300

(4)。1厘米9米=1900

8、 这四个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样的比,叫比例尺。

齐读: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

比例尺怎样求:(看上述四个比例式得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9、 讨论汇报:上面四幅图,比例尺是多少图最大?

比例尺是多少图再小?为什么?

10、 练习:

(1)。甲、乙两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城市的距离是4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学校里修建运动场,在设计图上用25厘米长线段来表示操场的实际长度150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一张中国图,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4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4)。一张紧密图纸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观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画在图纸上,怎么办?(放大)。那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会求吗?

上述四题分层练习,后讲评。

11、 比较(3)、(4)两题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一般把缩小图的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而把放大图的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的长。

12、 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让生说一说

(常见的有:比的形式 分数的形式 线段形式)

三、问题的应用:

根据比例尺的关系式,求实际距离。

(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抽一生板演)

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x=105000000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2)。分析讲述:

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用方程解。

(先设x,再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

(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一般都统

(4)怎样设x,。教师指出:设未知数时,单位要与已知单位统一,后再化聚到问题单位。

(5)尝。试练习第57页试一试。

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图上距离是5厘米,算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汽车站到县城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组织学生画出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

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知道比例尺的两种形式并能互化。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画画比比

1、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悉吗?

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

2、丈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

3、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师巡视)

4、质疑:这么大的黑板,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5、挑两个黑板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

评价:①谁画得更像一点?

②分析图A画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师生合作,算一下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屏幕显示)

图上长7厘米,长缩小:350÷7=50

图上长5厘米,长缩小:350÷5=70

宽1.5厘米,宽缩小:150÷1.5=100

宽2.5厘米,宽缩小:150÷2.5=60

师点拨: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图A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即比例失调),所以看上去画得不像;而图B长和宽缩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画得较像。

(二)再画再比

1、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

3、请你帮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

图上长3.5厘米缩小:350÷3.5=100

宽1.5厘米缩小:150÷1.5=100

4、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二、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一)说一说

①讲授:课件中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②谁来说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等等)

③图A、图B长和宽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黑板就会失真。

④用自己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

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

(二)算一算

①下图是我校附近的平面图(屏幕同时显示),水果批发市场距我校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②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板书: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三、自学新知

师:今天学的比例尺就是书上48至49面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看看,还有什么内容陈老师没讲到的呢。

1、学生看书自学,汇报。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还有很多呢(1)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的中国地图让生说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思(2)出示:机器零件图说出图中2:1的意思

师:像1:100、1:100000000、2:

1、、、、这些比例尺有什么特点?(生汇报,师小结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把前项或后项写成是1的比。像这样用数字比的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3)出示: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北京地图

让生讨论比段比例尺的意思,并介绍线段比例尺。师:那怎样将线段比例尺变成数值比例尺呢?

3、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

学习例1,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改写,汇报。师板书。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小结)

四、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

(1)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0:1,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倍。(

)(3)比例尺的后项一定比前项大。(

2、练习八的第

1、2题。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练习八的第3题。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

四、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用“收获、启发、成功、遗憾”四个词谈谈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比例尺》教案 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地图的用途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2.地图上的方向判断

四、图例和注记

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

提问引入这是某动物园的导游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参观长颈鹿、熊猫、老虎应选择哪条路线最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地图册]将地图册翻到世界地形。

[教师讲述]这幅导游图是一幅平面图,它非常直观、形象,制作起来比较简单。而这幅世界地形图,是一幅地图,比起平面图来它复杂得多。它是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出来的。。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练习]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样绘制的呢?我们怎么使用地图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提问]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泛引导,最后总结概括。)

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

一、地图的用途(板书)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

1.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板书)

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展示投影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将写出的比例尺改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小(板书)

[教师讲述]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练习]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B:

(答案是:A)

[练习]将教材翻至17页,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提问]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刚才的练习中归纳)

[教师总结]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图另外一个要素是方向。

三、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根据“上北下南”的规定,标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

[提问]请读教材第18页“想一想”中看图2.6,请回答:

图中公路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3)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投影片]带有纬线网的三幅图(见课本18页“做一做”中各图。)

[练习]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之后教师总结在经纬网上方向判断的方法。)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四、图例和注记

[教师讲述]讲述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读教材19页“常用图例”。并以某一幅地图为例练习。

[教师总结]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也就是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这样,你就能从地图上学到很多知识。

布置作业(略)

《比例尺》教案 9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

⊙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

(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

预设

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距离的不同。

生2:还是笑笑画得合理,她在图中标注了“1厘米表示100米”,让人看后对图意一目了然。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笑笑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真是太聪明了!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3)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自由交流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2.明确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在笑笑画的图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根据你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你能说说怎样求比例尺吗?

预设

生1:应该先转换单位:100 m=10000 cm。

生2:根据比例尺=,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

师小结:求比例尺时一定要先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同时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它不带单位。

3.利用比例尺,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再次出示教材21页笑笑画的图)学校的东北方向400 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

(小组内交流讨论,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先算出图上距离,再画。

生2:400 m=40000 cm,40000÷10000=4(cm)。

生3:所以社区活动中心应画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 cm处。

4.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最后一幅图)我们打开各种地图,常常可以看到图上会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你能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同桌间交流、思考,个体汇报)

《比例尺》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三、教学难点:

求实际距离。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3、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问:根据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5000000

5000000㎝=50㎞

算术解:

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10500000=5000000(㎝)5000000㎝=50㎞

4、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2)讨论:你想怎样画?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① 确定比例尺;

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

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3)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4)汇报,交流。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么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

=1厘米:6000000厘米

=1: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六、谈学后体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比例尺教学设计 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 比例尺(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缩小)。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1>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

讨论:比例尺1:30000000表示什么实际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00厘米)。

<2>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与数值比例尺比较。(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3>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4>同学们,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季节,假如我们602班准备两天的行程出去旅游,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路线。(拿出自己准备的地图,四人小组讨论)

<5>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3、再次认识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吗?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根据讨论板书:

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 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 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三、练习

1、(练习纸)课本p58。5

2、(练习纸),电脑出示:

上图是按1:500画成的,先测出图上长度,再计算梯形的实际面积。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比例尺》教案 13

1、目标的定位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并引出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样,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其次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20xx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20xx000。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比例尺教学设计方案记录 1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

(1)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作业设计等)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孙楠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生:孙楠。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

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孙楠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

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

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

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

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都喜欢足球,踢足球要讲究战术,要研究战术需要设计足球场的平面图,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

出示:足球场:长 95米,宽60米。 学生作图。

三、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2)画出足球场的平面图;

(3)写上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4)分别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

2、学生小组学习。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9.5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平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 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5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

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让学生掌握两种比例尺各自的特点。

四、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在咱学校校园的平面图上,用1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60米,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2)辨析:比例尺是一把尺吗?

(3)比例尺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地图上或平面图上)

(4)出示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

师:在这张地图上,你去过什么地方?

师: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泰安登泰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烟台到泰安有多远吗?需要什么条件?

生:比例尺。出示比例尺 1∶8000000

生:图上距离。

师:给你一把尺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交流:

生1:在这幅地图上,我用尺子量得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5.5 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5.5×80=440千米。

生2: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可以用

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据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000,也可以用

5.5÷1/8000000=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米

生4:老师,也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设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x厘米。

1:8000000=5.5: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师:那老师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几小时就能到达?

生:4.4小时

师:可是老师以前去过泰安,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时,学生都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等待,终于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们量出的图上距离是直线的,而实际的路线不可能是直的,汽车要走许多许多弯路的。”

忽有一学生喊到:“老师,如果我们通过飞机来计算,那肯定是准确的,因为飞机可是走直线的吧!”……

五、反思体验 拓展完善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3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足球场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足球场平面图,到让学生计算老师到泰安的实际距离及需要的时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比例尺教学设计 15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 有一条。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 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想: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5。5个50千米。)怎么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样改写?(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这条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比例尺教学设计方案记录 16

【教学内容】

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

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

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

(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

【练习讲授】

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

(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3∶90000=1∶30000

7×30000=210000(cm)=2100(m)

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900×=2100(m)

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小明的新家按1∶200画出的户型图是这样的。

教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图选其中的一间求出实际面积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

(2)汇报求出卧室和卫生间的实际面积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这道题发现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4题。

教师: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那么它的比例尺的后项应该是多少?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答案:量得七星瓢虫的长度是2.5cm,2.5cm∶5mm=25mm∶5mm=5∶1。

4.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8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交流。

答案:3.6cm22.5cm9000km

5.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7题。

(1)教师用投影出示第7题。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3)小组合作讨论,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解:设兰州到乌鲁木齐在地图上的长是x厘米。

1900km=190000000cm

x∶190000000=1∶40000000

x=4.75

答: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4.75cm。

6.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6题。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选取两个城市。

(2)组织学生量出两个城市在图上的距离。

(3)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

(4)小组交流,汇报。

7.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9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①根据比例尺,算出篮球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②画出平面图。

③相互展示。

8.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0题。

(1)学生拿出自己测量房屋地面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比例尺,再计算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再画。(比例尺要根据平面的大小来定)

9.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确定解题步骤。

(3)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这里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比较合适。

(4)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比例尺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比例尺》教案 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

生:以一当十。(指名回答)

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二、 意义构建

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 )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4厘米,宽3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 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8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8米、宽6米。”

(3) 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其实这个问题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

让生自学课本第30页什么是比例尺?

集体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实是一个比,注意谁是前项谁是后项。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生说出自已画的两幅图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计算的。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相应比例尺。

2、让学生议一议可以怎样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义。

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多少?(注意单位要统一)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把图上距离扩大多少倍就是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把实际距离缩小多少倍就是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相当于多少份?实际距离相当于多少份?

三、实际应用

(一)基本运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 ∶200 ( )

通过比较判断说理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在学生计算之前先引导学生从倍数的角度回忆比的意义。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 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4、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1至5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拓展延伸

1、笑笑家买了一个长5米的家具,请同学们算一下在客厅中能放得下吗?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四、课堂小结

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了吗?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呢?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以一当十

学生的图 1:100 或分数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贴) 1:200 或分数 前项一般为1

(强调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3、师出示准备的地图上不同比例尺,介绍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义,为后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做铺垫。

《比例尺》教案 18

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后一个内容。对于比例尺,学生可能在地图上都曾见到过,也许并不陌生,尽管如此,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在整个教材的编排中,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自我的实践过程,感受到知识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北师大版删除了比例和解比例知识,本课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方法解答,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过老教材的教师一定感触最深,本节课新旧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差异是非常大的。老教材将本节课融入正反比例应用之中,完全按正、反比例知识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比例尺问题,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有时一题中要设X、Y两个未知数,使比例尺问题相当的繁锁,而新教材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过程,同时提倡灵活,多样的解决比例尺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刻的体验到比例尺的应用和价值。《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特� 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本节课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学习兴趣。课前通过问题情景引入,课中创设购房、装修等一系列情景,注重了与生活的相结合,从生活中感受比例尺,从动手操作中认识比例尺,从自主探究中总结比例尺,再去体验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整堂课知识点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第二、学生方面注重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知识,在体验中掌握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引导-----发现-------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先利用小蚂蚁为什么5秒钟从宝鸡到达西安这一问题引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日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练习本上,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比例尺表示1米,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构建出比例尺的概念。

第三、抓住要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在本节课中要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区别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知识点多,容量大。抓住重点,个个击破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引入数值比例尺时重点抓住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说,介绍线段比例尺时重点强调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强调千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重点强调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比例尺前项永远是图上距离等等,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及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强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第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各类地图的出示快捷、直观,探索、观察各种电子元件,生物图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多种习题的出示,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测量,绘画,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问题情景引入,认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西安吗?宝鸡到西安的动力车坐过吗?动车美观、舒适,尤其是速度非常快,现在从宝鸡到西安只需要70分钟,比以前快了很多。可是有一只小蚂蚁很厉害,它只用5秒钟就从宝鸡到达了西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二,一是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二是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里恰好引出了小蚂蚁在地图上爬行的便图上距离,而我们坐动车所走过的路程就实际距离,非常直观形象的区分了两个概念,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师:下面我们共同作一个小研究,你能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自己的练习本吗?有什么好办法吗?(出示这个小研究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学生不能按实际大小画,只能想办法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让学生亲身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2、师:你打算画多长的线段代表1米呢,那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表达出来,完成下面的表格。(电脑出示,教师强调单位统一并化简)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结束了探究,汇总了答案,教师小结:这里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进行了比较,写出了比,这些比 1:10 1:100 1:50……就是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揭示了课题并板书课题)。

要求学生能很准确的说出每个比例尺表示什么。

3、问:认识了比例尺,你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呢?(地图上)

电脑出示两幅地图:①数值比例尺1:40000表示什么?(这是一幅宝鸡周边地图,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甚至自己的家,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切身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②线段比例尺:0 800 1600km

告诉学生线段比例尺1格就是图上的(1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800km, 2格就是图上的(2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1600km

你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即求比例尺要知道谁?

(板书)1cm:800Km=1cm:80000000cm=1:80000000(8千万)

强调:①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

②注意千米和厘米的单位换算。(添5个0,去5个0)

(这里利用两幅地图,自然而然的认识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使学生学会了相互转化)

4、(接下来我说)看到了这么多的比例尺,刚才说的比例尺都是把实际比较大的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也可说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所以它们有共同点你发现了吗?(前项比后项小,,而且一般前项为1)那么在应用比例尺过程中还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这里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三)、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我精心设计的,在区分放大,缩小例尺的同时练习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也是本节课的最重最难的一环节。

我是这样引入的:最近老师想购买一套房子,在售楼中心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我想要面积大些的,你们建议我买哪套?

(这里电脑出示两个房屋平面图来挑选,一个实际是图上的200倍,一个是100倍,选定面积大的第一套房屋,接着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实际面积。)

(在计算住房实际面积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要思考的是实际距离应怎样求?它等于生么?从而导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这一数量关系,另外学生最易出错的是先转化实际距离再求面积,还是先求面积再转化实际距离,在这里我创设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和问题,从错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里出现了多种方法,尤其是部分学生先算出图上的面积后再利用比例尺这一错误做法,以往学生也经常在这里出错,我便有意识创设了这个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犯错,出现在黑板上,及时的讲评并修改,相信学生今后再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最终利用购买房屋这一情景总结出了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接着我进一步引深:对于同学们为我选的房子,老师非常满意,有了新房间,就要装饰一番,这是老师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这样的照片挂在墙上显小了些,所以我们需要把它(放大)。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到这种放大的情况呢?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收集的一些电子元件图、生物图……(电脑出示)

(这里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子元件和生物图片,再一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增长了见识,适时的引出一道利用放大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题)

绘制一张精密零件图纸,它的实际长度6毫米,比例尺20 ︰1,求图上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在这里先让学生观察20 ︰1,与先前见到的比例尺不一样,它后项为1,从而区分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之后总结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一环节可以说知识点多,有一定难度,但我抓住要点,强调了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例尺前项永远是图上距离,后项永远是实际距离这一关键,使知识云开雾散,透彻明了。)

最后进行全课总结: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谈一谈,学习了这节的课的收获。

(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梳理与回归,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由于本课涉及知识点多,容量大,为使学生得以巩固,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电脑出示):1、比例尺是( )与( )的比。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要在千米数后面添上( )个0;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在厘米数后面去掉( )个0。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 0 40 80 120km

4、这幅地图中,量得西安到北京的距离是 4.5cm,你能根据这张图的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 200千米

5、小丽家到学校约900米,画在比例尺为1:30000的图上应是( )。

6、一种零件长8mm,画在图纸上长4cm,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尤其最后设计了实践活动,量一量自己的卧室的长和宽,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按1:100的比例尺画出自己卧室的平面图。

(让学生从身边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也体现了本节课的主旨,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路比例尺。并能根据一定的比例画出物体表面的示意图其实比例的应用还有很多,你知道富区离齐市有多远吗?你知道富区有多大吗?你知道水立方有多大吗?画一张小小的示意图,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运用知识,分层练习。

1、课件出示幸福小学新建校园示意图,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有关数据,展开教学。

2、①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

②将找到的比例尺互化。

③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校园长、宽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出其实际距离然后求出校园占地面积,就此展开练习教学。

④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3、课件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办公楼、语音室、花坛、图书馆)

①想一想,议一议,根据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②解答。

③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本组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知识。

第三组:综合运用、深化发展

请根据下列描述,先算出有关数据,再按1:2000的比例尺和绘图要求画出旗杆的位置。

旗杆的位置离学校南墙有30米,离学校西墙100米。

①学生解答

②师生互动交流,并加以个别指导、点拨并分析、评价。

本次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三、作业

1、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的有关数据求出富区到齐市的实际距离的应用题,并解答。

2、利用网络收集水立方的相关信息,根据比例尺1:2000求它的占地面积,并画出示意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比例尺》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地图推算实践以及根据实距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合和交流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准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通过课前的交流,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到外地旅游过。这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有这方面的条件。最近几年,我们家也会利用节假日出外游玩,不过,我个习惯,到哪个城市,就想找那个城市的地图看看。请同学们猜一猜:王老师主要是想从地图上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估计学生可能猜出以下几种:看这个城市有哪几个景点,景点在这个城市的什么位置?看地图上的比例尺等,教师适时追问:①地图上怎么确定方向?②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能了解到什么?

二、结合实际,探究新知

1、看地图推算实距。

教师出示南京市地图放在展示台上。

(1)指名读出比例尺,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2)找出“雨花台”和“中山陵”2个景点,让学生辨认中山陵在雨花台的`哪个方向?

师:在地图上,这2个景点之间的实际距离还不到我一根手指那么长,而生活中它们之间的距离还很远的,那么怎样知道2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呢?

(3)指名测量图上距离,其它学生记录并列式计算实际距离。(4)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对于用到方程的方法解答的步骤要板书并予以强调。要求学生说清各种算法的算理。估计会出现多种算法,课堂上给予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请同学们要注意,刚才计算出来的数是两个景点间的直线距离,二实际生活中,这两点间没有直来直去的路,而要绕弯走,因此实际走的路程要比实际距离来得多,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师: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在刚才的测量与计算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2、练习:完成教材第49页例2

学生独立完成,板书交流。

10/x=1/500000

X=10×500000

X=5000000

5000000厘米=5千米

3、根据比例尺做平面图。

出示例3: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请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1)知道学生分组讨论。(2)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小组汇报:这道题没有比例尺,要画出平面图形,应该先确定比例尺。

(3)很好,这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比例出尺比较合适呢?

(4)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的操场的长和宽。

下面大家以1:1000为比例尺,算一算操场在平面图上的长和宽。

80米=8000厘米60米=6000厘米

8:8000=1:1000 6:6000=1:1000

(5)让学生按正确的数据,做出图形。

(6)下面同学们再试一试,先确定线段比例尺,看能不能解决。

(7)引导学生总结根据比例尺做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

4、小结并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不管是看地图还是画地图都要用到什么知识?这说明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会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拓展与练习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例尺?

2、我校明年要扩建一个大操场,计划长为120米,宽为80米,请你根据图纸的大小,从下面选出一个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

①1:500 ②1:600 ③1:800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

80米=8000厘米 60米=6000厘米

8:8000=1:1000 6:6000=1:1000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激疑诱趣,引入新知:

很多同学都喜欢脑筋急转弯,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坐车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一共要用4小时,但有只蚂蚁从和平县县城爬到广州市却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游戏——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铅笔长18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咦?怎么不画了?(画不下。)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重点: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因为需要所以产生。)

(2)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像2厘米、5厘米、10厘

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2厘米:1米、??)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板书) ?比例尺。实际距离

板书2厘米?5厘米?10厘米1米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三、探讨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而蚂蚁行的是5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5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做前先交流)

小黑板出示: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在一副地图上只画了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要把单位统一起来。)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四、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1)和平县政府距我校直线距离约200米,可在和平县城的地图上只画了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2)填空并判别哪个是比例尺。

把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最简比为(1∶20)。

(2)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最简比为(1∶20)。

(3)图上周长和实际周长的最简比为(1∶20)。

问: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最简比为(1∶400)。

预设:学生可能填1:20,引导交流为什么错,计算纠正。

追问:那这1:400是这幅图的比例尺吗?为什么?你发现了面积的比和比例尺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回答。

强调: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不是图上面积:实际面积,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五、介绍线段比例尺:

像前面这些比例尺是用数值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比例尺,我们把它们叫做数值比例尺(板书),而像这样的比例尺,是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板书)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六、拓展延伸:认识精密比例尺

画一个物品,如果用1:10 (缩小了)1:1(相同) 2:1(放大了) 画的图和实际的图比较结果怎样?(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1:1000、1:10、1:1、2: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实际的生活中有没有要用到这种放大比例尺的情况呢?你能猜出工程师是如何把直径5毫米的机器零件画在图纸上的吗?

七、讨论: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八、 巩固练习

1、直径5毫米的机器零件,画在图纸上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比例尺是多少?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下面是小聪学习了比例尺后写的一段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我知道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等于比例尺。老师叫我们找找比例尺的例子。我想:这岂不是小儿科吗。你瞧,我一口气就能说出几个来: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1:100;图上长和宽的比是1:5;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比是1:2分米;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是20:1.哈哈,原来比例尺就是这么简单!

九、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学会了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关系式、书写形式、比例尺的种类及转换、求比例尺的方法等,谁能来说一下?

同学们的收获的确很大,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谢谢大家!

十、课堂作业

(一)填一填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 )。比例尺=():( )

2、比例尺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3、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的比

4、一幅图上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它还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米

6、如上图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化为数值比例尺是(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

(二)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的工具。( )

2、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3、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 )

4、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5、一个小型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上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10 ( )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 22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么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

=1厘米:6000000厘米

=1: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六、谈学后体会。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2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比例尺教学设计 2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0.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3、学生讨论、操作。

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

4、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11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2)、(4)、(6)。

《比例尺》教案 2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比例尺》。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通过例4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通过例4和例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定义。

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平面图,引入比例尺

1、出示学校平面图,问:谁来帮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

2、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8米,宽6米。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

3、讨论引出学习要求:⑴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图;⑶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⑷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

5、学生小组学习。

6、根据图片组织汇报:⑴选择不同方法的平面图;⑵讨论反馈: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

板书: A 、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B、 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3、揭题 ,回顾:

⑴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分别是多少?

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⑶怎样理解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

4、师: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三)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⑴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⑵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

2、求实际距离。

⑴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⑵组织同桌同学各用一种方法来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

⑶汇报交流并总结。

师强调:①把1:6000000化为分数形式来解答;②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化聚。

3、求图上距离

⑴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⑵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照片上的比例尺。

⑴估计照片的比例尺;

⑵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

⑶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

2、操作发展练习:

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司令台、传达室、喷水池)

⑴引导讨论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或直径;

⑵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

⑶汇报交流,讲评。

师强调:求实际占地面积,就是实际的长乘以实际的宽;通过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的长或宽。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在周围的生活与学习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细心的同学可以去留心一下。”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26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宽

二、课中学习:

1、小组汇报。

(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2、课本P55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