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外语教学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最新2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
外语教学 1
目光语是表情语中的一种,是通过视线接触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在日常交际中,除了运用有声语言,也常常通过目光或眼神这种无声语言来传达信息。人类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中,视觉最为敏感。赫斯在《会说话的眼睛》一书中指出:眼睛能显示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喜、怒、哀、乐、奸、善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变化都能通过这个神秘的器官显示出来。科学研究证明,客观世界信息中有80%以上是通过视觉传播的,同时,人的视线活动概括了70%的体态语表达领域。目光语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在交际中也最先为交际者所注意到,对交际效果影响巨大。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教师目光语的运用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心态和教学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目光语不容忽视。
二、目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光是师生沟通不可或缺的媒介,易被忽视的目光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独特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目光语的作用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运用目光语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对外汉语教师(包括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承担着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任务,代表国家形象。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顺利完成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的任务,让学生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留下美好的印象。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首要的是要把握好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衣着和谈吐等形成的。初次交往中,若目光炯炯,给人以健康、精力旺盛的印象;目光迟钝,给人以衰老、身体虚弱的印象;目光明澈,给人以坦诚的印象;目光混浊,给人以糊涂的印象;目光闪烁,给人以神秘、心虚的印象;而目光如炬,则给人以威严正义的印象。[1]有些初次上讲台的对外汉语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或身处他国,不敢直视学生、观察学生的情况,只把注意力放在授课内容上,或只看讲稿、黑板,或只看墙面、窗外,不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不仅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影响教学效果。研究表明,敢于直视对方,同对方进行目光接触的人,往往是自信、坦诚的人,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给学生投以明亮、友善、坚定、灵活的目光,塑造一个自信、坦诚、友善、威严、健康的教师形象。
(二)合理运用目光语可以传达感情,缩短师生距离
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交际中存在心理差距。目光是最富感染力的体态语言,初次见面,教师给学生投以友善、真诚的目光,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形成的隔阂,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课堂提问时,教师报以亲切的目光,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感;当学生答题不畅时,教师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可以使其充满信心,大胆回答;当学生答错了,教师的宽容目光,可以使学生心灵得到安抚;当学生的发言有创造性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可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课堂之外,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用最真实、自然的目光表达出对学生的爱,这样才能缩短师生距离,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恰当运用目光语有助于调控课堂,维持秩序
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2]合理、准确运用目光语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课堂管理,维持教学秩序。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尤其是针对低龄学生时,可以不断在教室中加强目光巡视,主动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信任,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掌控课堂。当学生不注意听讲时,用言语进行责备、训斥有损学生自尊,给学生造成伤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放慢语速,用期待、提醒的目光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教学进程不被打断,而且很好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准确捕捉学生目光语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不仅要求教师准确地输出信息,还要求教师随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内容适度环视教室,捕捉学生目光,从学生的眼神中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信息。当学生理解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时,眼睛里会流露出豁然开朗、满意的眼神,此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顺畅地进行讲课;当学生理解困难时,目光会显得非常困惑或焦躁不安,此时教师可以放缓语速,换个角度再次给学生进行讲解,直到学生明白。及时获取学生的目光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节奏,使讲解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目光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具有跨文化性,要尊重各国习俗
在跨文化交流中,目光语的文化差异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常常引起误解和冲突。在非洲的某个地区,孩子直视大人的眼睛是不礼貌的。一个美国志愿者前往该地进行支教,因不了解当地的这个习俗,在教学过程中,她要求学生注视她的眼睛,结果使得该部落的长者非常不愉快。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礼仪习俗,目光语也因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形成差异。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目光定位的差异,并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误解和冲突,使教学顺利展开,实现跨文化沟通。
(二)要选择适当的目光语,避免使用消极的目光语
使用不同的目光语,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选择适当的目光语。如果学生调皮捣蛋,那么应该使用严肃的目光,给予学生警告;如果学生情绪紧张,那么应该用诚恳亲切的目光,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所谓因人制宜,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应使用不用的目光语。例如,对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应该多给予鼓励的目光;对成绩突出,但容易骄傲的学生,要给以告诫的目光;而对那种性格腼腆的学生,则应该避免长时间的目光接触,以免学生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此外,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消极目光语。消极目光语会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学习心理,甚至造成师生冲突,影响教学秩序。比如,冷峻的目光会使学生感觉被疏远,受到打击;轻蔑的目光会使学生心灵受挫,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热情关爱的目光,则可能会产生良好的罗森塔尔效应,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综合处理好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发挥目光语的作用,使其传微妙之神、达复杂之意。
(三)目光分配要合理,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
美国昂塔里欧学院教育博士约翰?克勒对教师目光投放进行过观察研究,发现由于教师在上课时主要是在进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处于次要地位,因而目光投放到左边学生的时间明显多过右边学生的时间,这引起了学生得相关心理效应,产生了亲疏远近的情绪,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师生关系。因此,为了避免使学生产生心理偏差,教师应采用目光环视法,合理分配目光投放点,使自己的目光均匀分布到教室里的每个学生身上,既不要长时间地关注某个学生,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感觉被冷落、被忽视;同时,教师应平等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较落后的学生,有时还应多将亲切的、鼓励的、信任的目光投向后者。教师合理分配目光,始终保持与全班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及时调整,可以更好地控制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外语教学 2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本质应用
语言学是全新的学科。平时教学过程当中,要为学生做好提纲、复习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制定出对于学习外语的新方法,用准确且有效的方法检查教学活动的结果,这是应用语言学的中心内容。而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结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研究外语教学,去研究应用语言学。
一、我国学习外语的现状
自从新世纪以来,外语从小学生就开始学起,尤其是英语,英语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国很早就认识到这一重要性,所以从小就培养学生学习外语。可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语言来说,学习英语对于一些学生造成了困难,其中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极个别的同学以学不好外语为荣。由此可见,我们的老师更加要提高学习外语的重视程度,不然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学习英语,在成绩不好的时候也不会反思自己身上的原因,从而使成绩越来越差。其实,与我们的母语相比,英语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不是那么的复杂。作为全世界最难学习的汉语来说,我国人民没有一个学不好、说不好的,可见我们学生是有学习好外语的资质的,只是这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要制定好相关的学习外语计划,提升学生们的兴趣,这在现阶段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而在我们的高校,一部分学生往往可以考到很高的分数,但是口语表达就非常的差,说出来的英语外国人不明白什么意思,可见要想学好外语也是需要了解外国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了解他们口语和正式语之间的区别,所以这对于我们老师的考验也是非常的大。老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不然外语教学的效率提不上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利的。
二、应用语言学的涵义
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说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应用语言学勇于和传统的语言文学做挑战,而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分支之一。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来解决其他领域所遇到的问题是由库尔德内提出的“应用语言学”最初的概念,但是最后形成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作为本民族以及第二语言教学所做出的研究,是对于语言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不是相当于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的应用科学;而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所有关于语言的问题所做出的研究,所以在外语教学上,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狭义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应用语言学是怎么帮助到外语教学的呢?一篇文章是由词语、句子、格式构成的,人类进行的各种语言活动,其目的都是要进行更好的语言交流,而在我们新时期的外语教学当中,势必是要运用到应用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理论的基础,这正是我们现代外学习当中所需要的。
三、外语教学引入应用语言学对教学的影响
1.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英语的听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体的构造有差别生活的环境,每个国家的国情等因素,学生不能真正的听清楚外国人的发腔,使得一些短语和句子链接起来就不明白什么意思了,虽然汉语和英语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是如果我们注意方式方法的话,那对于我们的英语的提高是有很大的提升的,大部分学生由于惯性思维,很容易就把听到的英语句子混淆,使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从而使英语题目做错,如果很好地掌握听力的话,是离不开应用语言学的介入的,可以很好地帮助到学生听力的提高。2.对英语口语的影响。在英语学习的当中,口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学生旺旺可以考的很高的分数,但是一遇到口语就不行了,这是一部分考的高分的学生的苦恼,很多的学生不敢开口讲话,就是会听,会写,但是不能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习经历都放在考取高分数上面,而忽略了口语的表达,而我们不仅要进行英语单词的掌握,也要对语法进行掌握,更要对外国人的俗语进行掌握,他们的语言和汉语一样,有正式语和平时俗语之分,可能正式语用到的句子,俗语是不会讲的,所以这更加造就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我们平时见面都会问“吃饭了吗”;“干吗去啊”而在英语当中就绝对不会这样的讲的,因为他们是对于自己的隐私相当注重的,他们 3.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在我们做英语翻译成汉语的题目时,不能只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进行翻译,具体要考虑当时的情景,国外的文化进行翻译,切记不可以机械式的,一字一句的进行翻译,要进行自己主观形态和外国人的说话方式等情况具体的考虑的,如果只是翻译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意思的话,会造成翻译出来的文字,不通顺,不知道表达了什么意思,所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要结合外国的文化,场景进行合理的翻译,其实如果想要真正的翻译好,那也是相当困难的,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的多读多看,由上述可见,应用语言学对于外语翻译来讲产生的重大影响。4.对作文的影响。一般我们做英语试卷的时候,最后一题就是要写上一篇上好的文章的,而在写作文时是对上述这几点事项综合的考量,如果明白了上述说的事情,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不仅通顺而且用词优美,充满内涵,这是取得高分数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法的运用,并且要在语言表达习惯和应用习惯的基础上,把外国的文化融入进去,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其中的表达方式,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说文化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习惯,使学生可以更好更快的掌握外语文化。
四、应用语言学在在外语教学当中的运用
应用语言学在我国外语教学当中刚刚是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还是占据了主流教学方式,在我国英语教学当中,面临了学生多,教师少,基础设备跟不上等问题,使得在探索应用语言学的过程当中,只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不能符合自己国家,自己学校的情况,对于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是不利的,而我们要加强语言学的逐步运用是要靠着我们老师的不断指引的。在一篇外语课文中,确定是否是符合我们平时写作的要求,可以运用应用语言学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我们学生的辨别能力,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加入一些富有挑战的词汇,使得学生运用应用语言学来找出哪里不正确,通过该课程不仅可以使老师的水平越来越高,还可以让学生逐步的提升学习能力,增加他们学习思考的兴趣,这对于我们教师平时的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对学生提高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五、应用语言学导入外语教学当中具体的分析
1.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作为应用语言学导入的重心,要注重学生的想法,并且要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具体的设计不同的方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学习环境当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注重外语的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效率,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的提升,毕竟兴趣是做好所有事情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必要提升起学生的兴趣,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英语语言学的实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我们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2.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首先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规模,一只年轻的队伍会更加的有冲劲,会勇于去进行改革,接受新鲜的事物,教师要在实践当中把应用语言学渗透进我们的外语课程当中,从而培养我们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有我们的教育部门也要对外语教学提高起重视程度,加强外语老师的培训工作,对老师进行必要的考核,从而可以创建一只优秀的教师部队。采取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应用语言学的方法上,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到各项开展的活动当中,从而对学会的语言应用能力带来训练,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文化教学,使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应用语言学给他们带来的改变,从而推动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六、结束语
外语教案 3
关键词: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案;外语授课;争议
《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案》(Projet de Loi Relatif à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à la Recherche,以下简称《法案》)第2条提出,允许法国综合性公立大学使用外语授课。这是法国高教部为进一步提高法国教育科研国际化、吸引外国人才的一种措施。《法案》第2条中虽未出现“英文”字样,但在许多人看来,意思不言而喻:法国大学如与外国高校达成协议,或在有欧盟资助的项目中,可以使用英文授课。
投赞成票的议员主要来自左派,而则坚决反对这一做法。高教部前任部长、议员瓦莱丽·佩克雷斯认为这是对大学自治问题重炒冷饭,并称“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后,需要重新出台有关高等教育的法案”。“左派党”(Parti de Gauche)主席让-吕克·梅朗雄反对高教部部长热讷维埃芙·菲奥拉索所推行的这一有关高等教育与研究的修正草案。
《法案》第2条涉及法国《教育法》第L.121-3条如下规定:
“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法语并了解其他两门语言。”
“公立、私立教育机构的教学语言、考试语言、论文写作语言是法语,除非证明涉及法国各地区语言文化的教学或外国语言文化的教学需要使用法语之外的语言,或教师是来自国外的客座教师或特邀教师。”
“其他例外情况:外国学校或专门为招收外国学生而设立的学校,开设国际教育的学校,可使用法语之外的语言教学。”
《法案》第2条提出,必须修改法国《教育法》有关公共教育部门的目标与职能,在第L.121-3条中增加以下一段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例外情况:与国外、国际机构签订有相关协议或根据欧洲项目框架进行教学的大学,可根据教学性质,采用法语之外的语言进行教学。”
反对者声称,此举将“质疑以法语为教学语言”的地位,这是“语言的大西洋主义”。法兰西学院认为这将对法语的现有地位造成“威胁”。
面对议员的责问,菲奥拉索表示,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参照语言是法语,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以后也不会变。《法案》第2条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条件苛刻,主要只是为了吸引新兴国家的学生前来法国留学。她指出,在法国其他类型的高校中,已经有790门课程使用外语教学,现在该轮到综合性公立大学了。法国要加强对外开放,就不能固守在单一语言上。法语法国的圈子,不应该仅限在法语法国地区,更应包括新兴国家。
法国外交部法语国家与地区事务部长级代表雅米娜·班吉吉也表示,《法案》“不会给法语国家与地区事务带来危险”。
法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Conférence des Présidents d’Université)主席让-路·萨尔茨曼表示,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对《法案》很关注。关于对母语不是法语的外国留学生使用英文授课的问题,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的立场非常明确:捍卫法语地位的《杜邦法》不适用于大学,必须增强法国大学的吸引力。
法国大学校联席会议(Conférence des Grandes ?魪coles)对于英文授课,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必须保持法语纯洁性,杜绝外来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侵袭;另一种观点认为,英文授课只是一种手段,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法国学习, 大学校联席会议主席、高等经济贸易学院(ESSEC)校长皮埃尔·塔皮从中看到许多希望,他表示,外语授课有助于培养未来的全球精英,还会对法国经济产生影响:在法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将会增加50万人,额外带来80~100亿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外语教学 4
关键词:成都外国语学校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成都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89年,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四川省第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高完中。是教育部确定的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全国共16所,四川唯一)、四川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省共6所,民办学校唯一)、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学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学校、复旦大学"望道计划"学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省级校风示范校、"媒体信赖的教育品牌"学校、成都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西部十大中小学教育品牌"、四川省课程改革样本学校(全省唯一的民办学校)、成都市课程改革引领学校。
学校文理并重,和谐发展,着力凸显外语特色。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成长提供最适宜的空间,让学生踏上了缤纷的成长之途。学校每年有数以百计的优秀学子考入世界一流大学。留学人数、学校档次、奖学金数额等,都在四川遥遥领先。
成都外国语学校自创办以来,办学业绩斐然,被社会、媒体、学生、家长誉为"中国西部民办教育的旗舰"、 "培育盛世英才的摇篮,通向五洲四海的桥梁",享誉巴蜀、蜚声全国。学校的外语特色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得到了检验,在每年的高考中,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高达120分以上,在国内很多大型的英语能力竞赛中,学生摘取了很多殊荣。同时,外语特色也受到国外很多世界知名大学的肯定,从每年向这些知名大学输送人才的统计数据看,学校践行的素质教育以外语特色为桥梁,为国家培养了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总结学校的办学经验,不难看出,学校在如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奠定了其办学成功的基础。
1. 学校通过面向全国招生,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选拔。每年5月份,学校都会面向全国进行自主考试招生,学生在语文和数学测试合格后获准进入学校学习。选拔的结果是学生的质量和素质起点都较一般的公立学校高。优质的生源对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学校为住宿学校,方便管理。统一的食宿管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在校时间,对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课堂有关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
3. 学校坚持以小班进行外语教学。每个正常的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除外语外,其他学科统一授课。外语教学时,每个班随机分成A,B 班,每个班的人数保证在25人左右,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授课。班级结构的优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得到老师的关注。师生互动达到非常积极的状态。老师的工作量也以质量为考核核心,而不是以数量为考核重点。
4. 就主要的英语教学来讲,学校选用了质量优异的原版教材。 学校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原版引进教材《展望未来》.《展望未来》系列教材是根据欧盟的语言水平等级,由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英国广播公司、英国文化委员会四大权威机构合作编写出版的全新英语教材。它题材新颖、广泛、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突出语言交际功能 ,注重语言技能的同时 ,又为学习者提供了所需的语法知识 ,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 (特别是听说 )的能力。从外语教学角度分析,近几十年的语言学研究中出现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学派,在外语教学中分别体现为结构法和功能法两大家。结构法注重系统地传授语言知识,以语法� 这种形式和功能的"合二为一"正是《展望未来》一书的主要编写原则之一。《展望未来》的成功在于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法、词汇知识的同时,掌握功能性语言和交际技巧。
5. 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资料检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学生不仅仅是学语言,更多地是以语言为工具,用此工具了解和熟悉更多跨文化的背景知识,学生因此开阔了视野,为将来走向广阔的舞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6. 辅助以其他优秀教材和报纸杂志,如新概念英语,21世纪英文报。语言的学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上述的班级结构,教材的选用等,但有一点很关键,语言的学习,更多的依赖于学生的日积月累,依赖于学生的大量的语言输入。单纯地从应试的角度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这也是目前很多学校正忙碌的事情),培养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学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能说得好,听得顺,写得溜。
7. 学校众多的活动练就学生较强的英语能力,如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等。学校每学期有很多锻炼学生能力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等。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自己去做决策,选材,排练,演出等。每通过一次活动,学生都会在能力上有所提高。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能力。
外语教学 5
关键词 外来词 对外汉语教学 造词法 意译词 音节语素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Loanwords of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GAO Ya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foreig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Loanwords from foreign or domestic means other ethnic languages or even the soundtrack justice even-belt justice absorb over words. This article from sources and foreign coinage law term perspectives are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syllables of the same word in different morpheme translation and other phenomena, and a variety of teaching situation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Key words loanwords; foreign Chinese studies; coinage law; paraphrase the words; syllable morpheme
外来词是指从外国或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或连形带义吸收过来的词,也叫音译词、借词。汉语从两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及至唐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借入了大量的外来词。
来自匈奴的外来词:骆驼 琵琶 ;来自西域的外来词:葡萄 玻璃 石榴 ;来自梵语的佛教外来词:佛、塔、刹那、袈裟;来自蒙语的外来词:站(车站)、马头琴;来自满语的外来词:萨其马 ;来自藏语的外来词:喇嘛、糌粑、哈达;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沙发、咖啡、克隆、托福、马达、基因 ;来自法语的外来词:模特、沙龙、卡介苗;来自俄语的外来词:布尔什维克、杜马、布拉吉;来自德语的外来词:纳粹;来自阿拉伯语的外来词:木乃伊;
关于汉语外来词的范围,应该明确外来概念词不是外来词。外来概念词是受到外来概念影响,用汉语固有的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出来的词,包括以下几类:
(1)类比词。将域外事物与本土事物加以比照,意译时冠以外域的标记“胡”、“番”、“旗”、“洋”、“海”等,如:
胡~:胡椒、胡瓜、胡麻、胡琴、胡桃、胡杨;番~:番茄、番薯、番瓜、番客、番菜、番椒;旗~:旗袍、旗民、旗人、旗妇、旗官 、旗兵;洋~:洋枪、洋油、洋火、洋行、洋烟、洋人;海~:海棠、海枣。
(2)意译词(括号内为早期音译形式,后被意译替代。)
电话(德律风)—telephone;灵感(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科学(赛因斯)—science;民主(德谟克拉西)—democracy;青霉素(盘尼西林)—penicillin;资产阶级(布尔乔亚)—bourgeois。
(3)仿译词。将源出形式按意义分成几个部分,用汉语语素对译,结构关系不变。
蓝牙—blue tooth;热狗—hot dog;超人—superman;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超市—supermarket;软件—soft ware;冷战 —cold war;绿卡—green card;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 蜜月—honeymoon;禽流感—bird flu;瓶颈—bottleneck;空难—air disaster;热钱—hot money;快餐—fast food;第一夫人—first lady;白宫—The White House;牛市—bull market;马力—horsepower;常识—common knowledge;千年虫—millennium bug;黑马—dark horse。
外来词有各种不同的造词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来词的小类,但不管哪一类,建议教学时都要给出外来词所对应的外语词,这对学习者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些外语词往往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国际词,“知名度”高。同时,针对不同的小类,做相应不同的处理。
(1)纯粹音译。将外语词的读音用汉语近似地标写出来,如:扑克—poker;咖啡—coffee;模特儿—model;克隆—clone;歇斯底里—hysteria;秀—show;酷—cool;沙发—sofa。
对于此种类型,要提醒学习者书写形式及其排列顺序的不可变性,除了强化记忆别无良方。
(2)半音译半意译。将外语词分作两部分,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如:剑桥—Cambridge冰淇淋—ice cream新西兰—New Zealand华尔街—Wall Street。
此种类型有了理据成分,即意译的部分,为识记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3)音译加注。将外语词音译后,另加上一个表示意义类属的成分,如:啤酒—beer;酒吧—bar;艾滋病—AIDS;加农炮—cannon;***—rifle。
此种类型尽管也含有表义成分,但与上述种类不同:该种类型的表义成分是后加上去的,外语词中无对应形式。
(4)音意兼译。音译的同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意义。
基因—gene;休克—shock;苦力—coolie;声呐—sonar;芒果—mango;引得—index;引擎—engine;香波—shampoo;乌托邦—Utopia;可乐—Cola;绷带—bandage;托福—TOEFL;爱斯不难读(世界语)—Esperanto。
此种类型含有更多的表义成分,兼顾语音和词义与外语词的双重对应,是汉化程度最高的类型,但与词义未必完全切合,通过联想可建立起意义上的关联。
(5)借形。所谓借形,意即从书写形式上借用。从大的方面说,借形词包括以下两种:
①拉丁字母借形词。将拉丁字母书写的词原封不动借用过来,或加上汉语成分,如:CEO;DNA;APEC;BBC;WTO;TV UFO;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B超;IP卡。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汉语拼音缩写的缩略词不是外来词,因为它所从出的原形是汉语固有词语,如“GB”是“guojia biaozhun(国家标准)”的拼写缩略,RMB是“renminbi(人民币)”的拼写缩略,HSK是“Hanyu Shuiping Kaoshi(汉语水平考试)”的拼写缩略,等等。
此种类型,学习者大多比较了解,即使不清楚,教学者可将字母借形词的原初形式呈现出来,稍作解释,学习者即可领会。
②日文汉字借形词。将日语汉字书写形式的词借用过来的外来词,如:革命、文明、具体、宪法、乐观、演绎、景气、金融、引渡、干部、取缔、客观、积极。两种借形词的区别在于拉丁字母借形词,借形借义又借音;日文汉字借形词,借形借义不借音。
此种类型的借形词,形式上与汉语固有词几乎无法分辨。其中部分词的构词法较难分析,可整体化教学,不进行内部结构的分析,作简化处理。
有些外来词在汉语中深入发展,使用频率高,往往以首音节替代整词,从而实现了语素化,与汉语固有成分融合构成新词。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地名音节语素化,如以“英”代替英国,以“美”代替“美国”,“中美”、“英美”一类的说法很常见。②人名音节语素化,如“习奥会”中“奥”代替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③普通名词音节语素化,如“大巴”、“中巴”,“面的”、“打的”中的“巴”和“的”分别是外来词“巴士”和“的士”的语素化。④双音节外来计量单位词语素化,如 “欧”是“欧姆”的语素化,“伏”是“伏特”的语素化,“安”是“安培”的语素化。
外来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同于固有语素,所构之词不难理解,也不难解释。外来单音节语素是外来词汉化的高级形态,与汉语固有语素可构成系列合成词,构词能力强,因此教学时可进行组词练习,有利于词汇量的扩大。
关于外来词,同词不同译的现象值得关注,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一个外族词在汉语中有音译和意译两种形式,这又有两种情况:①音译和意译完全同义,为等义词关系,如“guitar”音译为“吉他”,意译为“六弦琴”,两者等义;“vitamin”音译为“维他命”,意译为“维生素”,两者等义;“SARS”音译为“萨斯”,意译为“非典”,两者等义,等等。②音译和意译不构成等义关系,两者在词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如“modern”音译为“摩登”,义为“式样合乎时兴的,时髦”;意译为“现代”,而“现代”指“现在这个时代”。又如“motor”音译为“马达”,义为“电动机”,意译为“装有内燃发动机的两轮车或三轮车。也叫摩托车”;又如“romantic”音译为“罗曼蒂克”,为形容词,意思是“浪漫的”;意译为“浪漫”,而“浪漫”除了具有与“罗曼蒂克”相同的意义以外,还另有他义:“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常指男女关系而言)”,等等。
这种一词音译、意译并存的现象,教学时可向学习者加以说明。
(2)同一外族词的汉语音译书写形式不同,有的是早期译写在形成规范之前的各种形式,如“Karl·Marx”曾被译写成“麦喀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尔格时”、“马克斯”、“马克思”,经过24年才统一为“马克思”。有的是当下仍有不同的译写形式,如“chocolate”一般译写为“巧克力”,但偶有写成“朱古力”的;“ice cream”一般译写为“冰淇淋”,但也偶有写成“冰激凌”的,等等。此种情况一般不必向学习者介绍。
(3)同一外族词港台与大陆译名不同,如“laser”在大陆意译为“激光”,在台湾音译作“镭射”;“New Zealand”在大陆译作“新西兰”,在台湾音译为“纽西兰”;巴勒斯坦前领袖“Arafat”,大陆译为“阿拉法特”,台湾译作“阿拉法”;美国前总统Ronald Reagan大陆译为“里根”,台湾则译作“雷根”,香港译为“列根”;另一位美国前总统Bush大陆译为“布什”,台湾译为“布希”,香港译为“布殊”;现任美国总统Barack Obama,大陆译为“奥巴马”,台湾译作“欧巴马”。
此种情况针对那些对港台译名有所了解的学习者可加以比较说明,使其明白这是汉语不同社区的外来词异名同指现象。
参考文献
[1] 高名凯,刘正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外语教学法 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发展,特点及利弊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外语教学应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交际教学法为辅,即语法——交际教学法。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世界上有了语言,人们才能相互交流,传情达意。而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更是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怎样教授外语,一直是困扰着外语教师的一个难题。回顾外语教学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法,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外语教学主要是在赞成语法教学法和赞成交际教学法的观点中发展的。
一、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及特点
500年以前,在欧洲,拉丁语是学校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拉丁语,主要学习和操练其语法规则,词的变化规则等。翻译是拉丁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学法在16,17和18世纪的欧洲是最为流行的外语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史上称为“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学习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和记忆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来强化记忆。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1)语法翻译法认为语言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一套外语语法规则。(2)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重点,听说能力不受重视。(3)外语课文与单词均附以母语翻译,并逐字解释。(4)强调精确性。(5)语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授。(6)外语教学以母语作为教学用语。
50年代末兴起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界引起一场革命。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人脑中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在吸收了一定的外来语言素材后,就会自动形成该语言的语法规则,从而达到创造性的习得该语言的目的。 乔姆斯基强调人的语言能力,忽视了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的概念,并出现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把交际能力的培� 在交际教学法中,语法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交际教学法的特点可归纳为:(1)重视口语,即语言的交际功能。(2)学生先接触听说,然后接触文字。(3)语法一般通过归纳习得。(4)不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忽视语法。(5)尽量避免翻译。
二、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利弊
从语法教学法发展到交际教学法,这是教学法的进步。但比较这两种教学法,两者各有利弊。语法教学法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课堂学习,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传统的输入式教学法,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但它削弱了语言的准确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比较灵活的开放式教学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挥。交际法下的语言是支离破碎的洋泾浜式的语法,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以杂乱无章的方式来掌握语法,学习者难以系统的掌握语法知识。
三、对两种教学法存在的争论
围绕着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多争论,也出现过极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交流的频繁化,培养高层次的外语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语法教学法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交际法被世界各国大多数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广泛传播,使得交际法教学思想成为20世纪末具有全球影响的外语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于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哪一种更适合外语学习,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郝兴跃(2004)将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称为明示性语法教学及暗示性语法教学。两者间的矛盾无非是准确与流利间的矛盾,他希望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平衡点。秦洪武,孔凡富(1998)则提倡语法习得的渐进性,即交际法。武和平在(1999)中提出70年代以后交际语言教学思想最为引人注目。在进行交际外语教学研究时,既要有全球和历史的眼光,又要立足于本土实际。马振民的(1998)提倡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尽量更好的为使用交际法创造条件。温厚一在(1998)中提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交际法,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和正确运用它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张人在(2004)中揭示了内隐认知研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意义。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习者去体验和感悟英语,使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语法习得中自动发挥作用。并提出内隐在认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即先内隐后外显,也就是先交际后语法。
这些学者提出,现今世界应重视交际教学法,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让学习者像学习母语一样来习得外语,而不是学习外语。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做好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综合统一。
四、外语教学应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交际法为辅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发现,近年来的外语教学法,大多提倡交际教学法。因为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法,获得外语。儿童在掌握母语时,是先通过听说,然后接触文字。刚刚出生婴儿,我们不可能去教他们语言的语法规则,让他们说话时按规则,可是5,6岁时他们却能说出正确的母语。儿童能够说出语言之后才去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习语言文字,这是正常的母语掌握途径,符合人类的语言习得规律。交际法正是符合了这一规律重视听说,然后自然地习得语法,进而创造更多的句子。
我们说交际教学法比起语法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进步,它灵活生动,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因此受到大力推崇。但是交际教学法为主并不适合外语教学。
1.缺乏语言环境。我们知道在语言的掌握过程中语言环境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母语习得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我们每天可以有机会听,说,读,写母语,不想接触母语都不行。久而久之,即使不接触文字,我们也能够轻松自如的听,说,而外语学习则大不相同。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语,接触到的也仅仅是阅读或写作,而语言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外语交际,怎么能掌握好它呢?如果学习者能够和外国朋友生活在一起或出国学习,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恶劣条件下交际法不大容易实行,而这时语法规则的系统学习就会有助于学习者对该语言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让学习者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语言的特点。对于语言的规则有了认识学习者就会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学习外语。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而忽视了它的准确性。在语言环境有限的条件下,如果再没有语法的规范,学习者根本就无从下嘴,不知该怎么说,更不用说达到流利程度。在语法的规范下,语言最起码已经准确了,在准确的基础上才会出现流利。准确是需要学习者学习的,而流利需要练习就可以达到。先学习后练习,符合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如果不先学习语法规则,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都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现象,一旦形成语言僵化,将很难改变。
3.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注重无限的交际也是不现实的。外语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不象生活中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接触到母语。因此在课堂上以语法为基础是必要的,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做大量的交际练习,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语法知识。语法是死的东西,但交际却是活的,学习者运用死的语法,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句子。
但语法教学法也涉及到教的问题。在传授不同语法时,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向学习者传授外语国家的文化,让学习者融入到该文化之中去。如讲英语词汇时“跳”在汉语中只有一种表达,可是在英语当中却有很多。如jump,skip,bound,hop,leap,spring…传授时将中西思维差异也连带传授。再如,讲授句子时,一个句子可能从语法上讲,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外国人却从不这样说,应将外国人的习惯表达法清楚的讲给学习者。
我们在这里提出要重视语法教学,并不是要回归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法上去,而是两者相结合。先语法后交际,即语法-交际教学法。在语法这一地基打好的前提下,才能建设交际这一高楼大厦。纵观国内的英语教学,十几年前,我们采用的可以说是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听说能力得不到一点重视。学习者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连一句也说不出来,学成了哑巴英语,这除了与国内的教育体制有关外,还与忽视交际功能有关。学习者学英语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近几年来,情况有了些改观,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英语的交际功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听力课,口语课的开设,刺激了学生对提高听说能力的渴望。此外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是有保障的。因此学习者在无限的课外生活中,可以自己利用时间加以练习交际语言,以此达到准确性与流利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2]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3]赵美娟。关于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j].外语界,1999,(4).
[4]秦洪武,孔凡富。交际教学法中的语法习得刍议[j].外语界,1998,(1).
[5]郝兴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4).
[6]武和平。交际教学思想的全球化与本土化[j].外语界,1999,(2).
[7]张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4,(4).
[8]马振民。谈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界,1998,(1).
外语教学法 7
关键词 外语教学 流派 现状 趋向 创新
外国教学法流派纷繁多样,我国在外语教学方面也在积极进行探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国教学法的借鉴,我国的外语教学正在大胆创新。
一、外语教学法的流派
外语教学实践促进了外语教学法的产生。外语教学法的形成既受语言学派的影响也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研究的深入和各种语言学派的出现,外语教学流派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语言学家和教学法家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方法。翻译教学法(Translation Method)的优点是利用母语能够清楚透彻地向学习者讲解目的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文章理解能力。直接法(Direct Method)强调口语,它是在对传统的翻译法的批判中产生的教学法,其优点是重视口语教学和语言训练。听说法(The Audio Lingual Method)与直接法有相似之处。它的语言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听说法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由各种小的语言单位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结构系统,可以将复杂的语言归纳为有限的句子结构类型,并将其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认为掌握了这些句型就能举一反三,理解和表达大量的句子。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法国。视听法在借鉴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多方面长处的基础上,在外语教学中广泛采用了电教设备,帮助学生从日常情景中感知语言。
二、我国外语教学法研究的现状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外语教学法呈现出众多的学派,一些旧的方法被抛弃或加以革新, 而一些新的方法则不断地形成,每一种教学法学派都各有其优缺点。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最好的办法是将不同的教学法学派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外语教学法的发展现状是针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兼收并蓄和融合其他流派的优点和长处,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这一趋势在80~ 90 年代显得尤为突出。多元化的观点站在了外语教学法的最前沿。“多元化就是弄清各派教学法的针对性和适应范围,在不同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对象、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等而灵活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外语教学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最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各家之长,舍各派之短,把我们的外语教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在实践中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三、当前外语教学法研究的趋向及意义
现代外语教学法研究的一个趋向是研究重点的转移。人们过去对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多集中在教的方面,认为只要教师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活动,教学就会成功。因此,过去外语教学的研究和描述多是有关教师的具体做法。但事实告诉人们,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随着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和深入,人们对外语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慢慢地转到了学习者身上。这些研究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的理解,能提醒我们注意对不同的学习者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个趋向是把教学方法的改革扩大到教学大纲的改革上。教学大纲上承教学思想、教学计划,下接教材教法,居于一个重要的中心位置。因此,大纲的改革必然会牵动外语教学一系列的改革。第三个趋向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现代外语教学向着多媒体方向发展。现代外语教学法的最新特征,就是需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法,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只有了解外语教学法的历史演变,了解当前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向,才能使我们明确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外语教学法的借鉴与开拓创新
纵观外语教学法的发展与变化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创立的,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各种研究都未能提供一种完美的外语教学方法。我国的外语教学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前主要采取了习惯上称之为传统教学法的翻译法。80 年代以后,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而输入我国的各种教学法促进了我国外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时代的需要和教学的变化,要求外语教学工作者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机动灵活地借鉴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不同特点,采取不拘一格之法,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如在讲解翻译技能和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借鉴了翻译法,进行听说训练时选用了视听法中的一些操作方法,根据课文体裁、题材与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或交替使用两种教学方法,或将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各种英语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的思维总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展开的思维规律,教材的内容、目的、要求和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应该对一些授课内容采用集中、串联、循环式的教学模式,即有意识地突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把教材中零星的、杂乱无章的知识以不同形式纳入到系统结构中�
认真研究外语教学法,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借鉴与选择已有的外语教学法,同时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实践证明这种机动灵活、多元互补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总之,外语教学法的选择要适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其优势与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3
[2]张正东。外语教学论著自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韩莹,1981年1月8日,女,籍贯:哈尔滨,大连,116044,大连外国语学院,讲师,葡萄牙语教学
外语教学 8
关键词:称呼语;汉语教学;重要性;定义
一、称呼语的重要性
(一)称呼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称呼语本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貌,而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桥梁。称呼语是人类文明社会特有的事物,在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它不仅是纯粹的语言现象,而且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关系密切,不可避免的与各民族、社会的不同文化观念、行为、风俗、制度和社会心理有关,称呼语能正确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正确使用称呼语是影响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称呼语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称呼语在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的称呼行为与其他任何西方民族文化相比较都是最为丰富而独特的,其复杂性不仅使大部分西方人不知所云,而且有时也会使现代中国青年感到无所适从。
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各种言语习惯、行为心理、思维习惯全方位影响着称呼语的变化,使得称呼语也在改变。称呼语教学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而由于世界最长的封建皇朝统治,使得中国的称呼语系统迥异于西方国家。称呼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位等等而来的名称”。
总之,称呼语是一个国家、社会人际关系的缩影,更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和结晶。汉语的称呼语以它的复杂、完整和系统性向世人展示出了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全过程及其历史演变,它充分反映了华夏儿孙自古以来的和谐人际关系和演绎的文明传奇,称呼语的教学,是提高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渠道和窗口。
二、对外汉教学中称呼语教学的不足
汉语称呼语的研究历史悠久,《尔雅》中的《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呼语的专著。而后在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语言学者的努力下,对称呼语的研究,特别是对亲属称呼语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
但遗憾的是,国内现已出版的各种对外汉语教材普遍存在对汉语称呼词语运用不够重视的情况,汉语称呼词语的民族性、丰富性和变异性很少引起对外汉语教师的注意。许多教材致力于设置多种语言教学情景,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相关的称呼语却出现得太少或过于单薄。对外汉语教学中称呼语教学的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称呼”的定义不清晰、不明确;二是教材中基本不涉及对称呼语的分类。正是由于教材中对“称呼”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不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在学生中出现不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称呼语的定义分析
从汉语教学中称呼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呼语定义应该简洁明了,用“根据适当的交际环境给人以适当的名称以表示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称呼语。但如果在具体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根据第二语言习得者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各阶段学习目标来对称呼语明确定义,这让教师和学生在各个阶段能清楚称呼语的内容和目的,所以应该将对外汉语中的称呼语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初级,可借用遗咏顺对称呼语做的定义:“称呼语就是当面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在这里,初学者只要掌握最基本的一些日常招呼词语能满足最基本的日常交际需要就行了。如《中级汉语教程》中出现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婆婆、乘客、服务员、同志、儿子、孙子、姥姥、姥爷”等称呼语就属于这一层级。
第二部分为中级,可借鉴平博士对称呼语下的定义:“人物在交际会话中如何指控对方、他人或自己的词语� ”在这里,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必须要掌握汉语中你、我、他,多人、多方的语言交际技巧对中国的称呼语习惯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进而通过所选用的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或情感的统称。如“博士、代表、大使、工程师、观察员、主任、专家、导演、董事长、教父、秘书、骗子、书记、会计、总裁、主席、总理、主编”等称呼语可列进此次层次教学。
第三部分为高级,这又可以分为语言专业学习者和非语言专业学习者,前者可借用卫志强对称呼语的定义“称呼语是在言语交往过程中能用于当面称呼的名词形式,包括姓名、职务、职业名称、亲属称呼等,并伴有特殊的称呼语调,受交际双方的所处交际环境及地域国家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非语言专业习得者则只要求在准确全面掌握汉语称呼系统外,能尽快的掌握在各种场合、各种区域的称呼技巧,尽量减少母语迁移的影响。如,“狗”在汉语中是不好的东西,我们常说“狼心狗肺”、“猪狗不如”,而在外语中狗是好的代名词,如“lucky dog”,因此在沟通前一定要了解这种文化差异,以免在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外语教学法 9
【关键词】英语 法语 对比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61-02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阶段内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形式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微格教学法、范例法、迁移法等。目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都必须选择其他外语作为第二外语,根据目前国内情况,第二外语教学目前大多采用大班授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而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大都有学习外语的基础,因此讲授法在应用时就应有特点,特别是对于属于同一语系的语言。比如是直接讲授本语言内的知识,还是联系其他语言进行对比迁移,教师在教学时就应根据学生和所教语言的特点进行选择。本文就针对第二外语学习者的特点,结合法语和英语的异同点,从语音、词汇、时态三个方面谈一谈二外法语对比教学法。
一 二外学习者的特点
语言学习过程是把概念与声音直接联系的过程,总是先从单词入手,然后学习句子。无论是学习单词还是词组都必须借助于实物和实情,将语言和概念结合在一起学习。而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该系统与思维能力紧密联系,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有关词语组织起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在接受另一种新语言知识时,他们习惯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去找对等的概念或相关的知识,一旦找到,就能快速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而对于找不到的对应点,他们接受起来就相对困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语言之间的对比学习法。
二 对比教学法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对比教学的基础是迁移,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涉及的不光是母语,也可以扩展到第二外语或者第n外语上。吴贤良根据自己向学过英语的中国学生教授法语的经验认为:“在二外教学中,运用英法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联想中学习和掌握法语,比单纯地用汉语或法语来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英法两种语言在对比分析的应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同属印欧语系,两者的语法体系中存在着诸多的共同点、共通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将一项法语语法内容与他们已经掌握的相似的英语语法内容联系起来。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了解这两门语言的语法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觉对比给予引导和理论支持,将使学生相对更为快速地接受各种语言现象,更透彻地理解语言的内部规律。另外,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英语和法语相互融合的历史源远流长,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的词汇拼写相同或相近,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法语上也事半功倍。正如受过体操训练的人们,跳起国际交际舞也会相当优美一样,熟练掌握了英语的人们,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法语。英法语言对比分析应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探索两种目的语的共性与特性,结合学习的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
三 对比教学法举例
1.语音
首先,英语和法语字母写法大体相同,但发音却不同。因此在法语字母拼写方面,由于英语正迁移的作用,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但对于语音,要有意识地避免英语负迁移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出现学成英语式法语的现象。教师在法语语音教学中,如果能告诉学生法语和英语发音的不同点,那么学生们领会得就会非常快捷。法国学者W・H・Frazer曾将英法语音的区别概括为:“(1)法语在发个别元音、辅音时器官比较紧张;(2)法语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位置更固定,发音更急速有力;(3)英语中没有鼻化元音;(4)法语中没有双元音。”英语有46个音素,其中元音20个、辅音26个,各音素间的发音差别较小;法语有36个音素,其中元音16个、辅音20个。音素比英语少,因此各音素间的差别相对较大。英法都采用国际音标,一些音素音标相同,发音则有细微区别:如法语[?]在口形和发音上类同英语中的/?:/,但不能读长音和重音;法语[e]与英语/ei/接近,但要注意[e]不是双元音,发音时,自始至终是一个音素,不要向其他的音素过渡。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发法语音素时,发音器官要比英语发音紧张有力,注重口形。在整个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应保持不变。另外,法语与英语的[r]发音也截然不同,法语[r]为小舌音,发音时,小舌下垂,气流部分受阻,气流通过时,小舌略有颤动,而英语中没有小舌音;法语的[k]、[p]、[t]三辅音音素在元音前不送气;法语中除c、f、l、q、r在词末发音外,其余辅音字母在词末一般都不发音,这与英语有很大不同。
其次,还有重音的干扰。英法两种语言在单词和句子重音上有着明显不同。由于英语重音的复杂性,要想给多音节词总结出一成不变的重音规则,几乎不可能;而法语不管音节多少,每个单词只有一个重音,且重音永远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英语句子一般是实词重读,虚词和功能词不重读,而法语句子的重音总是在最后一个单词上,不管语法功能,完全由位置决定。这也是已经习惯了讲英语的学生必须克服的问题。
2.词汇
从词汇上看,英法语两种语言中有大量互相借鉴吸收的同(近)形同义的词汇,据统计,法语四级词汇中与英语词根相同,词尾相同或有规律可循的词汇占总词汇量的56.63%。比如,英语中以-ty词尾一般对应法语中以-té结尾的名词:activity (activité),university(université),curiosity(curiosité)等等;英语中以-or词尾一般对应法语中以-eur结尾的名词:employor(employeur),actor(acteur),visitor(visiteur)等;英语中以-y结尾一般对应法语中以-ie结尾的名词:socialogy(socialogie),biology(biologie),geogrqphy(géographie)。英语中以-al词尾一般对应法语中以-el结尾的形容词:eternal(éternel),ritual(rituel),serial(sériel)等等。英语中以-ly词尾一般对应法语中以-ment结尾的副词:favorably(favorablement),humbly (humblement),possibly(possiblement)等。类似的规律还有很多。同时,还要提防“假朋友”。“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词语“faux amis”,主要是指在语义结构上相似或相同,但含义却不同的词或句子结构。如法语中:passer un examen只指参加考试,而英语中的pass an exam则指通过了考试;法语中pain是面包的意思,而英语中pain则是病痛、伤痛的意思;法语中phase为句子,而英语中phrase则为短语、词组;法语中insister是坚持,强调的意思,但在英语中insist为坚决要求,责令的意思。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词源学和语言发展历史,使用两种语言对比教学法,教会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最大化地利用英语正迁移的作用,对比记忆大量的同形词汇。
3.语法方面
“诺曼征服”对英语语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英语和法语的语法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时态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语法的时态在英语中就能找到对应的时态:
此外,两种语言的语序基本相同,词性的作用也是相同的,并且有一些句型在使用上也有相似之处。比如,法语中的il y a句型就与英语中的there be句型是相同的。因此,有些学生 所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初学翻译技巧时,可以先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将主句提炼出来,再译成法语,以此循序渐进地养成法语的语言习惯。但是,法语与英语在语法上的不同之处也很显著,比如:法语有直接宾语人称代词、间接宾语人称代词、重读人称代词、自反代词、副代词等,语法中还有动词变位,名词、形容词、冠词有阴阳性、单复数的要求,这些在英语中都没有。那么对于这些不同点,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将它作为重点和难点去掌握。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的相似之处,比较他们的语法规则,找出两者的异同,克服英语产生的负迁移,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法语语法。
四 结论
英语和法语间诸多的相似性使得英法对比法教学成为可能。对比迁移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应用学习的迁移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比较并归纳这两种语言的异同,甚至将消极的负迁移转化为积极的正迁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降低传授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记忆和运用,使学生在探索英法异同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长久地激发他们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吴持哲。英语与法语的相互影响[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
外语教学 10
【关键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
欧美地区国与国的交流容易,得益于语言的相近和通用语言(英语、法语)的普及。汉语虽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点,使用的人数达十几亿,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刻苦地学好她,掌握她,运用她,也只有学好我们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才有助于学好外语、用好外语,但汉语对外国人来说毕竟学起来比较难,使用的国家也比较少。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由于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而且成了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由于英语等外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亏,对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储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人更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好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有个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并用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绍他的教学方法的录像,看后感到很高兴。张思中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位特级外语教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对于教学,我不是高用,但根据我们自己学习的体会,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强调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还有一条就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方面有不少优势,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将近四十年时间)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甚至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这种教学法也是许多老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这种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外语,我看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它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现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还有一 个难题是教师队伍问题,而张思中教学法恰恰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一段培训,一般外语教师都可掌握,解决了我们师资问题上一个人的难题。总之,它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见效快,容易推广。
正确的理论对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实践论》中讲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断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我们不论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教学改革,都要提倡实践、实验。凡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的经验、方法,就应该加以肯定,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一种好的经验、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因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影响了对基本上是好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推广。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张思中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扩大推广面,要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在制作外语教学的音像制品及计算机教学软件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母语国的教师的录音,以便外语的发音更加准确),加快师资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下一步还要研究教材和教学体系问题。
国家教委和所属的中央教科所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希望你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做下去,进一步总结、完善、推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争取在一 两年内取得更多的经验,然后在更大范围推广。真理是没有终极的。任何一种好的教学理论和经验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张思中老师的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探索也并未终结,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学无止境,教也无上境。希望张思中等老师戒骄戒躁,努力实践,继续不懈探索,以总结我们自己经验为主,也要吸收国际上的好成果,逐步形成一套更加适合中国人学外语的有效的方法,为提高中国人的外语水平,扩大对外交往,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梁仪 1997.2
外语教学法 11
现代外语教学是从十七世纪后才开始的,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民族语言和文字是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后才基本定型的,成为欧洲的所谓“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于是产生了现代语言教学,以区别以前的古典语言(如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现代外语教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发展,促使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化,人们对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不同,便产生了多种教学方法。
二、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演变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1)十九世纪末以前在西欧,十九世纪末以前的外语教学,翻译法占统治地位。漫长的中世纪,拉丁语始终是欧洲唯一的标准语言和文字。拉丁语教学以背诵语法和范文为其特点。十七世纪德国教育家WolfgangRatichius最早提出了外语教学依靠本族语的原则,主张上课时先用本族语讲解大意,然后对外语进行词汇、语法分析和母语对比。十七、十八世纪的外语教学法家遵循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基本都是相同的,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这一观点,把本族语逐词译成外语,或把外语逐词译成本族语的原则作为外语教学法的基础,这就为翻译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
(2)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十九世纪末欧洲出现的外语教学改革浪潮,其争论焦点是解决外语教学教什么(what to teach)的问题。例如,是把教口语放在首位还是把书面语放在首位?要不要教语法?教外语要不要通过与母语的对比翻译等。这一时期语言科学已从书面文献的研究转向注意到活的语言,这个时期强调口语教学,即主张直接法的人都把语音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外语教学以听说法最为盛行。它实际上是在直接法,特别在Palmer的口语教学法体系基础上,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教学初期以句型操练为主,避开书面材料,尽量从听入手,听说领先。这一时期需要解决怎么教(How toteach)的问题。关于这一时期听说法的教学思想,可以用美国普林士敦大学教授Moulton在他的着作《欧美语言学动向》(Trends in Europeanand American Lingus-tics, 1961)一书中提出的五点听说法原则来表述: 1.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下来的文字; 2.语言是一套习惯; 3.教语言本身,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 4.语言是使用这种语言国家的人实际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
(4)七十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思想,主要解决教学对象的问题(Whom to teach)。即强调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强调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外语教学不能就方法而谈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应该扩大到对教学大纲和学生如何学的研究上去。教学思想的变化重心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问题。
三、中国外语教学对翻译法的认识
(一)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朱纯, 1994: 64)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费克(Johann Christian 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
(二)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局限性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尽管翻译法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某些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英语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如此。根据当代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看来,翻译法存在不少缺点,因此,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缺点是: 1.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 2.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这样容易养成学生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语法规则却不能运用; 4.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陌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5.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语
外语教学法范文 12
实践证明,任何一门科学的迅速发展,都需要本学科内部各流派互相取长补短,彼此渗透。因此,对各个教学法流派的主张、原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利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乃至一堂英语课上都要尽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综合体现各项原则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外语教学;流派;运用
由于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条件的不同,历史上出现过、现在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同主张、不同做法的教学法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外语,在欧洲可以一直上溯到中世纪,甚至更早。所教的主要是拉丁文。那时,拉丁文虽是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是已经演变成了纯粹的书面语,因为已没有任何民族还使用它进行日常的口语交谈。由此可见,语法翻译主要是用来教书面语的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法分析和翻译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两种语言的比较,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本族语。语法翻译法强调系统语法知识的作用,教学从语法规则、例词、例句,从单个的词开始,要求学生下功夫背诵语法规则和例证材料,背诵孤立的词汇。语法翻译法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训练思考能力,发展逻辑思维。
语法翻译法的缺点是对口语重视不够。用它教出来的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语法翻译法很早就对我国外语教学有影响,后来又通过苏联的教学法体系在我国取得正统地位。五十年代流行的自觉比较法,突出依靠本族语原则,实质上就是苏式的语法翻译法。
把所学的外语与本族语适当地进行比较,对学习肯定是有好处的。与实践练习紧密配合的基本语法知识,以及作为重要教学手段的翻译,也都是不可忽视的。但把中学的外语实践课上成语法分析课或翻译课,则是不可取的。
二、直接法
直接法早期是自然法,在十九世纪开始崭露头角。这时,随着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往来日益频繁;经营商业需要口语,外交谈判、刺探情报、留学等也都需要口语。在新的情况下,只用语法翻译法教授书面语,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对外语教学的要求。于是以口语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自然法便应运而生。[1](P.165)
自然法顾名思义,就是要尽力为外语教学创造接近于学习本族语的条件,并使用学习本族语的方法。
自然法曾提出以下几项教学指导方针:(1)要使学生直接吸收外语,不要通过翻译。要使学生在外语词与物体或动作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本族语要求完全排除于外语教学之外。(2)用直观手段揭示新词意义。(3)外语材料的学习和巩固主要通过模仿和类比。(4)语法应通过上下文义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直接语言经验而掌握。反对将外语与本族语进行对比。
在自然法的基础上形成了直接法。直接法更加明确地提出直接思维和直接学习的概念;它要求教会学生直接理解别人用外语表达的思想,以及用外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它要求在教学中使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不得通过本族语这一中介手段,不得使用翻译。
从直接法的根本主张可以看出,它很注意外语教学的交际实践性,把教口语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重视发音和语调。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出现的,两者的主要对立之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是先学听说,还是先学读写。(2)初期是否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口耳训练。(3)先记句子,练习造句,还是先记单词,练习词形变化。(4)初期要不要学习不规则变化形式和习惯用法。(5)是一开始就使用正常的语速,还是使用故意放慢的语速。
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法,这在外语教学上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人们对外语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全面;教学方式、手段更为丰富多彩,课堂形式更为生动活泼。尽管直接法难免有一些片面地方,但它明确提出用外语直接思维的主张,可说是抓住了外语教学的本质、核心。评价直接法时,应该首先从它的本质出发,不能象五十年代那样,把它说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当然对直接法持完全肯定态度,甚至认为它已达到尽善尽美,不允许任何变更,也是不符事实的。直接法本身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后来的一些直接教学法专家在对待本族语和翻译的使用上持较为灵活的态度,不绝对排斥。有的甚至在坚持直接思维的原则下,提倡阅读为主,阅读领先,成为一个独特流派。
三、口语法
口语法是直接法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口语法认为掌握口语是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口语教学要从理解和说话两个方面进行,先积累消极掌握的能够领会的语言材料,然后经过练习而转化为积极掌握的可以复用的语言材料。[2](P.231)口语法造成通过背诵积累现成的语言模式,主张按题材选课文,根据词的常用性、搭配能力等选择词汇并确定最低限度词汇量。它认为词义的讲解可以用直观手段、外语解释、上下文等,也可以使用翻译。
口语法中最饶有兴味的是一整套培养口语能力的练习体系,由易到难分以下几种:(1)纯领会式的,如教师用外语发命令,学生执行,进行相应活动,完成任务。(2)模仿练习,如跟着老师发音,说句子。(3)有限制的会话,如问答练习。(4)自然谈话。
口语法将造句表与看图说话结合使用,效果很好。它把语言材料按照说话的主题、情景、意向等科学地进行归类和组织。这种办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阅读法
阅读法产生的背景是当时有些国家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口语,而是阅读。阅读法不但把阅� 这是阅读法突出的特色。
阅读法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型,从而既为阅读能力,又为口语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由于读比较容易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看到成绩,增强信心,提高兴趣,所以教学手段本身也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手段。
阅读法所教的课文一般部分成一些小段落,每段之前有生词表,生词通过上下文、图画或翻译使学生理解。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数量词汇,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开始阅读补充读物,以使学生更快地扩展词汇量。读物主要由经过改写的故事、童话、寓言等组成。到了更高阶段,入选的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改编名著。
阅读法的读物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文的词汇都经过严格的挑选,生词逐步地出现并有足够的重复率。一般是50个词里可出现一个生词,而且在本段至少应重复出现三次,以后还要尽量地重复。(2)词汇的选择根据常用性和难易程度。(3)选文情节动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兴趣。(4)选文按词汇量的多少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都编选了许多本题材、体裁、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各不相同的读物。
五、听说法
听说法主张先学听说,后学读写,两个阶段分开;不单独都词汇和语法,主要通过句型教学实现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新的听说法重视所学外语国家的文化,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强调听说的材料要在比较外语和本族语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确定难易,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宜搞对比。它在教学中重视外语内部的对比练习,如单数和复数、长元音和短元音和对比。
六、视听法
视听法兴起于法国,带有速成法性质,其主要目的是教会日常生活用语。它主要教口语,书面语处于次要地位。概括说来,视听法就是通过听觉吸收新的语言材料,通过视觉达到理解。因此,它很重视幻灯、电视、电影、录像的作用,将听录音与看幻灯等配合起来,通过对幻灯的解说而教句型。视听法所教的材料按日常生活内容而分为:见面、旅行、问路、住宿等。
七、自觉实践法
这里的“自觉”一词是从心里学和认识论的角度提出的。自觉就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材料,教学要从必要的语言开始。[3](P.32)而“实践”则是指外语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乃是言语实际训练。自觉实践法认为学外语不能光靠模仿而获得的自动化技巧,还要培养与理解和思考紧密联系的创造性的言语技能。自觉实践法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际运用所学外语的听说读写练习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这些能力的时机训练上。
2注意外语直接思维的培养。而直接思维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又只能是大量的系统的言语实践。
3要真正掌握外语,就必须具有自动化的言语技巧,为此应注意:1言语技巧首先应在言语活动中,在自然语流中进行训练。2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训练,言语技巧的行程要容易得多和牢固得多。
自觉实践法认为语言(语音、词汇、语法)和言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外语教学既要把主要力量用于言语能力的培养,又要教授一定的语言知识。语言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而言语练习的目的则是使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教学法流派外,最近一些年还有人提倡功能教学和认识法。对语言功能的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的分为肯定、否定、发问和命令四种功能。有的分为指称(就一定的主题、情景进行交流谈话)、表情(表达情感、愿望、态度等)、祈使(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等)几种功能。有的细分为祈使功能、叙述过去发生事件的功能、描写人物和地方的功能、二人对话的功能、问候和致敬功能等。还有的按所涉及的人称来划分功能,如说明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他(她、它)是什么人(什么事物)的功能等。功能教学就是按照功能类别安排材料,根据具体的交际墓地给出有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然后配合情景进行句型操练和对话练习,以达到能实际运用之目的。如“Describing a Place”,“Telling What Happened”等都可作为功能教学的一个项目进行安排。围绕后一项就可以出现动词一般过去时的意义、构成和用法等。此法的基础首先是社会语言学。认识法是在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重视语言规律的学 认识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开动脑筋,用心思考,不断提高对所学外语的认识。
认识法重视理性,重视语言规律的作用,提醒人们防止句型练习、简单模仿和重复可能产生的流弊。这对当前的外语教学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忠,张杨。国外英语教学流派及我国英语教学改革[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
[2]顾明运。国际教育新理念[M].郑州:河南出版社,1983.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外语教学论文 13
语用失误存在的原因是多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导致其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中外文化差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在新时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但是中外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外语在我国的教学被加上我国的因素,比如说出现了中式英语。这样的情况极容易引起语用失误。比如说:在交际用语中一位中国朋友问一个外国朋友“Aren'tyougoingtoZhaLongReservation?”对方回答:“No,Iamnot.”对方的回答显然造成了中国朋友的不理解。这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在对是非回答的着眼点不同。(2)词汇含义掌握不全面。在外语传播过程中,一个词汇延伸出很多个含义,但是在外语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词的多个含义并不能完全进行解答,学生可能会漏掉其中的一些内容,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语用失误现象发生。比如说“see”有“看见,看到;查看,检察;明白,领会;经历,阅历;访问,会见;留心,注意,陪同,送”等意思。而同时有些汉语的词汇语义比英语的单词要宽泛,比如“拿”这个动词可以用“take,bring,carry,fetch”等词汇表达。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此意掌握不全面可能会造成语用失误的问题。
2高职公共外语教学中减少语用失误的具体措施
语用失误的出现是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正常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新时期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认为减少和避免出现语用失误,提高中外交流效率和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语用失误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正常现象,在新时期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说,在实践中学校可以对语用失误出现的原因、影响进行全面宣传教育,使更多人可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在实践中可以扫清思想障碍,从整个实践入手,为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方法中,学校可以使用新时期出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需要展示的内容,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了解到相关内容,从而在实践中可以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政策,为整个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2)提供培训机会,提高重视程度。语用失误的减少需要从学校入手,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的配合。在此过程中学校要积极提供多种方式的培训机会,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掌握外语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要为教师提高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促使教师了解到减少语用失误的相关方法,从而使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极的应用课程改革出现的新方法,逐渐减少语用失误。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通过举办演讲和朗诵等活动,逐渐使学生提高对语用失误的重视程度,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端正学习行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语用失误。(3)举办相关活动,加大支持力度。外语学习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减少语用失误也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实践来逐渐规范外语使用。在高职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提供财政支持和物力、人力支持。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活动,比如说,社团活动、英语文化角等,为学生提供外语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发现问题,自己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减少语用失误。此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明显的语用错误进行纠正,防止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走弯路、做额外功,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完善知识。语用失误的减少,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自己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掌握国外语言使用规则,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了解中外差异,从而减少语用失误。同时,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白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完善自身知识,减少语用失误。(5)树立终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抓住机遇,提高个人素质,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教学发展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促使个人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更新,同时在学习中教师广泛涉猎知识,从而不断扩展知识层面,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为减少语用失误提供坚实的基础。(6)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相关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利用相关规章制度逐渐形成机制,形成一种潜在的约束, 比如说,可以建立新时期的激励制度,通过奖惩制度,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3结语
语用失误的存在是多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在整个教学中都需要我们密切注意到这一点,从引起语用失误的原因入手,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实践入手,对新时期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调整,规范外语的使用,尽量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知识,尽量多地掌握词汇的含义,在应用的过程中减少语用失误,提升外语学习的质量,促使中外交流可以走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潘文霞。翻译中回避策略的运用及教学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2]邹小燕。学生初学二外法语的不适感及教学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3).
[3]张亚锋。焦作师专2013年生源情况调查及其教学对策研究———以外国语学院2013级新生为例[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4]张时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译汉水平的低下与教学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6).
[5]陈漓。我院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分析及教学对策[J].职业技术,2009,(10).
[6]蒋黎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教学对策[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1).
[7]丁慧艳,连卫钰。语用失误与大学英语教学[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
[8]董杰。英语语用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9]马莉。影响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习得的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2).
[10]丁静。高中英语班内分层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
[11]田素敏。探析教学创生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写作教学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5).
外语教学法范文 14
论文摘要:语法是遣词造句的基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要素。语法规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使用语言的结构规律的客观总结。语法不仅要解决语言正确运用的问题,还要保证意义得当,使用得体。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不懂语法规则是难以想象的。语法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具体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使学习者掌握语法规则,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基础,是语言体系的组成要素。语法规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使用语言的结构规律的客观总结。正是由于有了语法,语言才有可能赋予人的思想以物质的语言的外壳。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不懂语法规则是难以想象的。不按语法规则随意堆砌在一起的词汇,不能被人理解,更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语言要成为交流工具,其结构必须符合公认的语法规则。
一、语法和语法教学的概念
语法是从语言具体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起组织作用的基本规则。了解语法规则可以避免语言运用的盲目性,提高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提高语言沟通交流准确性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在外语教学中也不可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语法最终是为使用该语言体系进行交流服务的。语法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具体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使学习者掌握语法规则,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外语语法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外语的遗词造句规则,培养外语的活用能力,进而培养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外语教学不必教授语法的观点
鉴于母语语法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习得的,人们可以不通过有意识的专门学习就能够掌握语法的使用,并且在特定教学法(如直接式教学法)中,学生也可以在没有专门语法教学的情况习得语法,有人认为,语法不用教,学生可以自然习得。在教学过程中,语法知识教学一般不采用语法学的体系,而是采用便于教学的体系。语法知识教学体系多种多样,在呈现形式上有体系性和非体系性、模式性和非模式性之分。体系性是指某一范畴的语法知识相对集中,形成微型体系,在教学中专门列项;非体系性是指在同一范畴的语法知识也分散教学,教学中并不专门列项。模式性是指只给句式,再模仿所给句式举例;非模式性是指先用语言表述规则,再根据所给规则举例。由此可见,上述观点主要是反对体系性和非模式呈现形式的语法,并不反对非体系性和模式性呈现形式的语法。这种主� 这实际上并不是要不要教授语法,而是如何教授语法的问题。
三、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语言的组成要素及特征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成的,语音和词汇只有通过语法才能组成用于交际的语言。语言的内容要通过语音和词汇才能表达出来,从而语法的功能才得以实现。这三要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构成了语言系统的物质基础。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是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学习者可以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表达无限的意义。外语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其语言规则形式,掌握生成言语的能力,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目的语。
2.语法的内涵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对于语法的内涵,持语法知识论观点者认为,语法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所研究的一门知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是由各种语法规则组成的,包括发音、词法、句法以及词类、句式、时态和语态等,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程序性知识指运用语法完成交际任务的知识,它表现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和应用才能掌握。持语法技能观点者认为,掌握了语法知识不等于能说出或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更不等于能用正确的句子交流思想。学习者要通过各种练习,要反复使用才能掌握语法。而对于那些本族人来说,语法更是一种技能,一种自动的技能,因为他们很可能说不出所使用的语法规则。两种观点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强调了语法学习和练习的必要性,通过学习和反复训练才能掌握语法知识,进而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3.显性语法学习的优势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语法学习的形式有两种,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1989年,Scott在一个高级法语班进行了显性与隐性教学的实验。法语班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接受显性教学,听教师讲解语法规则;控制组接受隐性教学,听含有相同语法点的故事。结果发现不论是在口试中还是在笔试中控制组都无法超过实验组。此外,Ellis等著名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显性教学的优势。上述教学研究案例表明,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语法教学尤其是显性语法教学是必要并且是高效率的。显性语法学习可以促进语言的习得过程,但也要注意到,显性的知识很难促成自然习得。教学的最佳方式是将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结合,既学习语法描述性知识,又通过各种交际实践使用语法,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4.外语教学的环境特点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主张不必教授语法者认为,人们学习本族语言并不学习语法,因而要学习外语同样可以不学语法。这种观点同上述观点一样,混淆了“不学”与“不专门学”的概念。使用本族语必然要循本族语语法规则,否则别人根本无法理解,自然起不到交际作用。因此,也就是说,人们使用本族语也要懂语法,不过没有进行专门语法学习的人是在潜意识下运用语法规则的。并且他们所具有的这种潜意识也是通过后天环境反复练习强化习得的。而对于外语教学来说,缺少具体的语言环境,潜在非意识的语法学习得不到训练和强化。因此,在学习外语的活动中,需要有一个衡量正误的依据和标准。这个依据和标准就是语法知识。著名应用语言学家Mohammed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外语教学 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中,搞好语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语法是语言基本规则的最好展示。语法学习最终是为交际服务的,语法的掌握也必须通过学习、活动、交际应用来实现。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必须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样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但是语法学习也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缺少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语法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法教学,能够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概念清楚,形式正确,而且能够根据不同语境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从而逐步运用目的语清楚准确、规范得体地进行交际,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符春焕。浅谈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2]梁红梅。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沈敬萍。如何将语法的学习渗透于专业精读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9).
[4]康英霞。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J].学苑教育,2011,(1).
外语教案 15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三种教案
职业高中英语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科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服务;另一方面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英语老师要怎样利用课堂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认为除了必须按照教学规律运用一定的技巧与艺术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作为英语教师还应写好三种教案,即:“课前教案”、“课上教案”、“课后教案”。
1 课前教案
一般是开学前的较长时间内,它与制定教学计划完全不同。它是对教学计划的深化与拓展,它要求教师做到:
(1)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了解全学年的教学内容,前学期与后学期教材的衔接,明确目的和重点。
(2)了解所教专业班需要英语为其提供哪些基础知识,根据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来增加补充或调节某些章节的顺序,充分为专业课服务。比如说网络专业,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授课中补充一些网络英语用语及计算机英语词汇。
(3)根据教学规律,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内外因原理、矛盾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关系去指导备课。注意这些原理与英语学科的关系,进而把它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唯物辩证法原理渗透到学年的教学中。
教师经过大量的学习与研究,写好课前教案,就能使本学年的教学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 课上教案
一般在上课前进行,它要求教师:
(1)以教科
(2)教学目的要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哪些能力。
(3)要了解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要复习哪些旧知识,了解所教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要了解这节内容与所学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4)对教学重点要抓得准,讲得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脉络”明显,结论明确。要充分估计难点,备课时要考虑如何运用直观、具体抽象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应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理,使学生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5)依据教材内容与特点,科学地确立课堂类型与教学方法。认真组织活动课,不能只停留在记的水平上,要对语言点的进行巩固运用。
(6)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优化语言环境为出发点。
②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扩大信息量为目的。
③以辅助教学为宗旨 .
(7)要经常写复案,即在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课前再度回忆,估计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板书所占地方的大小,可适当修改补充,力求完善。
3 课后教案
一般是在一节课后或一单元后进行。它要求教师在课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成效得失,把心得体会写下来,写好课后教案好处有:
(1)是教师深刻钻研教材的好形式。教师钻研教材主要是备课,课备得好坏主要有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写课后教案检查自己对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情况,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材的关键点是否抓得准确。写课后教案实质上是更深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2)写好课后教案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教完每节课后,检查一下教学效果,回忆一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把具体的教学实践提高到教学理论加以认识。从中找出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3)写好课后教案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好方法。所有成功的优秀教师也特别注重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如果边教边忘,教学时间再长也最多不过是简单的重复,不会有提高。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备课中如注重了这三种教案,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参考文献:
[1]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束定芳 庄智象 上海外教育出版社)
[2]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王宗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3] 《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素质教育研究之一、二》
[4] (石欧,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外语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与启示 16
本文针对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在大纲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演变趋势,并提出我国外语教学应在各种教学法之间进行灵活选择,融合各家之所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水平。
外语教学 演变趋势 教学效率
教学法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常俊跃,2006)。教师对各种教学法的认知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和外语教学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术界在外语教学法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学者们逐渐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师生对错误的容忍度、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了解。目前的外语教学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演变态势(娜敏,2002),多元化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在各种教学法之间进行灵活选择,综合化是指取各派之所长而舍其短,以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的这种演变发展不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一味抛弃,而是将新的教学方法逐步融入到原有的教学方法中,博采众长,互相促进(DavidNunan,2009)。本文阐述了我国传统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测试评估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近年来外语教学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习者二语习得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促使语言学界进行教学方法革新的动力源于广大师生对传统外语教学法的不满。语法翻译法中,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记忆语法规则和词汇,但是仍然无法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效、恰当的交流。听说法机械、重复、高度枯燥的操练方式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语言结构而非语言意义,对语言准确性的过度重视使他们无法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效交际。总之,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系统的语法知识,但是对于如何将这些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Canale & Swain(1980)将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分为三个层面:系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策略能力。系统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对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学习者是否能将社会文化规则恰当运用到真实交际中。Canale & Swain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社会文化意识的提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外语教学片面重视语言知识、忽略语言在具体社会语境中实际运用的局限。众所周知,语言不仅仅是对语法规则和词汇的简单叠加,作为交际的工具,习得语言需要学习者将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灵活、适当地运用到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感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内涵。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体,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习得语言的形式,而且应该了解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学习的需要。
二、现代外语教学的演变趋势
1.大纲设计
大纲设计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等内容。传统外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掌握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方法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大纲设计者首先根据结构对语言项目进行归类,并寻求教授这些语言项目的方法。例如,在语法翻译法中,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主要包括掌握相关的时态、语态规则、识记一定数量的词汇、将所学的规则和词汇项目应用到翻译实践中等,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不是由学习者真实的交际目的决定的,学习者发现自己很难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交流中。随着交际型、以技能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出现,研究者发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为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交际活动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大纲设计者需要先确定要掌握的目的语技能,并寻求学习者如何达到这些技能的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逐步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教学方法
传统的外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决定着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以及评估方式,而学生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在课堂上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掌握语言规则,却很难有效地将学到的语言知识恰当地运用到真实交际中。例如,在语法翻译法中,教师负责教授词汇、语法、课文分析等具体的语言项目,课堂主要围绕语言知识点的传授进行,学生缺乏通过合作、小组交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随着语言学习交际化理念的普及,外语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控转变为让学生大量接触语言信息并输出语言。教师逐步将权力移交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协调和鼓励之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对话等方式充分提高了自主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则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和顾问。“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如何评”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决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渐得到推广和实施。
3.学习者的角色
传统外语教学中,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对于如何将所学的词汇和语法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感到茫然,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与模仿。例如,以操练为主的听说法将语言学习视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者通过接触而对语言进行的分析与归纳,最终使学习者完全成为语言的复制者,对于课堂之外的交际活动感到束手无策。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结构进行重组,生成新的表达。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接触和运用语言。课�
4.语言的处理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语法与词汇被看作是独立的语言项目,学习者不知道如何将其进行组合形成语义网络,他们将语法形式与交际意义相分离。例如,语法翻译法中,教师要先向学习者传授语法规则、讲解词汇,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听说教学将语言学习看作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语法规则通过领悟与归纳,而不是通过教授获得。尽管两种教学方法教授语法规则的顺序不同,但均将语言知识当作独立的语言项目,将语言的获取看作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线状过程。实际上,学习者并不是一次性地将某一语言项目完美地获取,他们可以同时习得多个复杂的语言项目,并且通过重组、假设、验证等一系列复杂的、非线状的过程调整其理解。传统的外语教学使学习者无法将所学的语法规则应用到真实交际中。目前外语教学中,学者们呼吁教师将语法规则与特定的交际意义相关联,使学习者弄清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会选择适当的表达,单元顺序又能保持兴趣的内容、功能或意义决定。
5.教学材料
传统外语教学中,语言材料是教材编写者为了教授某一特定的语法点或词汇项目而设计的。由于脱离了真实语境,这些内容在实际交际中鲜为使用,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感意识和能力。而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使用真实的以篇章、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教学,学习者使用来自电视、报刊、杂志、广播中的真实语料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由于这些语言材料来源于真实的语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6.学习设备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材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主要工具。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这些课本通常没有配备相应的视频辅助材料,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厌烦情绪。随着因特网等高科技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文件,并且与外语本族语者通过网络直接沟通交流,大大提高了其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另外,目前的纸质课本大多附有学生自主学习光盘,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7.学习方法
传统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项目。在语法翻译法中,教师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要求的语言项目。他们不知道如何巧妙地使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内容,而且要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略读、扫读等策略抓住课文的关键信息,如何根据语义场更加高效地记忆词汇,最终使学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并且使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8.课堂组织与课外活动
传统外语教学中,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训练的唯一场所,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支配者,学生是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进行课堂小组活动的机会。在这种教师掌控课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机会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意义协商,语言输出受到了限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的外语教学呼吁教师将主动权逐渐移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协商者、评价者与监控者,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其创新性、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不再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线。另外,随着自主学习理念的逐步推广,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学生将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实践参与激活和巩固原有的语言知识,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
9.测试评估
传统的外语测试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由于标准化测试的内容是由官方统一命题和评阅的,任课教师往往无权干涉,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测试的内容出现脱节,学生对于自己学会了什么,还需要学习什么感到茫然不解。目前的外语教学主张将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教师系统地教授学生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行为,自我评估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及时做出改进。
三、外语教学的演变趋势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尽管传统的外语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意义、重教师轻学生等一系列弊端,但是,外语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阶段、学习者特点等诸多因素。传统教学法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在提高学生语言准确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能全盘否定。为此,笔者提出了外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外语教学。
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学习发展阶段,择优选择教学法。王佐良曾指出,某些方法在某一阶段对某些学习者来说是有效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教学阶段和所有的学习者。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在各种教学法之间进行转换。例如,在进行词汇与语法教学时,教师可适度使用语法翻译法,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但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切换教学方法,不要一味将重点放在句子意义的讲解和翻译上,要将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意识。教师可适时将交际教学法融入到各单元的主题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交际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法。例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使用语法翻译法着重培养学习者的读写技能,而在中级阶段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词汇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针对其口语能力弱的问题,可适度将重点从语言形式转移到语言意义上,采取交际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适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到了高级阶段,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借鉴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载体、以合作为原则、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理念,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另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或课程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多数中国学生听力环节薄弱,听力教材枯燥单调的现状,在听力课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学,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愿意学,而且学得会。
第二,更新传统的教材体系,使教材更� 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教材的编写原则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教材的编写应注重题材的多样性、材料的真实性与趣味性以及学习者的参与性(王跃武,2008),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一改昔日课堂教学围绕教材进行应试培训的局面,以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根本。
第三,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Krashen(1982)在其情感过滤假设理论中提出,学习者需要积极、乐观的情感来促进语言学习。自信、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往往语言习得的速度更快。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给学生指出各种错误,尤其是语言形式方面的错误,势必使学生产生挫败心理和厌学情绪,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其语言学习的热情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缓解其焦虑情绪。教师不必有错必究,要适度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勇于创新和冒险。仅对影响表达意义的关键部分或可能导致交际障碍的语用错误进行委婉、含蓄、有技巧地纠正,将重点放在流利度而非准确度上,在提高流利度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其准确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改革传统的测试评估体系。克服传统测试对教学内容的束缚与指挥以及对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不利影响。测试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语言熟练度的重要标准,基于测试的重要性,外语教师“为考试而教”的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从某一程度上来说,测试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基于测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广大一线外语教学者与测试者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使测试能有效指导、促进外语教学。测试中可适度增加对学生听说两部分语言能力的测试力度,促使教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由语言形式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来,并通过提高学生综合语言水平进一步推动测试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第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应将权力适当下放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参与与实践实现外语学习的交际目标,培养其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策略意识,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最终促进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习者的学习阶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对原有教学法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博采众家之长,根据现有的情况对各种教学法进行优化选择和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水平。
――――――――
参考文献
[1] Canale,M.and 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Applied Linguistics,1980(1).
[2] David Nunan.第二语言教与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Krashen,S.P.Principles and practices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 ford:Pergamon,1982.
[4] 常俊跃。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及其对我们从事外语教学的启示。国外外语教学,2006(4).
[5] 娜敏。我国外语教学法研究的现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0(8).
[6] 郝兴跃。外语教学法的动态发展研究。外语界,2001(2).
[7] 咸修斌。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法相关的几个因素。外语界,1999(2).
[8] 王跃武。“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视听说教程》试用效果分析。外语界,2008(3).
[9] 张治英。外语教学法的优化选择与综合运用。外语教学,2000(1).
[作者:吕璀璀(1983-),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孙爱玲(1961-),女,山东牟平人,烟台职业学院经管系副教授;宋英杰(1979-),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外语教学法 17
关键词:教学情境;作用;原则
教学实践调查发现,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语境教学法对于优化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形式、提高词汇教学质量有着非常显著的良好作用。
一、语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外国学者来讲,汉语是区别于他们母语的一种崭新语言,而这一语言形成的背后更是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背景。而语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如“灵”这一汉字,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中有“灵验”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设置以下语境:小明前天发高烧,吃了医生给他的药之后,很快就康复了。并以此语境为他们提供例句:医生给小明的药很灵,小明吃了药之后很快就不发高烧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上述语境及例句尝试造出新的汉语句子。如此,既向学生展示了词汇运用背后的一定文化内涵,又向他们提供了运用汉语进行表达的机会,更有利于其汉语词汇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运用语境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语境必须保证生活化
对于初次接触汉语的外国学者来讲,他们接触汉语词汇的机会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在现实实际生活中通过同他人的接触深化自身对于汉语词汇的认识与理解。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词汇语境设置的时候,首先必须确保语境的生活化,即与留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外国学者营造熟悉、亲切的学习氛围,保证其在学习活动中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语境教学必须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指导者。现代素质教育的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词汇的语境教学。鉴于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语境教学必须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相对弱化教师的讲解活动,转为侧重于学生在语境中的练习,而教师只给予适当的提醒或者帮助。
总之,一线教师应在熟练掌握这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行使用,如此,方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汉语的水平及能力。
外语教学论文 18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高职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的外语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一般的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并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外语教学中,既要突出外语的实用性,又要强化其职业性,即在一定工作场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
二、影视材料对高职外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影视材料能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影视材料提供的语言信息具有语境丰富的特点,它所展现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是对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模拟加� 特别是影视材料中配合情感、肢体语言的表达,使语言更富冲击力。其次,影视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传统的教材、教学内容相比,影视材料是声音与图像的结合体,以声像形式出现的语言方式能显著提高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影视材料丰富的语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多角度地给学生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再次,影视材料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影视材料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够从多方面展示外国的社会状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及民俗习惯等。最后,选取影视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客观要求。生态外语教学观认为,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中存在的多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抑制了诸因素的互动与课堂教学的发展,甚至破坏了课堂的自然生态。影视材料进入课堂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的互动,调动各因素协调作用,符合教学规律。
三、影视材料的选取原则
影视材料在高职外语教学中有着其他文字或单纯听力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它不仅打破了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还突破了课堂外语教学和教材的局限性。如果能合理选取影视材料,就可以把立体化的语言及其文化呈现给学生。
1.影视材料的选取
影视材料的选取要以教学为目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选择。选择时要注意语言文化信息含量、情节内容及语音语调等。清晰、生动、易懂,精彩的影视片断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刚开始要选择一些语言和内容较简单、轻松的材料。逐步对电影语言熟悉之后,再选择些语速较快、情节较复杂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不同课程的具体应用
目前,许多影视材料的运用多局限在听力或视听课上,其他课程试用视听材料较少。影视材料的运用,不应局限于某个课程,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单元选择。若能在综合课、国情概况课选择适当的影视材料应用,一定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韩国概况》课,在讲到婚礼风俗时,可把《结婚》里男女主人公的婚礼现场作为教学材料进行讲解;《综合韩语》课,在讲到自我介绍的章节时,可把《浪漫满屋》里出现的各种自我介绍的场景进行展示并模仿。影视资料的选择,一定是要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片断,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课堂时间有限,影视材料必定以选取某个场景或片段的形式播放,所以尽可能地选择普及率较高的影片,也可以提前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单独播放。另外,许多影视材料往往掺杂着各种方言,所以教师更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影视资料片断进行合理的整合。
3.注重培养听说表达能力,坚持“精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不可过于依赖影视材料本身传递的信息,还要让学生明确其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语言的输入、输出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惯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语言的学习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在播放完每一个片段后,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如复述情节、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书写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 19
关于模糊理论及其来源的哲学思考 赵德远
多义聚合现象的认知研究 白解红
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 王建平
透视加拿大法语熟语的特性和文化内涵 方仁杰
试论加拿大魁北克法语词汇的特点 孟筱敏
谈日语敬语的对等趋向 纪长永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 文军
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 刘法公
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 陈莉萍
论TT对ELT的影响--《新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杨慧琴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模式--综合式教学法 孔燕平,刘海量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赵仕凤,钱志豪
外语测试的发展趋势 何高大
《圣经》中文译者对翻译理论的探讨 任东升
评汪译《牡丹亭》 孙法理
英译《邯郸记》选场(五) 汪榕培
"天人合一"观与跨文化交际 胡超
超越时空的想像--休·胡德与华兹华斯浪漫主义对比研究 杨俊峰
俄语中某些表爱称谓的语言文化阐释 杨杰,刘立军
试论民族心理与商标语言创意 谢建平
2001年第1-12期总目录 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 连淑能
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 戴炜栋,蔡龙权
也谈英语的中缀问题 王文斌
主体的认知中介系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陈晓湘
"经验-人际"二元功能词在语篇中的功能 彭宣维
论语篇的使成条件 王全智
论现代俄语的自由化现象 潘广云
旅游英语中语用失误例析 陆建平,简庆闽
英语动词分类评析 刘书林
英语同音异形异义词探源 邓万勇
理工科学生外语学 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教授外语生词和语法往往是分头孤立地进行,主要方式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后来在实践过程中,该法逐渐克服了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并过渡到用有意义的课文来达到教学的目标。
翻译法的优点是:1、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2、由于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3、便于使用。对教师的口语及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要求不高。4.不需要复杂的教具和多媒体设备。
在使用语法翻译法时应注意:1、在讲授难句、长句及较难理解的语言材料时,可适当使用翻译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2、在进行翻译教学时,有目标的地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3、在教学的初级阶段,适当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有许多不足之处:1、过多地使用母语,把外语当成知识来传授,而不是当成语言技能来训练,造成了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教学材料的与现实脱节。2、过多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会助长学生使用外语时进行翻译的习惯,很难养成良好的语感和养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这种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往往以讲规则和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不活跃,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否认,直至今天,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英语课堂上, 它依然是很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进行语法讲解, 难句解析时, 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许多语言学家强调教学要以意义为主,但同时也倡导适当的注意形式。这说明语法翻译教学法并没有完全过时。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欧,与语法翻译法的理念恰恰相反。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是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它反对母语的翻译和语法教学。提倡让外语直接与直觉和思维联系起来。认为可以像幼儿学习母语那样去学习英语。后期的直接法,允许用母语教授语法和解释较为抽象的词义。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的问答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外语。教学时,重视语音语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和熟记,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技巧,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不断检验所学语言,达到自动化。由于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直观教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特别在较少人数的班级,老师往往能照顾到每位学生更适合使用这种教学法。直接法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至20世纪20年代逐渐被冷落。
直接法有以下几点不足:1、在外语教学中过分注重经验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估计不足。2、忽视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能适当利用其优势。事实证明,适当使用翻译法,对外语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3、使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虽然口语能力较强,但对所学语言了解得不透彻,往往囫囵吞枣,不能举一反三。
直接法比较适合于在以培养外语听说能力为主的教学班。也特别受幼儿英语学习者的欢迎。根据天赋论的说法,幼儿凭借语言天赋可以根据情景理解语言材料。对于初学外语的幼儿较有效。直接法对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疑是教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为之后的外语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起源于二战期间,是对赴海外的部队人员进行训练的有效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效果显著的军中教学法(the Army Method),。由于当时参与研究的专家多数是结构语言学派的重要人物, 非常重视语言结构的学 听说法在20世纪60年代辉煌风靡之后,也同样开始受到冷落。主要原因是,人们经过大量的机械训练后,并不能流利地进行实际的口语交流。
听说法也被称作结构法或句型法。《英语900句》《新概念英语》是听说法的典型教材。听说法实际上是语言结构的研究成果。把这种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无疑对教学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它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它重视外语教学的运用性,强调听说领先。这种教学法有着完整的训练体系。以句型训练为中心。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母语与目标语的对比。同时,鼓励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听说法还是有许多不足的:过分进行句型操练等机械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性,对学习的语言不会灵活运用,造成部分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但我们不能否认听说法对外语教学的贡献。它将外语教学法建立在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上。因而,可以说听说法在外语教学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外语教案 20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对外汉语语音语音教学注音
一。《方案》规范了汉语的注音系统,是训练汉语口语发音的有效工具
现行《方案》在制定时遵循一个字母只表示一个声母音素的原则,以通用26个拉丁字母和4个双字母zh、ch、sh、ng就可以拼出所有语音,摆脱了以往用汉字注音的局限,规范了汉语注音系统。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首先要从汉语的发音开始。由于学习者在初级语音学习阶段只用习得少量的汉字,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多次汉语语音练习达到正确的汉语发音,并能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汉语语境中,从而满足日常简单交际的需求。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语音教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音素教学法,即按照语音表的顺序,把汉语的声母、韵母分为若干组分别练习,发音准确后,再将声母和韵母进行拼合练习,从而达到识记汉语拼音的目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出现一些常见的词组或短句,教学时可针对这些词组或短句进行有效地声调练习,以规范正确的发音。第二种语音教学方法是语流教学法,即平常说的通过语流实现教会学习者语音学习的目的。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时都要参照《方案》所规定的汉语注音系统,因此,《方案》
二。《方案》使学习者能正确地辨别语音的音和调
众所周知,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总会出现发音困难的实际问题。汉语语音每个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学习者在语音方面的困难也突出表现在这三个方面。学习者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首先学习的是汉语语音,要学习汉语语音就必须能准确地说出汉语语音的每一个音节。为此,学习者必须首先掌握每一个汉语音节的正确读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形成识别汉语语音的能力。所以在语音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师会对学习者设计很多有关汉语语音方面辨音、辩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语音材料或教师口述分别填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的调号,这也是目前培养学习者辨音、辩调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不同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存在差异,故而在实际语音教学中就需要有一个标准做为汉语语音教学的核心参考,《方案》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不仅如此,由于《方案》规范了汉语语音的注音系统,并在实际教学
三。《方案》采用字母注音,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汉语的障碍
语言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文字教学,汉语也是如此。在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和汉字教学贯穿整个汉语教学的始终,而语音教学又是汉字教学的起始和基础。我们皆知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具有难写、难认的特点,汉字本身的形体结构也较为复杂,众多字形音相互脱离,一定程度上不便用于进行汉语语音教学。为帮助外国学习者正确认读汉字、练习汉语发音和交际,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注音符号。在《方案》公布之前,汉语语音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直是注音字母,但多数学习者反映这套字母不仅在学习中过于耗时,书写上也颇为麻烦,与注音字母相比,《方案》便具有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所以在方案公布之时,广大教学者便立即采用,而最早采用该方案的教材是1958年编写的《汉语教科书》,之后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类教材和教辅工具书也大都采用了这一方案。将《方案》用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中语音教学的标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即《方案》严格遵循一个字母只表示一个声母音素的原则,采用了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注音。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感受到了便利,尤其是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习者,在汉语语音及口语学习中可谓是事半功倍,有效克服了学习汉字时的重重阻碍,同时也缩小了他们学习汉字时的畏难心理,有助于汉语的实际推广和教学。
四。《方案》为电子产品语音输入打下基础,丰富了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形式
《方案》的性质是拼音方案,作用在于通过规范汉字注音系统达到拼写普通话的目的。近些年来,伴随电子产品兴起,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教学的各个范围,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值得的思考的是,多媒体视角下语音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电子语音录音软件的播录及分析之所以能帮助外国学习者提高学习汉语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方案》早先为电子系列产品的语音输入打下了基础,改善了以往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单一形式,大大丰富了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途径,这对国外汉语语音教学来说,不失为一项有利的教辅手段。此外,《方案》中音节在书写时形式也表现得非常整齐,声、韵、调的区别也标注十分清楚,为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效帮助学生识记了正确音节的音调。《方案》中以上这些提及的为汉语语音学习提供的积极作用,在过去50年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影响深远。
五。结语
从声韵学角度看,《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韵母及其标调法格局十分整齐,是汉语语音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在语音学和音系学基础上进行制订;从音位与语境变体角度将字母和语音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井井有条;但用于注音识字和拼写普通话的字母系统跟语音学、音系学中的标音系统性质却并不完全等同。因此,只要《方案》中拼音设计能考虑到字母与语音的配置,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并能为国际广大汉语爱好者、学习者使用,便是一套适用于多数人的有效工具。今天,我们不仅要看到《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范围内的作用,同时也要结合语音教学内容及国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对外汉语语音时的实际难度和需求。利用有限的课堂环境,将对外汉语语音课堂中有关《汉语拼音方案》的部分学习内容,做出有效调整,使之更加适用于今日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实践要求,更贴合广大国外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的需要。总而言之,《汉语拼音方案》是通用于社会各领域的全国性语言文字法规,并且是现代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今天,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陈章太。《汉语拼音方案》的功绩、发展及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8(03):6-8.
[2]范开泰。要加强《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和推广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3(S1):36-37.
外语教学法 21
关键词:语法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准确性 流利性 语法——交际教学法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世界上有了语言,人们才能相互交流,传情达意。而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更是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怎样教授外语,一直是困扰着外语教师的一个难题。回顾外语教学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法,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外语教学主要是在赞成语法教学法和赞成交际教学法的观点中发展的。
一、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及特点
500年以前,在欧洲,拉丁语是学校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拉丁语,主要学习和操练其语法规则,词的变化规则等。翻译是拉丁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学法在16,17和18世纪的欧洲是最为流行的外语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史上称为“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学习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和记忆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来强化记忆。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1)语法翻译法认为语言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一套外语语法规则。(2)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重点,听说能力不受重视。(3)外语课文与单词均附以母语翻译,并逐字解释。(4)强调精确性。(5)语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授。(6)外语教学以母语作为教学用语。
50年代末兴起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界引起一场革命。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人脑中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在吸收了一定的外来语言素材后,就会自动形成该语言的语法规则,从而达到创造性的习得该语言的目的。 乔姆斯基强调人的语言能力,忽视了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的概念,并出现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把交际能力的培� 在交际教学法中,语法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交际教学法的特点可归纳为:(1)重视口语,即语言的交际功能。(2)学生先接触听说,然后接触文字。(3)语法一般通过归纳习得。(4)不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忽视语法。(5)尽量避免翻译。
二、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利弊
从语法教学法发展到交际教学法,这是教学法的进步。但比较这两种教学法,两者各有利弊。语法教学法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课堂学习,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传统的输入式教学法,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但它削弱了语言的准确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比较灵活的开放式教学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挥。交际法下的语言是支离破碎的洋泾浜式的语法,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以杂乱无章的方式来掌握语法,学习者难以系统的掌握语法知识。
三、对两种教学法存在的争论
围绕着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多争论,也出现过极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交流的频繁化,培养高层次的外语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语法教学法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交际法被世界各国大多数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广泛传播,使得交际法教学思想成为20世纪末具有全球影响的外语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于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哪一种更适合外语学习,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郝兴跃(2004)将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称为明示性语法教学及暗示性语法教学。两者间的矛盾无非是准确与流利间的矛盾,他希望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平衡点。秦洪武,孔凡富(1998)则提倡语法习得的渐进性,即交际法。武和平在(1999)中提出70年代以后交际语言教学思想最为引人注目。在进行交际外语教学研究时,既要有全球和历史的眼光,又要立足于本土实际。马振民的(1998)提倡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尽量更好的为使用交际法创造条件。温厚一在(1998)中提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交际法,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和正确运用它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张人在(2004)中揭示了内隐认知研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意义。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习者去体验和感悟英语,使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语法习得
中自动发挥作用。并提出内隐在认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即先内隐后外显,也就是先交际后语法。
这些学者提出,现今世界应重视交际教学法,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让学习者像学习母语一样来习得外语,而不是学习外语。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做好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综合统一。
四、外语教学应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交际法为辅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发现,近年来的外语教学法,大多提倡交际教学法。因为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法,获得外语。儿童在掌握母语时,是先通过听说,然后接触文字。刚刚出生婴儿,我们不可能去教他们语言的语法规则,让他们说话时按规则,可是5,6岁时他们却能说出正确的母语。儿童能够说出语言之后才去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习语言文字,这是正常的母语掌握途径,符合人类的语言习得规律。交际法正是符合了这一规律重视听说,然后自然地习得语法,进而创造更多的句子。
我们说交际教学法比起语法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进步,它灵活生动,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因此受到大力推崇。但是交际教学法为主并不适合外语教学。
1.缺乏语言环境。我们知道在语言的掌握过程中语言环境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母语习得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我们每天可以有机会听,说,读,写母语,不想接触母语都不行。久而久之,即使不接触文字,我们也能够轻松自如的听,说,而外语学习则大不相同。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语,接触到的也仅仅是阅读或写作,而语言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外语交际,怎么能掌握好它呢?如果学习者能够和外国朋友生活在一起或出国学习,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恶劣条件下交际法不大容易实行,而这时语法规则的系统学习就会有助于学习者对该语言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让学习者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语言的特点。对于语言的规则有了认识学习者就会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学习外语。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而忽视了它的准确性。在语言环境有限的条件下,如果再没有语法的规范,学习者根本就无从下嘴,不知该怎么说,更不用说达到流利程度。在语法的规范下,语言最起码已经准确了,在准确的基础上才会出现流利。准确是需要学习者学习的,而流利需要练习就可以达到。先学习后练习,符合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如果不先学习语法规则,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都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现象,一旦形成语言僵化,将很难改变。
3.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注重无限的交际也是不现实的。外语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不象生活中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接触到母语。因此在课堂上以语法为基础是必要的,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做大量的交际练习,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语法知识。语法是死的东西,但交际却是活的,学习者运用死的语法,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句子。
但语法教学法也涉及到教的问题。在传授不同语法时,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向学习者传授外语国家的文化,让学习者融入到该文化之中去。如讲英语词汇时“跳”在汉语中只有一种表达,可是在英语当中却有很多。如jump,skip,bound,hop,leap,spring…传授时将中西思维差异也连带传授。再如,讲授句子时,一个句子可能从语法上讲,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外国人却从不这样说,应将外国人的习惯表达法清楚的讲给学习者。
我们在这里提出要重视语法教学,并不是要回归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法上去,而是两者相结合。先语法后交际,即语法-交际教学法。在语法这一地基打好的前提下,才能建设交际这一高楼大厦。纵观国内的英语教学,十几年前,我们采用的可以说是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听说能力得不到一点重视。学习者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连一句也说不出来,学成了哑巴英语,这除了与国内的教育体制有关外,还与忽视交际功能有关。学习者学英语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近几年来,情况有了些改观,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英语的交际功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听力课,口语课的开设,刺激了学生对提高听说能力的渴望。此外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是有保障的。因此学习者在无限的课外生活中,可以自己利用时间加以练习交际语言,以此达到准确性与流利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2]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3]赵美娟。关于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j].外语界,1999,(4).
[4]秦洪武,孔凡富。交际教学法中的语法习得刍议[j].外语界,1998,(1).
[5]郝兴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4).
[6]武和平。交际教学思想的全球化与本土化[j].外语界,1999,(2).
[7]张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4,(4).
[8]马振民。谈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界,1998,(1).
[9]温厚一。运用交际法教语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j].外语界,1998,(1).
外语教学论文 22
习得—学习假说是五大假说中最基本的。克拉申认为人会使用两种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方式掌握二语能力,即习得和学习。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集中在意义层次上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在自然交际中习得的语言能力,不为习得者觉察。学习是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得到语言知识的过程。语言表达的主要来源是习得的知识,而在监察输出过程中则使用学习到的知识。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语言,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1.聘请外教。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聘请外教或外国留学生到中学讲公开课或者面对面与学生交流。
2.加大对中学教师听说能力的培训。中学英语教师听说能力普遍较弱,语言运用能力随着长期汉语化的课堂教学逐渐减弱。学校可以给英语教师提供各种语言能力方面的培训机会,同时更新英语教学观念,使外语教师教学的注意力从英语语言组织结构向语言的意义和运用转变。
二、自然顺序假说与实践应用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习得者在自然交际场合习得语言,与语法结构的习得先后顺序极为相似。二语规则的习得顺序具有可预测性,有些语法结构习得的早些,有的晚些。比如,动词现在分词、名词复数及系动词的习得要先于助动词、冠词习得,接着才慢慢习得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形式,最后是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形式和第三人称单数所有格(s)。根据此理论,教师就可以预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教材的重组与知识考察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删减、重组,设置题目时合理安排难易梯度。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学情,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输入假说与实践应用
此假说是整个理论的核心,阐明了习得是如何产生的。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输入的信息实现的,因而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信息,而且这种语言输入必须是有效的。有效的输入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足够的输入量。如果语言材料都是很容易掌握的,就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克拉申认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更高阶段,提供的语言输入必须包括一部分低一阶段的语言结构,这就是克拉申提出的“i+1”理论。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语言输入应该是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即“i+1”。教师可以通过考试、问卷调查、语言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从而确定语言输入的难度。如果输入过于简单,将无法习得;相反,如果太难,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受挫而不愿继续学下去。因此课堂输入应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并且学生能够理解大部分输入内容,激发他们通过努力取得进步,语言习得从而产生,这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比较接近。语言的输入既包括口语又包括书面语,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音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
四、监察假说与外语教学启示
学习者流利地说出第二语言的句子,是语言能力运用的一个主要方面,也被看做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学习者在使用习得的语言生成话题的同时,会运用学得的知识在实际表达的前后对输出进行监察。学习者在日常交际中,往往过多地关注双方说话的内容,而非语言形式。如果一方运用监察手段过度,不时地纠正错误,则势必会影响语言的连贯及正常的交流。因而,在不妨碍正常交际的情况下,将监察作为辅助手段,提高语言的准确度是很理想的。因此,针对不同的课型及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处理好学生语言表达在流利与准确两方面的关系。如果是一节听说课,主要训练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用目标语进行观点阐述,那么准确性方面的要求就可以降低一些,只要学生表达流利,意思基本清楚,个别语言形式错误是可以忽略掉的。对于语法知识类课型,主要针对某种语言形式进行操练,这时候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就会比较高一些,但是教师在纠错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策略。
五、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教学启示
外语教学范文 23
关键词:语音;语法;语感;外语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90-01
1 语音是基础.需采取肯定的教学方式
外语教学的第一步是语音。语音的外语教学是基本和根基,发音是一切语言的基础,之后的阅读、口语和写作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搭建的体系。笔者认为语音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出于学生学习信的心层面加以考虑。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语音充满自信,那么在之后的学习中改于开口、乐于开口,就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外语方面普遍存在“开口难、哑巴英语”等现象,归根到底是语音没学好,或者是其语音规则掌握得非常熟练,但其缺乏自信,从一开始就羞于开口,注定后期外语学习的失败。
另外则是一个标准体系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学习外语十几年还是“羞于开口”,难道是真正的“害羞”吗?笔者认为不是,更准确地说是不自信,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成人)基本上向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的发音好像不好”“我不大确定我的发音跟电视里不一样”,这其实就是语音评价标准问题。什么样的发音叫做“好”呢?作为非母语的外语学习,发音方面要与母语国家人发音完全相似是有一定困难的。如英语中的那股英式腔、美式调是我们中国人难以完全一模一样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是引导他们树立信心的关键。正确疏导学生,让他们了解纵使母语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发音上绝对不会完全雷同,更何况是非母语国家的人作为外语学习来掌握一种语言。不要因为标准过高而自我否定,导致信心缺乏,在后续的学习中焦虑重重。
所以外语语音教学重要的三大关键是:严格传授知识、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获得信心。外语语音教学中首先要严格遵守知识,充分让学生全面细致地掌握好发音及发音规则。同时要让学生对语音的好坏具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肯定自己,鼓励学生树立充足的信心。在知识传输、及时纠错的同时,应采用肯定的教学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自我外语发音的欣赏,喜欢上自己的外语发音。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对语音掌握的自信。
2 语法教学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掌握适度原则
谈及外语语法,现在存在两种相悖的观念。一些 纵观我国外语教学之现状,特别是在英语教学,其中是高度重视语法。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中国的外语教育围绕语法深刻彻底多角度全方位地出题,研究透彻,分析入骨,以致于我们高中生平时训练的语法习题越来越精专,高深得连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对外语语法的掌握已经大大超过了以该外语为母语的人。我想更多的人学习外语是为了她的实用性,为了沟通、交流,以及查阅资料,那些过于高深的语法在现实使用中根本不被涉及。而且过分地偏重语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从语法的角度思考外语,什么都是语法先行,一看到句子首先就是分析其语法成分和时态,完全忘却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更不能自如地使用外语。外语的实用功能完全消失。于是一些曾经受尽语法残害或被此类现象深深促动而不断反思的人们举起了反对旗帜,他们完全否定语法学习的必要性,甚至认为一旦学了语法就不能掌握外语的实用性。他 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观念提供了论证:我们中国人不学中文语法,也能说流利的汉语。
其实将外语学习整个过程比喻成建一栋房子,那么语音词汇是他的砖瓦,语法是其钢筋铁骨。外语毕竟不是母语,这种毫无框架完全靠自然而然习得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在学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完全置身于该外语环境,比如说到该国生活,那么在生活的过程中可能自然获得该门语言。毕竟我们生活在中文环境下,思维方式始终逃离不了中文的语序、语感。如果单单只靠一天几小时的时间来听说,很难掌握该语言的表意方式,更难顺利地获得该语言的语感,也没办法自然获得该外语的思维方式。那么,流利的外语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像中国教育体系中的语法内容,特别是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高考英语语法的设置编排,已经是走火入魔了。语法的教学内容要适度,即要全面覆盖常用外语的情况,又要防止其过分钻牛角尖,研究过深,而歪曲了学习语法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强调语法内容一定要适度、实用。注重语法的实用性,并通过实际运用、反复练习帮学生充分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快速反应。所谓熟能生巧,当这一内容体系反复被提起、运用,渐渐就形成了语言的框架。当这个框架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里,其语感、外语思维方式随之逐步形成。最后在运用的过程中不需要去重温语法条例而能迅速自如、正确用外语表达时,语法的学习就真正达到了他的目的。因此,外语语法教学一定要把握两大原则:内容适度、反复练习。
3 语用教学应当抓住重点,引导形成语感和外语思维方式
关于语用,指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指的是一切语言的使用,包括了听、说、读、写等一切语言实用行为。就是设置一种场景,安排一项任务,让学生需要使用该外语去完成。因此语用教学包括了听力、阅读、会话、写作等多项内容,其采取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语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把握好任务的中心,如听力的目的是听懂会话或演讲;会话要求达到交流的畅通,使自己的表达能被他人理解的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表述;阅读重在明白大意,把握中心意思;写作则是用外语构思、用外语阐述。同时,在语言实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语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语感的形成应当尽可能借助潜移默化的功效。最好是在外语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外语使用环节,让学生用外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完全用外语去思考,语感在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例如阅读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理解用外语记录的文章。如果学生一遇到一两个新单词就马上去查字典,那就是重心错误。阅读的重点是要理解大意,而不是发现生字、查找字典。可是有些学生就是心里有个疙瘩,甚至认为一两个字不认识就会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试想一下我们平时看中文的报刊杂志,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生字,又有几个人会停止阅读去查字典呢?那几个生字对我们把我们把握文章大意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呢?因此,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读懂文章,其潜移默化的功效是帮助获得语言能力、形成语感。当然,如果在完成阅读的第一任务时,还能辅助单词记忆更好。但对生字的学习一定是在把握大意之后。
又如外语的场景对话,尽量引导学生不要带着强烈的语言分析心理,特别是那种对外语表达的正误判断及语法研究的心态应绝对避免。引导学生抱着努力沟通交流的态度,明确交流的目的是要明白整个场景的对话,并努力使自己的表达能为他人所理解。这样语感才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交流中逐步形成,场景对话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这里需提醒千万不要因为过于强烈地想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借助中文,很多人先把自己要意思用中文表述出来,然后再翻译成外语。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外语思维方式的习得。
外语教学 24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王初明的“外语能力模式”,讨论了在外语教学中如何优化各种因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实际运用外语的水平。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涉及多个因素。本文介绍“外语能力模式”并探讨这个模式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外语学习诸因素
根据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有关外语学习模式的基础上,王初明在其专著《应用心理语言学》中提出了“外语能力模式”(王初明1990:194—201),如下图所示,(为节省篇幅,在此转述该模式的具体说明时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模式以“输入”为起点。输入指语言信息的接触,主要指正规的课堂学习。“输入”会受到“社会环境”,即学习外语的社会气氛的影响。掌握外语的用途的大小决定着“输入”程度的强弱。用途大则“输入”得到增加,学生愿意接触。反之,用途不大,则“输入”会衰减。“输入”能否被学生吸收,一方面取决于输入材料的难易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动机、自信心、移情、焦虑,语言能力倾向以及学习策略等内在因素。
“态度”指学生如何看待外语学习。“动机”指为什么要学外语。动机和态度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态度和动机是学习外语的动力所在。只有那些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的学生,才能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坚韧不拔地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最终掌握所学的外语。
自信、移情和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外语学习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自信”,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外语,他们就绝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进行外语学习。“移情”指学习者克服抑制心理的能力。外语学习者在母语习得体验中会逐步建立起一种具有保护性能的心理屏障,这种屏障影响外语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心理抑制作用越强,语言信息就越难于吸收。“焦虑”指“预期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人的焦虑水平可
“语言能力倾向”是学好外语的潜在能力,反映学生的认知素质。Carroll把外语才能分为四种:语音编码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学习的归纳能力以及强记能力(桂诗春1985:232)。
“学习策略”,指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某种思维方式去获取外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不同的学生往往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这个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其中所有的因素都与能力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随着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的看法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自我形象”。它受能力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态度、动机、自信、移情以及焦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或是积极,或是消极。积极的自我形象可以增强动机,有利于消除心理屏障,促进外语学习。
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但能力和运用并非相等。能力向运用转化,需要专门操练,直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语言运用”是语言能力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它是检验语言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外语学习的最终归宿,也是衡量外语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语言运用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又反过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语言运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而反馈能够促使学习者的语言运用不断得到进步和完善。另外,语言运用能改变学习者的自我形象,顺利的语言运用会给学习者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外语的愿望。
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输入
输入是外语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要想使学生掌握外语,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适当的输入(何家宁2002)。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且能够被学生所吸收的外语输入。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大量地视、听、读外语材料。
2.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与国外的交往十分频繁,中国已经加入wro,学习外语有很大的前途。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外语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抓住时机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3.态度与动机
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动机区分为两种:参加社团的学习动力和工具主义的学习动力。I.am—betr认为,前一种学习动力比后一种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桂诗春1985:227)。在中国,多数学生学外语的动机属于后者,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尽力使学生具有更远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知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一次考试,或者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而已,而是为了进行国际交往,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4.自信、移情、焦虑
在外语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产生适当的焦虑感。既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由,使他们的焦虑感太低;但也不能对他们要求太多,导致他们的焦虑感过高。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使焦虑因素有助于外语学习。另外,还应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使他们具有健康、自信的心理,从而克服抑制的心理。
5.语言能力倾向
尽管学能是潜在的,但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们可以激活学习者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外语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对那些与学生外语学习有关的基本能力进行适当地训练。例如,可以通过背诵英语课文(何家宁1997a;l997b),去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6.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同时,还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外语学习方法。
7.自我形象
保护好学生的自我形象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容忍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所犯的语言错误。不应因学生出错而责怪他们。在练习时也不应有错必纠。同时,即使学生取得一点进步,也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采取适当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8.语言与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核心目标。Canale&Swain把交际能力细分为:语法能力、社交能力、语言策略和话语能力(黄国文1993:18)。我们应该采用交际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能力培养,才能使他们真正具有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9.语言运用
学生语言和交际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语言运用的实际训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多地提供语言使用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为“错误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减少”(亓鲁霞1988:197)。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外语,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外语教学法 25
关键词: 外语教学法 直接法 产生背景 理论基础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直接法是继语法翻译法后的一种新的外语教学方法。它反映了早期的外语教育者对语言教学规律及外语学习本质的初步思考和探索。直接法提出了重视语音的准确性、用归纳法学习语法和提倡不用母语为中介等外语教学的新思想。这些都对后来的外语教学及其他教学法的产生有启发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思想,有必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
1.直接法产生的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不仅在西欧各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进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围的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此时,语言成为在国际交往中的巨大障碍。培养一批能与外国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进行洽谈、交流的外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外语学习中口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十九世纪,外语学习的标准方法就是之前在拉丁语学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方法,即为人熟知的语法翻译法。尽管它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实际成效,但其偏重阅读能力,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方法,明显地不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到了十九世纪后期,对语法翻译法的指责和批评越来越强烈,改革运动(Reform Movement)的兴起和国际语音协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的建立为新教学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十九世纪末,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也有了一定发展,为新的教学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条件。因此,直接法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应运而生。直接法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更准确地反映了现代外语教学规律,它重视口语教学,能够满足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要求,因而被迅速应用到学校外语教学中。
2.直接法的理论基础
直接法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如后来的听说法那样严谨充分,但是它吸收了当时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这些学科直接或间接地对直接法产生了影响。
2.1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
十九世纪以来,德国、英国、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语言教学专家各自提出了改革外语教学的方法。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对儿童如何学习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外语教学尝试直接从对儿童学母语的观察中总结外语教学原则。十九世纪末期,一批有改革精神的语言教师、语言学家开始聚集在一起,著书,写文章,编小册子讨论最佳的外语教学方法,呼吁用新方法进行外语教学。这 值得一提的是,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国际音标的发表使语音学趋于正规化并被重视起来。国际语音协会在其成立早期提出的语言教学原则,如:学习口语;用归纳法教语法;不使用母语,直接建立目的语和意义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对直接法的教学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改革运动中提出的外语教学原则主要有:将口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将语音学上的新进展应用到教学及教师培训中;单词应该在句子中呈现并教给学习者,句子要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练习;用归纳法教语法;尽量避免翻译,但在解释新单词和检查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情况时可以使用母语。总体上,改革运动中提出的这些原则建立在对语言和语言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自然的语言学习原则中发展外语学习的原则,它们最终发展成我们熟知的直接法。
2.2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此外,德国学者F.Franke提出建立目的语形式和意义之间直接联系的心理学原则;直觉主义哲学家帕格提出直觉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德国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心理学家冯特(W.M.Wundt)指出,在语言行为的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尽可能有感觉成分。最强有力的感觉是音响表象所引起的。这些心理学思想都对直接法的理念产生了影响。
总之,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外语学习目多样化对外语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Berlitz和Gouin等务实创新的教育改革家致力于改善外语学习状况为推动直接法的产生做出了贡献;语言学术组织、语言学理论、哲学和语音学等相关组织或学科的发展也催生了直接法。
3.直接法介绍
直接法(Direct Method)还有很多其他名称,如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等等,虽名称各异但本质相同。对直接法的产生有影响的人物主要有古安(Gouin)、贝力兹(M.D.Berlitz)和L.Sauveur等。古安是十九世纪尝试通过观察儿童语言学习建立新教学法的改革家之一。L.Sauveur也是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自然原则的尝试者之一。他提倡多进行口语交流,将提问作为课堂展示和引起说话的手段。他的这种外语学习方法被称为自然法。L. Sauveur和其他一些自然法的支持者认为能够通过示范和动作直接地传达意义,外语学习不需要借助翻译或母语的使用。此外,一些原则如:课上应让学生自发地用外语归纳语法规则;学说外语的开始阶段应系统地学习发音规则;用学会的单词、肢体动作、演示和图片去学新单词等最终演变为我们所熟知的直接法。
3.1直接法的主要原则
Richards和rodgers(1986:9-10)对直接法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总结:①用目的语进行课堂教学;②只教常用词汇和句子;③在小规模的班级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以问答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④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⑤口头介绍新的教学内容;⑥通过展示,物体或图片教新的词汇,通过意义联系解释抽象词汇;⑦教语音和听力;⑧强调准确的发音和语法。
除此之外,Marinne Celce-murcia将直接法的特点总结如下:①教学中不使用母语(外语教师不需要会说学生的母语);②以现代对话风格的谈话或轶事开始授课;③使用动作或图片解释意义使其更加清楚;④用归纳法学习语法;⑤从阅读文学作品中得到乐趣,而不对其进行语法分析;⑥采用归纳法教授目的语文化;⑦教师必须来自目的语国家或对目的语达到本国人那样的熟练掌握程度。
3.2直接法的基本理念
直接法对语言教学的理解是“说”比“写”重要。因此,外语学习应从基本日常用语的学习开始。在语言学习的开始阶段学习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其中“说”是基本要求。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才开始阅读和写作练习。另外,开始培养正确的发音也很重要。直接法对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它认为应当通过学习目的语民族的地理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来学习目的语民族的文化。
在教学中,直接法重视口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目的语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帮助学生学会用目的语思考。这样的理念决定了直接法对教师的语言掌握程度要求比较高。尽管在直接法的课堂中教师主导课堂活动的进行,但它认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像搭档。
直接法强调语言学习中要帮助学生在意义和目的语之间直接地建立联系。要做到这点,教师在讲解目的语词汇和短语时一般要通过使用教具和动作而不是直接翻译成母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练习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并努力模仿真实情境下的交流。事实上,直接法的教学大纲多根据情境或主题编制,常见的内容还有地理、财富和天气等话题。直接法认为词汇比语法更重要,学生在句子中学习单词。在语法教学中提倡用归纳法教语法,即为学生提供范例并鼓励他们从范例中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语法规则。
直接法对于教学效果没有正式的评价方式,这是因为它强调学习者使用语言而不是展示学到的语言知识,例如:老师可能在课上进行提问或者要求学生就学过的段落进行重述或自由作文。通过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评价其语言学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展示。
4.直接法的历史评价
直接法兴起于十九世纪末,在当时取代了语法翻译法。它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在外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是一种创新的外语教学方法。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后期,直接法的问题就慢慢浮现出来,如:怎样避免通过翻译传递意义并排除不使用母语可能造成的误解,怎样在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应用直接法等。因此,十九世纪中后期,外语教学中逐渐用改良后的直接法或其他方法代替直接法。但是,直接法确立了语言学习以语言使用为目的的原则。它是训练学习者抛弃母语作为外语学习参照系的第一次尝试,对教师的教学创新提出了要求并且促进了外语教学中不翻译母语技巧的发展。口头描述、听写、模仿等语法练习方式都是从直接法发展而来的。二十世纪的英语教学方法,如五六十年代的听说法和视听法都借鉴了许多由直接法发展而来的教学技巧。在母语和二语的问题上,直接法态度鲜明地在二语学习中抛弃母语的使用,这对后来的外语教学,如浸入式学习产生了影响。
语言教学法的转变反映了外语学习目的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它反映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本质认识的转变。直接法所反映出的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人们在那个时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Celce-Murcia,M and Hilles,P.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an overview.In M.Celce-Murcia(Ed.)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York:Grune& Stratton,1988.
[2]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London:Pearson Education Group.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重印出版,2002.
[3]Larsen-Freeman,D.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Richards,J.C.& 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重印出版,2001.
外语教学范文 26
英汉进行体结构与起始阶段进行动作的表达 施栋琴
英汉V-R结构与非宾格现象 夏晓蓉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 王爱华
交际法教学中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 董燕萍
英语学习者词汇记忆差异个案研究 吴丽林
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分析 何安平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应惠兰,徐慧芳
试论翻译分析与批评的依据 徐莉娜
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 赵宁
从高校外语专业博士点建设看翻译学科的发展 许钧
欧美侦探小说之叙事研究述评 袁洪庚
《当代句法理论手册》介绍 徐烈炯
读乔姆斯基《语言与思维研究中的进展》 程工
从功能出发,重在应用,兼顾理论创新--评Collins Cobuild English Series 任绍曾
英文摘要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 徐盛桓
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 周榕
论言语与行为的可观察性 李庆生
英语电视新闻导语的语步结构分析 赵福利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文秋芳
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 郝玫,郝若平
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 武和平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王银泉,万玉书
题型与听力测试的有效性 吴一安
关于机助自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效度、信度和施测效率新的平衡 朱正才,杨惠中
编后短论 艾言
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 牛强
许国璋译论札记 郑延国
《语言共性论》评介 韩景泉
《语用学--理论及应用》评介 封宗信
"翻译研究"各流派的阐释与梳理--介绍Theo Hermens《翻译研究的系统论视角》 李欣
文化翻译研究的一部力作 林克难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第二批55本)
英文摘要
再评关联理论--从"后叙"看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理论的修改 姜望琪
本刊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和全国"百强"高校社科学报
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 向明友
九十年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历史语用学、历时语用学和文学语用学 王欣
英汉语篇中指同表达的对比研究 陆振慧
断裂结构语篇功能的建构机制 郑守疆,韦汉
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 张德禄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 马广惠
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 陈新仁
外语作文评阅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左年念
英语论述文顶层结构与中国学生的阅读记忆 邹启明,童冰
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 岳守国
英语惯用法的新变化 陈永培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点--评石毓智的两本书 徐盛桓
《音系学中的推导式与制约条件》述介 张新婷
英文摘要
特指问句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何元建
句法运算中的广义推导 戴曼纯
英语中间结构的生成 韩景泉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句内照应词使用的区别 高原
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 熊学亮,王志军
学习策略与英汉阅读能力的发展--一项基于香港国际阅读能力调查结果的研究 许余龙
大学生英语冠词掌握情况调查 朱叶秋
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初探--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 闫丽莉
大学ESL教师的教学法知识研究 朱华章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招聘兼职课题研究人员启事
外语教学改革要科学论证和放开搞活 高远
公共外语还有可为 周流溪
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 吴树敬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 李守京
《含义:意向、规约和原则在格赖斯理论解释中的失败》评介 陈海庆,张绍杰
《流利性面面观》评述 张文忠
介绍《语法与概念化》 周红民
英文摘要
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王菊泉
语篇基调与报章语码转换 王瑾,黄国文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李经纬,陈立平
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 胡壮麟
有生性在中学生英语心理谓词习得中的认知作用 张京鱼,张长宗,问小娟
NMET的反拨作用 亓鲁霞
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分析 梁颖萍,赵安源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 刘立辉
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与戏剧人物刻画 俞东明,左进
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李德超
《句法与语用的界面--动态句法中的动词标示不足与概念形成》评介 王志军
我国色彩语码认知研究的一次突破--评杨永林教授的两本书 张金生